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山東省九五高中協作體高三下學期質量檢測生物試題一、單選題1.擬南芥植株受到卵菌侵害時,會產生并釋放神經酰胺酶到細胞外,將卵菌細胞膜的鞘脂切割為支鏈鞘氨醇骨架,擬南芥植物細胞表面的凝集素類受體激酶識別支鏈鞘氨醇骨架,從而啟動植物免疫反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神經酰胺酶釋放到細胞外依賴于生物膜的流動性B.擬南芥與卵菌具有相似的細胞膜和細胞質基質C.卵菌細胞膜鞘脂與植物細胞表面受體結合后被神經酰胺酶切割D.神經酰胺酶基因突變體對該卵菌病原體的抵御能力低下2.蛋白CLC包括定位在細胞的質膜上的Cl-通道和定位在內膜系統的Cl-/H+逆向轉運蛋白兩種類型,在細胞興奮性調控、離子跨膜運輸和濃度差的維持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位于溶酶體膜上的CLC蛋白運輸Cl-不直接消耗ATP的能量B.不同部位CLC蛋白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堿基序列的不同C.若CLC蛋白結構改變,則無法維持相關離子在膜兩側的濃度差D.兩種蛋白都是在核糖體上合成,且都需要進行加工才能具有生物活性3.脂肪被脂肪酶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經磷酸化后進入線粒體分解供能。脂肪酸經過活化生成脂酰輔酶A,通過線粒體膜上的肉毒堿棕櫚酰基轉移酶(CPT)載體的運輸,進入線粒體中徹底氧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植物脂肪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熔點較低,在室溫下呈液態B.線粒體徹底氧化分解脂肪比分解等質量的葡萄糖釋放的能量多C.CPT基因缺失突變體動物需要及時補充糖類,且容易出現肥胖癥狀D.脂肪酸在線粒體內膜上消耗大量O2,最終生成CO2、H2O和大量ATP4.單分子實時測序是利用固定在檢測區的DNA聚合酶,以待測核酸序列為模板,以4種產生不同短暫熒光的脫氧核苷三磷酸(包括脫氧腺苷三磷酸、脫氧胞苷三磷酸、脫氧鳥苷三磷酸、脫氧胸苷三磷酸)為原料,通過捕捉這些不同熒光出現順序,實時判定待測核酸的堿基序列。逆轉錄酶是一種依賴于RNA的DNA聚合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直接觀測檢測區單個DNA聚合酶的反應過程即可實現實時測序B.該反應體系中需要加入足量的ATP,以保證反應的順利進行C.該技術需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標記4種脫氧核苷三磷酸D.該方法可檢測DNA的堿基排列順序,但無法檢測RNA的堿基排列順序5.減數分裂過程中,兩條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在短臂或長臂上發生斷裂,非姐妹染色單體的斷裂端相互連接,形成一個雙著絲粒染色體(IDC)。之后,同源染色體移向兩極時,IDC會隨機出現一個著絲粒功能失活,導致與之相連的部分染色體片段丟失,剩余的染色體隨機移向一極。不考慮其他變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產生精原細胞的過程中會出現上述類型的IDCB.含IDC的細胞產生的配子均含有該物種全部遺傳信息C.與正常細胞分裂相比,含IDC細胞產生的精子種類和數量都少D.上述過程中出現了染色體結構變異引起的數目異常6.果蠅的眼形細眼和粗眼、體色黃體和灰體為兩對相對性狀,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Y染色體上沒有相關基因。現用1只細眼灰體雌果蠅和1只粗眼黃體雄果蠅雜交獲得F1,F1中細眼黃體:細眼灰體:粗眼黃體:粗眼灰體=1:1:1:1.不考慮突變、互換和致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F1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則控制眼形和體色的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B.若F1每種表型都有雌雄個體,則控制眼形和體色的基因都不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C.若F1雌性和雄性各只有兩種表型,則控制眼形和體色的基因可能都位于X染色體上D.