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4章 植物與土壤 單元測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4章 植物與土壤 單元測試卷

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4章 植物與土壤 單元測試卷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0分)
1.(2020八下·新昌期末)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提高糧食產量
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
C.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實用方便
D.廚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裝后,再填埋
【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它是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沒有土壤就沒有農業,也就可沒有人們賴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民以食為天,農以土為本”道出了土壤對國民經濟的重大作用。由于人口不斷增加,人類對食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土壤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解答】A、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會給土壤帶來污染;故A錯誤;
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能夠減少土壤中的垃圾量,能大幅度降低垃圾對土壤結構的破壞;故B正確;
C、工業廢水含有大量有毒的物質,會破壞土壤;故C錯誤;
D、廚余垃圾可以被分解作為有機肥使用,而使用塑料袋包裝后則很難被分解,從而破壞土壤的結構;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2.關于葉片的結構與功能,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①表皮細胞無色透明
②氣孔與光合作用無關
③保衛細胞形狀大小固定不變
④葉脈中有導管
⑤葉肉含有大量葉綠體
⑥葉是植物的營養器官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D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 葉,是維管植物營養器官之一。其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并有蒸騰作用,提供根系從外界吸收水和礦質營養的動力。有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的稱“完全葉”,如缺葉柄或托葉的稱“不完全葉”;又分單葉和復葉。 葉的結構分為表皮,葉脈,葉肉三部分,表皮是透明的,具有保護作用;葉脈中有導管和篩管,具有運輸作用;
【解答】 ①表皮細胞無色透明,①正確;
② 氣孔與光合作用有關,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從氣孔進入,產生的氧氣從氣孔排出,②錯誤;
③ 保衛細胞形狀大小不固定,可以通過吸水和失水調節,③錯誤;
④葉脈中有導管 ,可以幫助運輸水和無機鹽。④正確;
⑤葉肉含有大量葉綠體 ,可以進行光合作用,⑤正確;
⑥ 葉是植物的營養器官,是正確的,⑥正確;
故答案為:D
3.(2024八下·金東期末)如圖所示的實驗能證明土壤中有水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
【解析】【分析】實驗現象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
【解答】 A、向盛有土壤塊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時,產生氣泡,是因為空氣中的主要成分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因此從水中逸出,該選項能夠證明土壤中含有空氣;
B、加熱土壤時,試管內壁出現水珠,能證明土壤中水;
C、加熱土壤時,能證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
D、得到的土壤浸出液過程中,空氣中的主要成分已經從浸出液中逸出,因此加熱土壤浸出液時,能證明土壤中含有無機鹽.
故答案為:B。
4.(2024八下·嘉興期末)菟絲子是一種沒有葉綠素的植物,可通過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莖,并從中吸取營養物質。菟絲子吸取有機物,其吸器應刺入到植物木質莖的(  )
A.髓 B.木質部 C.形成層 D.韌皮部
【答案】D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莖的結構:
樹皮,靠近樹皮的外側,具有保護作用,內層為韌皮部里面有篩管可以運輸有機物。
形成層,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產生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木質部。
木質部,內有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里面有木纖維,對莖有很強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細胞組成,具有儲存營養的作用。
【解答】 菟絲子是一種沒有葉綠素的植物,可通過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莖,并從中吸取營養物質。菟絲子吸取有機物,其吸器應刺入到植物木質莖的韌皮部,因為韌皮部內有篩管,篩管可以運輸有機物,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2024八下·溫州期末)為了探究莖中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小明取帶有3片葉子的海桐枝條進行如圖實驗,一段時間后,自下而上在枝條不同部位進行橫切,其中距枝條底部5厘米部位標記為甲,直至橫切面上剛好觀察不到染色現象的部位標記為乙.請回答下列小題.
