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第二次月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選擇的答案填涂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1.英國東印度公司創建于1600年,是一家由100多個持股人組成的股份公司。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壟斷“東印度”貿易的特權甚至為了利益發動戰爭的權利。由此可見東印度公司()A.是典型的資本主義性質的壟斷組織 B.對外貿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C.體現了國家意志與商業利益的結合 D.由政府主導建立但由商人自主經營2.美國史學家曾評論:“在歐洲各國中,葡萄牙是最不宜于從事帝國冒險事業的。幸運、地理位置、航海技術和天賦勇敢等結合在一起,使葡萄牙人在初期領先,但是不能長期保持。這個國家缺少一個巨大而殷實的中產階級......也缺少大量有經驗的銀行家。”這一論述強調的是葡萄牙開辟新航路()A.是偶然性的突發行為 B.未引起社會結構巨變C.助力了對外殖民擴張 D.催生了新的生產方式3.17世紀的政治家們強調:宗教是社會的紐帶,只有當所有的、或者是絕大多數的臣民都歸屬同一種宗教加入同一種教會,法律和秩序才能夠得到認可。認為“十六七世紀的宗教起到了一種十八九世紀的愛國主義情感所起到的作用”。這說明宗教改革()A.幫助民眾擺脫了教會束縛 B.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形成C.使人民遵守社會法律秩序 D.動搖了天主教會統治地位4.1790年.法國立法議員代表們建立家庭議事會來聽取父母和年滿20歲的孩子之間所出現的爭議,不容許父親獨自壓制與管理自己的孩子。法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理念發生轉變,孩子不再裹在襁褓中,不再使用讓孩子走路的牽引帶,讓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房間。這些變化說明()A.追求理性成為法國教育的共識 B.法國社會消除了專制思想影響C.啟蒙思想影響到社會關系重建 D.人文主義因教育革新得以復興5.1762年,英國議員約翰·威爾克斯創辦了《蘇格蘭人》報。該報曾刊出一篇文章,強烈譴責政府的對外政策,并對喬治三世進行攻擊,這使喬治三世大為惱火。他授意政府將威爾克斯逮捕,并指使下院通過決議剝奪其議員資格。據此可知,當時的英國()A.國王是國家權力中心 B.代議制民主有待完善C.《權利法案》遭到破壞 D.君主立憲制尚未確立6.在英國,高頂禮帽最初曾是顯示上流社會身份的重要標志。19世紀20年代,高頂禮帽開始向民間傳播,到了19世紀中葉,它已普及至所有的社會階層。在1861年拍攝的照片中,10個英國人中有7人戴著高頂禮帽。這一變化主要基于()A.工業革命的進行 B.啟蒙思想的傳播C.社會地位平等的實現 D.世界文化交流的加強7.1851年英國舉辦的第一次世界博覽會期間,很多工廠和公司以不同形式鼓勵工人參觀展覽:有的出錢購買門票,有的給員工放假并發放一定的補貼,有的對參觀費用給予報銷。這從側面反映出()A.經濟發展縮小貧富差距 B.工業革命激化了階級矛盾C.社會福利制度逐漸完善 D.資產階級代議制逐漸完善8.巴黎公社在《告法國人民書》中申明:“通過選舉或競選任命”的“公職人員和公社官吏”,應該是“經常受到監督的、可以更換的”。公社還要求公社委員及各級領導人向人民報告工作,聽取群眾意見,答復群眾質詢。此舉()A.體現了分權制衡的施政原則 B.運用了工農聯盟的革命策略C.沿用了議會民主的基本模式 D.探索了無產階級民主新形式9.1823年12月2日,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國情咨文指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歐洲的政治制度與美洲的政治制度在本質上不同,歐洲列強把它們的政治制度擴展到西半球的任何企圖都將危及美國的和平與安全。這表明美國意在()A.實現對拉丁美洲的控制 B.維護推廣資本主義民主制度C.支持拉美民族獨立運動 D.阻止美洲和歐洲的經濟來往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具有不平衡性,非洲反帝斗爭的主要領導者是舊式統治階級,而亞洲和拉丁美洲則進入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階段。產生這一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社會思想意識形態的差異 B.社會階級結構的差異C.人民群眾是否支持反帝斗爭 D.社會經濟結構的差異11.學者鄭昌發指出,西屬拉美人民經過近16年的浴血戰斗,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如果從世界全局來考察,它不僅打擊和徹底沖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義體系,而且對歐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沖擊。這表明西屬拉美獨立運動()A.標志著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 B.