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考歷史考前沖刺押題預測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一.選擇題(共22小題)1.(2024秋 天寧區校級期末)下圖是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在抗戰時期創作的漫畫《救國捐》。畫中的題詞為“今朝不吃糖,將錢去救國;雖只一分錢,多少有補益”。據此可知,作者意在( )A.說明持久抗戰的戰爭形勢B.揭露國民政府的消極抗日C.激發各界民眾的抗戰熱情D.贊揚國共兩黨的聯合抗日2.(2024秋 龍華區期末)1939年,八路軍裝備研發部門用土法研制了槍管鉆床和防銹處理設備,用繳獲的鐵路鋼軌作原料,結合山地游擊戰特點,設計出八一式馬步槍。這是抗日根據地生產數量最多、使用最廣、性能最好的制式步槍。八一式馬步槍的研發,體現出( )A.正面戰場敵后戰場未有效配合B.根據地軍民自力更生堅持抗戰C.全面抗戰路線進一步落實拓展D.八路軍的武器裝備迅速現代化3.(2024秋 大連期末)圖2和圖3分別是遼寧西部和中東部地區抗日斗爭史跡分布圖,據此可知( )A.遼寧中東部抗戰貢獻最大B.敵后抗日根據地分布廣泛C.日本對東北侵略不斷加深D.中共的組織領導作用突出4.(2024秋 五華區期末)表一為 1937﹣1944年陜甘寧邊區糧食產量統計表,單位:萬石。與表中變化緊密相關的政策是( )表一年份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糧食產量 111.6 122.1 175.4 152.6 145.6 148.4 181.2 181.7增長指數 100 109.4 157.2 136.7 130.5 133.0 162.4 162.8A.土地革命政策 B.減租減息政策C.三大改造政策 D.人民公社運動5.(2025 邯鄲模擬)1939年夏,中共中央決定將華北聯大遷到敵后根據地。學員出發之際,毛澤東發表即席演講,當年姜子牙下昆侖山,元始天尊送他三樣法寶,姜子牙用這三樣法寶打敗了所有的敵人。今天,我也贈你們三個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毛澤東意在( )A.提升聯大學員的政治覺悟B.鞏固革命統一戰線基礎C.堅定人們抗戰勝利的信心D.推動人民革命政權建設6.(2024秋 福田區期末)如表為1942年陜甘寧邊區11個縣的鄉參議員黨派構成統計。如表體現了( )延川、安塞、清澗、吳堡、曲子、華池、新寧、新正、赤水、淳耀、同宜等11個縣共產黨員 2456人 占參議員總數的30.34%國民黨員、無黨派人士等 5640人 占參議員總數的69.66%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B.《論聯合政府》發表的影響C.新民主主義政治路線的踐行D.蘇維埃政府統治基礎的擴大7.(2024秋 太原期末)下表為《晉察冀日報》的相關報道。此類報道旨在( )主題 內容戰場報道 八路軍百團大戰小景》《出擊正太戰役報告》《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人民軍隊 《部隊應該怎樣幫助春耕》《別久情深的八路軍和淶源群眾》對日宣傳攻勢 開設“日軍士兵的覺醒”專欄,刊登日軍士兵的反戰言論、日本國內的災害和經濟困境;結合國際形勢,剖析日本侵略戰爭的非正義性A.證明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B.提升根據地軍民的文化素養C.鼓舞民眾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D.擴大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8.(2024秋 城關區校級期末)1938年5月,毛澤東相繼發表《抗日游擊戰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全面分析中日雙方存在互相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即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這些論述在當時( )A.粉碎了日本速決戰的企圖B.揭露了汪偽集團的賣國行徑C.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的信心9.(2025 西安二模)1940年8月,取締民間私人土雜鈔被寫入山東根據地的施政綱領。山東抗日根據地規定,“各級政府應辦理土鈔字號登記,無充足準備金者,一律禁止出,有相當準備金者,停止私鈔,令其加入官民合辦之金融機關,以杜絕土鈔之濫發”。該舉措有利于( )A.打擊根據地封建勢力 B.穩定根據地經濟秩序C.抑制國統區通貨膨脹 D.促進國家貨幣的統一10.(2024秋 西安校級期末)有戰史記載“沖進一角,雖竭力進攻,但因重慶軍頑強抵抗難以突破……遂決定返轉”“在返轉作戰中,遭到優勢重慶軍的側擊,并被切斷退路,陷于苦戰”。與此同時,蔣介石出任“中印緬戰區”盟軍最高統帥。這里戰史記載的是( )A.百團大戰 B.忻口會戰C.皖南事變 D.第三次長沙會戰11.(2024秋 五華區校級期末)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爐邊談話》曾談道:“勇敢的中國人民抗擊日本的侵略殲滅了無數日軍,摧毀了大量的日本軍用物資,援助中國進行的英勇抗戰并最終發起反擊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中國的抗戰是最終戰勝日本的重要因素。”材料旨在說明( )A.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B.中國已完全取得了平等獨立的國際地位C.共產黨的敵后戰場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D.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的抗戰取得了勝利12.(2024秋 五華區校級期末)1940年,中共創辦的山東北海銀行總行在魯中抗日根據地成立。銀行先后開展了發行獨立貨幣、進行貨幣斗爭、開辦農村貸款、投資經營商業、接管城市銀行等一系列業務活動。該行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強了人民軍隊的建設B.統一了正面戰場的貨幣金融C.助力了抗日戰爭的勝利D.落實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13.(2024秋 花都區期末)1939年2月,陜甘寧邊區政府發布《關于發展生產運動的緊急通知》,動員邊區人民參與生產,實現自給自足。當年4月,邊區政府頒布《陜甘寧邊區人民生產獎勵條例》,激勵邊區人民積極開展大生產運動。