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科學中考押題卷(二)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題3分,共45分)1.判斷物質之間是否發生化學反應需要證據支持。在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適量稀鹽酸后,能證明兩者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A.A B.B C.C D.D2.踢足球是很多同學喜歡的體育活動之一,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運動員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飛行時,受到重力和腳的踢力B.運動員踢足球時腳會有疼痛感,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足球在空中劃過一段弧線,此過程足球的運動狀態沒有發生改變D.只要運動員對足球施加大小相同的力,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3.如圖是縮手反射的反射弧結構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①是感受器,④是效應器B.縮手反射屬于復雜(條件)反射C.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中D.如果③受損,則該反射不能完成4.如圖甲所示的公共宣傳投影是利用裝在高處的投影燈照在地面上出現圖案,投影燈內部結構如圖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投影燈的成像原理與照相機相同B.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圖案是由于光在地面發生了漫反射C.投影燈成正立、放大的實像D.要使地面上的像更大應將鏡頭向遠離圖片的方向調節5.滑板深受青少年喜歡,如圖是U型滑臺和運動員姿勢的簡化示意圖。運動員在滑臺A處由靜止下滑,僅依靠滑行,滑到與A相同高度的滑臺B處時靜止。據圖分析下列對運動員的有關描述,錯誤的一項是( )A.從A滑到B過程中受非平衡力作用B.若在O處站立起來,運動員動能變小C.為滑到C點,可在B處豎直向上跳D.從A滑到B過程中機械能變小6.航天員的艙外服會放有一種藥餅,藥餅的主要成分是與氫氧化鈉性質相似的氫氧化鋰(LiOH)【其它成分不參加反應】。下列關于藥餅說法正確的是( )A.取部分藥餅溶于水后可以和碳酸鈉反應B.藥餅放在艙外服中,主要作用是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C.將藥餅放入稀鹽酸中,液體溫度降低D.取少量藥餅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會變紅色7.如圖為大豆生長發育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③組成的是大豆種子的胚B.只要外界條件適宜種子就能萌發C.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肥沃的土壤D.種子萌發時,胚根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8.宋朝的懷丙利用浮船打撈鐵牛,展現了我國古人的智慧。如圖為打撈過程示意圖,先將陷在河底的鐵牛和裝滿泥沙的船用繩索系在一起,再把船上的泥沙鏟走,鐵牛就被拉起,然后把船劃到岸邊,解開繩索卸下鐵牛,就可將鐵牛拖上岸。船在圖中甲、乙、丙三個位置船所受浮力為F甲、F乙、F丙,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9.清華大學研究人員成功研制出一種納米纖維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體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觀反應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B.丁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C.乙、丁是氧化物,甲是單質,丙是堿D.參加反應的甲、乙質量比為3:2210.據了解,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慢性病患者的增加、環境的污染、藥物的濫用,腎病患病人群以驚人的速度在上升,發病率已高達10.8%,慢性腎病患者已多達1.3億人。腎炎患者往往是腎單位功能受損引起的,如圖為一個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以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①血管名稱是入球小動脈B.③中流的是動脈血C.檢測④中的液體發現含有葡萄糖,說明此人就患有糖尿病D.⑤中的尿素濃度比④高,這與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有關11.某興趣小組實驗室制取CO2后的廢液中的溶質是CaCl2和HCl。某同學取一定質量的該廢液于燒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充分反應。下列圖像是滴加過程中他對燒杯中物質變化情況的分析(CaCl2溶液呈中性),其中錯誤的是( )A. B.C. D.12.一次聚會中,小科看到餐桌上一個自動拾取牙簽盒很有趣,如圖甲所示,當按下頂上的圓柱體按鈕,松手時,一根牙簽就從蓋子上的一個小孔中冒出,于是他拆開發現內部結構示意圖如圖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乙中桿AOD可看作杠桿,當按下按鈕時,D處彈簧處于伸長狀態B.當按下按鈕時,按鈕作用在B點使杠桿繞著O點逆時針轉動C.當松開按鈕時,D點處受到向上的力,使A端翹起將牙簽送出D.將牙簽送出時,桿AOD相當于費力杠桿13.金屬材料性能優良,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之一。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可用于金屬的回收和提純。將一定量的鋅粉投入到含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無色濾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濾渣中一定含有Ag、Cu和ZnB.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氣泡產生C.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沒有沉淀產生D.濾液中一定不含Cu(NO3)2,可能含有AgNO3和Zn(NO3)214.小科整理了人體內物質代謝過程的知識結構及說明,其中說明有錯誤的是( )A.消化系統①過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內完成B.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質交換的場所C.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負責物質運輸D.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15.