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10.某市提出盡快落實小微企業優惠政策和進一步完善司法審判制度。以上內容對應“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八年級下學期歷史第三次集中訓練.。··:··A.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B.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心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建成外康社會··D.奎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依法治閣。·一女··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1.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提到“沒有一點聞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1,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是南方談話后,中共“十四大”明確的改革目標是(A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B.提出改革開放的總方針A新疆維吾爾自治區B.廣西壯族自治區C.西藏自治區D.內蒙古自治區C,開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某校歷史興趣小組進行了主題為“最可愛的人”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下列選項中,無法在這次活動中作為第一手史料運12.鄧小平說:“在經濟政策上…要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生活先好起來。”下列舉措體現用的是()了這一理念的是(A抗美援朝時期的實況紀錄片和照片B.電影《上甘嶺》①設立經濟特區②實施科教興國戰略③實行“包產到戶”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C.抗美援朝時期的文獻資料D.歷史博物館內存放的相關實物資料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進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13.下圖是農民在土地確權工作中獲得的新的權利。它開啟新一輪農村土地改革的“閘門”。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革,使土地所有權發生的變化是()③澳門回歸祖國④海峽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②③④D.④①②③依法保障4,觀察開國大典(圖1)西藏和平解放協議簽字儀式(圖2),關于兩圖內在聯系的論述準確的是()A土地國有變為地主所有B.土地國有變為農民所有C.農民所有變為國家所有D.地主所有變為農民所有14.閱讀表格,人均口糧和人均分配收入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時間糧食產量人均口糧人均分配收入A.西藏百萬農奴翻身獲得解放B,西藏和平解放,實現了國家的統一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C.西藏走上社會主義道路D,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多元5.1950年6月,新中國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時,全國糧食總產量由1950年的1.32億噸增長為1.63億噸,人均糧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長為285.2公斤。這從本質上A.人民公社的建立B.生產方式的改革C.土地改革的完成D.科學技術的進步反映出()15.1949年,中國共產黨提出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建議;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A.新中國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B.生產關系的變革對生產力的推動治實施綱要》公布實施;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的內容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土地改革促進了國家工業化建設D.生產的發展推動了新政權的鞏固這一過程反映出()6.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各地區的少數民族基本實現自治B.少數民族地區跨入社會主義社會A.1953年初,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B.“一五”計劃期間,北京電子管廠建成投產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C.“一五”計劃期間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D.“一五”計劃的完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類定了初步基礎16.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下列屬于鄧小平理論創新內容的是()7.1953年春,河南安陽縣一個村的18戶貧下中農組織起來進行生產。一些富裕戶諷刺地說:“沒有見過雞毛能上天!”18①“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戶農民誓不向困難低頭,堅持“非叫雞毛上天不行”。他們經過一年齊心協力的苦干,實現了“雞毛也能繞天飛”的奇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⑤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跡。這說明當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⑤A.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B.農業合作化的優越性17.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后,我國分別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這個“特別”的意思是()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效果D.包產到戶改革的成就A.政治上不直屬中央政府管轄B.與原宗主國(即英國、葡萄牙)還有政治經濟聯系8.中共八大為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下列關于中共八大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指出黨和C.原有的經濟地位不變D.享有高度自治權,原有的社會制度不變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②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18.多年前,海峽兩岸人士不斷為遙不可及的通商、通郵、通航而奔走呼吁2008年海峽兩岸“三通”終于實現,此后“忽法》③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④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意見未能在實踐中堅持下去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陸客赴臺、陸資赴臺、陸生赴臺等相繼成行,這些措施的實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①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完成了祖國的統一大業:9.全面社會主義建設開始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以高昂的熱情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艱苦奮斗,克服重重③開創了兩岸交往的新時代:④有利于兩岸經貿發展。困難,取得了自大成就。下列成就是在這一時期取得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①武漢鋼鐵基地建成②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19.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一系列外交活動并產生:了積極影響③大慶油田開發建設成功④川藏、新藏、背藏公路建成通車國際政治舞臺上開始有了“中國的聲音”,中國側際地位大大提高。這里“中國的聲音”主要指()A.①②B.②③C.③④D.O③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求同存異”方針③恢復在聯合因合法席位④中美關系正常化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