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河南省駐馬店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河南省駐馬店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題(含解析)

資源簡介

駐馬店高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期五月月考
歷史試題
注意事項:1.答卷前,請考生務必把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作答時,務必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及草稿紙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4.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
一、單選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
1.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人類在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外有了剩余產品。貧富差距的出現,使人類社會出現了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跡象。這一切產生的前提是()
A.早期國家的形成 B.農業和畜牧業產生C.定居生活的出現 D.城市
生活普遍發展
2.英國學者馬丁·貝爾納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亞非之根》中,批判了關于希臘文明起源的傳統觀點,提出希臘文明的源頭在西亞和北非。下列希臘文明成果,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①字母文字②雕刻藝術③民主政治④冶鐵技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世紀后期,西歐城市復蘇的標志之一是“修建城墻”。一“墻”之隔區分了墻內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墻內居民因特許權解除了在采邑制和莊園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關系,并可自由選擇其經濟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這一歷史現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間的關系 B.概括了西歐封建莊園的特征
C.呈現了王權逐步加強的趨勢 D.說明了城市自治產生的前提
4.公元前1世紀初,元老院授權在外領兵的將領按照羅馬標準發行貨幣,例如蘇拉發行的金銀幣。這套錢幣的正面采取與當時羅馬發行貨幣一致的形制,但銘文L.SVLLA和IMPER卻強調蘇拉作為軍事指揮官的身份,強調這些金銀幣來自蘇拉,而非共和國。這表明該金銀幣()
A.兼具了經濟政治功能 B.凸顯了對新征服民族管控
C.維護了個人專制權威 D.適應了羅馬帝國發展形勢
5.世界上有四大文明搖籃,文明的種子從這些地區傳播到全球各地,其中印度曾深深地影響過亞洲大部分地區的宗教生活,希臘人曾統治埃及和西亞,羅馬人曾領導地中海和高盧等地,它們對這些地區的歷史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反映出古代世()
A.區域之間的文明交流 B.農耕文明的基本特性 C.多元一體的文明格局
D.文明發展的逐漸趨同
6.1609年,荷蘭法學家格勞秀斯在《海洋自由論》中提出海洋應向所有國家開放,每個國家都有權在公海自由航行。17世紀中葉,英國援引約翰·塞爾登在《閉海論》中“國家對其近海海域擁有主權”的思想,加強了對周邊海域的管控,限制他國船只進入。英國此舉()
A.化解了英荷海上沖突 B.順應了海外貿易擴張需求
C.強化了世界霸主地位 D.促成了大英殖民帝國建立
7.公元前7500-前5000年,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由采集、漁獵逐漸轉為農耕并定居,部分人還擁有了可以支配的剩余糧食和生活必需品。這()
A.反映了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 B.體現了社會分工的最終形成
C.推動了人類早期文明的產生 D.說明人類已經進入文明社會
8.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皇帝任命波斯人擔任行省總督,總督直接對皇帝負責,其人選由皇帝親自從王室或貴族中挑選。但是西里西亞和塞浦路斯的地方諸侯仍保留了統治權,帝國王室從來沒有派遣總督到那里進行統治。從中可以看出,波斯帝國()
A.行省總督與地方諸侯相互制約 B.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體系
C.地方諸侯的統治威脅中央集權 D.統治沒有固守僵硬的管理標準
9.公元649年,孝德天皇下詔,令“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機構,地方設國、郡、里,分別由國司、郡司、里長治理。國司就是由中央派遣下來管理“國”的官員,“國”之下的“郡”的長官為郡司,里長則由當地的人來擔當。該措施()
