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學期4月調研考試(三模)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考古發現,在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中后期,少部分社會上層精英壟斷社會管理權(如軍事指揮權、原始宗教祭祀權),形成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和維護社會等級制度規范的禮制。貴族、權貴控制鹽、銅等重要的經濟資源以及高等級手工業制品的生產和分配。出現埋葬王、權貴階層的專門墓地和隨葬高等級禮器的大型墓葬。這些考古發現( )A.印證了手工制作工藝的多元并進 B.反映了早期文明時代的縱深發展C.體現了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動力 D.展示了原始人群聚居的最初形態2.有學者說,東晉時期的陶淵明、謝靈運等人的山水詩那樣好,是由于他們對于自然有一股新鮮發現時身入化境濃酣忘我的趣味;正是在這種深厚的自然體驗下,產生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優美的寫景文學作品。據此可知,東晉文學的突出特點是( )A.融入玄思,注重空靈意境 B.借鑒佛理,表達禪宗思想C.繼承傳統,歌詠社會人生 D.道法自然,抒發內心情感3.下表所示為不同史籍關于“玄武門之變”的記載。據此推斷最合理的是( )內容 史籍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日夜固爭曰:“事急矣!若不行權道,社稷必危。周公圣人,豈無情于骨肉?為存社稷,大義滅親。今大王臨機不斷,坐受屠戮,于義何成?若不見聽,無忌等將竄身草澤,不得居王左右。”太宗然其計 《舊唐書》世民腹心唯長孫無忌尚在府中,與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車騎將軍三水侯君集及尉遲敬德等,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世民猶未決,眾曰:“大王以舜為何如人?”曰:“圣人也。”眾曰:“使舜浚井不出,則為井中之泥,涂廩不下,則為廩上之灰,安能澤被天下,法施后世乎!” 《資治通鑒》A.玄武門之變是一次偶然性的政變 B.長孫無忌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謀者C.唐初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較為尖銳 D.儒家倫理在唐初遭到了嚴重破壞4.如表所示是北宋時期兩位官員的上疏內容(部分)。由此可見,兩人希望朝廷( )1 蘇軾稱:饑疫之下,“山海之間,接連甌閩,盜賊結集,或生意外之患,則雖誅殛臣等,何補于敗” 《蘇軾全集校注》第14冊2 樞密使張方平上疏言:“饑疫之后,所在盜賊蜂起,京東、河北尤不可言” 《續資治通鑒長編》第20冊,卷286A.加強地方管理以控制盜賊 B.增加財政收入以救災賑荒C.重視民生以維護社會穩定 D.重視疫病防治以應對邊患5.乾嘉以降,華北鄉村偷竊莊稼的事件頻發,村莊通過組建青苗會,雇人看青。嘉慶年間,直隸寶坻縣厚俗里等15個村莊聯合成立青苗會。該青苗會專門“稟之于官”,特別強調“蓋立一會,原系公道,存貧富有益,非徒合謀聚眾以勢人也”。據此可知,當時( )A.鄉村社會治理日益組織化 B.鄉村自治組織開始建設C.人口膨脹導致社會治安惡化 D.地方豪強壟斷基層管理6.1864年,清廷刊印美國人丁韙良翻譯的《萬國公法》。1867年,李鴻章指出,各國“均有保護其民、自理財賦之權”,朝廷對列強“上侵國家利權,下奪商民生計”的種種非分要求,“皆可引萬國公法直言斥之”。據此可知,李鴻章( )A.依法有效維護國家利權 B.主權意識有所增強C.主動尋求融入世界體系 D.固守天朝上國觀念7.1906年8月25日,戶部侍郎戴鴻慈、湖南巡撫端方等奏請改訂全國官制以為立憲預備,設立責任內閣,“以求中央行政之統一”,明晰“中央與地方之權限”,并提出“變通地方行政制度”,開始試行“地方自治”。同年9月1日,清廷發布“上諭”宣布預備立憲,“大權統于朝廷”,“以立國家萬年有道之基”。這反映出當時( )A.清政府積極主動推進政治改革 B.政治體制改革具有雙重性C.立憲派與革命派達成政治共識 D.地方與中央矛盾得以緩解8.民國初年,警察對于商店使用舊歷結算賬日的行為,曾加以取締,試之以勸告改用陽歷,但各商店仍置之不問。而到了1920年,上海海寧路商界聯合會主動倡議商界實行通用陽歷,教育部每年印新式歷書20萬份以供社會需求。這一變化體現出( )A.政府改革方式過于激進 B.新舊文化沖突日益加劇C.商界保守觀念依然存在 D.民間逐漸接受新式文化9.1925年5月,中華全國商會聯合會第五次大會在北京召開,不少與會的各省商會代表稱:“民國以還,軍事肇興,商人以有限之膏血,應無限之誅求,舉國商人受此痛苦,敢怒而不敢言矣。”據此可知,此時的中國( )A.官僚資產階級打壓民族工業 B.新式商人群體主導社會變遷C.政局動蕩惡化商業經營環境 D.近代軍事改革刺激經濟發展10.如圖是創作于1962年的宣傳畫《革命的女戰士,生產的紅旗手》。該作品旨在( )A.激勵民眾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B.強調新中國階級斗爭的重要性C.展示工業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D.褒揚女性成為國家建設的主力11.如表所示是約公元前2500年一份蘇美爾石刻地契中的主要內容。這可用于說明,當時蘇美爾地區( )面積 田塊名 土地銀價 每坰價格 賣田地人(收款人) 附加實物 賣方證人 財產主權轉移術語 依附田地的農民1坰 牧豬田 10錙銀 10錙銀 給蓀提和寧達拉 1容器羊油、2斤羊毛、4斛大麥、10個啤酒面餅、3個餐桌面餅 5名證人 食油被涂到(契約泥錐)表面,對(田)的主張已脫離了家族 無A.農民對土地的依附關系逐漸松弛 B.土地買賣過程規范且受法律保障C.已出現較為成熟的契約經濟形式 D.白銀成為主要的流通和支付手段12.中世紀前期,《埃涅阿斯紀》這類以《荷馬史詩》為范本的拉丁文史詩,在西歐的課堂上被反復講授、背誦和抄寫。