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提升二 追及和相遇問題題型1 追及和相遇問題討論追及和相遇問題,其實質(zhì)就是分析討論兩物體在同一時刻能否到達相同的空間位置問題。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情境分析法、數(shù)學解析法和圖像法(在題型2中介紹)。1.情境分析法的基本思路。2.數(shù)學解析法的分析思路。考向1 追及和相遇問題【典例1】 (2025·廣州聯(lián)考)如圖所示,在一條平直的公路上有一輛長L0=1.6 m的電動自行車正以v=3 m/s的速度向前行駛,在其車尾后方s0=15 m遠處的另一條車道上有一輛長L=7.4 m的公共汽車正以v0=12 m/s的速度同向駛來。由于公共汽車要在前方48 m處的站點停車上下旅客,便在此時開始剎車使之做勻減速運動,結果車頭恰停在站點處。求:(1)公共汽車剎車的加速度的大小;(2)從汽車開始剎車計時,公共汽車(車頭)從后方追至自行車車尾所需的時間。考向2 避免相撞類問題【典例2】 (2025·滄州聯(lián)考)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一輛大貨車以v1=25 m/s的速度勻速行駛在快速車道上,在同一車道上,一輛小汽車以v2=32 m/s的速度隨其后并逐漸接近,大貨車的制動性能較差,剎車時的加速度大小a1=5 m/s2,而小汽車配備有ABS防抱死剎車系統(tǒng),剎車時小汽車的加速度大小a2=8 m/s2。若前方大貨車突然緊急剎車(此時記為0時刻),小汽車司機的反應時間Δt=0.4 s。兩車均可看成質(zhì)點。求:(1)在不考慮追尾時,大貨車剎車痕跡的長度x;(2)在不考慮追尾時,大貨車和小汽車各自停下的時刻t1和t2;(3)為避免發(fā)生追尾事故,大貨車緊急剎車前,小汽車和大貨車之間的最小距離d。題型2 圖像法在追及和相遇問題中的應用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兩物體的運動圖像。若為x-t圖像,兩圖線的交點表示相遇;若為v-t圖像,應抓住速度相等時的“面積”關系找兩物體的位移關系。考向1 利用x-t圖像分析追及和相遇問題【典例3】 (多選)甲、乙兩質(zhì)點以某時刻作為計時起點,得到的x-t圖像如圖所示,甲圖線為一曲線,且曲線在O點的切線與AB平行,過C點的切線與OA平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質(zhì)點是同時、同地、同向出發(fā)的B.在兩質(zhì)點相遇前,t1時刻兩質(zhì)點相距最遠C.t2時刻甲質(zhì)點與乙質(zhì)點的速度大小相等D.t3時刻甲質(zhì)點在乙質(zhì)點的前方考向2 利用v-t圖像分析追及和相遇問題【典例4】 甲、乙兩車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駛,其v-t圖像如圖所示。已知兩車在t=3 s時并排行駛,則( )A.在t=1 s時,甲車在乙車后B.在t=0時,甲車在乙車前8 mC.兩車另一次并排行駛的時刻是t=2 sD.甲、乙車兩次并排行駛的位置之間沿公路方向的距離為40 m專題提升二 追及和相遇問題題型1【典例1】 答案 (1)1.5 m/s2 (2)2 s解析 (1)根據(jù)題意,汽車從剎車到s=48 m處的站點停車,則由速度與位移的關系式v2-=2ax,可知汽車剎車加速度為a== m/s2=-1.5 m/s2,即汽車剎車加速度的大小為1.5 m/s2。(2)公共汽車從剎車到停止的過程,設所用時間為t0,則有0=v0+at0,解得t0=8 s,汽車相對自行車做初速度為v0'=(12-3) m/s=9 m/s,加速度大小為a=-1.5 m/s2的勻減速運動,設車頭到達自行車尾歷時為t1,則有s0=v0't1+a,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t1=2 s或t1=10 s>t0(舍去)。【典例2】 答案 (1)62.5 m (2)5 s 4.4 s(3)16.7 m解析 (1)大貨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有=2a1x,解得大貨車剎車痕跡的長度x=62.5 m。(2)由速度公式有v1=a1t1,則大貨車停下的時刻為t1=5 s,小汽車停下的時刻為t2=+Δt=4.4 s。(3)設經(jīng)過時間t'二者速度相等,有v1-a1t'=v2-a2(t'-Δt),解得t'=3.4 s,大貨車的位移大小x1=v1t'-a1t'2,解得x1=56.1 m,小汽車的位移大小x2=v2t'-a2(t'-Δt)2,解得x2=72.8 m,要使兩車不追尾,應有x1+d=x2,解得小汽車和大貨車之間的最小距離為d=16.7 m。