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11 人類活動與環境 練習一、選擇題1.人類維持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質都來源于( )。A.海洋 B.自然 C.工廠2.我們平時洗菜刷碗、洗衣服等產生的生活污水,正確處理方法是( )。A.通過下水道排放到附近河流中B.通過下水道排放到地下水C.通過下水道收集到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后再利用3.關于海洋資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海洋中還有很多珍貴資源等待人們去開采和利用B.地球表面21%是海洋,海洋蘊藏著豐富的食品、礦產、能量和藥物等資源C.海洋資源為波浪、潮汐、風力發電提供條件4.下列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天然氣 B.煤炭 C.水能5.下列做法不利于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的是( )。A.倡導騎共享單車出行 B.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再排放 C.加高煙囪,將工廠廢氣排放到大氣中6.關于理想家園,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理想家園包含潔凈的水域、清新的空氣、多樣的生物和健康的土地B.理想家園中水、空氣、土地、生物之間沒有關聯C.理想家園中任意兩個因素之間都會互相影響7.為凈化空氣,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合適的是( )。A.盡量選擇乘私家車出行 B.不燃放煙花爆竹 C.文明祭掃,不焚燒“紙錢”8.每個人都是藍天保衛戰的積極參與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 )。A.低碳出行 B.常使用燃油車 C.燃放煙花9.( )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減少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水量,提高處理效率。A.生態清淤 B.控制水面交通 C.雨污分流10.2023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公民,你認為以下做法不正確的是( )。A.人人踐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B.使用清潔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C.就餐時提倡使用一次性物品11.對“綠色出行”理解正確的是( )。A.植被豐富茂盛的地方B.穿和周圍綠色環境相襯的衣服C.對環境影響較小的出行方式12.下列行為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A.露天焚燒秸稈 B.燒開水時冒出大量“白氣” C.汽車尾氣13.下列空氣污染中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是( )。A.工廠排出的廢氣造成空氣污染B.地震破壞地表結構,火山噴發產生氣體造成空氣污染C.當地養鴨場大量鴨糞堆積造成空氣污染14.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描述,錯誤的是( )。A.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B.同一種生物的個體之間沒有差異。C.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改變著生物15.關于生物多樣性,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生物多樣性表示所有的生物數量越多越好B.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存至關重要C.建立自然保護區是唯一一種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辦法二、填空題16.對生活垃圾進行( ),可以提高廢品回收利用率,使資源得到( ),從而節約資源,減少污染。17.能夠通過自然過程以一定的速度再生,從而保持一定蘊藏量的自然資源稱為( )。煤炭、石油、天然氣經人類開發利用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能再生,所以是( )。18.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 )、珍稀瀕危( )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保護和管理的區域。19.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 )垃圾、廚余垃圾、( )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20.自然資源可分為( )資源(如水)和( )資源(如石油)兩大類。21.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劇增加,會產生了大量的( ),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土壤沙漠化,大陸和兩極冰川融化。22.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們還面臨著其他一些環境問題,主要有( )污染、( )污染和( )加快。23.環境問題的類型主要有( )、( )、( )。三、判斷題24.生物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25.為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應該禁止人們殺豬宰羊。( )26.人類吃肉的行為是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相違背的。( )27.生物多樣性可以凈化空氣、水,使土壤變得肥沃,保護人類生活環境。( )28.人類的祖先吃的是野果和獵物,住的是山洞、樹洞,穿的是樹皮、獸皮等做成的衣服。( )29.煤,石油、天然氣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我們必須要有計劃的開采利用。( )四、連線題30.判斷以下垃圾的類別。報紙鐵鍋 有毒有害垃圾剰菜 廚余垃圾磚瓦 其他垃圾廢電池 可回收垃圾過期藥品五、簡答題31.土壤是我們人類的母親,一些人為的原因會導致土壤被污染,造成土壤退化,說一說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家鄉的土壤?32.保護海洋資源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33.為了減少垃圾的數量,我們最好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對此你有哪些方法?寫出兩點即可。34.環境問題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必須面臨的問題。 請你就環境問題中的“白色污染”,談談何為白色污染?作為學生,對于治理白色污染,你有何建議?35.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六、綜合題36.城市垃圾越來越多,垃圾的處理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填埋和焚燒垃圾是否安全?(1)小明設計了如圖的模擬實驗進行驗證。實驗中用浸過墨水的紙巾代替 ;經過噴水,小明發現瓶子底部的水變色了,說明了 。 (2)接著小明想模擬垃圾的焚燒,他把廢舊塑料玩具放在蠟燭火焰上燃燒,一段時間后,就能聞到一股強烈的惡臭氣味,小明判斷,焚燒垃圾 (有/沒有)產生新物質,是一種 (化學變化/物理變化)。(3)除了填埋和焚燒,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決垃圾處理問題?(至少寫出三種方法)① ② ③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頁,共4頁第3頁,共4頁《專題11 人類活動與環境 練習》參考答案1.B2.C3.B4.C5.C6.B7.A8.A9.C10.C11.C12.B13.B14.B15.B16. 分類回收 重新利用17. 可再生資源 不可再生資源18. 生態系統 野生動植物19. 可回收 有害20. 可再生 不可再生21.二氧化碳22. 大氣 白色 氣候變暖23. 資源利用 人口增長 環境污染24.√25.×26.×27.√28.√29.√30.31.修建梯田、退耕還林還牧、分類回收垃圾、環保宣傳等。32.合理開采、防止污染、定期休漁、打撈垃圾等。33.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34.所謂“白色污染”指的是塑料制品不腐爛、不降解,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污染,對人類的生存造成惡劣影響。做法、建議:1.不用或者少用塑料制品,多用紙袋品;2. 減少丟棄,做好垃圾的分類和回收利用;3.加強宣傳和教育,讓大家了解塑料對環境的危害,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4.優化塑料的生產原料和制作工藝,生產可以降解的塑料制品。35.愛護動植物,不傷害它們;保護森林,不亂砍濫伐;保護珍稀的動植物,熱愛大自然。36. 垃圾 垃圾會污染水源 有 化學 分類回收 重復利用 用于火力發電答案第2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