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仿真模擬卷·廣東省卷(原卷版 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末仿真模擬卷·廣東省卷(原卷版 解析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模擬卷·廣東省卷
(考試時間:80分鐘,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宋朝李綱曾高度評價隋文帝“混南北為一區”的歷史功績,認為“有雄才大略,過人之聰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據此可知,隋文帝最大的作為是( )
A.加強中央集權 B.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C.結束分裂實現統一 D.開通了大運河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混南北為一區”及所學可知,“混南北為一區”指的是結束了南北朝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這是隋文帝的歷史功績,C項正確;加強中央集權與材料中“混南北為一區”不相符,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經濟的迅速發展問題,排除B項;大運河是隋煬帝在位時期開鑿的,與隋文帝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2.揚州位于邗溝入長江之處,隔江相望的是江南河的起點鎮江。通濟渠與邗溝、江南河、長江在附近交匯,使揚州成為全國漕運樞紐和重要的水路交通中心。這說明大運河的開通( )
A.帶動了沿線城市的發展 B.加強了南北地區交流
C.便利了南方地區的漕運 D.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通濟渠與邗溝、江南河、長江在附近交匯,使揚州成為全國漕運樞紐和重要的水路交通中心”,可知揚州憑借大運河的地優勢迅速發展起來,材料說明大運河的開通帶動了沿線城市的發展,A項正確;大運河,促進了南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 ,題干內容沒有體現,題干內容反映的是大運河開通,使揚州成為全國漕運樞紐和重要的水路交通中心,排除B項; 南方地區的漕運是指通過水路將南方地區的糧食和其他物資運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的過程 ,題干內容沒有體現,題干內容反映的是大運河開通,使揚州成為全國漕運樞紐和重要的水路交通中心,排除C項;大運河開通的目的是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題干內容無法體現,題干內容反映的是大運河開通,使揚州成為全國漕運樞紐和重要的水路交通中心,排除D項。故選A項。
3.某學者對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題名小錄》和寶祐四年(1256年)《登科錄》進行統計,得出“半數以上的進士來自平民家庭”的結論。該結論可以佐證科舉取士( )
A.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B.是古代選官的唯一方式
C.推動了文學藝術的創作 D.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答案】A
【解析】據材料“半數以上的進士來自平民家庭”可知,科舉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對仕途的壟斷,為平民提供了進入仕途、改變身份地位的機會,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A項正確;古代選官方式多樣,除科舉制外,還有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等,科舉制不是唯一選官方式 ,排除B項;題干僅提及進士出身情況,未涉及科舉制與文學藝術創作的關聯,排除C項;題干沒有任何關于科舉制對科學技術發展影響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A項。
4.下表是唐朝某一時期的人口變化。這一變化說明此時( )
年份 戶數 人口
754 約907萬戶 約5288萬人
764 約293萬戶 約1692萬人
A.中央集權有所強化 B.北方局勢更為動蕩
C.民眾生活環境惡化 D.唐朝統治基本瓦解
【答案】B
【解析】根據圖表信息中754年和764年中戶數和人口的變化可知,唐朝在這一時期戶數和人口出現了銳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最終于763年被平定。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因此這一變化說明北方局勢更為動蕩,B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因此中央集權有所強化說法錯誤,排除A項;題干強調的是北方政局對戶數和人口變化的影響,與民眾生活環境惡化無關,排除C項;唐朝統治基本瓦解的時間是公元907年 。在這一年,后梁太祖朱溫完全控制了朝廷,逼迫唐哀帝下詔退位,從而結束了唐朝的統治 ,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5.唐穆宗時,朝廷專門為留學生設置了比普通進士科簡單的“賓貢進士科”,來自日本、新羅等地的眾多留學生參加了科舉考試,留學生考中后會被授予官位。這反映了當時朝廷( )
A.都授予留學生官職 B.重視平民教育
C.對留學生嚴格管理 D.人才政策開放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是一個開放的朝代,朝廷專門為留學生設置科舉科目,允許他們參加考試并授予官職,這體現了唐朝在人才選拔上不拘泥于本國人才,對外國留學生開放,是人才政策開放的表現,與唐朝開放包容的歷史特點相符合,D項正確;題干中只是說留學生考中 “賓貢進士科” 后會被授予官位,并不是所有留學生都能被授予官職,排除A項;題干主要講述的是朝廷為留學生設置專門科舉科目,與平民教育無關,排除B項;設置 “賓貢進士科” 是為留學生提供入仕途徑,而非強調管理的嚴格程度,排除C項。故選D項。
6.唐朝設置鴻臚寺,用于分辨來者和朝貢使團的等級高低,統計參加招待宴會的人數。朝貢使奉獻的物品,都先送到鴻臚寺估價,再根據估價確定回賜的物品。這反映了唐朝( )
A.疆域空前擴大 B.對外交往頻繁 C.文化教育昌盛 D.經濟持續繁榮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唐朝設置鴻臚寺,用于分辨來者和朝貢使團的等級高低,統計參加招待宴會的人數”和所學知識可知,唐朝設置鴻臚寺專門負責分辨朝貢使團等級、統計宴會人數以及對朝貢物品估價等事務,這表明唐朝與眾多國家和地區有頻繁的外交往來和朝貢貿易,體現了對外交往的頻繁,B項正確;材料中未提及唐朝疆域的范圍及變化情況,設置鴻臚寺處理外交事務與疆域擴大沒有直接關聯,排除A項;材料主要圍繞鴻臚寺在外交事務中的職能,沒有涉及唐朝文化教育方面的內容,如教育制度、文化成果、學術交流等,排除C項;材料重點強調的是外交禮儀和事務的處理,沒有直接體現唐朝經濟持續繁榮的信息,如經濟數據、商業發展、產業狀況等,排除D項。故選B項。
7.下表為唐代部分詩句摘錄。這些詩句展現了( )
詩人 詩句 時代
楊炯 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勛 初唐
王昌齡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盛唐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中唐
杜牧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晚唐
A.戰爭的殘酷場面 B.邊疆形勢的嚴峻
C.濃厚的家國情懷 D.封建統治的腐朽
【答案】C
【解析】據題干“唐代部分詩句摘錄”和所學知識可知,楊炯詩句以“立功勛”展現青年進取精神,王昌齡詩句借“飛將”意象表達對邊疆安定的渴望,李賀詩句以“收取關山”呼吁收復失地,杜牧詩句通過“亡國恨”批判社會麻木,四首詩均以個人情感為載體,抒發對國家興衰的關注,體現了唐代文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C項正確;題干未涉及戰爭細節描寫,僅體現對戰爭渴望勝利、批判麻木的態度,排除A項;僅王昌齡、李賀詩句涉及邊疆,楊炯、杜牧的詩句未直接關聯,排除B項;題干僅杜牧的詩暗含對統治階層的批評,不足以概括整體,排除D項。故選C項。