題型2【典例3】 AB 解析 由x-t圖像可知,圖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則甲、乙兩質(zhì)點是同時、同地、同向出發(fā)的,A項正確;在兩質(zhì)點相遇前,t1時刻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t1時刻兩質(zhì)點速度相等,此時兩質(zhì)點相距最遠,B項正確;在t1時刻兩質(zhì)點速度相等,t2時刻甲質(zhì)點速度小于乙質(zhì)點的速度,C項錯誤;t3時刻兩質(zhì)點位移相等,則此時甲、乙兩質(zhì)點相遇,D項錯誤。【典例4】 D 解析 由題圖可知,1~3 s甲、乙兩車的位移相等,兩車在t=3 s時并排行駛,所以兩車在t=1 s時也并排行駛,由題圖可知a甲== m/s2=10 m/s2,a乙== m/s2=5 m/s2,0~1 s的位移為x甲=a甲t2=×10×12 m=5 m,x乙=v0t+a乙t2=(10×1+×5×12) m=12.5 m,Δx=x乙-x甲=12.5 m-5 m=7.5 m,即在t=0時,甲車在乙車前7.5 m,A、B兩項錯誤;由分析可知,甲、乙兩車相遇時刻分別在1 s和3 s,C項錯誤;1 s末甲車的速度為v=a甲t=10×1 m/s=10 m/s,1~3 s,甲車的位移為x=vt+a甲t2=(10×2+×10×22) m=40 m,即甲、乙兩車兩次并排行駛的位置之間沿公路方向的距離為40 m,D項正確。(共22張PPT)專題提升二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追及和相遇問題題型1 追及和相遇問題題型2 圖像法在追及和相遇問題中的應用內(nèi)容索引追及和相遇問題題型1討論追及和相遇問題,其實質(zhì)就是分析討論兩物體在同一時刻能否到達相同的空間位置問題。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情境分析法、數(shù)學解析法和圖像法(在題型2中介紹)。1.情境分析法的基本思路。2.數(shù)學解析法的分析思路。考向1追及和相遇問題【典例1】 (2025·廣州聯(lián)考)如圖所示,在一條平直的公路上有一輛長L0=1.6 m的電動自行車正以v=3 m/s的速度向前行駛,在其車尾后方s0=15 m遠處的另一條車道上有一輛長L=7.4 m的公共汽車正以v0=12 m/s的速度同向駛來。由于公共汽車要在前方48 m處的站點停車上下旅客,便在此時開始剎車使之做勻減速運動,結果車頭恰停在站點處。求:(1)公共汽車剎車的加速度的大??;解析(2)從汽車開始剎車計時,公共汽車(車頭)從后方追至自行車車尾所需的時間。解析解析考向2避免相撞類問題【典例2】 (2025·滄州聯(lián)考)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一輛大貨車以v1=25 m/s的速度勻速行駛在快速車道上,在同一車道上,一輛小汽車以v2=32 m/s的速度隨其后并逐漸接近,大貨車的制動性能較差,剎車時的加速度大小a1=5 m/s2,而小汽車配備有ABS防抱死剎車系 統(tǒng),剎車時小汽車的加速度大小a2=8 m/s2。若前方大貨車突然緊急剎車(此時記為0時刻),小汽車司機的反應時間Δt=0.4 s。兩車均可看成質(zhì)點。求:(1)在不考慮追尾時,大貨車剎車痕跡的長度x;解析(2)在不考慮追尾時,大貨車和小汽車各自停下的時刻t1和t2;解析(3)為避免發(fā)生追尾事故,大貨車緊急剎車前,小汽車和大貨車之間的最小距離d。解析解得x2=72.8 m,要使兩車不追尾,應有x1+d=x2,解得小汽車和大貨車之間的最小距離為d=16.7 m。 解析圖像法在追及和相遇問題中的應用題型2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兩物體的運動圖像。若為x-t圖像,兩圖線的交點表示相遇;若為v-t圖像,應抓住速度相等時的“面積”關系找兩物體的位移關系。考向1利用x-t圖像分析追及和相遇問題【典例3】 (多選)甲、乙兩質(zhì)點以某時刻作為計時起點,得到的x-t圖像如圖所示,甲圖線為一曲線,且曲線在O點的切線與AB平行,過C點的切線與OA平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質(zhì)點是同時、同地、同向出發(fā)的B.