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球-【小升初專題突破】一、填空題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與方向,與 在天空中的位置有關;月球本身是不發光的,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 。2.(2024三下·永定期末)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 的改變而改變。一天早晨,小亮測得一棵小樹在陽光下的影子長度為5米,過一小時再去測量這棵小樹的影子,會發現影子的長度 5米。(填寫“大于”、“小于”、“等于”)3.日晷是我國古代的一種 的儀器,日晷是利用一天中同一物體在不同時刻影子的 和 變化的規律來計時的。4.(2025六上·南昌期末)地球會繞地軸自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 現象。地球還會繞著太陽 。5.(2025六上·金東期末)地球不停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地球在公轉過程中產生四季變化。其中晝夜交替對生物造成的影響有: ;四季變化對生物造成的影響有: 。6.(2025六上·平湖期末)如圖中的球代表地球,線段CD代表地軸,當地球受到太陽光的照射時,此時在A、B兩個半球中, 是夜半球。7.(2025六上·嘉祥期末)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查看地圖上北京、上海、重慶、拉薩的位置,上述四個城市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8.(2025六上·博興期末)地球繞著 的自轉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越是在 (填“東”或“西”)邊的時區,越早迎來黎明.9.(2023六上·通道期中)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 ”,并在臨終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體運動論》。他認為 處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靜止不動的。10.(2025六上·南湖期末)太陽的東升西落,地球上晝夜的交替變化,是因為地球在 ;一年之中有四季,是因為地球在 。二、判斷題11.早上和傍晚,太陽下的同一物體的影子方向是相反的。( )12.(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綜合能力檢測 )我們用天文望遠鏡可以觀察到宇宙的邊緣。13.(2025六上·蕭山期末)圭表是中國古代測量正午時刻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 ( )14.(2025六上·蕭山期末)地球距離太陽近時是夏季,距離太陽遠時是冬季。 ( )15.(2025六上·霞山期末)處于地球東邊的北京和西邊的烏魯木齊最先迎來黎明的是烏魯木齊。( )三、單選題16.在一天中,影子的長度變化是( )。A.長-短-長 B.長-短 C.短-長17.(2025六下·蕭山期末)下列示意圖最接近地球真實運動的是( )。A. B.C. D.18.(2025六上·上城期末)右圖是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根據圖片上的信息,可判斷此時我們所看到的甲、乙兩點連接線所在的區域為一天中的( )A.早晨 B.黃昏 C.早晨或黃昏19.(2023六上·平度期中)接上題:經過實驗,科學小組得出了“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的結論。在“同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哪里 ”題目中,他們做出了如下選擇( )。A.北京(我國東部)B.西安(我國中部)C.烏魯木齊(我國西部)20.(2025六上·南昌期末)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是 ( )A.24小時 B.一個月 C.一年21.(2022五下·黃岡月考)貓頭鷹在夜晚活動,郁金香在白天開放,都是受( )的影響。A.晝夜交替 B.四季變化 C.太陽熱量22.(2025六上·羅湖期末)下列現象與地球自轉有關的是 ( )A.太陽東升西落B.四季變化C.一年四季正午影長變化23.(2025六上·羅湖期末) “地心說”與“日心說”的相同點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地球是球形 C.太陽是宇宙的中心24.(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 第3課時證明地球在自轉 )地球上晝夜交替的周期大約是( )。A.24小時 B.30天 C.365天25.(2025五上·長興期末)為了獲得更好地使用效果,圭表和日晷應該( )放置。A.朝北 B.朝南 C.朝西 D.朝東四、連線題26.(2025六上·增城期末)將下列現象與產生的主要原因用線連起來。27.把下面的圖片和對應的描述用線連起來。五、解答題28.(2018五下·余姚期末)將下圖中出現極晝現象的區域用水筆涂成“ ”表示,出現極夜的區域用水筆涂成“■”表示。29.(2023六上·通道期中)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列題目。(1)當地球公轉到 位置時,正是我國春光明媚的季節。(2)當地球公轉到 位置時,我國各地白晝時間比黑夜時間長。(3)小明同學每天上午放學時,只要有太陽,總是習慣性地觀察學校操場中豎立的國旗旗桿影子,當地球公轉到 位置時,旗桿的影子最長。(4)當地球公轉到C、D位置,分別對應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 和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D.冬至(5)如果北極圈內出現了極夜現象時,這時地球轉到了 位置。六、實驗探究題30.(2025六上·三門期末)2024年10月30日,搭載神州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將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中國空間站。