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高三模擬考試試題歷 史考試時量:75分鐘總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所示為龍山時代湖北石家河文化與河南王灣三期文化出土的三組器物,其中①組為石家河文化獨有,③組為王灣三期文化獨有,②組為二者均有但數量較少。由此可推知,該時期( )石家河文化與王灣三期文化陶器比較圖A.南北方文化的發展趨同 B.長江流域發展日益加速C.北方文化發展水平領先 D.存在區域經濟文化交流2.西漢初期的政治地理結構呈“東西對立”態勢(見圖1),而西漢中后期的政治地理結構卻呈明顯的圈層結構(見圖2)。這一變化反映出當時( )A.政治中心的東移趨勢 B.邊患問題的解決C.中央集權的日益強化 D.治國思想的變化3.769年,唐政府規定:天下百姓及王公以下,每年稅錢分為九等,資產多者多征,少者少征,上上戶四千文,下下戶五百文;無論有無土地、是否長期居住,均須按等交稅。這些規定( )A.適應了解決財政困難的需要 B.體現了稅收政策的公平合理C.打擊了王公貴族的政治特權 D.改變了賦稅征收的主要標準4.宋代文人士大夫熱衷關注邊防形勢,日益形成“文人論兵”風潮。北宋著名經學家、文學家劉敞認為“兵革之事,亦慎用之”,但“仁人”可以被迫回應戰爭。戰爭取勝關鍵不在于兵而在于“以道德為藩,以禮讓為國”,通過道德感化,實現不戰而勝。這( )A.導致宋代兵力大為削弱 B.推動崇文抑武方針的施行C.反映儒學滲入軍事思想 D.體現宋代文人的厭戰情緒5.明武宗時,太監崔杲奏乞鹽引(銷售憑證),皇帝命內閣草敕,大學士劉健等人表示如“坐視不言,依阿順旨”,那就“不惟負先帝面托之重,亦且虧皇上新政之明”。隨后,五府、九卿、科道等官亦上疏論其不可,最終皇帝妥協。這反映出當時( )A.君權受到彈性約束 B.社會危機日益顯露 C.宦官專權矛盾激化 D.內閣勢重權傾朝野6.清代前中期,行省綠營統于督撫衙門,進而統于兵部,不設專門省級軍事機構。咸同以降,湘軍、淮軍等地方武裝設營務處作為戰時管理機構,特別是清末新政后,通過督練公所延續其職能框架,成為省級常設軍事管理機構。這一演變( )A.削弱了滿族軍人的特權 B.提高了晚清軍隊的戰斗力C.加速了中央權威的下降 D.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7.“一戰”前,歐美各國在中國低價傾銷各類機器,華商機器工業僅能為進口機器進行修配?!耙粦稹睍r期,由于歐美各國嚴禁機器出口,華商機器工業開始由修配進入到仿造階段。1920年,上海已有華商機器廠222家,國產機器及零配件已可成批供應市場。這說明( )A.實業救國成為社會共識 B.西方改變侵華手段C.工業落后面貌得以改變 D.社會改造力量增強8.扭秧歌是陜北地區民間較為流行的傳統體育活動。邊區政府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掀起新秧歌運動,制作了《保衛邊區》《減租減息》《夫妻開荒》《生產運動》等新劇目。該運動的開展( )A.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B.適應了根據地建設的需要C.提升了婦女的政治影響力 D.旨在改善落后的農村面貌9.1962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切實加強銀行工作的集中統一、嚴格控制貨幣發行的決定》。該決定提出“把貨幣發行權真正集中于中央,把國家的票子管緊,而且在一個時期內,要比1950年統一財經時管得更嚴、更緊?!痹摏Q定的提出旨在( )A.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 B.強化計劃經濟 C.服務于國民經濟調整 D.鞏固新生政權10.下表為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發展演變的內在邏輯。這一發展演變主要緣于中國( )發展階段 “逐步融入” “積極參與” “全面合作” “建設性引領”時期 1971年到改革開放之前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 20世紀90年代初到21世紀初 十八大以來中國聯合國外交的主要內容 依托聯合國的平臺,打破國際孤立和敵對大國的包圍 為國內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服務 積極融入國際制度,主動地學習和運用國際規則為自己爭取長遠利益 通過“理念引領”“路徑引領”“行動引領”,積極倡導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深入推進全球治理體系建設進程,并提供解決全球問題的中國方案A.努力構建睦鄰友好關系 B.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提升C.成為國際秩序的主導者 D.外交原則隨時代發展而變化11.羅馬帝國初期,不婚不育蔚然成風,公民數量明顯下降。為應對人口危機,奧古斯都頒布了多部旨在鼓勵和規范婚育的法律。針對騎士們的抗議,奧古斯都發表演說,指責道:“你們奉行獨身和不愿意生育的行為,是褻瀆祖先、不敬神明和滅絕羅馬民族的罪行?!