在兩質(zhì)點相遇前,t1時刻兩質(zhì)點相距最遠C.t2時刻甲質(zhì)點與乙質(zhì)點的速度大小相等D.t3時刻甲質(zhì)點在乙質(zhì)點的前方由x-t圖像可知,圖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則甲、乙兩質(zhì)點是同時、同地、同向出發(fā)的,A項正確;在兩質(zhì)點相遇前,t1時刻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t1時刻兩質(zhì)點速度相等,此時兩質(zhì)點相距最遠,B項正確;在t1時刻兩質(zhì)點速度相等,t2時刻甲質(zhì)點速度小于乙質(zhì)點的速度,C項錯誤;t3時刻兩質(zhì)點位移相等,則此時甲、乙兩質(zhì)點相遇,D項錯誤。解析考向2利用v-t圖像分析追及和相遇問題【典例4】 甲、乙兩車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駛,其v-t圖像如圖所示。已知兩車在t=3 s時并排行駛,則( )A.在t=1 s時,甲車在乙車后B.在t=0時,甲車在乙車前8 mC.兩車另一次并排行駛的時刻是t=2 sD.甲、乙車兩次并排行駛的位置之間沿公路方向的距離為40 m解析解析專題提升練2 追及和相遇問題 梯級Ⅰ基礎練1.(2025·佛山模擬)在某次100 m短跑賽事中。用一架在賽道旁勻速運動的軌道攝像機跟蹤拍攝運動員,二者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1時刻,兩者處在并排的位置B.t1時刻,兩者速度相等C.0~t1時間內(nèi),攝像機的平均速度大于運動員的平均速度D.攝像機做直線運動,運動員做曲線運動2.(2025·武漢模擬)如圖所示,拋物線a和直線b分別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a和b的位置—時間圖像,t2時刻對應拋物線的頂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t3時刻,兩車速率相等B.時刻,兩車速度相同C.在t1~t3時間內(nèi),兩車平均速率相等D.在0~t3時間內(nèi),t2時刻兩車相距最遠3.(多選)(2025·成都模擬)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與光滑斜面平滑連接,小滑塊A從斜面上某位置由靜止釋放,已知其下滑的加速度為a1,同時位于平面上緊靠斜面的小滑塊B,在外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向左勻加速運動,其加速度為a,若A恰好追上B,則( )A.a=a1B.a=a1C.若僅減小a1,并調(diào)整a,仍使A恰好追上B,則A、B的相遇點會變遠D.若僅減小a1,并調(diào)整a,仍使A恰好追上B,則A、B的相遇時間會變長4.(多選)如圖甲所示,A車停在水平路面上,B車以vB=10 m/s的速度勻速向A車靠近,A車司機發(fā)現(xiàn)后經(jīng)過反應時間1 s立即啟動A車,以A車司機發(fā)現(xiàn)B車的時刻為0時刻,兩車運動的速度—時間(v-t)圖像如圖乙所示。兩車恰好未發(fā)生碰撞,兩車均可視為質(zhì)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車的加速度大小為2 m/s2B.A車司機反應時間內(nèi)兩車間距縮短10 mC.t=6 s時A車在B車前方2 m處D.t=0時刻兩車之間的距離為30 m5.(2025·朝陽模擬)在某次遙控車挑戰(zhàn)賽中,若a、b兩個遙控車從同一地點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它們的v-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b車啟動時,a車在其前方2 m處B.運動過程中,b車落后a車的最大距離為1.5 mC.b車啟動3 s后恰好追上a車D.b車超過a車后,兩車不會再相遇6.(多選)(2025·重慶模擬)鴻恩寺公園的鴻恩閣為仿古建筑,共七層,是重慶主城最高觀景臺。登上鴻恩閣,渝中、南岸、江北、渝北、沙坪壩、北部新區(qū)等6個區(qū)的美景和兩江上的舟橋都盡收眼底。某物理研究小組測量出鴻恩閣海拔高約為468 m,甲同學在鴻恩閣閣樓,離地面20 m高處讓物體A由靜止開始自由落下,同時乙同學將物體B自鴻恩閣地面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且A、B兩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重力加速度為g=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v0=10 m/s,則A、B兩物體在B上升的最高點相遇B.