(1)神州十九號發射時,地球公轉到圖1的 位置處(填序號),此時,浙江省的晝夜長短狀況以及變化情況是( )。A.晝短夜長,晝漸長 B.晝短夜長,晝漸短C.晝長夜短,晝漸長 D.晝長夜短,晝漸短(2)當地球公轉到D位置時,太陽直射在 (選填“南回歸線”或“北回歸線”),我國處于 (節氣)。(3)神州十九號在軌時間長達6個月,在此時間段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午時分旗桿影長變化過程是( )。A.先變長后變短 B.一直變長C.先變短再變長 D.一直變短(4)小科是個航天迷,他了解到火箭升空后,向東傾斜飛行,利用和地球自轉方向一致地球自轉的特性,讓火箭有一個初始加速度,從而節約燃料,向東傾斜的原因是地球( )。A.自西向東公轉 B.自東向西自轉C.自西向東自轉 D.自東向西公轉(5)小科從直播中得知,搭載神州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是在酒泉發射中心發射的。圖2為我國四大航天發射場,最遲迎來黎明的是 ( )。A.山西太原 B.甘肅酒泉 C.四川西昌 D.海南文昌(6)在研究地球內部模型結構時,老師提供了地球內部結構比例圖和橡皮泥來制作模型。已知地殼約17千米,地幔約2900千米,地核約3500千米。如果將地殼縮至1.7毫米,則地幔大約是 ,地核大約是 。(7)下列地球內部結構模擬圖中,三部分厚度比例更符合實際的是 ( )。(8)下列關于各項模擬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模擬實驗時,我們發現“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當南半球是白天時,北半球就是黑夜。B.模擬地球運動時,地軸所指的方向隨著公轉位置改變而發生改變。C.因為地球圍繞著一個真實存在的地軸在自轉,因此模型還需要一根鐵絲來表示地軸。D.通過模擬實驗,還無法確定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真正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太陽;太陽光【知識點】影子;影長的四季變化【解析】【分析】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與方向,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有關;月球本身是不發光的,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 太陽位置變化時,光線與地面的夾角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物體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隨之變化。而月球如同一個巨大的鏡子,將太陽光線反射到地球上,使得我們能夠看到月光。2.【答案】太陽高度角;小于【知識點】影子;日影與方向【解析】【分析】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高度角的改變而改變。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規律是先變短,再變長。早上影子比較長,然后慢慢變短,過了中午后,影子又慢慢變長。早上測得樹的影子長度為5米,一個小時后,隨著太陽高度的變大,樹的影子縮短,長度會小于5米。3.【答案】計時;方向;長短【知識點】日影與方向【解析】【分析】日晷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的儀器,日晷是利用一天中同一物體在不同時刻影子的方向和長短變化的規律來計時的。 在一天中,太陽由東向西移動,物體的影子會由西向東移動,且影子的長度會隨著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變化,早晨和傍晚太陽高度角小,影子長;中午太陽高度角大,影子短。日晷就是根據這些規律來劃分時刻,從而達到計時的目的。4.【答案】晝夜交替;公轉【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的公轉【解析】【分析】我們的地球在不停地運動著。地球除了圍著太陽公轉,同時還在不停圍繞地軸自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天體東升西落、地方時差異等自然現象。5.【答案】影響生物的作息規律;影響動物的行為和習性【知識點】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在圍繞太陽公轉,地球不停地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現象,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產生了四季。晝夜交替對生物造成的影響有: 影響生物的作息規律,許多動物具有晝行性或夜行性的特點。四季變化對生物造成的影響有: 影響動物的行為和習性,一些動物會在不同季節進行遷徙。6.【答案】B【知識點】晝夜交替【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且不透明的球體,同一瞬間陽光只能照亮半個地球,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白晝,沒有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黑夜。因此A是晝半球,B是夜半球。7.【答案】上海【知識點】日出時間【解析】【分析】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經度數越大,日出時間越早,西經度數越小,日出時間越早,上海東經度數最大,是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8.【答案】自西向東;東【知識點】日出時間【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在晝夜交替的過程中,越是靠東邊的城市,越先迎來黎明。9.