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2025】七下科學期末測試拔高培優試卷(一)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2025·舟山模擬)分析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A.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則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種元素B.單質中只含有一種元素,則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二者的分子種類不同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屬元素顯正價,則非金屬元素一定顯負價2.(2023七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玻璃容器,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兩種液體,液體密度分別是ρ甲和ρ乙,圖中關于兩種液體的密度圖像正確的是( )A. B.C. D.3.(2025·溫嶺模擬)中國科學家利用CO2等原料,通過光、電作用制取甲酸(化學式為 CH2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酸相對分子質量為46gB.甲酸分子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C.甲酸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1:2D.甲酸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1:2:24.(2025八下·諸暨月考)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是科學獨特的思維方式。分析圖中信息判斷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A.該反應是物理變化,因為反應過程中原子沒有變化B.變化過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分子和氧分子C.分子可以由同種原子構成,也可以由不同種原子構成D.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在于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5.(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為某花的結構示意圖,對該圖描述錯誤的是( )A.此花的主要結構是雌蕊和雄蕊B.在開花時期,雨天多于晴天會影響過程①C.完成受精后④凋落,②③能繼續發育D.圖中⑤將發育成果實6.(2025八下·臨平期中)科學家們制造出了含4個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個氧氣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針對以上事實,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一個新型“氧分子”由2個氧氣分子構成B.氧氣分子與新型“氧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C.新型“氧分子”與氧氣分子都是氧原子構成的D.每個新型“氧分子”與每個氧氣分子含有氧原子個數不同7.(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所示,由不同物質制成的甲、乙兩種體積相等的實心球,此時天平平衡,則制成甲、乙兩種球的物質密度之比是()A.3∶1 B.5∶3 C.2∶1 D.3∶58.(2025七下·臨平期中)如圖是水的微觀層次結構,圖中“”表示(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氫分子 D.氫原子9.(2025七下·臨平期中)如圖表示四種原子的結構模型(“”“”和“”分別表示中子、質子和電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的核電荷數不同 B.甲、乙為同一種原子C.丙、丁屬于同一種元素 D.甲、丁互為同位素原子10.(2024八下·長興月考)對 Mg和Mg2+認識正確的是 ( )A.Mg和Mg2+不是同一種元素 B.Mg和Mg2+化學性質不同C.Mg2+比Mg少兩個質子 D.Mg2+比Mg多兩個電子11.(2025七下·龍泉期中) 生物體的結構決定了其功能。下列列舉的結構特點與功能不吻合的是( )選項 結構 功能A 精子有尾,能游動 與卵細胞結合、受精B 羊膜囊內充滿了羊水 減少震動對胚胎發育的影響C 小麥花的柱頭成羽毛狀 吸引昆蟲,完成傳粉D 玉米種子內有大量胚乳 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A.A B.B C.C D.D12.(2024七下·余姚期中)如圖為菜豆的生長發育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②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由胚乳提供B.③的地上部分由種子中的胚軸發育而來C.③→⑤會進行開花、傳粉和受精D.⑤中含有多粒種子是因為一朵花中有多個子房13.(浙江省舟山市臨城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5月份學業水平監測 科學試題卷)今年冬天,哈爾濱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嘗試“潑水成冰”游戲。“潑水成冰”的游戲需要滾燙的開水在零下30℃以下的極寒環境中才能成功。關于“潑水成冰”的原理說法錯誤的是( )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物態變化過程是升華,升華需要吸熱B.圖中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遇冷放熱直接凝華成小冰晶C.和“潑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現象還有霜的形成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開水在短時間內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氣14.(2024七上·嘉興期末)蝸牛、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和人體血液是實驗室經常使用的材料。從結構層次角度分析,以上材料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A.蝸牛、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人體血液B.蝸牛、洋蔥鱗片葉、人體血液、口腔上皮細胞C.蝸牛、人體血液、洋蔥鱗片葉、口腔上皮細胞D.蝸牛、洋蔥鱗片葉、口腔上皮細胞、人體血液15.(2025八下·溫州期中)東晉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丹砂(HgS)燒之成水銀”,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有關說法合理的是( )A.“∞”表示的微觀意義是2個氧原子B.丁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C.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種物質的粒子個數比為1:1D.反應中涉及1種單質和3種化合物16.(2025·金華模擬)如圖是生活在北極圈的北極熊。其特點是體型較大,頭部和雙耳較小;腳掌非常寬大,足底長有很多毛,可以在光滑的冰面上自由行走。下列有關北極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北極熊的生殖特點是胎生、哺乳B.腳掌非常寬大可增大對冰面的壓強C.足底長很多毛可增大對冰面的摩擦力D.頭部和雙耳較小是對寒冷環境的適應17.(2025八下·蕭山期中)下列關于“不一定”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B.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屬于同種元素C.在同種物質中的同種元素,其化合價不一定相同D.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不一定相同18.(2025七下·海曙期中)根據從受精到嬰兒的發育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子宮內進行的B.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卵巢內完成的C.③-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全部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D.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會進入母體血液,然后由母體排出體外19.(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從甲圖中可知,ρA>ρB>ρC,且ρC>ρ水B.從乙圖中可見,陰影部分的面積S表示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6克C.從甲圖中可見,120克D物質的體積是200厘米D.從甲圖中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3∶020.(2025八下·玉環期中)已知n個銀原子的質量為m千克。質子數為6、中子數為6的a個碳原子的質量為b千克,則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 B. C. D.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43分)21.(2025·金華二模)2025年1月7日9時5分,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km。完成下列問題。(1)如圖是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本次地震震源位于A層,該層的名稱是 ;(2)從全球板塊分布情況分析,日喀則所在地區容易發生地震的原因是 ;(3)地震發生時,選擇正確的逃生和自救措施尤為重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填序號,可多選)①若時間許可,要有序、快速撤離到室外②高層人員應該乘電梯逃生③來不及外逃時可暫時躲到堅固的桌子底下或蹲在墻角處④迅速進入室內搶運物品22.(2025七下·海曙期中)葡萄酒味美甘甜。某生物興趣小組在學習了微生物的知識后,嘗試釀造葡萄酒。(1)榨汁裝瓶:他們將清洗干凈的葡萄榨汁裝瓶。新鮮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如題圖甲,可以自然發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溫處理的目的是 。(2)通氣培養:用幾層紗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時間,讓酵母菌在有氧氣的情況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它的細胞中有[ ] ,屬于真核生物。密封發酵:將裝置封口放在溫暖的地方,每12小時擰松瓶蓋一次,以此排出葡萄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3)探究原理:同學們在探究學習中發現,發酵過程中酵母菌數量、酒精和葡萄糖的濃度不斷發生變化(如圖乙)。分析曲線可知,在發酵前期的0~96小時內,酵母菌數量的變化趨勢是 增多;發酵后期的酵母菌數量逐漸減少乃至衰亡,分析其原因: (寫出一點)。23.(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竺可楨學校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科學學科的特點。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氫原子)。(1)從宏觀角度看,物質C屬于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2)從微觀角度看,物質B是由 構成的(選填“分子”“原子”或“離子”)。24.(2025七下·路橋期中)2024年9月20日,國內汽油價格每噸下降400元。已知某小車油箱容積為50升,汽油的密度為0.8×103千克/米3。(1)汽油的密度為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義是 。(2)汽油油價下調后,車主給該小車加滿一箱汽油將少花 元。(結果精確到0.1元)25.(2025七下·路橋期中)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如圖是部分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的結構示意圖。(1)表中與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是 。(2)從原子結構角度分析,表中Mg、S、Cl三種元素排在同一橫行(周期)是因為 相同。(3)圖a、b、c中屬于陽離子的是 (填離子符號)。26.(2025七下·越城期中) 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從一個細胞逐漸長大,生命發生著奇妙的變化,請根據圖中提示回答有關問題:(1)“我”的生命開始圖中的[A] (填名稱,下同)發育初期的營養由 提供。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適地生活在媽媽肚子的① 里,每時每刻,都能通過② 和③臍帶從媽媽那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并將二氧化碳和其它廢物排入媽媽的血液中。(2)如圖模型表示母體與胚胎進行物質交換,下列說法中不合理的是()A.A可表示氧氣 B.B可表示母乳C.C可表示營養物質 D.D可表示二氧化碳27.(2025七下·越城期中) 在“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結構模型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A屬于 元素(填元素種類);(2)由B元素和D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3)E粒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則該粒子的符號為 ;(4)F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以下判斷正確的是____。A.原子序數Z>Y B.核外電子數:X=Y28.(2025八下·越城期中) 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來,科學家通過實驗與推理不斷糾正錯誤認識,逐步揭開原子結構的奧秘。史料一:188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史料二: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散射實驗,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第22題史料三:1919年,盧瑟福用高速高能α粒子轟擊氮原子(內含7個質子),實驗中發現兩種新粒子一氧原子(內含8個質子)和另一種新粒子。請回答下列問題:(1)史料一中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請問他推測的依據是 。(2)從現代原子觀點看,史料三中發現的新粒子是 。(3)結合以上關于原子結構發現的歷程,我們認識到____。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B.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C.科學猜想和假設是可以憑空想象的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E.模型總是放大研究對象29.(2025八下·義烏期中)微觀示意圖可形象地表示微粒發生的變化,如圖是NH3在純氧中燃燒的微觀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1)反應的NH3和O2的分子個數比是 。(2)左邊第一個方框中的物質屬于 (填“單質”、“化合物”或“混合物”)。(3)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____(填字母)。A.該反應中分子發生了改變B.該反應中原子可以再分C.