若v0=10 m/s,則A、B兩物體在B上升的最高點相遇C.若v0>10 m/s,A、B兩物體相遇時,B正在下落途中D.若10 m/s梯級Ⅱ能力練7.(2025·南京模擬)如圖所示,在離地面高H處以v0=10 m/s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一個小球,地面上有一長L=5 m的小車,其前端M到拋出點正下方的距離s=4 m,小球拋出的同時,小車由靜止開始向右做a1=2 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小球在空中運動的總時間為t=4 s,g取10 m/s2,忽略空氣阻力及小車的高度,求:(1)小球拋出點離地面的高度H;(2)小球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大小x;(3)當小車末端N到達拋出點正下方時,便立即做加速度大小恒為a2,方向與此時速度方向相反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為了讓小車接住小球,試確定加速度a2大小的范圍。8.(2025·龍巖模擬)電子設備之間在一定距離范圍內(nèi)可以通過藍牙連接進行數(shù)據(jù)交換,已經(jīng)配對過的兩電子設備,當距離小于某一值時,會自動連接;一旦超過該值時,藍牙信號便會立即中斷,無法正常通信。如圖所示,甲、乙兩輛汽車并排沿平直路面向前行駛,兩車車頂O1、O2兩位置都裝有藍牙設備,這兩個藍牙設備在5 m以內(nèi)時能夠?qū)崿F(xiàn)通信。t=0時刻,甲、乙兩車剛好位于圖示位置,此時甲車的速度為5 m/s,乙車的速度為2 m/s,O1、O2的距離為3 m。從該時刻起甲車以1 m/s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運動直至停下,乙車保持原有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忽略信號傳遞及重新連接所需的時間)求:(1)從t=0時刻起,甲車的運動時間;(2)在甲車停下來之前,兩車在前進方向上的最大距離;(3)從t=0時刻起兩車能夠進行藍牙通信的總時間。梯級Ⅲ創(chuàng)新練9.(多選)如圖甲所示,一輛轎車以20 m/s的速度,從匝道駛入限速為90 km/h的某高架橋快速路的行車道。由于前方勻速行駛的貨車速度較小,轎車司機踩油門超車,加速8 s后發(fā)現(xiàn)無超車條件,立即踩剎車減速,經(jīng)過3 s減速后,剛好與前方貨車保持約60 m左右距離同速跟隨。整個過程中轎車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貨車一直保持勻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過程轎車出現(xiàn)了超速情況B.轎車加速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為0.5 m/s2C.該過程轎車與貨車之間的距離先減小后增大D.轎車開始加速時與貨車的距離約為100 m專題提升練2 追及和相遇問題1.A 解析 由題圖可知,在t1時刻,兩者的位移相等,即處在并排的位置,A項正確;由題圖可知,在t1時刻,兩圖線的切線斜率并不相等,即兩者速度不相等,B項錯誤;由題圖可知,在0~t1時間內(nèi),二者的位移相等、用時相等,所以攝像機的平均速度等于運動員的平均速度,C項錯誤;由題圖可知,攝像機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員做變速直線運動,D項錯誤。2.B 解析 在t3時刻,兩車圖像斜率大小不相等,則兩車速率不相等,A項錯誤;如題圖,在t1~t3時間內(nèi),兩車位移相同,則平均速度相同,a圖像為勻變速直線運動,在時刻,即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由于b圖像為勻速直線運動,說明時刻,兩車速度相同,B項正確;在t1~t3時間內(nèi),兩車路程不相等,則平均速率不相等,C項錯誤;在0~t2時間內(nèi)的某一時刻,兩圖像斜率相等,速度相同,此時兩車相距最遠,D項錯誤。3.AD 解析 設A恰能追上B,在斜面上運動時間t1,在平面上運動時間t2,則有位移關系a1t1t2=a(t1+t2)2,速度關系a1t1=a(t1+t2),解得t1=t2=(t1+t2),a=a1,A項正確,B項錯誤;設小滑塊A從斜面上由靜止釋放的位置距斜面底端的距離為x,則x=a1,若僅減小a1,則t1變長,又因為調(diào)整a,仍使A恰好追上B,仍滿足t1=t2=(t1+t2),A、B的相遇時間t1+t2會變長,D項正確;若僅減小a1,并調(diào)整a,仍使A恰好追上B,則A、B的相遇點距斜面底端的距離x1=a,因為a=a1,a1減小,則a減小,t1+t2變長,A、B的相遇點會變遠還是變近或不變,不能確定,C項錯誤。