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押題卷】2025年中考歷史核心考點考前沖刺 人民解放戰爭 選擇題專練(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押題卷】2025年中考歷史核心考點考前沖刺 人民解放戰爭 選擇題專練(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考復習押題預測 人民解放戰爭
一.選擇題(共21小題)
1.(2024秋 寬城縣期末)1947年,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會議上所作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中提出了“人民解放軍作戰的十大原則”,其基本內容有“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以便我軍能夠迅速轉移兵力殲擊他部敵軍。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下列最能體現這個戰略思想的軍事行動是(  )
A.百團大戰打破日軍的封鎖
B.撤出延安,轉戰陜北
C.孟良崮戰役粉碎重點進攻
D.渡江戰役,攻占南京
2.(2024秋 茶陵縣期末)如圖這個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  )
A.北伐戰爭的進程
B.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C.抗日戰爭的進程
D.國共兩黨合作的主要進程
3.(2024秋 長沙縣期末)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進行土地改革。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
A.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
B.書寫了工人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
C.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D.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4.(2024秋 云州區期末)“現在毛澤東先生來到重慶,他與蔣主席有十九年的闊別,多少離合悲歡,今于國家大勝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團結”。此次“握手”(  )
A.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B.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
C.避免了國共兩黨的再次內戰
D.為政協會議召開奠定了基礎
5.(2024秋 秦都區期末)陳毅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從側面說明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是(  )
A.解放軍高超的戰略戰術
B.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C.國民黨政權的獨裁腐敗
D.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6.(2024秋 利津縣期末)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這次土地改革的依據是(  )
A.《論持久戰》 B.《中國土地法大綱》
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天朝田畝制度》
7.(2024秋 夏津縣期末)1947年夏天,劉伯承指出:把戰爭引向蔣管區,徹底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有利于扭轉全國的戰略局勢,因此困難再大也要克服。為了實現此目標,中共中央決定(  )
A.參加和談爭取和平 B.粉碎敵人全面進攻
C.千里躍進大別山區 D.千里渡江解放南京
8.(2024秋 巴林左旗期末)解放戰爭初期,毛澤東提出的著名論斷是(  )
A.“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政權是由槍桿中取得的”
D.“中國既不能速勝,也不會亡國”
9.(2024秋 山陽縣期末)毛澤東曾說:“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了中國,誰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1947年,共產黨在農村解放區實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C.平均地權,核定地價
D.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
10.(2024秋 游仙區期末)毛澤東比喻說“蔣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于陜北、山東,好比兩個拳頭一張,胸膛就露出來了,這樣的兵力部署很像一個啞鈴,兩頭粗,中間細,中間力量弱,我們就攻其薄弱部分……。”為此中共做出的戰略部署是(  )
A.中共中央撤離延安
B.彭德懷率領西北解放軍粉碎敵人進攻
C.粉碎蔣介石發動的對中原解放區的進攻
D.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
11.(2024秋 烏蘭察布期末)整理知識結構圖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以下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  )
A.國民大革命的主要進程
B.抗日戰爭的主要進程
C.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
D.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12.(2024秋 任澤區期末)1947年8月7日,劉伯承、鄧小平發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躍進大別山!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劉鄧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戰勝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勝利到達大別山區。這次勝利進軍(  )
A.開辟了晉冀豫根據地
B.開辟了晉察冀根據地
C.嚴重威脅了南京和武漢
D.使東北全境基本解放
13.(2024秋 昌平區期末)經此一役,南線國民黨軍隊精銳主力已被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同華北解放區連成一片。這戰役是(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14.(2024秋 平潭縣期末)“它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并由此迸發出難以估量的革命熱情,為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持。”文中的“它”指的是(  )
A.中共七大召開 B.邊區政府建立
C.土地改革 D.解放區的擴大
15.(2024秋 昌平區期末)下列土地政策按提出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平均地權”
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③“打土豪、分田地”
④“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16.(2024秋 海安市期末)1949年4月23日,熟諳水性的海安角斜區民工王玉富,冒著炮火,躍身下水,扛起彈藥箱,向南岸登陸點奔去.王玉富奮勇當先,眾民工緊緊跟上,前后來回六趟,完成了任務。戰后,王玉富等人被評為“支前英雄”。角斜民工隊的行動有力支援了(  )
A.淞滬會戰 B.遼沈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17.(2024秋 武威期末)1947年3月18日晚,國民黨軍進攻延安的槍炮聲已清晰可聞,毛澤東、周恩來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開始了(  )
A.挺進大別山 B.占領南京
C.攻占錦州 D.轉戰陜北
18.(2024秋 武威期末)1945年10月17日,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中說:“這一次我們去得好,擊破了國民黨說共產黨不要和平、不要團結的謠言。“毛澤東談論的是(  )
A.井岡山會師 B.西安事變
C.重慶談判 D.百團大戰