【答案】日心說;太陽【知識點】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解析】【分析】16世紀初,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經過長期的觀測研究,提出一種全新的宇審理論“日心說”,并在臨終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體運動論》。他認為太陽處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靜止不動的。10.【答案】自轉;公轉【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的公轉【解析】【分析】我們的地球在不停地運動著。地球除了圍著太陽公轉,同時還在不停圍繞地軸自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公轉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天體東升西落、地方時差異等自然現象;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產生四季變化、不同季節物體影長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極晝極夜現象等。11.【答案】正確【知識點】日影與方向【解析】【分析】日影變化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有關,一天中影子的變化規律:早上和傍晚,太陽位置越低,影子越長中午時,太陽位置越高,影子就越短(長-短-長),影子方向與太陽方向相反。早上和傍晚,太陽下的同一物體的影子方向是相反的,題干表述正確。故答案為:正確。12.【答案】錯誤【知識點】望遠鏡【解析】【解答】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所以我們無法用天文望遠鏡來看到宇宙的邊緣。【分析】宇宙是由類似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組成的龐大的系統,它在不斷的運動變化.13.【答案】正確【知識點】影長的四季變化【解析】【分析】圭表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天文儀器之一,包括“圭”和“表”兩部分,互相搭配,用來量度正午日影長度。圭表和日晷一樣,也是利用日影進行測量的古代天文儀器。14.【答案】錯誤【知識點】地球的公轉;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地球公轉一周是一年,在一個公轉周期中會發生四季變化,四季交替與地球公轉有關。地球距離太陽近時北半球是冬季,地球距離太陽遠時北半球是夏季。15.【答案】錯誤【知識點】日出時間【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在晝夜交替的過程中,越是靠東邊的城市,越先迎來黎明。北京在烏魯木齊的東邊,所以北京先迎來黎明。16.【答案】A【知識點】影子;影長的四季變化【解析】【分析】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此時太陽高度角較小,光線斜射,物體的影子較長。隨著時間推移,太陽逐漸升高,太陽高度角不斷增大,光線與地面的夾角逐漸變大,影子逐漸變短。到了中午,太陽位于天空中最高位置,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光線接近直射,物體的影子最短。午后,太陽開始西斜,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光線再次變為斜射,物體的影子又逐漸變長。所以在一天中,影子的長度變化是長 — 短 — 長。17.【答案】C【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的公轉【解析】【分析】我們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轉和公轉。地球除了不停地圍繞地軸自轉,還在圍著太陽進行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因此圖C最中最接近地球真實運動狀態。18.【答案】A【知識點】地球自轉;晝夜交替【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一半是白晝,未被照亮的一半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 晨線(黎明)是夜半球向晝半球過渡的分界線,在晨線上的地方,即將迎來日出;昏線(黃昏)是晝半球向夜半球過渡的分界線,在昏線上的地方,即將進入黑夜。19.【答案】A【知識點】日出時間【解析】【分析】經過模擬實驗,科學小組得出了“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的結論。因為地球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自轉運動,造成太陽東升西落,東邊的地點最先見到日出。所以在北京、西安、烏魯木齊三座城市中,在同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位于我國東部的北京。故選A。20.【答案】C【知識點】地球的公轉【解析】【分析】我們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轉和公轉。地球除了不停地圍繞地軸自轉,還在圍著太陽進行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公轉一周是一年。21.【答案】A【知識點】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解析】【分析】 有的動物喜歡在夜間活動,稱為夜行性動物;有些花在夜晚開放,貓頭鷹在夜晚活動,郁金香在白天開放,都是受晝夜交替的影響。22.【答案】A【知識點】地球自轉;晝夜交替【解析】【分析】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周期約為24小時。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所以我們看到太陽東升西落,這是因為地球上的人以地球為參照物,相對運動使得太陽看起來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同時,地球自轉還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和地方時差異等。