5.小明將海桐枝條橫截面切開,發現紅色染液分布于莖的(  )
A.表皮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
6.小明另取大小及長勢相同、帶有6片葉子的海桐枝條,在相同環境下重復上述實驗.推測該枝條甲、乙兩處橫切面的染色情況(  )
A.甲的染色面積變小 B.甲的染色面積變大
C.乙的位置變低 D.乙的位置變高
【答案】5.C
6.D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莖中輸導組織根據其構造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兩類,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質。
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通過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 散失到植物體外的大氣中的過程。葉片中的氣孔是植物蒸騰作(2)用的門戶,通過氣孔,植物散失大部分水分,形成水蒸氣,這是植物調節水分和溫度的一種方式。
5.莖中輸導組織根據其構造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兩類: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將枝條插入盛有紅色染液的燒杯中,放在陽光下照射,過一段時間,將枝條縱切開來,可以看到染成紅色的部分是木質部中的導管,正是因為木質部中含有的導管是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
故選C。
6.葉是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枝條上保留的葉片數量越多蒸騰作用越強烈,越有利于枝條運輸水分和無機鹽,葉脈變紅的速度快。帶有6片葉子的海桐枝條比帶有3片葉子的海桐枝條,葉片數量更多,蒸騰作用強度更大,因此更多的水分和無機鹽被運輸到更高的部位,乙部位未染色的部位會隨著更多的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而向上移動,即乙的位置變高。因此,推測該枝條甲、乙兩處橫切面的染色情況是乙的位置變高。因此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7.(2024八下·義烏期末)“小草有生命,腳下請留情”,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草的生長。原因是土壤板結會直接造成土壤中缺少(  )
A.微生物 B.礦物質顆粒 C.空氣 D.腐殖質
【答案】C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是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的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能生長植物。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以及水分(液相物質)、空氣(氣相物質)、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土壤成分以礦物質為主,包括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土壤有機質就是土壤中以各種形態存在的有機化合物。土壤的固相占 50%,水分占 20~30%;空氣占 20~30%。
【解答】“小草有生命,腳下請留情”,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草的生長。原因是土壤板結會直接造成土壤中缺少空氣,影響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為:C
8.(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圖為小金觀察比較氣孔與水分散失的實驗,采用3片相同的女貞(一種常綠喬木)樹葉(可以堵塞氣孔)分別處理樹葉,幾天后,預期水分散失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相同
【答案】C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蒸騰作用主要器官是葉片。
2、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保衛細胞吸水,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氣孔閉合。一般陸生植物的葉背面(下表皮)氣孔比葉正面(上表皮)氣孔多。
【解答】植物散失水分主要通過分布在葉表面的氣孔,葉的氣孔主要分布在下表面。圖中①葉片上下表面都涂凡士林,氣孔被完全阻塞,水分散失最少;②葉片下表面涂凡士林,多數氣孔也被阻塞,水分散失較少;③葉片上表面涂凡士林,下表面暴露,因而水分通過下表面的氣孔散失最多。
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2024八下·吳興期末)為積極推進“美麗浙江”創建,浙江多地采用注射花芽抑制劑的方式控制“楊柳飛絮”。園林工人在雌柳樹樹干上打孔,將藥瓶插入孔內,藥液會慢慢被樹體吸收,隨著蒸騰作用擴散到樹冠各個部分。當年注射。次年生效,注射后的雌樹減少飛絮量能達到90%。如圖是柳樹樹干的橫切面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打孔的深度應恰好達到圖中②所示位置
B.藥液是通過④的導管向上運輸的
C.適宜的光照有利于加快藥液向上運輸到樹冠
D.柳樹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
【答案】B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和髓。樹皮有周皮和韌皮部組成,周皮其保護作用,韌皮部內有篩管和韌皮纖維組成,篩管可以運輸有機物;
再往里是形成層,形成層細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內產生木質部,向外產生韌皮部,使莖不斷的加粗;木質部內有木纖維和導管,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木纖維起支持作 用,比較堅硬;最里面是髓,能夠儲存營養物質。(2)如圖中,①髓,②木質部,③形成層,④韌皮部。
【解答】AB.打孔的深度應恰好到達②木質部的位置,方便輸入的藥液隨水分通過木質部內的導管運輸,A正確,B錯誤。
C.蒸騰作用能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適宜的光照條件下蒸騰作用強,藥液隨水分向上榆樹到樹冠的速度就快,C正確。
D. 柳樹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 ,D正確。
故答案為:B。
10.(2024八下·杭州期末)亞運籌備期間,杭州市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為了樹木生長更健康,園林工人時常會給樹打針輸液(如圖),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施肥“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到樹莖的輸導組織中
B.為了讓植物吸收更多的營養,可以注射高濃度的營養液
C.給新移栽樹樹干補水可以保持樹干的水分,能促進根系萌發新根
D.如果植株矮小,葉片上有許多褐斑,可以在藥水中添加含鉀元素的藥劑
【答案】B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莖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莖的結構:
樹皮,靠近樹皮的外側,具有保護作用,內層為韌皮部里面有篩管可以運輸有機物。
形成層,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產生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木質部。
木質部,內有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里面有木纖維,對莖有很強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細胞組成,具有儲存營養的作用。
【解答】 樹干從里往外由樹髓、木質部、形成層、韌皮部、保護層死細胞組成。這幾部分構造中,木質部中的導管承擔了向上傳導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并且所傳導的無機鹽濃度可以很高。給植物打針輸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針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質部,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水和無機鹽,因此在大樹移栽、弱樹復壯、古樹名木復壯、樹木急救等方面均采用此方法進行注射低濃度的營養液。
故答案為:B。
11.(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圖所示為植物葉片氣孔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②氣孔是兩個①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
B.③是表皮細胞,內含葉綠體
C.當①吸水膨脹時,②氣孔關閉
D.②氣孔的開閉不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A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氣孔,葉、莖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許多小的開孔之一,是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結構。氣孔通常多存在于植物體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葉表皮上,在幼莖、花瓣上也可見到,但多數沉水植物則沒有。
狹義上常把保衛細胞之間形成的凸透鏡狀的小孔稱為氣孔。保衛細胞區別于表皮細胞是結構中含有葉綠體,只是體積較小,數目也較少,片層結構發育不良,但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糖類物質。有時也伴有與保衛細胞相鄰的2—4個副衛細胞。把這些細胞包括在內是廣義的氣孔(或氣孔器)。緊接氣孔下面有寬的細胞間隙(氣室)。氣孔在碳同化、呼吸、蒸騰作用等氣體代謝中,成為空氣和水蒸氣的通路,其通過量是由保衛細胞的開閉作用來調節,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解答】A. ②氣孔是兩個①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 ,A正確;
B. ③是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是透明的,B錯誤;
C. 當①吸水膨脹時,②氣孔打開,C錯誤;
D. ②氣孔的開閉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影響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和水分的量,D錯誤;
故答案為:A