若F1雌性和雄性各只有兩種表型,則細眼和灰體中有一種是顯性性狀7.正常情況下,神經遞質多巴胺發揮作用后會被突觸前膜上的轉運蛋白回收。可卡因作為一種興奮劑,會使轉運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并導致突觸后膜上的多巴胺受體減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多巴胺與受體結合并進入突觸后膜,導致突觸后膜對Na+的通透性增大B.多巴胺轉運蛋白能調節突觸間隙中多巴胺的濃度,也使多巴胺被重復利用C.長期吸食可卡因后出現觸幻覺、嗅幻覺與大腦皮層中央前回興奮性過高有關D.長期吸食可卡因會導致突觸后膜對多巴胺的敏感性升高8.人體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的部分調節過程如下: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甲→乙→抗利尿激素→丙→尿量減少,甲、乙、丙表示器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當吃的食物過咸,導致血鈉含量升高,甲分泌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減少B.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使下丘腦的渴覺中樞和水鹽平衡調節中樞產生興奮C.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后,增加飲水量有利于維持體液滲透壓相對穩定D.抗利尿激素在甲的細胞中合成,由乙釋放并隨血液流向全身9.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合理應用能提高棉花的產量和品質,現代農業機械的使用能顯著提高生產效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早期噴灑適當濃度的細胞分裂素,能促進側枝發育B.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分子結構和生理功能都與植物激素類似C.后期噴灑乙烯利促進棉桃同步成熟、吐絮,便于集中機械化采摘D.機械化采收前噴灑脫落酸促進葉片脫落,減少收獲棉花中的雜質10.草魚和鰱魚均以浮游生物為食,但鰱魚主要濾食浮游植物。科研小組對某湖泊中草魚(甲)和鰱魚(乙)的種群數量進行長期調查,研究λ隨時間的變化如圖,t0-t1是禁漁期(1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t0-t1段乙種群數量增長受密度制約影響較小B.t2時甲種群的數量可能高于禁漁前的初始水平C.解除禁漁后,甲種群數量在t2時種群數量最少D.t3時乙種群的λ最大,可能是浮游植物驟增所致11.在森林生態系統中,豆科樹木對其鄰體植物的生長和多樣性可能存在影響。某研究團隊對某熱帶雨林中的5種豆科樹木甲~戊的鄰體植物相對多度和相對豐富度進行調查,結果如表。鄰體相對多度和相對豐富度表示豆科樹木對鄰體植物個體數和豐富度的相對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豆科樹木 鄰體相對多度 鄰體相對豐富度甲 1.1 1.05乙 0.9 0.8丙 1.2 1.1丁 0.85 0.75戊 1.08 1.02注:相對值小于1時表示豆科樹木對鄰體植物的個體數或豐富度有抑制作用。A.為掌握鄰體植物的數量情況,可采用樣方法進行調查B.據表分析可知,抑制鄰體植物生長的豆科樹木是乙、丁C.研究豆科樹木與鄰體植物的關系不屬于生態位問題D.豆科樹木對鄰體植物的“利他效應”可能與共生的根瘤菌固氮作用有關12.CSR植物生活史理論將處于不同環境下的各種植物適應環境對策分為三種類型:競爭型對策C、耐受型對策S、雜草型對策R。該理論認為影響植物對策選擇的兩個重要因素是生境干擾程度和生境脅迫強度,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從植物對策選擇的兩個重要因素分析,植物的生境共有3種類型B.資源貧乏的環境中進行生態修復,應選擇S對策植物作為先鋒植物C.過度放牧會通過增加生境干擾程度,導致植物以R對策適應環境D.處于C對策的植物一般生長在資源豐富且干擾強度較低的環境中13.玉米莖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是禾谷鐮孢菌。