睋丝芍?,羅馬帝國初期( )A.法律與教化并重 B.通過人口的增長促進對外擴張C.神權強化了王權 D.采用強制手段解決了人口危機12.到1500年,全歐洲已有80所大學。有學者指出:15世紀末,歐洲大學與13世紀的大學已有較大差異,從經常因暴力沖突而分裂,但富于活力和獨特生活的獨立行會、研究和教學的發源地,退居為“服務于國家的職業培訓中心”。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A.專制王權國家的建立 B.城市自治運動的興起C.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 D.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13.玻璃鏡子在13世紀由德國人發明,15世紀流行于歐洲,16世紀威尼斯成為整個歐洲的鏡子主產地。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師們不僅可以模仿自然還能夠利用鏡子刻畫自己的相貌特征、塑造新的藝術家形象。這一現象主要得益于( )A.新教倫理被廣泛認可 B.天主教會統治的顛覆C.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 D.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14.19世紀后期,在美國芝加哥、紐約等大城市,婦女團體自發開展“市政清潔”活動,負責街道清潔、托兒所管理及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同時,婦女團體通過出版物、游說政府立法等途徑,推進對森林、水體和鳥類的保護。這反映出當時美國( )A.婦女取得與男子平等的政治權利 B.城市治理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C.工業革命助力婦女社會角色拓展 D.全民環保理念成為社會普遍共識15.1940年,美國主導下的美洲電影協會成立,該協會全力以赴制作“泛美題材”的電影,并加上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配音,免費向民眾放送,將具有美國現代性元素的俚語、音樂、房屋、汽車、精致的小玩意、廚房、衣物及機器等印象傳播給拉美觀眾。這一舉措( )A.促進拉美多元文化發展 B.推動了美洲經濟交往C.凸顯美國意識形態入侵 D.動搖了歐洲文化霸權16.20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大幅提高油價,出現所謂“石油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不同程度的“滯脹",表現為經濟停滯,通脹嚴重。西方的經濟“‘滯脹”( )A.使石油輸出國組織獲益非常大 B.說明凱恩斯主義從此已無價值C.使美國在美蘇爭霸中元氣大傷 D.使西方政府減少對經濟的干預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據統計,鴉片戰爭前,清代每年約有4000萬匹棉布進入國內長距離遠銷,其中1817—1833年從廣州出口的棉布僅產自南京的就達年均110余萬匹。隨著棉紡織業經濟地位的不斷不提高,植棉業與紡織業、紡紗業與織布業日益分離,并形成了棉花市場和棉紗市場。自明代至清初,外地客商主要通過牙行在江南收購棉布,而到了清代,外地客商在江南設立字號直接收購棉布,商人資本進一步滲透到棉紡織業生產領域。——摘編自李雪梅《明清江南棉紡織業的歷史考察》材料二 1760—1860年英國棉紡織業生產要素情況表領域 概況生產技術 從1771年—1880年這個“發明的年代”里,主要有機械聯動裝置上的發明、新型能源(蒸汽)的利用和與化學有關的新工藝(漂白業和印染工藝)推動著有關棉紡織業的飛速前進。資本來源 除個人儲蓄小資本外,更多的是憑借商業信用而獲得的信貸資本以及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利潤。勞動力構成 從英國最窮苦的地方招募的工人,并雇傭大量的婦女和兒童。管理形式 伴隨大機器的生產而產生新的組織形式——工廠制發展起來。——摘編自楊松《近代英國棉紡織業發展研究(1760-1860)》(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前期江南棉紡織業生產經營的發展趨勢及其表現。(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朝前期中國棉紡織業與同時期英國棉紡織業的發展差異,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9年10月,全國體育工作者代表大會召開,商議新中國體育發展事宜,提出“為人民的健康、新民主主義的建設和人民的國防而發展體育”的工作方針。1950年7月,《新體育》創刊,毛澤東親筆題寫了刊名。1951年秋,毛澤東接見湖南教育界人士時談到“有志參加革命的青年,必須鍛煉身體。不能鍛煉身體的人,就不配談革命”。1952年11月,國務院副總理、元帥賀龍任體委主任。