8.《賣油翁》中的陳堯咨是北宋狀元,擅長射箭,他每逢宴會就會展示射箭技藝。其母親得知后,呵斥他“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卻專注于射箭技藝,辱沒了先人的志向”。此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北宋( )
A.科舉取士 B.強干弱枝 C.崇文抑武 D.分化事權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為了防止武將專權,實行崇文抑武的政策,重視文官,提倡文治,抑制武將的地位和權力。在這種背景下,社會風氣重文輕武,陳堯咨作為狀元,本應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專注于文治,而其母親認為他專注射箭技藝是辱沒先人的志向,這體現了當時崇文抑武的社會風氣和時代背景,C項正確;材料重點強調的是陳堯咨母親對他專注射箭技藝的呵斥,認為應致力于仁化之政,而非突出他通過科舉成為狀元這一事實,排除A項;強干弱枝是指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材料中沒有涉及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內容,排除B項;分化事權是指將權力分散,以加強皇權,材料中沒有體現出權力分散等相關內容,排除D項。故選C項。
9.宋朝在府、州設置通判,多以京中高官出任,與知府、知州共同管理地方。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須經由通判的聯署方能生效。由此可知,通判的設立( )
A.分散和削弱相權 B.強化了中央集權
C.增強了知州權力 D.節約了財政開支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宋朝在府、州設置通判……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須經由通判的聯署方能生效”可知,通判的設立,牽制了知府、知州,從而削弱了地方權力,強化了中央集權,B項正確;通判是地方官,與削弱中央的相權無關,排除A項;通判的設立,削弱了知州的權力,排除C項;通判的設立,與節約財政開支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10.遼帝與漢臣論《論語》,書里有“夷”“狄”等字眼,漢臣避嫌不敢講;遼帝則認為“先秦時候的‘夷’‘狄’,沒有禮法,所以叫‘夷’‘狄’。現在我們已經彬彬有禮了,有禮儀,有文化,和漢人沒有兩樣,你還避什么嫌,盡管講!”這表現了遼國統治者( )
A.采取民族分化政策 B.保持契丹民族風俗
C.實行蕃漢分治政策 D.接受漢族正統思想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出現“先秦時候的‘夷’‘狄’沒有禮法,所以叫‘夷’‘狄’。現在我們已經彬彬有禮了,有禮儀,有文化,和漢人沒有兩樣,你還避什么嫌,盡管講!”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材料表現了遼國統治者認同中原文化,接受漢族正統思想,D項正確;“采取民族分化政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保持契丹民族風俗”,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題干材料表現了遼國統治者接受漢族正統思想,“實行蕃漢分治政策”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11.下表觀點是對澶淵之盟的評價,由此可見( )
觀點 觀點來源
不為長久之計,而用最下之策 《東坡應詔集》,作者為北宋中期文學家、高級官員蘇軾
以屈辱換取茍安 歷史學家范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出版于抗日戰爭時期
對遼宋關系既有積極性,也有消極性 歷史學教授趙永春的論文,發表于2008年
A.歷史事件并沒有確切定論 B.時代和立場影響歷史評價
C.觀點越舊歷史評價越客觀 D.觀點越新歷史評價越客觀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不為長久之計,而用最下之策”及觀點來源——《東坡應詔集》可知,作者為北宋中期文學家、高級官員蘇軾認為“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的和約,它加重北宋人民的負擔,根據材料“以屈辱換取茍安”及“歷史學家范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出版于抗日戰爭時期”可得出,范文瀾在中國抗戰時期設身處地思考“澶淵之盟”是一個屈辱的和約,以屈辱換來暫時和平;根據材料“歷史學教授趙永春的論文,發表于2008年”“對遼宋關系既有積極性,也有消極性”可得出在和平年代,對歷史的認識會更全面,綜上,時代和立場影響歷史認識,B項正確;歷史事件的評價可以通過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來趨近真實,但并不是沒有確切定論,排除A項;觀點的新與舊并不是判斷歷史評價是否客觀的標準,排除CD項。故選B項。
12.如圖,《古代名將一岳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為了紀念岳飛誕生900周年,于2003年9月25日發行的,志號為2003-17的紀念郵票。我們紀念岳飛是由于( )
《古代名將——岳飛》紀念郵
A.出使西域,不畏艱險 B.抗金北伐,英勇不屈
C.東渡日本,傳播文化 D.為國談判,從容就義
【答案】B
【解析】據所學可知,岳飛等抗金將領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岳飛統率的“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并乘勝追擊,迫使金軍后撤到黃河以北,B項正確;出使西域,不畏艱險的是張騫,不是岳飛,排除A項;東渡日本,傳播文化的是鑒真,不是岳飛,排除C項;為國談判,從容就義的是文天祥,不是岳飛,排除D項。故選B項。
13.“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該詩反映的時代背景應該是( )
A.宋遼對抗 B.南宋與金對峙
C.宋夏和議 D.北宋與金對峙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詩句中汴州是北宋都城,杭州是南宋都城,這句詩的背景是南宋與金對峙時期,作者批評南宋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B項正確;宋遼對抗最終簽訂了“澶淵之盟”,而當時北宋都城在東京,與題干中“直把杭州作汴州”不符,排除A項;宋夏和議,發生在北宋與西夏之間,而當時北宋都城在東京,與題干中“直把杭州作汴州”不符,排除C項;金滅亡了北宋,南宋建立后與金形成對峙,排除D項。故選B項。
14.蒙古族歷史文獻《蒙古秘史》中,對12世紀的蒙古草原有這樣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轉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互相搶掠財物。”結束這一局面的事件是( )
A.朱溫建立政權 B.鐵木真建立蒙古政權
C.元朝統一全國 D.元軍攻入南宋臨安城
【答案】B
【解析】據題干“蒙古族歷史文獻《蒙古秘史》中,對12世紀的蒙古草原有這樣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轉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互相搶掠財物’”和所學知識可知,鐵木真于1206年完成 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結束了蒙古 草原的混亂局面,B項正確;朱溫建立政權標志著唐朝滅亡,排除A項;13世紀,元朝統一全國,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 期的分裂割據局面,排除C項;元軍攻入南宋臨安城,南宋滅亡,排除D項。故選B項。
15.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但地方官吏的選用主要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調動行省所屬軍隊須皇帝批準。這表明元朝( )
A.中央集權,鞏固統一 B.行省專權,威脅中央
C.地方無權,依賴中央 D.中書攬權,效率低下
【答案】A