有學者估計,在當時的知識階層中,這類史詩的讀者總數僅次于讀過《圣經》的人的總數。以希臘文流傳的《荷馬史詩》反而一度被人們所遺忘。促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是( )A.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 B.希臘被奧斯曼帝國征服C.分裂割據的政治現實 D.教會對文化教育的壟斷13.18世紀50年代,印度作為紡織品生產國在全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1880年統計數據的研究表明,當時印度每年棉布消費約291000噸,其中54.4%從英國進口。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印度民眾消費觀念發生根本改變 B.印度本土紡織原料供應短缺C.世界市場的形成促使貿易全球化 D.英國工業與殖民優勢的疊加14.如圖是一幅名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法國的愿望》的漫畫,該漫畫可用來說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法( )A.埋下了政治動蕩的隱患 B.重新劃分了各國勢力范圍C.旨在削弱德國軍事力量 D.使集體安全機制得到維護15.如表所示為英國“脫歐”的決策過程。這一過程體現了( )時間 “脫歐”的決策過程2016年6月 “脫歐”公投開始(結果為51.89%對48.11%,多數同意“脫歐”)2016年7月 政府正式拒絕了逾412.5萬人參與的第二次公投請愿。議會并未按照原來請愿簽名超過10萬人的慣例,對請愿內容進行討論2016年11月 高等法院裁定,政府在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前需經議會批準2017年2月 議會下議院投票通過政府提交的“脫歐”法案,授權首相啟動“脫歐”程序2017年3月 國王批準“脫歐”法案,授權首相正式啟動脫歐程序2019年1月 下議院勉強通過了首相提出的“脫歐”協議B計劃(備選計劃的修正案)①對程序公正的追求 ②英歐關系的緊密性 ③責任內閣制的特點 ④英美法系的獨特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二、材料題16.[晚明文化轉型]材料 “幾何”本是漢語古典詞,曹操在《短歌行》中就曾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利瑪竇在羅馬神學院時由著名數學家克拉維烏斯親授其評注的數學名著《原本》。《原本》以歐氏幾何學為本,是一部高度公理化的著作,正可彌補中國古典數學公理化的不足。徐光啟與利氏合譯《原本》,取書名《幾何原本》。利瑪竇與徐光啟對“幾何”這一數學術語的創譯,以及《幾何原本》中厘定的點、線、直線、平面、曲線、對角線、并行線、直角、三角、面積、體積等術語,構筑了公理化數學系統,為中國思維方式的近代轉型奠定了術語基礎。按照歐幾里德及克拉維烏斯原著的含義,這本書的書名可意譯為“測地學”,但利瑪竇、徐光啟沒有將書名譯作實用技術性的“測地學”,而是借用“數未定而設問”的“幾何”一詞,頗有能點化歐幾里德探討空間關系學說的抽象性質。中國古代雖有幾何學的研究,但并無專名。而自《幾何原本》前6卷于明末問世以后,“幾何”“幾何學”名目逐漸普及開來,清中期以前以“幾何”命名的數學專著有多種。康熙帝還令人將《幾何原本》譯成滿文,供其研習。晚清時,英國來華新教傳教士偉烈亞力與中國數學家李善蘭譯出《幾何原本》后9卷,中國方有《幾何原本》全本。近代新學制確立后,中學必修科目數學分列代數、幾何,作為數學術語的“幾何”更家喻戶曉。——摘編自馮天瑜《晚明西學譯詞的文化轉型意義以“腦囊”“幾何”“地球”“契丹即中國”為例》(1)根據材料,指出“幾何”一詞在漢語中含義的變遷。(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幾何”一詞含義變遷的因素及其含義變化的影響。17.[中國近現代民主政治探索]材料一 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各根據地嘗試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中華蘇維埃政權由中國共產黨執政,其最高政權機關為各級蘇維埃代表大會,分為中央、省、縣、區、鄉市五級(鄉為蘇維埃大會),各級代表的選舉采用依次遞選辦法進行間接選舉。大會閉會后,蘇維埃代表大會的職責隨大會閉幕而結束不設駐會機構。全國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政權實行“三三制”,中國共產黨與黨外人士合作建立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參議會分為邊區、縣、村(代表大會)三級,邊區政府為省級地方政權;邊區各級參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主要實行直接選舉,各級參議會選舉同級政府;邊區最高政權機關為邊區、縣、村參議會,參議會閉會后,最高行政機關為三級政府;大會閉會后設邊區和縣參議會常駐機構監督與協助政府工作。——摘編自楊洋《論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察冀邊區參議會》材料二 1946年4月,陜甘寧邊區第三屆參議會第一次大會通過《陜甘寧邊區憲法原則》,這意味著邊區的政權組織形式開始全面由參議會制度向人民代表會議制度轉變。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順利召開,確定新中國的政權組織形式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1952年開始,中共中央就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國開展民主選舉,為召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積極創造條件。