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中考歷史全真模擬卷【山東專用】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中考歷史全真模擬卷【山東專用】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5屆中考歷史全真模擬卷【山東專用】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1.[2025屆·山東濰坊·二模]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兩只呆萌可愛的結界獸(如下圖),形象設計融合了三星堆青銅人像的經典特征,帶有濃郁的西南地方文化特色。而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玉琮、玉璧、銅尊等文物,近年來在河南、山西等地發現了高度相似的“同款”。據此可知( )
A.三星堆文化青銅器制作水平領先世界 B.中外科技與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歷史
C.夏商周時期的統治范圍遠至四川地區 D.三星堆文化與中原文化存在一定聯系
2.[2025屆·山東青島·一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分水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部分協同運作,既能自動分流岷江水量,又能清除泥沙,保障灌溉系統的穩定運行。這一設計最突出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 )
A.對水利工程功能的全面規劃 B.系統協調、順應自然的工程智慧
C.大規模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創新 D.依靠中央集權統一調動的組織能力
3.[2025屆·山東濰坊·二模]井渠法是我國西漢時期修建龍首渠時發明的地下渠道施工技術,這一技術傳到西域后,當地人結合本地特色,發展出了坎兒井,之后又傳播到了中亞等干旱地區。這一技術的傳播得益于( )
A.漢高祖大力支持 B.西域都護的設立
C.絲綢之路的開通 D.自然條件的優勢
4.[2024年山東威海中考真題]《中國墓室壁畫史論》一書認為,北魏遷都促使北朝墓室壁畫由“平城模式”演變為“洛陽模式”,其突出特征如下表。與這一變化相關的是( )
特征一:石質葬具的流行 特征二:孝子圖畫像的流行
受漢代祠堂影響,在墓葬中出現仿建筑型石棺和石床 孝子圖畫像以及類似的道德勸解主題畫像普遍存在
A.漢高祖采取休養生息政策 B.苻堅任用王猛為丞相進行改革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變法
5.[2025屆·山東青島·一模]某校歷史社團在“詩話唐朝”主題活動中引用詩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并附上以下史料。這些內容共同反映唐朝( )
①日本遣唐使來華200余年,將唐朝典章制度引入本國
②玄奘西行帶回佛經657部,著成《大唐西域記》
③新羅仿唐制設科舉,引入茶種和雕版印刷術
A.抑商政策阻礙絲路貿易發展B.軍事強盛奠定東亞霸權地位
C.開放包容促進中外文明交融D.儒學復興主導文化傳播方向
6.[2025年山東德州中考真題]下表為北宋時期樞密院部分官員情況統計。通過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北宋時期( )
官職類型 來自文職 來自武職 總人數
樞密院正職 54人 18人 72人
樞密院副職 108人 21人 129人
注:據《宋史》《宋宰輔編年錄》及《續資治通鑒長編》整理
A.推行重文輕武政策 B.在地方設置轉運使
C.在各州府設置通判 D.取消節度使收稅權
7.[2024年山東聊城中考真題]“使中央權力下移了一個層次,地方機構上升一級,大大靠近中央。它的兩重身份使上下緊密結合,渾然一體,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這段材料評價的應是( )
A.分封制度 B.郡縣制度
C.三省六部制度 D.行省制度
8.[2024年山東煙臺中考真題]蓬萊賊繼光紀念館現有戚家刀、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圖等文物50多件,珍貴文獻影印圖80多份,原比例仿制戰車、狼筅等各類展品200多件。其所承載的反侵略戰爭( )
A.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偉大貢獻 B.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C.從荷蘭殖民者的手中收復臺灣 D.促使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9.[2024年山東日照中考真題]明末清初,廣東南海縣九江鄉“魚塘十之八,田十之二”,到乾嘉時期,“民多改業桑、魚,樹藝之夫,百不得一”,曾經的稻米主產區和輸出區幾乎不再生產稻谷。其稻米“盡仰賴于他鄉”。除魚桑之業,還有甘蔗、柑橘種植,都被鄉民視為獲利途徑。這一現象( )
A.反映農耕面積擴大 B.推動商品經濟發展
C.加快自然經濟瓦解 D.表明手工工場產生
10.[2025屆·山東濰坊·二模]1887年,李鴻章奏稱:“創設招商局十余年來,中國商民得減價之益。而水腳(水路運輸費)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數千萬,此實收回利權之大端”。其意在說明洋務運動( )
A.實現了自強求富目標 B.革新了文化教育面貌
C.抵制了列強經濟侵略 D.推動了軍事工業發展
11.[2025屆·山東東營·二模]晚清人士謝纘泰繪《時局圖》并題詩:“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出現“裂似瓜”的局面是在( )
A.鴉片戰爭之后 B.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
C.甲午中日戰爭之后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后
12.[2025屆·山東東營·二模]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可直接作為史實發生根據的史料。以下各項中屬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電影《辛亥風云》 B.國家博物館館藏《清帝退位詔書》
C.高爾柏著《辛亥革命史》 D.油畫《武昌起義》
13.[2025屆·山東青島·一模]下圖是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開學典禮照片,左起為廖仲愷、蔣介石、孫中山、宋慶齡。這張照片可用來研究( )