導致了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C.資產階級革命任務徹底完成 D.有利于世界近代社會的轉型12.1917年4月,美國對德宣戰。5月,威爾遜總統在某次演講中說:“我們現在準備......在世界的戰場上為人類自由的事業而戰......在上帝的佑護下,美國將再一次有機會向世界證明,她生來就是為人類服務的?!蓖栠d言論的實質是()A.為對德國宣戰制造理由 B.爭取民眾對戰爭的支持C.攫取戰后世界的領導權 D.掩蓋對外戰爭的侵略性13.修建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田納西水利工程和蘇聯第聶伯河水電站,在防洪、航運、發電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兩項水利工程都()A.為了應對嚴重的經濟危機 B.體現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C.為了增加就業和刺激消費 D.反映了國家對經濟的計劃指導14.1922年列寧指出:“我們在設法建立合營公司。這種公司的資本,一部分屬于私人資本家,而且是外國資本家;另一部分屬于我們。第一,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學習做生意,這對我們是必要的。第二,如果我們認為必要,我們隨時都可以取消這種公司?!边@一主張()A.體現了國家資本主義的原則 B.力圖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C.強調維護經濟獨立的重要性 D.為工業化建設指明了方向15.十月革命后頒布的《土地法令》規定:“一切土地一律無償轉讓,成為全民財產并交給一切耕種土地的勞動者使用”,“土地應定期重新分配,平均使用,使用方式完全自由”。這些規定()A.旨在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 B.有效解決了蘇俄糧食問題C.幫助蘇俄贏得了國內戰爭 D.為蘇聯工業化積累了資金16.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印度的軍費支出在英帝國內僅次于英國,高達2億多英鎊。1919年,英國不但拒不兌現戰后讓印度實行高度自治的承諾,反而頒布了鎮壓印度民族主義者的《羅拉特法案》。英國的這些做法,客觀上()A.促成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 B.破壞了凡爾賽體系的穩定C.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 D.加速了殖民體系的瓦解17.卡德納斯任墨西哥總統期間,恢復了1917年憲法規定的有關民主權利,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承認工人罷工的權利,支持工農運動,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賦予婦女基層選舉權等。這些改革措施()A.肅清了國內殖民主義影響 B.滿足了全體人民的利益需求C.捍衛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D.推動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到來18.1931年,蘇聯向國外購買的機器設備占世界設備出口總量的1/3,1932年這一占比上升到了1/2左右;1932年在蘇聯各部門工作的外國專家有兩萬人左右,在廠礦企業中,還有大量的外國技術工人。由此推斷,此時()A.西方國家受到經濟危機嚴重打擊 B.西方國家大力支持蘇聯經濟建設C.蘇聯的經濟體制具有強大吸引力 D.蘇聯主動改善與資本主義國家關系19.20世紀40年代初,迪士尼公司與美國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先后制作了介紹海軍信號系統和航海規則的動畫《航路規則》、關于空戰的發展史和遠程轟炸理論的動畫《空中力量的勝利》,還發行以唐老鴨為主題的系列動畫短片來宣傳國家債券。這些舉措旨在()A.拓展公司業務范圍 B.豐富民眾娛樂生活C.改變傳統文化認知 D.配合國家政治行動20.分析下圖的變化。引起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A.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沖突 B.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的消長C.社會主義國家有顯著的成就 D.美蘇冷戰在文化領域的對抗二、非選擇題:本題3小題,共40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1638-1715)是藝術家的熱心保護人,建造的凡爾賽宮宏偉壯觀,富于藝術魅力。受其影響,一批富有而具權勢,同時受到良好教育的上層貴族婦女邀請文人雅士到家中清談交流,這種特殊的交際場所被稱為沙龍。在那里,貴族可以公開地與受過良好教育的平民打成一片,知識分子可以得到從善如流而又百般挑剔的聽眾。沙龍還是重大交際的場所,巴黎的沙龍女主人曾為數位啟蒙哲學家出面爭取學術要職或其他顯赫的地位。在歐洲,巴黎的沙龍最為著名,意大利半島、神圣羅馬帝國、英格蘭也有無數的沙龍。材料二17世紀中葉,倫敦出現了第一家咖啡館。到1715年,倫敦的咖啡館數量已經超過3000家??