12.(2024八下·臨平期末)荷花是杭州西湖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構造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荷葉的光合作用在白天進行,呼吸作用在晚上進行
B.葉柄和莖中有發達的孔道,能將空氣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根從淤泥中吸收來的
D.荷葉防水性能特別好,葉子上下表面都沒有氣孔
【答案】B
【知識點】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 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
(2)蓮藕的食用部分屬于莖,莖中富含淀粉。荷花的莖(藕)生長在泥中,莖的孔道與葉柄中的孔道相通,葉伸出水面,能為莖的呼吸提供氧氣。
【解答】A.荷葉的光合作用在白天進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晚上均能進行,A錯誤;
B.荷花的葉柄和莖中都有孔道,有利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輸送,能將空氣送到根部,B正確;
C.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蓮藕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儲存于莖,莖中富含淀粉,C錯誤;
D. 荷葉防水性能特別好,葉子上下表面都有氣孔 ,上表面氣孔較多,D錯誤。
故答案為:B。
13.(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表示向日葵在24小時內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速率(毫克/小時),據圖推斷下列正確的是(  )
A.在暗處,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處,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
【答案】B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通過氣孔使水分蒸發的過程。但是,蒸騰作用也為植物根系提供了強大的蒸騰拉力,使得水分能夠運輸到高大的喬木頂端。
蒸騰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
【解答】如圖,向日葵在24小時內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速率分了三個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圖形可知,在黑暗處,吸收水分的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體是中間部分是蒸騰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兩邊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騰作用的速率。
故答案為:B。
14.(2024八下·越城月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該科學觀點的是(  )
A.植物的莖中有導管,有利于有機物的運輸
B.睡蓮上表皮氣孔多,下表皮氣孔少,有利于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
C.根冠外層細胞排列疏松,對根起著保護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斷地生長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長著肉質的莖、刺狀的葉,有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
【答案】A
【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莖的輸導組織:導管:存在于木質部,由許多長形、管狀的細胞組成,上下細胞間的細胞壁已經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主要功能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運輸方向是自下而上。
篩管:位于韌皮部,由活細胞組成,細胞上下連接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叫做篩孔,主要功能是運輸有機物,運輸方向是自上而下。
2、植物的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
蒸騰作用:是指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時水分散失的 “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 “窗口”。不同植物的氣孔分布不同,水生植物(如睡蓮)上表皮氣孔多,有利于水分散失和氣體交換;陸生植物一般下表皮氣孔多,可減少水分過度散失。
呼吸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氣孔的開閉控制著氣體(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進出,影響呼吸作用的進行。
【解答】A、植物的莖中有導管,能夠自下而上的運輸水分和無機鹽,A符合題意。
B、睡蓮屬于水生植物,上表皮氣孔多,下表皮氣孔少,有利于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B不符合題意。
C、根冠位于根的頂端,屬于保護組織,細胞比較大,排列不夠整齊,像一頂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護作用,C不符合題意。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長著肉質的莖、刺狀的葉,有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適于生活在干旱的環境中,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5.(2024八下·越城月考)果農用養的鈍頭在樹干上敲打,使樹干韌皮部受輕傷,為什么結的果實反而更大(  )
A.促使激素更多地運送到果實,刺激果實生長
B.刺激樹干產生更多的激素,刺激果實的生長
C.阻斷部分有機物向下運輸,使有機物更多地輸送到果實中
D.使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更多地運送到果實中,促進果實的生長發育
【答案】C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通道:導管:位于木質部,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根尖成熟區的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后,通過導管運輸到植物體各個部位。
篩管:存在于韌皮部,負責自上而下運輸葉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為植物各部分生長發育提供營養。
2、有機物運輸對果實發育的影響:果實的生長發育依賴充足的有機物供應。當樹干韌皮部受輕傷,篩管部分受損,向下運輸的有機物受阻,更多有機物會被運輸到果實,為果實生長提供更多養分,促進果實更大生長。
【解答】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而不在樹皮,植物體就是靠根、莖、葉的導管把水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篩管是植物韌皮部(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將葉子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自上而向下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形成層是植物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的一層分裂旺盛的細胞,能不斷分裂出新的木質部和韌皮部。果農用斧的鈍頭在樹干上敲打,使樹干韌皮部受輕傷,阻斷部分有機物向下運輸,使有機物更多地輸送到果實中。
故答案為:C。
16.某些加油站出售含鉛汽油,使用這些汽油會造成鉛污染。如圖所示為溫州市104國道某路段周邊土壤樣品的鉛含量示意圖。根據圖示信息,你認為下列觀點或建議錯誤的是(  )
A.該路段周邊土壤已明顯受到鉛污染
B.該路段周邊土壤距國道越近,鉛污染越嚴重
C.該路段兩側已受鉛污染的土壤不宜種植農作物
D.要大力推廣使用無鉛汽油
【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所導致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彼此重疊發生,形成所謂的“復合效應”,嚴重威脅著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類對資源的利用要科學合理、權衡利弊,既要考慮短期效益,更要考慮長遠影響。
【解答】A、該路段周邊土壤含鉛量遠遠高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上限,所以該路段周邊土壤已明顯受到鉛污染,A正確;
B、距離國道1O0米處土壤含鉛量最高,所以該路段周邊土壤不是距國道越近,鉛污染越嚴重,B不正確。
C、為了防止土壤中的鉛通過食物危害人類,該路段兩側已受鉛污染的土壤不宜種植農作物,C正確。
D、要大力推廣使用無鉛汽油,以減少尾氣對道路周邊土壤的污染,D正確。
故答案為:B。
17.(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學期4.6 保護土壤 同步測試)鹽堿地不利于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
A.鹽堿物質及鹽分進入植物體內
B.土壤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小于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
C.土壤水分過多造成植物萎蔫
D.土壤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于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根細胞失水
【答案】D
【知識點】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一般高于土壤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因此它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如果一次施肥過多,土壤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就會超過根毛細胞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細胞就會因失水過多而發生“燒苗”等現象。
【解答】鹽堿地土壤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于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根細胞失水,失水過多還會發生“燒苗”等現象。所以鹽堿地不利于植物生長。
故答案為D.