許多汽車的后視鏡配備了如圖甲所示的加熱裝置,該裝置有“低溫”除霧和“高溫”除霜功能,保持鏡面清晰,確保駕駛安全。其內部電路如圖乙所示,R1和R2為加熱電阻。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閉合開關S,電路中只有R2工作,處于除霧狀態B.閉合開關S、S1電路中R1和R2同時工作,處于除霜狀態C.除霧狀態,電路的總電流最大D.除霜狀態,電路的總功率最大二.填空題(共7小題,每空2分,共40分)16.如圖為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甲中A對應結構的名稱: 。(2)小科按照圖甲中所示方向調節A結構,則鏡筒移動的方向為 。(3)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 (填“順時針”或“逆時針”)。17.硝酸鉀(KNO3)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宋代的《開寶本草》中就記載了KNO3的提純方法:“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煉而成”。請回答:(1)上文中的“霜”指含KNO3的固體,“以水淋汁”“煎煉而成”分別指 (填字母編號)。A.溶解、降溫結晶B.過濾、蒸發結晶C.溶解、蒸發結晶D.過濾、降溫結晶(2)《天工開物》記載“凡研硝(KNO3不以鐵碾入石白,相激火生,禍不可測”。是指硝酸鉀的性質不穩定,受到撞擊會發生分解反應,生成KNO2和一種可助燃的氣體單質。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查閱資料得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則該溫度下,將10g硝酸鉀固體加入4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8.人工心臟泵可短時間替代心臟泵血,其基本結構如圖。當電流從A端流入時,電磁鐵左端為 極,此時模擬心臟 (選填“收縮”或“舒張”)。為增強“心臟”的泵血能力,可采用的方法是 。19.為了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可以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二氧化碳發生器,在貯酸桶內添加稀鹽酸,①號桶中間有多孔塑料板,打開閥門A和B,將稀鹽酸注入①號桶,再關閉閥門A,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到達大棚頂部再排放到棚內。(1)為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其科學依據是 。(2)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的原因是 。(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 (選填“A”或“B”)。一段時間后,反應就會停止。20.合理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使人體獲得更多的氧氣。如圖所示,當膈肌收縮時,胸腔擴大,肺內部氣壓 ,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濃度 肺部毛細血管內氧氣濃度,氧氣進入血液,隨后氧氣最先到達心臟四個腔中的 (填字母),接著氧氣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骨骼肌細胞,最終被細胞利用。21.向盛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中滴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后,再逐滴加入一定量的鹽酸溶液,試管中沉淀質量與滴入鹽酸質量的關系如圖。(1)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時,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2)B點時試管中溶液pH 7(選填“>”、“<”或“=”)。(3)寫出CD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2.機械式電能表是家庭用電計量儀表,電能表上的信息如圖所示。(1)家庭電路中有電流通過時,電能表上的鋁制轉盤能夠轉動。下面三幅圖中與這種鋁制轉盤轉動原理相同的是 。(2)小科切斷電路中其他用電器,僅讓電熱水壺工作,記錄電能表鋁制表盤轉10圈所需時間為50秒。①該時間內電熱水壺消耗的電能為 焦。②該電熱水壺的功率為 瓦。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在學習了“循環系統”相關內容后,同學們利用實驗室里的導管、4個塑料瓶,試管、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模型,以模擬人體的血液循環。塑料瓶①③、②④之間有旋塞,且均裝有石蕊溶液。甲、乙注射器里裝有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1)該模型中與瓶③相連的塑料管a模擬的血管是 (選填“肺動脈”或“主動脈”)。(2)為“血液”提供動力時,用手擠壓瓶③與瓶④,此時旋塞應該處于 狀態(填“打開”或“關閉”)。(3)若紅色溶液模擬動脈血,藍色溶液模擬靜脈血,將甲、乙注射器里的溶液適量注入試管后,均能顯示相應顏色。則甲注射器里應裝 溶液(選填“鹽酸”或“氫氧化鈉”)。(4)針對該模型設計了如下評價量表(節選)。該模型設計合理,血液流向正確,因此“指標一”被評為優秀;你認為“指標二”應被評為 。評價指標 優秀 良好 待改進指標一 設計合理,血液流向正確 設計欠合理,但血液流向正確 血液流向不正確指標二 能較好模擬體循環和肺循環路徑,材料能體現靜、動脈血的變化 能模擬體循環和肺循環路徑,但材料不能體現靜、動脈血的變化 不能模擬體循環和肺循環路徑24.小楊通過實驗研究一氧化碳和氧化銅的反應,其操作步驟及觀察到的現象如下:步驟1: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步驟2:按圖甲所示向雙具支試管內加入木炭粉和氧化銅,用向上排空氣法使雙具支試管內集滿二氧化碳后塞上帶有導管和癟氣球的橡皮塞。步驟3:按圖乙所示將雙具支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并使木炭粉平鋪于試管底部;用酒精噴燈加熱氧化銅一段時間,未觀察到明顯現象。步驟4:將酒精噴燈移至木炭粉處,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到氣球明顯脹大;再次將酒精噴燈移至氧化銅處,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到黑色粉末變為紫紅色固體。(1)步驟2中,可用燃著的木條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集滿,燃著的木條應 (選填“放置在雙具支試管口”或“伸入到雙具支試管內”)。(2)小楊設計步驟3的目的是 。(3)實驗中能表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的實驗現象是 。(4)若要對CO氣體進行回收再利用,小楊將反應后的混合氣體通入以下裝置,其中最為合理的是 。25.小樂酷愛科學,平時就喜歡對各種自然現象質疑,并自己做實驗進行論證,此刻他準備探究小燈泡的電功率的相關知識。(1)對于猜想“小燈泡的電功率與電壓有關,電壓越大,功率越大”,小樂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來驗證。