由此可知,大生產運動的開展( )A.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B.適應了正面戰場的戰爭需要C.鞏固了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D.體現了中共七大的工作要求14.(2024秋 鄭州期末)1938年10月,毛澤東在《論新階段》中提出要建立一個“三民主義共和國”,“它的性質是三民主義的”,“不是蘇維埃,也不是社會主義”,而是“一個獨立、自由、幸福的三民主義新中華民國”。這一觀點說明了( )A.國共兩黨關系逐漸緩和B.近代民主革命綱領的提出C.共產黨維護全民族抗戰D.近代中國革命性質的變化15.(2024秋 鄭州期末)1931年,中國共產黨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其中號召一致動員起來,打倒國民黨。1936年9月,中共中央指出:“把日帝與蔣介石同等看待是錯誤的,我們的總方針,應是逼蔣抗日。”這一調整( )A.反映了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B.標志全國團結抗戰局面初步形成C.促成了國共合作開展北伐戰爭D.基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16.(2025 黔東南州一模)如表所示為1939年和1945年蘇中根據地五個村減租前后各階級戶數變化統計情況(單位:戶)。據此可推知,減租政策的施行( )身份 大地主 中地主 小地主 經營地主 富農 中農 貧農 雇農1939 2 3 25 11 93 302 307 131945 1 2 22 10 150 346 242 10增減戶 ﹣1 ﹣1 ﹣3 ﹣1 +57 +44 ﹣65 ﹣3A.緩和了根據地的階級矛盾B.擴大了根據地的階級基礎C.進一步鞏固了工農民主政權D.反映了國內主要矛盾變化17.(2024秋 南通期末)毛澤東以中共中央軍委名義電告總前委和粟裕、劉伯承等前線將領:“請你們迅即令知三十五軍或其入寧接收部隊,迅即入城維持秩序,并與馬青苑、吳貽芳等接洽,確保南京治安,并注意保護各外國使館。”這份電報應發于( )A.遼沈戰役期間 B.淮海戰役期間C.平津戰役期間 D.渡江戰役期間18.(2025 鼓樓區模擬)1948年2月,中共中央在《關于工商業政策》的指示中明確提出,應當預先防止將農村中斗爭地主富農的方法錯誤地應用于城市,應當引導工人和資本家在當地政府領導下,共同組織生產管理委員會,盡一切努力降低成本,增加生產。這一做法( )A.旨在深入推進土地改革B.體現了新民主主義的原則C.實現了生產關系的變革D.鞏固了各階級的革命聯盟19.(2024秋 太原期末)1948年初,國民政府財政部一位官員在日記中寫道:“今日早晨去買早點,發現昨天還是5000元一個的饅頭,今天竟然漲到了8000元。回到辦公室,看到桌上堆積如山的待簽發的鈔票,不禁感到一陣眩暈。”這說明當時( )A.民族工業開始走向萎縮B.“三光”政策使物價飛漲C.政府財政收入明顯增加D.國民政府經濟政策失當20.(2025 湖南模擬)劉少奇指出,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邊區之間所存在的分界線,嚴重妨害了經濟、政治、軍事及文化的發展。為此,兩個邊區應進行合并,兩區統一后,可發動5000萬人民的力量,去支援西北、中原和華東。這一主張提出的背景是( )A.工農武裝割據發展迅速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C.國民黨全面進攻解放區D.解放戰爭不斷取得勝利21.(2025 長沙縣校級開學)解放戰爭后期,黨中央就沒收官僚資本工作提出,“原職、原薪、原制度”不變,先(由軍管會)完整地接收下來,監督生產,然后逐步進行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隨著各大城市陸續解放,黨和政府又著重強調,只有機器照常運轉,人員照常工作,生產正常進行,才算真正完成任務。這些方針的實施( )A.奠定了國防工業基礎 B.切斷了國民黨的財源C.鞏固了無產階級專政 D.推動了城市順利接管22.(2025 如皋市模擬)1948年8月,針對國民黨推出“金圓券”,邊區政府發布緊急通知,要求西北貿易公司和西北農民銀行將所儲存法幣和民間所存法幣組織輸出換回必需物資,并動員群眾抵制法幣和金圓券流入邊區。這一措施( )A.為穩定物價金融積累了經驗B.推動國統區第二條戰線形成C.有效遏制全國性的通貨膨脹D.表明黨的工作重心發生轉移二.材料題(共1小題)23.(2024秋 西寧期末)閱讀材料,析答問題。材料一:丟掉大陸,對蔣介石來說,可謂創痛巨深,引發了蔣的反省和自責。他將國民黨政權的敗亡歸咎于“黨腐軍貪”“外交失敗”“軍事崩潰”“黨內分裂紀律掃地”“經濟和金融政策失敗”“干部腐化自私”“未能宣傳(實行)社會經濟政策與民生主義”等。另外,蔣介石還檢省了個人一生中的“大病”,比如驕矜、憤懣、自恃、忙迫,不能澹敬虛心,全憑主觀行事,不研究、不學術(習)、不注重客觀等。——摘編自秦孝儀編撰《蔣介石言論總集》、楊天石《敗退臺灣蔣介石反省十三條》等材料二:王家聲、應春山等主編《決策與較量:看國民黨如何敗亡大陸》部分目錄(如下):1947年的蔣介石與毛澤東/且看蔣介石如何反腐敗——蔣介石日記解密系列/金圓券風潮與國民黨的沉淪/抗戰勝利后知識分子的輿論幅度/1949:毛澤東拒絕“南北朝”/共產黨“趕考”與國民黨“搬家”/蔣介石在日記中如何反省/國民黨為何失去大陸根據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述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主要原因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高考歷史考前沖刺押題預測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2小題)1.(2024秋 天寧區校級期末)下圖是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在抗戰時期創作的漫畫《救國捐》。畫中的題詞為“今朝不吃糖,將錢去救國;雖只一分錢,多少有補益”。據此可知,作者意在( )A.說明持久抗戰的戰爭形勢B.揭露國民政府的消極抗日C.激發各界民眾的抗戰熱情D.