科學家通過實驗篩選抑制禾谷鐮孢菌的真菌用來防治玉米莖腐病,實驗流程如下:①取土樣配制成土壤懸浮液,分離純化得到真菌菌落;②在距離培養皿邊緣1cm處呈正三角形取3點,在三角形中心取1點,將禾谷鐮孢菌接種在中心點上,分離純化的真菌接種在另外3點上,培養觀察;③選取菌落長勢快的真菌菌株制備復篩發酵液;④過濾得到無菌發酵液;⑤將發酵液與基本培養基混合制成培養基M;⑥用打孔器打取直徑為8mm的禾谷鐮孢菌菌餅,接種在培養基M上;⑦培養一段時間后與對照組做對比,計算抑菌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真菌類型 菌落直徑/mm 抑菌率/%處理組 對照組M-48 45 75 44.78M-43 22 75 79.10M-6 42 75 49.25M-104 37 75 56.71M-34 57 75 26.87A.步驟①中可以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分離純化菌種B.抑菌率計算公式為:(對照組菌落直徑-處理組菌落直徑)/對照組菌落直徑C.對照組是將直徑為8mm的禾谷鐮孢菌菌餅接種在不含真菌發酵液的基本培養基D.由表可知M-43可以作為禾谷鐮孢菌的優選抑制菌株14.在DNA提取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導致DNA斷裂和降解的各種因素,以保證DNA的完整性。下列操作與保證DNA完整性無關的是( )A.將洋蔥切碎加入研磨液后再充分研磨B.在上清液中加入預冷的酒精溶液C.濾液在4℃冰箱中放置幾分鐘后再取上清液D.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沿一個方向輕輕攪拌15.間充質干細胞(MSCs)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成體干細胞。梗死的心肌形成的惡性炎癥-自由基循環使移植的MSCs難以存活,且心臟收縮及高血流使MSCs難以有效滯留,制約了療效。若利用Ca2+將具有自由基強效清除功能的多巴胺聚合在MSCs表面;另將多種抗體基因拼接起來導入MSCs,使其表達出黏附炎癥組織的多價抗體(anti-VCAM1)并修飾在MSCs表面,大大提高療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MSCs表面聚合的多巴胺為MSCs創造了有利的環境B.anti-VCAM1的產生利用了動物細胞融合技術C.anti-VCAM1使MSCs在梗死心肌組織中有效滯留D.間充質干細胞能分化成多種細胞或組織二、多選題16.ADP-ATP交換體(ANT)是位于線粒體膜和葉綠體膜上的通道蛋白,依賴膜兩側ADP和ATP的濃度梯度,完成ADP與ATP的1:1反向交換。正常光照下,光反應產生ATP和NADPH的比例約為4:3,而暗反應消耗ATP和NADPH的比例約為3: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產生ATP的主要場所是葉綠體內膜和線粒體內膜B.正常光照下葉綠體處于ATP相對缺乏、NADPH相對過剩的狀態C.光反應產能相對不足時,外源ATP的輸入可確保暗反應持續運行D.膜上ANT運輸ADP與ATP的1:1反向交換不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17.人群中有甲、乙兩種遺傳病,分別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a、B/b控制。圖1為某家族遺傳系譜圖;圖2為擴增獲得的家族部分成員甲病相關基因酶切后的電泳結果。已知甲病的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發生了堿基對的替換形成的,Ⅰ-2、Ⅰ-3均不攜帶乙病致病基因,且乙病在男性中的發病率約為4%。不考慮突變和X、Y染色體同源區段,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甲病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乙病的遺傳方式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B.Ⅲ-3為患乙病男孩的概率為1/52;若Ⅳ-1為男孩,則患乙病的概率為1/52C.a基因內存在兩個酶切位點,且電泳條帶②內的DNA的種類和數量均是①的兩倍D.