則支持該結論的實驗現象是 。(2)為了測定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小樂進行如下操作:①按圖乙所示連接電路并將滑動變阻器調到阻值最大。②實驗前檢查電流表如圖丙,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③解決問題之后,小樂閉合開關,將滑動變阻器滑片移到某一位置,電壓表示數如圖丁所示,此時為了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小樂接下來的操作是 。④當電壓表示數是額定電壓,電流表示數為0.3安,根據P=UI最終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 W。26.項目小組對鐵系食品脫氧劑(又稱為“雙吸劑”)進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1和實驗2。(1)實驗1:一段時間后,觀察到氣球變大。氣球變大的原因是 。(2)實驗2:能證明脫氧劑“脫氧”的現象是 。(3)實驗3:設計如表所示對比實驗探究脫氧劑中活性炭和食鹽的作用。利用溫度傳感器測得集氣瓶中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實驗序號 鐵粉/g 水/mL 活性炭/g NaCl/g① 2 5 0 0② 2 5 0 0.1③ 2 5 0.2 0④ 2 5 0.2 0.1i.通過溫度傳感器測得集氣瓶溫度升高的原因是 。ⅱ.實驗結果中能支持“相同條件下,活性炭比食鹽能更好地促進脫氧”的證據是 。27.校園科技節開展了水火箭的項目化學習研究:【項目主題】制作一個一級水火箭【項目內容】在瓶內裝入一定量的水,再用帶有閥門的瓶塞將瓶口塞住,利用打氣筒向瓶內打氣,當瓶內氣壓足夠大時,打開閥門,瓶內的水向下噴出,水火箭升空。【項目實施】制作水火箭準備的材料清單如下:飲料瓶,帶閥門的金屬管、彩紙、玻璃膠、降落傘材料、棉線、密封膠。制作好如圖甲的水火箭后,試飛時控制其他條件不變,項目組不斷改變裝水量占瓶內容量的比例,記錄多組升空高度的數據,如表所示。裝水量占瓶內容量的比例升高高度 16m 20m 25m 14m 5m【項目評價】等級 優秀 良好 待改進指標 能升空,高度不低于50m;穩定性好,落地后水火箭主體完好,能反復回收使用 能升空,高度低于50m但高于20m;穩定性好,落地后水火箭主體基本完好,簡單加固后能再次使用 能升空,但高度低于20m;穩定性差,落地后水火箭主體受損,且無修復價值請結合以上材料,回答以下問題:(1)水火箭的工作原理是 。(2)根據實驗得到的數據,項目組可得到的結論是: 。(3)水火箭制作完成后,利用打氣筒向瓶內打氣。從瓶內氣體能量變化角度分析,這一過程與汽油機工作循環中的 沖程相同。(4)圖乙是某小組制作的水火箭,根據量表該水火箭被評為待改進。請結合材料清單對水火箭進行改進,使其等級符合良好指標: 。四.解答題(共5小題,第28、29題6分,第30、32題8分,第31題7分,共35分)28.某淡水湖泊因水質的富營養化,導致水體系統藍藻頻發,水質惡化。政府決定采取以魚控藻的措施開展整治工作,向湖泊中投放鳙魚、鰱魚、鯉魚、鯽魚。具體原理如圖。(1)藍藻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2)該方法通過增加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改變了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降低了藍藻的密度。請寫出其中的一條食物鏈 。(3)投入的魚類中,鳙魚、鰱魚利用水體上層空間攝食大量藻類,鯉魚、鯽魚在水體下層空間攝食大量有機碎屑,該現象體現了群落的 結構。29.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中有很多智能化的應用。如圖所示為“自動擦窗機器人”,它的質量為2kg,它的“腹部”有吸盤,連接一個真空泵。(1)自動擦窗機器人的真空泵將吸盤內的空氣向外抽出時,它能牢牢地吸在豎直玻璃上,此時若真空泵加快向外抽氣,則自動擦窗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不計空氣的質量)(2)吸盤與玻璃的接觸面積為1.2×10﹣3m2,若吸盤在此面積上對玻璃的壓強為1.5×105Pa,則吸盤對玻璃的壓力是 N。(3)自動擦窗機器人在6s內勻速豎直向下運動了0.6m,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大?30.納米零價鐵(nZVI)因具有強還原能力和高吸附性能等特點,在環境污染修復中應用前景廣闊。【應用一】納米零價鐵用于去除廢水中的金屬離子根據金屬的化學活動性順序,納米零價鐵去除廢水中的金屬離子可分為三種途徑。第一種途徑是吸附捕捉,第二種途徑是吸附捕捉后再慢慢反應,第三種途徑是直接反應。(1)如圖所示,Cu2+屬于第三種途徑,若以CuCl2為代表,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i2+屬于第 種途徑。(2)當pH<3時,隨pH減小,Cu2+、Ni2+、Ln2+等金屬離子的去除率都會減小,原因是 。【應用二】納米零價鐵用于去除煙氣中的NO在一定溫度下,將H2O2和HCl溶液霧化后與煙氣按一定比例混合,通過裝有納米零價鐵的裝置,反應原理為:2NO+3H2O22HNO3+2H2O。(3)若參與反應的煙氣為200L,最終測得生成5.04gHNO3,則該煙氣中NO的質量是多少?31.便攜式無線加濕器,讓你隨時隨地實現加濕自由。某品牌便攜式無線加濕器,通過旋轉開關S接觸不同觸點,實現高、低兩個擋位的轉換,其簡化的工作電路如圖所示,銘牌上的部分參數如下表:項目 參數工作電壓(V) 20低擋位功率(W) 5高擋位功率(W) 10完成下列問題:(1)旋轉開關S接觸“bc”兩觸點時,加濕器處于 擋位;(2)加濕器低擋位工作時,電路通過的電流多大?(3)加濕器高擋位工作6小時,將消耗多少電能?32.150年前,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 凡爾納在《神秘島》中預言水將成為終極燃料。目前太陽能制氫主要有兩種方式:方式一:通過太陽能電池發電再電解水,雖然效率高但設備復雜且昂貴。方式二:太陽光直接光解水,即通過二氧化鈦等半導體材料在陽光下“一鍵分解”水分子。近日,《美國化學會會刊》發表了一項來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某研究團隊的成果。該研究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氫”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通過創新性改造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鈦,成功將二氧化鈦的紫外光解水制氫效率提升15倍。(1)利用方式一制氫過程中的能量轉化是 。(2)研究團隊引入了元素來替代部分鈦元素,并對二氧化鈦進行了結構上的調整。銃元素與鈦元素的本質區別是 。(3)用經過改造后的半導體材料制作1平方米的光催化板,在陽光照射下每天能產生約10升的氫氣。理論上,同時可以得到氧氣的體積約 。(4)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鈦生產國之一,并且擁有豐富的稀土鈧資源,因此該技術的應用前景廣闊。有人提出,國家需要對該項技術進行封鎖,避免被其他國家掌握。對于這種觀點,你贊同嗎?請簡述理由: 。2025年科學中考押題卷(二)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5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A B B B C B D B C C CD題號 12 13 14 15答案 C C A C一.