贊揚國共兩黨的聯合抗日【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漫畫中強調“今朝不吃糖,將錢去救國;雖只一分錢,多少有補益”,重點在于呼吁民眾通過節省下買糖的一分錢來為救國貢獻力量,是在倡導民眾以實際行動參與到抗日救國中來,豐子愷作為愛國漫畫家,在抗戰時期創作這樣的漫畫,其主要意圖就是通過這種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方式,激發社會各界民眾的抗戰熱情,C項正確;漫畫中沒有任何關于戰爭形勢、戰爭階段、戰略方針等與持久抗戰相關的內容,排除A項;漫畫中沒有提及國民政府的抗日態度和行為,沒有任何線索指向揭露國民政府消極抗日這一主題,排除B項;漫畫中沒有出現國共兩黨相關的元素、事件或信息,無法體現對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的贊揚,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學生需了解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過程、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2.(2024秋 龍華區期末)1939年,八路軍裝備研發部門用土法研制了槍管鉆床和防銹處理設備,用繳獲的鐵路鋼軌作原料,結合山地游擊戰特點,設計出八一式馬步槍。這是抗日根據地生產數量最多、使用最廣、性能最好的制式步槍。八一式馬步槍的研發,體現出( )A.正面戰場敵后戰場未有效配合B.根據地軍民自力更生堅持抗戰C.全面抗戰路線進一步落實拓展D.八路軍的武器裝備迅速現代化【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材料主要圍繞八路軍在根據地研發步槍展開,未涉及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配合情況,所以A選項錯誤;1939年處于抗戰艱難時期,八路軍裝備研發部門利用土法研制設備,以繳獲的鐵路鋼軌為原料設計步槍,克服重重困難,體現了根據地軍民在艱苦條件下自力更生堅持抗戰的精神,B選項正確;全面抗戰路線強調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戰,材料重點在于八路軍研發武器的方式和過程,未突出全面抗戰路線如何進一步落實拓展,C錯誤;雖然研制出了八一式馬步槍,但僅這一點不能表明八路軍的武器裝備迅速現代化,當時八路軍武器裝備總體仍較為落后,D選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學生需了解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過程、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3.(2024秋 大連期末)圖2和圖3分別是遼寧西部和中東部地區抗日斗爭史跡分布圖,據此可知( )A.遼寧中東部抗戰貢獻最大B.敵后抗日根據地分布廣泛C.日本對東北侵略不斷加深D.中共的組織領導作用突出【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圖中僅展示了遼寧西部和中東部地區抗日斗爭史跡分布,不能依據分布數量就判定遼寧中東部抗戰貢獻最大,缺乏衡量貢獻大小的相關標準,屬于過度推斷,A選項錯誤;從圖中無法明確看出這些地點是敵后抗日根據地,抗日斗爭史跡不一定都屬于敵后抗日根據地范疇,B選項錯誤;圖中主要呈現的是抗日斗爭史跡分布,沒有體現日本對東北侵略程度變化的相關信息,C選項與圖片內容不符;從兩幅圖中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相關活動舊址分布較多,這突出了中共在遼寧地區抗日斗爭中的組織領導作用,D選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學生需了解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過程、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4.(2024秋 五華區期末)表一為 1937﹣1944年陜甘寧邊區糧食產量統計表,單位:萬石。與表中變化緊密相關的政策是( )表一年份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糧食產量 111.6 122.1 175.4 152.6 145.6 148.4 181.2 181.7增長指數 100 109.4 157.2 136.7 130.5 133.0 162.4 162.8A.土地革命政策 B.減租減息政策C.三大改造政策 D.人民公社運動【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土地革命政策主要是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 年)實施,內容是打土豪、分田地,與1937—1944年時間不符,A選項錯誤;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政策。該政策減輕了農民的地租和高利貸負擔,提高了農民生產和抗日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團結開明地主抗日,促進了邊區農業生產發展,使得陜甘寧邊區糧食產量呈現一定的增長趨勢,B選項正確;三大改造政策是在1953﹣1956 年進行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與題干時間不符,C選項錯誤;人民公社運動開始于1958 年,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失誤,與題干時間不符,D選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學生需了解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過程、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5.(2025 邯鄲模擬)1939年夏,中共中央決定將華北聯大遷到敵后根據地。學員出發之際,毛澤東發表即席演講,當年姜子牙下昆侖山,元始天尊送他三樣法寶,姜子牙用這三樣法寶打敗了所有的敵人。今天,我也贈你們三個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毛澤東意在( )A.提升聯大學員的政治覺悟B.鞏固革命統一戰線基礎C.堅定人們抗戰勝利的信心D.推動人民革命政權建設【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根據材料可知,毛澤東借用中國傳統神話中姜子牙用三樣法寶打敗了所有的敵人的典故,強調中國共產黨人利用三件法寶同樣可以取得抗戰的勝利,旨在堅定人們抗戰勝利的信心,C正確;在華北聯大遷到敵后根據地的背景下,“提升聯大學員的政治覺悟”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于1924—1927年的國民革命時期,排除B;人民革命政權建立于1927—1936年的土地革命時期,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學生需了解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過程、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6.