4.BD 解析 根據(jù)題中圖像可知A車的加速度大小a= m/s2=2.5 m/s2,A項錯誤;A車司機反應時間內(nèi),A車靜止,B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車間縮短的距離x1=vBt1=10 m,B項正確;根據(jù)題意可知,兩車速度相等即t=5 s時恰好未發(fā)生碰撞,A車在0~5 s內(nèi)的位移xA=×(t2-t1)=20 m,B車在0~5 s內(nèi)的位移xB=vBt2=50 m,兩車初始距離x0=xB-xA=30 m,D項正確;5~6 s內(nèi),A車的位移大小xA'=vBt3+a=11.25 m,B車的位移大小xB'=vBt3=10 m,兩車之間的距離x0'=xA'-xB'=1.25 m,C項錯誤。5.A 解析 b車啟動時,a車在其前方距離Δx=×2×1 m=1 m,A項錯誤;運動過程中,當兩車速度相等時,b車落后a車的距離最大,最大距離為Δxm=×1 m-×1×1 m=1.5 m,B項正確;b車啟動3 s后,a車的位移xa=×2×1 m+3×1 m=4 m,b車的位移xb=×2 m=4 m,即b車恰好追上a車,C項正確;b車超過a車后,因b車速度大于a車,則兩車不會再相遇,D項正確。此題選擇不正確選項,故選A。6.AD 解析 若物體B正好運動到最高點時兩物體相遇,物體B速度減小為零所用的時間t=,此時A下落的高度hA=gt2,B上升的高度hB=,且hA+hB=H,解得v0== m/s=10 m/s,若v0=10 m/s,則A、B兩物體在B上升的最高點相遇;若v0>10 m/s,A、B兩物體相遇時,B正在上升途中,A項正確,B、C兩項錯誤;若A、B兩物體恰好在落地時相遇,則有t=,此時A下落的高度hA=gt2=H,解得v0== m/s=10 m/s,若10 m/s7.答案 (1)40 m (2)25 m (3)12 m/s2解析 (1)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初速度v0=10 m/s,加速度a=-g,由豎直上拋規(guī)律得H=v0t+(-g)t2,解得H=-40 m,則小球拋出點離地面的高度為40 m。(2)小球做上拋運動所用時間為t0==1 s,因此下落總時間為3 s,小球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大小x=g(32-22) m=25 m。(3)小車車尾到達拋出點正下方時間為t1,由s+L=a1,解得t1=3 s,速度為v=a1t1=6 m/s,當小車車尾剛好接住小球,則x1=v(t-t1)-a2(t-t1)2=0,解得a2=12 m/s2,當小車車頭剛好接住小球,則x2=v(t-t1)-a2'(t-t1)2=-L,解得a2'=22 m/s2,故為了讓小車接住小球,加速度大小a2的范圍為12 m/s28.答案 (1)5 s (2)4.5 m (3)6.25 s解析 (1)甲車由運動到停止0=v甲+a甲t,其中a甲=-1 m/s2,代入數(shù)據(jù)得t=5 s。(2)兩車共速時,沿前進方向的距離最大,有v乙=v甲+a甲t',t'=3 s,根據(jù)位移—時間公式有x甲=v甲t'+a甲t'2,x乙=v乙t',Δx=x甲-x乙,解得Δx=4.5 m。(3)根據(jù)幾何知識可知,當甲車在乙車前方且O1O2=5 m時,有x甲-x乙=4 m,根據(jù)運動學公式有x甲=v甲t+a甲t2,x乙=v乙t,解得t1=2 s或t2=4 s,當0當2 s5 m,t=t2=4 s時,甲車的速度為v甲1=v甲+a甲t2=1 m/st=4 s之后,甲、乙兩車的距離不斷減小,且甲車能夠繼續(xù)行駛的距離為x甲1==0.5 m,根據(jù)幾何關系可知,從t=4 s開始到乙車行駛至甲車前方4 m的過程中,O1O2<5 m,這段過程經(jīng)歷的時間為t'==4.25 s,所以甲、乙兩車能利用藍牙通信的時間為t總=2 s+4.25 s=6.25 s。9.BD 解析 由題圖乙可知轎車的最大速度為24 m/s=86.4 km/h<90 km/h,該過程轎車沒有超速,A項錯誤;由題圖乙可知轎車加速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a= m/s2=0.5 m/s2,B項正確;轎車速度一直大于貨車速度,直到11 s末兩車速度相等,所以兩車距離一直在減小,C項錯誤;0~11 s內(nèi),轎車的位移為s1=(20+24)×8 m+(24+18)×3 m=239 m,貨車的位移為s2=18×11 m=198 m,開始的距離為d=239 m+60 m-198 m=101 m,D項正確。