A.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 B.推動了幕府統治的建立
C.加速了戰國時代的到來 D.有效傳播了唐朝文化
10.20世紀50年代拉丁美洲的農業調查顯示,在3300萬農業人口中,有66萬人是大土地所有者,330萬人是中等土地所有者和佃農,其余的都是小農、雇農和農業工人。在全部地產中,占農村人口1%-1.5%的大地主擁有一半以上的地產。這反映出()
A.獨立后的拉美難以實現轉型 B.拉美各國經濟結構較為單一
C.殖民主義遺存阻礙拉美發展 D.拉美地區經濟面臨衰退風險
11.19世紀晚期,印度國大黨領袖班納吉要求“在印度實行代議制責任制政府”;中國維新派開啟維新變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埃及祖國黨也提出了實行憲政的主張。這反映出該時期亞非民族解放運動()
A.救亡圖存與借鑒西方文明相結合 B.以暴力手段實現民族獨立
C.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 D.形成了聯合斗爭的新局面
12.1916年2月,一位歷史學家曾說:“它是驕傲地面對梅斯(洛林地區的首府)的偉大要塞,它的名字許多世紀以來不停地縈繞在德國人的腦海中,它是法國最進步的城堡,是法國東部邊境的主要堡壘,它的陷落將在整個歐洲產生影響,”與“它”相關的戰役說法正確的是()
A.該戰役的結束標志“速決戰”的破產
B.此役后德國成功突破英法的海上封鎖
C.此戰役發生于法國東北部索姆河流域
D.該戰役所在戰線為一戰的決定性戰場
13.有學者分析工業革命前英國農業經營模式轉變與經濟發展互動關系時,繪制了如下示意圖。該圖表明()
A.工業革命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B.農業資本主義未適應經濟發展
C.資產階級革命影響農業進步 D.農業革命為工業革命奠定基礎
14.19世紀90年代初,德國開始大力促進大學應用科學的發展。憑借在基礎科學上的雄厚根基,德國很快將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隊伍、工程師隊伍和技術工人隊伍結合在一起,領導了內燃機和電氣化革命,使德國工業經濟獲得了跳躍式發展。從材料中可以看出()
A.世界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B.產業結構的升級促進德國經濟飛速發展
C.德國形成了完整的教育體系
D.科學研究與生產緊密結合產生巨大效能
15.下面是英法三大思想家的主張。據此可知,他們都()
A.主張進行階級斗爭 B.認識到資本主義的弊端
C.反對采用機器生產 D.重視將理論與現實結合
16.如表為蘇聯1923年10月-1924年10月工農業產品的價格指數變化表,這說明蘇聯()
時間 1923年10月 1924年6月 1924年10月
工農業產品的價格指數 2.97:1 1.47:1 1.41:1
注:工農業產品的價格指數是指工業品零售價格與農產品收購價格之間的比價關系。
A.糧食危機徹底解決 B.工業生產水平大幅提高
C.政府強化經濟干預 D.農民生活得到一定改善
二、主觀題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史料一:不同于屬于城市文明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埃及文明是一種帝國文明。這一文明之所以能夠非常穩固且延續很長時間,主要得益于其地理環境。埃及是一個長時間處于同一王朝統治下的統一的大河流域國家。尼羅河流域與美索不達米亞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亞沙漠,東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亞沙漠和尼羅河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區沒有港灣的海岸,這些自然屏障使它得到了特別好的保護,并且還不易遭受外族的侵犯。埃及人生活在這塊安全的流域地區,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運,而無須像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那樣時刻都在準備著應付外敵入侵。而且埃及也沒有因不時的外族入侵而引起的萬花筒似的帝國更迭。尼羅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紐帶,把整個流域地區連接成了一個穩定、有效的整體。尼羅河平緩的水流使得北上的航行變得極為容易,而盛行的北風、西北風又使返航顯得毫不費力。這樣埃及人就擁有了一條寶貴而又可靠的交通運輸線,它促進了整個流域地區在約公元前3100年時的統一。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希臘國土的塊狀分布,平原面積狹小,以及這些天然國土數量之多,事先給各種小塊政治單元的形成創造了必要條件,正是四分五裂的地緣分布和差異極大的地形、地貌,使希臘人長期以來習慣于城邦制的小國寡民的政治格局,甚至養成了城邦崇拜情結,以至于當建立大型政治共同體的任務被提到歷史日程上來時,他們根本不可能表現出建立并維系一個大型政治共同體的愿望和能力。
-摘編自虞崇勝、楊刻儉《古希臘民主制度的地緣因素探析》
(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自然地理環境(河流)對兩地文明有何影響?