【解析】據題干“行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但地方官吏的選用主要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調動行省所屬軍隊須皇帝批準”和所學知識可知,行省雖管理地方事務(如錢糧、兵甲等),但關鍵權力(官吏選用、軍隊調動)由中央直接控制,體現中央集權的制度設計,旨在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國家統一,A項正確;行省的重要權力(如人事任免、軍隊調動)需中央批準,說明其權力受嚴格限制,無法形成對中央的威脅,排除B項;行省在地方事務上有較大管理權(如屯種、漕運等),并非完全“無權”。其權力受限的領域(人事、軍事)是中央集權的體現,而非地方完全依賴中央,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中書省授權導致效率低下,且中央集權制度的設計更多是為了強化控制,而非效率問題,排除D項。故選A項。
16.元朝統治者從西藏的地區特點、宗教特點等實際情況出發,在中央政府內設置了釋教總制院,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并統轄吐蕃地區軍政事務,后“因唐制吐蕃來朝見于宣政殿之故”而更名。這一行政機構更名后應是( )
A.中書省 B.樞密院 C.御史臺 D.宣政院
【答案】D
【解析】據所學可知,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形勢行使行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宣政院是元朝時期設立的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和吐蕃藏族地區軍政事務的中央機構。D項正確;元朝在中央,由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排除A項;元朝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排除B項;元朝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排除C項。故選D項。
17.北宋時期,市鎮的發展主要在黃河流域,江南地區相對較少,如蘇州只有4市鎮。南宋時期,江南地區的市鎮異軍突起,臨安府增至28市鎮,嘉興府達15市鎮,蘇州達19市鎮。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農業生產得到發展 B.人口數量快速增長
C.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D.海外貿易迅猛發展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北宋時期,市鎮的發展主要在黃河流域,江南地區相對較少……南宋時期,江南地區的市鎮異軍突起,臨安府增至28市鎮,嘉興府達15市鎮,蘇州達19市鎮”結合所學可知,北宋到南宋,江南地區市鎮由少到多,并逐漸超過北方,說明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完成,市鎮數量逐漸增多,C項正確;農業生產得到發展是這一變化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項;人口數量快速增長是江南市鎮增多、經濟發展的表現,不是市鎮增多的主要原因,排除B項;題干主要反映的是江南地區市鎮的增多,未涉及海外貿易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
18.《宋史》記載:“蜀用鐵錢,民苦轉貿重,故設法書紙代錢,以便市易?!睋送茢?,宋代紙幣出現 的主要原因是( )
A.造紙技術改進 B.宋遼盟約訂立 C.海外貿易興盛 D.商貿流通需要
【答案】D
【解析】由題干材料“蜀用鐵錢,民苦轉貿重,故設法書紙代錢,以便市易”可知,材料表達的意思是蜀地使用鐵質錢,人民苦于帶著很重的鐵錢輾轉貿易,所以設想出個書寫紙條代替鐵錢的辦法,以方便經商貿易,D項正確;造紙術在東漢時期已經得到改進,排除A項;題干反映的是宋代商品經濟的繁榮,和宋遼盟約無關,排除B項;海外貿易興盛與題干“蜀用鐵錢”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19.“書手”,是指專職于抄寫書籍的人員。唐代是“書手”職業最盛行時期,而到宋代,“書手”職業迅速衰落,直至消失。“書手”職業衰落緣于( )
A.科舉制度的發達 B.書法藝術的進步
C.商業經濟的繁榮 D.印刷技術的發展
【答案】D
【解析】據材料“而到宋代,“書手”職業迅速衰落,直至消失”和所學知識可知,唐代 “書手” 盛行是因為當時書籍主要靠人工抄寫。到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并推廣,印刷效率大幅提高,能快速批量生產書籍,大大降低了對人工抄寫書籍的需求,所以 “書手” 職業迅速衰落直至消失,D項正確;科舉制度主要是選拔人才的制度,它的發達與否主要影響的是人才選拔、官員任用等方面,和書籍抄寫人員職業的興衰沒有直接關聯,排除A項;書法藝術的進步更多體現在書法風格演變、技法提升等方面,與 “書手” 職業因書籍復制方式變化而衰落并無直接聯系,排除B項;商業經濟繁榮會促進文化等多方面的發展,但不是導致 “書手” 職業衰落的直接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
20.元朝《至正直記》記載,大都的街市雜劇藝人以俚語編詞,演盡市井悲歡,販夫走卒皆能道其情節。據此可知,當時( )
A.傳統詩詞主導文壇 B.科舉考試內容革新
C.文化藝術貼近生活 D.民族語言融合加速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大都的街市雜劇藝人以俚語編詞,演盡市井悲歡,販夫走卒皆能道其情節?!笨芍?,題干描述了元朝大都的雜劇藝人用俚語(通俗語言)創作,內容反映市井生活,且普通百姓(販夫走卒)都能理解劇情,這直接說明當時的文化藝術形式(如雜劇)具有鮮明的生活化、通俗化特征,C項正確;題干未提及傳統詩詞的地位,且雜劇屬于新興藝術形式,排除A項;元代科舉長期停廢,且雜劇演出與科舉無直接聯系,排除B項;題干僅提“俚語”(方言或白話),未涉及不同民族語言的融合問題,排除D項。故選C項。
21.“六兒”為女真語,多在元雜劇中出現,是角色“童仆”通名。這一稱謂在當時北方日??谡Z交際中廣泛使用,后來在南戲中也發現了該詞。這表明,當時( )
A.南北交流加強 B.市民階層興起 C.地域差異消除 D.雜劇遍及城鄉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這一稱謂在當時北方日??谡Z交際中廣泛使用,后來在南戲中也發現了該詞?!焙退鶎W可知,元朝時期,邊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同漢族等雜居相處。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融。由此可知,題干材料表明,當時南北交流加強,A項正確;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時市民階層不斷壯大,不是元代時市民階層才興起,排除B項;宋元時期地域差異消除,不符合實際,排除C項;題干材料表述的是“童仆”這一稱謂在南北方通用,而不是說雜劇遍及城鄉,排除D項。故選A項。
22.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進行了全國戶籍清查。實施嚴格的戶籍分類;農村居民被編入里甲,城鎮居民編入坊廂,且出行受到嚴格限制。據此可知,明朝戶籍管理旨在( )
A.促進人口遷移 B.加強社會管控
C.提升文化素養 D.刺激經濟發展
【答案】B
【解析】據材料可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進行了全國戶籍清查。實施嚴格的戶籍分類;農村居民被編入里甲,城鎮居民編入坊廂,且出行受到嚴格限制。這些說明明朝戶籍管理旨在加強社會管控,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戶籍管理,其目的是加強對人民的管理,而不是促進人口遷移,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戶籍清查及管理,不能提升文化素養,排除C項;材料中的“戶籍管理”的目的是加強管理,作為征收賦稅的依據,但不會刺激經濟發展,排除D項。故選B項。
23.明成祖在位22年,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亞非國家使節來華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況空前。這反映出鄭和下西洋( )