A.中國同盟會成立 B.京漢鐵路罷工
C.國民黨一大召開 D.國共合作北伐
14.[2024年山東威海中考真題]以下是中國近代一位歷史人物的年譜(部分)。空白處的內容應為( )
A.創辦《民報》 B.領導辛亥革命
C.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D.領導護國戰爭
15.[2025屆·山東濰坊·二模]周恩來總理曾對一次軍事行動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黃河是蔣介石的“外壕”,隴海路是他的“鐵絲網”,長江是他的“內壕”,而我們已經過了“鐵絲網”,打到他的“內壕”了。結合下圖,可知這一軍事行動( )
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中原形勢圖
A.成功粉碎國民黨軍全面進攻 B.揭開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C.取得孟良崮戰役的重大勝利 D.成功實現三大戰役全面勝利
16.[2024年山東泰安中考真題]歷史敘述有史實陳述、歷史評價等方式。歷史評價是對歷史現象進行態度與價值的評判表達。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
A.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雙十協定”
B.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C.三大戰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教育
D.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南京
17.[2025屆·山東濰坊·二模]中歐班列是運行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的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截至2025年4月,中歐班列“中通道”運行路線增至72條,運輸交易量不斷增加。中歐班列的運行( )
A.推動了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 B.擴大了中國的外交范圍
C.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發展潮流 D.打通了中歐間運輸通道
18.[2025屆·山東青島·一模]史書記載:“屋大維平息了羅馬的內戰,授予自己‘奧古斯都’尊號。他總攬軍政大權,元老院名義上仍是國家機構,但實際決策皆由他掌控。”這一變革標志著( )
A.羅馬開始推行成文法體系 B.羅馬共和國轉變為帝國
C.布匿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 D.凱撒遇刺引發政治動蕩
19.[2025屆·山東東營·二模]學習歷史知識的媒介多種多樣,以下示意圖強調的是阿拉伯人( )
A.完全照搬了其他文化 B.建立了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C.成了文明交流的使者 D.濃縮了東方文明的精華
20.[2024年山東東營中考真題]牛頓曾謙虛地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我們只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偶然撿到一塊美麗的石子。至于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發現呢!”下列成就,屬于牛頓在物理學領域取得的是( )
A.提出“原子論” B.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C.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D.提出進化論的觀點
21.[2025年山東德州中考真題]下面兩個文件的頒布( )
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農奴在獲得解放的同時,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是必須出錢贖買。 ——1861年廢除農奴制法令 宣布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A.表明兩國的改革或革命都具有徹底性 B.推動兩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C.都為本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 D.都標志著本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22.[2024年山東威海中考真題]某同學檢索世界地名,發現很多地名以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命名,如:委內瑞拉的玻利瓦爾州、阿根廷的圣馬丁鎮、埃及的納賽爾湖。這些地名是為了紀念( )
A.領導民族解放運動的革命家 B.引領啟蒙運動的思想家
C.領導社會主義運動的革命家 D.“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
23.[2025屆·山東東營·二模]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反映1929—1938年美國和蘇聯國民生產總值變化趨勢的是( )
A.A B.B C.C D.D
24.[2025屆·山東東營·二模]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下列社會主義發展史時間軸中,對應正確的是( )

A.①——《共產黨宣言》發表②——十月革命勝利
B.②——巴黎公社成立③——建立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C.③——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D.④——蘇聯模式⑤——蘇聯解體
25.[2025屆·山東東營·二模]DeepSeek能根據用戶偏好提供個性化推薦,高效處理大規模數據并挖掘有價值信息。小明想用DeepSeek搜集二戰后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下列信息中更準確的是( )
A.走向聯合 B.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
C.馬歇爾計劃的援助 D.美國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二、非選擇題(50分)
