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章 我們生活的大地(土壤的結構與質地)期末復習(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章 我們生活的大地(土壤的結構與質地)期末復習(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四章土壤的結構與質地期末復習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土壤孕育了大地上的萬物。下列有關土壤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地球上一開始并沒有土壤
B.在農田中為了增加肥效,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C.土壤主要由礦物質、空氣、水和有機物組成
D.土壤中有微生物、動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2.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巖石碎屑、粉末等物質組成。月球巖石碎屑、粉末這些成分相當于地球土壤中的(  )
A.空氣 B.水 C.礦物質 D.腐殖質
3.下列土壤中最容易保留水分的土壤是(  )
A.通氣性能很強,空隙較大,透水性能強
B.通氣性能弱,空隙很小,透水性能差
C.通氣性能一般,空隙大小一般,透水性能不是很差
D.上述三種都可以
4.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搖籃。按照如圖規范操作后,蒸發皿中出現殘留物,這說明土壤中有(  )
A.水 B.空氣 C.無機鹽 D.有機物
5.玉米等旱地作物適宜在較干燥的土壤中生長。如果種植在濕潤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過大,將導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俗稱“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
A.砂土類土壤 B.壤土類土壤
C.黏土類土壤 D.三類土壤的效果一樣
6.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探月工程”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次登月,“嫦娥五號”帶回了2000克月球土壤。根據月球的狀況推斷,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礦物質 B.水 C.微生物 D.腐殖質
7.2019年1月4日,“玉兔二號”登錄月球背面。科學家設想:假如環境條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條件下形成類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經過(  )
①形成原始月壤,積累有機質和養分;②巖石風化;③高等植物生長;④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⑤腐殖質不斷積累、成熟月壤形成;⑥低等植物著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
8.在土壤漫長的形成過程中,標志著土壤最終形成的是(  )
A.最低等生物出現 B.地衣、苔蘚植物出現
C.森林和草地出現 D.低等動物的出現
9.為了測定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小敏取了一塊長、寬、高均為5cm的土壤,另取相同規格的鐵塊,分別放入相同的燒杯中,往燒杯內緩慢倒水,當快要浸沒土壤和鐵塊時改用滴管注水,直到把土壤和鐵塊剛好浸沒為止,記錄所加水的體積分別是V1、V2(V1是往土壤中所加水體積,V2是往鐵塊中所加水體積)。下列選項能正確表示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的是(  )
A.100% B.100%
C.100% D.100%
10.小金在測定土壤的成分時,進行了如下的幾個實驗,實驗操作與解釋合理的是(  )
A.圖甲實驗中,用相同體積的海綿塊代替鐵塊,實驗效果相同
B.圖甲實驗中,為了防止加水過程中土壤坍塌,可將土壤壓實后再進行實驗
C.圖乙實驗中,灼燒過程中觀察到土壤顏色變黑有焦味產生,證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
D.圖乙實驗中,取新鮮土壤加熱,減少的質量就是土壤中有機物的質量
二.填空題(共6小題)
11.憑手感可以判別土壤的質地,如最易搓成條狀的是     。在土壤結構中,對農業生產最有價值的是     結構。
12.如圖是三種土壤的模型,請指出保肥性能最強的是     ;最適宜耕種的是(填序號)     。
13.2024年6月2日,嫦娥六號執行月背采樣任務,將帶回月壤進行科學研究。
(1)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還有空氣、水、無機鹽和     等成分.