在該反應中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30.(2025七下·龍泉期中)蜜蜂的數量和健康與人類的糧食安全和生態穩定息息相關。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蜜蜂數量大幅下降,其原因主要有棲息地的喪失和氣候變化等多個方面。(1)蜜蜂之所以跟糧食和生態息息相關,是由于它們能幫助植物完成 過程,促進了植物的繁衍。(2)如圖為中華蜜蜂的發育過程,其中 (選填字母)是其發育的起點。(3)蜂群中的雄蜂是由卵細胞發育而來的,這種生殖方式稱為孤雌生殖。與孤雌生殖相比,有性生殖需要卵細胞與 結合形成受精卵。31.(2025七下·龍泉期中)請你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大豆種子中的①②④⑤合稱為 ,它是新植物的幼體。(2)圖乙是大豆幼苗,圖乙中A結構是由圖甲中標號 所示的結構發育而來。(3)大豆油是烹調時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來自于圖甲中的 (填標號)。32.(2025八下·杭州期中)汽車尾氣已成為污染空氣的主要來源。如圖表示治理汽車尾氣所涉及反應的微觀過程,請根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反應前后化合價沒有變化的元素有 。(用符號表示)(2)尾氣處理后生成物有 種;其中產物里單質和化合物的個數比為 。(3)分析以上微觀過程模擬圖,從微觀角度總結一條規律: 。33.(2024七下·余姚期中)種子是種子植物的繁殖體,對物種延續起著重要的作用。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對種子進行一系列探究活動。【觀察種子的結構】(1)如圖乙是玉米種子的縱剖圖,該剖面是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 (填“a”“b”或“c”)線剖開的;(2)在圖乙所示的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變成藍色的部分是①,說明該結構的主要成分是 ;【種子萌發的探究】實驗步驟:①選取健康、飽滿的玉米種子80粒,并準備好4個帶蓋的玻璃杯、紗布等;②分別在玻璃杯上貼上標簽A、B、C、D,每個杯子中放4層紗布,在紗布上各放上20粒玉米種子;③按照下表所示進行操作;④3天后觀察種子萌發情況。組別 種子數量粒 實驗條件 胚根長度大于2毫米的種子數量/粒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A 20粒 室內25℃,干燥 0 0 0 0 0B 20粒 室內25℃,部分浸沒在蒸餾水中 6 9 18 20 20C 20粒 室內25℃,完全浸沒在蒸餾水中 0 0 2 8 12D 20粒 保溫箱內4℃,部分浸沒在蒸餾水中 0 0 0 0 0(3)A、B、C、D每個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種子的原因是什么? ;(4)小組同學進行B組和D組實驗對比研究的方案設計時,基于的假設是 ;【制作種子一生模型圖】……三、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8分)34.(2025·瑞安二模)藍莓被譽為“漿果之王”,具有提高視力、延緩衰老等多種功效。為了探究藍莓種子的萌發是否會受到種植環境pH的影響,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分別配制pH 為3.0、4.0、5.0、6.0、7.0、8.0的6組營養液;②將20粒藍莓種子用pH為3.0的營養液浸泡24h;③將種子均勻放置于帶紗布且滅菌的1號培養皿中,并添加pH為3.0的營養液,保持紗布濕潤;④換用不同pH的營養液,重復步驟②-③;⑤將6個培養皿置于25℃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并觀察統計種子的萌發率,繪制結果如圖。(1)為保證實驗結論的準確性,在本實驗中需要控制相同的量有 。 (寫出一點)(2)寫出步驟①中用pH試紙測定溶液 pH的操作方法 。(3)步驟③中保持紗布濕潤的目的是 。(4)如圖為pH對藍莓種子萌發率的影響情況,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5.(2025七下·嵊州期中)種子的萌發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某小組對于種子的萌發是否需要光的問題進行分組探究.他們分別選用三種植物的種子在光照和黑暗中進行培養,每種條件下的種子數量都為200粒,一段時間后觀察。下表為實驗條件和結果,數據為已萌發的種子數量。組別 種子 光照 空氣 溫度 水分 種子發芽情況① 萵苣 向陽處 充足 25℃ 潮濕 185② 萵苣 黑暗 充足 25℃ 潮濕 0③ 西瓜 向陽處 充足 25℃ 潮濕 0④ 西瓜 黑暗 充足 25℃ 潮濕 190⑤ 大豆 向陽處 充足 25℃ 潮濕 180⑥ 大豆 黑暗 充足 25℃ 潮濕 178⑦ 西瓜 無 25℃ 潮濕 (1)①、②兩組實驗的變量是 ;(2)大豆種子不管在光照還是黑暗處,都有一些種子沒有萌發的可能原因是 ;(3)如果探究空氣對西瓜種子萌發的影響,請完善實驗組⑦實驗條件 ;(4)實驗結果分析,可以發現 (選填“萵苣”、“西瓜”或“大豆”)種子的萌發需要光照。四、綜合題(每空1分,共9分)36.(2025·普陀模擬)為建設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城市,舟山計劃建設一座集物理分選、化學降解和生物處理于一體的垃圾分類處理中心,旨在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以下是該中心的部分技術流程:(1)機械分選主要依據密度、磁性、導電性等物理性質不同實現垃圾分離,將輕質塑料與重質磚塊篩選分離主要是利用他們的 不同。(2)將廚余垃圾堆肥處理可生產有機肥料和沼氣。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學式為CH4),16噸甲烷中含碳元素 噸。(3)高溫裂解爐對某些有害垃圾進行無氧分解,產物為能源物質。請寫出一條高溫裂解有害垃圾的優點: 。37.(2025七下·溫州期中)我國研發的“祝融號”火星車使用了新型材料——納米氣凝膠(如圖所示)。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1 納米氣凝膠有豐富的納米孔隙,密度僅為 應用于火星車上時,幾乎不會增加它的質量。材料2 納米氣凝膠有非常好的隔熱效果,3cm厚的氣凝膠相當于約30塊厚度為0.5cm 普通玻璃的隔熱功能,能夠確保火星車在-130℃~1400℃的環境中正常工作。材料3 納米氣凝膠看似脆弱不堪,其實非常耐磨且富有彈性,能夠承受相當于本身質量幾千倍的壓力。(1)氣凝膠密度僅為3mg/cm3= kg/m3.(2)已知某大型飛機采用現在盛行的超高強度結構鋼 制造,耗鋼156噸;若采用“氣凝膠”代替鋼材來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則需“氣凝膠”的質量為多少千克 (寫出計算過程)(3)鑒于納米氣凝膠的獨特性能,請你推測一種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潛在應用: 。38.(2025八下·嵊州期中)1886年,法國化學家莫瓦桑第一次制得了氟的氣態單質,并確定其化學式為,它幾乎可以與所有金屬直接化合,且在化合物中氟幾乎都呈-1價(1)F元素屬于 元素(選填“金屬”或“非金屬”)。(2)科學家還用Xe(氙氣)和PtF首次合成了含稀有氣體元素的化合物XePtF,其中PtF為帶一個單位負電荷的原子團,XePtF中元素的化合價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解析】【分析】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所以質子數相同的原子屬于同種元素。【解答】A、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但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因為粒子可以是分子、離子、原子等,例如一個氖原子含有10個質子,一個水分子也含有10個質子,但氖原子和水分子不屬于同種元素,故A錯誤;B、單質只含一種元素,但只含有一種元素的不一定是單質,例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在一起,也只含一種元素,但屬于混合物,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屬于單質,故B錯誤;C、分子決定物質的化學性質,構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不同,故C正確;D、在硝酸銨中氮元素分別為-3價和+5價,故D錯誤。故答案為:C。2.【答案】A【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可知,質量相等時,密度越大的液體、體積越小,密度越小的液體、體積越大,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由圖知,V甲<V乙,因為兩者質量相等,根據公式可知:ρ甲>ρ乙,AB.選項中,圖像的橫軸表示質量,縱軸表示密度,其中A選項中表示ρ甲>ρ乙,B選項中表示ρ乙>ρ甲,故A正確,B錯誤;CD.選項中圖像橫軸表示體積,縱軸表示密度,物體的密度不能為0,相同狀態下,物體密度不隨體積變化而變化,故CD錯誤。故選A。3.【答案】D【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分子中各原子的個數比等于下角標之比。【解答】A、甲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單位不是g,是“1”,省略不寫,故A錯誤;B、分子由原子構成,屬于微觀粒子,元素屬于宏觀概念,故B錯誤;C、甲酸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故C錯誤;D、由化學式可知,甲酸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1:2:2,故D正確。故答案為:D。4.【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模型與符號;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產生,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產生,化學變化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解答】A、該反應是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產生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之所以是化學變化是因為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故A錯誤;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該變化過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故B錯誤;C、有的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例如氫分子由氫原子構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種原子構成,例如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故C正確;D、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可以說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拋開化學變化的前提,原子也可以再分,故D錯誤。故答案為:C。5.【答案】C【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A.根據花朵的結構判斷;B. 植物開花后,成熟的花藥自動裂開,花粉從花藥里散發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CD.根據花和果實的關系判斷。【解答】A.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它們是花的主要結構,且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故A正確不合題意;B.過程①為傳粉,而陰雨天會影響植物的傳粉,故B正確不合題意;C.完成傳粉、受精后,④花絲、②柱頭、③花柱都凋謝,只有⑤子房繼續發育,故C錯誤符合題意;D.果實是由花的⑤子房將來發育成果實, 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6.【答案】A【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和原子都能構成物質,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不同,則化學性質不同。【解答】A、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不能構成分子,故A錯誤,符合題意;B、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可知氧分子與新型氧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分子由原子構成,新型“氧分子”與氧氣分子都是氧原子構成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每個新型“氧分子”中含有4個氧原子,每個氧氣分子含有2個氧原子,可知所含原子個數不同,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7.【答案】A【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側物體的質量相等,根據圖片可得出兩種球的質量關系,根據兩種球的體積相等結合ρ=得出等式即可求出密度之比。【解答】因天平平衡時,天平左右兩側物體的質量相等,所以,2m甲+m乙=m甲+4m乙,整理可得:m甲=3m乙,又因甲、乙兩種實心球的體積相等,所以根據ρ=可得:ρ甲V=3ρ乙V,整理可得:ρ甲:ρ乙=3:1。故答案為:A。8.【答案】D【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1)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的化學式為H2O。(2)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3)從微觀示意圖來看,是對水分子構成的展示,要判斷圖中符號代表的微粒。(4)氫分子是H2,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獨立分子;氧分子是O2,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獨立分子;氫原子用H表示,氧原子用O表示。【解答】A、圖中不是表示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氫分子,故錯誤。B、圖中不是表示氧原子(氧原子相對氫原子大一些,在水分子模型中黑球表示氧原子 ),故錯誤。C、圖中不是表示氫分子,故錯誤。D、在水分子中,除了氧原子就是氫原子,圖中較小的白球表示氫原子,故正確。故答案為:D。9.【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1)核電荷數:核電荷數等于質子數,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 。(2)原子種類:同種原子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3)元素:具有相同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4)同位素原子: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為同位素原子。【解答】A、甲和乙質子數都為 1,核電荷數 = 質子數,所以甲、乙核電荷數相同,故錯誤。B、甲的中子數為 2,乙的中子數為 0,同種原子要求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所以甲、乙不是同一種原子,故錯誤。C、丙和丁質子數都為 2,根據元素定義,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屬于同一種元素,所以丙、丁屬于同一種元素,故正確。D、甲質子數為 1,丁質子數為 2,同位素原子要求質子數相同,所以甲、丁不是同位素原子,故錯誤。故答案為:C。10.【答案】B【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根據鎂原子和鎂離子的轉化分析判斷有關的說法。【解答】 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了鎂離子。A、Mg和Mg2+的質子數相同,屬于一種元素,故A錯誤;B、Mg和Mg2+的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故B正確;C、Mg比Mg2+的質子數相同,故C錯誤。