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月球-【小升初專題突破】一、填空題1.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區域地勢較 ,較暗的區域一般是 ,人們稱之為 。2.月球繞著 轉動,是地球的 ,也是地球最近的“鄰居”。3.在月球圓缺變化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發亮部分的形狀叫 ,它的變化是有 的。4.(2022三下·新晃期末)農歷上半月的月相是由 到 ,下半月的月相由 到 。5.月球是一顆 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繞著 轉。6.月相變化呈現一定的規律,周期大約是 。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的面積逐漸 ,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的面積逐漸 ,直到朔(新)月,亮面在左側。7.對于月球上環形山的形成,有科學家認為是宇宙中的 撞擊月球形成的。8.月球對地球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平面 或 ,形成有規律的漲潮和退潮。9.月球表面明暗相間,明亮的地方是高地,被稱為月陸,黑暗的地方是平原和盆地等低陷地帶,被稱為 。10.月球地貌最大的特征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 。二、判斷題11.(2023六上·微山期中)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繞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 )12.從新月到滿月,再從滿月到新月,這是一個連續又周而復始的過程。( )13.用普通望遠鏡也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月球上的事物。( )14.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區域地勢較低。( )15.(2023三下·增城期末)用大小不同的球撞擊沙盤時,模擬形成的環形山是相同的( )。三、單選題16.(2021四下·新會月考)現在比較公認的環形山的形成說是( )A.地震說 B.撞擊說 C.流水說17.月球不發光,圍繞地球旋轉,月球屬于哪一類星體 ( )。A.恒星 B.行星 C.衛星18.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約是( )。A.一年 B.農歷的一個月 C.24小時19.(2024三下·岷縣期末)在晴朗的晚上,我們能看到皎潔的月亮,這是因為 ( )A.月亮反射了太陽光 B.月亮吸收了太陽光 C.月亮是光源20.(2023三下·博興期末)兩次月圓的時間間隔大約是( )A.15天 B.30天 C.60天 D.360天21.(2025三下·期末)每月的農歷十五時,月亮形狀是圓圓的,從這天開始往后的下半個月,月相變化的規律是 ( )。A.由圓到虧 B.由虧到圓 C.不變22.小甌、小鹿和小海各畫了一幅“農歷初三的月亮”的畫,其中正確的是( )。A.B.C.23.清晨,小天去上學,發現天空還掛著半輪月亮(如圖所示),請你判斷這天的日期可能是( )。A.農歷上半月 B.農歷下半月 C.都有可能24.到現在為止,人類唯一登陸過的除地球之外的天體是( )。A.火星 B.月球 C.土星25.月球上沒有( )。A.環形山 B.空氣 C.溫差四、連線題26.(2024三上·安化期末)請將觀察到的月相和對應的時間用線連起來。27.(2024四下·鎮雄縣期末)在模擬月球環形山的實驗中,請把物品與模擬對象用直線連接。五、解答題28.小天用橡皮泥制作了地球和月球的模型,按如圖所示擺放好后,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光從右側照射。(1)為了讓月球模型更像月球,可以在上面按一些坑,這些坑用來模擬 ,它們的特點是 。(2)月球上出現這么多坑的主要原因是____。A.土質松軟 B.無大氣層 C.月球引力小(3)請把圖中甲和丙月球暗面涂黑。(4)月球從位置甲經乙、丙、丁后再回到位置甲,實際需要的時間是 。(5)月球運動到位置乙時出現滿月,一般在農歷 ,由圖可知,此時 (填“太陽”或“地球”)在中間。(6)關于月球,除了以上內容,你還知道哪些信息 (寫出兩條)。29.(太陽地球和月球8太陽月球和地球)將太陽、月球、地球的特點填在下面的橢圓中(填序號)。①有充足的空氣②表面有環形山③會發光發熱④自身不會發光⑤是一個球體⑥表面有海洋和陸地⑦生活著形態多樣的動植物六、實驗探究題30.王可和同組同學一起利用沙盤和石子探究環形山的形成,他們先將沙盤里的細沙弄平整,然后依次將大小不同的石子從高處落入沙中,觀察沙坑的變化。(1)在這個模擬實驗中,( )模擬的是月球表面。A.大小不同的石子 B.沙盤里的細沙 C.手電筒(2)從30厘米高處,用大小不同的石子落入沙盤,( )留下的坑比較大,深度更深。A.較大的石子 B.中等石子 C.較小的石子(3)通過模擬實驗,推測月球上的環形山可能是( )形成的。A.火山噴發 B.月震 C.隕石撞擊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高;盆地;月海【知識點】月球表面的概況;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月海是月球表面相對低洼的平原,主要由玄武巖構成。這些區域看起來較暗,是因為其表面的巖石反射率較低。而明亮的區域主要是高地,由斜長巖等巖石組成,地勢較高,反射率較高,所以看起來比較明亮。2.