(2)根據史料二,概括古代希臘城邦政治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葡萄牙人從16世紀第一個十年就開始在尋找,先是廣東,然后是福建、浙江,在這些地方建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貿易據點,但最后均被明朝官方摧毀。經過了長達四十余年的周折后,最終在明嘉靖年間于廣東珠江西岸香山縣的“濠鏡澳”獲得了“僑寓”的權利,華人稱之為“亞媽港”,日本人稱為“阿媽港”。澳門的誕生,正是在東亞海商勢力發展的鼎盛之時,即所謂“嘉靖大倭寇時期”。澳門開埠以后,葡萄牙人“舉國而來,負老攜幼,更相接踵,夷眾殆萬人矣”,葡萄牙人和中國商人共同將澳門打造為國際貿易港口。
-摘編自湯開建《東亞國家的大航海活動及其與澳門的關系》
材料二英國的蒸汽機也很快傳到了歐洲大陸和北美。1804年,奧利弗·埃文斯研制成功美國式的蒸汽機,此后蒸汽機的傳播速度加快。僅在1840至1870年的30年間,法國蒸汽機的馬力數就增加了近10倍。從1826年到1857年,普魯士蒸汽機的擁有量增加近16倍......在王英帝國的經濟版圖中,殖民者將殖民地視為擁有無限資源可供開發的地方,毫不顧及其殖民統治對當地經濟及社會活力的摧殘。正如馬克思所言:“在歐洲以外直接靠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寶,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里轉化為資本。”
-根據《世界歷史》解說詞和劉金源等《英國的現代化建立在殖民罪惡之上》整理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6世紀葡萄牙在中國的殖民活動。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蒸汽機在工業革命中的歷史意義,并簡述工業革命對世界面貌的改變。
三、綜合題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到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拉丁美洲絕大部分土地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蘭、英國和法國占據。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實行專制統治,推行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瘋狂開采金銀礦,掠奪了巨額財富。殖民者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為彌補勞動力不足,殖民者從非洲販入黑人奴隸,發展起罪惡的黑奴貿易。同時,為保證殖民者的利益,宗主國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國家進行貿易,這進一步限制了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摘編自張海鵬等主編《中外歷史綱要》(下)
材料二1880年時,我們所面對的不完全是一個單一的世界,而是一個由兩部分所合成的全球體系: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賴的、貧窮的.....19世紀80年代,歐洲不僅是支配和改變世界的資本主義發展核心,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和資本主義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盡管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并不平衡,但其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
-摘編自[英]霍布斯鮑姆《帝國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三1914年歐洲部分列強占有的殖民地統計表
我努力我驕傲我自豪
國家 占有殖民地數/個 殖民地人口/人
英國 55 3.9億
法國 29 6235萬
德國 10 1307萬
比利時 1 1500萬
葡萄牙 8 968萬
荷蘭 8 3741萬
意大利 4 139萬
-摘編自張海鵬等主編《中外歷史綱要》(下)
(1)根據材料一,概括歐洲列強在拉丁美洲殖民統治的主要表現。
(2)根據材料二、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興起的原因
歷史答案
1.B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農業和畜牧業產生后,人類有了相對穩定的食物來源,能夠定居下來,同時生產力提高,出現了剩余產品,進而導致貧富差距出現以及社會向更高階段發展的跡象,B項正確;早期國家的形成是在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基于階級分化、公共權力等多方面因素才出現的,它是社會發展的結果而非上述現象產生的前提,排除A項;定居生活的出現是農業和畜牧業產生后的一個結果,它本身并不是產生剩余產品、貧富差距以及社會向更高階段發展跡象的前提,排除C項;城市生活普遍發展是社會發展到更高級階段的表現,遠遠晚于剩余產品、貧富差距等現象的出現,不是這些現象產生的前提,排除D項。故選B項。
2.B
【詳解】古希臘文字來源于腓尼基文字、古希臘的雕刻藝術受到古代埃及的影響、而西亞地區的赫梯人最早掌握冶鐵技術,由此可知,①②④能夠證明希臘文明起源于西亞和北非,B項正確;民主政治是雅典首先開創的,③錯誤,排除A、C、D項。故選B項。
3.D
【詳解】西歐城市內的市民獲得了相對自由的身份,為市民階層的壯大提供了條件,這為西歐城市自治提供了前提,D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市民而非封君封臣,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城市而非莊園,排除B項;材料主旨與王權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4.A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羅馬。材料“元老院授權在外領兵的將領按照羅馬標準發行貨幣”“強調蘇拉作為軍事指揮官的身份,強調這些金銀幣來自蘇拉,而非共和國反映了蘇拉利用貨幣發行來彰顯個人權威,是一種政治意圖的表達,體現了該金銀幣具有政治功能,同時貨幣本身具有經濟功能,A項正確;材料未強調該金銀幣用于被征服地區,未強調蘇拉是新征服民族的管控者,故不能得出與“新征服民族管控”有關,排除B項;公元前1世紀初羅馬還處于共和國時期,不能說維護了個人專制權威,排除C項;根據材料時間及“元老院”等信息可知當時處于羅馬共和國,排除D項。故選A項。