18.(2024八下·越城月考)用含有各種必需元素的溶液培養大麥。實驗分兩組,一組在光下,一組在黑暗中,48h后測定幾種離子的濃度。下表中各種離子的數據為實驗結束時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占實驗開始時濃度的百分比。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實驗條件 水分消耗(mL) Ca2+(%) K+(%) Mg2+(%)
陽光下 1090 135 27 179
黑暗中 435 105 35 113
A.蒸騰作用是根吸收水的主要動力
B.大麥吸水和吸收礦物質離子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C.大麥在光下吸收鈣離子比吸收水分快
D.光照促進大麥的蒸騰作用和對鈣離子、鎂離子的吸收
【答案】B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對水分的吸收:
植物主要通過根部的根毛區吸收水分,吸收的方式主要是滲透作用,即水分從土壤溶液(低濃度溶液)通過根部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進入細胞液(高濃度溶液)。
蒸騰作用產生的蒸騰拉力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動力,蒸騰作用越強,植物吸收水分的量通常越多。在該實驗中,光下水分消耗大于黑暗中,體現了光照對蒸騰作用及水分吸收的影響。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在光下和黑暗中,除水分消耗外,Ca2+、K+、Mg2+差異不太大。
【解答】A、光下和黑暗中除了蒸騰作用有差異外,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不同,故實驗無法證明水分消耗僅是因為蒸騰失水,A不符合題意。
B、在光下和黑暗中,除水分消耗差異大外,Ca2+、K+、Mg2+差異不太大,說明吸水和吸收礦物質離子沒有必然的關系,B符合題意。
C、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大麥在光下吸收鈣離子比吸收水分慢,C不符合題意。
D、蒸騰作用只能促進大麥對鈣離子、鎂離子的運輸,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9.(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同學在探究植物體內的物質運輸時,設計了如下實驗:取相同長度和粗細的新鮮冬青枝條5支(代謝程度相似,編號為甲乙丙丁戊),其中甲用黑紙包住,乙剪去葉片,丙去掉頂芽后倒置,丁、戊不采取措施,將甲乙丙丁插入相同的紅色稀鹽水中,戊插入紅色濃鹽水中(相同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下同時插入),一段時間后采用縱切法測量紅色上升的高度。在以下研究中:①探究植物體內物質運輸的方向;②探究植物體內物質運輸速度和蒸騰作用之間的關系:③探究植物體內物質運輸速度和土壤溶液濃度的關系。則通過本實驗能完成的是(  )
A.①②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都不能完成,
【答案】A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科學探究是指為了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探究實驗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對照實驗:
概念: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變量控制: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通過設置不同處理(如枝條是否剪葉、是否用黑紙包住、插入鹽水濃度不同等),控制單一變量,對比實驗結果(紅色上升高度),來探究不同因素對植物體內物質運輸的影響。
【解答】根據題干信息:丙去掉頂芽后倒置和丁插入的紅色稀鹽水中,唯一不同的變量導管的方向不同,可以①探究植物體內物質運輸的方向;
乙、丁唯一不同的變量是葉片,因此可以②探究植物體內物質運輸速度和蒸騰作用之間的關系;
丁、戊唯一不同的變量是鹽水濃度,因此可以③探究植物體內物質運輸速度和土壤溶液濃度的關系。
因此通過本實驗能完成的是①、②、③。
故答案為:A。
20.(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表示在有風和無風兩種條件下,蒸騰速率與氣孔大小之間的關系。在圖中哪一點蒸騰作用與是否有風無關(  )
A.A點 B.B點 C.C點 D.D點
【答案】D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的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過程。它是植物吸收和運輸水分的主要動力,能促進植物對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還能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避免葉片被灼傷。2、氣孔的結構與功能: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 “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 “窗口”。氣孔的開閉由保衛細胞控制,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時,氣孔關閉。氣孔的大小直接影響蒸騰作用的速率,一般來說,氣孔越大,蒸騰作用越強。
【解答】由有風和無風的兩種條件下的曲線坐標圖可知,在D點時,有風和無風的兩種條件下蒸騰速率相同,因此在D點時蒸騰作用與是否有風無關。所以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4分)
21.(2024八下·嵊州期末)同學們學習了“植物的莖與物質的運輸”一節內容后,進行如下實驗活動。
(1)將一根楊樹的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圖一),放在陽光下。觀察到葉脈發紅時,將枝條的莖進行橫切和縱切,能看到被染紅的是圖二中的   (填數字序號),此部位中的   屬于輸導組織,具有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
(2)將楊樹的枝條環割去一圈樹皮(圖三),一段時間后,會在環割處的   形成枝瘤(選填“上方”或“下方”)。
【答案】(1)⑤;導管
(2)上方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①外樹皮,②韌皮部;③樹皮;④形成層;⑤木質部;⑥髓;木質部中有導管,導管負責自下而上的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中有篩管,篩管負責自上而下的運輸有機物;
【解答】(1) 將一根楊樹的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圖一),放在陽光下。觀察到葉脈發紅時,將枝條的莖進行橫切和縱切,能看到被染紅的是圖二中的 ⑤木質部;因為木質部中有導管,導管屬于輸導組織,具有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
(2) 將楊樹的枝條環割去一圈樹皮(圖三),一段時間后,會在環割處的上方形成枝瘤,因為枝瘤中的只要物質是有機物,有機物是植物葉光合作用制造的,運輸的方向是自上而下;
故答案為:(1)⑤ ;導管(2)上方
22.(2024八下·余杭期末)同學們發現前一天剛施過肥的辣椒苗出現“燒苗”現象。