選擇題(共15小題)1.【分析】根據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反應,可通過證明反應物減少或消失和有新物質生成,結合酸與堿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用pH試紙測得溶液的pH等于7,說明溶液顯中性,能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中和反應,故選項正確。B、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無明顯現象,不能證明兩者發生了中和反應,故選項錯誤。C、氯化鈉、稀鹽酸均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不能證明兩者發生了中和反應,故選項錯誤。D、氫氧化鈉和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說明氫氧化鈉溶液有剩余,不能證明兩者發生了中和反應,故選項錯誤。故選:A。2.【分析】(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速度和方向兩個方面;(4)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解答】解:A、足球離開運動員的腳后還會向前飛行,是因為足球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但不再受腳的踢力;足球始終受到重力的作用,故A錯誤;B、運動員踢足球時,腳對球有力的作用,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球也會給腳一個力,腳會感到疼,故B正確;C、足球在空中劃過一段弧線,方向不斷變化,說明此過程足球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故C錯誤;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施加力的大小相同時,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D錯誤。故選:B。3.【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規律性的反應。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圖中結構:①感受器,②傳入神經,③傳出神經,④效應器。【解答】解:A、圖中①感受器,②傳入神經,③傳出神經,④效應器。A正確;BC、縮手反射是人生來就有的反射活動,神經中樞在脊髓,屬于簡單(非條件)反射,B錯誤;C正確;D、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如③傳入神經受損,反射弧不完整,無反射,D正確。故選:B。4.【分析】凸透鏡成實像時,當物距小于像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應用了這一原理;凸透鏡成實像時,當物距變小時,像距會變大,像也變會變大;光發生漫反射時,反射光會向各個方向反射,使我們能從各個方向看到物體【解答】解:AC.該投影燈的成像原理是物體位于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這與投影儀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C錯誤;B.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圖案,是因為光在地面發生了漫反射。漫反射是光在粗糙不平的表面上發生反射時反射光線能夠向各個方向傳播,人們可以從不同方向看到圖案,故B正確;D.調小鏡頭與圖片(即物體)的距離,物距減小。根據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的規律,像會變大,故D錯誤。故選:B。5.【分析】平衡狀態是指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據此分析判斷。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運動的速度有關:物體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具有的動能越大。動能和勢能都屬于機械能,動能是物體運動時具有的能量,勢能是存儲著的能量,動能和勢能是機械能的兩種表現形式。【解答】解:A:運動員從A滑到B的過程中,速度大小和方向不斷變化,不是處于平衡狀態,所以受到非平衡力作用,該選項正確。B:運動員在O處站立起來,重心升高,重力勢能增大,由于整個過程機械能有損耗,在O處的機械能等于動能與重力勢能之和,重力勢能增大,所以動能變小,該選項正確。C:運動員在B處豎直向上跳,只能獲得豎直方向的速度,而水平方向沒有額外的力來提供水平速度使其向前運動到C點,所以僅在B處豎直向上跳不能滑到C點,該選項錯誤。D:從 A 滑到B過程中,由于存在摩擦等阻力,部分機械能會轉化為內能,機械能變小,該選項正確。故選:C。6.【分析】根據已有的堿的性質結合題干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氫氧化鋰不能與碳酸鈉反應,故A錯誤;B、藥餅放在艙外服中,其中的氫氧化鋰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故其主要作用是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故B正確;C、將藥餅放入稀鹽酸中,氫氧化鋰與稀鹽酸反應會放出熱量,故液體溫度升高,故C錯誤;D、取少量藥餅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會變藍色,故D錯誤;故選:B。7.【分析】圖中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⑤種皮。【解答】解:A、種子的胚由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組成,A錯誤。B、種子的萌發的外界條件為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所以要想使種子萌發,不但要滿足種子的萌發的外界條件,還要滿足自身條件,同時種子還不能在休眠期,B錯誤。C、大豆是雙子葉植物,種子萌發初期的營養來自子葉,而不是土壤,C錯誤。D、種子萌發時,吸水膨脹,胚根首先突破種皮發育成根,胚芽發育成莖和葉,D正確。故選:D。8.【分析】甲、乙、丙三個位置船所排開水的體積逐漸變小,根據F浮=ρ水V排g可知所受浮力的大小。【解答】解:甲、乙、丙三個位置船所排開水的體積逐漸變小,根據F浮=ρ水V排g可知所受浮力逐漸變小,故F甲>F乙>F丙。故選:B。9.【分析】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生成甲醇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解答】解:A、甲是氫氣,氫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故選項正確。B、丁是水,水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故選項正確。C、丙是甲醇,甲醇不是堿,故選項不正確。D、參加反應的甲、乙質量比為6:44=3:22,故選項正確。故選:C。10.