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結果,符合與地球自轉有關的現象,選項A正確。23.【答案】B【知識點】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解析】【分析】“地心說” 和 “日心說” 都認為地球是球形的,這是二者的相同點,選項B正確。24.【答案】A【知識點】晝夜交替【解析】【解答】地球的自轉導致了晝夜交替,晝夜交替的時間為24小時,也就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分析】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25.【答案】B【知識點】日晷【解析】【分析】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陽影子來計量時間的古代天文儀器,為了獲得更好的使用效果,通常應該朝南放置。26.【答案】【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的公轉【解析】【分析】我們的地球在不停地運動著。地球除了圍著太陽公轉,同時還在不停圍繞地軸自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公轉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每天的東升西落、地方時差異等自然現象;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產生四季變化、不同季節物體影長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極晝極夜現象等。27.【答案】【知識點】晝夜交替【解析】【分析】“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這一假設不僅解釋了地球上晝夜交替現象,而且解釋了地球上一年四季的現象,可以確定地球晝夜交替的現象是由地球不停自轉產生的。圖一表述了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圖二表述了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圖三表述了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圖四表述了地球自轉。故答案為:28.【答案】【知識點】晝夜交替【解析】【解答】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可以照到的部分是白天,照不到地方就是黑夜。北半球夏季時,太陽長掛在北極天空就是不會下落,北極中心的白天甚至長達半年時間;而到了冬季,就幾個月見不到太陽,北極點附近有半年的時間都處在黑夜之中。人們把這樣的現象叫極晝和極夜。【分析】本題考的是極晝極夜現象。29.【答案】(1)D(2)D(3)B(4)C;B(5)B【知識點】四季成因【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當地球公轉到C位置時,正值春分節氣,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正是我國春光明媚的春季。(2)當地球公轉到D位置時,正值北半球的夏至節氣,北半球是夏季,氣溫高,晝長夜短,我國各地白晝時間比黑夜時間長。(3)當地球公轉到B位置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的冬至節氣,北半球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是正午旗桿的影子最長的一天。(4)根據以上分析可知,當地球公轉到C、D位置,太陽直射赤道、北回歸線,分別對應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和夏至。(5)當地球位于圖中位置D時,北半球為冬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30.【答案】(1)④(2)南回歸線;冬至(3)A(4)C(5)B(6)290毫米/29厘米/2.9分米;350毫米/35厘米/3.5分米(7)C(8)D【知識點】地球的內部結構;地球自轉;晝夜交替;影長的四季變化;地球的公轉【解析】【分析】(1)秋分日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由赤道進入南半球,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且隨著時間推移,白晝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10月30日在秋分之后,所以浙江省此時是晝短夜長,且晝漸短。(2)當地球公轉到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此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南半球相反。 當地球公轉到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此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南半球相反。(3)神州十九號在軌時間長達6個月,在此時間段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午時分旗桿影長變化過程是先變長后變短。(4)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符合火箭向東傾斜飛行利用地球自轉特性的原理,C選項正確。(5)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的地區比西邊的地區先看到日出,即東邊時間比西邊早。所以判斷哪個航天發射場最遲迎來黎明,就是判斷哪個發射場位置最靠西。 山西太原、甘肅酒泉、四川西昌、海南文昌這四個航天發射場中,從地理位置上看,甘肅酒泉相對其他三個發射場位置更靠西。山西太原在甘肅酒泉的東邊;四川西昌在甘肅酒泉的東南方向;海南文昌在我國的南部偏東地區 。(6)在研究地球內部模型結構時,老師提供了地球內部結構比例圖和橡皮泥來制作模型。