26.[2025屆·山東菏澤·二模]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關注民生才能獲得政權的長治久安。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中國傳統民本思想是一種以民眾作為國家生存決定性條件的理論。《左傳》記載了“愛民”的思想,孔子提出了“仁”“惠民”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孟子將民本思想濃縮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苦勸統治者要實行仁政,能“制民之產”,就是希望統治者提供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以保障農民生活,孟子的思想奠定了傳統民本思想的基礎,成為民本思想的典范。
——摘編自周克潔《馬克思“以人為本”與孟子民本思想之異同》
(1)據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民本思想形成特點,并指出其歷史地位。 (4分)
材料二:秦始皇發動了若干次大規模戰爭,進行了巨大的國防建設和土木建筑工程。為動員人力、籌集費用,秦朝統治者大大加強了對人民的征斂,賦役非常繁重,刑罰非常嚴酷。隋煬帝時期賦役過重、刑法嚴苛,其本人驕奢淫逸,不恤民力,修東都、修馳道、開運河、建行宮……對高麗發動戰爭。
——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2)據材料二,歸納兩位帝王的相同做法。(兩點即可)秦、隋兩朝都是二世而亡,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兩個朝代速亡的共同原因。 (5分)
材料三:太宗即位初年所自覺尊奉的另一個儒家美德就是節儉。他嚴格地削減了大型公共工程,以減輕民眾的勞役負擔和賦稅。他在即位后幾個月內對群臣說:“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股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這樣地宣揚節儉和關心民眾福利,自然使朝廷的儒臣們高興,也使他大得民心。
——摘編自崔瑞德《劍橋中國隋唐史》
(3)根據材料三,歸納“使他大得民心”的原因。 (4分)
材料四:從封建社會的歷史整體來看,治世少而亂世多。每個盛世的后期,都會積聚起日益嚴重的社會矛盾,統治集團日益腐化,民生日趨艱難,從而引起新一輪的亂世。而且越到封建社會的后期,這種由治到亂的轉化速度越快。
——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封建“盛世”不能長期保持的原因。(至少寫出兩點) (3分)
27.[2025屆·山東東營·二模]大國之道·順勢而為。時勢是一個時代的潮流和趨向。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16分)
【打破隔絕狀態】
材料一:16—18世紀,西歐對外貿易空前發展,在大西洋沿岸各地區之間,西歐主要從事金融業和制造業,美洲和東歐提供原料,非洲提供勞動力。各地商品通過大西洋商路有規律地流動著,世界經濟進入“大西洋時代”。
————摘編自劉德斌主編《國際關系史》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16-18世紀后期“世界經濟進入‘大西洋時代’”的原因。 (4分)
【見證社會轉型】
材料二:
一組 二組
圖一沙俄貴族宣讀“解放”農奴的法令
示例:亞歷山大二世頒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農奴獲得人身自由,促使社會的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農奴的解放為工業化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推動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2)仿照材料二中圖一的示例,說一說圖二的改革是如何改變時代風貌并推動國家發展的? (5分)
【感受工業文明】
材料三:中世紀或近代早期,人們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馬車、木船;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出行時可以坐火車。中世紀或近代早期,人們主要生活在農村;19世紀末20世紀初,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倫敦、巴黎、紐約等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1600年,在法國和蘇格蘭,每6個成年人中僅有一個略微識字;到了1800年,蘇格蘭90%以上的成年人識字,法國有2/3的成年人識字(在諾曼底則達90%)。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
(3)材料三入選【工業文明】板塊,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兩次工業革命影響的角度作出簡要說明。 (4分)
(4)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動時代進步的因素有哪些。 (3分)
28.[2025屆·山東濰坊·一模]博物館是歷史學習的重要場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近代中國博物館發展情況簡表
時間 情況
洋務運動時期 走出國門的國人對博物館觀念有了獨到的理解。
維新運動時期 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認識到博物館的功能是“開民智而悅民心”。
1905年 張謇以“留存往跡,啟發未來”為目的,創辦南通博物苑,這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
民國時期 1912年,第一家以國家名義創辦的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在北京籌辦。之后,各城市相繼創辦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如天津博物院、江西教育博物館等。到1936年,中國人創辦的博物館已經達到62家。
——摘編自陳卓《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與現狀分析》
(1)據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國博物館發展的特點。 (5分)