【答案】地球;衛星【知識點】月球的特征;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發熱的天體,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繞著地球轉動,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圍繞地球自西向東運行,也是地球最近的“鄰居”。故答案為:地球;衛星。3.【答案】月相;規律【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它的變化是有規律的,研究月相變化的規律時,按農歷日期進行會更方便。故答案為:月相;規律。4.【答案】缺;圓;圓;缺【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農歷上半月的月相由缺到圓,達到農歷十五的滿月后,下半月的月相又由圓到缺,每月循環。5.【答案】不發光、不透明;地球【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在不停地繞地球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月球本身不會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6.【答案】一個月;增大;減小【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作月相。月相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周期約為一個月。根據月相變化規律,從農歷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變化依次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圓,再由圓到缺。7.【答案】隕星體或小行星、彗星等天體【知識點】月球表面的概況;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 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月球上的環形山主要是由隕星體撞擊形成的。在月球形成的早期,太陽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等天體,它們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地撞擊月球表面。由于月球沒有大氣層的保護,這些天體可以毫無阻礙地撞擊到月球上,產生巨大的能量,將月球表面的巖石和土壤炸飛,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8.【答案】升高;降低【知識點】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月球對地球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降低,形成有規律的漲潮和退潮。 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面向月球一側的海水會被吸引而漲潮,同時地球背向月球一側的海水也會因為慣性等原因而漲潮,而在這兩個漲潮區域之間則形成退潮區域。隨著地球的自轉,地球上不同地區會周期性地經歷漲潮和退潮現象。9.【答案】月海【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 月球的地形地貌主要由明暗相間的區域構成,其中明亮的部分是高地,通常由斜長巖構成,富含鋁、鈣和硅等元素,因此顯得較為明亮。這些高地地區地勢較高,地形崎嶇,被稱為月陸。相對地,月球上較暗的區域是平原和盆地等低陷地帶,這些地區地勢較低,地形平坦,通常由玄武巖構成,富含鐵和鎂等元素,因此顯得暗淡,被稱為月海。10.【答案】環形山【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環形山大小、分布不一,有幾個擠疊在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一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后遺留下來的痕跡。11.【答案】正確【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它繞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不是自東向西。相對于所環繞的行星,它是質量最大的衛星。12.【答案】正確【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變化是由于月球繞地球公轉,同時地球又繞太陽公轉,導致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相對位置不斷變化而產生的。從新月開始,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逐漸增多,依次經歷蛾眉月、上弦月、凸月,到滿月;然后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又逐漸減少,依次經歷凸月、下弦月、蛾眉月,再回到新月,如此循環往復,是一個連續且周而復始的過程。13.【答案】錯誤【知識點】月球表面的概況【解析】【分析】普通望遠鏡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數有限,雖然可以看到月球的一些大致特征,如月球的整體輪廓、一些較大的月海和環形山等,但無法清楚地觀察到月球上的細節事物。要想更清楚地觀察月球上的事物,需要使用專業的天文望遠鏡,其具有更大的口徑、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光學性能,能夠收集更多的光線并提供更清晰的圖像。14.【答案】錯誤【知識點】月球表面的概況【解析】【分析】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區域是月球上的高地和山脈,這些地方地勢較高;而陰暗的區域是月海,是平原或盆地等相對低洼的地區。