5.A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從題干中文明種子從四大文明搖籃傳播到全球各地,以及不同文明對其他地區產生影響等內容,可以看出體現了區域之間文明的交流,A項正確;題干中并沒有圍繞農耕文明的特性展開描述,主要說的是文明的傳播和影響,排除B項;題干重點在于文明的傳播和相互影響,并非強調多元一體的格局,排除C項;題干只是表明文明的傳播和影響,并沒有提及文明發展逐漸趨同,實際上不同地區文明仍有各自特點,排除D項。故選A項。
6.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世紀(英國)。
據材料可知,格勞秀斯提出海洋應向所有國家開放,每個國家都有權在公海自由航行,這說明荷蘭等新興國家有了強烈的國家主權意識,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海洋權利和發展空間;而17世紀中葉,英國加強了對周邊海域的管控,限制他國船只進入,這一舉措是為了保護其海外貿易航線和利益,順應了當時英國海外貿易擴張需求,B項正確;1651年英國克倫威爾在位時期,頒布了《航海條例》,旨在打擊荷蘭人的海上貿易,由此引發了三次英荷戰爭,A項說法違背史實,排除A項;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霸主,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英荷爭霸,這只是大英殖民帝國建立的過程之一,18世紀中期英國正式確立世界殖民帝國,排除D項。故選B項。
7.C
【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7500-前5000年(世界)。材料所述現象體現了農業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這一變化推動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社會分工的形成與發展,從而為人類文明的產生創造了條件,C項正確;材料無法反映出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情況,排除A項“最終完成”無法從材料中體現,排除B項;公元前3500年左右,兩河流域地區最早進入文明社會,排除D項。故選C項
8.D
【詳解】材料體現的是波斯帝國在任免地方官員方面上,并沒有全部由波斯人擔任,像西里西亞和塞浦路斯的地方諸侯仍保留了統治權,說明波斯帝國統治沒有固守僵硬的管理標準,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行省總督與地方諸侯相互牽制的問題,排除A項;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體系的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對中央權力的威脅,排除C項。故選D項。
9.A
【詳解】孝德天皇時期,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由中央派遣官員管理地方,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A項正確;確立于12世紀末幕府統治和15世紀開始的戰國時代,與孝德天皇的大化改新無關,BC 兩項錯誤,“置八省百官”不是傳播唐朝文化的有效措施,排除D項。
10.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拉丁美洲。20世紀50年代,拉美農業人口中大地主僅占1%-1.5%卻擁有一半以上地產,這表明殖民時期形成的大地產制仍存在,其嚴重束縛拉美發展,殖民主義遺存是阻礙因素,C項正確;獨立后的拉美在19世紀初已擺脫殖民統治,但材料反映的是20世紀中葉的結構性問題,無法直接說明獨立后轉型困難,排除A項;材料聚焦土地分配而非經濟結構單一性(如單一作物出口),排除B項;土地集中可能激化社會矛盾,但未提供經濟衰退的直接證據(如產值下降、失業率上升),排除D項。故選C項。
11.A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晚期,印度、中國和埃及等國資產階級建立政黨,提出立憲和政治民主的主張,反映出亞非民族解放運動已將救亡圖存和借鑒西方文明相結合,A項正確;以暴力手段爭取民族獨立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B項;打破資本主義一統天下局面的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排除C項;19世紀晚期的亞非民族解放運動并末形成聯合斗爭的局面,排除D項。故選A項。
12.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6年世界。題干材料描述的是1916年2月法國東部邊境的重要要塞陷落,結合史實可知該要塞是凡爾登,凡爾登戰役被稱為“絞肉機”,其所在的西線是一戰決定性戰場,雙方在此投入大量兵力并形成長期消耗戰,直接影響了戰爭進程,D項正確;1914年9月爆發的馬恩河戰役使德國“速決戰”破產,不是凡爾登戰役,排除A項;德國未能突破海上封鎖是日德蘭海戰(1916年)的結果,與凡爾登戰役無關,排除B 項;索姆河戰役發生于1916年7月,地點在法國北部索姆河區域,與題干“法國東北部”的凡爾登位置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13.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根據材料可知,近代英國農業經營模式的變化,提高了糧食產量,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和經濟支持,說明農業革命為工業革命奠定基礎,D項正確;材料中屬于工業革命前農業的變化,應該為農業發展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產生,排除A項;根據材料可知,農業經營方式的變化促進了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工業革命,適應了經濟發展,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農業與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并未涉及政治變革的影響,無法說明資產階級革命影響農業進步,排除C項。故選D項。