已知地殼約17千米,地幔約2900千米,地核約3500千米。如果將地殼縮至1.7毫米,則地幔大約是2.9分米,地核大約是3.5分米。(7)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地殼的平均厚度約17千米,地幔厚度約2900千米,地核厚度約3500千米 。 在這三個部分中,地殼是最薄的一層,地幔厚度適中,地核是最厚的一層。(8)地球自轉是產生晝夜交替的主要原因,通過模擬實驗,還無法確定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真正原因。1 / 1地球-【小升初專題突破】一、填空題1.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與方向,與 在天空中的位置有關;月球本身是不發光的,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 。【答案】太陽;太陽光【知識點】影子;影長的四季變化【解析】【分析】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與方向,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有關;月球本身是不發光的,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 太陽位置變化時,光線與地面的夾角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物體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隨之變化。而月球如同一個巨大的鏡子,將太陽光線反射到地球上,使得我們能夠看到月光。2.(2024三下·永定期末)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 的改變而改變。一天早晨,小亮測得一棵小樹在陽光下的影子長度為5米,過一小時再去測量這棵小樹的影子,會發現影子的長度 5米。(填寫“大于”、“小于”、“等于”)【答案】太陽高度角;小于【知識點】影子;日影與方向【解析】【分析】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高度角的改變而改變。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規律是先變短,再變長。早上影子比較長,然后慢慢變短,過了中午后,影子又慢慢變長。早上測得樹的影子長度為5米,一個小時后,隨著太陽高度的變大,樹的影子縮短,長度會小于5米。3.日晷是我國古代的一種 的儀器,日晷是利用一天中同一物體在不同時刻影子的 和 變化的規律來計時的。【答案】計時;方向;長短【知識點】日影與方向【解析】【分析】日晷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的儀器,日晷是利用一天中同一物體在不同時刻影子的方向和長短變化的規律來計時的。 在一天中,太陽由東向西移動,物體的影子會由西向東移動,且影子的長度會隨著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而變化,早晨和傍晚太陽高度角小,影子長;中午太陽高度角大,影子短。日晷就是根據這些規律來劃分時刻,從而達到計時的目的。4.(2025六上·南昌期末)地球會繞地軸自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 現象。地球還會繞著太陽 。【答案】晝夜交替;公轉【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的公轉【解析】【分析】我們的地球在不停地運動著。地球除了圍著太陽公轉,同時還在不停圍繞地軸自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天體東升西落、地方時差異等自然現象。5.(2025六上·金東期末)地球不停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地球在公轉過程中產生四季變化。其中晝夜交替對生物造成的影響有: ;四季變化對生物造成的影響有: 。【答案】影響生物的作息規律;影響動物的行為和習性【知識點】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在圍繞太陽公轉,地球不停地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現象,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產生了四季。晝夜交替對生物造成的影響有: 影響生物的作息規律,許多動物具有晝行性或夜行性的特點。四季變化對生物造成的影響有: 影響動物的行為和習性,一些動物會在不同季節進行遷徙。6.(2025六上·平湖期末)如圖中的球代表地球,線段CD代表地軸,當地球受到太陽光的照射時,此時在A、B兩個半球中, 是夜半球。【答案】B【知識點】晝夜交替【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且不透明的球體,同一瞬間陽光只能照亮半個地球,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白晝,沒有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黑夜。因此A是晝半球,B是夜半球。7.(2025六上·嘉祥期末)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查看地圖上北京、上海、重慶、拉薩的位置,上述四個城市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答案】上海【知識點】日出時間【解析】【分析】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經度數越大,日出時間越早,西經度數越小,日出時間越早,上海東經度數最大,是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8.(2025六上·博興期末)地球繞著 的自轉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越是在 (填“東”或“西”)邊的時區,越早迎來黎明.【答案】自西向東;東【知識點】日出時間【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在晝夜交替的過程中,越是靠東邊的城市,越先迎來黎明。