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憲法明確規定中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同時,大會還選舉了中央各國家機構負責人,制定了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組織法,等等。從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摘編自楊佳瑛《民主的中國特色》(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與晉察冀邊區參議會的異同。(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功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有利條件。18.[古代絲綢之路]材料 如表所示為中國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發展演變情況。歷史階段 發展演變特點漢代 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開辟陸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日漸穩固并不斷向西延伸魏晉南北朝時期 絲綢之路上的經濟文化交流受到一定阻礙唐代 前期陸上絲綢之路空前繁榮;后期陸上絲綢之路逐步走向低谷宋代 北宋版圖大幅縮減,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南宋更無法涉足西北地區,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衰落日益明顯元朝 大量中外史料都反映出,在當時漫長的東西方陸路商道上,商隊販運貿易的絡繹不絕明清時期 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貿易全面走向衰落——摘編自師偉《絲綢之路簡史》圍繞“陸上絲綢之路的演變”這一主題,自擬論題,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嚴密。)三、綜合題19.[工業革命與人工智能]材料一 工業革命使工廠制度得以確立,正式締造了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兩個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英國工人的反抗斗爭在工業革命初期經歷了一個從自發階段到自覺階段的發展過程。工業革命引發的社會化大生產加速了社會分工,給廣大勞動婦女創造了就業機會,使她們逐步取得了經濟獨立、提高了婦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變了傳統的婚姻價值觀,推動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觀和消費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家庭消費結構也不再停留于“溫飽”水平,前往歌劇院、公眾演講和音樂會,展覽館或博物館,運動場等休閑方式成為時尚。工業革命時期,許多工匠出身的人成了科學家或社會名流,得到了全社會前所未有的尊敬。他們的成功無疑刺激了當時的年輕人,吸引了各階層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術改進和技術發明的隊伍里。——摘編自任海濱《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民眾觀念嬗變》材料二 2018年,美國白宮成立了“人工智能特別委員會”,成員包括白宮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等政府機構的官員。2019年2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一項名為“維護美國人工智能領導地位”的行政命令,正式啟動美國人工智能計劃。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稱,“美國是人工智能研發和部署的全球領導者”,美國政府將協調聯邦政府戰略和美國人工智能計劃,以五項原則(如美國必須在整個聯邦政府、工業界和學術界推動人工智能的技術突破,以促進科學發現、增強經濟競爭力和維護國家安全)為指導,維持和加強美國在人工智能研發和部署方面的科學、技術和經濟領導地位。美國必須培養當代和未來的美國工人,使他們具備開發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技能,為今天的經濟和未來的工作作好準備。——摘編自王迎春、李輝、楊丞磊等《美國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計劃2019更新版重點及啟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工業革命時期民眾觀念嬗變的表現。(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19年美國人工智能戰略計劃的特點,并綜合材料談談你從英國工業革命和美國人工智能戰略計劃中得到的啟示。參考答案1.B2.D3.C4.C5.A6.B7.B8.D9.C10.A11.C12.D13.D14.A15.C16.(1)變遷:從漢語文學詞匯到數學術語(或數學中的一個分支學科)。(2)因素:西學東漸;中西學者的努力;統治者的支持;教育制度的變革。影響:為中國數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動了中國數學學科的近代化進程;為中國思維方式的近代轉型奠定了術語基礎,有助于培養中國人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和演繹推理能力;為后來中西學術交流在數學領域的深入發展奠定了基礎;有利于促進數學教育的普及,提高中國國民的數學素養。17.