(共30張PPT)專題提升練2追及和相遇問題1567892341.(2025·佛山模擬)在某次100 m短跑賽事中。用一架在賽道旁勻速運動的軌道攝像機跟蹤拍攝運動員,二者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1時刻,兩者處在并排的位置B.t1時刻,兩者速度相等C.0~t1時間內(nèi),攝像機的平均速度大于運動員的平均速度D.攝像機做直線運動,運動員做曲線運動梯級Ⅰ 基礎練由題圖可知,在t1時刻,兩者的位移相等,即處在并排的位置,A項正確;由題圖可知,在t1時刻,兩圖線的切線斜率并不相等,即兩者速度不相等,B項錯誤;由題圖可知,在0~t1時間內(nèi),二者的位移相等、用時相等,所以攝像機的平均速度等于運動員的平均速度,C項錯誤;由題圖可知,攝像機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員做變速直線運動,D項錯誤。解析1567892342.(2025·武漢模擬)如圖所示,拋物線a和直線b分別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a和b的位置—時間圖像,t2時刻對應拋物線的頂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t3時刻,兩車速率相等B.時刻,兩車速度相同C.在t1~t3時間內(nèi),兩車平均速率相等D.在0~t3時間內(nèi),t2時刻兩車相距最遠156789234在t3時刻,兩車圖像斜率大小不相等,則兩車速率不相等,A項錯誤;如題圖,在t1~t3時間內(nèi),兩車位移相同,則平均速度相同,a圖像為勻變速直線運動,在時刻,即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由于b圖像為勻速直線運動,說明時刻,兩車速度相同,B項正確;在t1~t3時間內(nèi),兩車路程不相等,則平均速率不相等,C項錯誤;在0~t2時間內(nèi)的某一時刻,兩圖像斜率相等,速度相同,此時兩車相距最遠,D項錯誤。解析1567892343.(多選)(2025·成都模擬)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與光滑斜面平滑連接,小滑塊A從斜面上某位置由靜止釋放,已知其下滑的加速度為a1,同時位于平面上緊靠斜面的小滑塊B,在外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向左勻加速運 動,其加速度為a,若A恰好追上B,則( )A.a=a1B.a=a1C.若僅減小a1,并調(diào)整a,仍使A恰好追上B,則A、B的相遇點會變遠D.若僅減小a1,并調(diào)整a,仍使A恰好追上B,則A、B的相遇時間會變長156789234設A恰能追上B,在斜面上運動時間t1,在平面上運動時間t2,則有位移關系a1t1t2=a(t1+t2)2,速度關系a1t1=a(t1+t2),解得t1=t2=(t1+ t2),a=a1,A項正確,B項錯誤;設小滑塊A從斜面上由靜止釋放的位置距斜面底端的距離為x,則x=a1,若僅減小a1,則t1變 長,又因為調(diào)整a,仍使A恰好追上B,仍滿足t1=t2=(t1+t2),A、B解析156789234的相遇時間t1+t2會變長,D項正確;若僅減小a1,并調(diào)整a,仍使A恰好追上B,則A、B的相遇點距斜面底端的距離x1=a(t1+t2)2,因為a=a1,a1減小,則a減小,t1+t2變長,A、B的相遇點會變遠還是變近或不變,不能確定,C項錯誤。解析1567892344.(多選)如圖甲所示,A車停在水平路面上,B車以vB=10 m/s的速度勻速向A車靠近,A車司機發(fā)現(xiàn)后經(jīng)過反應時間1 s立即啟動A車,以A車司機發(fā)現(xiàn)B車的時刻為0時刻,兩車運動的速度—時間(v-t)圖像如圖乙所示。兩車恰好未發(fā)生碰撞,兩車均可視為質(zhì)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56789234A.A車的加速度大小為2 m/s2B.A車司機反應時間內(nèi)兩車間距縮短10 mC.t=6 s時A車在B車前方2 m處D.t=0時刻兩車之間的距離為30 m156789234根據(jù)題中圖像可知A車的加速度大小a= m/s2=2.5 m/s2,A項錯誤;A車司機反應時間內(nèi),A車靜止,B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車間縮短的距離x1=vBt1=10 m,B項正確;根據(jù)題意可知,兩車速度相等即t=5 s時恰好未發(fā)生碰撞,A車在0~5 s內(nèi)的位移xA=×(t2-t1)=20 m,B車在0~5 s內(nèi)的位移xB=vBt2=50 m,兩車初始距離x0=xB-xA=30 m,D項正 確;5~6 s內(nèi),A車的位移大小xA'=vBt3+a=11.25 m,B車的位移大小xB'=vBt3=10 m,兩車之間的距離x0'=xA'-xB'=1.25 m,C項錯誤。