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沖刺卷 贏全勝系列 歷史⊙七年級下冊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模擬練習卷【統編版】(滿分70分,考試時間45分鐘)班級_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選擇題(20題,共40分)1. 隋煬帝時開鑿的某工程,貫通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使南北地區的內河航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指的是 ( )A.都江堰 B.趙州橋 C.大運河 D.錢塘江堤壩2. 武則天曾下令,所轄境內“田疇墾辟,家有余糧”的地方官可得到升遷。這體現了武則天的治國政策是( )A.重用人才 B.重視農業 C.善于納諫 D.提倡節儉3. 它被稱為“中世紀最偉大的都城”,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其建筑布局被詩人描述為“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這座城市是( )A.隋東都洛陽 B.唐長安城 C.北宋開封 D.元大都4.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句。黃巢起義( )A.推翻了唐朝的統治 B.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C.平定了安史之亂 D.逐漸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5. 下圖是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步輦圖》。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真實地記錄了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會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這幅名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金城公主入藏C.昭君出塞 D.岳飛抗金6. 唐朝時前往天竺取經,為中國佛教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是( )A.鑒真 B.玄奘C.崔致遠 D.阿倍仲麻呂7. 下圖是張明同學搜集的研究性學習材料。據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題是( )A.詩壇氣象萬千 B.書法名家輩出C.繪畫題材廣泛 D.多彩文學藝術8. “黃袍加身統天下,五代紛爭從此休。”詩句評述的帝王是( )A.李世民 B.趙構 C.趙匡胤 D.楊堅9. 以下圖中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一幅是( )A. B.C. D.10. 1127年4月初,宗望、宗翰押著徽宗、欽宗二帝以及宗族四百七十余人北歸,史稱“靖康之變”。材料反映的史實是( )A.宋遼對抗 B.宋夏和議 C.金滅北宋 D.宋金對峙11. 如圖是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總結的史實摘要,據此推測他們研究的主題是( )摘要1:中書省掌管全國行政事務 摘要2:創立行省制度 摘要3:設置澎湖巡檢司 摘要4:設置宣政院A.唐朝對邊疆的治理 B.宋朝的統治C.元朝對邊疆的管轄 D.元朝的統治12. 如圖中的三幅圖片是某校學生開展關于宋代主題學習收集的圖片,該圖可用于研究( ) 《貨郎圖》(局部) 北宋紙幣銅板拓片 南宋紙幣“會子”銅板拓片A.手工業的興盛 B.農業的發展 C.文學藝術的燦爛 D.商業貿易的繁榮13. 南宋時期,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這說明( )A.絲織業水平提高 B.政府鼓勵海外貿易C.南宋時期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 D.南宋夜市的發展14. “(他)在14世紀成為中國的國君。其既從極為卑賤的地位而登九五之尊……。他的都城城墻近三十英里,使南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磚墻環繞的城市……。”。文中的“他”是( )A.趙匡胤 B.李自成 C.鐵木真 D.朱元璋15. 下圖所示的行動( )A.最遠到達非洲西海岸 B.得益于明太祖的支持C.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 D.促進了海外貿易發展16. 以下材料可以用于說明( )(明朝后期)舊征未完,新餉已催,額內(原有的賦稅)難緩,額外復急。 ——鄭廉《豫變紀略崇禎元年(1628年) 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 ——計六奇《明季北略》A.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 B.明朝建立的背景C.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 D.滿洲興起的過程17. 下表呈現了元清兩代對臺灣的治理措施,其中體現的歷史趨勢是( )歷史時期 治理措施元朝 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清朝 1684年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A.君主專制的強化 B.中央官制的完善C.海外貿易的繁榮 D.邊疆管理的加強18. 圖中明清官僚機構的變化反映了這一時期( )明朝 明太祖,廢丞相,置四輔明成祖,設內閣 清朝 清太祖,置議政王大臣 清圣祖,設南書房 清世宗,設軍機處A.宰相制度得以恢復 B.官僚政治扭曲混亂C.貴族退出歷史舞臺 D.君主專制空前加強19. 