遺傳病都是由致病基因導致的,調查某種遺傳病的發病率應保證調查的群體足夠大18.GR24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為了研究GR24對側枝生長發育的影響,科研人員將生長狀況相同的側枝分為四組,分別使用清水、等量且適宜濃度的GR24、NAA、NAA與GR24混合液處理,并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測量并比較側枝的伸長長度,結果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GR24是植物體內產生的對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的微量有機物B.進行實驗處理時,NAA應該處理側枝形態學上端C.單獨使用GR24和NAA對側枝生長發育都具有顯著作用D.GR24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抑制NAA的作用,抑制側枝生長19.下圖是不同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與固定于有機物的能量的比值(NP/GP)隨緯度變化的曲線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赤道附近地區NP/GP值較低的原因是呼吸速率過強所致B.不同緯度地區NP/GP值越大,生產者的生物量也越大C.高緯度地區NP/GP值很高說明生產者積累的有機物量很多D.某一緯度群落在演替過程中生產者的NP/GP值<120.Ti質粒的Vir基因表達產生的Vir蛋白能在T-DNA左右邊界序列中產生切口,并復制出單鏈T-DNA從Ti質粒上釋放后進入植物細胞。T-DNA利用左右邊界序列與植物細胞DNA分子中某些序列有極強的同源性,插入植物細胞基因組中。T-DNA的生長素基因和細胞分裂素基因能使植物組織過度生長,形成瘤狀組織(冠癭),冠癭堿合成基因使植物細胞合成并分泌冠癭堿,為農桿菌的生長提供碳源和氮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Ti質粒中的冠癭堿合成基因與植物細胞染色體DNA整合后,其表達產物可將冠癭堿分解B.為保證轉基因植物正常生長,Ti質粒作載體時需將生長素基因和細胞分裂素基因敲除C.應將目的基因插入Ti質粒的T-DNA上,且不能破壞左右邊界序列D.Ti質粒作為基因工程載體時,需將Vir基因替換成標記基因,用于重組DNA分子的篩選三、實驗題21.高溫脅迫會影響玉米光反應電子傳遞,導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生長速率緩慢。研究發現,水楊酸(SA)和6-芐氨基嘌呤(6-BA)可以有效提升高溫脅迫下玉米光合作用速率,消除高溫溫脅對玉米生長的抑制,相關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檢測指標 植株 葉綠素含量 (熒光參數) 丙二醛(MDA )相對含量 氣孔導度 (MOLH2OM-2S-1) RuBP羧化酶 的相對活性12葉(V12) 不做處理 2800 100% 45 100%高溫脅迫 2400 150% 30 78%+SA 2630 115% 38 85%+6-BA 2600 120% 40 87%抽穗期(VT) 不做處理 3000 105% 44 98%高溫脅迫 2450 160% 28 76%+SA 2700 125% 39 83%+6-BA 2650 130% 38 86%注:1.丙二醛(MDA)會破壞葉綠體膜結構的完整性2.RuBP羧化酶是光合作用暗反應催化CO2固定的一種酶(1)玉米光合作用過程中電子傳遞可以產生NADPH,則其發生的場所是 ,NADPH的作用有 。(2)高溫脅迫條件下,玉米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變 (填“快”或“慢”),據實驗結果可知,SA或6-BA可以提升玉米應對高溫脅迫的原因有 ,為最大限度的降低高溫脅迫對玉米的影響。SA或6-BA處理 (填“能”或“不能”)完全消除高溫脅迫對玉米光合作用的影響。(3)為探究SA和6-BA在提升玉米應對高溫脅迫中是否具有協同作用,應設定 組,若SA和6-BA同時處理效果 ,則說明SA和6-BA應對高溫脅迫過程中具有協同作用。若SA和6-BA同時處理效果 ,則說明SA和6-BA應對高溫脅迫過程中沒有協同作用。四、解答題22.研究發現ZW性別決定的青鳳蝶前翅眼狀斑紋的發育受不止一對基因控制,其中包括2號常染色體A基因。當存在A基因時,B表現為顯性(完整眼紋)而B無此功能;而A突變體AA中,即使存在B基因也只形成殘缺眼紋。后翅鱗片顏色由D基因控制,存在明顯的劑量效應,有深藍色、亮藍色、淺藍色三種顏色。為探究B基因和D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員進行了如表所示的雜交實驗。