【分析】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兩個連續的生理過程:腎小球及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圖中,①入球小動脈、②腎小球、③出球小動脈、④腎小囊、⑤腎小管,⑥腎小靜脈。【解答】解:A、①血管是流入腎小球的血管,叫做入球小動脈,A正確。B、③是出球小動脈,由于在②腎小球內沒有進行氣體交換,只發生了過濾作用,所以此處流動脈血,B正確。C、某人⑤腎小管尿液中長期檢查出含有葡萄糖,說明此人患有糖尿病;而④液體為原尿,原尿中含有葡萄糖,C錯誤。D、⑤是腎小管,原尿流經此處時發生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吸收進入血液。剩下的水、無機鹽、尿素等形成尿液。因此此處的尿素濃度比④高,D正確。故選:C。11.【分析】根據往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時,先發生的反應為:Na2CO3+2HCl=2NaCl+H2O+CO2↑,后發生的反應為CaCl2+Na2CO3=CaCO3↓+2NaCl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往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時,先發生的反應為:Na2CO3+2HCl=2NaCl+H2O+CO2↑,后發生的反應為CaCl2+Na2CO3=CaCO3↓+2NaCl;A、由于先發生的反應為: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一開始滴加碳酸鈉溶液時,不產生沉淀,待混合溶液中HCl消耗完后發生的反應為:CaCl2+Na2CO3=CaCO3↓+2NaCl,此時開始產生沉淀,待CaCl2反應結束后沉淀質量不變,選項圖示正確;B、由于先發生的反應為: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一開始滴加碳酸鈉溶液時,就開始產生氣體,待溶液中HCl消耗完之后,不在產生氣體,選項圖示正確;C、往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時,先發生的反應為:Na2CO3+2HCl=2NaCl+H2O+CO2↑,參與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大于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且碳酸鈉溶液中含有水,此時溶液質量增加,后發生的反應為CaCl2+Na2CO3=CaCO3↓+2NaCl,參與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大于生成的碳酸鈣的質量,且碳酸鈉溶液中含有水,此時溶液質量繼續增加,反應結束后繼續滴加碳酸鈉溶液,溶液質量繼續增加,選項圖示錯誤;D、由于溶液中含有HCl,溶液一開始pH小于7,隨著碳酸鈉的加入,由于碳酸鈉和鹽酸反應,酸性減弱,溶液測pH升高,當把鹽酸反應完后,碳酸鈉再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鈉,此時溶液的pH等于7,當把氯化鈣反應完后,再加入碳酸鈉,由于碳酸鈉溶液顯堿性,所以溶液的pH又升高且大于7,選項圖示錯誤;故選:CD。12.【分析】(1)根據杠桿轉動方向分析;(2)當按下按鈕時,分析按鈕作用點和支點,判斷杠桿轉動方向;(3)松開按鈕后,彈簧的作用可以使牙簽彈起;(4)分析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判斷杠桿的類型。【解答】解:A.桿AOD可看作以O點為支點的杠桿,由題意可知,D處是可伸長的彈簧,故A正確;B.由圖乙可知,當按下按鈕時,按鈕作用在B點,杠桿繞著O點逆時針轉動,故B正確;C.松開按鈕后,圖乙中D處受到彈簧向下的力,使杠桿AOD繞O點順時針轉動,使A端翹起將牙簽送出,故C錯誤;D.將牙簽送出時,D處受到彈簧向下的力為動力,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杠桿AOD相當于費力杠桿,故D正確。故選:C。13.【分析】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為Zn>Cu>Ag,將一定量的鋅粉投入到含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鋅優先與AgNO3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AgNO3反應完,若還有鋅粉,鋅才能與Cu(NO3)2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銅,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由金屬活動性順序為Zn>Cu>Ag,將一定量的鋅粉投入到含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鋅優先與AgNO3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AgNO3反應完,若還有鋅粉,鋅才能與Cu(NO3)2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銅。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無色濾液,說明濾液中不含硝酸銅,可能是鋅和硝酸銅恰好完全反應,也可能是鋅有剩余,則濾渣中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Zn,故選項說法錯誤。B、濾渣中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Zn,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不一定有氣泡產生,故選項說法錯誤。C、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鋅,一定不含有硝酸銅和硝酸銀,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沒有沉淀產生,故選項說法正確。D、濾液中一定不含Cu(NO3)2、AgNO3,一定含有Zn(NO3)2,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14.【分析】1.小腸長,有皺襞和小腸絨毛,內有多種消化液,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這些特點與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適應。因此,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2,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3,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4,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腎臟。【解答】解:A、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故消化系統①過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小腸內完成,A錯誤。B、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故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質交換的場所,B正確。