A.開創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B.增進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
C.擴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殖民地 D.給朝廷增加了巨額的財政負擔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明成祖在位22年,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亞非國家使節來華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況空前”和所學可知,明成祖在位時期,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亞非國家使節來華次數多,說明鄭和下西洋有利于增進與亞非國家的友好交流,B項正確;開創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是鄭和下西洋的意義,排除A項;擴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殖民地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給朝廷增加了巨額的財政負擔是鄭和下西洋的消極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
24.“驅荷寇,播一世英明,藩王正氣參天地;辟荊榛,開千秋偉業,國姓遺風耀古今?!痹娋浞从车氖牵? )
A.鄭成功收復臺灣 B.乾隆平定大小和卓
C.戚繼光平息倭患 D.清政府在臺灣設省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鄭成功是明朝末年著名的軍事家和民族英雄,他成功驅逐了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被荷蘭殖民者長期占領的臺灣,這一壯舉符合詩句中“驅荷寇”和“開千秋偉業”的描述。此外,鄭成功被明朝皇帝賜姓“朱”,故又有“國姓爺”之稱,這也與詩句中的“國姓”相呼應,A項正確;乾隆平定大小和卓這一事件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主要講述的是乾隆皇帝平定新疆地區大小和卓叛亂的故事,與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無關,排除B項;戚繼光是明朝抗倭名將,他主要功績在于平息了東南沿海的倭患,與收復臺灣無關,且倭寇并非荷蘭殖民者,排除C項;清政府在臺灣設省這一事件雖然與臺灣有關,但它主要講述的是清朝政府在臺灣設立行政機構的歷史,與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直接軍事行動無直接關聯,排除D項。故選A項。
25.《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定:“每年春秋兩季,駐藏大臣奏明皇上輪流巡查前后藏順便督察操演。各地如有虐待兵丁、擾害百姓等情,即可向駐藏大臣呈控,定予查處?!边@一規定( )
A.標志西藏開始歸屬中央 B.保證宣政院管轄西藏
C.明確班禪參與西藏事務 D.有利于鞏固西藏邊防
【答案】D
【解析】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根據題干中的描述,《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定駐藏大臣每年春秋兩季輪流巡查前后藏,并督察操演,同時處理虐待兵丁、擾害百姓等情況。這一規定的主要目的是加強中央對西藏的管理和監督,確保西藏的穩定和邊防的鞏固,D項正確;元朝設宣政院,標志著西藏開始歸屬于中央政權,排除A項;宣政院是元朝時期管理西藏的機構,清代管理西藏的措施與宣政院無關,排除B項;題干反映了駐藏大臣對西藏的管理,并非班禪,排除C項。故選D項。
26.康乾盛世時期,清朝版圖在前代王朝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開拓和鞏固。下列措施中,屬于清朝對西南邊疆進行治理的是( )
A.設西域都護府 B.設立北庭都元帥府 C.金瓶掣簽制 D.設立伊犁將軍
【答案】C
【解析】金瓶掣簽制是清朝乾隆帝時期設立的制度,用于確定藏傳佛教大活佛轉世靈童,通過金瓶掣簽等方式來認定活佛轉世,加強了清朝中央政府對西藏地區宗教事務和地方政治的管理,西藏屬于西南邊疆地區,所以金瓶掣簽制屬于清朝對西南邊疆進行治理的措施,C項正確;西域都護府是西漢時期在西域(今新疆地區)設置的管理機構,主要目的是加強對西域地區的控制和管理,并非清朝對西南邊疆的治理措施,排除A項;北庭都元帥府是元朝時期為了管理西域地區而設立的機構,負責管轄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和額爾齊斯河上游地區,與清朝對西南邊疆的治理無關,排除B項;伊犁將軍是清朝乾隆帝平定準部和回部之后設立的新疆地區最高軍政長官,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是清朝對西北邊疆的治理措施,不是對西南邊疆,排除D項。故選C項。
27.中國古代,往往自稱是“天朝上國”,而將其他的國家貶斥為“蠻夷”,甚至認為其他國家都是中國的屬國,并將來和中國進行貿易叫作“來朝”“進貢”。這種心理在清朝體現為( )
A.文化的多樣性 B.思想的開放性 C.交往的封閉性 D.外交的和平性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往往自稱是‘天朝上國’,而將其他的國家貶斥為‘蠻夷’,甚至認為其他國家都是中國的屬國,并將來和中國進行貿易叫作‘來朝’‘進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時期,中國以“天朝上國”自居,將其他國家視為“蠻夷”,并通過朝貢體系規范對外關系。這種心態直接導致了對外交往的限制和封閉,C項正確;清朝內部雖有多民族文化交融,但對外來文化持排斥態度(如禁基督教),因此文化的多樣性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清朝思想控制嚴苛(如文字獄),對外來思想封閉,因此思想的開放性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朝貢體系表面維持和平,但本質是等級壓迫,排除D項。故選C項。
28.明清時期的商幫成員常以合伙經營的方式,訂立規章,共同協商貨物價格,有時也會借調資金,保護同鄉商人的利益。這主要反映明清時期商幫( )
A.以家族血緣關系為基礎 B.具有強烈的排外性
C.注重內部的合作與互助 D.通過壟斷市場獲利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明清時期的商幫成員常以合伙經營的方式,訂立規章,共同協商貨物價格,有時也會借調資金,保護同鄉商人的利益”可知,題目描述的合伙經營、協商價格、借調資金、保護同鄉利益等行為,都體現了商幫內部的合作與互助,C項正確;商幫以家族血緣關系為基礎:雖然部分商幫可能以家族為基礎,但題目并未提到血緣關系,排除A項;題目未提及商幫排外的行為,無法體現商幫具有強烈的排外性,排除B項;商幫可能通過壟斷獲取利潤,但題目描述的是商幫內部的互助行為,而非壟斷市場,排除D項。故選C項。
29.明代學者在《本草綱目》序言中稱其“性理之精蘊,格物之通典”,并提到李時珍“廣搜博采……歷三十年,閱書八百余家,三易其稿”方成此書。這主要體現了李時珍( )
A.傳承中醫理論 B.求真務實創新
C.批判封建思想 D.促進中外交流
【答案】B
【解析】據題干“廣搜博采……歷三十年,閱書八百余家,三易其稿”和所學知識可知,李時珍通過廣泛搜集、長期實踐和反復修訂,體現了求真務實和創新的科學精神,B項正確;題干中的描述側重于李時珍的研究方法和過程,而不是傳承,排除A項;李時珍主要是在醫學領域工作,沒有涉及對封建思想的批判,排除C項;《本草綱目》后來確實影響了世界,但題目中序言提到的內容都是關于他如何編寫的過程,沒有提到中外交流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
30.乾隆五十五年,“三慶班”等徽班進京,逐漸吸收了京、秦二腔,獨擅梨園,因此京劇的前身即為徽劇。道光年間漢調進京,于是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促成湖北的漢調與安徽的徽調融合,京劇逐漸形成。由此可知,京?。? )
A.得到了清朝皇室的大力扶持 B.體現了兼收并蓄的特點