Х瑞^的顧客以男性為主,出入其中的主要是中間階層,也有部分手工業者和小商人,因而也更自由開放。這些咖啡館的非正式聚會常常發展為正式的組織,這些組織往往致力于某種活動或目標,如政治改革、識字、農業、音樂、繪畫、戲劇、公共衛生、廢奴以及科學等。在18世紀的歐洲,幾乎每一個大城市和城鎮都有數百個這樣的組織。咖啡館成為人們交流思想,瀏覽最新流行雜志和報紙的集會場所,這些集會普遍帶有啟蒙運動的社交性質。-以上均摘編自許正林《歐洲傳播思想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8世紀法國沙龍文化興起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咖啡館文化與法國沙龍文化相比,有何不同。(8分)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14年以前,歐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發源地。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響已波及全球各個角落。然而,戰爭的浩劫卻使歐洲人士氣沮喪,失去信心。1918年12月,當威爾遜(時任美國總統)踏上歐洲血染的土地時,廣大歐洲民眾以發狂的熱情把他當做“人類的國王”“救世主”“和平王子”來歡迎,他們貪婪地聆聽著他的有關和平和安全的遠景規劃。材料二1928年,蘇聯開始實行宏偉的五年計劃。歐洲大多數人士認為,這一計劃是不切實際的,注定要失敗的。然而,30年代初期,大多數觀察家意識到,改變前俄羅斯帝國的政治和社會的劇變是世界上發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建立是對自由社會的價值和制度的挑戰,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為社會和政策體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進步的人們,奏響了一曲訪蘇交響曲。-摘編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歐洲民眾情緒變化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歐洲人士對“蘇聯模式”態度的轉變,并說明其影響。(8分)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有學者將人類政治演化劃分為四個時代(如圖3)。圖3-包剛升《抵達:一部政治演化史(上)》圍繞“人類政治演化”這一主題,結合世界史相關史實對材料觀點進行說明。(要求:明確提出看法,對材料觀點贊成、質疑、修改皆可;觀點清晰、史實明確、史論結合)新會一中2025051偏一級年級下載試題測試試題評分參考一、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B C B A B D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D A A D C A D B1.【答案】C【解析】據材料“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壟斷東印度”貿易的特權甚至為了利益發動戰爭的權利”可知,東印度股份制貿易公司由國家授權,在東印度進行壟斷貿易,殖民掠奪,體現了國家意志與商業利益的結合,故選C項;壟壟斷組織指為獲取高額利潤,由多家大企業通過協議、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組織,出現于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給予它壟斷'東印度”貿易的特權甚至為了利益發動戰爭的權利”說明經濟目的大于政治目的,排除B項;“是一家由100多個持股人組成的股份公司”說明東印度公司由商人主導建立,排除D 項。2.【答案】B【解析】據材料信息”......結合在一起,葡萄牙人在初期領先”、“這個國家缺少......中產階級......也缺少......銀行家”可知葡萄牙開辟新航路時所具備的優勢和劣勢。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未形成廣大的中產階級與銀行家群體,使得葡萄牙在經濟和社會結構上存在不足,無法持續支持其帝國冒險事業的長期發展,其霸主地位很快衰落下去,故選B項;據材料信息“幸運、地理位置、航海技術和天賦勇敢等結合在一起”可知葡萄牙進行新航路開辟,既存在“幸運”這一偶然因素,更多的依靠其“地理位置、航海技術和天賦勇敢”等客觀條件與主觀努力,排除 A項;材料強調葡萄牙進行新航路開辟的優勢,以及新航路開辟對葡萄牙國內產生的影響,這一影響不利于其持續進行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強調其在新航路開辟時期占領的殖民地與獲得的利益,“助力了”表述絕對,排除 C項;結合所學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各國進行原始資本積累,至工業革命時期進行生產技術革新,使用機器進行生產,材料強調新航路開辟時期,此時并未出現新的生產方式,排除D項。3.【答案】B【解析】據題干“臣民都......加入同一種教會,法律和秩序才能夠得到認可“起到了一種十八九世紀的愛國主義情感所起到的作用“說明宗教改革增強臣民的愛國主義情感,有利于民族國家的構建,故選B項;據所學可知,宗教改革并不是反對民眾的宗教信仰,排除A項;“使人民遵守社會法律秩序”僅是題干所述內容的一部分,并不能概括題干全部之意,排除 C項;題干強調的是宗教改革對近代民族國家的作用,并沒有述及其對天主教會的影響,排除D項。