解析1567892345.(2025·朝陽模擬)在某次遙控車挑戰(zhàn)賽中,若a、b兩個遙控車從同一地點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它們的v-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b車啟動時,a車在其前方2 m處B.運動過程中,b車落后a車的最大距離為1.5 mC.b車啟動3 s后恰好追上a車D.b車超過a車后,兩車不會再相遇156789234b車啟動時,a車在其前方距離Δx=×2×1 m=1 m,A項錯誤;運動過程中,當兩車速度相等時,b車落后a車的距離最大,最大距離為Δxm=×1 m-×1×1 m=1.5 m,B項正確;b車啟動3 s后,a車的位移xa=×2×1 m+3×1 m=4 m,b車的位移xb=×2 m=4 m,即b車恰好追上a車,C項正確;b車超過a車后,因b車速度大于a車,則兩車不會再相遇,D項正確。此題選擇不正確選項,故選A。解析1567892346.(多選)(2025·重慶模擬)鴻恩寺公園的鴻恩閣為仿古建筑,共七 層,是重慶主城最高觀景臺。登上鴻恩閣,渝中、南岸、江北、渝北、沙坪壩、北部新區(qū)等6個區(qū)的美景和兩江上的舟橋都盡收眼底。某物理研究小組測量出鴻恩閣海拔高約為468 m,甲同學在鴻恩閣閣樓,離地面20 m高處讓物體A由靜止開始自由落下,同時乙同學將物體B自鴻恩閣地面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且A、B兩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重力加速度為g=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56789234A.若v0=10 m/s,則A、B兩物體在B上升的最高點相遇B.若v0=10 m/s,則A、B兩物體在B上升的最高點相遇C.若v0>10 m/s,A、B兩物體相遇時,B正在下落途中D.若10 m/s156789234若物體B正好運動到最高點時兩物體相遇,物體B速度減小為零所用的時間t=,此時A下落的高度hA=gt2,B上升的高度hB=,且hA+hB=H,解得v0== m/s=10 m/s,若v0= 10 m/s,則A、B兩物體在B上升的最高點相遇;若v0> 10 m/s,A、B兩物體相遇時,B正在上升途中,A項正確,B、解析156789234C兩項錯誤;若A、B兩物體恰好在落地時相遇,則有t=,此時A下落的高度hA=gt2=H,解得v0== m/s=10 m/s,若 10 m/s解析1567892341567892347.(2025·南京模擬)如圖所示,在離地面高H處以v0=10 m/s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一個小球,地面上有一長L=5 m的小車,其前端M到拋出點正下方的距離s=4 m,小球拋出的同時,小車由靜止開始向右做a1=2 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小球在空中運動的總時間為t=4 s,g取10 m/s2,忽略空氣阻力及小車的高度,求:梯級Ⅱ 能力練156789234(1)小球拋出點離地面的高度H;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初速度v0=10 m/s,加速度a=-g,由豎直上拋規(guī)律得H=v0t+(-g)t2,解得H=-40 m,則小球拋出點離地面的高度為40 m。解析156789234(2)小球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大小x;小球做上拋運動所用時間為t0==1 s,因此下落總時間為3 s,小球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大小x=g(32-22) m=25 m。解析156789234(3)當小車末端N到達拋出點正下方時,便立即做加速度大小恒為a2,方向與此時速度方向相反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為了讓小車接住小 球,試確定加速度a2大小的范圍。