C.是清朝最有影響的戲劇劇種 D.成為了統治階級的玩物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可知,“逐漸吸收了京、秦二腔”“光年間,漢調進京,于是形成徽、漢合流,促成湖北的漢調與安徽的徽調融合,京劇逐漸形成”說明京劇是徽劇在吸取其他戲劇特點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因此體現了兼收并蓄的特點,B項正確;京劇的確得到皇室的扶持,但題干中沒有體現,排除A項;清朝前期昆曲達到鼎盛,所以京劇是清朝最有影響的戲劇劇種之一,排除C項;京劇在民間也十分流行,排除D項。故選B項。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
31.七年級(1)班同學在排演歷史劇,請你參與完成。(14分)
【劇本主題】盛唐風華·光彩照人
【設計步驟】通過場景布置、完善劇情等步驟設計,完成歷史劇目的排演,感受大唐繁華。
【劇目設計】
步驟一:一組同學準備以“盛唐氣象”為主題排演第二場劇目,他們準備以下道具進行場景布置:
①唐戴帷帽女子騎馬塑像 ②唐蕃會盟碑 ③《李白詩集》書影
④顏真卿《顏勤禮碑》拓片(局部) ⑤彩繪仕女弈棋圖 ⑥唐朝閻立本《步輦圖》(局部)
步驟二:二組同學準備以“盛世帝王”為主題排演第一場劇目。
劇情A《文治武功的“天可汗”》 劇情B《“開元盛世”的締造者》
場景提示一:以史明鑒 場景提示一:重視人才
場景提示二:推行新政 場景提示二:實行改革
場景提示三:各族共主 場景提示三:國泰民安
(1)請你幫他們完成道具的整理。(不得重復使用)(4分)
例:類目一 文學藝術繁榮 道具編號 ③④
類目二 道具編號
類目三 道具編號
(2)請你從劇情A和劇情B中任選一個劇情,根據場景提示為其提供史實依據。(3分)
(3)除題目中出現的人物外,請圍繞主題再選取一個歷史人物設計劇情,并說明其入選的理由。指出排演歷史劇時要注意的事項。(7分)
【答案】(1)類目二:社會風氣開放道具編號:①⑤;(2分)
類目三:民族關系和睦道具編號:②⑥(2分)
(2)選擇劇情A(選劇情1分)
史實依據: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虛心納諫,任用賢能,如重用魏征等;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稱為“天可汗”,促進了民族交融,使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出現“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2分)
(選擇劇情B:唐玄宗重用賢能,如姚崇、宋璟等;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等,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3)示例:選取武則天。(選人物1分)
劇情:武則天當政期間,大力發展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和武舉,選拔了很多有才能的人,推動了社會的發展。(2分)
入選理由: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2分)
注意事項:尊重歷史事實,保證劇情符合歷史背景;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要準確、客觀;服裝、道具等盡量還原歷史等。(2分,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1)類目二:據圖表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彩繪仕女弈棋圖展現了唐朝女性參與弈棋活動的場景,體現當時社會風氣開放,女性有一定的休閑娛樂活動和社會參與度;唐戴帷帽女子騎馬塑像呈現女子騎馬出行的形象,在古代社會,女子能如此自由地騎馬出行,也反映出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 ,所以道具編號選 ① ⑤。
類目三:據圖片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唐蕃會盟碑是唐朝與吐蕃之間友好結盟的見證,體現了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友好關系;唐朝閻立本《步輦圖》描繪了吐蕃使者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反映了漢藏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友好往來,所以道具編號選 ②⑥ 。
(2)據圖表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從劇情A和劇情B中任選一個劇情,若選擇劇情A《文治武功的“天可汗”》,結合史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教訓,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虛心納諫,鼓勵大臣們直言進諫,像魏征等一批敢于諫言的大臣得到重用。在用人方面,不論貴賤、親疏,唯才是舉,任用賢能。在民族政策上,推行開明政策,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被北方和西北各族尊稱為“天可汗” ,促進了民族交融,政治清明,經濟發展,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若選擇劇情B《“開元盛世”的締造者》,結合史實可知,唐玄宗即位后,重用姚崇、宋璟等有才能的大臣為相,在政治上整頓吏治,裁撤冗員,提高行政效率;經濟上改革稅制,發展生產,使百姓生活富足;注重選拔人才,完善科舉制度等。一系列舉措使唐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強盛,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
(3)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劇情設計要尊重歷史事實,確保劇情中人物的言行、事件的發展符合歷史記載,不能隨意歪曲或編造。示例:選取武則天。武則天時期的政治制度、社會風貌等都要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結合史實,武則天當政期間,重視人才選拔,大力發展科舉制度,開創殿試和武舉。她打破門第限制,選拔了很多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如姚崇、宋璟等,這些人才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入選理由: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展現出非凡的政治才能和改革精神,對唐朝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其舉措推動了社會進步,在唐朝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都具有獨特地位。
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唐朝前期,經濟發展迅速,下表圖片代表了這一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①曲轅犁示意圖 ②唐朝長安城平面圖 ③筒車示意圖
④開元通寶 ⑤蜀錦 ⑥三彩釉陶載樂駱駝
材料二:北宋中葉,汴京城人口不斷增加,市內和坊內的店肆爭先恐后朝著街面開設,坊市設置以及按時開閉的問題已不存在,舉行夜市完全沒有拘束了,城市里每日天未明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有營業。由于商業競爭激烈,有的店鋪為招攬生意開始以廣告的方式宣傳自己的商品。繁榮的商業不僅極大地豐富和便利了人們的生活,還為政府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商業稅成為宋代后期重要的財政來源。
——摘編自吳慧《中國古代商業》、杭侃《中華文明傳真》
材料三:宋代是中國古代海外貿易得到較大發展的時期,海外商運發展迅速,進出口商品的種類增加。宋代以前并未設立管理海上貿易的專門機構,宋朝政府不僅鼓勵對外貿易,還獎勵外商來華貿易,在一些大的港口設有供外商居住的藩坊。兩宋時期,造船技術提高,指南針的應用使遠洋航海能力大大提高,貿易范圍開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廣范圍航行,遠至紅海沿岸及非洲東海岸。