(2)科學家設想:假如環境條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條件下形成類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經過的階段如下,按順序可排列為②④⑥    。
①形成原始月壤,積累有機質和養分
②巖石風化
③高等植物生長
④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
⑤腐殖質不斷積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生長
(3)科學家將月壤真空解壓后保存于氮氣中。這主要是因為氮氣     。
A.無色無味
B.化學性質不活潑
C.空氣中含量最多
D.沸點較低
14.為了測定某菜地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小蘭和小浦分別取了長、寬、厚都是4cm的土塊,各自展開以下實驗:
小蘭:另取一塊相同規格的鐵塊,將土塊和鐵塊分別放入2只相同的燒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先沿燒杯壁緩慢地向燒杯內注水,如圖甲所示。快要浸沒土塊或鐵塊時,?,直到水把土塊和鐵塊剛好浸沒。記錄加入水的體積分別為V1、V2。
小浦:將該土塊搗碎裝入量筒內,使土壤表面保持平整,再取一量筒量取一定體積的水,加水至土壤剛好浸沒(操作方法與小蘭相同),如圖乙所示。記錄加入水的體積為V3。
(1)根據實驗目的,小蘭實驗步驟中操作“?”處應該是     。
(2)根據小蘭的實驗,該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為     。小蘭在向放有土塊的燒杯中注水時,不慎有少量水濺出,會導致測得的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     。(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3)小浦認為自己的實驗方案更加簡便,請你結合實驗目的評價小浦的方案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15.小科用如下實驗來證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請回答下列問題。(提示:強熱能將微生物殺死)
(1)實驗的變量是     。
(2)經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是B瓶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A瓶無變化,該實驗     (選填“能”或“不能”)證明泥土中有微生物。
(3)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泥土中的微生物進行了     作用,釋放出     氣體。
16.“蟻巢土”(螞蟻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小科設計下面的實驗來探究“蟻巢土”對植物的生長是否有影響。
Ⅰ.實驗步驟
(1)土壤采集:
土壤編號 土壤來源 采集方法
①號土壤 “蟻巢土” 以螞蟻窩為中心,挖取直徑為10cm、深10cm范圍的土壤
②號土壤 螞蟻窩附近的土壤 在螞蟻窩附近找到土質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按相同方法取土
(2)土壤分裝:將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平均分成兩組,將等量的①、②號土壤分別裝入第一組和第二組花盆中。
(3)種植植物:在20只花盆中各栽種1株生長良好、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置于溫度適宜且有光照的地方進行培養,定期噴灑     。每日測量并記錄不同土壤中植株的高度(平均值),連續18天。
Ⅱ.實驗結果
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長曲線如圖,請據上述實驗回答問題。
(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還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分、空氣和     。
(2)請將實驗步驟(3)補充完整     。
(3)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    。
(4)為使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該實驗還可以怎樣改進?    。
第四章土壤的結構與質地期末復習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C A B C A C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1.【分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
(2)合理施肥是實現高產、穩產、低成本,環保的一個重要措施。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據各類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生命的起源初期,地球上并沒有土壤,A正確;
B、肥料包括農家肥料和化學肥料;農家肥料具有來源廣、養分全、肥效久、能夠改良土壤等優點,但農家肥料的養分含量低、肥效緩慢;化學肥料反而的養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及儲運方便等優點,但化學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環境、破壞土壤結構;因此施肥時,要以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化肥,另外化肥施用過多還會造成“燒苗”現象,B錯誤;