材料二:以下是典藏于中國印刷博物館的報刊藏品及歷史人物的題詞、回憶。
1937年12月11日,鄧拓等人成立了《抗敵報》,也就是《晉察冀日報》的前身,成為中共晉察冀邊區黨委機關報。
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1938年為《晉察冀日報》題詞:“民族的號筒”
陳春森回憶:“《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都是在《晉察冀日報》上發表的。老百姓說這個報紙,我們離不開,只要看到《晉察冀日報》,就想起八路軍存在著,這些信息鼓勵了廣大的軍民群眾堅持抗戰的信心。”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晉察冀日報》創辦的時期。據材料二,概括該報刊在此時期發揮的作用。 (5分)
材料三:2019年某博物館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策劃主題展覽,以下是部分展品:
序號 展品 年代
1 一張四川省農民加入生產合作社的社員證 1955年
2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村民一份關于“包產到戶”的文件 1978年
3 深圳市蛇口工業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牌匾 1980年
4 四川廣漢縣向陽政府一塊被換下的“人民公社”牌子 1980年
5 一張全國通用糧票 1982年
6 采用第一條引進生產線生產的一臺“金星”牌彩電 1982年
7 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只飛樂音響股票 1990年
8 宣布中國重返世貿組織的一支木槌 2001年
9 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宇航員的一件宇航服 2003年
——據新中國大事年表
(3)選擇材料三中相互關聯的兩件展品,擬定一個主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主題明確,展品選取恰當,闡釋準確,邏輯合理) (8分)
參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玉琮、玉璧、銅尊等文物,近年來在河南、山西等地發現了高度相似的“同款”。據此可知三星堆文化與中原文化存在一定聯系。故選D。
2.答案: B
解析: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分水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部分協同運作,既能自動分流岷江水量,又能清除泥沙,保障灌溉系統的穩定運行。這一設計最突出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系統協調、順應自然的工程智慧。
3.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井渠法通過絲綢之路,隨著人員的往來、文化的交流等,從西漢傳播到西域,再到中亞等干旱地區。絲綢之路為井渠法的傳播提供了途徑和契機,C項正確;井渠法發明于西漢漢武帝時期,與漢高祖無關,排除A項;西域都護設立于公元前60年,對西域地區的穩定和發展有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井渠法傳播的直接原因,排除B項;自然條件的優勢可能會影響坎兒井在西域和中亞等干旱地區的發展和應用,但不是井渠法從西漢傳播到這些地區的原因,傳播主要是通過文化交流等人為因素實現的,排除D項。故選C項。
4.答案: C
解析: 為了便于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于494年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據“北魏遷都促使北朝墓室壁畫由‘平城模式演變’為‘洛陽模式’”可知,與這一變化相關的北魏孝文帝改革,C項正確;西漢的漢高祖采取休養生息政策,排除A項;前秦的苻堅任用王猛為丞相進行改革,排除B項;北宋的王安石進行了變法,排除D項。故選:C。
5.答案: C
解析: 詩句描繪了唐朝的繁榮景象和國際地位,體現了唐朝的開放包容。日本遣唐使來華、玄奘西行、新羅仿唐制等事件都反映了唐朝與外國的交流和文明交融。因此,這些內容共同反映了唐朝的開放包容促進中外文明交融。答案:C.開放包容促進中外文明交融。
6.答案: A
7.答案: D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是元朝時期開創的行省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D項正確;分封制是西周時期開創的地方制度,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郡縣制是秦漢時期的地方制度,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三省六部制是隋朝開創的中央官制,與題干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不符,排除C項。故選:D。
8.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蓬萊戚繼光紀念館現有戚家刀、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圖等文物50多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戚繼光抗倭的史實,戚繼光率軍進入福建、廣州,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B正確;鄭和下西洋,為人類航海事業作出偉大貢獻,排除A;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的手中收復臺灣,排除C;康熙皇帝促使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排除D。故選:B。
9.答案: B
解析: 據題干材料可知,明末清初時,廣東南海縣九江鄉居民養魚者占80%,種糧者占20%。但到了清朝乾隆、嘉慶皇帝時期,此地基本上不種水稻,而是大力發展養魚、養蠶事業,種植各種經濟作物,這一現象有利于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故選B。