19.(2024秋 鹽田區校級期末)1947年發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指出: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就一般情況來說占鄉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農,占有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鄉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雇農、貧農、中農及其他人民,卻總共只有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終年勞動,不得溫飽。材料旨在說明(  )
A.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具體措施
C.土地改革的主力軍 D.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20.(2024秋 成都期末)美國作家韓丁在《翻身——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紀實》一書中寫道:“蔣家王朝在大陸生存的最后一個機會,就這樣在暴風驟雨般的土地改革之下化成了泡影。”與上述“土地改革”相關的文件是(  )
A.《天朝田畝制度》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論持久戰》 D.《中國土地法大綱》
21.(2024秋 秦淮區期末)7月,毛澤東在戰役的作戰方針中指出:“只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該戰役(  )
A.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B.解放了東北全境
C.解放了長江中下游地區
D.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中考復習押題預測 人民解放戰爭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1小題)
1.(2024秋 寬城縣期末)1947年,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會議上所作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中提出了“人民解放軍作戰的十大原則”,其基本內容有“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以便我軍能夠迅速轉移兵力殲擊他部敵軍。力求避免打那種得不償失的、或得失相當的消耗戰……”下列最能體現這個戰略思想的軍事行動是(  )
A.百團大戰打破日軍的封鎖
B.撤出延安,轉戰陜北
C.孟良崮戰役粉碎重點進攻
D.渡江戰役,攻占南京
【分析】本題考查中共中央轉戰陜北,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百團大戰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
B.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撤出延安,轉戰陜北是為了保存有生力量尋機粉碎國民黨對陜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與題干中“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以便我軍能夠迅速轉移兵力殲擊他部敵軍”相符,符合題意。
C.孟良崮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沒有體現撤退和轉移兵力,與題干中“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以便我軍能夠迅速轉移兵力殲擊他部敵軍。”不符,排除。
D.渡江戰役,攻占南京,推翻了國民黨的統治,與題干中“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不符,排除。
故選:B。
【點評】記憶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2.(2024秋 茶陵縣期末)如圖這個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  )
A.北伐戰爭的進程
B.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C.抗日戰爭的進程
D.國共兩黨合作的主要進程
【分析】本題考查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渡江戰役與解放南京,
【解答】據圖片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6年6月,蔣介石對中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全面內戰爆發。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1948年到1949年共產黨對國民黨發起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圖片有助于我們了解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故B正確;北伐戰爭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對北洋軍閥發動的戰爭,排除A;抗日戰爭是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取得的勝利,排除C;解放戰爭是國共之間的戰爭,不是合作,排除D。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渡江戰役與解放南京,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 有助于我們了解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3.(2024秋 長沙縣期末)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進行土地改革。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
A.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
B.書寫了工人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
C.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D.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等知識,重點掌握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解答】解放區軍民通過自衛反擊戰,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與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無關,排除A項;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書寫了工人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與北伐戰爭有關,與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無關,排除B項;
長征勝利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與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無關,排除C項;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歷時一年多順利完成,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D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以及歷史意義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4.(2024秋 云州區期末)“現在毛澤東先生來到重慶,他與蔣主席有十九年的闊別,多少離合悲歡,今于國家大勝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團結”。此次“握手”(  )
A.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B.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
C.避免了國共兩黨的再次內戰
D.為政協會議召開奠定了基礎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重慶談判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重慶談判的內容及影響的相關史實。
