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押題卷】2025年中考歷史核心考點考前沖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押題卷】2025年中考歷史核心考點考前沖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考復習押題預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一.選擇題(共19小題)
1.(2024秋 平邑縣期末)訂餐APP如同一位貼心廚師,隨叫隨到,讓我們盡享美食盛宴;遙控器則像魔法棒,輕輕一揮,車庫門開,家中燈光亮起,生活瞬間變得智能又便捷;自動購票機則是時間的守護者,讓我們告別排隊的煩惱,輕松購票,享受出行的樂趣……這些現象反映了(  )
A.交通運輸業推動餐飲業發展
B.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
C.科技發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
D.人們的出行方式呈現多元化
2.(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的知識結構圖。圖中處應填(  )
A.土地改革 B.改革開放
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一國兩制
3.(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如圖照片是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的場景。該照片可以用來說明(  )
A.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中國與蘇聯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C.中國加強同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
D.中國與日本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4.(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1950年,中蘇兩國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1955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001年,中俄等六國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這表明,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是(  )
A.獨立自主 B.不結盟 C.一邊倒 D.睦鄰友好
5.(2024秋 錫山區期末)它是歷史上第一次由亞非國家自己處理自身事務的國際會議。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快了亞非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步伐,增進了亞非國家之間的交往和了解,為相互間的友誼、諒解和合作創造了基礎。材料所說的“會議”(  )
A.最終解決了朝鮮半島的和平問題
B.標志著不結盟運動正式興起
C.促使國際工人運動有了統一組織
D.形成了團結協作的萬隆精神
6.(2024 北京)如圖是萬隆會議10周年紀念銅章,兩個大寫字母A分別代表亞洲(ASIA)與非洲(AFRICA),中間的羅馬數字X代表10周年。這一紀念章表現了(  )
A.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發展
B.亞非國家間的團結與合作
C.亞非國家改變了兩極格局
D.巴拿馬收回運河區的主權
7.(2023秋 橋西區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廣大發展中國家日益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以下史實中能夠直接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
A.杜魯門主義出臺 B.日本崛起
C.召開萬隆會議 D.東歐劇變
8.(2024秋 斗門區期末)2023年4月6日,沙特和伊朗兩國外長在北京簽署《聯合聲明》,中國在這兩個長期對立的國家之間發揮了重要的調解作用,促使它們恢復了外交關系。以下選項最能體現中國在此次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是(  )
A.世界和平的倡導者 B.全球環境的保護者
C.先進文化的推動者 D.發展體育的示范者
9.(2023秋 唐山期末)萬隆會議喚醒了亞非人民的“亞非意識”。……在萬隆會議上,亞非領導人闡述了亞非國家……可以平衡大國力量,進而維護世界和平的思想。此次會議中亞非國家的共同選擇是(  )
A.結盟與對抗 B.制度與人權
C.團結與合作 D.貿易與鎖國
10.(2023秋 南皮縣期末)二戰后,亞非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有39個國家獲得了獨立。為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亞非國家普遍感到應增進相互之間的團結與合作。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臺,開始于(  )
A.萬隆會議 B.納米比亞獨立
C.非洲獨立年 D.中國重返聯合國
11.(2024秋 涼州區期末)2024年,某學校舉辦建校70周年校慶活動,其中,校史館陳列了反映70年來學校的教學樓、校服、教材等變遷的一系列圖片和實物資料。該校歷史教師利用這些資料引導學生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以下學習主題最恰當的應為(  )
A.小錢幣,大歷史
B.歷史上水陸交通的發展
C.歷史地圖上的世界格局
D.在身邊發現歷史
12.(2024 通遼)1941年,周恩來明確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為了團結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異”,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強調:“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存異”,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周恩來在不同時期提出的“求同存異”之間的關系是(  )
A.賡續經驗,一脈相承 B.時代不同,理念迥異
C.號召團結,共御外敵 D.爭取多數,共建國家
13.(2024秋 灌南縣期末)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日兩國的圍棋交流,為緩解兩國關系開啟了大門;“籃球外交”推動了中菲關系的改善;中美間的“乒乓外交”轟動了世界。與材料主題相一致的是(  )
A.“開展體育運動,為打敗法西斯服務”
B.“鍛煉身體,保家衛國”
C.“體育是外交先行官”
D.“新北京,新奧運”
14.(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詞匯出現頻率反映國家發展變化。“中國夢、一帶一路、兩個一百年、高質量發展”,這些詞匯高頻率出現在我國各大報刊媒體的時間段是(  )
A.1949﹣1956年 B.1978﹣1990年
C.1992﹣2001年 D.2012﹣2022年
15.(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當年在外交部歐美司工作的周南說:“26屆聯大的兩阿提案能通過,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上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表決結果一出來,許多非洲國家代表都站起來了,熱烈鼓掌。”周南回憶的重大事件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首次提出