10.答案: C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得減價之益、水腳(指水路運輸費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數千萬”可知,輪船招商局獲利頗多,外資企業獲利大大減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輪船招商局發揮了抵制列強經濟侵略的作用,因此其意在說明洋務運動抵制了列強經濟侵略,C項正確;實現了自強求富的目標,與洋務運動的史實不符,因為洋務運動最終破產,中國也沒有走上富強的道路,排除A項;革新了文化教育面貌,與洋務運動的史實不符,題干內容也沒有涉及,題干內容反映的是輪船招商局發揮了抵制列強經濟侵略的作用,排除B項;推動了軍事工業發展,與題干內容不符,因為題干內容中反映的輪船招商局是民營企業,排除D項。故選C項。
11.答案: C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它們在中國搶奪權利、強租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使中國面臨“裂似瓜”的局面。
12.答案: B
解析: 國家博物館館藏《清帝退位詔書》是1912年清朝皇帝溥儀頒布的原始文件,直接記錄了清帝退位這一歷史事件,屬于第一手史料,B項正確電影屬于藝術創作,包含虛構和藝術加工,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項;高爾柏著《辛亥革命史》為后人撰寫的歷史研究著作,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項;油畫是藝術作品,創作時間和視角可能帶有主觀性,屬于第二手史料,排除D項。故選B項。
13.答案: D
解析: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開學典禮照片,左起為廖仲愷、蔣介石、孫中山、宋慶齡。這張照片可用來研究國共合作北伐。
14.答案: C
解析: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他從1894年起就開始從事武裝反清斗爭,屢敗屢起,百折不撓,使民族民主革命成為時代潮流。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聯合華僑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興中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改用陽歷,C項正確;創辦《民報》是1905年,排除A項;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排除B項;護國戰爭開始于1915年底,排除D項。故選:C。
15.答案: B
解析: 從圖中“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中原”和進軍路線可知,這一軍事行動是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16.答案: C
17.答案: D
解析: 據題干“中歐班列是運行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的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運輸交易量不斷增加”可知,中歐班列作為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其運行實實在在地建立起了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間的鐵路運輸通道,極大提升了中歐之間貨物運輸的效率和便利性,D項正確中歐班列確實對沿線國家經濟有促進作用,但它只是為經濟合作提供了物流運輸便利條件,并非直接推動經濟合作還涉及貿易政策、投資協定等多方面因素,夸大了中歐班列的作用,排除A項;中國的外交范圍由國家主權、國際關系準則等確定,中歐班列主要是加強貿易往來和物流運輸聯系,沒有直接擴大中國外交范圍,排除B項經濟全球化是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貨幣、人員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中歐班列雖順應了一定趨勢,但相比之下,“打通中歐間運輸通道”更直接體現其作用,排除C項。故選D項。
18.答案: B
解析: 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羅馬共和國末期,凱撒成為終身獨裁官,但是凱撒被殺后,內戰再起,而屋大維成為最后的勝利者,他首創了“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治實權,并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和“大元帥”的尊號,羅馬也由共和國轉變為帝國,B項正確;《十二銅表法》是羅馬開始推行成文法體系的標志,排除A項;布匿戰爭發生在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而屋大維創立元首制是在公元前27年,排除C項;凱撒遇刺引發政治動蕩是材料變化的背景,并不是其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
19.答案: C
解析: 根據圖片信息“保存古希臘學術、吸收波斯、埃及文化、歐洲文藝復興、阿拉伯人自己的創造”和結合所學知識,阿拉伯人既保存并繼承了古希臘學術,又吸收波斯、埃及等地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創造,并將這些知識與成果傳播到歐洲,這說明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C項正確,完全照搬了其他文化,表述絕對,排除A項;建立了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屬于政治信息,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對文化的貢獻,排除B項;材料強調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濃縮了東方文明精華不是重點,排除D項。故選C項。
20.答案: B