——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和《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
(1)將材料一的圖片序號分別填寫在相應的橫線上。(6分)
能夠體現農業發展的是:
能夠體現手工業水平的是:
能夠體現商業活動的是:
(2)依據材料二,概括宋朝城市商業繁榮的表現及宋朝商業發展帶來的影響。(4分)
(3)依據材料三,概述宋朝海外貿易發展的表現,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這一時期海外貿易得到發展的原因。(4分)
【答案】(1)體現農業發展的是:①③;(2分)
體現手工業水平的是:⑤⑥;(2分)
體現商業活動的是:②④。(2分)
(2)表現:打破了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商業店鋪眾多;商業競爭激烈;重視廣告宣傳。(2分)
影響:豐富和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商業稅成為宋代后期重要的財政來源。(2分)
(3)表現:海外貿易發展迅速;貿易制度較完備;商品種類多;海外貿易范圍廣(2分,1點1分,答出兩點即可)。
原因:宋朝設立專門管理海外貿易機構(或者市舶司的設立);宋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造船業發達,指南針用于航海;經濟重心南移等(2分,1點1分,答出兩點即可)。
【解析】(1)依據圖片可知,曲轅犁為唐朝農業的耕犁,操作靈活,節省了人力和畜力,對唐朝農業生產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筒車為唐朝的農業灌溉工具,推動了農業發展,因此體現農業發展的是:①③;蜀錦屬于手工絲織業的重要產品,制造歷史悠久,戰國時期,蜀錦已成為重要的貿易商品,唐代興盛;三彩釉陶載樂駱駝屬于陶瓷類,體現了陶瓷業制造水平的高超,因此,體現手工業水平的是:⑤⑥;開元通寶蜀唐高祖時期統一的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見證了唐代商業的發展水平;唐朝長安城是著名的國際性商業大都會,見證了商品經濟發展,因此,體現商業活動的是:②④。
(2)表現:根據材料“市內和坊內的店肆爭先恐后朝著街面開設,坊市設置以及按時開閉的問題已不存在,舉行夜市完全沒有拘束了”可知,北宋商業打破了固定的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商業店鋪眾多;根據材料“由于商業競爭激烈,有的店鋪為招攬生意開始以廣告的方式宣傳自己的商品”可知,商業競爭激烈;重視廣告宣傳。影響:根據材料“繁榮的商業不僅極大地豐富和便利了人們的生活,還為政府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可知,商業的發展豐富和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根據材料“商業稅成為宋代后期重要的財政來源”可知,商業稅成為宋代后期重要的財政來源。
(3)表現:根據材料“宋代是中國古代海外貿易得到較大發展的時期,海外商運發展迅速,進出口商品的種類增加”可知,海外貿易發展迅速;商品種類多;根據材料“宋代以前并未設立管理海上貿易的專門機構”可知,宋代貿易制度較完備;根據材料“貿易范圍開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廣范圍航行,遠至紅海沿岸及非洲東海岸”可知,海外貿易范圍廣(答出三點即可)。原因:根據材料“宋朝政府不僅鼓勵對外貿易,還獎勵外商來華貿易,在一些大的港口設有供外商居住的藩坊”可知,宋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根據材料“宋代以前并未設立管理海上貿易的專門機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設立專門管理海外貿易機構(或者市舶司的設立);根據材料“兩宋時期,造船技術提高,指南針的應用使遠洋航海能力大大提高”可知,造船業發達,指南針用于航海;結合所學知識可從經濟發展重心、北方政局等角度分析,如:經濟重心南移、北方多民族政權并立,陸上絲綢之路受阻等(答出三點即可)。
33.明清時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明太祖說:“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迅速滅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明史紀事本末》
材料二:軍機處之所以創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個聯系緊密的助手小班子幫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則由于它是一種避開權勢顯赫的親王,從而進一步鞏固皇帝權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軍機大臣與皇上商討國是,并就一些皇上還未批閱的奏折提出對策建議,以及盡力記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諭旨。
一一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
材料三:《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認為明代糧食總產量應為1500億市斤左右,較之前各朝代有大幅提高。王育民教授認為萬歷年間明朝人口達到峰值,實際人口在一億四千萬左右。根據嘉慶《清會典》,嘉慶十七年(1812),全國總產糧約為3013億市斤,約為1.5億噸。清朝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3。
(1)根據材料一,指出明太祖“罷相”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軍機處設立的原因及其職能。(4分)
(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清時期政治的發展趨勢。(2分)
(4)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三中明朝引進的糧食作物有哪些?分析人口過快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4分)
【答案】(1)明太祖認為丞相專權亂政,威脅到君主的統治(導致滅亡)。(2分)
(2)原因:皇帝需要助手起草政令、避開親王,鞏固皇權以及提高工作效率。(2分)
職能:與皇帝商討國是,提對策、建議以及根據皇帝旨意起草諭旨。(2分)
(3)趨勢:君主專制不斷強化。(2分)
(4)作物:玉米、甘薯、馬鈴薯等。(2分,1點1分,答出兩種作物即可)。
影響:人地矛盾逐漸突出;許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龐大的人口也造成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2分,1點1分,答出兩點即可)。
【解析】(1)原因:由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迅速滅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笨芍魈嬲J為丞相專權亂政,威脅到君主的統治,所以“罷相”。
(2)原因:由材料“軍機處之所以創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個聯系緊密的助手小班子幫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則由于它是一種避開權勢顯赫的親王,從而進一步鞏固皇帝權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可知,軍機處設立的原因是皇帝需要助手起草政令、避開親王,鞏固皇權以及提高工作效率;職能:由材料“軍機大臣與皇上商討國是,并就一些皇上還未批閱的奏折提出對策建議,以及盡力記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諭旨。”可知,軍機處的職能是與皇帝商討國是,提對策、建議以及根據皇帝旨意起草諭旨。
(3)趨勢:由明朝的“罷相”到清朝軍機處的設置,說明明清時期君主專制不斷強化。
(4)作物:明代引進了原產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影響:結合所學可知,人口過快發展,也帶來了許多問題,人地矛盾逐漸突出;許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龐大的人口也造成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