D、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了鎂離子,所以Mg2+比Mg少兩個電子,故D錯誤;故選:B。11.【答案】C【知識點】種子的結構;花的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解析】【分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解答】A、精子有尾,能夠游動,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精子依靠它本身的運動,在輸卵管中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A正確。B、子宮的羊膜囊內充滿了羊水,胎兒就生活在半透明的羊水中,羊水能夠減少震動對胚胎發育的影響,B正確。C、小麥花是風媒花,依靠風力傳粉,小麥花的柱頭成羽毛狀,便于粘附飄來的花粉,C錯誤。D、玉米屬于單子葉植物,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里,所以玉米種子的胚乳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D正確。故答案為:C。12.【答案】C【知識點】種子的結構;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AB.胚是種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將來發育成莖和葉,胚軸將來發育成連接莖與根的部分,胚根將來發育成根,子葉具有儲存或轉運營養物質的作用。CD.花經過傳粉和受精后,由于細胞不斷分裂、生長和分化,子房逐漸膨大,子房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最終雌蕊的子房發育成果實。【解答】 A.①→②過程表示種子的萌發,所需要的有機物由菜豆種子兩子葉片提供,故A錯誤;B.③中地上部分的莖和葉,是由菜豆種子中的胚芽發育來,故B錯誤;C.花的各部分發育成熟就會依次展開,這就是開花;一朵花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因此,③→⑤時期會進行開花、傳粉、受精等過程,故C正確;D.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大豆所結果實中種子不止一粒的原因是子房中含有多個胚珠,故D錯誤。故選C。13.【答案】A【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解答】 A.開水提供水蒸氣是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A錯誤符合題意;B.霜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潑水成冰是水蒸氣凝華成的冰晶,它們的原理相同,故B正確不合題意;C.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可以直接放熱凝華成小冰晶,故C正確不合題意;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由于開水在短時間內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氣,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14.【答案】B【知識點】觀察細胞;結構與層次;細胞模型【解析】【分析】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解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從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從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蝸牛屬于動物體、口腔上皮細胞屬于細胞、洋蔥鱗片葉屬于器官、人體血液屬于結締組織,故從結構層次角度分析,以上材料由大到小的順序是:蝸牛、洋蔥鱗片葉、人體血液、口腔上皮細胞。故答案為:B。15.【答案】C【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解答】A、“∞”表示的微觀意義是1個氧分子,故A錯誤;B、丁是二氧化硫,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硫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故B錯誤;C、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與反應的甲乙兩種物質的粒子個數比為1:1,故C正確;D、甲是硫化汞,屬于化合物;乙是氧氣,屬于單質;丙時汞,屬于單質;丁是二氧化硫,屬于化合物,故D錯誤。故答案為:C。16.【答案】B【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解析】【分析】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強與壓力大小及受力面積有關,壓力越小、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解答】A、北極熊屬于哺乳類動物,生殖特點為胎生、哺乳,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腳掌寬大,由可知,在壓力一定時可以減小對冰面的壓強,故B錯誤,符合題意;C、足底長毛,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頭部和雙耳較小可以減小熱量散失,是對寒冷環境的適應,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7.【答案】D【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解析】【分析】(1)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混合物,不一定是單質。(2)元素:具有相同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但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離子等。(3)化合價:在同種物質中同種元素化合價可能不同。(4)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本質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組合,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種類、數目、質量都不變。【解答】A、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氣和臭氧組成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但不是單質,故正確。B、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屬于同種元素,如水分子質子數為10,氖原子質子數為10,但它們不是同種元素,故正確。C、在同種物質中的同種元素,其化合價不一定相同 ,故正確。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一定相同,故錯誤。故答案為:D。18.【答案】D【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解析】【分析】(1)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過程,哺乳動物受精的場所在輸卵管中;(2)細胞分裂是指細胞一分為二的過程,結果是使細胞數目增加;(3)人的胚胎發育場所在子宮,發育初期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卵細胞的卵黃,當形成胎盤和臍帶后從母體中獲得營養物質;并且產生發廢物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排出。【解答】A. ① 表示受精過程,場所在輸卵管中,A錯誤;B.受精卵卵裂屬于細胞分裂,開始于輸卵管中,B錯誤;C. ③-④ 為受精卵發育初期到形成胚胎的過程,此過程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受精卵的卵黃和母體, C錯誤;D.胎兒在母體中會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和營養物質并產生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謝廢物,這些廢物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排出,D正確。故答案為:D19.【答案】C【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ρ=知,當體積相等時,質量越大密度越大,據此判斷A、B、C的密度關系,并根據公式結合圖甲中的數據計算C的密度,與水的密度進行對比;(2)乙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密度和體積的乘積,即等于質量,并根據m=ρV結合乙圖中的數據計算質量;(3)結合甲中的數據結合ρ=計算出D的密度,根據V=計算120克D物質的體積;(4)結合甲圖中的數據,根據ρ=分別計算A、B的密度,計算兩密度之比。【解答】A、根據ρ=知,當體積相等時,質量越大密度越大,由甲圖知,ρA>ρB>ρC,ρc===1g/cm3=ρ水,A錯誤;B、乙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密度和體積的乘積,等于質量,即m=ρV=4g/cm3×3cm3=12g,B錯誤;C、由甲圖知D物質的密度為ρD===0.6g/cm3,120克D物質的體積VD==200cm3,C正確;D、由甲圖知A的密度ρA==2.5g/cm3,B的密度ρB==1.5g/cm3,A、B密度之比=5:3,D錯誤。故答案為:C。20.【答案】A【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根據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 已知a個碳原子(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質量是bkg,n個銀原子的質量是mkg。以碳原子質量的為標準,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故答案為:A。21.【答案】(1)地殼(2)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地殼運動活躍(3)①③【知識點】地球內部的結構;地震的預報和防范;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解析】【分析】(1)地球內部圈層自外向內分別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其中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科學家認為這里是巖漿的發源地。(2)根據板塊構造學說,板塊間的相互運動主要有相向、相離等形式,并因此產生不同的地貌形態。如果板塊發生相離運動,兩個板塊間張裂形成新的邊界,即生長邊界;如果板塊發生相向運動,兩個板塊相互碰撞導致原來的邊界消亡,即消亡邊界。(3)根據地震避險的知識分析。【解答】 (1)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到內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是地球的最外層,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部分平均厚度約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約6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km,位于地球較淺的部分,所以位于地殼(A層)。(2)日喀則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區,處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印度洋板塊不斷向北俯沖擠壓亞歐板塊,使得地殼運動十分活躍,能量容易在此處積累和釋放,從而導致地震頻繁發生。(3)若時間許可,有序、快速撤離到室外開闊地帶,能有效避免建筑物倒塌等帶來的傷害,該措施合理,故①正確;地震發生時,電梯可能會因電力中斷等原因停運,高層人員乘電梯逃生非常危險,該措施不合理,故②錯誤;在室內躲到堅固的桌子底下或蹲在墻角處,能利用家具或墻體等進行一定的防護,減少掉落物的傷害,該措施合理,故③正確;地震發生時迅速進入室內搶運物品,會耽誤逃生時間,且可能因建筑物晃動、物品掉落等受到傷害,該措施不合理,故④錯誤。故選①③。22.【答案】(1)高溫殺死原有的雜菌(2)①;細胞核(3)酒精濃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或葡萄糖濃度減少,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真菌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都能分解有機物、獲得能量。在有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夠將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在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夠將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題圖中:①是細胞核,②是細胞質,③是液泡。【解答】(1)高溫條件下微生物的生存、生長和繁殖會受到威脅,甚至死亡。因此,玻璃瓶需提前高溫處理的目的是(利用高溫)殺死原有雜菌,以防止雜菌污染導致發酵失敗。(2)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酵母菌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酵母菌的細胞中有 ① 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3)結合分析和曲線可知,在發酵前期的0~96小時內,酵母菌數量的變化趨勢是增多;發酵后期的酵母菌數量逐漸減少乃至衰亡,分析其原因:一是酒精濃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二是葡萄糖濃度的減少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故答案為:(1)高溫殺死原有的雜菌 (2)①;細胞核 (3)酒精濃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或葡萄糖濃度的減少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23.【答案】(1)混合物(2)分子【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解析】【分析】 (1)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2)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或離子構成。【解答】 (1)由圖示可知,C中含有兩種分子,從宏觀角度看,物質C是由不同種物質組成的,屬于混合物;。(2)從微觀角度看,物質B是由分子構成的。24.【答案】(1)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2)16【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密度表示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根據密度定義可以解釋其物理意義;(2)已知1t汽油下調400元,可求1kg汽油少花多少錢,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加滿一箱汽油的質量,然后求出少花的錢數。【解答】 (1)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是物質的密度,汽油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2)該車油箱最多能裝汽油:m=ρV=0.8×103kg/m3×50×10-3m3=40kg;1t汽油下調400元,1kg汽油少花0.4元;車主加滿一箱汽油將少花:40×0.4元=16元。故答案為:(1)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 (2)16。25.