4.【答案】C【解析】1790年正值啟蒙運動時期,當時的法國高舉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等旗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更加強調孩子的獨立天性,否定家長對孩子的管束,這是啟蒙思想在教育領域的體現,表明啟蒙思想影響到社會關系的重建,故選C項;材料反映啟蒙運動影響到了法國教育,但無法體現共識,排除A項;材料反映啟蒙運動影響到了法國教育,專制思想受到嚴重打擊,但無法消除,排除B 項;人文主義因教育革新得以復興指的是文藝復興,材料反映的是啟蒙運動影響到了法國教育,排除D項。5.【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1762年,英國國王仍然可以授意政府逮捕議會議員,說明國王權力較大,代議制民主有待完善,故選B項;1689年《權利法案》限制王權,擴大議會權力,國家權力中心是議會,排除A項;《權利法案》本身規定英國國王擁有行政權,因此國王做法并沒有違背《權利法案》,排除C項;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排除D項。6.【答案】A【解析】據材料“高頂禮帽開始向民間傳播......它已普及至所有的社會階層”可知工業革命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逐漸淡化了社會階層意識,促進了高頂禮帽向各階層的推廣,故選A項;啟蒙運動率先在17實際的英國爆發,19世紀已經逐漸向德國等歐洲其他國家傳播,排除B項;19世紀中期,英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依然處于不斷完善的階段,社會各階層尚未實現社會地位的完全平等,排除C項;“高頂禮帽最初曾是顯示上流社會身份的重要標志“說明高頂禮帽是英國本土的文化現象,不涉及其他國家的交流傳播,排除D項。7.【答案】B【解析】由材料“1851年英國舉辦的第一次世界博覽會期間,很多工廠和公司以不同形式鼓勵工人參觀展覽”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完成,貧富差距拉大,階級矛盾尖銳,資本家通過鼓勵工人參觀展覽的方式給予工人福利,是緩和階級矛盾的舉措,故選B項;工業革命拉大了貧富差距,排除A項;二戰結束后,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社會福利制度,排除C項;1832年議會改革推動資產階級代議制進一步完善,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D項。8.【答案】D【解析】據材料中公職人員的產生方式和任職時間、工作方式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些規定體現了民主性,探索了無產階級民主新形式,故選D項;“分權制衡”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的一種方式,三權分立彼此制衡,材料沒有體現權力的分配,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到公職人員的出身,不能體現工農聯盟,材料屬于政權建設也沒有體現“革命”的方面,排除 B項;據材料“公社委員及各級領導人向人民報告工作,聽取群眾意見,答復群眾質詢“可知不屬于議會民主,排除 C項。9.【答案】A【解析】據材料“歐洲列強把它們的政治制度擴展到西半球的任何企圖都將危及美國的和平與安全”可知,美國將拉丁美洲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反對歐洲列強對拉美地區的滲透,故選A項;拉丁美洲獲得民族獨立后大多建立起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排除B項;美國的意圖主要在于控制拉美地區,排除C項;美國的目的是為了阻止歐洲國家在拉美地區的擴張,排除D項。10.【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新航路開辟之后,西方列強紛紛把非洲變成其完全殖民地,導致非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非常不充分,而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大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資本主義經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正是由于社會經濟結構的差異,導致其民族解放運動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也就是題干中所述及的“非洲反帝斗爭的主要領導者是舊式統治階”,“亞洲和拉丁美洲則進入資產階級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階段”,故選D項;社會意識形態能夠影響到民族解放運動的不同形式,但它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A項;社會階級結構也能夠影響到民族解放運動的不同形式,但它不是“根本原因”,并且產生社會階級結構差異的原因是經濟結構的差異,排除 B項;人們群眾的支持是民族解放運動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與民族解放運動的形式無關,排除C項。