B.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中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6.(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林則徐的后裔,曾任我國駐聯合國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曾寫詩:“粵海銷煙揚我威,但悲港島易英徽。前仇舊恨今盡雪,只緣華夏已騰飛。”下列歷史場景可印證詩中“前仇日恨今盡雪”的是(  )
A.新中國成立
B.香港回歸
C.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
D.臺灣問題解決
17.(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他研發的雜交水稻使數百萬人脫離了饑餓,是“真正的糧食英雄”。他是(  )
A.袁隆平 B.焦裕祿 C.王進喜 D.鄧稼先
18.(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中華民族大團結不斷得到新發展,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輝煌燦爛的篇章,也為世界解決民族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材料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指的是(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異”方針
C.一國兩制 D.“一帶一路”倡議
19.(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美國經濟學家弗理德曼訪問中國后寫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與服裝明顯多元化,與此伴隨的,則是經濟增長與發展的明顯跡象。農業改革效果十分明顯……私營企業有所發展……得到允許的、有限的經濟自由已經在改變中國的面貌。”出現上述場景的原因之一是(  )
A.私有經濟主體地位上升
B.農民獲得了土地所有權
C.入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D.改革開放改變了社會面貌
二.材料題(共2小題)
20.(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八年級《中國歷史》下冊
(1)客觀敘述和分析歷史,有理有據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是“歷史解釋”素養的要求。如圖是照片——毛澤東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
材料二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進行考察,七十年代的新中國外交都經歷了“變”與“不變”的崢嶸歲月。“變”表現在新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的與時俱進,對傳統外交理念和戰略的突破與創新,如外交使命的層層推進,外交戰略的因時制宜,外交話語的不斷加強。“不變”表現在新中國外交對既有核心原則的一貫堅守,對普遍價值觀的始終捍衛如對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睦鄰友好等原則始終如一的傳承。
——摘自白衛東、劉常真《崢嶸七十年:新中國外交的“變”與“不變”》
(2)依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外交的“變”與“不變”分別指什么。
21.(2024秋 贛榆區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應任務:
材料一:光榮革命后,英國建立了一個合適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保證社會有寬松、和平的環境,有利于人們追求個人目標,發揮創造力。在市場供求的實際問題面前,技術發明不斷產生……建立以機器或以機器協作為基礎的工廠,具有強大的生產率優勢……進入19世紀中期,英國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工場手工業發展為大機器生產,并成為以輕紡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國。
﹣﹣摘編自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
材料二:明治政府參照赴歐美考察的使節團所報告的先進經驗,進行近代化建設。政府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樣板,發展經濟。1880年以前,主要采用國有企業主導和“示范”的工業化方針,國家投資興辦官營企業,引進西方的科技成就與設備,從而供私人資本主義企業仿效。為加速工業化進程,1880年以后,政府實行“官業下放”,將官營企業轉讓給私人資本家,大力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 近代史編》(下卷)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英國實現工業化的具體條件,指出英國“工業國”的特征。
(2)據材料二,概括日本實現工業化的主要特點和相應舉措。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國和日本實現工業化的共同因素。
三.論述題(共1小題)
22.(2024秋 驛城區期末)總結歷史的經驗或教訓,對現實以啟示或借鑒是歷史學的重要功能。請閱讀下面材料,從中提煉一個觀點,結合相關史實,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
中國不僅發展自己,也積極擁抱世界,擔當大國責任。我們成功舉辦中國——中亞峰會、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系列主場外交迎來五洲賓朋。我也訪問了一些國家,出席了一些國際會議,會晤了不少老朋友、新伙伴,分享中國主張,深化彼此共識。世事變遷,和平發展始終是主旋律,合作共贏始終是硬道理。
——摘編自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2024年新年賀詞
中考復習押題預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9小題)
1.(2024秋 平邑縣期末)訂餐APP如同一位貼心廚師,隨叫隨到,讓我們盡享美食盛宴;遙控器則像魔法棒,輕輕一揮,車庫門開,家中燈光亮起,生活瞬間變得智能又便捷;自動購票機則是時間的守護者,讓我們告別排隊的煩惱,輕松購票,享受出行的樂趣……這些現象反映了(  )
A.交通運輸業推動餐飲業發展
B.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
C.科技發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
D.人們的出行方式呈現多元化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改革開放后社會生活的變化,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科技的發展對現代社會生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衣食住行更加智能和便捷,C項正確;題干反映科技發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未涉及交通運輸業和餐飲業發展,排除A項;題干反映科技發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未體現飲食結構變化,排除B項;題干反映科技發展改變人們生活方式,出行方式只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改革開放后社會生活的變化,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的知識結構圖。圖中處應填(  )