因為高地和山脈地勢高,反射陽光的能力較強,所以看起來比較明亮;月海地勢低,且含有較多的玄武巖,顏色較深,反射陽光的能力較弱,看起來就比較暗。15.【答案】錯誤【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設計、制作模型【解析】【分析】在形成環形山的模擬實驗中,用大的球撞擊沙盤使形成的環形山會更大,用小的球撞擊沙盤時形成的環形山相對較小。16.【答案】B【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大小不一的隕石撞擊月球,形成了深淺不一的隕石坑,叫做環形山。17.【答案】C【知識點】月球的特征;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發熱的天體,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圍繞地球自西向東運行,選項C正確,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8.【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研究月相變化的規律時,按農歷日期進行會更方便。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約是農歷的一個月,選項B正確,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9.【答案】A【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亮本身并不發光, 它是一個反射天體, 即月亮反射了太陽的光線。 當太陽光照射到月球表面時, 由于月球表面的粗糙不平, 太陽光在月球表面發生的是漫反射, 而不是鏡面反射。 這種反射使得我們從地球上能夠看到月亮, 并且這種反射的光線強度和顏色取決于月亮相對于太陽的位置以及地球大氣層對光線的散射和折射作用。 因此, 我們在晴朗的晚上看到的月亮是因為它反射了太陽的光線, 而不是因為月亮自身發光。20.【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的變化周期是一個月,兩次圓月的時間間隔大約是30天。選項B正確。21.【答案】A【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變化的規律是:農歷初一到十五,月相由缺逐漸變圓;農歷十五到三十,月相由圓逐漸變缺。 每月農歷十五時月亮形狀是圓圓的,從這天開始往后的下半個月,月相變化的規律是由圓到虧。 選項 B “由虧到圓” 是農歷初一到十五的月相變化規律;選項 C “不變” 不符合月相變化的實際情況。 因此,正確答案是 A。22.【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研究月相變化的規律時,按農歷日期進行會更方便。月相在一個月內的變化規律是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小甌、小鹿和小海各畫了一幅“農歷初三的月亮”的畫,其中正確的是選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3.【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研究月相變化的規律時,按農歷日期進行會更方便。月相在一個月內的變化規律是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清晨,小天去上學,發現天空還掛著半輪月亮(如圖所示),判斷這天的日期可能是農歷下半月,選項B正確,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4.【答案】B【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國宇航員尼爾 阿姆斯特朗和巴茲 奧爾德林乘坐阿波羅 11 號飛船成功登陸月球,成為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登上月球的人。此后,還有其他美國宇航員也陸續登陸過月球。而人類目前尚未實現對火星和土星的載人登陸,只是通過探測器對它們進行研究和探索。所以到現在為止,人類唯一登陸過的除地球之外的天體是月球。25.【答案】B【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上沒有水,沒有空氣,表面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環形山,晝夜溫差很大。26.【答案】【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根據月相的變化規律,從農歷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變化依次為新月一蛾眉月一上弦月一凸月一滿月一凸月一下弦月一蛾眉月一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左,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圓,再由圓到缺。農歷初三的月相是蛾眉月,亮面朝右;農歷初八的月相是上弦月,月相是半圓,亮面朝右;農歷十五的月相是滿月,又大又圓;農歷二十二的月相是下弦月,月相是半圓,亮面朝左;農歷二十七的月相是蛾眉月,亮面朝左。27.【答案】【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環形山大多是圓形,其分布有單個的,有幾個擠疊在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一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后遺留下來的痕跡。