(1)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辣椒苗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為   (填序號)。
(2)辣椒苗出現“燒苗”的原因是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   (填寫“大于”、“小于”或“等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內水分含量下降而發生萎蔫。因此,需要適時補水。
【答案】(1)①
(2)大于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 一般植株的根尖從根頂端向后依次可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根毛區四個部分。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它是生長點外罩,具有保護生長錐分生組織的作用。根冠由許多薄壁細胞組成,這些薄壁細胞分泌含有多糖、果膠質的糖體,可潤滑土粒表面,有助根尖的延伸。分生區:即生長點,由分生組織細胞所構成,該部分大部分被根冠包圍,長1mm左右。伸長區:在分生區后邊的細胞,全長約數毫米,細胞分裂能力逐漸減弱至停止分裂,轉向細胞體積增大,明顯地表現為縱向伸長,是棉根向前伸延的主要部位;根毛區:位于伸長區之后。此區是細胞基本定型的區域,全長可達幾厘米。該區組織分化已趨成熟,也稱成熟區。
【解答】(1) 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辣椒苗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為①根毛區,具有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
(2)水往濃度更高的地方走,辣椒苗出現“燒苗”的原因是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大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內水分含量下降而發生萎蔫。因此,需要適時補水。
故答案為:(1)①(2)大于
23.(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時節,萬物復蘇,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讀園”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師生們共同種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樹等。請回答下面小題:
玉米適宜在較干燥的旱地上生長,如果種植在水分比例過大的土壤中,會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從而導致“霉根”。
(1)在下列三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的是   。
(2)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
【答案】(1)C
(2)鉀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土壤礦物質是土壤的主要組成物質,包括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占土壤固相重量的95%~98%。土壤有機質分為殘落物和腐殖質,占有機物質的70%-90%,是土壤的肥力來源。土壤水分和空氣占土壤體積的20%-30%,分別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影響土壤的物理性質和生物活動;
【解答】(1)在下列三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的是C,土壤中含水量過多,根的透氣性能差;
(2) 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磷肥會促進開花結果,氮肥會促進葉子的生長。
故答案為:(1)C(2)鉀
24.(2024八下·東陽期末)生物體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
(1)草莓的莖細軟,沿地面生長,借以擴大營養面積,草莓的莖屬于   (選填“匍匐莖”“攀援莖”或“纏繞莖”)。
(2)農作物在缺水初期,葉片保衛細胞將進行生理功能調節。圖甲、乙中能正確體現此時氣孔狀態的是   。
(3)根尖的根毛區細胞的體積大,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積,是根吸收   的主要部位。
【答案】(1)匍匐莖
(2)乙
(3)水分和無機鹽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 一般植株的根尖從根頂端向后依次可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根毛區四個部分。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它是生長點外罩,具有保護生長錐分生組織的作用。根冠由許多薄壁細胞組成,這些薄壁細胞分泌含有多糖、果膠質的糖體,可潤滑土粒表面,有助根尖的延伸。分生區:即生長點,由分生組織細胞所構成,該部分大部分被根冠包圍,長1 mm左右。生長點的細胞形狀為多面體,排列緊密,胞壁薄,胞核大,胞質濃,液胞小。這些細胞不斷進行分裂,使根尖不斷增加新細胞。伸長區:在分生區后邊的細胞,全長約數毫米,細胞分裂能力逐漸減弱至停止分裂,轉向細胞體積增大,明顯地表現為縱向伸長,是棉根向前伸延的主要部位;根毛區:位于伸長區之后。此區是細胞基本定型的區域,全長可達幾厘米。該區組織分化已趨成熟,也稱成熟區。由于部分表皮細胞形成纖細根毛,使該區密被根毛,成為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解答】(1) 匍匐莖是指沿地平方向生長的莖。基部的旁枝節間較長,每個節上可生葉、芽和不定根,與整體分離后能長成新個體,故可用以進行人工營養繁殖。例如草莓、番薯等莖葉蔓生于地表,又如馬鈴薯,其匍匐莖則生長在地下。 所以草莓的莖細軟,沿地面生長,借以擴大營養面積,草莓的莖屬于匍匐莖;
(2) 農作物在缺水初期,葉片保衛細胞將進行生理功能調節,缺水時,氣孔關閉。圖甲、乙中能正確體現此時氣孔狀態的是乙;
(3) 根尖的根毛區細胞的體積大,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積,是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故答案為:(1)匍匐莖(2)乙(3)水分和無機鹽
25.(2024八下·西湖期末)母親節時,小科DIY了一朵雙色玫瑰花送給媽媽:他用剪刀斜著剪掉白玫瑰花桿的尾部,將花莖縱向對半剪開,然后分別插入紅墨水和藍墨水中,如圖所示,靜置一段時間后,花瓣就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顏色。
(1)小科把插好的玫瑰放在通風的地方,目的是    。
(2)小科用放大鏡觀察縱切面的染色部位,觀察到越靠近枝條的頂端,顏色變得越來越淺,這一現象說明   。
【答案】(1)促進蒸騰作用,加速墨水的運輸
(2)墨水是在蒸騰作用的拉力下,經過導管從下往上運輸的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流動狀況等。植物的蒸騰作用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運輸。