A.土地改革 B.改革開放
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一國兩制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一國兩制”的構想及港澳回歸,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一國兩制”,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提出的基本國策。這一方針首先在解決香港、澳門問題上得到成功實踐,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同時,“一國兩制”也為兩岸關系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是實現祖國統一新發展的重要方針。所以在這個知識結構圖中,①處應填“一國兩制”,D項正確;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了土地改革,廢了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與祖國統一、香港回歸以及兩岸關系等內容毫無關聯,排除A項;改革開放是1978年以來我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重點在于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并非直接針對祖國統一的具體指導方針,與知識結構圖所呈現的內容不符,排除B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建設的總體發展道路和理論體系,范圍較為寬泛,不是直接針對香港回歸、指導兩岸關系等祖國統一問題的具體方針,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一國兩制”的構想及港澳回歸,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
3.(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如圖照片是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的場景。該照片可以用來說明(  )
A.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中國與蘇聯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C.中國加強同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
D.中國與日本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分析】本題考查萬隆會議,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1955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和各國間的矛盾、分歧,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中國代表團還積極開展會外交往,與很多國家的代表團舉行會晤,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故C符合題意;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3年,中國與蘇聯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1949年,中國與日本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1972年,都與萬隆會議無關,排除ABD。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萬隆會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照片可以用來說明中國加強同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
4.(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1950年,中蘇兩國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1955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001年,中俄等六國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這表明,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是(  )
A.獨立自主 B.不結盟 C.一邊倒 D.睦鄰友好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成就,掌握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
【解答】獨立自主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在不同時期,無論是與蘇聯結盟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還是后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參與創建上海合作組織等外交活動,中國都保持著獨立自主的判斷和決策,不依附于任何大國或集團,A項正確;不結盟政策是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后提出的外交政策調整內容,并非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石。1950年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體現的是結盟性質,與不結盟政策不符,B項錯誤;“一邊倒”是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在國際斗爭中堅定地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但這并非外交政策的基石,隨著國際形勢變化和中國外交實踐發展,“一邊倒”方針逐漸調整,C項錯誤;睦鄰友好是中國外交的重要內容,但不是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如與印度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俄國等建立上海合作組織等,這些舉措是基于獨立自主外交政策下對周邊外交關系的積極構建,D項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成就,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2024秋 錫山區期末)它是歷史上第一次由亞非國家自己處理自身事務的國際會議。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快了亞非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步伐,增進了亞非國家之間的交往和了解,為相互間的友誼、諒解和合作創造了基礎。材料所說的“會議”(  )
A.最終解決了朝鮮半島的和平問題
B.標志著不結盟運動正式興起
C.促使國際工人運動有了統一組織