【解答】據材料“現在毛澤東先生來到重慶,他與蔣主席有十九年的闊別,多少離合悲歡,今于國家大勝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團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后,毛澤東親赴重慶,國共進行了“重慶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規定由國民政府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邀集各黨派代表及社會賢達,協商國事,討論和平建國方案。此次“握手”與重慶談判有關,重慶談判為政協會議召開奠定了基礎,D項正確;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排除A項;新中國的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壓迫,與材料“今于國家大勝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團結”不符,排除B項;重慶談判后,1946年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C項說法錯誤,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重慶談判的相關史實。
5.(2024秋 秦都區期末)陳毅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從側面說明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是(  )
A.解放軍高超的戰略戰術
B.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C.國民黨政權的獨裁腐敗
D.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分析】本題考查解放戰爭的勝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陳毅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從側面說明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D符合題意;題干材料說明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不是解放軍高超的戰略戰術、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國民黨政權的獨裁腐敗,排除ABC。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解放戰爭的勝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6.(2024秋 利津縣期末)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這次土地改革的依據是(  )
A.《論持久戰》 B.《中國土地法大綱》
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天朝田畝制度》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了土地改革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根據土地改革總路線和《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各個解放區先后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故土地改革所依據的文件《中國土地法大綱》,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8年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辛亥革命勝利后,以孫中山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制定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根本大法,排除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土地綱領,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
7.(2024秋 夏津縣期末)1947年夏天,劉伯承指出:把戰爭引向蔣管區,徹底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有利于扭轉全國的戰略局勢,因此困難再大也要克服。為了實現此目標,中共中央決定(  )
A.參加和談爭取和平 B.粉碎敵人全面進攻
C.千里躍進大別山區 D.千里渡江解放南京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1947年夏天”“劉伯承”“扭轉全國的戰略局勢”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地區,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據材料“1947年夏天”“劉伯承”“扭轉全國的戰略局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實現題干中的目標,中共中央決定千里躍進大別山,C項正確;參加和談爭取和平是重慶談判,與題意不符,題干反映的是挺進大別山,排除A項;粉碎敵人全面進攻是解放軍的自衛反擊戰,排除B項;千里渡江解放南京是1949年解放戰爭取得勝利,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
8.(2024秋 巴林左旗期末)解放戰爭初期,毛澤東提出的著名論斷是(  )
A.“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政權是由槍桿中取得的”
D.“中國既不能速勝,也不會亡國”
【分析】本題考查全面內戰的爆發,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根據題干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戰爭初期,面對敵強我弱的態勢,毛澤東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虛弱本質,鼓舞了解放區軍民的斗志,符合題意。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自國共十年內戰時期毛澤東關于“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相關主張,排除。
C.“政權是由槍桿中取得的”是毛澤東在1927年八七會議上提出的論斷,發生在國共十年內戰初期,排除。
D.“中國既不能速勝,也不會亡國”出自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撰寫的《論持久戰》,排除。
故選:A。
【點評】記憶全面內戰的爆發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9.(2024秋 山陽縣期末)毛澤東曾說:“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了中國,誰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1947年,共產黨在農村解放區實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C.平均地權,核定地價
D.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
【分析】本題考查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故D符合題意;“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的土地政策,排除A;“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的土地政策,排除B;“平均地權,核定地價”是中國同盟會實行的土地政策,排除C。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1947年,共產黨在農村解放區實行的土地政策是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
10.(2024秋 游仙區期末)毛澤東比喻說“蔣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于陜北、山東,好比兩個拳頭一張,胸膛就露出來了,這樣的兵力部署很像一個啞鈴,兩頭粗,中間細,中間力量弱,我們就攻其薄弱部分……。”為此中共做出的戰略部署是(  )
A.中共中央撤離延安
B.彭德懷率領西北解放軍粉碎敵人進攻
C.粉碎蔣介石發動的對中原解放區的進攻
D.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
【分析】本題考查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知識點。熟記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史實。