21.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俄國通過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度,解放了封建農奴,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美國南北戰爭1862年《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頒布,解放了黑人奴隸,也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從兩部法律文獻的內容中可以看出其相同點是都為本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C項正確;俄國1861年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宣布農奴獲得自由的同時,還需要交納獲得份地的贖金,搜刮老百姓的錢財,沙皇統治依然存在,不具有徹底性,排除A項;俄國廢除了農奴制,緩解了國內的社會矛盾,避免了革命的發生,使國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而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后就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排除B項;俄國1861年改革、1862年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都屬于改革,不屬于資產階級革命,排除D項。故選C項。
22.答案: A
解析: 玻利瓦爾和圣馬丁領導了拉美獨立運動,納賽爾是埃及獨立運動領導人,他們都是領導民族解放運動的革命家,A項正確。
23.答案: C
解析: 由于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打擊,美國當時的工業總產值下降。1928—1937年,蘇聯先后完成了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故選C。
24.答案: B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②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政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③1917年11月,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后,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政府;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蘇維埃俄國。十月革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變為現實,B項正確①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②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排除A項②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排除C項;④1949年應是對應新中國成立,排除D項故選B項。
25.答案: B
解析: 據題干“二戰后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和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西歐和日本都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西歐國家利用美國的援助,采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日本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所以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是二者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B項正確走向聯合是西歐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歐洲國家通過聯合建立歐洲共同體等組織,促進了經濟一體化和發展。但日本并沒有走向聯合這一舉措,所以該項不是兩者的共同原因,排除A項;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促進了西歐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西歐經濟發展提供了資金、技術等支持。但日本并沒有得到馬歇爾計劃的援助,所以該項不是兩者的共同原因,排除C項以該項不是兩者的共同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
26.答案: (1)特點:對以往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言之有理即可)
地位:奠定了傳統民本思想的基礎,成為民本思想的典范。
(2)相同做法:發動大規模戰爭;大興土木(或大肆興辦工程);征收賦稅;刑罰嚴酷等。
原因:都是因為暴政而亡。
(3)原因:提倡節儉;減輕民眾負擔;關心民眾福利。(兩點即可)
(4)原因:統治集團腐化;社會矛盾積聚;政策難以延續。
解析: (1)根據材料一可知,孟子民本思想的形成特點是對以往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孟子民本思想的歷史地位是奠定了傳統民本思想的基礎,成為民本思想的典范。
(2)根據材料二“秦始皇發動了若干次大規模戰爭,進行了巨大的國防建設和土木建筑工程。為動員人力、籌集費用,秦朝統治者大大加強了對人民的征斂,賦役非常繁重,刑罰非常嚴酷。隋煬帝時期賦役過重、刑法嚴苛,其本人驕奢淫逸,不恤民力,修東都、修馳道、開運河、建行宮……對高麗發動戰爭”可知,兩位帝王的相同做法是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大肆興辦工程,賦役繁重,刑罰嚴苛等;最終導致了王朝的滅亡。
(3)根據材料“太宗即位初年所自覺尊奉的另一個儒家美德就是節儉。他嚴格地削減了大型公共工程,以減輕民眾的勞役負擔和賦稅。他在即位后幾個月內對群臣說:“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股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這樣地宣揚節儉和關心民眾福利,自然使朝廷的儒臣們高興,也使他大得民心。”可知“使他大得民心”的原因是提倡節儉;減輕民眾負擔;關心民眾福利。(兩點即可)
(4)封建“盛世”難以持久的原因:統治集團后期腐化,加劇社會矛盾(如土地兼并、賦稅繁重);封建制度內在局限性,缺乏根本性變革;繼任者治國能力下降;制度僵化難以應對新問題;自然災害或外部威脅加速衰敗。
27.答案: (1)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大西洋沿岸成為歐洲商路和貿易的樞紐;殖民擴張和掠奪,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三角貿易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