D.形成了團結協作的萬隆精神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萬隆會議的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題干“它是歷史上第一次由亞非國家自己處理自身事務的國際會議。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快了亞非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步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會議是萬隆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者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促進了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了“萬隆精神”,D項正確;朝鮮半島的和平問題至今也沒有徹底解決,排除A項;不結盟運動是一個松散的國際組織,它成立于冷戰時期的1961年9月,其成員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國際工人運動,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萬隆會議的知識。
6.(2024 北京)如圖是萬隆會議10周年紀念銅章,兩個大寫字母A分別代表亞洲(ASIA)與非洲(AFRICA),中間的羅馬數字X代表10周年。這一紀念章表現了(  )
A.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發展
B.亞非國家間的團結與合作
C.亞非國家改變了兩極格局
D.巴拿馬收回運河區的主權
【分析】本題考查萬隆會議的相關內容。
【解答】根據材料“如圖是萬隆會議10周年紀念銅章,兩個大寫字母A分別代表亞洲(ASIA)與非洲(AFRICA),中間的羅馬數字X代表10周年。”及所學可知,1955年,眾多亞非獨立國家的首腦,聚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周恩來在會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B項正確;甘地領導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亞非國家對兩極格局的影響,表述不準確,排除C項;材料與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無關,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萬隆會議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7.(2023秋 橋西區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廣大發展中國家日益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以下史實中能夠直接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
A.杜魯門主義出臺 B.日本崛起
C.召開萬隆會議 D.東歐劇變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萬隆會議,重點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的相關史實。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逐漸崩潰,亞非拉的民族獨立浪潮改變著世界的面貌。從萬隆會議開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C項符合題意;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開始,排除A項;日本不屬于發展中國家,排除B項;東歐劇變體現了社會主義遇到了重大挫折,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萬隆會議的相關史實。
8.(2024秋 斗門區期末)2023年4月6日,沙特和伊朗兩國外長在北京簽署《聯合聲明》,中國在這兩個長期對立的國家之間發揮了重要的調解作用,促使它們恢復了外交關系。以下選項最能體現中國在此次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是(  )
A.世界和平的倡導者 B.全球環境的保護者
C.先進文化的推動者 D.發展體育的示范者
【分析】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成就,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結合所學知識,中國在沙特和伊朗之間發揮調解作用,促使兩國恢復外交關系,這一行為直接體現了中國對地區和平與穩定的貢獻。通過調解沖突,中國展現了其作為世界和平倡導者的角色。故A符合題意;題目中并未提及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內容,排除B;雖然文化交流在國際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題目中并未提及中國在推動文化方面的作用,排除C;題目中并未提及與體育發展相關的內容,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成就,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新時代中國擔當了世界和平的維護者。
9.(2023秋 唐山期末)萬隆會議喚醒了亞非人民的“亞非意識”。……在萬隆會議上,亞非領導人闡述了亞非國家……可以平衡大國力量,進而維護世界和平的思想。此次會議中亞非國家的共同選擇是(  )
A.結盟與對抗 B.制度與人權
C.團結與合作 D.貿易與鎖國
【分析】本題考查萬隆會議,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在萬隆會議上,亞非領導人闡述了亞非國家團結合作可以平衡大國力量,進而維護世界和平的思想。故C正確;當時的亞非國家才剛剛獨立,不能反映結盟,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不能體現人權,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不是貿易,排除D。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萬隆會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萬隆會議上亞非國家的共同選擇是團結與合作。
10.(2023秋 南皮縣期末)二戰后,亞非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有39個國家獲得了獨立。為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亞非國家普遍感到應增進相互之間的團結與合作。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臺,開始于(  )
A.萬隆會議 B.納米比亞獨立
C.非洲獨立年 D.中國重返聯合國
【分析】本題考查萬隆會議,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萬隆會議是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萬隆會議主要討論了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會議的召開表明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臺。故A正確;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排除B;非洲獨立年體現的是非洲獨立運動進入高潮時期,與題干“亞非國家”不符,排除C;中國重返聯合國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尤其是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是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臺后的體現,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萬隆會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舞臺,開始于萬隆會議。