(2024秋 福田區期末)如表為1942年陜甘寧邊區11個縣的鄉參議員黨派構成統計。如表體現了( )延川、安塞、清澗、吳堡、曲子、華池、新寧、新正、赤水、淳耀、同宜等11個縣共產黨員 2456人 占參議員總數的30.34%國民黨員、無黨派人士等 5640人 占參議員總數的69.66%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B.《論聯合政府》發表的影響C.新民主主義政治路線的踐行D.蘇維埃政府統治基礎的擴大【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結合1942年陜甘寧邊區11個縣的鄉參議員黨派構成統計進行分析。【解答】根據1942年陜甘寧邊區11個縣的鄉參議員黨派構成統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敵后抗戰的嚴重困難時期,為了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共實行“三三制”原則,即在民主政權組成人員的分配上,共產黨員、非黨員的左派進步分子、中間分子各占1/3。材料顯示出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員、無黨派人士共同參與地方政治。這種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現象,正是新民主主義政治路線的體現。C項正確;1937年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排除A項;1945年中共七大召開發表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排除B項;蘇維埃政府是在1927年到1937年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中共建立的政權,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7.(2024秋 太原期末)下表為《晉察冀日報》的相關報道。此類報道旨在( )主題 內容戰場報道 八路軍百團大戰小景》《出擊正太戰役報告》《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人民軍隊 《部隊應該怎樣幫助春耕》《別久情深的八路軍和淶源群眾》對日宣傳攻勢 開設“日軍士兵的覺醒”專欄,刊登日軍士兵的反戰言論、日本國內的災害和經濟困境;結合國際形勢,剖析日本侵略戰爭的非正義性A.證明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B.提升根據地軍民的文化素養C.鼓舞民眾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D.擴大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雖然這些報道體現了中共及八路軍在抗戰中的行動,但僅從這些報道不能完全證明共產黨是抗戰的中流砥柱,需要從更宏觀的抗戰全局,包括戰略決策、力量對比等多方面綜合判斷,A選項不準確;報道內容主要圍繞抗戰相關,并非以提升根據地軍民文化素養為主要目的,B選項不符合;戰場報道展現八路軍的英勇作戰;人民軍隊相關報道體現軍民魚水情;對日宣傳攻勢揭露日本戰爭非正義性等。這些都能讓根據地軍民了解抗戰情況,增強對勝利的信心,鼓舞他們繼續支持和參與抗戰,C選項正確;材料中報道的內容重點在于抗戰相關,沒有明顯體現出擴大中國共產黨階級基礎的意圖,D選項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學生需了解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過程、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8.(2024秋 城關區校級期末)1938年5月,毛澤東相繼發表《抗日游擊戰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全面分析中日雙方存在互相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即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這些論述在當時( )A.粉碎了日本速決戰的企圖B.揭露了汪偽集團的賣國行徑C.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的信心【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結合題干“澤東相繼發表《抗日游擊戰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全面分析中日雙方存在互相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即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及抗日戰爭的歷程進行回答。【解答】根據材料“澤東相繼發表《抗日游擊戰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全面分析中日雙方存在互相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即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可知,全民族抗戰時期,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中闡明了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科學論證了中國必須通過持久抗戰贏得對日作戰最后勝利的戰略指導理論,鼓舞了中國人民堅持抗戰到底的信心,D項正確;武漢保衛戰是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這場戰役徹底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企圖,使日軍陷入了長期戰爭的泥潭,排除A項;“汪偽集團”指的是1940年3月成立的汪偽國民政府,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B項;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材料未涉及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9.