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中考全真模擬測試歷史試卷試卷滿分:70分考試時間:7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且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填涂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1.學者在評價絲綢之路時認為沒有絲綢之路的開辟,也就不會有了漢朝和西域以及和歐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義十分重大。該評價體現了絲綢之路A.使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B.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C.擴大了西漢王朝的疆城D.促進亞非拉地區的交流2.“去夷即華,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亂,然后修禮樂,興制度而文之。”這段文字評述的是A.商鞅變法B.孝文帝改革C.貞觀新政D.王安石變法3.唐朝詩人白居易在《登觀音臺望城》中這樣描寫長安城:“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這首詩反映出長安城A.商業貿易繁榮B.文化教育興盛C.社會風氣開放D.布局嚴整對稱4.元朝在劃分行省時,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劃分行政區域的原則,采取“犬牙交錯”的原則,將自然環境差異極大的地區拼成一個一級行政區。此舉的目的是A.防止地方分裂割據B.實現國家統一C.實現地方高度自治D.開發邊疆地區5.侯楊方在《盛世啟示錄》中記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視至吉林烏喇(今吉林省吉林市)此次行程非常艱難…冬雪之時,沙結冰堅;夏雨,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務是A.收復寶島臺灣B.平定少數民族叛亂C.抵御沙俄入侵D.冊封少數民族領袖6.《戊戌變法:百年后的反思與啟示》寫到:“中國必須用更為先進的社會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戊戌變法的發動者和組織者順應了這一社會發展趨勢和方向,打破封建思想的禁區,倡導變革和向資本主義學習,并且付諸實施,吹響了變法的號角。”說明戊戌變法A.開啟了近代史的歷程B.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C.開啟了近代化的進程D,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歷史試卷第1頁共8頁,7.20世紀初期《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該材料最能體現A.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B.各階層抵制侵略的一致性C.維護國家統一的堅決性D.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性8.劉伯承曾說:“(遵義)會議以后,我軍一反以前的情況,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敵人之間,以為我向東卻又向西,以為我渡江北上卻又遠途回擊,處處主動,生龍活虎,左右敵人…”據此可知,遵義會議A.是紅軍戰略轉移的起點B.粉碎了國民黨的圍追堵截C.是紅軍長征的轉折點D.是紅軍長征勝利的標志9.1895年張饔在江蘇南通創辦大生紗廠,1900年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等在江蘇無錫籌資創辦茂新面粉廠。這些事件納入的主題是A.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B.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B.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D.近代電影事業的發展10.在下圖所示的戰役中,民眾踴躍地肩挑背負、小車推送,以供應人民解放軍的物資需要。該戰役是負人民放環并微地區→人局解放揮進攻方向華東牙戰軍中原研戰A.臺兒莊戰役B.遼沈戰役C.準海戰役D.平津戰役11.《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澤東主席于1954年創作的一首詞。詞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其中“換了人間”指的是這一年歷史試卷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