【答案】(1)硫/S(2)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3)Mg2+【知識點】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2)同一周期中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3)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若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為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解答】①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表中與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是硫元素。②從原子結構角度分析,表中Mg、S、Cl三種元素排在同一橫行(周期)是因為電子層數相同。③從圖中可知b的質子數=12,為鎂。又因為質子數=12質子數=12>電子數=10,是鎂離子,屬于陽離子,符號是Mg2+。故答案為:(1)硫/S (2)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 (3)Mg2+26.【答案】(1)受精卵;卵黃(細胞中的營養物質);子宮;胎盤(2)B【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睪丸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分析圖片可知:A為受精卵,①為子宮、②為胎盤、③為臍帶。【解答】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形成A受精卵時,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系統,進而形成胎兒。在初期卵裂發育時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受精卵的軟黃,后期胎兒的發育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胎兒可以通過②胎盤和③臍帶從母體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以及排出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母乳是出生后嬰兒通過吮吸從母體獲得。故答案為:(1)受精卵;卵黃(細胞中的營養物質);子宮;胎盤 (2)B。27.【答案】(1)非金屬(2)MgCl2(3)Na+(4)A【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1)結合結構示意圖及元素周期表分析;(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3)原子失去電子后變成帶正電荷的陽離子,得到電子后變成帶負電荷的陰離子;(4)元素周期表中,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核外電子數隨著增多。【解答】(1)A元素原子的質子數為14 所以是硅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2)B元素和D元素分別為鎂元素和氯元素,由鎂元素和氯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鎂元素顯+2價,氯元素顯-1價,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鎂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MgCl2;(3)E粒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則=2+8+1=11,第11號元素為鈉元素,失去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故離子的符號為Na+;(4)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Y為同一族,Y和Z處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同一族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故原子序數和核外電子數:Z>Y>X。故答案為:(1)非金屬 (2)MgCl2 (3)Na+ (4)A。28.【答案】(1)原子是電中性的(2)質子(3)A;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原子結構的發現歷程相關知識,涉及原子的電中性、原子的組成粒子(質子等)以及對科學研究過程和科學模型建立的理解。【解答】(1)因為電子帶負電,而原子整體呈電中性,所以可推測原子中必然存在帶正電的粒子來平衡電子的負電荷 。(2)α 粒子(含 2 個質子和 2 個中子)轟擊氮原子(含 7 個質子),生成氧原子(含 8 個質子),根據質量數和質子數守恒,多出的粒子就是質子 。(3)A 、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隨著研究深入,從湯姆生發現電子到盧瑟福的 α 粒子散射實驗建立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等,不斷對原子結構認識進行完善修正,故A正確。B 、盧瑟福的原子模型雖有重要意義,但并非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完美境界,后續還有很多新發現和研究,故B錯誤。C 、科學猜想和假設是基于一定的實驗基礎和科學理論,不是憑空想象,故C錯誤。D 、人類借助建立如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等,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故D正確。E 、模型是對研究對象的簡化、抽象或模擬,不總是放大研究對象,故E錯誤。故答案為: AD。29.【答案】(1)4:3(2)化合物(3)A;C【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 根據NH3在純氧中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寫出方程式,再根據方程式的意義、物質的組成微粒的變化分析回答有關的問題。【解答】 由NH3在純氧中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可知,氨氣燃燒生成了氮氣和水,反應的方程式是:。(1)由方程式的意義可知,反應的NH3和O2的分子個數比是4:3。(2)左邊第一個方框中的物質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屬于化合物。(3)A.由微粒的變化可知,該反應中分子發生了改變,故A正確;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該反應中原子沒有再分,只是發生了重新組合,故B錯誤;C.由分子的定義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故C正確。故選AC。30.【答案】(1)傳粉(2)d(3)精子【知識點】傳粉及其途徑;昆蟲的發育過程【解析】【分析】昆蟲的發育過程包括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不完全變態發育包括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完全變態發育包括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圖中,a幼蟲、b蛹、c成蟲、d受精卵。【解答】(1)自然界的動物和植物在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過程,形成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的關系。如蜜蜂采蜜能夠幫助植物傳粉,促進了植物的繁衍,因此蜜蜂跟糧食和生態息息相關。(2)由圖可知,中華蜜蜂的發育經過d受精卵、a幼蟲、b蛹、c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3)有性生殖需要卵細胞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個體。31.【答案】(1)胚(2)④(3)⑤【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種子的主要結構包括種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各部分會發育成幼苗的相應結構;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子葉中。【解答】(1)圖甲中①胚軸、②胚根、④胚芽、⑤子葉合稱為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包含了未來發育成完整植株的各個部分。(2)圖乙中A結構是葉。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圖甲中的④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所以葉是由④胚芽發育而來。(3)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其種子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⑤子葉中。大豆油是從大豆中提取的,主要來源于子葉儲存的營養物質。32.【答案】(1)O(2)兩;1:2(3)從微觀角度看,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沒有發生變化。【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1)化合價的計算: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零,計算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并對比 。(2)物質的分類: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通過微觀示意圖確定生成物種類及單質、化合物個數 。(3)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在這個過程中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 。【解答】(1)由微觀示意圖可知 。反應前CO中C元素化合價為+2價,NO中N元素化合價為+2價;反應后N2 中N元素化合價為0價,CO2中C元素化合價為+4價,O元素反應前后化合價均為 2價,所以該反應前后化合價沒有變化的元素是O 。(2)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尾氣處理后生成物有N2和CO2兩種;其中N2是單質,CO2是化合物,單質和化合物的個數比為1:2。(3)從微觀角度看,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沒有發生變化。33.【答案】(1)a(2)淀粉(3)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4)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知識點】種子的結構【解析】【分析】(1)切開種子時,要保證能夠看到種子內部所有的結構;(2)圖乙中:①胚乳、②子葉、③胚芽、④胚軸、⑤胚根。淀粉遇到碘液會變成藍色;(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選擇盡量多的樣本,這樣得出的結論會更加客觀;(4)根據表格數據分析B、D組中不同的因素即可。【解答】 (1)觀察玉米種子時,應將浸軟的玉米種子沿扁平面中央縱向剖開。故圖乙剖面是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a線剖開的。(2)淀粉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故在圖乙所示的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變成藍色的部分是①,說明該結構的主要成分是淀粉。(3)用作實驗的玉米種子過少,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實驗結果出現較大的偏差,故A、B、C、D每個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種子的原因是:避免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4)B組和D組實驗除溫度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故小組同學進行B組和D組實驗對比研究的方案設計時,基于的假設是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34.【答案】(1)營養液的質量/藍莓種子的大小(2)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營養液,滴在 pH 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3)為種子萌發提供適宜水分(4)溫度相同時,藍莓種子的萌發率隨pH變大而先變大后變小,在pH等于4左右萌發率最高【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pH值的測量及方法【解析】【分析】(1)(3)根據種子萌發的條件進行分析判斷。(2)不能將試紙伸進待測液中,也不能將試紙潤濕。(4)根據圖像進行分析,判斷萌發率較高的條件。【解答】(1)種子自身條件也會對種子的萌發造成影響,所以要控制種子自身條件相似,例如種子大小、飽滿程度等相同。實驗變量為營養液的pH值,所以還應控制營養液的量相同等。(2)用pH試紙測定溶液 pH的操作方法: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營養液,滴在 pH 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3)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所以要保持紗布濕潤。(4)由圖像可知,溫度相同時,藍莓種子的萌發率隨pH變大而先變大后變小,在pH等于4左右萌發率最高。35.【答案】(1)光照(2)胚已經損壞(3)黑暗(4)萵苣【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確定①②組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2) 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3)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設計實驗即可;(4)根據表格數據①②對照分析解答。【解答】 (1)從表格中看出①、②兩組實驗的不同的量是光照,其它條件如空氣、溫度、水分都相同,因此①、②兩組實驗的變量是光照。(2)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具備了,沒有萌發的原因應該是自身的條件不具備,即胚不是完整的、胚不是活的、種子處于休眠期。因此“大豆種子不管在光照還是黑暗處”,都有一些種子沒有萌發的可能原因是種子胚被破壞(或胚已死亡、種子正在休眠期等)。(3)“如果探究空氣對西瓜種子萌發的影響”,唯一不同的變量是空氣,其它條件如光照、溫度、水分都相同且適宜。因此“需增設實驗組⑦”,這組實驗條件設計的光照應該是黑暗。(4)由表中實驗結果分析,萵苣種子在向陽處種子發芽185粒,黑暗處0;西瓜種子向陽處0,黑暗處190粒;大豆種子在向陽處180粒,黑暗處178粒。因此可以發現萵苣種子的萌發需要光照。36.【答案】(1)密度(2)12(3)變廢為寶或環保【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解析】【分析】(1)輕質”“重質”指的是物體的密度大小,不是質量。(20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等于物質的質量與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的乘積。(3)根據題中對高溫裂解爐原理的分析進行判斷。【解答】(1)“輕質”“重質”指的是物體的密度大小,輕質塑料的密度較小。(2)16噸甲烷中含碳元素。(3)由“高溫裂解爐對某些有害垃圾進行無氧分解,產物為能源物質”可知,高溫裂解有害垃圾的優點有:變廢為寶、環保等。37.【答案】(1)3(2)解:已知m鋼=156t=156000kg答:需“氣凝膠”的質量為60kg。(3)做防火服、運動鞋等【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解析】【分析】(1)毫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是十的負六次方,立方厘米和立方米之間的進率也為十的負六次方,據此進行單位換算。(2)根據飛機的體積不變,結合密度公式求解。(3)根據題中材料中關于氣凝膠性質的介紹推測潛在應用。【解答】(1)。(3)由“納米氣凝膠有非常好的隔熱效果”可知,可應用于制作防火服;由“非常耐磨且富有彈性”可知,可應用于制作運動鞋等。