(2025 西安二模)1940年8月,取締民間私人土雜鈔被寫入山東根據地的施政綱領。山東抗日根據地規定,“各級政府應辦理土鈔字號登記,無充足準備金者,一律禁止出,有相當準備金者,停止私鈔,令其加入官民合辦之金融機關,以杜絕土鈔之濫發”。該舉措有利于( )A.打擊根據地封建勢力 B.穩定根據地經濟秩序C.抑制國統區通貨膨脹 D.促進國家貨幣的統一【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明確題干所講的核心事件,即1940年8月山東抗日根據地針對民間私土雜鈔的一系列舉措,包括辦理土鈔字號登記,按準備金情況對私鈔處理,目的是杜絕土鈔濫發。要抓住關鍵信息,像時間、地點、主體行為及目的。【解答】民間私土雜鈔濫發會擾亂金融秩序,進而影響整個根據地的經濟秩序。山東抗日根據地通過對土鈔的規范管理,杜絕土鈔濫發,能夠穩定根據地的金融秩序,從而穩定經濟秩序,B項正確;題干中主要針對的是民間私土雜鈔的管理,重點并非打擊根據地封建勢力。打擊封建勢力通常涉及土地制度、封建特權等方面,材料未體現相關內容,A項錯誤;題干講述的是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情況,與國統區無關。國統區通貨膨脹是其自身一系列政治、經濟因素導致的,山東抗日根據地的舉措無法抑制國統區通貨膨脹,C項錯誤;當時處于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抗日根據地是局部地區,其對土鈔的管理措施主要是為了穩定自身經濟秩序,遠遠達不到促進國家貨幣統一的程度,且當時也不具備實現國家貨幣統一的條件,D項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0.(2024秋 西安校級期末)有戰史記載“沖進一角,雖竭力進攻,但因重慶軍頑強抵抗難以突破……遂決定返轉”“在返轉作戰中,遭到優勢重慶軍的側擊,并被切斷退路,陷于苦戰”。與此同時,蔣介石出任“中印緬戰區”盟軍最高統帥。這里戰史記載的是( )A.百團大戰 B.忻口會戰C.皖南事變 D.第三次長沙會戰【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結合題干“沖進一角,雖竭力進攻,但因重慶軍頑強抵抗難以突破......遂決定返轉”“在返轉作戰中,遭到優勢重慶軍的側擊,并被切斷退路,陷于苦戰”及抗日戰爭的歷程進行分析。【解答】根據材料“沖進一角,雖竭力進攻,但因重慶軍頑強抵抗難以突破......遂決定返轉”“在返轉作戰中,遭到優勢重慶軍的側擊,并被切斷退路,陷于苦戰”并結合所學可知,重慶軍,指的是抗戰時期正面戰場上重慶國民政府的抗日軍隊,材料反映出日軍的失敗,而盟軍是在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基礎上建立的,其時間是1942年,對應這一時間和事件,當為第三次長沙會戰,D項正確;百團大戰為1940年,是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排除A項;忻口會戰為1937年,當時重慶陪都尚未正式確立,排除B項;皖南事變是1941年發生在國共兩黨之間的事件,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11.(2024秋 五華區校級期末)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爐邊談話》曾談道:“勇敢的中國人民抗擊日本的侵略殲滅了無數日軍,摧毀了大量的日本軍用物資,援助中國進行的英勇抗戰并最終發起反擊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中國的抗戰是最終戰勝日本的重要因素。”材料旨在說明( )A.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B.中國已完全取得了平等獨立的國際地位C.共產黨的敵后戰場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D.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的抗戰取得了勝利【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結合題干“勇敢的中國人民抗擊日本的侵略,殲滅了無數日軍,摧毀了大量的日本軍用物資,援助中國進行的英勇抗戰并最終發起反擊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中國的抗戰是最終戰勝日本的重要因素”及抗日戰爭的意義進行回答。【解答】據材料“勇敢的中國人民抗擊日本的侵略,殲滅了無數日軍,摧毀了大量的日本軍用物資,援助中國進行的英勇抗戰并最終發起反擊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中國的抗戰是最終戰勝日本的重要因素”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國戰場在抗擊日本法西斯中發揮了重要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A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強調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未涉及中國的國際地位,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的作用,而不是僅僅強調敵后戰場的作用,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的作用,而不是僅僅強調正面戰場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12.(2024秋 五華區校級期末)1940年,中共創辦的山東北海銀行總行在魯中抗日根據地成立。銀行先后開展了發行獨立貨幣、進行貨幣斗爭、開辦農村貸款、投資經營商業、接管城市銀行等一系列業務活動。該行的主要作用是( )A.加強了人民軍隊的建設B.統一了正面戰場的貨幣金融C.助力了抗日戰爭的勝利D.落實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結合題干“銀行先后開展了發行獨立貨幣、進行貨幣斗爭、開辦農村貸款、投資經營商業、接管城市銀行等一系列業務活動”及抗日戰爭的歷程進行回答。