2、植物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在植物體內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管道系統,其中導管負責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
【解答】(1)蒸騰作用是植物通過葉片表面的氣孔釋放水分到大氣中的過程。將插好的玫瑰放在通風的地方,可以增加空氣流動,從而促進蒸騰作用。蒸騰作用的增強有助于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使墨水更快地被花瓣吸收,從而實現雙色效果。
(2)蒸騰可以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墨水在蒸騰作用的拉力下,通過導管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因此觀察到越靠近枝條的頂端,顏色變得越來越淺。可見,該實驗現象說明:墨水是在蒸騰作用的拉力下,經過導管從下往上運輸的。
(1)蒸騰作用是植物通過葉片表面的氣孔釋放水分到大氣中的過程。將插好的玫瑰放在通風的地方,可以增加空氣流動,從而促進蒸騰作用。蒸騰作用的增強有助于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使墨水更快地被花瓣吸收,從而實現雙色效果。
(2)蒸騰可以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墨水在蒸騰作用的拉力下,通過導管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因此觀察到越靠近枝條的頂端,顏色變得越來越淺。可見,該實驗現象說明:墨水是在蒸騰作用的拉力下,經過導管從下往上運輸的。
26.(2024八下·嘉興期末)如圖甲是小嘉利用蘿卜設計制作植物氣孔開閉模型的主要流程。
(1)該模型中的長方體蘿卜條模擬的是   細胞。
(2)將該模型浸到清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兩蘿卜條中間出現孔隙并變大(圖乙),該過程模擬的是氣孔張開。解釋該模型浸在清水中能張開的原因。   。
【答案】(1)保衛
(2)蘿卜浸到清水中,蘿卜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膨脹,而蘿卜皮吸水少,膨脹小,使蘿卜彎曲變形,兩蘿卜條中間出現孔隙并變大
【知識點】蒸騰作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解析】【分析】葉的表皮上有保衛細胞形成的氣孔,是葉片散失水分以及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保衛細胞吸水時,細胞膨脹,細胞厚度增加,兩細胞分離,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細胞收縮,細胞厚度減小,兩細胞并合,氣孔閉合。
【解答】(1)當模型被浸入清水中時,由于蘿卜皮(模擬的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水分開始從低濃度溶液(清水)向高濃度溶液(蘿卜條內部)滲透。隨著水分的進入,蘿卜條開始膨脹。由于兩個蘿卜條的一端 被訂書釘固定,所以它們的另一端會隨著水分吸收而分離,從而在兩條蘿卜條之間形成一個孔隙,模擬植物的氣孔, 那么,長方體蘿卜條模擬的是圍成氣孔的保衛細胞。
(2)模型能夠膨脹的原因在于水分通過蘿卜皮( 模擬的原生質層)的滲透作用。由于清水的水勢高于蘿卜條內部的水勢,水分從清水進入蘿卜條內部,導致蘿卜條膨脹。這種膨脹在兩個被固定的蘿卜條之間形成了孔隙,模擬了植物氣孔在水蒸氣壓力作用下的張開過程。
27.(2024八下·嘉興期末)如圖是小嘉建立的植物體部分生理活動的示意圖。
(1)完成生理活動①的主要部位是   ,其動力主要由生理活動   (填序號)提供。
(2)食用甘蔗莖時感覺很甜是因為通過生理活動   (填序號)制造的糖類運輸到了甘蔗莖。
【答案】(1)成熟區;③
(2)④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根吸收水分:根尖的成熟區生有大量根毛,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2)植物蒸騰作用: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散失到體外的過程,蒸騰作用能產生蒸騰拉力,為根部吸水和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提供動力。
(3)植物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糖類),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植物呼吸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
圖中,①是吸收作用、②是導管的運輸作用、③是蒸騰作用、④是光合作用、⑤是呼吸作用。
【解答】(1)①表示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一段,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四個部分;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③表示植物體內的水分散失到大氣中,是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騰作用形成的蒸騰拉力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淀粉);圖中過程④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莖,因此,食用甘蔗莖時感覺很甜是因為通過生理活動④制造的糖類運輸到了甘蔗莖。
(1)①表示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一段,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四個部分;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③表示植物體內的水分散失到大氣中,是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騰作用形成的蒸騰拉力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淀粉);圖中過程④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莖,因此,食用甘蔗莖時感覺很甜是因為通過生理活動④制造的糖類運輸到了甘蔗莖。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34分)
28.(2024八下·三門期末)不同環境條件下,植物的蒸騰作用快慢是不同的。小科利用如圖裝置來探究“溫度對植物蒸騰作用快慢的影響”。
(1)實驗中選用的植物枝條有何要求?   。
(2)小科將該裝置放在不同溫度的地方,一段時間后,請你幫小科預測實驗現象及對應的結論:   。
【答案】(1)選用的植物枝條應健康、新鮮,且葉片數量和表面積應相近,以確保實驗的可比性。
(2)在較高溫度下,裝置中的水面下降得更快,說明蒸騰作用增強;在較低溫度下,水面下降得較慢,說明蒸騰作用減弱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騰作用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熱量,使氣溫降低,夏天也較涼爽,形成良性循環.蒸騰作用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蒸騰作用還能降低溫度.森林地區植物的蒸騰作用非常旺盛,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