模擬實驗主要應用于難以直接用研究對象做實驗時,通過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我們在做月球上的環形山形成的模擬實驗時,用沙面模擬月球表面,用石塊模擬流星,用手電筒的光模擬陽光,用丟石子模擬流星或隕石撞擊月球,用大小坑模擬環形山。28.【答案】(1)環形山;大小不一數量眾多(2)B(3)(4)農歷一個月(5)十五;地球(6)月球比地球小,月球上晝夜溫差很大【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月球的特征;月相【解析】【分析】(1)為了讓月球模型更像月球,可以在上面按一些坑,這些坑用來模擬環形山,它們的特點是環形山的數量多,且環形山的大小不一。(2)月球沒有大氣層,容易受到其他天體的撞擊,天體撞擊后,會形成大小不一的環形山。(3)光沿直線傳播,太陽光從右面直射過來,則月球右面亮,左面暗。(4)月球從位置甲經乙、丙、丁后再回到位置甲,是一個完整的月相,實際需要農歷的一個月。(5)月球運動到位置乙時出現滿月,一般在農歷十五,由圖可知,此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中間。(6)月球上沒有空氣,表面有大小不一的環形山,且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體積比地球小很多,由于沒有空氣,沒有大氣層,月球上晝夜溫差很大。29.【答案】【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它們嗾使球體,地球上有充足的空氣,表面由海洋陸地,生活著形態多樣的動植物;月球上表面有環形山,但自身不會發光;太陽是一個會發光發熱的大球體。30.【答案】(1)B(2)A(3)C【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的形狀是球體。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人在月球上行走十分輕便。1610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察了月球,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環形山是月球的典型地貌,還有月陸、月海等。(1)結合題干的分析,在這個模擬實驗中,沙盤里的細沙模擬的是月球表面,選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2)結合實驗實踐可知,從30厘米高處,用大小不同的石子落入沙盤,較大的石子留下的坑比較大,深度更深,選項A符合題意;BC不符合題意。(3)綜合所學知識及實驗分析,通過模擬實驗,推測月球上的環形山可能是隕石撞擊形成的,選項C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B。(2)A。(3)C。1 / 1月球-【小升初專題突破】一、填空題1.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區域地勢較 ,較暗的區域一般是 ,人們稱之為 。【答案】高;盆地;月海【知識點】月球表面的概況;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月海是月球表面相對低洼的平原,主要由玄武巖構成。這些區域看起來較暗,是因為其表面的巖石反射率較低。而明亮的區域主要是高地,由斜長巖等巖石組成,地勢較高,反射率較高,所以看起來比較明亮。2.月球繞著 轉動,是地球的 ,也是地球最近的“鄰居”。【答案】地球;衛星【知識點】月球的特征;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發熱的天體,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繞著地球轉動,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圍繞地球自西向東運行,也是地球最近的“鄰居”。故答案為:地球;衛星。3.在月球圓缺變化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發亮部分的形狀叫 ,它的變化是有 的。【答案】月相;規律【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它的變化是有規律的,研究月相變化的規律時,按農歷日期進行會更方便。故答案為:月相;規律。4.(2022三下·新晃期末)農歷上半月的月相是由 到 ,下半月的月相由 到 。【答案】缺;圓;圓;缺【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農歷上半月的月相由缺到圓,達到農歷十五的滿月后,下半月的月相又由圓到缺,每月循環。5.月球是一顆 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繞著 轉。【答案】不發光、不透明;地球【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在不停地繞地球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月球本身不會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6.月相變化呈現一定的規律,周期大約是 。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的面積逐漸 ,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的面積逐漸 ,直到朔(新)月,亮面在左側。【答案】一個月;增大;減小【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作月相。