38.【答案】(1)非金屬(2)+5【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常見金屬與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如果元素名稱含有金字旁,那么為金屬元素;(2)原子團的化合價等于化合價的代數和。【解答】 (1)F元素不含金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2)PtF6-為帶一個單位負電荷的原子團,F的化合價為-1,設Pt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有:x+(-1)×6=-1,解得:x=+5。1 / 1【浙教版2025】七下科學期末測試拔高培優試卷(一)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2025·舟山模擬)分析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以下推理正確的是( )A.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則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種元素B.單質中只含有一種元素,則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二者的分子種類不同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屬元素顯正價,則非金屬元素一定顯負價【答案】C【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元素的概念;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解析】【分析】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所以質子數相同的原子屬于同種元素。【解答】A、同種元素質子數相同,但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因為粒子可以是分子、離子、原子等,例如一個氖原子含有10個質子,一個水分子也含有10個質子,但氖原子和水分子不屬于同種元素,故A錯誤;B、單質只含一種元素,但只含有一種元素的不一定是單質,例如氧氣和臭氧的混在一起,也只含一種元素,但屬于混合物,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屬于單質,故B錯誤;C、分子決定物質的化學性質,構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不同,故C正確;D、在硝酸銨中氮元素分別為-3價和+5價,故D錯誤。故答案為:C。2.(2023七上·杭州月考)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玻璃容器,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兩種液體,液體密度分別是ρ甲和ρ乙,圖中關于兩種液體的密度圖像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 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可知,質量相等時,密度越大的液體、體積越小,密度越小的液體、體積越大,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由圖知,V甲<V乙,因為兩者質量相等,根據公式可知:ρ甲>ρ乙,AB.選項中,圖像的橫軸表示質量,縱軸表示密度,其中A選項中表示ρ甲>ρ乙,B選項中表示ρ乙>ρ甲,故A正確,B錯誤;CD.選項中圖像橫軸表示體積,縱軸表示密度,物體的密度不能為0,相同狀態下,物體密度不隨體積變化而變化,故CD錯誤。故選A。3.(2025·溫嶺模擬)中國科學家利用CO2等原料,通過光、電作用制取甲酸(化學式為 CH2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酸相對分子質量為46gB.甲酸分子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C.甲酸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1:2D.甲酸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1:2:2【答案】D【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解析】【分析】分子中各原子的個數比等于下角標之比。【解答】A、甲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單位不是g,是“1”,省略不寫,故A錯誤;B、分子由原子構成,屬于微觀粒子,元素屬于宏觀概念,故B錯誤;C、甲酸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故C錯誤;D、由化學式可知,甲酸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1:2:2,故D正確。故答案為:D。4.(2025八下·諸暨月考)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是科學獨特的思維方式。分析圖中信息判斷以下說法合理的是( )A.該反應是物理變化,因為反應過程中原子沒有變化B.變化過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分子和氧分子C.分子可以由同種原子構成,也可以由不同種原子構成D.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在于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答案】C【知識點】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模型與符號;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產生,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產生,化學變化的本質是原子的重新組合。【解答】A、該反應是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產生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之所以是化學變化是因為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故A錯誤;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該變化過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故B錯誤;C、有的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例如氫分子由氫原子構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種原子構成,例如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故C正確;D、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可以說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拋開化學變化的前提,原子也可以再分,故D錯誤。故答案為:C。5.(2025七下·義烏月考)如圖為某花的結構示意圖,對該圖描述錯誤的是( )A.此花的主要結構是雌蕊和雄蕊B.在開花時期,雨天多于晴天會影響過程①C.完成受精后④凋落,②③能繼續發育D.圖中⑤將發育成果實【答案】C【知識點】花的結構;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A.根據花朵的結構判斷;B. 植物開花后,成熟的花藥自動裂開,花粉從花藥里散發出來,通過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叫傳粉;CD.根據花和果實的關系判斷。【解答】A.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它們是花的主要結構,且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故A正確不合題意;B.過程①為傳粉,而陰雨天會影響植物的傳粉,故B正確不合題意;C.完成傳粉、受精后,④花絲、②柱頭、③花柱都凋謝,只有⑤子房繼續發育,故C錯誤符合題意;D.果實是由花的⑤子房將來發育成果實, 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6.(2025八下·臨平期中)科學家們制造出了含4個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而一個氧氣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針對以上事實,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一個新型“氧分子”由2個氧氣分子構成B.氧氣分子與新型“氧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C.新型“氧分子”與氧氣分子都是氧原子構成的D.每個新型“氧分子”與每個氧氣分子含有氧原子個數不同【答案】A【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和原子都能構成物質,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不同,則化學性質不同。【解答】A、分子由原子構成,分子不能構成分子,故A錯誤,符合題意;B、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可知氧分子與新型氧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分子由原子構成,新型“氧分子”與氧氣分子都是氧原子構成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每個新型“氧分子”中含有4個氧原子,每個氧氣分子含有2個氧原子,可知所含原子個數不同,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7.(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所示,由不同物質制成的甲、乙兩種體積相等的實心球,此時天平平衡,則制成甲、乙兩種球的物質密度之比是()A.3∶1 B.5∶3 C.2∶1 D.3∶5【答案】A【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側物體的質量相等,根據圖片可得出兩種球的質量關系,根據兩種球的體積相等結合ρ=得出等式即可求出密度之比。【解答】因天平平衡時,天平左右兩側物體的質量相等,所以,2m甲+m乙=m甲+4m乙,整理可得:m甲=3m乙,又因甲、乙兩種實心球的體積相等,所以根據ρ=可得:ρ甲V=3ρ乙V,整理可得:ρ甲:ρ乙=3:1。故答案為:A。8.(2025七下·臨平期中)如圖是水的微觀層次結構,圖中“”表示(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氫分子 D.氫原子【答案】D【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解析】【分析】(1)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的化學式為H2O。(2)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3)從微觀示意圖來看,是對水分子構成的展示,要判斷圖中符號代表的微粒。(4)氫分子是H2,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獨立分子;氧分子是O2,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獨立分子;氫原子用H表示,氧原子用O表示。【解答】A、圖中不是表示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氫分子,故錯誤。B、圖中不是表示氧原子(氧原子相對氫原子大一些,在水分子模型中黑球表示氧原子 ),故錯誤。C、圖中不是表示氫分子,故錯誤。D、在水分子中,除了氧原子就是氫原子,圖中較小的白球表示氫原子,故正確。故答案為:D。9.(2025七下·臨平期中)如圖表示四種原子的結構模型(“”“”和“”分別表示中子、質子和電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的核電荷數不同 B.甲、乙為同一種原子C.丙、丁屬于同一種元素 D.甲、丁互為同位素原子【答案】C【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1)核電荷數:核電荷數等于質子數,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 。(2)原子種類:同種原子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3)元素:具有相同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4)同位素原子: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為同位素原子。【解答】A、甲和乙質子數都為 1,核電荷數 = 質子數,所以甲、乙核電荷數相同,故錯誤。B、甲的中子數為 2,乙的中子數為 0,同種原子要求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所以甲、乙不是同一種原子,故錯誤。C、丙和丁質子數都為 2,根據元素定義,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屬于同一種元素,所以丙、丁屬于同一種元素,故正確。D、甲質子數為 1,丁質子數為 2,同位素原子要求質子數相同,所以甲、丁不是同位素原子,故錯誤。故答案為:C。10.(2024八下·長興月考)對 Mg和Mg2+認識正確的是 ( )A.Mg和Mg2+不是同一種元素 B.Mg和Mg2+化學性質不同C.Mg2+比Mg少兩個質子 D.Mg2+比Mg多兩個電子【答案】B【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解析】【分析】根據鎂原子和鎂離子的轉化分析判斷有關的說法。【解答】 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了鎂離子。A、Mg和Mg2+的質子數相同,屬于一種元素,故A錯誤;B、Mg和Mg2+的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故B正確;C、Mg比Mg2+的質子數相同,故C錯誤。D、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了鎂離子,所以Mg2+比Mg少兩個電子,故D錯誤;故選:B。11.(2025七下·龍泉期中) 生物體的結構決定了其功能。下列列舉的結構特點與功能不吻合的是( )選項 結構 功能A 精子有尾,能游動 與卵細胞結合、受精B 羊膜囊內充滿了羊水 減少震動對胚胎發育的影響C 小麥花的柱頭成羽毛狀 吸引昆蟲,完成傳粉D 玉米種子內有大量胚乳 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A.A B.B C.C D.D【答案】C【知識點】種子的結構;花的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解析】【分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解答】A、精子有尾,能夠游動,含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精子依靠它本身的運動,在輸卵管中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A正確。B、子宮的羊膜囊內充滿了羊水,胎兒就生活在半透明的羊水中,羊水能夠減少震動對胚胎發育的影響,B正確。C、小麥花是風媒花,依靠風力傳粉,小麥花的柱頭成羽毛狀,便于粘附飄來的花粉,C錯誤。D、玉米屬于單子葉植物,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里,所以玉米種子的胚乳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D正確。故答案為:C。12.(2024七下·余姚期中)如圖為菜豆的生長發育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①→②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由胚乳提供B.③的地上部分由種子中的胚軸發育而來C.③→⑤會進行開花、傳粉和受精D.⑤中含有多粒種子是因為一朵花中有多個子房【答案】C【知識點】種子的結構;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AB.胚是種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將來發育成莖和葉,胚軸將來發育成連接莖與根的部分,胚根將來發育成根,子葉具有儲存或轉運營養物質的作用。