11.【答案】D【解析】材料說明拉美的獨立運動除了沖擊西班牙以外,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封建制度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說明西屬拉美的獨立運動打擊了世界的封建制度,有利于世界近代社會的轉型,故選D項;世界殖民體系瓦解的標志是納米比亞的獨立,排除A項;導致歐洲封建制度瓦解的說法錯誤,西屬拉美的獨立運動沖擊了世界封建制度,但并未直接使其瓦解,排除B項;“徹底”說法錯誤,排除C項。12.【答案】C【解析】據材料“1917可知是一戰時期,“她生來就是為人類服務的”可知美國總統威爾遜意在通過參加一戰來達到攫取世界霸權的目的,故選C項;此時美國已經對德宣戰,排除A項;1917年4月美國就已對德宣戰,說明已經獲得了民眾對戰爭的支持,排除B項;一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美國加入協約國陣營對抗同盟國,并不涉及到侵略性的問題,排除D項。13.【答案】D【解析】依所學,蘇聯第聶伯河水電站的建立是為了建立計劃經濟體制,故A項錯誤;田納西水利工程是為了應對經濟危機,此時美國已完成工業化建設,故B項錯誤;蘇聯第聶伯河水電站體現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早日建成計劃經濟體制,故C項錯誤;田納西水利工程體現了羅斯福新政中“國家干預經濟”的特點,而蘇聯第聶伯河水電站是蘇聯“一五計劃”的內容,因此兩者都體現了國家對經濟的計劃指導,故D項正確。14.【答案】A【解析】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1922年,列寧在實行新經濟政策期間提出了與外國資本家建立合營公司的想法。這一政策體現了國家資本主義的原則,即在保持國家對經濟主導權的同時,允許一定程度的私人資本主義存在和發展。國家資本主義是一種經濟制度,其中國家政府對經濟活動進行控制和指導,同時也允許私人資本在一定的范圍內運作,故選A項;材料中提及的是發展本國經濟的系列做法,不屬于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與外國資本家建立合營公司,沒有提及維護經濟獨立問題,排除C項;材料中時間階段屬于蘇俄(聯)實施新經濟政策時期(1921-1928年),斯大林時期為工業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優先發展重工業,排除D項。15.【答案】A【解析】據材料“全民財產并交給一切耕種土地的勞動者使用”可知,這一法令的目的是消滅俄國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階級,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故選A項;十月革命后俄國依然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B項“有效解決”表述過于絕對,排除 B項;《土地法令》頒布時,俄國尚未開始國內戰爭,排除C項;此時蘇聯尚未成立,且尚未開始工業化建設,排除D項。16.【答案】D【解析】材料中提到一戰后英國繼續壓榨印度,阻撓印度獨立,這些暴政引發了印度人民的反抗,客觀上加速了殖民體系的瓦解,故選D項。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排除A項;材料的內容與凡爾賽體系無關,排除B項;C項說法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C項。17.【答案】C【解析】1917年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確立,卡德納斯改革恢復相關民主權利,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支持工農運動等,從政治、經濟、社會權利等多方面發展了資產階級民主,捍衛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故選C項;墨西哥雖削弱了外國經濟控制,但殖民主義在政治、文化等領域仍有遺留影響,且“肅清”表述絕對化,排除 A項;改革主要惠及工農群體,但觸及大莊園主和外國資本利益,不可能滿足“全體人民”需求,排除 B項;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在1917年已基本完成,卡德納斯改革屬于革命后的制度化建設而非“推動革命到來”,排除 D項。18.【答案】A【解析】據題干中”1931年,蘇聯向國外購買的機器設備占世界設備出口總量的1/3,1932年這一占比上升到了1/2左右”、“1932年在蘇聯各部門工作的外國專家有兩萬人左右,在廠礦企業中,還有大量的外國技術工人”等內容,再結合所學(1929到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可知由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受到經濟危機嚴重打擊,國內產品嚴重過剩,人口失業現象非常嚴重,在此種情況下,蘇聯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大量向國外購買設備,引進外國人才,故選A項;西方國家屬于資本主義社會,蘇聯屬于社會主義社會,由于意識形態的迥異,西方國家不會大力支持蘇聯的經濟建設,排除B 項;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體制,這兩種經濟體制沒有好壞之分,排除C項;結合所學可知,在20世紀30年代,蘇聯并沒有主動改善與資本主義國家關系,排除D項。