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質量監測九年級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題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試卷密封線內及答題紙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試題答案均須涂、寫在答題紙限定的區域,答在本試卷上的答案無效。第I卷(選擇題共50分)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請把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入答題紙的答題欄內。每小題2分,共50分。)1、閱讀下面某一地區“考古檔案”卡片,從中可以得知這地區的遠古居民◆出土的糧食加工工具有石磨盤、石棒、石杵等◆紡織、縫紉工具有石紡輪、陶紡輪、骨針等◆挖土工具有木耒等◆收割工具有平月形石刀、石鐮、骨鏟等◆出土的農作物有粟、高粱、大豆、以及麻類作物等A.過著茹毛飲血、食不果腹的生活B.以狩獵和捕魚為生,過著游牧生活C.已經從事農業耕作,創造了農耕文化D.已經建立了有完備制度的早期國家2.距今約43004000年的山西陶寺都城遺址,城內有一個圍墻環繞的宮城和兩處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隨葬陶鼓、玉鉞、陶盤等表明墓主人尊貴身份的器物,小型墓占總數的近90%,墓坑狹小,大多沒有葬具和隨葬品。這說明A.長江流域最早進入文明社會B.私有制出現與階級分化明顯C.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誕生D.化石是了解歷史的重要證據3.如右圖文物名為利簋,作器者名“利”,內底銘文記載了他隨武王參加牧野大戰勝利后受到獎賞的史實。這件青銅器見證了A.夏朝滅亡B.盤庚遷殷C.西周建立D.平王東遷4.夏商西周時期,水利工程興修較少,少有山林開發。春秋戰國時期:大量開發山林,擴大耕地,興修水利工程。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新興地主階級的崛起B.諸侯國勢力此消彼長C.鐵制生產工具的使用D.新政治經濟秩序確立5.商鞅變法前,秦國近50萬士兵在第二次河西之戰中被5萬魏武卒(吳起訓練的魏國精銳重裝步兵)所敗。商鞅變法后,在第五次河西之戰中,秦軍打敗了聞名于世的魏武卒,被天下驚呼為“銳士”。這種變化說明商鞅變法起到的作用是A.提高了秦國軍隊戰斗力B.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C.助推秦朝實現思想統一D.推動了秦朝經濟發展九年級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6層面日常規范個人用禮儀規則來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錯誤家族父母健在時,要對他們表示尊敬和愛戴政府君主遵守禮儀規則,臣民就聽從他召喚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7.距今約3000多年的商代中晚期的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青銅容器,其制作工藝采用的是與中原青銅容器相同的鑄造法,紋飾和裝飾性圖案與長江中游湖北、湖南等地青銅器相似。這一發現可以佐證A.巴蜀地區手工業技術高超B.當時中外之間交流頻繁C.青銅器的種類豐富多樣D.中華文明多元一體8.《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建立之初,“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數十載后,則“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發生以上轉變的原因是西漢初年推A.重農抑商政策B.休養生息政策C.罷黜百家政策D.分封諸侯政策9.“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僅10歲的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聽政。竇太后的哥大將軍竇憲趁機操縱朝政,威權震朝廷?!辈牧戏从吵鰱|漢時期的歷史現象是A.丞相權力膨脹B.宦官把持朝政C.地方勢力膨脹D.外戚專權10.經過多年的征戰兼并,曹操統一了北方;孫權在江準擴張勢力,奪荊州、占嶺南,統了江南;劉備占益州,奪漢中,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統一了巴蜀地區。這反映出當時A.戰亂破壞社會經濟B.分裂中孕育著統-C.民族交融趨勢加強D.政權分立直持續11.“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漢人,他們從黃河流域歷經幾次大遷徙,到達南方的廣東、福建等地。其中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客家人”南遷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地區戰亂頻繁B.北方自然環境惡劣C.南方經濟超過北方D.南方政權更迭頻繁12.,魏晉南北朝時期,中華民族繼承和發展著中華文明,創造出璀璨的文化,下圖作品既有道家的“飄逸”,又有儒家的“文質”,反映了中華文化的“中和之美”。這一作品A.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B.是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C.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D.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特點九學《蘭亭集序》(蔡本·局部)九年級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