月相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周期約為一個月。根據月相變化規律,從農歷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變化依次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圓,再由圓到缺。7.對于月球上環形山的形成,有科學家認為是宇宙中的 撞擊月球形成的。【答案】隕星體或小行星、彗星等天體【知識點】月球表面的概況;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 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月球上的環形山主要是由隕星體撞擊形成的。在月球形成的早期,太陽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等天體,它們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地撞擊月球表面。由于月球沒有大氣層的保護,這些天體可以毫無阻礙地撞擊到月球上,產生巨大的能量,將月球表面的巖石和土壤炸飛,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8.月球對地球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平面 或 ,形成有規律的漲潮和退潮。【答案】升高;降低【知識點】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月球對地球的引力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降低,形成有規律的漲潮和退潮。 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面向月球一側的海水會被吸引而漲潮,同時地球背向月球一側的海水也會因為慣性等原因而漲潮,而在這兩個漲潮區域之間則形成退潮區域。隨著地球的自轉,地球上不同地區會周期性地經歷漲潮和退潮現象。9.月球表面明暗相間,明亮的地方是高地,被稱為月陸,黑暗的地方是平原和盆地等低陷地帶,被稱為 。【答案】月海【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 月球的地形地貌主要由明暗相間的區域構成,其中明亮的部分是高地,通常由斜長巖構成,富含鋁、鈣和硅等元素,因此顯得較為明亮。這些高地地區地勢較高,地形崎嶇,被稱為月陸。相對地,月球上較暗的區域是平原和盆地等低陷地帶,這些地區地勢較低,地形平坦,通常由玄武巖構成,富含鐵和鎂等元素,因此顯得暗淡,被稱為月海。10.月球地貌最大的特征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 。【答案】環形山【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環形山大小、分布不一,有幾個擠疊在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一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后遺留下來的痕跡。二、判斷題11.(2023六上·微山期中)月球是地球的天然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繞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 )【答案】正確【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它繞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不是自東向西。相對于所環繞的行星,它是質量最大的衛星。12.從新月到滿月,再從滿月到新月,這是一個連續又周而復始的過程。( )【答案】正確【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變化是由于月球繞地球公轉,同時地球又繞太陽公轉,導致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相對位置不斷變化而產生的。從新月開始,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逐漸增多,依次經歷蛾眉月、上弦月、凸月,到滿月;然后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又逐漸減少,依次經歷凸月、下弦月、蛾眉月,再回到新月,如此循環往復,是一個連續且周而復始的過程。13.用普通望遠鏡也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月球上的事物。( )【答案】錯誤【知識點】月球表面的概況【解析】【分析】普通望遠鏡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數有限,雖然可以看到月球的一些大致特征,如月球的整體輪廓、一些較大的月海和環形山等,但無法清楚地觀察到月球上的細節事物。要想更清楚地觀察月球上的事物,需要使用專業的天文望遠鏡,其具有更大的口徑、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光學性能,能夠收集更多的光線并提供更清晰的圖像。14.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區域地勢較低。( )【答案】錯誤【知識點】月球表面的概況【解析】【分析】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明亮的區域是月球上的高地和山脈,這些地方地勢較高;而陰暗的區域是月海,是平原或盆地等相對低洼的地區。因為高地和山脈地勢高,反射陽光的能力較強,所以看起來比較明亮;月海地勢低,且含有較多的玄武巖,顏色較深,反射陽光的能力較弱,看起來就比較暗。