【解答】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毛澤東對一次戰略部署作了生動比喻:蔣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陜北、山東,搞重點進攻,好比兩個拳頭一張,胸膛就露出來了。這樣的兵力部署很像一個啞鈴,兩頭粗,中間細。兩頭力量強,還有攻勢;中間力量弱,處于防御。我們就攻其薄弱部分,從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知識點的識記情況。要求學生熟記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史實,深切感受老一代黨的領導人的智慧。
11.(2024秋 烏蘭察布期末)整理知識結構圖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以下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  )
A.國民大革命的主要進程
B.抗日戰爭的主要進程
C.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
D.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分析】本題以整理知識結構圖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為依托,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點。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1946年6月,國民黨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人民解放軍粉碎全面進攻后,國民黨軍隊開始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和陜甘寧解放區,進攻陜甘寧解放區時黨中央“轉戰陜北”粉碎了對陜北的重點進攻;國民黨進攻山東解放區時,人民解放軍通過孟良崮戰役粉碎了對山東的重點進攻,1947年8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連續組織了與國民黨主力戰略決戰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殲滅了國民黨軍在東北、華北和華東戰場上的主力;解放戰爭第四年,人民解放軍1949年4月發起渡江戰役,解放南京,國民黨政權垮臺。題干所給戰役均為解放戰爭時期的重要戰役,也說明了解放戰爭的逐步勝利。仔細觀察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反映了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
12.(2024秋 任澤區期末)1947年8月7日,劉伯承、鄧小平發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躍進大別山!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劉鄧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戰勝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勝利到達大別山區。這次勝利進軍(  )
A.開辟了晉冀豫根據地
B.開辟了晉察冀根據地
C.嚴重威脅了南京和武漢
D.使東北全境基本解放
【分析】本題考查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材料信息,“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躍進大別山!”可知,題干描述的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結合所學知識,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開辟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武漢,C項符合題意;1937年11月創建以太行、太岳山脈為依托的晉冀豫抗日根據,排除A項;1937年10月,聶榮臻率八路軍一一五師晉察冀邊區部分以五臺山為中心開辟晉察冀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于敵后開創的第一個抗日根據地,也是當時各敵后根據地建設的模范,排除B項;遼沈戰役使東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相關知識。
13.(2024秋 昌平區期末)經此一役,南線國民黨軍隊精銳主力已被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獲得解放,同華北解放區連成一片。這戰役是(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分析】本題考查淮海戰役,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排除。
B.據所學知識可知,淮海戰役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符合題意。
C.平津戰役解放了華北地區,排除。
D.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江戰役開始,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在大陸的統治結束。排除。
故選:B。
【點評】記憶淮海戰役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14.(2024秋 平潭縣期末)“它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并由此迸發出難以估量的革命熱情,為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持。”文中的“它”指的是(  )
A.中共七大召開 B.邊區政府建立
C.土地改革 D.解放區的擴大
【分析】本題考查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共調整了土地政策,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解答】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共調整了土地政策,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此次土地改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沒收地主和中農的土地。1947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實行耕著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經過土地改革,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解放區有1億多農民獲得了土地,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土地改革運動的相關史實。
15.(2024秋 昌平區期末)下列土地政策按提出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平均地權”
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③“打土豪、分田地”
④“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分析】本題考查了土地改革、同盟會與三民主義、工農武裝割據、敵后戰場的抗戰,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平均地權”出自1905年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出自太平天國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打土豪、分田地”是1927﹣1937年土地革命時期的政策,“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因此,②①③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ACD項排序錯誤,排除AC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16.(2024秋 海安市期末)1949年4月23日,熟諳水性的海安角斜區民工王玉富,冒著炮火,躍身下水,扛起彈藥箱,向南岸登陸點奔去.王玉富奮勇當先,眾民工緊緊跟上,前后來回六趟,完成了任務。戰后,王玉富等人被評為“支前英雄”。角斜民工隊的行動有力支援了(  )
A.淞滬會戰 B.遼沈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分析】本題考查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淞滬會戰發生在1937年8月至11月,排除。
B.遼沈戰役發生在1948年9月至11月,排除。