9.(2023六上·通道期中)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 ”,并在臨終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體運動論》。他認為 處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靜止不動的。【答案】日心說;太陽【知識點】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解析】【分析】16世紀初,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經過長期的觀測研究,提出一種全新的宇審理論“日心說”,并在臨終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體運動論》。他認為太陽處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靜止不動的。10.(2025六上·南湖期末)太陽的東升西落,地球上晝夜的交替變化,是因為地球在 ;一年之中有四季,是因為地球在 。【答案】自轉;公轉【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的公轉【解析】【分析】我們的地球在不停地運動著。地球除了圍著太陽公轉,同時還在不停圍繞地軸自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公轉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天體東升西落、地方時差異等自然現象;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產生四季變化、不同季節物體影長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極晝極夜現象等。二、判斷題11.早上和傍晚,太陽下的同一物體的影子方向是相反的。( )【答案】正確【知識點】日影與方向【解析】【分析】日影變化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有關,一天中影子的變化規律:早上和傍晚,太陽位置越低,影子越長中午時,太陽位置越高,影子就越短(長-短-長),影子方向與太陽方向相反。早上和傍晚,太陽下的同一物體的影子方向是相反的,題干表述正確。故答案為:正確。12.(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綜合能力檢測 )我們用天文望遠鏡可以觀察到宇宙的邊緣。【答案】錯誤【知識點】望遠鏡【解析】【解答】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所以我們無法用天文望遠鏡來看到宇宙的邊緣。【分析】宇宙是由類似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組成的龐大的系統,它在不斷的運動變化.13.(2025六上·蕭山期末)圭表是中國古代測量正午時刻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 ( )【答案】正確【知識點】影長的四季變化【解析】【分析】圭表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天文儀器之一,包括“圭”和“表”兩部分,互相搭配,用來量度正午日影長度。圭表和日晷一樣,也是利用日影進行測量的古代天文儀器。14.(2025六上·蕭山期末)地球距離太陽近時是夏季,距離太陽遠時是冬季。 ( )【答案】錯誤【知識點】地球的公轉;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地球公轉一周是一年,在一個公轉周期中會發生四季變化,四季交替與地球公轉有關。地球距離太陽近時北半球是冬季,地球距離太陽遠時北半球是夏季。15.(2025六上·霞山期末)處于地球東邊的北京和西邊的烏魯木齊最先迎來黎明的是烏魯木齊。( )【答案】錯誤【知識點】日出時間【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決定了不同地區迎來黎明的時間不同。在晝夜交替的過程中,越是靠東邊的城市,越先迎來黎明。北京在烏魯木齊的東邊,所以北京先迎來黎明。三、單選題16.在一天中,影子的長度變化是( )。A.長-短-長 B.長-短 C.短-長【答案】A【知識點】影子;影長的四季變化【解析】【分析】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此時太陽高度角較小,光線斜射,物體的影子較長。隨著時間推移,太陽逐漸升高,太陽高度角不斷增大,光線與地面的夾角逐漸變大,影子逐漸變短。到了中午,太陽位于天空中最高位置,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光線接近直射,物體的影子最短。午后,太陽開始西斜,太陽高度角逐漸減小,光線再次變為斜射,物體的影子又逐漸變長。所以在一天中,影子的長度變化是長 — 短 — 長。17.(2025六下·蕭山期末)下列示意圖最接近地球真實運動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的公轉【解析】【分析】我們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轉和公轉。地球除了不停地圍繞地軸自轉,還在圍著太陽進行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因此圖C最中最接近地球真實運動狀態。18.(2025六上·上城期末)右圖是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根據圖片上的信息,可判斷此時我們所看到的甲、乙兩點連接線所在的區域為一天中的( )A.早晨 B.黃昏 C.早晨或黃昏【答案】A【知識點】地球自轉;晝夜交替【解析】【分析】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一半是白晝,未被照亮的一半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 晨線(黎明)是夜半球向晝半球過渡的分界線,在晨線上的地方,即將迎來日出;昏線(黃昏)是晝半球向夜半球過渡的分界線,在昏線上的地方,即將進入黑夜。19.