(2)明治維新在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促進了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在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改變了日本的社會風貌,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3)兩次工業革命推動了交通工具的革新,火車等交通工具的出現,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促進了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提高了人們的文化素質,識字率提高。
(4)科技創新、思想解放、制度變革、經濟發展等。
解析: (1)原因:根據材料“16—18世紀世界經濟進入大西洋時代”和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航海家如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等,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歐洲的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成為歐洲商路和貿易的樞紐,各國紛紛在大西洋沿岸開展貿易活動,促進了經濟交流與發展。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家如葡萄牙、西班牙等開始殖民擴張和掠奪。他們在美洲開采金銀礦、建立種植園,獲取大量原料,這些原料運回歐洲,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在非洲進行黑奴貿易等掠奪活動,這種貿易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大西洋沿岸經濟的繁榮,推動世界經濟進入“大西洋時代”。
(2)如何:根據材料圖二明治維新后東京銀座商業景區和所學知識可知,明治維新在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政策,這一政策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鼓勵發展近代工業,促進了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實現了從封建國家向資本主義國家的轉變。
(3)影響: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斯蒂芬森發明蒸汽機車,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交通工具進一步發展。兩次工業革命推動了交通工具的革新,火車等交通工具的出現,極大地縮短了人們出行的時間和距離,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加強了地區之間的聯系。根據材料“中世紀或近代早期,人們主要生活在農村;19世紀末20世紀初,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和所學知識可知,兩次工業革命推動了工業化發展,工廠大量在城市建立,需要大量勞動力,農村人口為了就業機會紛紛涌入城市,促進了城市化進程。根據材料“1600年,在法國和蘇格蘭,每6個成年人中僅有一個略微識字;到了1800年,蘇格蘭90%以上的成年人識字,法國有2/3的成年人識字(在諾曼底則達90%)”可知,工業革命期間,為了適應工業化生產對勞動者知識技能的要求,我國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發展教育事業,使得識字率提高,提高了人們的文化素質。
(4)因素: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兩次工業革命就是科技創新推動時代進步的典型例子。從材料三可以看到,工業革命中發明的火車等新交通工具,以及生產技術的革新等,極大制度變革等提供了思想基礎,促進時代進步。材料二中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都是制度變革的體現。這些變革調整了生產關系,如俄國農奴獲得人身自由,為工業化提供勞動力;日本通過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促進了經濟發展,說明順應時代潮流的制度變革能推動時代進步,材料—中西歐對外貿易發展、大西洋貿易繁榮,促進了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為科技創新、制度變革等提供物質基礎,同時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需求也會推動科技進步和制度調整,從而推動時代進步。若其他角度也言之有理也可。
28.答案: (1)特點:學習西方博物館理念;時間起步晚;具備啟迪民智和教育功能;博物館事業發展迅速;博物館類型多樣;民間創辦和政府創辦相結合。
(2)時期:抗日戰爭時期。
作用:有助于了解當時國家的時局、形勢;為廣泛發動群眾提供了途徑;鼓勵了廣大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
(3)示例一:
主題: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轉型之路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包產到戶”文件(1978),標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打破人民公社制度,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為改革開放奠定基礎。
深圳市蛇口工業區牌匾(1980):象征經濟特區建立,推動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考驗,吸引外資和技術,促進城市工業化。
上海飛樂音響股票(1990):標志中國證券市場的誕生,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示例二:
主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
深圳市蛇口工業區牌匾:經濟特區建立,推動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考驗,吸引外資和技術,促進城市工業化。