15.(2023三下·增城期末)用大小不同的球撞擊沙盤時,模擬形成的環形山是相同的( )。【答案】錯誤【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設計、制作模型【解析】【分析】在形成環形山的模擬實驗中,用大的球撞擊沙盤使形成的環形山會更大,用小的球撞擊沙盤時形成的環形山相對較小。三、單選題16.(2021四下·新會月考)現在比較公認的環形山的形成說是( )A.地震說 B.撞擊說 C.流水說【答案】B【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大小不一的隕石撞擊月球,形成了深淺不一的隕石坑,叫做環形山。17.月球不發光,圍繞地球旋轉,月球屬于哪一類星體 ( )。A.恒星 B.行星 C.衛星【答案】C【知識點】月球的特征;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解析】【分析】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發熱的天體,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圍繞地球自西向東運行,選項C正確,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8.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約是( )。A.一年 B.農歷的一個月 C.24小時【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研究月相變化的規律時,按農歷日期進行會更方便。月相變化的一個周期約是農歷的一個月,選項B正確,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9.(2024三下·岷縣期末)在晴朗的晚上,我們能看到皎潔的月亮,這是因為 ( )A.月亮反射了太陽光 B.月亮吸收了太陽光 C.月亮是光源【答案】A【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亮本身并不發光, 它是一個反射天體, 即月亮反射了太陽的光線。 當太陽光照射到月球表面時, 由于月球表面的粗糙不平, 太陽光在月球表面發生的是漫反射, 而不是鏡面反射。 這種反射使得我們從地球上能夠看到月亮, 并且這種反射的光線強度和顏色取決于月亮相對于太陽的位置以及地球大氣層對光線的散射和折射作用。 因此, 我們在晴朗的晚上看到的月亮是因為它反射了太陽的光線, 而不是因為月亮自身發光。20.(2023三下·博興期末)兩次月圓的時間間隔大約是( )A.15天 B.30天 C.60天 D.360天【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的變化周期是一個月,兩次圓月的時間間隔大約是30天。選項B正確。21.(2025三下·期末)每月的農歷十五時,月亮形狀是圓圓的,從這天開始往后的下半個月,月相變化的規律是 ( )。A.由圓到虧 B.由虧到圓 C.不變【答案】A【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相變化的規律是:農歷初一到十五,月相由缺逐漸變圓;農歷十五到三十,月相由圓逐漸變缺。 每月農歷十五時月亮形狀是圓圓的,從這天開始往后的下半個月,月相變化的規律是由圓到虧。 選項 B “由虧到圓” 是農歷初一到十五的月相變化規律;選項 C “不變” 不符合月相變化的實際情況。 因此,正確答案是 A。22.小甌、小鹿和小海各畫了一幅“農歷初三的月亮”的畫,其中正確的是( )。A.B.C.【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研究月相變化的規律時,按農歷日期進行會更方便。月相在一個月內的變化規律是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小甌、小鹿和小海各畫了一幅“農歷初三的月亮”的畫,其中正確的是選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3.清晨,小天去上學,發現天空還掛著半輪月亮(如圖所示),請你判斷這天的日期可能是( )。A.農歷上半月 B.農歷下半月 C.都有可能【答案】B【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研究月相變化的規律時,按農歷日期進行會更方便。月相在一個月內的變化規律是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清晨,小天去上學,發現天空還掛著半輪月亮(如圖所示),判斷這天的日期可能是農歷下半月,選項B正確,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4.到現在為止,人類唯一登陸過的除地球之外的天體是( )。A.火星 B.月球 C.土星【答案】B【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國宇航員尼爾 阿姆斯特朗和巴茲 奧爾德林乘坐阿波羅 11 號飛船成功登陸月球,成為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登上月球的人。此后,還有其他美國宇航員也陸續登陸過月球。而人類目前尚未實現對火星和土星的載人登陸,只是通過探測器對它們進行研究和探索。所以到現在為止,人類唯一登陸過的除地球之外的天體是月球。25.月球上沒有( )。A.環形山 B.空氣 C.溫差【答案】B【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上沒有水,沒有空氣,表面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環形山,晝夜溫差很大。四、連線題26.(2024三上·安化期末)請將觀察到的月相和對應的時間用線連起來。