【解答】(1)實驗中,選用的植物枝條應健康、新鮮;健康的新鮮枝條能夠正常進行蒸騰作用,而相似的葉片數量和表面積可以減少其他變量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具可靠性。
(2)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流動狀況等。
溫度升高時,水分的蒸發速度加快,植物的蒸騰作用增強;反之,溫度降低時,水分蒸發減緩,蒸騰作用減弱。因此,通過觀察裝置中水面下降的速度,可以預測蒸騰作用的快慢。
(1)實驗中,選用的植物枝條應健康、新鮮;健康的新鮮枝條能夠正常進行蒸騰作用,而相似的葉片數量和表面積可以減少其他變量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具可靠性。
(2)溫度升高時,水分的蒸發速度加快,植物的蒸騰作用增強;反之,溫度降低時,水分蒸發減緩,蒸騰作用減弱。因此,通過觀察裝置中水面下降的速度,可以預測蒸騰作用的快慢。
29.(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同學在學習完植物的三種生理活動后進行了相關研究。圖甲中的分別表示植物的三種生理活動;圖乙是該同學綜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圖丙是大棚內該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機物和種植密度的關系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
(1)圖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約有主要用于   (填字母)這一生理過程。
(2)該同學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實驗過程如下:
①呼吸作用的研究:先摘取一片圖乙裝置中的葉片,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葉片現象是葉片變藍:再關閉圖乙裝置的閥門,在黑暗處放置24h后,摘取甲葉片,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現象是:葉片不變藍。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②光合作用的研究:將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后的圖乙裝置,移到陽光下,打開閥門并移除氫氧化鈉溶液,在葉片乙中處切斷與之間的主葉脈。一段時間后取下葉片乙,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是:不變藍,變藍。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種植密度也會影響植物的產量,分析圖丙曲線可知種植密度為時   (選填或植物產量最高。
【答案】B;黑暗條件下,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淀粉;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m2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水分利用: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少部分用于生理活動。通過對圖甲生理活動的分析,確定水分主要參與的生理過程。
(2)呼吸作用實驗分析:在黑暗環境中,植物主要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利用碘液遇淀粉變藍的特性,根據葉片加碘后的顏色變化,判斷呼吸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情況。
(3)光合作用實驗分析:光合作用需要光、二氧化碳和水等條件。通過切斷葉脈控制水分供應,利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根據葉片不同部位加碘后的顏色變化,分析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
(4)圖甲: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騰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圖乙:該同學綜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裝置中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容器內的二氧化碳。
圖丙:該圖是大棚內該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機物與種植密度的關系圖,當種植密度為m2,光合作用制作的有機物的積累量最多。
【解答】(1)圖甲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騰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圖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約有99%主要用于B蒸騰作用,只有少部分水分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動。
(2)①在黑暗處放置24h后,摘取甲葉片,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發現葉片不變藍,這是因為黑暗條件下,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淀粉。
②將裝置移至陽光下,移走氫氧化鈉溶液,打開閥門,B處葉脈被切斷,A處得不到水,A處和B處形成了以水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所以一段時間后,甲葉片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A沒有水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因此A不變藍;B有水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B變藍,說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合理密植,有利于農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經濟的做法。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植物積累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分析圖丙曲線可知,種植密度為m2時,有機物積累的最多。
30.(2024八下·拱墅期末)研究表明,植物的蒸騰作用與其耐熱性密切相關。小樂擬通過研究某品種耐熱辣椒的蒸騰作用來探尋其耐熱機理。
(1)小樂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一組實驗,若要驗證某品種耐熱辣椒體內水分主要是由葉片散失的,則應選擇   (選填字母),預期的實驗現象是   。
(2)小樂將生長狀況一致的該品種耐熱辣椒置于能控制光照、溫度和濕度等條件的人工氣候箱中培養,定時測量其蒸騰速率,結果如圖乙所示。