C、血液循環系統功能主要是運輸體內物質(包括營養物質、氧氣、代謝終產物),另外還有將各組織的代謝產物運至排泄器官的作用,C正確。D、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腎臟,腎臟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D正確。故選:A。15.【分析】(1)由圖乙可知,當開關S、S1都閉合時,R1、R2并聯;當開關S閉合、S1斷開時,只有R2工作,根據并聯電路特點和P可知加熱裝置低溫擋和高溫擋的電路連接;(2)根據并聯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分析電路中的電流的大小關系。【解答】解:ABD、由圖乙可知,當開關S、S1都閉合時,R1、R2并聯,根據并聯電路的特點可知,電路的總電阻最小,由P可知,電路的總功率最大,加熱裝置處于“高溫”除霜功能;當開關S閉合、S1斷開時,只有R2工作,電路的總電阻最大,總功率最小,加熱裝置處于“低溫”除霧,故ABD正確;C、由于除霧狀態時電路的總電阻最大,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的總電流最小,故C錯誤。故選:C。二.填空題(共7小題)16.【分析】顯微鏡的結構由光學部分、支持部分及調節部分三部分組成。光學部分由鏡頭(目鏡和物鏡)和反光鏡組成。支持部分包括鏡筒、鏡臂、載物臺、鏡柱及鏡座等。調節部分由轉換器、遮光器和準焦螺旋(A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旋)。【解答】解:(1)觀圖可知:A是粗準焦螺旋。(2)按箭頭方向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會向下移動。(3)顯微鏡成倒立的圖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轉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圖像上下顛倒,左右顛倒。小科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繞液泡按圖乙方向移動,則實際上裝片中葉綠體移動的方向是逆時針。故答案為:(1)粗準焦螺旋;(2)下移;(3)逆時針。17.【分析】(1)根據溶解和蒸發的特點進行分析;(2)根據方程式的書寫方法進行分析;(3)根據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進行分析。【解答】解:(1)“霜”指含KNO3的固體,“以水淋汁”指將固體溶解,“煎煉而成”是指蒸發結晶;(2)硝酸鉀的性質不穩定,受到撞擊會發生分解反應,生成KNO2和一種可助燃的氣體單質是氧氣,所以方程式是:2KNO32KNO2+O2↑;(3)由表中的數據可知,在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31.6g,在40g的水中能溶解硝酸鉀的質量是:12.64g>10g,,所以,20℃時,將10g硝酸鉀加入到40g水中,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故答案為:(1)C;(2)2KNO32KNO2+O2↑;(3)20%。18.【分析】知道螺線管中電流方向,結合螺線管的繞法利用安培定則確定電磁鐵的N、S極;根據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可知活塞的移動方向,據此確定此時是模擬心臟收縮還是舒張;為增強“心臟”的泵血能力,可以增大通過螺線管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解答】解:由圖可知,當線圈中的電流從A流向B,由安培定則可知,螺線管右端為N極、左端為S極,固定磁鐵的右端是S極,此時同名磁極相對,由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可知,活塞右移,此時是模擬心臟收縮;為增強“心臟”的泵血能力,可以增大通過螺線管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的磁性。故答案為:S;收縮;增大通過螺線管的電流(答案不唯一)。19.【分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解答】解:(1)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強,所以適當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即適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能有效提高大棚蔬菜產量。(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便于植物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3)分析題圖可知,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B,其原理為:關閉閥門B,生成的二氧化碳無法導出,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將鹽酸壓入②號桶,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故答案為:(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3)B20.【分析】圖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解答】解:當膈肌收縮時,胸腔擴大,肺內部氣壓下降,小于外界氣壓,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濃度大于肺部毛細血管內氧氣濃度,氧氣由肺泡進入血液,隨后氧氣由肺靜脈進入心臟四個腔中的A左心房,接著氧氣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骨骼肌細胞,最終被細胞利用。故答案為:下降;大于;A。21.【分析】(1)根據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分析。(2)B點時試管中溶液的pH向盛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中滴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后,再逐滴加入鹽酸。(3)根據BC段沉淀質量不變,說明鹽酸在與氫氧化鈉反應完后,先與生成的氫氧化銅沉淀反應,使沉淀溶解。CD段沉淀質量減少,是因為氫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分析。【解答】解:(1)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所以滴入氫氧化鈉溶液時,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產生藍色沉淀。(2)向盛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中滴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后,再逐滴加入鹽酸。AB段沉淀質量不變,說明此時加入的鹽酸先與過量的氫氧化鈉反應,B點時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硫酸鈉和氯化鈉,溶液呈中性,所以B點時試管中溶液pH=7。