C.平津戰役發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排除。
D.渡江戰役1949年4月20日打響,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記憶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17.(2024秋 武威期末)1947年3月18日晚,國民黨軍進攻延安的槍炮聲已清晰可聞,毛澤東、周恩來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開始了(  )
A.挺進大別山 B.占領南京
C.攻占錦州 D.轉戰陜北
【分析】本題以1947年3月18日晚,國民黨軍進攻延安的槍炮聲已清晰可聞,毛澤東、周恩來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為依托,考查轉戰陜北。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1947年3月18日晚,國民黨軍進攻延安的槍炮聲已清晰可聞,毛澤東、周恩來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居住了十年的延安,開始了轉戰陜北。1947年3月,國民黨集中25萬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發動突然襲擊。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只有兩萬多人,處于絕對劣勢。大敵當前,中共中央決定采取誘敵深入的方針,主動撤離延安。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后,轉戰陜北,指揮全國各個戰場的作戰,經過5個多月,粉碎了國民黨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靈活掌握解放戰爭以及意義。
18.(2024秋 武威期末)1945年10月17日,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中說:“這一次我們去得好,擊破了國民黨說共產黨不要和平、不要團結的謠言。“毛澤東談論的是(  )
A.井岡山會師 B.西安事變
C.重慶談判 D.百團大戰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重慶談判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1945年8月,蔣介石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面商國家大計。蔣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身上。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經過談判,1945 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雙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邀集各黨派代表和社會賢達協商國是,討論和平建國方案。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與識記重慶談判的相關史實。
19.(2024秋 鹽田區校級期末)1947年發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指出: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就一般情況來說占鄉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農,占有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鄉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雇農、貧農、中農及其他人民,卻總共只有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終年勞動,不得溫飽。材料旨在說明(  )
A.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土地改革的具體措施
C.土地改革的主力軍 D.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據“1947年發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指出: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就一般情況來說占鄉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農,占有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鄉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雇農、貧農、中農及其他人民,卻總共只有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終年勞動,不得溫飽。”可知,材料旨在說明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即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A項正確;題干體現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而不是土地改革的具體措施,排除B項;題干體現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而不是土地改革的主力軍,排除C項;題干體現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而不是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的相關史實。
20.(2024秋 成都期末)美國作家韓丁在《翻身——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紀實》一書中寫道:“蔣家王朝在大陸生存的最后一個機會,就這樣在暴風驟雨般的土地改革之下化成了泡影。”與上述“土地改革”相關的文件是(  )
A.《天朝田畝制度》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論持久戰》 D.《中國土地法大綱》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根據材料“蔣家王朝在大陸生存的最后一個機會,就這樣在暴風驟雨般的土地改革之下化成了泡影“可知,這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結合所學知識,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因此上述“土地改革”相關的文件是《中國土地法大綱》,D項正確;《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頒布的綱領,排除A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1912年頒布,排除B項;《論持久戰》1938年頒布,闡述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
21.(2024秋 秦淮區期末)7月,毛澤東在戰役的作戰方針中指出:“只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該戰役(  )
A.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B.解放了東北全境
C.解放了長江中下游地區
D.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分析】本題考查遼沈戰役,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與錦州無關,排除。
B.1948年9月至11月進行的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與攻克錦州一致,符合題意。
C.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進行的淮海戰役解放了長江中下游地區,與攻克錦州不符,排除。
D.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進行的平津戰役解放了華北全境,與攻克錦州不符,排除。
故選:B。
【點評】記憶遼沈戰役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故城县| 巍山| 沂南县| 电白县| 合山市| 江阴市| 竹溪县| 三河市| 长治市| 甘泉县| 遂平县| 天门市| 松江区| 吉水县| 牟定县| 本溪| 讷河市| 东宁县| 黄冈市| 南丰县| 繁昌县| 巨鹿县| 凤庆县| 衡东县| 辽源市| 尼勒克县| 伽师县| 冷水江市| 佳木斯市| 子洲县| 舒城县| 岐山县| 罗田县| 青龙| 高唐县| 清远市| 潜山县| 霍州市| 玉门市| 新绛县| 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