【答案】【知識點】月相【解析】【分析】根據月相的變化規律,從農歷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變化依次為新月一蛾眉月一上弦月一凸月一滿月一凸月一下弦月一蛾眉月一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左,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圓,再由圓到缺。農歷初三的月相是蛾眉月,亮面朝右;農歷初八的月相是上弦月,月相是半圓,亮面朝右;農歷十五的月相是滿月,又大又圓;農歷二十二的月相是下弦月,月相是半圓,亮面朝左;農歷二十七的月相是蛾眉月,亮面朝左。27.(2024四下·鎮雄縣期末)在模擬月球環形山的實驗中,請把物品與模擬對象用直線連接。【答案】【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環形山大多是圓形,其分布有單個的,有幾個擠疊在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一起的,也有大環套小環的。如此眾多的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月球后遺留下來的痕跡。模擬實驗主要應用于難以直接用研究對象做實驗時,通過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我們在做月球上的環形山形成的模擬實驗時,用沙面模擬月球表面,用石塊模擬流星,用手電筒的光模擬陽光,用丟石子模擬流星或隕石撞擊月球,用大小坑模擬環形山。五、解答題28.小天用橡皮泥制作了地球和月球的模型,按如圖所示擺放好后,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光從右側照射。(1)為了讓月球模型更像月球,可以在上面按一些坑,這些坑用來模擬 ,它們的特點是 。(2)月球上出現這么多坑的主要原因是____。A.土質松軟 B.無大氣層 C.月球引力小(3)請把圖中甲和丙月球暗面涂黑。(4)月球從位置甲經乙、丙、丁后再回到位置甲,實際需要的時間是 。(5)月球運動到位置乙時出現滿月,一般在農歷 ,由圖可知,此時 (填“太陽”或“地球”)在中間。(6)關于月球,除了以上內容,你還知道哪些信息 (寫出兩條)。【答案】(1)環形山;大小不一數量眾多(2)B(3)(4)農歷一個月(5)十五;地球(6)月球比地球小,月球上晝夜溫差很大【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月球的特征;月相【解析】【分析】(1)為了讓月球模型更像月球,可以在上面按一些坑,這些坑用來模擬環形山,它們的特點是環形山的數量多,且環形山的大小不一。(2)月球沒有大氣層,容易受到其他天體的撞擊,天體撞擊后,會形成大小不一的環形山。(3)光沿直線傳播,太陽光從右面直射過來,則月球右面亮,左面暗。(4)月球從位置甲經乙、丙、丁后再回到位置甲,是一個完整的月相,實際需要農歷的一個月。(5)月球運動到位置乙時出現滿月,一般在農歷十五,由圖可知,此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中間。(6)月球上沒有空氣,表面有大小不一的環形山,且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體積比地球小很多,由于沒有空氣,沒有大氣層,月球上晝夜溫差很大。29.(太陽地球和月球8太陽月球和地球)將太陽、月球、地球的特點填在下面的橢圓中(填序號)。①有充足的空氣②表面有環形山③會發光發熱④自身不會發光⑤是一個球體⑥表面有海洋和陸地⑦生活著形態多樣的動植物【答案】【知識點】觀察太陽、月球;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它們嗾使球體,地球上有充足的空氣,表面由海洋陸地,生活著形態多樣的動植物;月球上表面有環形山,但自身不會發光;太陽是一個會發光發熱的大球體。六、實驗探究題30.王可和同組同學一起利用沙盤和石子探究環形山的形成,他們先將沙盤里的細沙弄平整,然后依次將大小不同的石子從高處落入沙中,觀察沙坑的變化。(1)在這個模擬實驗中,( )模擬的是月球表面。A.大小不同的石子 B.沙盤里的細沙 C.手電筒(2)從30厘米高處,用大小不同的石子落入沙盤,( )留下的坑比較大,深度更深。A.較大的石子 B.中等石子 C.較小的石子(3)通過模擬實驗,推測月球上的環形山可能是( )形成的。A.火山噴發 B.月震 C.隕石撞擊【答案】(1)B(2)A(3)C【知識點】月球的特征【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的形狀是球體。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人在月球上行走十分輕便。1610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察了月球,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環形山是月球的典型地貌,還有月陸、月海等。(1)結合題干的分析,在這個模擬實驗中,沙盤里的細沙模擬的是月球表面,選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2)結合實驗實踐可知,從30厘米高處,用大小不同的石子落入沙盤,較大的石子留下的坑比較大,深度更深,選項A符合題意;BC不符合題意。(3)綜合所學知識及實驗分析,通過模擬實驗,推測月球上的環形山可能是隕石撞擊形成的,選項C符合題意;AB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B。(2)A。(3)C。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月球-【小升初專題突破】(學生版).docx 月球-【小升初專題突破】(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