11.(2024秋 涼州區期末)2024年,某學校舉辦建校70周年校慶活動,其中,校史館陳列了反映70年來學校的教學樓、校服、教材等變遷的一系列圖片和實物資料。該校歷史教師利用這些資料引導學生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以下學習主題最恰當的應為(  )
A.小錢幣,大歷史
B.歷史上水陸交通的發展
C.歷史地圖上的世界格局
D.在身邊發現歷史
【分析】本題考查改革開放后社會生活的變化,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學校校慶活動是和學生們密切相關的,從材料“教學樓、校服、教材等變遷”和所學知識可知,體現的是和學生學習相關的身邊的歷史,D正確;
材料信息沒有體現出貨幣的變化,A排除;材料看不出交通的發展,B排除;材料信息沒有體現出世界格局以及歷史地圖的變化,C排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改革開放后社會生活的變化,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2.(2024 通遼)1941年,周恩來明確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為了團結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異”,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強調:“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存異”,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周恩來在不同時期提出的“求同存異”之間的關系是(  )
A.賡續經驗,一脈相承 B.時代不同,理念迥異
C.號召團結,共御外敵 D.爭取多數,共建國家
【分析】本題側重于考查萬隆會議,解題關鍵信息是“干革命,人越多越好,為了團結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異’”“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存異”。
【解答】材料“干革命,人越多越好,為了團結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異’”“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存異”分析可知,材料中的求同存異思想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說明民主革命經驗延續至新中國,故A正確;時代不同但是觀念是傳承的,故B排除;材料不涉及共御外敵,故C排除;共建國家只符合材料中新中國后期的萬隆會議,不適合抗日時期的特點,故D排除。
故選:A。
【點評】本題側重于考查萬隆會議,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
13.(2024秋 灌南縣期末)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日兩國的圍棋交流,為緩解兩國關系開啟了大門;“籃球外交”推動了中菲關系的改善;中美間的“乒乓外交”轟動了世界。與材料主題相一致的是(  )
A.“開展體育運動,為打敗法西斯服務”
B.“鍛煉身體,保家衛國”
C.“體育是外交先行官”
D.“新北京,新奧運”
【分析】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關系,解答的關鍵信息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日兩國的圍棋交流,為緩解兩國關系開啟了大門”。
【解答】A.“開展體育運動,為打敗法西斯服務”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
B.“鍛煉身體,保家衛國”與抗美援朝戰爭相關,排除。
C.根據材料中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日兩國的圍棋交流,為緩解兩國關系開啟了大門;‘籃球外交’推動了中菲關系的改善”可知,體育推動了外交發展,這見證了“體育是外交先行官”,正確。
D.“新北京,新奧運”與之相關的是北京奧運會,排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考查學生對新中國外交成就的認識。
14.(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詞匯出現頻率反映國家發展變化。“中國夢、一帶一路、兩個一百年、高質量發展”,這些詞匯高頻率出現在我國各大報刊媒體的時間段是(  )
A.1949﹣1956年 B.1978﹣1990年
C.1992﹣2001年 D.2012﹣2022年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國夢、一帶一路、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12年,習近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3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當選為國家主席,他闡述了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了實現中國夢,中國共產黨確立的奮斗目標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故D項時間符合題意;ABC時間不符,可排除AB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夢、一帶一路、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等知識。
15.(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當年在外交部歐美司工作的周南說:“26屆聯大的兩阿提案能通過,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上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表決結果一出來,許多非洲國家代表都站起來了,熱烈鼓掌。”周南回憶的重大事件是(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首次提出
B.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中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分析】本題考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周南回憶的重大事件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AB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6.(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林則徐的后裔,曾任我國駐聯合國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曾寫詩:“粵海銷煙揚我威,但悲港島易英徽。前仇舊恨今盡雪,只緣華夏已騰飛。”下列歷史場景可印證詩中“前仇日恨今盡雪”的是(  )
A.新中國成立
B.香港回歸
C.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