1953年的中央人民政府體育委員會28名體育委員中,蕭克、楊成武、肖華等共和國大將赫然在列。1954年,賀龍在一屆人大會議上慷慨激昂地說:“我們一定要扭轉我國體育落后的局面,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我看不到三大球翻身,死不瞑目!”這番話語為中國體育發展特別是“三大球的翻身”賦予了革命的意義。賀龍還提出過很多主張,例如:“三從”(即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原則,加上“大運動量訓練”“五過硬”(思想、身體、技術、訓練、比賽過硬)等。這些都影響至今。——摘編自肖鴻波《從一元到多元:新中國體育傳播的話語變遷》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體育事業發展的特點。(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賀龍的體育思想。(8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史料一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禮·考工記》史料二 古代雅典城市集公共建筑、私人居所、神廟、街道等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于一體,城市整體布局不苛求對稱。其城市布局以衛城和廣場以及市場為核心,諸多宗教、市政、民居等建筑環繞。整個城市分為宗教性空間、市政性空間和文體性空間。——據解光云《述論古典時期雅典城市的公共空間》等整理史料三注:上圖為發掘于兩河流域繪制于公元前1500年的《尼普爾城邑圖》楔形文字泥板地圖。圖的中心為尼普爾城,西南部及西北部有河流、河渠,渠道將城市一分為東西兩半,三面有城墻,護城河及河流屏障清晰可見。城中繪有神廟、宮殿、公園,居民區未標注。材料二 英國作家本·威爾遜所著《大城市的興衰——人類文明的烏托邦與反烏托邦》通過二十余座城市勾勒人類文明進程。書中每章討論一個或幾個具有時代代表性的城市,以下是該書的部分目錄:第2章伊甸園與罪惡之城哈拉帕和巴比倫(前2000—前539)第3章國際大都市雅典和亞歷山大里亞(前507—前30)第4章巍峨帝都羅馬(前30—537)第5章饕餮之都巴格達(537—1258)第7章世界之城里斯本、馬六甲、特諾奇蒂特蘭、阿姆斯特丹(1492—1666)第8章社交之都倫敦(1666—1820)第9章地獄之門?曼徹斯特和芝加哥(1830—1914)(注:亞歷山大里亞是亞歷山大城)(1)對材料一的三則史料進行分類,指出其史料價值,并做出合理推斷。(9分)(2)從材料中選取一個或多個城市,自擬論題,并結合世界史知識予以闡述。(要求:主題明確,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述清晰)。(9分) 2025屆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第二中學高三5月份模擬考試歷史試題答案 選擇題答案 1.D 2.C 3.A 4.C 5.A 6.C 7.D 8.B 9.C 10.B 11.A 12.A 13.C 14.C 15.C 16.D 非選擇題答案 17. (1) 趨勢及表現: 專業化:植棉業與紡織業分離,形成棉花、棉紗市場。 商業資本滲透:商人從牙行收購轉向設字號直接收購。 市場擴大:國內長距離遠銷棉布達 4000 萬匹,廣州出口南京棉布年均 110 余萬匹。 (2) 差異及原因: 差異: 技術:中國手工生產;英國機器生產與蒸汽動力。 資本:中國以商業資本為主;英國有信貸資本、企業利潤等多元來源。 勞動力:中國以家庭勞動力為主;英國招募窮苦工人,使用婦女兒童。 管理:中國為家庭作坊;英國實行工廠制。 原因: 中國:自然經濟主導,技術革新慢;商業資本單一,金融體系落后。 英國:工業革命推動技術與生產組織變革;資本主義經濟發達,信貸體系完善。 18. (1) 特點: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 與革命、建設緊密結合; 面向人民群眾; 管理帶有軍事特征; 指導思想明確。 (2) 評價: 積極:將體育與國家實力、國民體質結合,推動體育事業發展;強調社會責任與教育功能,塑造社會風氣。 局限:軍事色彩濃厚,存在不科學因素,制約體育進一步發展。 19. (1) 史料分類與價值: 史料一(文獻):一手史料,反映先秦都城營建特點,推斷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受傳統思想影響。 史料二(文獻):二手史料,描述雅典城市布局,推斷其受民主政治與經濟形態影響。 史料三(實物):一手史料,展現尼普爾城規劃,推斷西亞城市受神權影響、設施健全。 (2) 示例論題:城市發展體現經濟文化交流 闡述: 亞歷山大里亞:亞歷山大東征后建城,融合希臘、埃及、西亞文化,成為希臘化時代經濟文化中心。 巴格達:阿拉伯帝國都城,憑借貿易網絡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橋梁。 結論:兩城反映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