被換下的“人民公社”牌子/一份關于“包產到戶”的文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得到提高,推動了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一臺“金星”牌彩電:對外開放有利于我國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國技術落后的現狀,推動經濟發展。
上海飛樂音響股票(1990):標志中國證券市場的誕生,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宣布中國重返世貿組織的一支木槌: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以上展品任選兩件即可。
示例三:
主題:改革開放以來日常生活的新變化。
1982年的一張全國通用糧票:以糧票為代表的各種票證成為計劃經濟的重要特征,改革開放后,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發展,票證退出歷史舞臺。
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只飛樂音響股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娛樂生活也日益豐富,推動了娛樂產業和制造業的發展。音響股票得以發展壯大并上市。
1982年采用第一條引進生產線生產的“金星”牌彩電: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逐步對外開放,形成對外開放格局。我國引進了國外先進生產技術生產彩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彩電走入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開闊人們視野,推動百姓思想觀念的變化。
解析: (1)根據材料“近代中國博物館發展情況簡表”分析可知近代中國博物館發展的特點是學習西方博物館理念;時間起步晚;具備啟迪民智和教育功能;博物館事業發展迅速;博物館類型多樣;民間創辦和政府創辦相結合。
(2)根據材料“1937年12月11日,鄧拓等人成立了《抗敵報》,也就是《晉察冀日報》的前身,成為中共晉察冀邊區黨委機關報。陳春森回憶:《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都是在《晉察冀日報》上發表的。老百姓說這個報紙,我們離不開,只要看到《晉察冀日報》,就想起八路軍存在著,這些信息鼓勵了廣大的軍民群眾堅持抗戰的信心。”可知《晉察冀日報》創辦的時期是抗日戰爭時期。該報刊在此時期發揮的作用是有助于了解當時國家的時局、形勢;為廣泛發動群眾提供了途徑;鼓勵了廣大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
(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
主題: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轉型之路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包產到戶”文件(1978),標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打破人民公社制度,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為改革開放奠定基礎。
深圳市蛇口工業區牌匾(1980):象征經濟特區建立,推動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考驗,吸引外資和技術,促進城市工業化。
上海飛樂音響股票(1990):標志中國證券市場的誕生,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示例二:
主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
深圳市蛇口工業區牌匾:經濟特區建立,推動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考驗,吸引外資和技術,促進城市工業化。
被換下的“人民公社”牌子/一份關于“包產到戶”的文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生產積極性得到提高,推動了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一臺“金星”牌彩電:對外開放有利于我國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國技術落后的現狀,推動經濟發展。
上海飛樂音響股票(1990):標志中國證券市場的誕生,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宣布中國重返世貿組織的一支木槌: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以上展品任選兩件即可。
示例三:
主題:改革開放以來日常生活的新變化。
1982年的一張全國通用糧票:以糧票為代表的各種票證成為計劃經濟的重要特征,改革開放后,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發展,票證退出歷史舞臺。
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只飛樂音響股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娛樂生活也日益豐富,推動了娛樂產業和制造業的發展。音響股票得以發展壯大并上市。
1982年采用第一條引進生產線生產的“金星”牌彩電: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逐步對外開放,形成對外開放格局。我國引進了國外先進生產技術生產彩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彩電走入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娛樂生活,開闊人們視野,推動百姓思想觀念的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炎陵县| 余姚市| 武夷山市| 宜春市| 贡山| 保康县| 西昌市| 新津县| 信阳市| 洛隆县| 星子县| 定州市| 晋城| 赤城县| 怀来县| 漳平市| 安徽省| 黎平县| 洪洞县| 齐齐哈尔市| 黄浦区| 虞城县| 自治县| 龙海市| 红河县| 元朗区| 额敏县| 理塘县| 万源市| 东乡| 永川市| 米易县| 青田县| 东海县| 沿河| 鹤峰县| 江孜县| 关岭| 旬阳县|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