馬克思說:“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與“人為地隔絕于世”相關的史實是( )A.設立軍機處 B.人地矛盾加劇 C.大興文字獄 D.閉關鎖國政策20. 小明負責博物館某一展區的策展,他在展區中展出了以下素材。據此推斷,這一展區的主題是( )A.澤被天下的農業 B.燦若星辰的文壇C.四通八達的交通 D.光耀千古的科技二、非選擇題(3題,共30分)21.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玄奘(602-664)為尋求準確的佛經文本,西行“求法”,歷經艱辛,十余年中行程數萬里,游歷百余國。回國后,他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練而準確。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鑒真(688-763)深明佛學。50余歲時,受日本邀請,發愿東渡。他排除千難萬險,歷時12年,經6次努カ,最終到達日本。鑒真東渡,對日本的佛學、建筑、雕塑、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據袁行霈等《中華文明史》(1).玄奘和鑒真的事例體現了唐朝什么樣的對外政策?(2).閱讀以上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22. 按照唯物史觀的指導,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考察歷史,是歷史學習的基本素養。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從先秦至魏晉時期,中國人口分布的重心與城市分布重心都在黃河流域。如秦朝縣城數量為800至900個之間,大部分縣城集中在黃河流域。到南北朝后期,長江流域的城市數量已經超過黃河流域。唐宋時期,江南地區的城市數量超過北方地區,城市分布的重心已經轉移到江南地區。——摘編自何一民、王立華《論中國古代城市空間分布的變化與特點》材料二注:開元寺、承天寺為佛教寺廟,清凈寺為伊斯蘭教寺廟。(1).根據材料一、指出我國從先秦到唐宋時期城市分布變化的總體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合理解釋。(2).福建泉州被譽為“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泉州成為商貿中心的有利條件。(3).結合所學知識,另舉一個宋元時期的著名城市,并說明其歷史地位。23.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757年,乾隆帝以“民俗易囂,洋商錯處,致滋事(外國商人會侵擾沿海)”為由,關閉漳州、寧波、云臺山三口,(全國)僅留廣州一口對外通商,史稱“一口通商”。——摘編自《中國近代史詞典》廣州十三行(1).簡述材料所反映的清朝對外政策。(2).小史認為,清朝的對外政策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你同意此觀點嗎?請簡要說明理由。答案選擇題:1.C 2.B 3.B 4.B 5.A 6.B 7.D 8.C 9.C 10.C11. D 12.D 13.B 14.D 15.C 16.C 17.D 18.D 19.D 20.D非選擇題:21. 1. 開放(或開明)2. 示例:觀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有所發展。論述:唐太宗時,玄奘西游,歷經艱辛,十余年,行程數萬里,游歷百余國,回國后,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練而準確。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唐朝除了向外學進來,也有向外傳播出去,如朝鮮、日本向中國學習唐朝先進的文化。(唐玄宗時,鑒真東渡。對日本的佛學、建筑、雕塑、醫藥、藝術乃至日常生活,都產生了很大影響)結論:可見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向外學進來,也有向外傳播出去,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發展到了較高水平。22. 1. 趨勢:城市分布重心南移;解釋:東漢后期以來,江南社會經濟逐步發展;唐宋時期,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經濟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南方地區自然跳江相對優越,適宜發展農業;北方戰亂頻繁,生產屢遭破壞,南方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較快。2. 有利條件:宋元時期福建地區得到較大開發,經濟迅速發展;交通便利,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手工業興盛,造船業尤其突出;朝廷設置市舶司鼓勵發展海外貿易;開放包容,多元文明和諧共處。3. 示例一:廣州(或者明州),是宋元時期聞名世界的商港;示例二:元大都,是元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3. 1. 簡述:清政府施行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沿海地區的穩定,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有利于鞏固清朝的統治,但是也成為近代中國落后于西方的一個重要原因。2. 觀點一:同意;理由:清政府施行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沿海地區的穩定,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有利于鞏固清朝的統治。因此我同意這個觀點。觀點二:不同意;理由:清政府施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因此我不同意這個觀點。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