試卷第1頁,共3頁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模擬卷·廣東省卷
(考試時間:80分鐘,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宋朝李綱曾高度評價隋文帝“混南北為一區”的歷史功績,認為“有雄才大略,過人之聰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據此可知,隋文帝最大的作為是( )
A.加強中央集權 B.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C.結束分裂實現統一 D.開通了大運河
2.揚州位于邗溝入長江之處,隔江相望的是江南河的起點鎮江。通濟渠與邗溝、江南河、長江在附近交匯,使揚州成為全國漕運樞紐和重要的水路交通中心。這說明大運河的開通( )
A.帶動了沿線城市的發展 B.加強了南北地區交流
C.便利了南方地區的漕運 D.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
3.某學者對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題名小錄》和寶祐四年(1256年)《登科錄》進行統計,得出“半數以上的進士來自平民家庭”的結論。該結論可以佐證科舉取士( )
A.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B.是古代選官的唯一方式
C.推動了文學藝術的創作 D.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4.下表是唐朝某一時期的人口變化。這一變化說明此時( )
年份 戶數 人口
754 約907萬戶 約5288萬人
764 約293萬戶 約1692萬人
A.中央集權有所強化 B.北方局勢更為動蕩
C.民眾生活環境惡化 D.唐朝統治基本瓦解
5.唐穆宗時,朝廷專門為留學生設置了比普通進士科簡單的“賓貢進士科”,來自日本、新羅等地的眾多留學生參加了科舉考試,留學生考中后會被授予官位。這反映了當時朝廷( )
A.都授予留學生官職 B.重視平民教育
C.對留學生嚴格管理 D.人才政策開放
6.唐朝設置鴻臚寺,用于分辨來者和朝貢使團的等級高低,統計參加招待宴會的人數。朝貢使奉獻的物品,都先送到鴻臚寺估價,再根據估價確定回賜的物品。這反映了唐朝( )
A.疆域空前擴大 B.對外交往頻繁 C.文化教育昌盛 D.經濟持續繁榮
7.下表為唐代部分詩句摘錄。這些詩句展現了( )
詩人 詩句 時代
楊炯 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勛 初唐
王昌齡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盛唐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中唐
杜牧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晚唐
A.戰爭的殘酷場面 B.邊疆形勢的嚴峻
C.濃厚的家國情懷 D.封建統治的腐朽
8.《賣油翁》中的陳堯咨是北宋狀元,擅長射箭,他每逢宴會就會展示射箭技藝。其母親得知后,呵斥他“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卻專注于射箭技藝,辱沒了先人的志向”。此故事的時代背景是北宋( )
A.科舉取士 B.強干弱枝 C.崇文抑武 D.分化事權
9.宋朝在府、州設置通判,多以京中高官出任,與知府、知州共同管理地方。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須經由通判的聯署方能生效。由此可知,通判的設立( )
A.分散和削弱相權 B.強化了中央集權
C.增強了知州權力 D.節約了財政開支
10.遼帝與漢臣論《論語》,書里有“夷”“狄”等字眼,漢臣避嫌不敢講;遼帝則認為“先秦時候的‘夷’‘狄’,沒有禮法,所以叫‘夷’‘狄’。現在我們已經彬彬有禮了,有禮儀,有文化,和漢人沒有兩樣,你還避什么嫌,盡管講!”這表現了遼國統治者( )
A.采取民族分化政策 B.保持契丹民族風俗
C.實行蕃漢分治政策 D.接受漢族正統思想
11.下表觀點是對澶淵之盟的評價,由此可見( )
觀點 觀點來源
不為長久之計,而用最下之策 《東坡應詔集》,作者為北宋中期文學家、高級官員蘇軾
以屈辱換取茍安 歷史學家范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出版于抗日戰爭時期
對遼宋關系既有積極性,也有消極性 歷史學教授趙永春的論文,發表于2008年
A.歷史事件并沒有確切定論 B.時代和立場影響歷史評價
C.觀點越舊歷史評價越客觀 D.觀點越新歷史評價越客觀
12.如圖,《古代名將一岳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郵政局為了紀念岳飛誕生900周年,于2003年9月25日發行的,志號為2003-17的紀念郵票。我們紀念岳飛是由于( )
《古代名將——岳飛》紀念郵
A.出使西域,不畏艱險 B.抗金北伐,英勇不屈
C.東渡日本,傳播文化 D.為國談判,從容就義
13.“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該詩反映的時代背景應該是( )
A.宋遼對抗 B.南宋與金對峙
C.宋夏和議 D.北宋與金對峙
14.蒙古族歷史文獻《蒙古秘史》中,對12世紀的蒙古草原有這樣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轉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互相搶掠財物?!苯Y束這一局面的事件是( )
A.朱溫建立政權 B.鐵木真建立蒙古政權
C.元朝統一全國 D.元軍攻入南宋臨安城
15.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但地方官吏的選用主要由中書省和吏部負責,調動行省所屬軍隊須皇帝批準。這表明元朝( )
A.中央集權,鞏固統一 B.行省專權,威脅中央
C.地方無權,依賴中央 D.中書攬權,效率低下
16.元朝統治者從西藏的地區特點、宗教特點等實際情況出發,在中央政府內設置了釋教總制院,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并統轄吐蕃地區軍政事務,后“因唐制吐蕃來朝見于宣政殿之故”而更名。這一行政機構更名后應是( )
A.中書省 B.樞密院 C.御史臺 D.宣政院
17.北宋時期,市鎮的發展主要在黃河流域,江南地區相對較少,如蘇州只有4市鎮。南宋時期,江南地區的市鎮異軍突起,臨安府增至28市鎮,嘉興府達15市鎮,蘇州達19市鎮。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農業生產得到發展 B.人口數量快速增長
C.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D.海外貿易迅猛發展
18.《宋史》記載:“蜀用鐵錢,民苦轉貿重,故設法書紙代錢,以便市易?!睋送茢?,宋代紙幣出現 的主要原因是( )
A.造紙技術改進 B.宋遼盟約訂立 C.海外貿易興盛 D.商貿流通需要
19.“書手”,是指專職于抄寫書籍的人員。唐代是“書手”職業最盛行時期,而到宋代,“書手”職業迅速衰落,直至消失。“書手”職業衰落緣于( )
A.科舉制度的發達 B.書法藝術的進步
C.商業經濟的繁榮 D.印刷技術的發展
20.元朝《至正直記》記載,大都的街市雜劇藝人以俚語編詞,演盡市井悲歡,販夫走卒皆能道其情節。據此可知,當時( )
A.傳統詩詞主導文壇 B.科舉考試內容革新
C.文化藝術貼近生活 D.民族語言融合加速
21.“六兒”為女真語,多在元雜劇中出現,是角色“童仆”通名。這一稱謂在當時北方日常口語交際中廣泛使用,后來在南戲中也發現了該詞。這表明,當時( )
A.南北交流加強 B.市民階層興起 C.地域差異消除 D.雜劇遍及城鄉
22.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進行了全國戶籍清查。實施嚴格的戶籍分類;農村居民被編入里甲,城鎮居民編入坊廂,且出行受到嚴格限制。據此可知,明朝戶籍管理旨在( )
A.促進人口遷移 B.加強社會管控
C.提升文化素養 D.刺激經濟發展
23.明成祖在位22年,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亞非國家使節來華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況空前。這反映出鄭和下西洋( )
