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六單元 課外古詩詞誦讀 泊秦淮素養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背誦古詩詞。(重點)2.結合詩人的生活經歷,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情感,賞析詩句的煉字之妙。(重難點)3.激發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重難點)【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六朝煙月地,十里秦淮河。被后世譽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河流,因一首詩,而盛名天下。【作者簡介】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少時——顯赫一時的貴族杜牧的祖父杜佑,貞元末為宰相,并且經歷了德、順、憲宗三朝。在這位諳練政治、博古通今的祖父的帶領下,杜牧的伯父、父親也都在長安為官,這個時期家族十分顯赫。后期——居無定所的寒士在杜牧10歲時,其祖父杜佑逝世;禍不單行,相隔不長時間,其父杜郁也因病去世。這讓杜牧的家庭情況變得糟糕,經濟上十分拮據。杜牧過上了飄零的生活,八年之中遷移了數次,沒有固定的居所,生活十分凄涼。生活境遇的變化增添了杜牧悲天憫人的心性,對其后來的為官之道有極大影響。杜牧26歲中進士,作《泊秦淮》時為34歲,當時唐王朝已衰敗,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統治集團卻縱情享樂,過著極端腐化的生活。詩人當時夜泊秦淮,看到秦淮河畔浮靡豪奢的景象,觸景感懷,寫下了這首七言絕句。【背景資料】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游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詩人夜泊于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自主學習】認真朗讀詩歌及課下注釋,疏通詩意。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于精讀課文時解決。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詞。2.標記出有疑問的地方,在旁邊批注問題。【學習誦讀】播放音頻泊秦淮杜 牧煙籠(lǒnɡ)/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讀準節奏 讀出韻腳 感知詩意【了解文體】 這是什么體裁的詩歌?七言絕句。它屬于近體詩。近體詩——七言絕句(律絕)近體詩有著嚴格的格律要求,要求押韻,講究平仄。【了解詩意】泊秦淮杜 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秦淮:即秦淮河,發源于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歷代均為繁華的游賞之地。煙:煙霧。籠:籠罩。泊:停泊。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后庭花:歌曲《玉樹后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后主)溺于聲色,作此曲與后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后世把此曲作為亡國之音的代表。理解詩意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賣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后庭花。【品味語言】1.請體會“煙籠寒水月籠沙”中“籠”和“寒”的妙處。①“籠”字將“煙”“水”“月”“沙”四個意象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暮煙與寒水,月光與沙色,繪成一幅極其朦朧、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清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氣氛又是那么濃。②一個“寒”字,不但讓人想到時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頭掠過一絲寒意。手法·意象疊加2.按理,“煙籠寒水”是“夜泊秦淮”時所看見的景致,應該先寫“夜泊秦淮”,然后再寫“煙籠寒水”,而詩人這樣寫,有什么妙處呢?①它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氛圍,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②一、二句這么一處理,就很像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系。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于那些精彩的畫面(這就猶如“煙籠寒水月籠沙”),然后再去欣賞那邊角的題字(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詩人這樣寫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技巧·詩句倒置隔江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后主依然沉湎聲色。《后庭花》全稱是《玉樹后庭花》是南朝陳后主陳叔寶所作詩歌,陳叔寶是南朝陳的最后一個昏庸皇帝,生活奢侈,不問政事,且喜愛艷詞。傳說陳滅亡的時候,陳后主正在宮中與愛姬妾孔貴嬪、張麗華等眾人玩樂。王朝滅亡的過程也正是此詩在宮中盛行的過程。因此《后庭花》被稱為亡國之音。3.大家想一想,這些聽眾可能是哪些人?在內憂外患的情形下,還有金錢、有時間、有心情聽曲子的應該是那些豪門貴族。4.這些豪門貴族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而且是在國難當前的情況下,他們是一群怎樣的人?沉湎酒色,尋歡作樂,過著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生活的人。【體會詩情】5.作者面對這樣的一番景象,這樣的一群人,他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 除了感慨、憂傷外,更有悲憤、鄙視和諷刺。所以“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是說賣唱的女子不懂亡國之恨,實際上是借題發揮,批評豪門貴族,表現了詩人對他們這種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陳后主醉生夢死,亡了國,這些豪門貴族不引以為戒,一樣會步陳后主的后塵。手法·借古諷今小結①全詩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統治階級荒淫無度生活的憤怒和對國家命運的深重憂慮。②反映了當時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這兩方面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主旨】借眼前之景,諷刺當朝統治者、大小官員的不作為,沉迷玩樂而忽略了身邊的危機四伏,表達了他對國家命運的關注與憂慮與對統治階層的不滿。【板書設計】【課堂練習】1.理解性默寫。(1)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創設了一種朦朧凄清的意境,這兩句詩是“ , ”。(2)杜牧《泊秦淮》中諷刺晚唐統治者醉生夢死、荒淫誤國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2)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2.從煉字角度分析“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猶”字。煉字角度:“猶”,不應當如此而仍然如此。當時的唐王朝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而歌女看客們“猶”唱、“猶”聽,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怎能不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呢?這個“猶”字,把歷史和現實巧妙的連為一體,委婉又深沉。3.詩詞中要盡量避免重復用字,但是這首詩的第一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卻有重復的字,請結合全詩分析這樣寫的妙處。示例一:“籠”字是“籠罩”之意,詩人連用兩個“籠”字,巧妙地將煙、水、月、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繪出秦淮河邊朦朧淡雅的景色,營造出迷蒙冷寂的意境。示例二:兩個“籠”字,既運用了互文見義的手法,又構成了音調的回環往復之妙;適合傳達含蓄深曲的情感,為下文的抒情蓄勢。4.杜牧在詩歌中擅長把“治亂興亡之跡”也就是“治世亂世、興國亡國的舊跡”融入詩歌中,請你結合詩歌后兩句說說詩人是如何借“治亂興亡之跡”表達情感的。示例:詩歌后兩句借古諷今,借陳后主因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切和深深憂慮。【分層作業】 【基礎層】繪制簡易思維導圖,標注詩中出現的所有意象及其對應的感官描寫(視覺/聽覺)。【進階層】分析“煙籠寒水月籠沙”中雙“籠”字的煉字妙處,對比李煜“月如鉤”的寫月手法異同。【拓展層】1.比較閱讀:結合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與劉禹錫《金陵五題》,歸納古代文人“借金陵興亡抒懷”的共性。2.以“歷史的回聲”為題,寫300字短文,解讀杜牧如何通過“酒肆樂聲”與“舊朝戰旗”構建時空對話。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