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錦州市 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質量檢測(二)歷史試卷參考答案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 30 分)本部分共包括 15 小題,每小題 2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C D D A B B C B B D C A D D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 40 分)本部分共包括 4 小題16. (9 分)(1)①:東漢(1 分);②:王羲之是中國古代著名書法家。被后人譽為“書圣”。他的代表作是《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1 分);③: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得分,1 分)(2)制度:分封制(1 分)行省制(1分)(3)②①④(3 分)③:彰顯了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見證了中外友好交往。(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得分,1 分)17.(13 分)(1)性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1分);抗日英雄:楊靖宇、左權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得分,1 分);地位: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1 分)(2)①李大釗(1分);②五四運動(1 分);③新民主主義革命(1分)革命道路:井岡山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1 分);正式形成標志: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或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1分)(3)解說詞:1927 年 8 月 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革命家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占領南長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2分)戰役:百團大戰(1分);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 分)精神:忠誠于黨,忠于人民,報效國家,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答出一點,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 分)18.(7 分)(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答出任意一點即可,1分)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分)(2)制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 分);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 分);重要事件: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 分)(3)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 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 分)19.(11 分)(1)政策:新經濟政策(1 分);危機:經濟大危機(1 分);措施:以工代賑。(1分)(2)歷史事件:不結盟運動(1 分);世界格局:兩極格局(1 分)(3)論證(6 分)示例:觀點:法律文獻的頒布與實施能夠推動社會發展。論述:1954 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權利法案》:1689 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限制王權。此后,英國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綜上所述,法律文獻的頒布與實施能夠推動社會發展。選擇其他史實論述如下:《獨立宣言》: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獨立宣言》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觀點:思想解放推動社會進步論述: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上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文藝復興促進了思想的大解放,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綜上所述,思想解放推動社會進步選擇其他史實論述如下:啟蒙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評分標準本題最終得分由“材料運用與論述”和“答題規范”兩部分構成水平 材料運用與論述 得分等級4 選擇兩個史實,能夠做到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63 選擇兩個史實,其中一個史實論證充分,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另一個史 5——4實論證不充分或不夠典型,邏輯基本清晰。2 選擇兩個史實,論證不充分或不夠典型,邏輯不夠清晰。 3——2或僅選擇一個史實,能夠做到史論結合,邏輯基本清晰。1 僅選擇一個史實,論證不充分、不夠典型。 1——0或未選擇史實,論證不充分、不典型,或論證與觀點無關,或只寫出史實而未作論證。答題規范:作答需要有觀點、論述和總結三部分。缺少觀點或總結扣 1 分,觀點和總結兩項都缺少也只扣 1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