CD.花經過傳粉和受精后,由于細胞不斷分裂、生長和分化,子房逐漸膨大,子房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最終雌蕊的子房發育成果實。【解答】 A.①→②過程表示種子的萌發,所需要的有機物由菜豆種子兩子葉片提供,故A錯誤;B.③中地上部分的莖和葉,是由菜豆種子中的胚芽發育來,故B錯誤;C.花的各部分發育成熟就會依次展開,這就是開花;一朵花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因此,③→⑤時期會進行開花、傳粉、受精等過程,故C正確;D.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大豆所結果實中種子不止一粒的原因是子房中含有多個胚珠,故D錯誤。故選C。13.(浙江省舟山市臨城區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5月份學業水平監測 科學試題卷)今年冬天,哈爾濱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嘗試“潑水成冰”游戲。“潑水成冰”的游戲需要滾燙的開水在零下30℃以下的極寒環境中才能成功。關于“潑水成冰”的原理說法錯誤的是( )A.開水提供水蒸氣的物態變化過程是升華,升華需要吸熱B.圖中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遇冷放熱直接凝華成小冰晶C.和“潑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現象還有霜的形成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是因為開水在短時間內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氣【答案】A【知識點】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凝華及凝華現象【解析】【分析】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解答】 A.開水提供水蒸氣是汽化現象,汽化吸熱,故A錯誤符合題意;B.霜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潑水成冰是水蒸氣凝華成的冰晶,它們的原理相同,故B正確不合題意;C.水蒸氣在極寒環境下可以直接放熱凝華成小冰晶,故C正確不合題意;D.用滾燙的開水而不用冷水,由于開水在短時間內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氣,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A。14.(2024七上·嘉興期末)蝸牛、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和人體血液是實驗室經常使用的材料。從結構層次角度分析,以上材料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A.蝸牛、口腔上皮細胞、洋蔥鱗片葉、人體血液B.蝸牛、洋蔥鱗片葉、人體血液、口腔上皮細胞C.蝸牛、人體血液、洋蔥鱗片葉、口腔上皮細胞D.蝸牛、洋蔥鱗片葉、口腔上皮細胞、人體血液【答案】B【知識點】觀察細胞;結構與層次;細胞模型【解析】【分析】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解答】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從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從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蝸牛屬于動物體、口腔上皮細胞屬于細胞、洋蔥鱗片葉屬于器官、人體血液屬于結締組織,故從結構層次角度分析,以上材料由大到小的順序是:蝸牛、洋蔥鱗片葉、人體血液、口腔上皮細胞。故答案為:B。15.(2025八下·溫州期中)東晉葛洪在《抱樸子》中記載“丹砂(HgS)燒之成水銀”,其反應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有關說法合理的是( )A.“∞”表示的微觀意義是2個氧原子B.丁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C.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種物質的粒子個數比為1:1D.反應中涉及1種單質和3種化合物【答案】C【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解答】A、“∞”表示的微觀意義是1個氧分子,故A錯誤;B、丁是二氧化硫,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硫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故B錯誤;C、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參與反應的甲乙兩種物質的粒子個數比為1:1,故C正確;D、甲是硫化汞,屬于化合物;乙是氧氣,屬于單質;丙時汞,屬于單質;丁是二氧化硫,屬于化合物,故D錯誤。故答案為:C。16.(2025·金華模擬)如圖是生活在北極圈的北極熊。其特點是體型較大,頭部和雙耳較小;腳掌非常寬大,足底長有很多毛,可以在光滑的冰面上自由行走。下列有關北極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北極熊的生殖特點是胎生、哺乳B.腳掌非常寬大可增大對冰面的壓強C.足底長很多毛可增大對冰面的摩擦力D.頭部和雙耳較小是對寒冷環境的適應【答案】B【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解析】【分析】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壓力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強與壓力大小及受力面積有關,壓力越小、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解答】A、北極熊屬于哺乳類動物,生殖特點為胎生、哺乳,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腳掌寬大,由可知,在壓力一定時可以減小對冰面的壓強,故B錯誤,符合題意;C、足底長毛,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頭部和雙耳較小可以減小熱量散失,是對寒冷環境的適應,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7.(2025八下·蕭山期中)下列關于“不一定”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B.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屬于同種元素C.在同種物質中的同種元素,其化合價不一定相同D.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不一定相同【答案】D【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解析】【分析】(1)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混合物,不一定是單質。(2)元素:具有相同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但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離子等。(3)化合價:在同種物質中同種元素化合價可能不同。(4)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本質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組合,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種類、數目、質量都不變。【解答】A、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氣和臭氧組成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但不是單質,故正確。B、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屬于同種元素,如水分子質子數為10,氖原子質子數為10,但它們不是同種元素,故正確。C、在同種物質中的同種元素,其化合價不一定相同 ,故正確。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一定相同,故錯誤。故答案為:D。18.(2025七下·海曙期中)根據從受精到嬰兒的發育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表示受精過程,是在子宮內進行的B.②-③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是在卵巢內完成的C.③-④的發育過程中所需營養全部來自卵細胞中的卵黃D.胎兒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會進入母體血液,然后由母體排出體外【答案】D【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解析】【分析】(1)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過程,哺乳動物受精的場所在輸卵管中;(2)細胞分裂是指細胞一分為二的過程,結果是使細胞數目增加;(3)人的胚胎發育場所在子宮,發育初期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卵細胞的卵黃,當形成胎盤和臍帶后從母體中獲得營養物質;并且產生發廢物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排出。【解答】A. ① 表示受精過程,場所在輸卵管中,A錯誤;B.受精卵卵裂屬于細胞分裂,開始于輸卵管中,B錯誤;C. ③-④ 為受精卵發育初期到形成胚胎的過程,此過程需要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受精卵的卵黃和母體, C錯誤;D.胎兒在母體中會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和營養物質并產生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謝廢物,這些廢物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排出,D正確。故答案為:D19.(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從甲圖中可知,ρA>ρB>ρC,且ρC>ρ水B.從乙圖中可見,陰影部分的面積S表示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6克C.從甲圖中可見,120克D物質的體積是200厘米D.從甲圖中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3∶0【答案】C【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ρ=知,當體積相等時,質量越大密度越大,據此判斷A、B、C的密度關系,并根據公式結合圖甲中的數據計算C的密度,與水的密度進行對比;(2)乙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密度和體積的乘積,即等于質量,并根據m=ρV結合乙圖中的數據計算質量;(3)結合甲中的數據結合ρ=計算出D的密度,根據V=計算120克D物質的體積;(4)結合甲圖中的數據,根據ρ=分別計算A、B的密度,計算兩密度之比。【解答】A、根據ρ=知,當體積相等時,質量越大密度越大,由甲圖知,ρA>ρB>ρC,ρc===1g/cm3=ρ水,A錯誤;B、乙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密度和體積的乘積,等于質量,即m=ρV=4g/cm3×3cm3=12g,B錯誤;C、由甲圖知D物質的密度為ρD===0.6g/cm3,120克D物質的體積VD==200cm3,C正確;D、由甲圖知A的密度ρA==2.5g/cm3,B的密度ρB==1.5g/cm3,A、B密度之比=5:3,D錯誤。故答案為:C。20.(2025八下·玉環期中)已知n個銀原子的質量為m千克。質子數為6、中子數為6的a個碳原子的質量為b千克,則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A. B. C. D.【答案】A【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根據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 已知a個碳原子(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質量是bkg,n個銀原子的質量是mkg。以碳原子質量的為標準,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故答案為:A。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43分)21.(2025·金華二模)2025年1月7日9時5分,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km。完成下列問題。(1)如圖是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本次地震震源位于A層,該層的名稱是 ;(2)從全球板塊分布情況分析,日喀則所在地區容易發生地震的原因是 ;(3)地震發生時,選擇正確的逃生和自救措施尤為重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填序號,可多選)①若時間許可,要有序、快速撤離到室外②高層人員應該乘電梯逃生③來不及外逃時可暫時躲到堅固的桌子底下或蹲在墻角處④迅速進入室內搶運物品【答案】(1)地殼(2)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地殼運動活躍(3)①③【知識點】地球內部的結構;地震的預報和防范;板塊構造學說的要點【解析】【分析】(1)地球內部圈層自外向內分別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其中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科學家認為這里是巖漿的發源地。(2)根據板塊構造學說,板塊間的相互運動主要有相向、相離等形式,并因此產生不同的地貌形態。如果板塊發生相離運動,兩個板塊間張裂形成新的邊界,即生長邊界;如果板塊發生相向運動,兩個板塊相互碰撞導致原來的邊界消亡,即消亡邊界。(3)根據地震避險的知識分析。【解答】 (1)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到內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是地球的最外層,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部分平均厚度約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約6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km,位于地球較淺的部分,所以位于地殼(A層)。(2)日喀則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區,處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印度洋板塊不斷向北俯沖擠壓亞歐板塊,使得地殼運動十分活躍,能量容易在此處積累和釋放,從而導致地震頻繁發生。(3)若時間許可,有序、快速撤離到室外開闊地帶,能有效避免建筑物倒塌等帶來的傷害,該措施合理,故①正確;地震發生時,電梯可能會因電力中斷等原因停運,高層人員乘電梯逃生非常危險,該措施不合理,故②錯誤;在室內躲到堅固的桌子底下或蹲在墻角處,能利用家具或墻體等進行一定的防護,減少掉落物的傷害,該措施合理,故③正確;地震發生時迅速進入室內搶運物品,會耽誤逃生時間,且可能因建筑物晃動、物品掉落等受到傷害,該措施不合理,故④錯誤。故選①③。22.(2025七下·海曙期中)葡萄酒味美甘甜。某生物興趣小組在學習了微生物的知識后,嘗試釀造葡萄酒。(1)榨汁裝瓶:他們將清洗干凈的葡萄榨汁裝瓶。新鮮葡萄果皮表面附有大量的酵母菌,如題圖甲,可以自然發酵。玻璃瓶需提前高溫處理的目的是 。(2)通氣培養:用幾層紗布封住瓶口放置一段時間,讓酵母菌在有氧氣的情況下快速繁殖。酵母菌利用葡萄汁中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它的細胞中有[ ] ,屬于真核生物。密封發酵:將裝置封口放在溫暖的地方,每12小時擰松瓶蓋一次,以此排出葡萄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3)探究原理:同學們在探究學習中發現,發酵過程中酵母菌數量、酒精和葡萄糖的濃度不斷發生變化(如圖乙)。