C、土壤主要由礦物質、空氣、水和有機物組成,C正確;
C、土壤中有微生物、動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正確。
故選:B。
2.【分析】土壤是由礦物質、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組成的。
【解答】解:巖石在長期的風吹雨打、冷熱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漸風化變成了石礫和砂粒等礦物質顆粒,是土壤成分之一。
故選:C。
3.【分析】土壤可以分為砂土、黏土、壤土三類。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氣性能一般。
【解答】解:由生產生活經驗知,通氣性能弱、空隙很小、透水差的土壤最容易保留水分。
故選:B。
4.【分析】根據圖示實驗操作,土壤浸出液被蒸發后若留下殘留物,這說明這些物質在水中溶解并能夠在水完全蒸發后留下,此類物質特性符合無機鹽的性質。
【解答】解:無機鹽在水中溶解度較高,蒸發后會留下結晶殘渣,而有機物通常需要復雜反應去檢測,不能通過簡單的蒸發察覺,空氣和水在蒸發皿中不會形成殘留物。故按照如圖規范操作后,蒸發皿中出現殘留物,這說明土壤中有無機鹽,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5.【分析】土壤質地一般分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類。壤土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與沙土之間的土壤。砂土類土壤透氣性較好,但保水性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
【解答】解:砂土類土壤的縫隙較大,水分下滲較多,土壤含水量較少,不易出現“霉根”現象,A錯誤。
壤土類土壤結構優良,透氣性、透水性適中,適合玉米生長,B錯誤。
黏土類土壤較黏重,透氣性、透水性較差,土壤含水量大,玉米容易出現“霉根”,D錯誤,C正確。
故選:C。
6.【分析】1、月壤一般指月球上所特有的土壤,是覆蓋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層直徑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細小粒子。它在月球各處的厚度不同,薄的地方只有幾厘米,厚的地方有5﹣6米。
2、腐殖質是已死的生物體在土壤中經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機物質。
【解答】解:月壤中存在天然的鐵、金、銀、鉛、鋅、銅、鎂等礦物顆粒,據俄羅斯專家曾利用獨特的方法對月球的土壤樣本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了多種礦物質成分,這些成分雖少,但也達到20多種。月球沒有水、微生物,腐殖質。
故選:A。
7.【分析】月球表面都覆蓋著一層由巖石碎屑、粉末、角礫、撞擊熔融玻璃等成分極為復雜的物質組成的結構松散的混合物即月壤。月壤中絕大部分物質是就地及鄰近地區物質提供的。由于月球幾乎沒有大氣層,月球表面長期受到微隕石的沖擊及太陽風粒子的注入,太陽風粒子的注入使月壤富含稀有氣體組分。腐殖質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固定,將月壤吸附起來。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要使月球在自然條件下形成類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經過:②巖石風化,④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⑥低等植物著生,①形成原始月壤,積累有機質和養分,③高等植物生長,⑤腐殖質不斷積累、成熟月壤形成。
故選:B。
8.【分析】土壤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經過,巖石的分化過程,形成疏松母質;成土過程的開始,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質上著生生;低等生物的著生過程,形成原始土壤;高等生物的著生過程形成成熟土壤。據此解答。
【解答】解:裸露地表的巖石在風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風化物,即成土母質,母質沒有肥力,但具有一定通氣、蓄水性能,并能分解釋放少量礦物養分,生物生命活動的參與標志著成土過程的開始。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質上著生,一方面加速巖石風化,同時改變母質性能,土壤的肥力不斷發展,逐漸形成土層淺薄的原始土壤,原始土壤形成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可能。草本、木本的高等植物的著生加快了成土過程,土壤發育不斷深化,促使了成熟土壤的逐步形成。由此看見選項C森林和草地的出現標志著土壤最終形成。
故選:C。
9.【分析】本題是通過測量向土壤和鐵塊中加水的體積來測定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相同規格的鐵塊可視為沒有空氣的對照物,土壤和鐵塊的體積相同,均為V = 5×5×5=125cm3,據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為土壤中空氣的體積等于向土壤中加水的體積V1減去向鐵塊中加水的體積V2,即V空=V1﹣V2;土壤的總體積V=5×5×5 =125cm3,根據體積分數100%,將V空=V1﹣V2,V=125cm3代入可得:100%;
故選:A。
10.【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各種無機鹽。
【解答】解:A、泡沫塊密度小。會浮在水面上,。實驗效果與鐵塊不相同,A錯誤。
B、將土壤壓實后土壤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發生改變,B錯誤。