(1)相同點: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權組織形式;都具有民主性質;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理念;都為后來的政權建設和制度發展提供了經驗。不同點:政權性質與執政模式不同: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民主專政政權,晉察冀邊區參議會是中國共產黨與黨外人士合作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民主政權。 組織架構不同: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分為中央、省、縣、區、鄉市五級,為全國性政權,晉察冀邊區參議會分為邊區、縣、村三級,是省級地方政權。 選舉方式不同: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各級代表采用依次遞選的間接選舉辦法,晉察冀邊區參議會各級參議員主要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機構設置不同: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閉會后不設駐會機構,晉察冀邊區參議會閉會后設邊區和縣參議會常駐機構監督與協助政府工作。(2)有利條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民主政治探索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積累了豐富經驗;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礎;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提供了法律依據;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不斷提高,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物質保障。18.論題:陸上絲綢之路的演變影響中外文化交流。闡述:陸上絲綢之路自開辟以來,不僅是一條貿易通道,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其演變與中外文化交流緊密相連。漢代,絲綢之路開辟,中國的絲綢、冶鐵技術等通過商路經西域傳至中亞、西亞地區,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西域的葡萄、苜蓿等物種傳入中原,豐富了中原的物種資源。文化交流也開始萌芽,為后續的深入交流奠定基礎。魏晉南北朝時期,盡管絲綢之路交流受阻,但佛教在這一時期通過絲綢之路進一步在中國傳播,中原與西域、天竺等地的佛教文化交流不斷,如法顯西行取經,促進了佛教文化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唐代前期,絲綢之路的繁榮將中外文化交流推向高潮。長安成為文化匯聚的中心,不僅有各國的留學生學習中國文化,對世界文明進程產生深遠影響。同時,阿拉伯的天文、歷法、醫學等知識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科學文化體系。元朝時期,絲綢之路再度興盛,歐洲商人沿著商路來到中國,帶來了西方的文化、科技知識,如《馬可·波羅游記》讓西方對中國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也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相互了解,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等也經絲綢之路傳播到阿拉伯地區及更遠的歐洲。綜上所述,陸上絲綢之路的演變直接影響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廣度和深度。其繁榮時,文化交流活躍;衰落時,交流雖未中斷但也受到限制,它見證并推動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19.(1)表現: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逐漸覺醒,開始有意識地為自身權益而斗爭;婦女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人們的生活觀和消費觀發生轉變;人們的技能成才觀念日益增強。(2)特點:政府主導;成立專門組織;強調美國領導地位;多領域協調;重視人才培養。啟示:要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核心位置,不斷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推動技術的持續進步和突破;政府應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規劃,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引導資源向重點科技領域傾斜;要加強教育改革,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營造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要增強國際競爭意識,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競爭,提升國家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要關注科技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積極引導科技發展促進社會公平、和諧發展,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