分析曲線可知,在發酵前期的0~96小時內,酵母菌數量的變化趨勢是 增多;發酵后期的酵母菌數量逐漸減少乃至衰亡,分析其原因: (寫出一點)。【答案】(1)高溫殺死原有的雜菌(2)①;細胞核(3)酒精濃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或葡萄糖濃度減少,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知識點】真菌的主要特點;真菌與人的關系【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都能分解有機物、獲得能量。在有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夠將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在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夠將葡萄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題圖中:①是細胞核,②是細胞質,③是液泡。【解答】(1)高溫條件下微生物的生存、生長和繁殖會受到威脅,甚至死亡。因此,玻璃瓶需提前高溫處理的目的是(利用高溫)殺死原有雜菌,以防止雜菌污染導致發酵失敗。(2)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酵母菌有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酵母菌的細胞中有 ① 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3)結合分析和曲線可知,在發酵前期的0~96小時內,酵母菌數量的變化趨勢是增多;發酵后期的酵母菌數量逐漸減少乃至衰亡,分析其原因:一是酒精濃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二是葡萄糖濃度的減少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故答案為:(1)高溫殺死原有的雜菌 (2)①;細胞核 (3)酒精濃度的升高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或葡萄糖濃度的減少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長繁殖23.(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竺可楨學校教育集團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科學學科的特點。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氫原子)。(1)從宏觀角度看,物質C屬于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2)從微觀角度看,物質B是由 構成的(選填“分子”“原子”或“離子”)。【答案】(1)混合物(2)分子【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解析】【分析】 (1)多種物質組成混合物,一種物質組成純凈物;(2)物質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或離子構成。【解答】 (1)由圖示可知,C中含有兩種分子,從宏觀角度看,物質C是由不同種物質組成的,屬于混合物;。(2)從微觀角度看,物質B是由分子構成的。24.(2025七下·路橋期中)2024年9月20日,國內汽油價格每噸下降400元。已知某小車油箱容積為50升,汽油的密度為0.8×103千克/米3。(1)汽油的密度為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義是 。(2)汽油油價下調后,車主給該小車加滿一箱汽油將少花 元。(結果精確到0.1元)【答案】(1)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2)16【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1)密度表示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根據密度定義可以解釋其物理意義;(2)已知1t汽油下調400元,可求1kg汽油少花多少錢,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加滿一箱汽油的質量,然后求出少花的錢數。【解答】 (1)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是物質的密度,汽油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2)該車油箱最多能裝汽油:m=ρV=0.8×103kg/m3×50×10-3m3=40kg;1t汽油下調400元,1kg汽油少花0.4元;車主加滿一箱汽油將少花:40×0.4元=16元。故答案為:(1)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 (2)16。25.(2025七下·路橋期中)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如圖是部分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的結構示意圖。(1)表中與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是 。(2)從原子結構角度分析,表中Mg、S、Cl三種元素排在同一橫行(周期)是因為 相同。(3)圖a、b、c中屬于陽離子的是 (填離子符號)。【答案】(1)硫/S(2)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3)Mg2+【知識點】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2)同一周期中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3)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若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為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解答】①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表中與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是硫元素。②從原子結構角度分析,表中Mg、S、Cl三種元素排在同一橫行(周期)是因為電子層數相同。③從圖中可知b的質子數=12,為鎂。又因為質子數=12質子數=12>電子數=10,是鎂離子,屬于陽離子,符號是Mg2+。故答案為:(1)硫/S (2)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 (3)Mg2+26.(2025七下·越城期中) 我們每個同學都是從一個細胞逐漸長大,生命發生著奇妙的變化,請根據圖中提示回答有關問題:(1)“我”的生命開始圖中的[A] (填名稱,下同)發育初期的營養由 提供。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適地生活在媽媽肚子的① 里,每時每刻,都能通過② 和③臍帶從媽媽那里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并將二氧化碳和其它廢物排入媽媽的血液中。(2)如圖模型表示母體與胚胎進行物質交換,下列說法中不合理的是()A.A可表示氧氣 B.B可表示母乳C.C可表示營養物質 D.D可表示二氧化碳【答案】(1)受精卵;卵黃(細胞中的營養物質);子宮;胎盤(2)B【知識點】人的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和哺乳過程;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解析】【分析】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睪丸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分析圖片可知:A為受精卵,①為子宮、②為胎盤、③為臍帶。【解答】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中結合形成A受精卵時,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系統,進而形成胎兒。在初期卵裂發育時所需的營養物質來自于受精卵的軟黃,后期胎兒的發育在母體的子宮內進行,胎兒可以通過②胎盤和③臍帶從母體獲得氧氣和營養物質以及排出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母乳是出生后嬰兒通過吮吸從母體獲得。故答案為:(1)受精卵;卵黃(細胞中的營養物質);子宮;胎盤 (2)B。27.(2025七下·越城期中) 在“宏觀—微觀—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如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結構模型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A屬于 元素(填元素種類);(2)由B元素和D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3)E粒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則該粒子的符號為 ;(4)F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種不同元素,以下判斷正確的是____。A.原子序數Z>Y B.核外電子數:X=Y【答案】(1)非金屬(2)MgCl2(3)Na+(4)A【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構成;元素周期表;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1)結合結構示意圖及元素周期表分析;(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3)原子失去電子后變成帶正電荷的陽離子,得到電子后變成帶負電荷的陰離子;(4)元素周期表中,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大,核外電子數隨著增多。【解答】(1)A元素原子的質子數為14 所以是硅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2)B元素和D元素分別為鎂元素和氯元素,由鎂元素和氯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鎂元素顯+2價,氯元素顯-1價,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鎂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MgCl2;(3)E粒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則=2+8+1=11,第11號元素為鈉元素,失去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故離子的符號為Na+;(4)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Y為同一族,Y和Z處于同一周期,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序數逐漸增大,同一族從上到下原子序數逐漸增大,故原子序數和核外電子數:Z>Y>X。故答案為:(1)非金屬 (2)MgCl2 (3)Na+ (4)A。28.(2025八下·越城期中) 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來,科學家通過實驗與推理不斷糾正錯誤認識,逐步揭開原子結構的奧秘。史料一:188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史料二: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散射實驗,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第22題史料三:1919年,盧瑟福用高速高能α粒子轟擊氮原子(內含7個質子),實驗中發現兩種新粒子一氧原子(內含8個質子)和另一種新粒子。請回答下列問題:(1)史料一中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請問他推測的依據是 。(2)從現代原子觀點看,史料三中發現的新粒子是 。(3)結合以上關于原子結構發現的歷程,我們認識到____。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B.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C.科學猜想和假設是可以憑空想象的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E.模型總是放大研究對象【答案】(1)原子是電中性的(2)質子(3)A;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原子結構的發現歷程相關知識,涉及原子的電中性、原子的組成粒子(質子等)以及對科學研究過程和科學模型建立的理解。【解答】(1)因為電子帶負電,而原子整體呈電中性,所以可推測原子中必然存在帶正電的粒子來平衡電子的負電荷 。(2)α 粒子(含 2 個質子和 2 個中子)轟擊氮原子(含 7 個質子),生成氧原子(含 8 個質子),根據質量數和質子數守恒,多出的粒子就是質子 。(3)A 、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隨著研究深入,從湯姆生發現電子到盧瑟福的 α 粒子散射實驗建立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等,不斷對原子結構認識進行完善修正,故A正確。B 、盧瑟福的原子模型雖有重要意義,但并非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完美境界,后續還有很多新發現和研究,故B錯誤。C 、科學猜想和假設是基于一定的實驗基礎和科學理論,不是憑空想象,故C錯誤。D 、人類借助建立如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等,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故D正確。E 、模型是對研究對象的簡化、抽象或模擬,不總是放大研究對象,故E錯誤。故答案為: AD。29.(2025八下·義烏期中)微觀示意圖可形象地表示微粒發生的變化,如圖是NH3在純氧中燃燒的微觀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1)反應的NH3和O2的分子個數比是 。(2)左邊第一個方框中的物質屬于 (填“單質”、“化合物”或“混合物”)。(3)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____(填字母)。A.該反應中分子發生了改變B.該反應中原子可以再分C.在該反應中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答案】(1)4:3(2)化合物(3)A;C【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 根據NH3在純氧中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寫出方程式,再根據方程式的意義、物質的組成微粒的變化分析回答有關的問題。【解答】 由NH3在純氧中燃燒的微觀示意圖可知,氨氣燃燒生成了氮氣和水,反應的方程式是:。(1)由方程式的意義可知,反應的NH3和O2的分子個數比是4:3。(2)左邊第一個方框中的物質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屬于化合物。(3)A.由微粒的變化可知,該反應中分子發生了改變,故A正確;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該反應中原子沒有再分,只是發生了重新組合,故B錯誤;C.由分子的定義可知,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故C正確。故選AC。30.(2025七下·龍泉期中)蜜蜂的數量和健康與人類的糧食安全和生態穩定息息相關。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的蜜蜂數量大幅下降,其原因主要有棲息地的喪失和氣候變化等多個方面。(1)蜜蜂之所以跟糧食和生態息息相關,是由于它們能幫助植物完成 過程,促進了植物的繁衍。(2)如圖為中華蜜蜂的發育過程,其中 (選填字母)是其發育的起點。(3)蜂群中的雄蜂是由卵細胞發育而來的,這種生殖方式稱為孤雌生殖。與孤雌生殖相比,有性生殖需要卵細胞與 結合形成受精卵。