14.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90年代初的德國。根據材料可知,德國促進大學應用科學發展,將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隊伍結合,領導內燃機和電氣化革命,說明科學研究與生產緊密結合產生巨大效能。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科學與生產結合,未提及世界經濟結構變化,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科學與生產結合,而非產業結構升級,排除B項;材料中僅說明德國促進大學發展,而“完整的教育體系”材料未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
15.B
【詳解】據本題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的英法。據材料“圣西門指出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是非顛倒的世界';傅立葉認為資本主義雇傭勞動制不過是復活的奴隸制,工廠是“溫和的苦役場所”;歐文認定“新機器首先產生的效果是增加個人財富”,但卻帶來了'勞動階級的貧困與痛苦”和所學知識可知,三位思想家都對資本主義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批判,認識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B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階級斗爭學說主要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容,材料中三位思想家未明確主張階級斗爭,排除A項;歐文只是闡述了新機器帶來的影響,并沒有表達反對采用機器生產的觀點,其他兩人言論也與反對機器生產無關,排除C項;材料只是呈現了三位思想家對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的看法,沒有體現出他們將理論與現實結合的相關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
16.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3-1924年(蘇聯)。根據表格內容可知,1923年到1924年蘇聯工農業產品的價格指數再減小,這說明工業品零售價格與農產品收購價格差距減小,農產品的價格有一定的提升,這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民的生活,D項正確;材料只能說明農民生活得到一定改善,但無法由此得出糧食危機徹底解決,排除A項;材料內容是工業品零售價格與農產品收購價格之間的比價變小,無法由此得出工業生產水平是否有變化,排除B項;材料內容是工業品零售價格與農產品收購價格之間的比價變小,沒有涉及到政府干預的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
17.(1)影響:古代兩河流域經常受到外族入侵,帝國更換頻繁,充滿不安全感;古埃及長期統一,政權較為穩固:埃及航行便利、生活較愜意。
(2)特點:城邦是小塊政治單元;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原因:地理環境的影響;城邦崇拜情結;缺乏建立并維系一個大型政治共同體的愿望和能力。
【詳解】(1)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古代埃及和兩河流域。影響:根據史料一中“(埃及)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運,不受外界的干涉,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古代兩河流域經常受到外族入侵,帝國更換頻繁,充滿不安全感;根據史料一埃及是一個長時間處于同一王朝統治下的統一的大河流域國家”可得出,古埃及長期統一,政權較為穩固;根據史料一“尼羅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紐帶,把整個流域地區連接成一個穩定、有效的整體”“尼羅河平緩的水流使北上航行極為容易,而盛行的北風、西北風又使返航毫不費力”,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埃及航行便利、生活較愜意。
(2)本題是特點題、背景題。時空是古代希臘。特點:根據史料二中各種小塊政治單元的形成”可得出,城邦是小塊政治單元;根據“小國寡民的政治格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原因:根據“希臘國土的塊狀分布,平原面積狹小”可知,地理環境的影響;根據養成了城邦崇拜情結”可得出,城邦崇拜情結;根據“根本不可能表現出建立并維系一個大型政治共同體的愿望和能力”可得出,缺乏建立并維系一個大型政治共同體的愿望和能力。
18.(1)活動:建立貿易據點;大規模移民;打造國際貿易港口;從事區域貿易。
(2)歷史意義: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是生產技術史上的飛躍:推動了交通運輸業,機器制造業等部門的發展,標志著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改變:推動了歐洲大陸和北美的工業化進程;使殖民地的經濟和社會活力遭到摧殘: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成一體,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形成。
