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高三級部第二學期高考校模擬2歷史學科一、選擇題共15個,每個小題3分,共45分,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產論”和“輕徭薄賦”,墨家的“節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論,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現表明A.,民本思想成為社會主流思想B.統治者注重對私產的保護C.生產關系領域發生了變革D.社會階級矛盾得到有效緩和2隋唐以前史書多為私家著述,成書質量良莠不齊,隋文帝下令禁止私人修撰史書,初步確立官修史書制度.唐初,朝廷設立史館,先屬于秘書省著作局,后轉移到門下省,再移至中書省,確立由宰相奉敕領銜修撰前代或本朝國史,以后遂相沿成習史書編纂的變化()A,體現儒家倫理對修史的影響B.有利于修史工作的客觀與公正C.反映了君主專制強化的趨勢D.促進了史學研究方法的多元化3.自宋代起,科舉考試便嚴禁考生跨地域報考,違者將被視為冒籍行為.到了清代,在童試階段又新增了審音環節,即通過核對報考童生的口音,來判斷其籍貫是否為本府州縣。上述舉措的主要目的是(①防止科舉舞弊②統一語言標準③提升選拔質量④強化中央集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西山煤為“京師之至寶”·傳統采用人工開采,1879年本地商人創辦了北京最早的機械工業通興煤礦,1908年竣工的西直門至門頭溝的鐵路主要運輸京西煤炭,1915年中英門頭溝煤礦創辦.門頭溝煤礦業這段發展歷程反映出()①中國傳統煤礦業向近代轉型②采煤業的發展帶動鐵路建設③外國資本控制屮國煤礦產業④中國民族工業以重工業為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左宗棠得到沙俄侵占伊犁的消息后,表示“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俄人…窺吾西陲,蓄謀既久,發機又速,不能不急為之備”“當與此虜周旋”。材料可以說明左宗棠()A力主對抗沙俄,收復東北失地B.主張加強新疆軍務,捍衛西北邊疆C.積極籌劃海防,維護東南穩定D.學習西方軍事技術,推進洋務新政6.1914年,北洋政府一改此前被動應對外國在華招工的態度,主動向英國提出招工計劃.1916年之后,皖系執掌的北祥政府還主動向英、俄、法等國提供步槍、金錢、糧食和原料等援助.上述行為意在()A,推動~族資本主義發展B.示好所在派系背后的列強勢力C.加強與世界市場的聯系D.借助國際局勢來收復國家主權7.古用會議決議批判了極端民主化、非組織觀點等錯誤思想,強調“黨對于軍事工作要有積極的注意和討論.一切工作,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去執行”.該決議反映出()A.土地革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B.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被糾正C.中共加強對紅軍的政治性建設D、中共認真反思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8.下列版畫是版畫家古元1943牛在延安側作的作品,對其解讀正確的有()圖1減租會圖2部隊秋收①版畫生動反映了抗日根據地的經濟生活②圖1所反映的史事廢除了封建剝削制度③圖2描繪的事件減輕了根據地農民負擔④上述作品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9.1950年6月,七屆三中全會召開,毛澤東發表《不耍四面出擊》的講話,強調劃清“三個敵人”(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四個朋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界限。周恩來也指出,目前的工作政策是節制資本,不是擠走資本,是改組經濟結構,不是破壞經濟結構。上述講話()A.擴大了共產黨的階級基礎B.旨在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C.服務于社會主義改造需要D.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10.20世紀50年代末,在設計成昆鐵路建造方案時,蘇聯專家極力主張地勢相對平緩,月長度較短的中線方案,電方則堅持采用通過少數民族地區的兩線方案,盡管其地質地形條件相對復雜,并最終在1970年于西線建成通車。成昆鐵路的建造歷史校模2答案答案:CCBAB DCBDD BACCB16。(1)職能:郵驛(信息傳遞);接待過往人員;軍事保障;文書記錄。(6分,任意三點)(2)原因:政治:宋代對西北邊疆的控制減弱(民族政權并立)。經濟:交通路線發生變化(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經濟重心逐漸南移。自然:敦煌地區自然環境惡化。(6分,任意三點)(3)時代特征:政治上,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社會治理能力加強;經濟上,農業的發展,形成一些區域經濟特色;民族與外交上,開通絲綢之路,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和國家之間的交往增多。(6分)意義:為國家治理提供參考;保存了大量歷史文獻,為后世地理志寫作提供范本。(4分)17.(1)由和平交流到武裝殖民;由區域交流到全球交往;由陸海兩路并重到以海路為重:由亞洲主導到歐洲主導。(8分)(2)設計:以西歐和美國為中心;標注為“工業文明下的世界示意圖”;歐美地區向亞非拉指向箭頭,說明存在移民、商業貿易、殖民擴張、資本輸出等。(6分)理由:1900年前后,歐洲和美國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列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亞非拉廣大地區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4分,任意兩點)18.武裝斗爭這一革命法寶有助于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2分)1927年8月1日朱德、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2分)。八七會議總結了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重要思想(2分)。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工農紅軍,1931年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2分)。抗日5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及人民武裝力量建立鞏固的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了以游擊戰為主的敵后戰場,牽制了在華日軍一半以上的兵力。(2分)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先后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三大戰役的勝利基本摧毀了國民黨的主力(2分)。渡江戰役后,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的統治覆滅。(2分)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逐漸探索出了武裝斗爭這一革命法寶,最終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建立了新中國。(1分)統一戰線有利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法寶之一(2分)論述:中國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階級力量復雜,革命的敵人(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異常強大,必須要聯合一切革命力量,集中反對最兇惡的敵人。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建立了多個不同形式的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即領導開展工人運動,并出現工人運動的高潮,但在這次工人運動中,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因為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殘酷鎮壓而失敗,中國共產黨意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2分)。1923年中共三大確定了國共合作方針,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實現,革命統一戰線建立(2分)。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隨之展開。1926年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20世紀30年代日本大舉侵華,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1935年中共在瓦窯堡會議上提出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2分)。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2分)。在統一戰線的號召下,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2分)》總之,統一戰線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如何組織和領導同盟軍的重要策略。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建立、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最終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統一戰線是革命勝利的法寶之一。(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天津市新華中學高三下學期二模歷史試卷 2025屆天津市新華中學高三下學期二模歷史答案.pdf 2025屆天津市新華中學高三下學期二模歷史試卷 2025屆天津市新華中學高三下學期二模歷史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