D.臺灣問題解決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調動運用已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答】材料中“粵海銷煙…港島易英徽…前仇舊恨今盡雪”分別是指虎門銷煙,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和香港回歸。
故選:B。
【點評】中國近代史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是高考中的常考點,但難度較小,考查角度多涉及對重大歷史事件的識記能力,但近年來創設新情境,挖掘新史料或從新史觀的角度看待傳統重大歷史事件的情形以越來越明顯,希引起注意。
17.(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他研發的雜交水稻使數百萬人脫離了饑餓,是“真正的糧食英雄”。他是(  )
A.袁隆平 B.焦裕祿 C.王進喜 D.鄧稼先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袁隆平培育秈型雜交水稻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袁隆平在農業方面的科技貢獻的相關史實。
【解答】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他”是袁隆平。1973年,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這種雜交水稻畝產可達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產20%以上,被稱為“東方魔稻”,他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給世界人民帶來了福音。袁隆平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袁隆平培育秈型雜交水稻的相關史實。
18.(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中華民族大團結不斷得到新發展,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輝煌燦爛的篇章,也為世界解決民族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材料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指的是(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求同存異”方針
C.一國兩制 D.“一帶一路”倡議
【分析】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是指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設立自治區,由當地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利。
【解答】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故A符合題意;“求同存異”方針是外交的方針,排除B。香港和澳門的回歸是“一國兩制”的實踐,排除C;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
19.(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美國經濟學家弗理德曼訪問中國后寫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與服裝明顯多元化,與此伴隨的,則是經濟增長與發展的明顯跡象。農業改革效果十分明顯……私營企業有所發展……得到允許的、有限的經濟自由已經在改變中國的面貌。”出現上述場景的原因之一是(  )
A.私有經濟主體地位上升
B.農民獲得了土地所有權
C.入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D.改革開放改變了社會面貌
【分析】本題以街道上的色彩與服裝明顯多元化等事例切入考查改革開放改變了社會面貌。
【解答】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與服裝明顯多元化、經濟增長與發展的明顯跡象、私營企業有所發展、得到允許的、有限的經濟自由已經在改變中國的面貌”反映了1978年后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改變了社會面貌。注意題干中的時間和社會現象。
故選:D。
【點評】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觀點。
二.材料題(共2小題)
20.(2024秋 章丘區校級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八年級《中國歷史》下冊
(1)客觀敘述和分析歷史,有理有據的表達自己的看法是“歷史解釋”素養的要求。如圖是照片——毛澤東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說明。
材料二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進行考察,七十年代的新中國外交都經歷了“變”與“不變”的崢嶸歲月。“變”表現在新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的與時俱進,對傳統外交理念和戰略的突破與創新,如外交使命的層層推進,外交戰略的因時制宜,外交話語的不斷加強。“不變”表現在新中國外交對既有核心原則的一貫堅守,對普遍價值觀的始終捍衛如對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睦鄰友好等原則始終如一的傳承。
——摘自白衛東、劉常真《崢嶸七十年:新中國外交的“變”與“不變”》
(2)依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外交的“變”與“不變”分別指什么。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成就,提取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作答。
【解答】(1)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從尼克松訪華的背景、時間、概況、影響等進行說明。示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2)變:根據材料“‘變’表現在新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的與時俱進,對傳統外交理念和戰略的突破與創新,如外交使命的層層推進,外交戰略的因時制宜,外交話語的不斷加強”可得出,外交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外交使命的推進;外交戰略的突破;外交話語的加強等。不變:根據材料“‘不變’表現在新中國外交對既有核心原則的一貫堅守,對普遍價值觀的始終捍衛如對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睦鄰友好等原則始終如一的傳承”可得出,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睦鄰友好等核心原則和普遍價值觀。
故答案為:
(1)示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2)變:外交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外交使命的推進;外交戰略的突破;外交話語的加強等。不變:獨立自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睦鄰友好等核心原則和普遍價值觀。(各答2點即可)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成就,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1.(2024秋 贛榆區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應任務:
