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C.國家治理的集權性特征D.市場物價干預機制完善山東省2025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模擬卷)3.《孟子》中記載:“夏后氏五十(畝)而貢,殷人七十(畝)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碧浦衅诘恼渭摇⑹穼W家杜佑據此力主秦以前的上古國家皆“因地而歷史試題稅”。杜佑這一主張A.強調了穩定小農的重要性B.體現嚴謹的治史態度說明:C.意在重塑傳統儒學的權威D.助力了賦稅制度改革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4.北宋中期,時人喜論“班馬異同”,崇尚《漢書》而貶抑《史記》。蘇轍指責司馬遷分鐘。第I卷的答案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寫在答題卡上。考試結束“不務本《詩》《書》《春秋》,而以世俗雜說亂之”;蘇軾也說“司馬遷有大罪二,其后,只交答題卡。先黃老而后六經;其二論商鞅、桑弘羊之功也”。這一社會風氣反映了第I卷(選擇題45分)A.士人地位有所提升B.變法運動阻力較大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C.儒學地位受到沖擊D.宋代史學蓬勃發展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5.錢玄同曾說,1901年秋“廢八股試帖,取士以四書五經義”,“先生命看《海國圖志》1.下圖是距今4300一3900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平面圖(面積約280萬平方米)。《瀛寰志略》《盛世危言》等書”,他被迫學習當時極厭惡的“新學”。在學作史論該遺址可以用于研究時,老師出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論》,錢玄同大罵趨新改服不應該,但也不得不言新書,讀新史。這說明當時A.社會變革推動新學傳播B.西學東漸缺乏社會基礎C.革命形勢面臨強大阻力D.傳統教育思想根深蒂固6.據統計,1897年至1945年的24幅西南方志地圖中,使用西方圖例、比例尺、經緯度的地圖分別有12、15、8幅;同時,這些地圖也延續了古代地圖突出軍事使用屬性的傳統,如《馬關縣志》編纂者就一一詳錄了中法戰爭結束后會勘疆界的細節。這反映出當時A.近代化與民族危機交織B.利用國際慣例維護主權點C,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內地D.西南地區成為防御重點A.奴隸制國家聚族而居的狀況B.仰韶文化較高的階級分化7.中國共產黨在成立初期認為“無產階級”就是現代產業工人;土地革命時期,中國C.中國將邁入階級社會的門檻D.中原地區國家的初始形態共產黨將“無產階級”的范圍擴展到雇農;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更加強調黨2.《岳麓秦簡·金布律》中規定:“黔首賣奴婢、馬牛及買者,各出廿二錢以質市亭”,員“無產階級意識的鍛煉和修養”,消除“無產階級思想與農民、小資產階級思想的由市亭為交易立券書:市亭不僅需要在券書上標注奴婢、牛馬的市場均價,還須到矛盾”。這一認識的深化奴婢、牛馬所在地予以核實。這體現出秦朝A.加速了社會主要矛盾的演變B.明確了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A.社會契約觀念日漸盛行B.通過立法改善營商環境C.體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要求D.反映了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山東省 2025 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模擬卷)歷史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5 分。1.D 2. C 3.D 4.B 5.A 6.A 7.C 8.C 9.B 10.D 11.C 12.B 13.C 14.C 15.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4 小題,16 題 12 分,17 題 15 分,18 題 14 分,19 題 14 分,共55 分。16.【答案】(12分)(1)地位:對抗金的重要防線,與淮水一起構成了南宋與金的劃界線。(2分)功能:明朝在遼東、宣府、大同等地開放馬市,與蒙古、女真各族開展貿易;征收關稅。(2分任寫一點即可)(2)古代關隘的設置及演變,體現了國家治理的智慧。關隘設置地點角度:歷代王朝在地形險要之處或重要交通要道設立的重要防御設施。(2分)關隘職能角度:具有軍事防御、維護政治經濟秩序、保持社會安定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等多重職能,歷代王朝都重視對關隘的修建和利用。(寫出兩個即可得 4 分)關隘地理分布角度:絲綢之路開通后,西域地區的關隘得到發展。魏晉南北朝以來,關隘設置向南方推進,南方關隘數量不斷增加。邊疆關隘設置增多。(任寫一點即可得 2 分)17.題目:觀念·時代。(15 分)鄭觀應的觀念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迫卷入世界市場。1858-1868 年,鄭觀應把西方的商業經營模式與中國傳統商業理念的差異歸結于操作層面,反映出當時中國多數人傳統觀念仍根深蒂固。1868-1880 年,鄭觀應參于創辦近代企業。提出發展工商業,抵御列強經濟侵略的主張。這一觀念轉變,順應了洋務運動自強求富、發展近代工商業以自強御敵的時代潮流。甲午戰敗,民族危機空前加劇。1880-1912年,鄭觀應力主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投身維新變法運動。變法的失敗使他認識到在中國推動變革的艱難與復雜。辛亥革命后,針對民國建立后的混亂局面,鄭觀應深刻意識到國家發展根基在于教育與實業。綜上,鄭觀應從對西方商業的淺層次接觸,到倡導“商戰”,再到追求政治變革,最終聚焦教育與實業,勾勒出近代中國在困境中艱難探索前行的曲折軌跡,啟示著后人對國家發展道路的深入思考。18. 【答案】(14 分)(1)新中國成立,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國民經濟的恢復,“一五計劃”的實施;蘇聯等國的援助;人民群眾的建設熱情,科研人員的努力攻關。(8 分,每點 2 分)(2)理由:是新中國成立后石家莊工業化和城市化成果的歷史載體;是新中國制藥工業發展歷程的重要見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歷程,為研究中蘇關系的發展變化提供重要素材;是展現新中國和河北地區改革開放歷程與國企改革成果的重要工業文化遺產。(6 分,每點 2 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19.【答案】(14分)(1)示例:荷蘭西印度公司是 17、18世紀荷蘭政府授權成立的新型股份貿易壟斷企業,以爭奪美洲、非洲殖民地和貿易壟斷作為目標。兼具商業、軍事和政治職能,是荷蘭早期殖民擴張的核心工具之一,對資本原始積累發揮重要作用。 (6分) (2)原因:推動了全球航海和地理知識的發展,為全球航路的開辟做出貢獻;促進了荷蘭經濟的繁榮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掠奪美洲資源,是大西洋奴隸貿易的主要參與者; 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大西洋區域的貿易壟斷,影響了國際關系格局。(8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山東省煙臺市高三下學期三模歷史試卷.pdf 歷史答案(3).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