【解答】根據材料“銀行先后開展了發行獨立貨幣、進行貨幣斗爭、開辦農村貸款、投資經營商業、接管城市銀行等一系列業務活動”可知,中共在魯中抗日根據地創辦的金融機構有助于穩固根據地經濟秩序,與日本進行經濟斗爭,故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軍隊建設,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正面戰場,排除B項;材料并未強調落實群眾路線,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理解的能力。13.(2024秋 花都區期末)1939年2月,陜甘寧邊區政府發布《關于發展生產運動的緊急通知》,動員邊區人民參與生產,實現自給自足。當年4月,邊區政府頒布《陜甘寧邊區人民生產獎勵條例》,激勵邊區人民積極開展大生產運動。由此可知,大生產運動的開展( )A.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B.適應了正面戰場的戰爭需要C.鞏固了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D.體現了中共七大的工作要求【分析】本題考查敵后戰場的抗戰,解題的關鍵是解讀分析材料信息“動員邊區人民參與生產,實現自給自足”、“激勵邊區人民積極開展大生產運動”,結合大生產運動的意義解答。【解答】依據材料“動員邊區人民參與生產,實現自給自足”、“激勵邊區人民積極開展大生產運動”可知,大生產運動的開展有利于調動軍民的積極性,促進根據地經濟的發展,對鞏固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起了積極作用,為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奠定了物質基礎,故C項正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是在1937年9月,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大生產運動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敵后根據地進行的經濟建設,與正面戰場無關,故B項錯誤;中共七大召開于1945年,大生產運動開展時中共七大還沒有召開,故D項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中共敵后根據地的經濟建設及其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4.(2024秋 鄭州期末)1938年10月,毛澤東在《論新階段》中提出要建立一個“三民主義共和國”,“它的性質是三民主義的”,“不是蘇維埃,也不是社會主義”,而是“一個獨立、自由、幸福的三民主義新中華民國”。這一觀點說明了( )A.國共兩黨關系逐漸緩和B.近代民主革命綱領的提出C.共產黨維護全民族抗戰D.近代中國革命性質的變化【分析】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共產黨維護全民族抗戰與毛澤東在《論新階段》中強調的“三民主義共和國”性質相契合。在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為了團結更廣泛的力量共同抗日,提出了與國民黨共同認可的“三民主義”作為革命的旗幟,這實際上是在維護全民族的抗戰大局,C正確;雖然這一時期國共兩黨確實在合作抗日,但毛澤東的這一觀點更多是在闡述革命的性質和目標,而非直接指向兩黨關系的緩和,排除A;近代民主革命綱領的提出這一選項雖然涉及“革命綱領”,但毛澤東的觀點是在特定時期(抗日戰爭)對革命性質的重新界定,而非提出全新的民主革命綱領,排除B;毛澤東的觀點雖然涉及革命性質,但并未表明近代中國革命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際上,這一時期中國革命的性質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是在這一特定階段(抗日戰爭)采取了與國民黨合作的策略,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5.(2024秋 鄭州期末)1931年,中國共產黨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其中號召一致動員起來,打倒國民黨。1936年9月,中共中央指出:“把日帝與蔣介石同等看待是錯誤的,我們的總方針,應是逼蔣抗日。”這一調整( )A.反映了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B.標志全國團結抗戰局面初步形成C.促成了國共合作開展北伐戰爭D.基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是在1938 年武漢會戰之后,與題干時間不符,A項錯誤;全國團結抗戰局面初步形成的標志是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材料中中共方針調整只是思想準備,并非局面初步形成的標志,B項錯誤;國共合作開展北伐戰爭是在1926﹣1927年,與題干時間不對應,C項錯誤;1931年時,中共號召打倒國民黨,主要是因為當時階級矛盾較為突出;隨著日本侵略加深,到1936 年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所以中共調整方針為逼蔣抗日,這一調整是基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D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學生需了解抗日戰爭爆發的原因、過程、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16.(2025 黔東南州一模)如表所示為1939年和1945年蘇中根據地五個村減租前后各階級戶數變化統計情況(單位:戶)。據此可推知,減租政策的施行( )身份 大地主 中地主 小地主 經營地主 富農 中農 貧農 雇農1939 2 3 25 11 93 302 307 131945 1 2 22 10 150 346 242 10增減戶 ﹣1 ﹣1 ﹣3 ﹣1 +57 +44 ﹣65 ﹣3A.緩和了根據地的階級矛盾B.擴大了根據地的階級基礎C.進一步鞏固了工農民主政權D.反映了國內主要矛盾變化【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對題干表格信息的正確解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解答】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實行減租政策,旨在減輕農民的地租和高利貸剝削,推動團結抗日。