(2023六上·平度期中)接上題:經過實驗,科學小組得出了“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的結論。在“同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哪里 ”題目中,他們做出了如下選擇( )。A.北京(我國東部)B.西安(我國中部)C.烏魯木齊(我國西部)【答案】A【知識點】日出時間【解析】【分析】經過模擬實驗,科學小組得出了“地球自轉形成晝夜交替現象”的結論。因為地球自西向東圍繞地軸自轉運動,造成太陽東升西落,東邊的地點最先見到日出。所以在北京、西安、烏魯木齊三座城市中,在同一天中,最先迎來黎明的城市是位于我國東部的北京。故選A。20.(2025六上·南昌期末)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是 ( )A.24小時 B.一個月 C.一年【答案】C【知識點】地球的公轉【解析】【分析】我們的地球在不停的自轉和公轉。地球除了不停地圍繞地軸自轉,還在圍著太陽進行公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公轉一周是一年。21.(2022五下·黃岡月考)貓頭鷹在夜晚活動,郁金香在白天開放,都是受( )的影響。A.晝夜交替 B.四季變化 C.太陽熱量【答案】A【知識點】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解析】【分析】 有的動物喜歡在夜間活動,稱為夜行性動物;有些花在夜晚開放,貓頭鷹在夜晚活動,郁金香在白天開放,都是受晝夜交替的影響。22.(2025六上·羅湖期末)下列現象與地球自轉有關的是 ( )A.太陽東升西落B.四季變化C.一年四季正午影長變化【答案】A【知識點】地球自轉;晝夜交替【解析】【分析】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周期約為24小時。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所以我們看到太陽東升西落,這是因為地球上的人以地球為參照物,相對運動使得太陽看起來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同時,地球自轉還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和地方時差異等。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結果,符合與地球自轉有關的現象,選項A正確。23.(2025六上·羅湖期末) “地心說”與“日心說”的相同點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地球是球形 C.太陽是宇宙的中心【答案】B【知識點】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解析】【分析】“地心說” 和 “日心說” 都認為地球是球形的,這是二者的相同點,選項B正確。24.(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 第3課時證明地球在自轉 )地球上晝夜交替的周期大約是( )。A.24小時 B.30天 C.365天【答案】A【知識點】晝夜交替【解析】【解答】地球的自轉導致了晝夜交替,晝夜交替的時間為24小時,也就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分析】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25.(2025五上·長興期末)為了獲得更好地使用效果,圭表和日晷應該( )放置。A.朝北 B.朝南 C.朝西 D.朝東【答案】B【知識點】日晷【解析】【分析】圭表和日晷都是利用太陽影子來計量時間的古代天文儀器,為了獲得更好的使用效果,通常應該朝南放置。四、連線題26.(2025六上·增城期末)將下列現象與產生的主要原因用線連起來。【答案】【知識點】地球自轉;地球的公轉【解析】【分析】我們的地球在不停地運動著。地球除了圍著太陽公轉,同時還在不停圍繞地軸自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公轉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每天的東升西落、地方時差異等自然現象;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產生四季變化、不同季節物體影長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極晝極夜現象等。27.把下面的圖片和對應的描述用線連起來。【答案】【知識點】晝夜交替【解析】【分析】“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這一假設不僅解釋了地球上晝夜交替現象,而且解釋了地球上一年四季的現象,可以確定地球晝夜交替的現象是由地球不停自轉產生的。圖一表述了地球圍著太陽轉,同時地球自轉;圖二表述了太陽不動,地球圍著太陽轉;圖三表述了地球不動,太陽圍著地球轉;圖四表述了地球自轉。故答案為:五、解答題28.(2018五下·余姚期末)將下圖中出現極晝現象的區域用水筆涂成“ ”表示,出現極夜的區域用水筆涂成“■”表示。【答案】【知識點】晝夜交替【解析】【解答】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可以照到的部分是白天,照不到地方就是黑夜。北半球夏季時,太陽長掛在北極天空就是不會下落,北極中心的白天甚至長達半年時間;而到了冬季,就幾個月見不到太陽,北極點附近有半年的時間都處在黑夜之中。人們把這樣的現象叫極晝和極夜。【分析】本題考的是極晝極夜現象。29.(2023六上·通道期中)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完成下列題目。(1)當地球公轉到 位置時,正是我國春光明媚的季節。(2)當地球公轉到 位置時,我國各地白晝時間比黑夜時間長。(3)小明同學每天上午放學時,只要有太陽,總是習慣性地觀察學校操場中豎立的國旗旗桿影子,當地球公轉到 位置時,旗桿的影子最長。(4)當地球公轉到C、D位置,分別對應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 和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D.