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有學者認為:“在唐宋時期,城市生活發生了顯著變化,一種新的城市風貌逐漸形成。2025屆云南三校高考備考實用性聯考卷(八)》城市中不僅商業活動更加活躍,而且市民階層的文化娛樂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下歷史列現象能體現這一“新的城市風貌”的是A.長安城實行嚴格的坊市分區制度B.南宋臨安城商人大多來自江浙地區C.唐朝前期的城市商業受官府監管D.北宋東京城的夜市繁榮且瓦子眾多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5.元朝時期,行省轄區廣閣,如嶺北行省涵蓋今蒙古高原及以北廣大地區,江浙行省包題卡上填寫清楚。括今江蘇南部、浙江、福建等區域。行省不僅要處理轄區內的錢糧、戶口、屯種、譜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運等民政事務,還要負責軍事防御,應對邊境沖突等軍事任務。然而,行省的重大民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政要務則需呈報樞密院。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3.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A.導致地方權力過大,威脅中央集權B.行省完全喪失地方管理的自主權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C.體現了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結合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D.是為了加強對邊疆地區有效控制而設立1.有學者指出:“在距今約5000-3000年的中國大地上,眾多區域文明競相發展,呈現6.明朝張居正改革推行“一條鞭法”,清朝雍正帝實行“箱丁入畝”。有學者認為“這兩出多元一體的格局。其中,有一個區域文明不僅擁有規模宏大的城址、功能復雜的宮次改革是中國古代賦役制度變革長河中的重要節點,它們前后相繼,共同勾勒出封建殷建筑,還出土了象征權力和地位的精美禮器,對周邊地區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賦役制度演變的關鍵脈絡。”以下能支撐這一觀點的是響,被視為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區域之一。”學者所描述的這一區域文明最有可能是A.兩次改革都以貨幣形式征收賦役,抑制了土地兼并A.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B.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B.“一條鞭法”為“攤丁人畝”莫定基礎,二者逐步推動賦役制度合理化C.黃河中游的中原文化D.長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C.兩次改革都加重農民負擔,引發社會動滿,加速封建王朝衰落2.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著書立說,提出各自治國主張。其中,某學派主張“圣人茍D.“攤丁入畝”是對“一條鞭法”的全面否定,構建全新賦役體系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這一學派及其思想主張對當時社會變7.晚清歙縣進士汪宗沂(1837~1906),少好經世之學,能誦四子書,曾先后游幕于曾國革產生了重大影響。以下關于該學派的表述正確的是藩、李鴻章幕府,并在辭幕后歷任各大書院山長,是微州極具影響力的士紳。下列關A.其思想強調以“仁”為核心,主張“為政以德于汪宗沂經歷的評論中,正確的是B.其思想適應了當時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需要A.光復逗太平軍打擊的孔孟之道,不諳世界時局C,該學派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倡導順應自然B.招募鄉兵勤加訓練以防堵浙匪,罔顧民生多艱D.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反對戰爭C.篤信守田治生用積蓄置辦田產,阻礙社會進步3.秦漢時期,政府在邊疆地區采取了諸多舉措。漢武帝時,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河西四郡:D.清末新政時教授新學開設新課,順應時代潮流東漢光武帝時期,對歸附的邊疆少數民族,允許其在邊疆居住,并設置屬國進行管理。8.毛澤東在1936年紅軍東征時,就明確提出“爭取在山西發展抗日根據地”的戰略構這些舉措的共同作用是想。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山西陸續組建晉西北、晉東北、晉東南、晉西南抗日革命根A.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有效控制與管理據地,并重新組建省委,推動黨組織的恢復與建立工作。山西黨組織曾被破壞的主要B.消除了中原與邊疆地區的文化差異原因是C,推動了邊疆地區經濟文化的高度緊榮A.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B.日軍侵華瓦解黨組織D.促使邊疆少數民族完全認同中原文化C.中共成立初期較幼稚D.共產國際的錯誤指導歷史·第1頁(共6頁)歷史·第2夏(共6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