據表格數據可知,在實行減租政策后,蘇中根據地的地主階級的戶數呈減少趨勢,而富農和中農的戶數明顯增加,貧農的戶數減少。這表明減租政策限制了地主剝削,改善了農民生活狀況,對緩和農村中的階級矛盾有積極作用,A項正確;抗日根據地的階級基礎主要包括農民、工人、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抗日階層(如開明地主),材料所述舉措有利于發動農民、團結地主抗日,體現鞏固階級基礎,而非擴大,排除B項;當時的根據地是抗日民主政權,不是工農民主政權,排除C項;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并未變化,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解讀問題的能力,難度適中。17.(2024秋 南通期末)毛澤東以中共中央軍委名義電告總前委和粟裕、劉伯承等前線將領:“請你們迅即令知三十五軍或其入寧接收部隊,迅即入城維持秩序,并與馬青苑、吳貽芳等接洽,確保南京治安,并注意保護各外國使館。”這份電報應發于( )A.遼沈戰役期間 B.淮海戰役期間C.平津戰役期間 D.渡江戰役期間【分析】本題考查了解放戰爭,解答本題關鍵是對渡江戰役的史實理解掌握。【解答】A.遼沈戰役期間,東北全境解放,與題干中“確保南京治安”不符,故A錯誤;B.淮海戰役期間,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獲得解放,與題干中“確保南京治安”不符,故B錯誤;C.平津戰役期間,華北全境基本解放,與題干中“確保南京治安不符,故C錯誤;D.渡江戰役期間,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推翻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與題干中“確保南京治安”相符,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解放戰爭,考查了考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18.(2025 鼓樓區模擬)1948年2月,中共中央在《關于工商業政策》的指示中明確提出,應當預先防止將農村中斗爭地主富農的方法錯誤地應用于城市,應當引導工人和資本家在當地政府領導下,共同組織生產管理委員會,盡一切努力降低成本,增加生產。這一做法( )A.旨在深入推進土地改革B.體現了新民主主義的原則C.實現了生產關系的變革D.鞏固了各階級的革命聯盟【分析】本題考查了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依據材料“1948年2月,中共中央在《關于工商業政策》的指示中明確提出,應當預先防止將農村中斗爭地主富農的方法錯誤地應用于城市”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解答】依據材料“1948年2月,中共中央在《關于工商業政策》的指示中明確提出,應當預先防止將農村中斗爭地主富農的方法錯誤地應用于城市,應當引導工人和資本家在當地政府領導下,共同組織生產管理委員會,盡一切努力降低成本,增加生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中央為接管城市做了準備,目的在于防止將一些錯誤的斗爭方法應用到城市中,運用合理方式處理工人和資本家的關系,這體現了新民主主義的原則,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強調對城市的管理,未涉及土地改革的內容,排除A項;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實現了對生產關系的變革,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強調對城市的管理,未涉及“各階級的革命聯盟”內容,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19.(2024秋 太原期末)1948年初,國民政府財政部一位官員在日記中寫道:“今日早晨去買早點,發現昨天還是5000元一個的饅頭,今天竟然漲到了8000元。回到辦公室,看到桌上堆積如山的待簽發的鈔票,不禁感到一陣眩暈。”這說明當時( )A.民族工業開始走向萎縮B.“三光”政策使物價飛漲C.政府財政收入明顯增加D.國民政府經濟政策失當【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國民政府的統治,解題關鍵信息是“今日早晨去買早點,發現昨天還是5000元一個的饅頭,今天竟然漲到了8000元。回到辦公室,看到桌上堆積如山的待簽發的鈔票,不禁感到一陣眩暈”。【解答】A.“開始”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B.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實行“三光”政策,排除;C.材料只涉及通貨膨脹,不涉及國民政府的財政收入,排除;D.根據“今日早晨去買早點,發現昨天還是5000元一個的饅頭,今天竟然漲到了8000元。回到辦公室,看到桌上堆積如山的待簽發的鈔票,不禁感到一陣眩暈”可知,材料反映了國民政府實行惡性通貨膨脹政策,物價暴漲,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國民政府的統治,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0.(2025 湖南模擬)劉少奇指出,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邊區之間所存在的分界線,嚴重妨害了經濟、政治、軍事及文化的發展。為此,兩個邊區應進行合并,兩區統一后,可發動5000萬人民的力量,去支援西北、中原和華東。這一主張提出的背景是( )A.工農武裝割據發展迅速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C.國民黨全面進攻解放區D.解放戰爭不斷取得勝利【分析】本題考查解放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結合本題材料與所學知識可知,提到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邊區合并的主張,目的是為了克服分界線帶來的障礙,加強力量支援更廣泛的區域。