通過PCR檢測F2青鳳蝶個體中控制后翅鱗片顏色的所有等位基因,以輔助確定這些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關系。預期對被檢測群體中所有個體按PCR產物的電泳條帶組成(即基因型)相同的原則歸類后,該群體電泳圖譜如圖所示;組別 親本(純合子) F1 F2表型及比例實驗1 完整眼紋♂×殘缺眼紋♀ 完整眼紋 完整眼紋♂:完整眼紋♀:殘缺 眼紋♂:殘缺眼紋♀=6:3:2:5實驗2 淺藍♂×深藍♀ 亮藍 淺藍:亮藍:深藍=1:2:1(1)根據實驗1結果可以確定,B基因位于 (填“常”或“性”)染色體上,依據是 。(2)根據實驗2結果, (填“能”或“不能”)確定DD控制的性狀,但可以排除D基因所在的染色體位置是 。若實驗2的F2代雌性青鳳蝶中淺藍占比為 ,則能確定D基因和B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上。(3)只根據實驗2還不能確定B和D基因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關系,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案來輔助確定。方案一:需要對實驗2子二代的雌雄個體進行性狀分析,若F2中雌雄個體的后翅鱗片顏色為 則能確定D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若F2中雌個體的后翅鱗片顏色為 ,若F2中雄個體的后翅鱗片顏色為 ,則能確定D基因位于ZW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方案二:需要通過實驗2的F2中雌雄個體的基因進行電泳進行步確定D基因的具體位置,若F2中雌雄個體的后翅鱗片顏色基因電泳均有Ⅰ、Ⅱ、Ⅲ三種條帶,則能確定D基因位于 (填“常”或“性”)染色體上,若F2中雌個體的后翅鱗片顏色基因電泳條帶為Ⅰ、Ⅱ,雄個體的后翅鱗片顏色基因電泳條帶為Ⅱ、Ⅲ,則能確定D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且①電泳條帶表示 (填“D”或“d”)基因。23.甲狀腺激素幾乎作用于體內所有細胞,在細胞內與受體結合,通過影響基因表達發揮生理作用。在大腦中,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大腦海馬區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合成,通過神經細胞的結構和突觸,影響學習和記憶能力。(1)當大腦細胞甲狀腺激素受體異常,甲狀腺激素作用效果減弱時,患者表現出癥狀有 等。若受體異常只發生在垂體和下丘腦,會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量 ,原因是 。(2)研究發現而長期高脂肪膳食會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導致記憶力降低甚至認知障礙。科研人員利用小鼠研究蔬菜水果中富含的槲皮素對高脂膳食危害的影響。實驗處理及結果如表所示:據表分析槲皮素 (填“能”或“不能”)改善高脂膳食導致學習記憶力低下現象,依據是 。分組 處理 BDNF mRNA (相對值) BDNF(pg/mg pr)甲組 正常膳食 1 26乙組 高脂膳食 0.65 19丙組 高脂膳食+槲皮素 0.95 25(3)甲狀腺激素有T4和T3兩種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脫碘酶的作用下T4轉變為T3并發揮生理作用。為進一步研究槲皮素的作用機理,研究人員分別取高脂膳食組、高脂膳食+槲皮素組小鼠的血液,測T4、T3和TSH(促甲狀腺激素)濃度,結果如下圖所示:檢測的三種物質中 (填“T3”或“T4”)在反饋調節中起主要作用,結合相關信息和上圖結果推測槲皮素的作用機理是 。24.魚菜共生系統是一種將水產養殖魚類與水培種植蔬菜結合的生態農業模式。研究人員對該系統進行了多項研究,圖1為該系統結構示意圖,圖2為不同魚密度下蔬菜產量變化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沉淀缸中含有多種微生物,其在生態系統的成分中屬于 ,該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 。研究人員建議在系統中種植多種凈化能力強的蔬菜,比如空心菜、水芹等,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價值。