小車車尾到達拋出點正下方時間為t1,由s+L=a1,解得t1=3 s,速度為v=a1t1=6 m/s,解析當小車車尾剛好接住小球,則x1=v(t-t1)-a2(t-t1)2=0,解得a2=12 m/s2,當小車車頭剛好接住小球,則x2=v(t-t1)-a2'(t-t1)2=-L,解得a2'=22 m/s2,故為了讓小車接住小球,加速度大小a2的范圍為12 m/s2解析1567892348.(2025·龍巖模擬)電子設備之間在一定距離范圍內(nèi)可以通過藍牙連接進行數(shù)據(jù)交換,已經(jīng)配對過的兩電子設備,當距離小于某一值 時,會自動連接;一旦超過該值時,藍牙信號便會立即中斷,無法正常通信。如圖所示,甲、乙兩輛汽車并排沿平直路面向前行駛,兩車車頂O1、O2兩位置都裝有藍牙設備,這兩個藍牙設備在5 m以內(nèi)時能夠?qū)崿F(xiàn)通信。t=0時刻,甲、乙兩車剛好位于圖示位置,此時甲車的速度為5 m/s,乙車的速度為2 m/s,O1、O2的距離為3 m。從該時刻起甲車以1 m/s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運動直至停下,乙車保持原有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忽略信號傳遞及重新連接所需的時間)求:156789234(1)從t=0時刻起,甲車的運動時間;甲車由運動到停止0=v甲+a甲t,其中a甲=-1 m/s2,代入數(shù)據(jù)得t=5 s。解析156789234(2)在甲車停下來之前,兩車在前進方向上的最大距離;兩車共速時,沿前進方向的距離最大,有v乙=v甲+a甲t',t'=3 s,根據(jù)位移—時間公式有x甲=v甲t'+a甲t'2,x乙=v乙t',Δx=x甲-x乙,解得Δx=4.5 m。解析156789234(3)從t=0時刻起兩車能夠進行藍牙通信的總時間。根據(jù)幾何知識可知,當甲車在乙車前方且O1O2=5 m時,有x甲-x乙=4 m,根據(jù)運動學公式有x甲=v甲t+a甲t2,x乙=v乙t,解得t1=2 s或t2=4 s,當0當2 s5 m,解析156789234t=t2=4 s時,甲車的速度為v甲1=v甲+a甲t2=1 m/st=4 s之后,甲、乙兩車的距離不斷減小,且甲車能夠繼續(xù)行駛的距離為x甲1==0.5 m,根據(jù)幾何關系可知,從t=4 s開始到乙車行駛至甲車前方4 m的過程中,O1O2<5 m,這段過程經(jīng)歷的時間為t'==4.25 s,所以甲、乙兩車能利用藍牙通信的時間為t總=2 s+4.25 s=6.25 s。解析1567892341567892349.(多選)如圖甲所示,一輛轎車以20 m/s的速度,從匝道駛入限速為90 km/h的某高架橋快速路的行車道。由于前方勻速行駛的貨車速度較小,轎車司機踩油門超車,加速8 s后發(fā)現(xiàn)無超車條件,立即踩剎車減速,經(jīng)過3 s減速后,剛好與前方貨車保持約60 m左右距離同速跟隨。整個過程中轎車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貨車一直保持勻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梯級Ⅲ 創(chuàng)新練156789234A.該過程轎車出現(xiàn)了超速情況B.轎車加速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為0.5 m/s2C.該過程轎車與貨車之間的距離先減小后增大D.轎車開始加速時與貨車的距離約為100 m由題圖乙可知轎車的最大速度為24 m/s=86.4 km/h<90 km/h,該過程轎車沒有超速,A項錯誤;由題圖乙可知轎車加速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a= m/s2=0.5 m/s2,B項正確;轎車速度一直大于貨車速度,直到11 s末兩車速度相等,所以兩車距離一直在減 小,C項錯誤;0~11 s內(nèi),轎車的位移為s1=(20+24)×8 m+(24+18)×3 m=239 m,貨車的位移為s2=18×11 m=198 m,開始的距離為d=239 m+60 m-198 m=101 m,D項正確。解析15678923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提升二 追及和相遇問題.docx 專題提升二 追及和相遇問題.pptx 專題提升練2 追及和相遇問題.docx 專題提升練2 追及和相遇問題.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