冬至(5)如果北極圈內出現了極夜現象時,這時地球轉到了 位置。【答案】(1)D(2)D(3)B(4)C;B(5)B【知識點】四季成因【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當地球公轉到C位置時,正值春分節氣,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正是我國春光明媚的春季。(2)當地球公轉到D位置時,正值北半球的夏至節氣,北半球是夏季,氣溫高,晝長夜短,我國各地白晝時間比黑夜時間長。(3)當地球公轉到B位置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的冬至節氣,北半球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小,是正午旗桿的影子最長的一天。(4)根據以上分析可知,當地球公轉到C、D位置,太陽直射赤道、北回歸線,分別對應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和夏至。(5)當地球位于圖中位置D時,北半球為冬季,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六、實驗探究題30.(2025六上·三門期末)2024年10月30日,搭載神州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將3名航天員順利送入中國空間站。(1)神州十九號發射時,地球公轉到圖1的 位置處(填序號),此時,浙江省的晝夜長短狀況以及變化情況是( )。A.晝短夜長,晝漸長 B.晝短夜長,晝漸短C.晝長夜短,晝漸長 D.晝長夜短,晝漸短(2)當地球公轉到D位置時,太陽直射在 (選填“南回歸線”或“北回歸線”),我國處于 (節氣)。(3)神州十九號在軌時間長達6個月,在此時間段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午時分旗桿影長變化過程是( )。A.先變長后變短 B.一直變長C.先變短再變長 D.一直變短(4)小科是個航天迷,他了解到火箭升空后,向東傾斜飛行,利用和地球自轉方向一致地球自轉的特性,讓火箭有一個初始加速度,從而節約燃料,向東傾斜的原因是地球( )。A.自西向東公轉 B.自東向西自轉C.自西向東自轉 D.自東向西公轉(5)小科從直播中得知,搭載神州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是在酒泉發射中心發射的。圖2為我國四大航天發射場,最遲迎來黎明的是 ( )。A.山西太原 B.甘肅酒泉 C.四川西昌 D.海南文昌(6)在研究地球內部模型結構時,老師提供了地球內部結構比例圖和橡皮泥來制作模型。已知地殼約17千米,地幔約2900千米,地核約3500千米。如果將地殼縮至1.7毫米,則地幔大約是 ,地核大約是 。(7)下列地球內部結構模擬圖中,三部分厚度比例更符合實際的是 ( )。(8)下列關于各項模擬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 )。A.模擬實驗時,我們發現“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當南半球是白天時,北半球就是黑夜。B.模擬地球運動時,地軸所指的方向隨著公轉位置改變而發生改變。C.因為地球圍繞著一個真實存在的地軸在自轉,因此模型還需要一根鐵絲來表示地軸。D.通過模擬實驗,還無法確定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真正原因。【答案】(1)④(2)南回歸線;冬至(3)A(4)C(5)B(6)290毫米/29厘米/2.9分米;350毫米/35厘米/3.5分米(7)C(8)D【知識點】地球的內部結構;地球自轉;晝夜交替;影長的四季變化;地球的公轉【解析】【分析】(1)秋分日時,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由赤道進入南半球,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且隨著時間推移,白晝越來越短,黑夜越來越長。10月30日在秋分之后,所以浙江省此時是晝短夜長,且晝漸短。(2)當地球公轉到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此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南半球相反。 當地球公轉到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此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南半球相反。(3)神州十九號在軌時間長達6個月,在此時間段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午時分旗桿影長變化過程是先變長后變短。(4)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符合火箭向東傾斜飛行利用地球自轉特性的原理,C選項正確。(5)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的地區比西邊的地區先看到日出,即東邊時間比西邊早。所以判斷哪個航天發射場最遲迎來黎明,就是判斷哪個發射場位置最靠西。 山西太原、甘肅酒泉、四川西昌、海南文昌這四個航天發射場中,從地理位置上看,甘肅酒泉相對其他三個發射場位置更靠西。山西太原在甘肅酒泉的東邊;四川西昌在甘肅酒泉的東南方向;海南文昌在我國的南部偏東地區 。(6)在研究地球內部模型結構時,老師提供了地球內部結構比例圖和橡皮泥來制作模型。已知地殼約17千米,地幔約2900千米,地核約3500千米。如果將地殼縮至1.7毫米,則地幔大約是2.9分米,地核大約是3.5分米。(7)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地殼的平均厚度約17千米,地幔厚度約2900千米,地核厚度約3500千米 。 在這三個部分中,地殼是最薄的一層,地幔厚度適中,地核是最厚的一層。(8)地球自轉是產生晝夜交替的主要原因,通過模擬實驗,還無法確定晝夜交替現象產生的真正原因。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球-【小升初專題突破】(學生版).docx 地球-【小升初專題突破】(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