材料一:光榮革命后,英國建立了一個合適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保證社會有寬松、和平的環境,有利于人們追求個人目標,發揮創造力。在市場供求的實際問題面前,技術發明不斷產生……建立以機器或以機器協作為基礎的工廠,具有強大的生產率優勢……進入19世紀中期,英國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工場手工業發展為大機器生產,并成為以輕紡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國。
﹣﹣摘編自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
材料二:明治政府參照赴歐美考察的使節團所報告的先進經驗,進行近代化建設。政府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樣板,發展經濟。1880年以前,主要采用國有企業主導和“示范”的工業化方針,國家投資興辦官營企業,引進西方的科技成就與設備,從而供私人資本主義企業仿效。為加速工業化進程,1880年以后,政府實行“官業下放”,將官營企業轉讓給私人資本家,大力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 近代史編》(下卷)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英國實現工業化的具體條件,指出英國“工業國”的特征。
(2)據材料二,概括日本實現工業化的主要特點和相應舉措。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國和日本實現工業化的共同因素。
【分析】本題考查英國工業革命、日本明治維新的過程和影響。英國工業革命、日本明治維新都促進了本國工業化的進程,促進了本國的強大。
【解答】(1)根據材料一“光榮革命后,英國建立了一個合適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保證社會有寬松、和平的環境,有利于人們追求個人目標,發揮創造力。在市場供求的實際問題面前,技術發明不斷產生……建立以機器或以機器協作為基礎的工廠,具有強大的生產率優勢……”可知,英國實現工業化的具體條件是建立合適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市場的不斷擴大;生產技術的發明與革新;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根據材料一“進入19世紀中期,英國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工場手工業發展為大機器生產,并成為以輕紡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國。”可知英國“工業國”的特征是以輕紡工業為主導。
(2)根據材料二“明治政府參照赴歐美考察的使節團所報告的先進經驗,進行近代化建設。政府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樣板,發展經濟。”可知日本實現工業化的主要特點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政府干預);模仿西方(按照西方的樣板)。根據材料二“1880年以前,主要采用國有企業主導和“示范”的工業化方針,國家投資興辦官營企業,引進西方的科技成就與設備,從而供私人資本主義企業仿效。為加速工業化進程,1880年以后,政府實行“官業下放”,將官營企業轉讓給私人資本家,大力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可知日本實現工業化的相應舉措是興辦官營企業;引用西方先進技術設備;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官營轉私營)。
(3)綜合上述材料,材料一表明英國確立資產階級的統治和工業促進了英國的工業化,材料二表明日本通過日本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通過學習西方的科技走上工業化,故英國和日本實現工業化的共同因素是有制度或政策保障;重視科技成就。
故答案為:
(1)條件:建立合適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市場的不斷擴大;生產技術的發明與革新;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特征:以輕紡工業為主導。
(2)特點: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政府干預);模仿西方(按照西方的樣板);舉措:興辦官營企業;引用西方先進技術設備;扶植和保護私人資本主義(官營轉私營)。
(3)共同因素:有制度或政策保障;重視科技成就。
【點評】掌握英國工業革命、日本明治維新的過程和影響。
三.論述題(共1小題)
22.(2024秋 驛城區期末)總結歷史的經驗或教訓,對現實以啟示或借鑒是歷史學的重要功能。請閱讀下面材料,從中提煉一個觀點,結合相關史實,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實正確;條理清晰,語句通順,表述完整)
中國不僅發展自己,也積極擁抱世界,擔當大國責任。我們成功舉辦中國——中亞峰會、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系列主場外交迎來五洲賓朋。我也訪問了一些國家,出席了一些國際會議,會晤了不少老朋友、新伙伴,分享中國主張,深化彼此共識。世事變遷,和平發展始終是主旋律,合作共贏始終是硬道理。
——摘編自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2024年新年賀詞
【分析】本題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閱讀下面材料,從中提煉觀點為中國積極擁抱世界,擔當大國責任,結合相關史實論述如下: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南北發展失衡、地區沖突等問題依然存在;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為全球治理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發展理念、務實的行動推動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中國積極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說明中國積極擁抱世界,擔當大國責任。
故答案為:
題目:中國積極擁抱世界,擔當大國責任。論述: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南北發展失衡、地區沖突等問題依然存在;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為全球治理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發展理念、務實的行動推動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中國積極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說明中國積極擁抱世界,擔當大國責任。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等相關史實。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远县| 弥勒县| 海口市| 赞皇县| 江都市| 固始县| 宜城市| 阿荣旗| 曲麻莱县| 吉隆县| 渑池县| 疏勒县| 新昌县| 晋宁县| 忻州市| 罗源县| 安陆市| 翁源县| 九寨沟县| 祁连县| 宽甸| 湾仔区| 阿荣旗| 偃师市| 连江县| 扎鲁特旗| 海安县| 师宗县| 玉环县| 广西| 宁陵县| 鄯善县| 宝山区| 肇庆市| 蒲城县| 两当县| 长治县| 呼和浩特市| 宁陵县| 兴城市|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