(3)BC段沉淀質量不變,說明鹽酸在與氫氧化鈉反應完后,先與生成的氫氧化銅沉淀反應,使沉淀溶解。CD段沉淀質量減少,是因為氫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u(OH)2+2HCl═CuCl2+2H2O。故答案為:(1)產生藍色沉淀;(2)=;(3)Cu(OH)2+2HCl═CuCl2+2H2O。22.【分析】(1)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這是電能表轉盤轉動的原理,據此選擇利用此原理的選項;(2)720r/(kW h)表示電路中用電器每消耗1kW h的電能,電能表的轉盤轉動720r,據此求電能表的轉盤轉10r時,電熱水壺消耗的電能,再利用P求電熱水壺電功率。【解答】解:(1)家庭電路中有電流通過時,電能表上的鋁制轉盤能夠轉動,是由于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A圖是探究電磁感應的實驗圖,B圖奧斯特實驗圖,C圖是探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實驗圖,所以與電能表鋁制轉盤轉動原理相同的是C圖。(2)720r/(kW h)表示電路中用電器每消耗1kW h的電能,電能表的轉盤轉動720r,電能表的轉盤轉10r時,電熱水壺消耗的電能:WkW h3.6×106J=50000J,電熱水壺電功率:P1000W。故答案為:(1)C;(2)①60000;②1000。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23.【分析】(1)當石蕊溶液遇到鹽酸等酸性物質時,溶液會呈現紅色;在石蕊溶液內加入氫氧化鈉等強堿溶液呈現藍色。(2)人體血液循環圖:(3)圖中的瓶①模擬右心房、瓶②模擬左心房、瓶③模擬右心室、瓶④模擬左心室、a模擬肺動脈。【解答】解:(1)瓶③模擬右心室,該模型中與瓶③右心室相連的塑料管a模擬的血管是肺動脈。(2)旋塞模擬房室瓣,房室瓣保證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不會倒流。為“血液”提供動力時,用手擠壓瓶③右心室與瓶④左心室,此時旋塞應該處于關閉狀態,防止血液倒流回瓶①右心房和瓶②左心房中。(3)在石蕊溶液內加入氫氧化鈉等強堿溶液呈現藍色。甲注射器里應裝氫氧化鈉溶液使試管內的溶液呈現藍色,用于模擬靜脈血。(4)能較好模擬體循環和肺循環路徑,材料能體現靜、動脈血的變化,所以“指標二”應被評為優秀。故答案為:(1)肺動脈(2)關閉(3)氫氧化鈉(4)優秀24.【分析】(1)根據二氧化碳的驗滿方法進行分析;(2)根據實驗的步驟進行分析;(3)根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反應現象進行分析。(4)根據尾氣的處理方法來分析。【解答】解:(1)用燃著的木條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集滿時,燃著的木條應該放在雙具支試管口,若木條熄滅,則證明二氧化碳收集滿;(2)步驟3中,雙具支試管內裝滿二氧化碳,用酒精噴燈加熱氧化銅一段時間,未觀察到明顯現象,說明二氧化碳不能與氧化銅反應,再由步驟4中的現象,證明一氧化碳能與氧化銅發生反應;(3)步驟4中,觀察到黑色粉末變為紫紅色固體,說明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了銅,證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4)該小組同學若要對CO氣體進行再回收利用,c裝置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收集一氧化碳,故選:c。故答案為:(1)放置在雙具支試管口;(2)證明二氧化碳不能與氧化銅發生反應;(3)黑色粉末變為紫紅色固體;(4)c。25.【分析】(1)電功率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電流表使用前要調零。③燈在額定電壓下正常發光。④根據P=UI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解答】解:(1)電功率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對于猜想“小燈泡的電功率與電壓有關,電壓越大,功率越大”,小樂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來驗證。則支持該結論的實驗現象是電壓越大,燈泡越亮。(2)①按圖乙所示連接電路并將滑動變阻器調到阻值最大。②實驗前檢查電流表如圖丙,指針沒有在零刻度線,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電流表沒有調零。③解決問題之后,小樂閉合開關,將滑動變阻器滑片移到某一位置,電壓表示數如圖丁所示,電壓表示數為2V,小于2.5V,此時為了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小樂接下來的操作是向左移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示數為2.5V。④當電壓表示數是額定電壓,電流表示數為0.3安,根據P=UI最終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為P=UI=2.5V×0.3A=0.75W。故答案為:(1)電壓越大,燈泡越亮;(2)電流表沒有調零;向左移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示數為2.5V;0.75。26.【分析】(1)(2)根據脫氧劑中的鐵粉消耗集氣瓶中的氧氣,使瓶內氣壓變小分析;(3)i鐵在脫氧過程中發生了吸氧腐蝕(或鐵與氧氣、水發生了化學反應),該反應是放熱反應;ii根據表格數據分析。【解答】解:(1)實驗1中脫氧劑中的鐵粉消耗集氣瓶中的氧氣,使瓶內氣壓變小,外界空氣進入氣球,氣球變大;故答案為:集氣瓶內氧氣被脫氧劑吸收,使瓶內氣壓變小;(2)實驗2中脫氧劑中的鐵粉消耗集氣瓶中的氧氣,使瓶內氣壓減小,打開彈簧夾后,外界大氣壓使燒杯中的水倒吸;故答案為:打開彈簧夾后,燒杯中的水倒吸;(3)i鐵在脫氧過程中發生了吸氧腐蝕(或鐵與氧氣、水發生了化學反應),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會使集氣瓶溫度升高。故答案為:鐵在脫氧過程中發生放熱反應(或鐵與氧氣、水發生化學反應放熱);ii對比實驗②(只有食鹽)和實驗③(只有活性炭),在相同的時間內,實驗③中溫度升高的幅度比實驗②大。因為溫度升高幅度大意味著反應進行得更劇烈,脫氧效果更好,所以這一證據能支持“相同條件下,活性炭比食鹽能更好地促進脫氧”。故答案為:相同時間內,實驗③中溫度升高幅度比實驗②大。27.【分析】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或多變量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解答】解:(1)水火箭的工作原理是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等。當向瓶內裝入一定量水并用帶閥門瓶塞塞住,利用打氣筒打氣后,瓶內氣壓增大,打開閥門時,瓶內的水在高壓氣體作用下向下高速噴出,水火箭會受到一個向上的反作用力,從而推動水火箭升空。(2)根據實驗得到的數據,項目組可得到的結論是:在一定范圍內,隨著裝水量占瓶內容量比例的增加,水火箭的升空高度先升高后降低,當裝水量占瓶內容量的比例為時,水火箭達到最高升空高度。(3)水火箭制作完成后,利用打氣筒向瓶內打氣,從瓶內氣體能量變化角度分析,這一過程是外界對氣體做功,使氣體的內能增加,與汽油機工作循環中的壓縮沖程相同。