A.開創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B.增進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
C.擴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殖民地 D.給朝廷增加了巨額的財政負擔
24.“驅荷寇,播一世英明,藩王正氣參天地;辟荊榛,開千秋偉業,國姓遺風耀古今?!痹娋浞从车氖牵? )
A.鄭成功收復臺灣 B.乾隆平定大小和卓
C.戚繼光平息倭患 D.清政府在臺灣設省
25.《欽定藏內善后章程》規定:“每年春秋兩季,駐藏大臣奏明皇上輪流巡查前后藏順便督察操演。各地如有虐待兵丁、擾害百姓等情,即可向駐藏大臣呈控,定予查處?!边@一規定( )
A.標志西藏開始歸屬中央 B.保證宣政院管轄西藏
C.明確班禪參與西藏事務 D.有利于鞏固西藏邊防
26.康乾盛世時期,清朝版圖在前代王朝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開拓和鞏固。下列措施中,屬于清朝對西南邊疆進行治理的是( )
A.設西域都護府 B.設立北庭都元帥府 C.金瓶掣簽制 D.設立伊犁將軍
27.中國古代,往往自稱是“天朝上國”,而將其他的國家貶斥為“蠻夷”,甚至認為其他國家都是中國的屬國,并將來和中國進行貿易叫作“來朝”“進貢”。這種心理在清朝體現為( )
A.文化的多樣性 B.思想的開放性 C.交往的封閉性 D.外交的和平性
28.明清時期的商幫成員常以合伙經營的方式,訂立規章,共同協商貨物價格,有時也會借調資金,保護同鄉商人的利益。這主要反映明清時期商幫( )
A.以家族血緣關系為基礎 B.具有強烈的排外性
C.注重內部的合作與互助 D.通過壟斷市場獲利
29.明代學者在《本草綱目》序言中稱其“性理之精蘊,格物之通典”,并提到李時珍“廣搜博采……歷三十年,閱書八百余家,三易其稿”方成此書。這主要體現了李時珍( )
A.傳承中醫理論 B.求真務實創新
C.批判封建思想 D.促進中外交流
30.乾隆五十五年,“三慶班”等徽班進京,逐漸吸收了京、秦二腔,獨擅梨園,因此京劇的前身即為徽劇。道光年間漢調進京,于是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促成湖北的漢調與安徽的徽調融合,京劇逐漸形成。由此可知,京?。? )
A.得到了清朝皇室的大力扶持 B.體現了兼收并蓄的特點
C.是清朝最有影響的戲劇劇種 D.成為了統治階級的玩物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
31.七年級(1)班同學在排演歷史劇,請你參與完成。(14分)
【劇本主題】盛唐風華·光彩照人
【設計步驟】通過場景布置、完善劇情等步驟設計,完成歷史劇目的排演,感受大唐繁華。
【劇目設計】
步驟一:一組同學準備以“盛唐氣象”為主題排演第二場劇目,他們準備以下道具進行場景布置:
①唐戴帷帽女子騎馬塑像 ②唐蕃會盟碑 ③《李白詩集》書影
④顏真卿《顏勤禮碑》拓片(局部) ⑤彩繪仕女弈棋圖 ⑥唐朝閻立本《步輦圖》(局部)
步驟二:二組同學準備以“盛世帝王”為主題排演第一場劇目。
劇情A《文治武功的“天可汗”》 劇情B《“開元盛世”的締造者》
場景提示一:以史明鑒 場景提示一:重視人才
場景提示二:推行新政 場景提示二:實行改革
場景提示三:各族共主 場景提示三:國泰民安
(1)請你幫他們完成道具的整理。(不得重復使用)(4分)
例:類目一 文學藝術繁榮 道具編號 ③④
類目二 道具編號
類目三 道具編號
(2)請你從劇情A和劇情B中任選一個劇情,根據場景提示為其提供史實依據。(3分)
(3)除題目中出現的人物外,請圍繞主題再選取一個歷史人物設計劇情,并說明其入選的理由。指出排演歷史劇時要注意的事項。(7分)
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唐朝前期,經濟發展迅速,下表圖片代表了這一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①曲轅犁示意圖 ②唐朝長安城平面圖 ③筒車示意圖
④開元通寶 ⑤蜀錦 ⑥三彩釉陶載樂駱駝
材料二:北宋中葉,汴京城人口不斷增加,市內和坊內的店肆爭先恐后朝著街面開設,坊市設置以及按時開閉的問題已不存在,舉行夜市完全沒有拘束了,城市里每日天未明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有營業。由于商業競爭激烈,有的店鋪為招攬生意開始以廣告的方式宣傳自己的商品。繁榮的商業不僅極大地豐富和便利了人們的生活,還為政府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商業稅成為宋代后期重要的財政來源。
——摘編自吳慧《中國古代商業》、杭侃《中華文明傳真》
材料三:宋代是中國古代海外貿易得到較大發展的時期,海外商運發展迅速,進出口商品的種類增加。宋代以前并未設立管理海上貿易的專門機構,宋朝政府不僅鼓勵對外貿易,還獎勵外商來華貿易,在一些大的港口設有供外商居住的藩坊。兩宋時期,造船技術提高,指南針的應用使遠洋航海能力大大提高,貿易范圍開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廣范圍航行,遠至紅海沿岸及非洲東海岸。
——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和《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
(1)將材料一的圖片序號分別填寫在相應的橫線上。(6分)
能夠體現農業發展的是:
能夠體現手工業水平的是:
能夠體現商業活動的是:
(2)依據材料二,概括宋朝城市商業繁榮的表現及宋朝商業發展帶來的影響。(4分)
(3)依據材料三,概述宋朝海外貿易發展的表現,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這一時期海外貿易得到發展的原因。(4分)
33.明清時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明太祖說:“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迅速滅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br/>——《明史紀事本末》
材料二:軍機處之所以創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個聯系緊密的助手小班子幫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則由于它是一種避開權勢顯赫的親王,從而進一步鞏固皇帝權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軍機大臣與皇上商討國是,并就一些皇上還未批閱的奏折提出對策建議,以及盡力記下皇上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諭旨。
一一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
材料三:《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認為明代糧食總產量應為1500億市斤左右,較之前各朝代有大幅提高。王育民教授認為萬歷年間明朝人口達到峰值,實際人口在一億四千萬左右。根據嘉慶《清會典》,嘉慶十七年(1812),全國總產糧約為3013億市斤,約為1.5億噸。清朝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3。
(1)根據材料一,指出明太祖“罷相”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軍機處設立的原因及其職能。(4分)
(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清時期政治的發展趨勢。(2分)
(4)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三中明朝引進的糧食作物有哪些?分析人口過快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4分)
試卷第1頁,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厦门市| 咸阳市| 双江| 怀仁县| 富平县| 定南县| 湖南省| 竹溪县| 高安市| 太仆寺旗| 龙口市| 抚远县| 山丹县| 原阳县| 镇坪县| 河曲县| 诸城市| 青神县| 谷城县| 资源县| 华阴市| 高州市| 益阳市| 汉沽区| 六枝特区| 锡林郭勒盟| 巴南区| 龙岩市| 清水河县| 文水县| 陆良县| 北票市| 思茅市| 诸暨市| 防城港市| 鸡泽县| 沿河| 泾源县| 绥德县| 沾益县|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