19.【答案】D【解析】據材料“制作了介紹海軍信號系統......系列動畫短片“宣傳國家債券”并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40年代初,美國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迪士尼公司制作介紹海軍信號系統和航海規則、空戰知識的動畫是為了配合戰爭的需要,提高民眾對軍事知識的了解,增強民眾對戰爭的支持,而宣傳國家債券則是為了籌集戰爭資金,因此這些舉措都是配合國家在戰爭時期的政治行動,服務于國家戰略,故選D項;單純拓展業務范圍不會集中在軍事知識介紹和債券宣傳這些方面,因為這些動畫介紹海軍信號系統、航海規則、空戰理論、宣傳國家債券等,帶有很強的政治和國家戰略色彩,排除A項;這些動畫涉及到軍事技術、作戰理論和國家債券等嚴肅的內容,主要是為了向民眾傳達軍事等相關信息,而不是以娛樂為主,排除B項;動畫主題主要是圍繞軍事和國家債券,并沒有改變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看法,排除C項。20.【答案】B【解析】據圖示信息可知,二戰時期美國視蘇聯為反擊法西斯的朋友,而冷戰時期則視蘇聯為美國稱霸世界的敵人,引起美蘇關系變化的根本原因,即影響國與國關系的根本性因素為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的消長,故選B項;二戰時期美蘇之間也存在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沖突,但兩國仍然合作,排除A項;影響美蘇關系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與社會主義國家有顯著成就無關,排除C項;材料反映二戰時期美蘇合作,二戰后美蘇對抗,“美蘇冷戰在文化領域的對抗”片面反映題意,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21.【答案】(14分)(1)背景:路易十四對文化藝術的愛好;資本主義與世界市場的發展;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推動了思想解放;受到良好教育的上層貴族婦女推動。(任答三點得6分)(2)不同:參與人群更為廣泛;以中間階層和男性為主;與政治活動密切相關,常常發展為正式組織;功能更為多樣。(8分)【解析】(1)據材料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1638-1715)是藝術家的熱心保護人”可得,路易十四對文化藝術的愛好;據材料一“同時受到良好教育的上層貴族婦女邀請文人雅士到家中清談交流"可得,受到良好教育的上層貴族婦女推動;根據所學的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法國文化沙龍興起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與世界市場的發展;根據所學可知,14世紀的文藝復興與16世紀的宗教改革推動了思想解放,推動了沙龍文化的興起。(2)據材料二“到 1715年,倫敦的咖啡館數量已經超過3000家,咖啡館的顧客以男性為主,出入其中的主要是中間階層,也有部分手工業者和小商人,因而也更自由開放”可得,英國咖啡館文化參與人群更加廣泛,且以中間階層和男性為主;據材料二“非正式聚會常常發展為正式的組織,這些組織往往致力于某種活動或目標,如政治改革”可得出,與政治活動密切相關,常常發展為正是組織;據材料二“咖啡館成為人們交流思想,瀏覽最新流行雜志和報紙的集會場所,這些集會普遍帶有啟蒙運動的社交性質”可得出,咖啡館功能更為多樣。22.【答案】(16分)(1)原因:一戰嚴重破壞了歐洲的社會經濟;一戰使民眾對于歐洲的政治經濟制度失去信心;美國經濟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這場空前慘烈的戰爭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運動日益高漲。(6分,每點2分,答出任意3點即可)(2)態度:由懷疑到認可。(2分)影響:為歐洲一些國家解決經濟危機提供借鑒;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影響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6分,每點2分)【解析】(1)據材料一“戰爭的浩劫卻使歐洲人士氣沮喪,失去信心“結合一戰后的相關知識,可知一戰嚴重破壞了歐洲的社會經濟、一戰使民眾對于歐洲的政治經濟制度失去信心;據材料一“廣大歐洲民眾以發狂的熱情把他(美國總統威爾遜)當做“人類的國王“救世主”和平王子'來歡迎”可知美國經濟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據材料一“他們(廣大歐洲民眾)貪婪地聆聽著他(美國總統威爾遜)的有關和平和安全的遠景規劃”可知這場空前慘烈的戰爭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運動日益高漲。