在汽油機壓縮沖程中,活塞向上運動,壓縮混合氣體,使氣體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4)對于評為待改進的水火箭,可從以下方面結合材料清單進行改進:調整裝水量:根據實驗數據,將裝水量調整為瓶內容量的左右,以提高升空高度。增強穩定性:使用彩紙、玻璃膠制作更合理的尾翼,增加水火箭飛行的穩定性,如適當增大尾翼面積、調整尾翼形狀等,使水火箭落地后主體基本完好。檢查和加固結構:用密封膠仔細檢查和加固水火箭的各個連接部位,如瓶口與帶閥門金屬管的連接處、尾翼與瓶身的連接處等,防止飛行過程中因松動而受損,確保其簡單加固后能再次使用。故答案為:(1)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在一定范圍內,隨著裝水量占瓶內容量比例的增加,水火箭的升空高度先升高后降低,當裝水量占瓶內容量的比例為時,水火箭達到最高升空高度;(3)壓縮;(4)調整裝水量:根據實驗數據,將裝水量調整為瓶內容量的左右,以提高升空高度;增強穩定性:使用彩紙、玻璃膠制作更合理的尾翼,增加水火箭飛行的穩定性,如適當增大尾翼面積、調整尾翼形狀等,使水火箭落地后主體基本完好;檢查和加固結構:用密封膠仔細檢查和加固水火箭的各個連接部位,如瓶口與帶閥門金屬管的連接處、尾翼與瓶身的連接處等,防止飛行過程中因松動而受損,確保其簡單加固后能再次使用。四.解答題(共5小題)28.【分析】1、生態系統是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與非生物環境構成的有機整體。2、在生態系統中,非生物環境包括水、溫度、空氣、光等,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是植物,消費者主要是動物,分解者主要是細菌和真菌。【解答】解:(1)藍藻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來源,故藍藻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生產者。(2)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由圖可知,食物鏈有:藍藻→浮游動物→鯉魚、藍藻→浮游動物→鯽魚、藍藻→浮游動物→鳙魚、藍藻→浮游動物→鰱魚、藍藻→鳙魚、藍藻→鰱魚。(3)生物群落的垂直結構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的分層現象。故鳙魚、鰱魚利用水體上層空間攝食大量藻類,鯉魚、鯽魚在水體下層空間攝食大量有機碎屑,該現象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故答案為:(1)生產者;(2)藍藻→浮游動物→鯉魚(或藍藻→浮游動物→鯽魚、藍藻→浮游動物→鳙魚、藍藻→浮游動物→鰱魚、藍藻→鳙魚、藍藻→鰱魚);(3)垂直。29.【分析】(1)首先要明確靜止和勻速下滑時,物體都處于平衡狀態,受平衡力,只要找出哪兩個力是平衡力,然后根據平衡力的特點解題就可;(2)根據F=pS得到吸盤對玻璃的壓力;(3)利用公式W=Gh求出重力做的功,用公式P求出功率。【解答】解:(1)“擦窗機器人”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即受力平衡,在豎直方向上摩擦力和重力平衡,則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真空泵加快向外抽氣時“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上仍然靜止,重力不變,摩擦力就不變;(2)吸盤對玻璃的壓力F=pS=1.5×105Pa×1.2×10﹣3m2=180N;(3)擦窗機器人 6s下降的高度 h=s=0.6m,重力做功W=Gh=20N×0.6m=12J,重力做功功率P= 。故答案為:(1)不變;(2)180N;(3)重力做功的功率是2W。30.【分析】(1)根據鐵能與氯化銅反應的原理及流程信息分析;(2)根據鐵與氫離子反應原理分析;(3)根據一氧化氮與過氧化氫反應的方程式中相關物質的物質的量的關系列式計算。【解答】解:(1)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鐵能將銅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所以納米零價鐵(Fe)與CuCl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Cl2=FeCl2+Cu。從圖中可以看出Ni2+是先被吸附捕捉,然后再慢慢反應,所以Ni2+屬于第二種途徑。(2)當pH<3時,溶液酸性較強,H+濃度較大。H+會與納米零價鐵(Fe)發生反應:Fe+2H+=Fe2++H2↑,這樣納米零價鐵會被消耗,從而導致其與金屬離子反應的量減少,使得金屬離子的去除率減小;(3)首先根據化學方程式2NO+3H2O22HNO3+2H2O,計算出生成5.04gHNO3時消耗NO的質量;設消耗NO的質量為x,HNO3的摩爾質量為63g/mol,NO的摩爾質量為30g/mol;n(HNO3)0.08mol;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n(NO)=n(HNO3)=0.08mol;則m(NO)=0.08mol×30g/mol=2.4g。故答案為:(1)Fe+CuCl2=FeCl2+Cu;二;(2)當pH<3時,H+會與納米零價鐵發生反應Fe+2H+=Fe2++H2↑,導致納米零價鐵被消耗,使金屬離子去除率減小;(3)2.4g。31.【分析】(1)旋轉開關S接觸觸點ab時,電路未接通;旋轉開關S接觸觸點cd時,電路為R1、R2的并聯電路,總電阻較小,根據P=UI可知總功率較大,旋轉開關S接觸觸點bc時,電路為R2的簡單電路,總電阻較大,根據P=UI可知總功率較小,據此分析加濕器處于哪一擋位;(2)已知低擋位的功率為5W,根據P=UI計算加濕器低擋位工作時,電路通過的電流;(3)已知高擋位的功率為10W,根據W=Pt計算加濕器高擋位工作6小時,將消耗多少電能。【解答】解:(1)旋轉開關S接觸觸點ab時,電路未接通;旋轉開關S接觸觸點cd時,電路為R1、R2的并聯電路,總電阻較小,根據P=UI可知總功率較大,旋轉開關S接觸觸點bc時,電路為R2的簡單電路,總電阻較大,根據P=UI可知總功率較小,加濕器處于低擋位;(2)已知低擋位的功率為5W,加濕器低擋位工作時,電路通過的電流I0.25A;(3)已知高擋位的功率為10W,加濕器高擋位工作6小時,將消耗的電能W=P高t=10W×6×3600s=2.16×105J。故答案為:(1)低;(2)加濕器低擋位工作時,電路通過的電流為0.25A;(3)加濕器高擋位工作6小時,將消耗2.16×105J的電能。32.【分析】(1)根據能量轉化來分析;(2)根據元素的概念來分析;(3)根據電解水的知識來分析;(4)根據科學技術的推廣使用來分析。【解答】解:(1)方式一通過太陽能電池發電再電解水,因此能量轉化為太陽光能→電能→化學能;(2)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則元素間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3)水分解時,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因此,理論上同時可以得到氧氣的體積是氫氣體積的二分之一,即5升;(4)不贊同,因為一項科技成果只有被更多人利用才能充分體現其價值,且需要在廣泛地應用中得到檢驗和改進。故答案為:(1)太陽光能→電能→化學能;(2)原子核內質子數不同;(3)5升;(4)不贊同,因為一項科技成果只有被更多人利用才能充分體現其價值,且需要在廣泛地應用中得到檢驗和改進(答案不唯一)。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