【答案】(1)傳粉(2)d(3)精子【知識點】傳粉及其途徑;昆蟲的發育過程【解析】【分析】昆蟲的發育過程包括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不完全變態發育包括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完全變態發育包括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圖中,a幼蟲、b蛹、c成蟲、d受精卵。【解答】(1)自然界的動物和植物在長期生存與發展的過程,形成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的關系。如蜜蜂采蜜能夠幫助植物傳粉,促進了植物的繁衍,因此蜜蜂跟糧食和生態息息相關。(2)由圖可知,中華蜜蜂的發育經過d受精卵、a幼蟲、b蛹、c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3)有性生殖需要卵細胞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為新個體。31.(2025七下·龍泉期中)請你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大豆種子中的①②④⑤合稱為 ,它是新植物的幼體。(2)圖乙是大豆幼苗,圖乙中A結構是由圖甲中標號 所示的結構發育而來。(3)大豆油是烹調時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來自于圖甲中的 (填標號)。【答案】(1)胚(2)④(3)⑤【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種子的主要結構包括種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各部分會發育成幼苗的相應結構;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子葉中。【解答】(1)圖甲中①胚軸、②胚根、④胚芽、⑤子葉合稱為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包含了未來發育成完整植株的各個部分。(2)圖乙中A結構是葉。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圖甲中的④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所以葉是由④胚芽發育而來。(3)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其種子的營養物質主要儲存在⑤子葉中。大豆油是從大豆中提取的,主要來源于子葉儲存的營養物質。32.(2025八下·杭州期中)汽車尾氣已成為污染空氣的主要來源。如圖表示治理汽車尾氣所涉及反應的微觀過程,請根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該反應前后化合價沒有變化的元素有 。(用符號表示)(2)尾氣處理后生成物有 種;其中產物里單質和化合物的個數比為 。(3)分析以上微觀過程模擬圖,從微觀角度總結一條規律: 。【答案】(1)O(2)兩;1:2(3)從微觀角度看,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沒有發生變化。【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化學反應的實質【解析】【分析】(1)化合價的計算: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零,計算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并對比 。(2)物質的分類: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通過微觀示意圖確定生成物種類及單質、化合物個數 。(3)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在這個過程中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 。【解答】(1)由微觀示意圖可知 。反應前CO中C元素化合價為+2價,NO中N元素化合價為+2價;反應后N2 中N元素化合價為0價,CO2中C元素化合價為+4價,O元素反應前后化合價均為 2價,所以該反應前后化合價沒有變化的元素是O 。(2)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尾氣處理后生成物有N2和CO2兩種;其中N2是單質,CO2是化合物,單質和化合物的個數比為1:2。(3)從微觀角度看,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沒有發生變化。33.(2024七下·余姚期中)種子是種子植物的繁殖體,對物種延續起著重要的作用。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對種子進行一系列探究活動。【觀察種子的結構】(1)如圖乙是玉米種子的縱剖圖,該剖面是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 (填“a”“b”或“c”)線剖開的;(2)在圖乙所示的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變成藍色的部分是①,說明該結構的主要成分是 ;【種子萌發的探究】實驗步驟:①選取健康、飽滿的玉米種子80粒,并準備好4個帶蓋的玻璃杯、紗布等;②分別在玻璃杯上貼上標簽A、B、C、D,每個杯子中放4層紗布,在紗布上各放上20粒玉米種子;③按照下表所示進行操作;④3天后觀察種子萌發情況。組別 種子數量粒 實驗條件 胚根長度大于2毫米的種子數量/粒1天后 2天后 3天后 4天后 5天后A 20粒 室內25℃,干燥 0 0 0 0 0B 20粒 室內25℃,部分浸沒在蒸餾水中 6 9 18 20 20C 20粒 室內25℃,完全浸沒在蒸餾水中 0 0 2 8 12D 20粒 保溫箱內4℃,部分浸沒在蒸餾水中 0 0 0 0 0(3)A、B、C、D每個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種子的原因是什么? ;(4)小組同學進行B組和D組實驗對比研究的方案設計時,基于的假設是 ;【制作種子一生模型圖】……【答案】(1)a(2)淀粉(3)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4)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知識點】種子的結構【解析】【分析】(1)切開種子時,要保證能夠看到種子內部所有的結構;(2)圖乙中:①胚乳、②子葉、③胚芽、④胚軸、⑤胚根。淀粉遇到碘液會變成藍色;(3)在科學探究中,往往需要選擇盡量多的樣本,這樣得出的結論會更加客觀;(4)根據表格數據分析B、D組中不同的因素即可。【解答】 (1)觀察玉米種子時,應將浸軟的玉米種子沿扁平面中央縱向剖開。故圖乙剖面是刀片沿著圖甲所示的a線剖開的。(2)淀粉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故在圖乙所示的玉米種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變成藍色的部分是①,說明該結構的主要成分是淀粉。(3)用作實驗的玉米種子過少,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實驗結果出現較大的偏差,故A、B、C、D每個杯子中都放20粒玉米種子的原因是:避免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4)B組和D組實驗除溫度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故小組同學進行B組和D組實驗對比研究的方案設計時,基于的假設是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三、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8分)34.(2025·瑞安二模)藍莓被譽為“漿果之王”,具有提高視力、延緩衰老等多種功效。為了探究藍莓種子的萌發是否會受到種植環境pH的影響,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分別配制pH 為3.0、4.0、5.0、6.0、7.0、8.0的6組營養液;②將20粒藍莓種子用pH為3.0的營養液浸泡24h;③將種子均勻放置于帶紗布且滅菌的1號培養皿中,并添加pH為3.0的營養液,保持紗布濕潤;④換用不同pH的營養液,重復步驟②-③;⑤將6個培養皿置于25℃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并觀察統計種子的萌發率,繪制結果如圖。(1)為保證實驗結論的準確性,在本實驗中需要控制相同的量有 。 (寫出一點)(2)寫出步驟①中用pH試紙測定溶液 pH的操作方法 。(3)步驟③中保持紗布濕潤的目的是 。(4)如圖為pH對藍莓種子萌發率的影響情況,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1)營養液的質量/藍莓種子的大小(2)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營養液,滴在 pH 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3)為種子萌發提供適宜水分(4)溫度相同時,藍莓種子的萌發率隨pH變大而先變大后變小,在pH等于4左右萌發率最高【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pH值的測量及方法【解析】【分析】(1)(3)根據種子萌發的條件進行分析判斷。(2)不能將試紙伸進待測液中,也不能將試紙潤濕。(4)根據圖像進行分析,判斷萌發率較高的條件。【解答】(1)種子自身條件也會對種子的萌發造成影響,所以要控制種子自身條件相似,例如種子大小、飽滿程度等相同。實驗變量為營養液的pH值,所以還應控制營養液的量相同等。(2)用pH試紙測定溶液 pH的操作方法: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營養液,滴在 pH 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3)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所以要保持紗布濕潤。(4)由圖像可知,溫度相同時,藍莓種子的萌發率隨pH變大而先變大后變小,在pH等于4左右萌發率最高。35.(2025七下·嵊州期中)種子的萌發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某小組對于種子的萌發是否需要光的問題進行分組探究.他們分別選用三種植物的種子在光照和黑暗中進行培養,每種條件下的種子數量都為200粒,一段時間后觀察。下表為實驗條件和結果,數據為已萌發的種子數量。組別 種子 光照 空氣 溫度 水分 種子發芽情況① 萵苣 向陽處 充足 25℃ 潮濕 185② 萵苣 黑暗 充足 25℃ 潮濕 0③ 西瓜 向陽處 充足 25℃ 潮濕 0④ 西瓜 黑暗 充足 25℃ 潮濕 190⑤ 大豆 向陽處 充足 25℃ 潮濕 180⑥ 大豆 黑暗 充足 25℃ 潮濕 178⑦ 西瓜 無 25℃ 潮濕 (1)①、②兩組實驗的變量是 ;(2)大豆種子不管在光照還是黑暗處,都有一些種子沒有萌發的可能原因是 ;(3)如果探究空氣對西瓜種子萌發的影響,請完善實驗組⑦實驗條件 ;(4)實驗結果分析,可以發現 (選填“萵苣”、“西瓜”或“大豆”)種子的萌發需要光照。【答案】(1)光照(2)胚已經損壞(3)黑暗(4)萵苣【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根據表格數據確定①②組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2) 種子的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 ;(3)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設計實驗即可;(4)根據表格數據①②對照分析解答。【解答】 (1)從表格中看出①、②兩組實驗的不同的量是光照,其它條件如空氣、溫度、水分都相同,因此①、②兩組實驗的變量是光照。(2)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具備了,沒有萌發的原因應該是自身的條件不具備,即胚不是完整的、胚不是活的、種子處于休眠期。因此“大豆種子不管在光照還是黑暗處”,都有一些種子沒有萌發的可能原因是種子胚被破壞(或胚已死亡、種子正在休眠期等)。(3)“如果探究空氣對西瓜種子萌發的影響”,唯一不同的變量是空氣,其它條件如光照、溫度、水分都相同且適宜。因此“需增設實驗組⑦”,這組實驗條件設計的光照應該是黑暗。(4)由表中實驗結果分析,萵苣種子在向陽處種子發芽185粒,黑暗處0;西瓜種子向陽處0,黑暗處190粒;大豆種子在向陽處180粒,黑暗處178粒。因此可以發現萵苣種子的萌發需要光照。四、綜合題(每空1分,共9分)36.(2025·普陀模擬)為建設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城市,舟山計劃建設一座集物理分選、化學降解和生物處理于一體的垃圾分類處理中心,旨在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以下是該中心的部分技術流程:(1)機械分選主要依據密度、磁性、導電性等物理性質不同實現垃圾分離,將輕質塑料與重質磚塊篩選分離主要是利用他們的 不同。(2)將廚余垃圾堆肥處理可生產有機肥料和沼氣。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學式為CH4),16噸甲烷中含碳元素 噸。(3)高溫裂解爐對某些有害垃圾進行無氧分解,產物為能源物質。請寫出一條高溫裂解有害垃圾的優點: 。【答案】(1)密度(2)12(3)變廢為寶或環保【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解析】【分析】(1)輕質”“重質”指的是物體的密度大小,不是質量。(20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等于物質的質量與該元素的質量分數的乘積。(3)根據題中對高溫裂解爐原理的分析進行判斷。【解答】(1)“輕質”“重質”指的是物體的密度大小,輕質塑料的密度較小。(2)16噸甲烷中含碳元素。(3)由“高溫裂解爐對某些有害垃圾進行無氧分解,產物為能源物質”可知,高溫裂解有害垃圾的優點有:變廢為寶、環保等。37.(2025七下·溫州期中)我國研發的“祝融號”火星車使用了新型材料——納米氣凝膠(如圖所示)。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1 納米氣凝膠有豐富的納米孔隙,密度僅為 應用于火星車上時,幾乎不會增加它的質量。材料2 納米氣凝膠有非常好的隔熱效果,3cm厚的氣凝膠相當于約30塊厚度為0.5cm 普通玻璃的隔熱功能,能夠確保火星車在-130℃~1400℃的環境中正常工作。材料3 納米氣凝膠看似脆弱不堪,其實非常耐磨且富有彈性,能夠承受相當于本身質量幾千倍的壓力。(1)氣凝膠密度僅為3mg/cm3= kg/m3.(2)已知某大型飛機采用現在盛行的超高強度結構鋼 制造,耗鋼156噸;若采用“氣凝膠”代替鋼材來制造一架同樣大小的飛機,則需“氣凝膠”的質量為多少千克 (寫出計算過程)(3)鑒于納米氣凝膠的獨特性能,請你推測一種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潛在應用: 。【答案】(1)3(2)解:已知m鋼=156t=156000kg答:需“氣凝膠”的質量為60kg。(3)做防火服、運動鞋等【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解析】【分析】(1)毫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是十的負六次方,立方厘米和立方米之間的進率也為十的負六次方,據此進行單位換算。(2)根據飛機的體積不變,結合密度公式求解。(3)根據題中材料中關于氣凝膠性質的介紹推測潛在應用。【解答】(1)。(3)由“納米氣凝膠有非常好的隔熱效果”可知,可應用于制作防火服;由“非常耐磨且富有彈性”可知,可應用于制作運動鞋等。38.(2025八下·嵊州期中)1886年,法國化學家莫瓦桑第一次制得了氟的氣態單質,并確定其化學式為,它幾乎可以與所有金屬直接化合,且在化合物中氟幾乎都呈-1價(1)F元素屬于 元素(選填“金屬”或“非金屬”)。(2)科學家還用Xe(氙氣)和PtF首次合成了含稀有氣體元素的化合物XePtF,其中PtF為帶一個單位負電荷的原子團,XePtF中元素的化合價為 。【答案】(1)非金屬(2)+5【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常見金屬與金屬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如果元素名稱含有金字旁,那么為金屬元素;(2)原子團的化合價等于化合價的代數和。【解答】 (1)F元素不含金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2)PtF6-為帶一個單位負電荷的原子團,F的化合價為-1,設Pt元素的化合價為x,則有:x+(-1)×6=-1,解得:x=+5。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2025】七下科學期末測試拔高培優試卷(一)(學生版).docx 【浙教版2025】七下科學期末測試拔高培優試卷(一)(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