(2)第一小問態度,據材料二“歐洲大多數人士認為,這一計劃(一五計劃)是不切實際的,注定要失敗的”、“似乎表明了它作為社會和政策體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進步的人們,奏響了一曲訪蘇交響曲”可知由懷疑到認可。第二小問原因,據材料二“似乎表明了它(一五計劃)作為社會和政策體系的可行性”可知為歐洲一些國家解決經濟危機提供借鑒、影響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的調整;結合所學知識(二戰后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可知,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3.【答案】(12分)答案示例示例一:人類政治演化可分為王權時代、封建時代、立憲時代、民主時代。王權時代:公元前3500年左右起,埃及、兩河流域的早期國家逐步建立起王權。此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王權國家成為主要的國家政治形態,封建時代: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人逐漸在西歐建立起以封君封臣為核心的封建制度。拜占庭、俄羅斯、阿拉伯、印度、日本等地也逐漸進入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封建時代。立憲時代: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限制王權后,議會權力逐步增強。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君主立憲制逐漸建立,憲法觀念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民主時代:19世紀以后,英國等國先后通過改革,使更多的人獲得選舉權,社會主義國家相繼建立,民主的內涵不斷豐富,民主的范圍擴大,民主時代不斷向前發展。綜上可知,各個國家不一定都沿著王權時代、封建時代、立憲時代、民主時代的順序迭代發展,但這一順序反映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整體走向。示例二:我認為,立憲指國家頒布憲法或相當于憲法作用的法律文件,立憲時代應改為“13世紀至當代社會”。13世紀,英國頒布《大憲章》,這被認為是英國憲法類文件的起源。17世紀,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權利法案》,建立君主立憲制度。之后,美國、法國等國相繼建立資本主義制度。19世紀,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繼續擴展。這些資本主義國家均頒布了憲法,并在憲法體制下發展至今。蘇聯及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也通過頒布憲法確立國家的根本制度及根本任務,并通過修正憲法不斷完善政治制度。總之,研究人類政治演化的分期首先應準確界定相關概念,立憲時代應以憲法或憲法類型的文件的制定為核心,因此立憲時代應從13世紀延續至今。【解析】首先,根據材料“有學者將人類政治演化劃分為四個時代”、圖 3“王權時代、封建時代、立憲時代、民主時代”可知,人類政治演化可分為王權時代、封建時代、立憲時代、民主時代。其次,對這四個階段分別展開說明。王權時代:據材料“公元前 3500年”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 3500年左右起,埃及、兩河流域的早期國家逐步建立起王權。此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王權國家成為主要的國家政治形態。封建時代:據材料“公元 7-8世紀”并結合所學可知,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日耳曼人逐漸在西歐建立起以封君封臣為核心的封建制度。拜占庭、俄羅斯、阿拉伯、印度、日本等地也逐漸進入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封建時代。立憲時代:據材料“公元 13世紀”并結合所學可知,13世紀,英國通過《大憲章》限制王權后,議會權力逐步增強。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君主立憲制逐漸建立,憲法觀念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民主時代:據材料“公元 19世紀”并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以后,英國等國先后通過改革,使更多的人獲得選舉權,社會主義國家相繼建立,民主的內涵不斷豐富,民主的范圍擴大,民主時代不斷向前發展。最后,進行總結得出,各個國家不一定都沿著王權時代、封建時代、立憲時代、民主時代的順序迭代發展,但這一順序反映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整體走向。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