C、土壤中的有機物燃點低,容易燃燒,顏色變黑并有焦味產生,C 正確。
D、新鮮土壤加熱至質量不再變化為止,減少的部分除了有機物還有水分,D錯誤。
故選:C。
二.填空題(共3小題)
11.【分析】(1)黏土類土壤更容易搓成條;
(2)土壤主要是由礦物質顆粒構成的,大小不等的礦物質顆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為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
【解答】解:憑手感可以判別土壤的質地,如最易搓成條狀的是黏土類土壤;在土壤結構中,對農業生產最有價值的是礦物質顆粒結構。
故答案為:黏土類土壤;礦物質顆粒。
12.【分析】礦物質顆粒多,保肥性能強;土壤質地疏松,通透性好,有機質分解快。
【解答】解:圖A中的礦物質顆粒較多,可見保肥性能最強。圖B壤土有機質含量高,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是較理想的農業土壤。所以最適宜耕種的是B。
故答案為:A;B。
13.【分析】(1)根據土壤的成分分析解答。
(2)根據土壤的形成過程概括解答。
(3)根據氮氣的化學性質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2)土壤的形成過程:巖石風化→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低等植物著生→形成原始月壤,積累有機質和養分→高等植物生長→腐殖質不斷積累、成熟月壤形成。
故選:①③⑤。
(3)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在常溫下很難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所以科學家將月壤真空解壓后保存于氮氣中。
故選:B。
故答案為:
(1)腐殖質;
(2)①③⑤;
(3)B。
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
14.【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解:(1)根據實驗目的,快要浸沒土壤時,再換用滴管向量筒內滴水至土壤剛好浸沒,測得數據更準確,因此,小蘭實驗步驟中操作“?”處應該是改用滴管滴加水。
(2)根據小蘭的實驗,該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為100%100%。小蘭在向放有土塊的燒杯中注水時,不慎有少量水濺出,使得測量的水的體積增大,會導致測得的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偏大。
(3)小浦的方案不合理,將土塊搗碎改變了土塊的疏松程度,從而改變了土塊中空氣的體積分數。
故答案為:(1)改用滴管滴加水;
(2)100%;偏大;
(3)不合理,這樣會改變土塊中的空氣體積分數。
15.【分析】(1)根據A、B兩瓶中的泥土特點來分析實驗的變量是什么;
(2)根據微生物能夠進行呼吸作用及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來分析;
(3)根據泥中的微生物進行呼吸作用,釋放出二氧化碳來分析。
【解答】解:(1)在這個實驗中,A瓶中是經過強熱殺死微生物的泥土,B瓶中是未經過強熱含有微生物的泥土,其他條件相同,所以變量是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2)B瓶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二氧化碳產生,而A瓶無變化,因為 A 瓶中微生物已被殺死;這就表明B瓶中由于有微生物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所以該實驗能證明泥土中有微生物;
(3)泥中的微生物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會將有機物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所以會使B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故答案為:
(1)泥土中是否有微生物;
(2)能;
(3)呼吸;二氧化碳。
16.【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這種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還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分、空氣和 無機鹽。
(2)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理想狀態,所以要適當噴灑蒸餾水。
(3)由于①號土壤中的植物高度高于②號土壤中的植物高度,所以初步得出結論:蟻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4)為使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還應該用不同的植物進行重復實驗。
故答案為:(1)無機鹽
(2)蒸餾水
(3)蟻巢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4)用不同的植物進行重復實驗
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梨树县| 长丰县| 吴旗县| 岳阳县| 会东县| 临朐县| 乐陵市| 瓦房店市| 大化| 福州市| 汨罗市| 油尖旺区| 巴南区| 台中市| 本溪市| 宜丰县| 多伦县| 肃南| 陇西县| 平江县| 石河子市| 麟游县| 汶川县| 洞头县| 黄大仙区| 娱乐| 沧源| 东至县| 织金县| 昌江| 五大连池市| 井研县| 广南县| 吴旗县| 佛冈县| 福鼎市| 同仁县| 衡阳市| 涿鹿县| 大邑县|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