【詳解】(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16世紀的世界。根據材料一“在這些地方建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貿易據點”可知,建立貿易據點;根據材料一“舉國而來,負老攜幼,更相接踵,夷眾殆萬人矣”可知,大規模移民;根據材料一“葡萄牙人和中國商人共同將澳門打造為國際貿易港口。”可知,打造國際貿易港口;根據材料一“澳門的誕生,正是在東亞海商勢力發展的鼎盛之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事區域貿易。
(2)本題是影響題、對比題。時空是19世紀的世界。第一小問歷史意義,根據材料一“英國的蒸汽機也很快傳到了歐洲大陸和北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根據材料一“僅在1840至1870年的30年間,法國蒸汽機的馬力數就增加了近10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生產技術史上的飛躍;根據材料一“1804年,奧利弗·埃文斯研制成功美國式的蒸汽機,此后蒸汽機的傳播速度加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推動了交通運輸業,機器制造業等部門的發展,標志著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第二小問改變,根據材料二 英國的蒸汽機也很快傳到了歐洲大陸和北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推動了共歐洲大陸和北美的工業化進程;根據材料二“毫不顧及其殖民統治對當地經濟及社會活力的摧殘”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使殖民地的經濟和社會活力遭到摧殘;根據材料二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里轉化為資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根據材料二“在歐洲以外直接靠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寶,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里轉化為資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使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成一體,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形成。
19.(1)主要表現:實行專制統治,推行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瘋狂開采金銀礦,掠奪巨額財富;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販入黑人奴隸,開展黑奴貿易;限制殖民地與其他國家貿易。
(2)原因: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加強了對亞非拉地區的經濟侵略;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亞非拉地區民族矛盾激化;受到歐洲啟蒙思想和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亞非拉地區的民族意識不斷覺醒;列強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這為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提供了一定的契機。
【詳解】(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近代世界。主要表現:據材料一“實行專制統治,推行農奴制”可得出,實行專制統治,推行農奴制;據材料一“發展種植園經濟,瘋狂開采金銀礦,掠奪了巨額財富”可得出,發展種植園經濟,瘋狂開采金銀礦,掠奪巨額財富;據材料一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販入黑人奴隸,發展起罪惡的黑奴貿易”可得出,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販入黑人奴隸,開展黑奴貿易;據材料一“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可得出,限制殖民地與其他國家貿易。
(2)本題是原因題。時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原因:據材料二“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并結合所學可得出,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加強了對亞非拉地區的經濟侵略;據材料三“1914年歐洲部分列強占有的殖民地統計表”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帝國主義侵略的加深,亞非拉地區民族矛盾激化;根據材料時間信息結合所學可得出,受到歐洲啟蒙思想和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亞非拉地區的民族意識不斷覺醒;據材料站占有殖民地數/個“英國55”“德國10”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列強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這為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提供了一定的契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瑞昌市| 呼图壁县| 定州市| 洛宁县| 莱州市| 栖霞市| 玉山县| 突泉县| 赤水市| 孙吴县| 通江县| 房产| 晋中市| 怀宁县| 年辖:市辖区| 师宗县| 泸水县| 射洪县| 色达县| 朔州市| 深水埗区| 广德县| 秀山| 梓潼县| 五河县| 温宿县| 东乡县| 三原县| 葫芦岛市| 陆良县| 泰来县| 墨脱县| 宁夏| 遂昌县| 剑河县| 措勤县| 慈利县| 常熟市| 滦南县| 碌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