(2)該人工生態系統利用了物質在生態系統中循環往復運動的特點,實現了對 的微循環,硝化細菌的具體代謝類型是 。(3)根據圖2分析蔬菜產量隨魚密度增加先增加后減少,請從沉淀池、硝化池中溶解氧量和微生物活性角度分析后期蔬菜產量下降的原因是 。(4)某農戶想要在系統中引入以浮游植物和有機碎屑為食螺類,從其食物角度分析對原有生態系統可能產生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分別是 (各答一條)。25.水稻中WRKY基因編碼的WRKY是一種由6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轉錄因子,與水稻細胞的RABZ1基因啟動子結合,調節RABZ1基因的表達,從而影響水稻的抗旱能力。科學家欲探究WRKY對RABZ1基因表達水平的影響,進行了相應實驗。已知W-box是RABZ1基因啟動子區域的一段DNA序列,是WRKY結合的位點。HA蛋白為標簽蛋白,可通過抗HA抗體對目標基因的表達情況進行檢測。請完成下列問題。 (1)若WRKY基因的b鏈為轉錄的模板鏈,結合圖1分析,為使該基因與載體定向連接,需要使用的限制酶是 。注:HPT基因是潮霉素磷酸轉移酶基因。能解除潮霉素對細胞的毒性(2)研究人員根據RABZ1基因上游的啟動子序列設計了F1、F2、R1、R24種備選引物,用于擴增含有W-box的調控序列,如圖2所示。為選出正確和有效的引物,以RABZ1基因上游的啟動子序列為模板進行PCR擴增,將擴增產物進行電泳結果如圖4所示。利用PCR獲取RABZ1基因上游的W-box序列應選擇的引物組合是 。為將RABZ1基因上游的W-box序列定向接入載體中,兩種引物還應做如何設計? 。據圖分析設計不成功的引物和特異性差的引物分別是 。(3)欲檢測WRKY對RABZ1基因表達水平的影響,應先在含 的培養基中培養受體細胞,再利用抗HA抗體檢測細胞中相應蛋白的含量。僅據此依然無法得出WRKY對RABZ1基因表達水平的影響,原因是 。(4)探究WRKY對RABZ1基因表達水平的影響時,是否能選擇水稻細胞作為受體細胞? (填“是”或“否”),原因是 。參考答案1.C2.C3.C4.D5.D6.C7.B8.B9.B10.C11.C12.A13.B14.A15.B16.BCD17.AB18.ACD19.BC20.AD21.(1) 類囊體膜 還原三碳化合物并為暗反應提供能量(2) 慢 提升葉綠素的含量,修復類囊體膜,增大氣孔導度,提高光合作用酶的活性 不能(3) 5組 大于SA、6-BA單獨處理效果 小于或等于(或不大于也行)SA、6-BA單獨處理效果22.(1) 性 實驗1當中的子二代雌性和雄性的完整眼紋:殘缺眼紋比例不相同,與性別相關聯(2) 不能 僅位于Z染色體上 1/2(3) 均有淺藍、亮藍、深藍三種 亮藍和深藍 淺藍和亮藍 常 ZW的同源區段 D23.(1) 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 過量 甲狀腺激素對下丘腦和垂體的反饋抑制作用減弱,使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狀腺激素分泌過量(2) 能 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達量恢復,緩解高脂膳食引起的學習記憶力低下(3) T3 槲皮素通過提高脫碘酶的活性,促進T4轉變為T324.(1) 分解者 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的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 直接和間接價值(2) 氮元素 化能自養需氧型(3)隨著魚密度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減少,微生物分解作用減弱,有機氮無法被分解成氨氮,不能被進一步分解形成硝酸鹽供植物利用,因此植物產量減少(4)一方面捕食浮游植物與魚類競爭,對該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以有機碎屑為食,加速有機物的分解,促進物質循環,對該生態系統產生正面影響25.(1)XmaI、NheI(2) F1、R2 在引物F1的5’端添加GAATTC序列(或EcoR Ⅰ識別序列),引物R2的5’端添加CTCGAG序列(或XhoⅠ識別序列) R1、F2(3) 潮霉素 還缺少導入不含WRKY基因但含RABZ1基因啟動子的重組載體的受體細胞作為對照(4) 否 水稻細胞中本身存在WRKY基因,其編碼的WRKY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