這一提議反映的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為了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勢力范圍而采取的戰略調整,以更大規模的力量去支持正在進行的關鍵戰役,D項正確;工農武裝割據發展迅速主要描述的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特征,排除A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屬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情況,與題干所述背景不符,排除B項;國民黨全面進攻解放區的事實,這不是推動兩區合并的主要原因,也予以排除,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解放戰爭,學生需了解解放戰爭爆發的原因、過程。21.(2025 長沙縣校級開學)解放戰爭后期,黨中央就沒收官僚資本工作提出,“原職、原薪、原制度”不變,先(由軍管會)完整地接收下來,監督生產,然后逐步進行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隨著各大城市陸續解放,黨和政府又著重強調,只有機器照常運轉,人員照常工作,生產正常進行,才算真正完成任務。這些方針的實施( )A.奠定了國防工業基礎 B.切斷了國民黨的財源C.鞏固了無產階級專政 D.推動了城市順利接管【分析】本題考查解放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解答】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對解放軍已占領的城市中的官僚資本企業,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改造措施,并將維護就業隊伍穩定和恢復生產放在優先位置,這有助于增進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廣大市民對新政權的認可,D項正確;官僚資本主義企業并不都屬于國防工業,排除A項;這些方針都是在已被解放的城市中實施的,并不會對國民黨的財源產生直接影響,排除B項;1949年,毛澤東主張在中國建立的是人民民主專政,而不是無產階級專政,排除C項。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解放戰爭,學生需了解解放戰爭爆發的原因、過程。22.(2025 如皋市模擬)1948年8月,針對國民黨推出“金圓券”,邊區政府發布緊急通知,要求西北貿易公司和西北農民銀行將所儲存法幣和民間所存法幣組織輸出換回必需物資,并動員群眾抵制法幣和金圓券流入邊區。這一措施( )A.為穩定物價金融積累了經驗B.推動國統區第二條戰線形成C.有效遏制全國性的通貨膨脹D.表明黨的工作重心發生轉移【分析】本題考查了解放戰爭,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A.為穩定物價金融積累了經驗這個選項與題目描述的措施直接相關。邊區政府通過組織輸出法幣和抵制不良貨幣流入,實際上是在進行金融管理和物價穩定的嘗試,這些實踐確實可以為未來穩定物價金融積累經驗。符合題意。B.推動國統區第二條戰線形成“第二條戰線”通常指國統區的民主運動,與題目描述的邊區政府應對金融措施的直接關系不大。不符合題意。C.有效遏制全國性的通貨膨脹題目描述的是邊區政府在特定區域內的措施,這些措施雖然可能對局部地區有影響,但不足以“有效遏制全國性的通貨膨脹”。這個選項夸大了邊區政府措施的影響范圍。不符合題意。D.表明黨的工作重心發生轉移題目中并未提及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而是聚焦于金融和物價穩定的具體措施。這個選項與題目描述的內容不直接相關。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二.材料題(共1小題)23.(2024秋 西寧期末)閱讀材料,析答問題。材料一:丟掉大陸,對蔣介石來說,可謂創痛巨深,引發了蔣的反省和自責。他將國民黨政權的敗亡歸咎于“黨腐軍貪”“外交失敗”“軍事崩潰”“黨內分裂紀律掃地”“經濟和金融政策失敗”“干部腐化自私”“未能宣傳(實行)社會經濟政策與民生主義”等。另外,蔣介石還檢省了個人一生中的“大病”,比如驕矜、憤懣、自恃、忙迫,不能澹敬虛心,全憑主觀行事,不研究、不學術(習)、不注重客觀等。——摘編自秦孝儀編撰《蔣介石言論總集》、楊天石《敗退臺灣蔣介石反省十三條》等材料二:王家聲、應春山等主編《決策與較量:看國民黨如何敗亡大陸》部分目錄(如下):1947年的蔣介石與毛澤東/且看蔣介石如何反腐敗——蔣介石日記解密系列/金圓券風潮與國民黨的沉淪/抗戰勝利后知識分子的輿論幅度/1949:毛澤東拒絕“南北朝”/共產黨“趕考”與國民黨“搬家”/蔣介石在日記中如何反省/國民黨為何失去大陸根據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述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主要原因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分析】本題考查了解放戰爭,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主要原因:根據材料“黨腐軍貪”“外交失敗”“軍事崩潰”“黨內分裂紀律掃地”“經濟和金融政策失敗”“干部腐化自私”“未能宣傳(實行)社會經濟政策與民生主義”可概括出國民黨統治的系統性腐敗(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吏治、民生等各領域)導致在人民解放戰爭中腐敗政權迅速崩潰;根據材料“比如驕矜、憤懣、自恃、忙迫,不能澹敬虛心,全憑主觀行事,不研究、不學術(習)、不注重客觀等”并結合所學可概括出蔣介石個人及統治集團的獨裁專斷和漠視民生,使國民黨政權失去了民心。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贏得了民心,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中國共產黨嚴格強大的組織紀律性和中國共產黨人(領導集體)的英明決策及政治軍事智慧。故答案為: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主要原因:國民黨統治的系統性腐敗(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吏治、民生等各領域)導致在人民解放戰爭中腐敗政權迅速崩潰;蔣介石個人及統治集團的獨裁專斷和漠視民生,使國民黨政權失去了民心。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贏得了民心,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中國共產黨嚴格強大的組織紀律性和中國共產黨人(領導集體)的英明決策及政治軍事智慧。【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