①本實驗的自變量為   和處理時間,其他環境條件相同且適宜。
②試根據如圖乙所示的實驗結果,分析該品種耐熱辣椒的耐熱機理。   。
【答案】(1)BD;裝置D中塑料袋內無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
(2)溫度;溫度過高,關閉部分氣孔,有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從而使其能夠適應高溫環境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 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是與物理學的蒸發過程不同,蒸騰作用不僅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植物本身的調節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其主要過程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內導管→莖內導管→葉內導管→氣孔→大氣.植物幼小時,暴露在空氣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騰。
【解答】(1) 小樂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一組實驗,若要驗證某品種耐熱辣椒體內水分主要是由葉片散失的,則應選擇BD(選填字母),可以防止土壤中的水蒸發,對本實驗造成干擾,預期的實驗現象是裝置D中塑料袋內無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
(2)①本實驗的自變量為溫度和處理時間,其他環境條件相同且適宜。
②試根據如圖乙所示的實驗結果,分析該品種耐熱辣椒的耐熱機理。溫度過高,關閉部分氣孔,有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從而使其能夠適應高溫環境
故答案為:(1)BD;裝置D中塑料袋內無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2)溫度;溫度過高,關閉部分氣孔,者有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從而使其能夠適應高溫環境
31.(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探究“植物體內水分散失的途徑”時,小棉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取A、B、C三個相同的量筒,放在室內陰涼處.A中不插植物,B、C中各插一支生長狀態相同的天竺葵枝條,B去掉所有葉片,C保留所有葉片,每天上午8時,向量筒加水至100mL.晚上8時記錄液面的刻度,連續5天.
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分析數據并回答問題:
組別 液面刻度(mL)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A 99.5 99.5 99 99.7 99.3
B 94 96 90 97 92
C 60 62 50 64 60
(1)在探究天竺葵的莖散失水分時,應選取哪兩個組進行對照   .
(2)量筒C第三天通過葉片散失的水分是   mL.
(3)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后,可得出的結論是   .
(4)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也需要無機鹽,找實驗材料時,小棉發現有株天竺葵長得特別矮小,葉色發黃,你認為主要應該施加含   的無機鹽.
【答案】(1)A、B
(2)40
(3)植物體內水分主要通過葉片散失;(或者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莖和葉散失,以葉片散失為主)合理即可
(4)N(氮)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可見葉片是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葉柄和幼嫩的莖也能蒸騰少量的水分,也能進行一定的蒸騰作用。
【解答】 (1)本實驗的目的是研究植物與水分散失的關系,而有無植物成為實驗的變量,BC各放入一枝生長狀態相同的天竺葵枝條,其中C保留所有葉片,B去掉所有葉片,A不放植物。想探究莖散失水分,變量應該是莖,應選擇A和B。
(2)第三天,B沒有葉子,一共散失的水分是10mL;C保留所有葉片,一共散失的水分是50mL,通過葉散失的水分是50-10=40(mL)。
(3)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因此, 天竺葵長得特別矮小,葉色發黃, 應該施加含氮的無機鹽。
32.為探究環境因素對蚯蚓生活的影響,小江進行了以下實驗:取甲、乙兩個同規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濕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經烘干的同種土壤,然后在甲、乙兩杯中同時各放入10條大小及生活狀況相同的同種蚯蚓。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10條蚯蚓而不是1條蚯蚓做實驗,其目的是   。
(2)一段時間后,發現乙杯中的蚯蚓蠕動逐漸減弱,然后就不動了,而甲杯中的蚯蚓活動正常,該實驗說明影響蚯蚓生活的環境因素是   。
(3)小江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剛好覆蓋土壤,發現蚯蚓都鉆出了土壤,這與雨后大量蚯蚓鉆出地面一樣,都是因為土壤中缺少   。
【答案】(1)避免實驗的偶然性
(2)水分
(3)空氣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蚯蚓身體呈長圓筒形,褐色稍淡,細長約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圓,在前端有一個分節不明顯的環帶。前端離環帶近約13個體節,后端離環帶遠,腹面顏色較淺,大多數體節中間有剛毛,在蚯蚓爬行時起固定支撐作用和輔助運動作用。用濕潤的體壁呼吸,蚯蚓是通過肌肉收縮和剛毛的配合向前移動的,具有避強光,趨弱光的特點。
【解答】 (1)在實驗時,小江同學用10條蚯蚓做實驗而不是1條,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實驗的偶然性,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2)在甲瓶中放入濕潤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經烘干的肥沃土壤,所以本實驗的變量是水。一段時間后,發現乙杯中的蚯蚓蠕動逐漸減弱,然后就不動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動正常,該實驗說明影響蚯蚓生活的環境因素是水分。
(3)蚯蚓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氧氣先溶解在體壁的粘液里,然后滲透到體壁內的毛細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過體壁排出體外。因此蚯蚓是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的。蚯蚓需要呼吸空氣中氧,大雨過后土壤縫隙被水填滿空氣減少,蚯蚓為了呼吸紛紛鉆出地面。
四、綜合題(每空2分,共32分)
33.(2024八下·溫州期末)某學校以“植物中的水”為主題開展相關的大單元學習。某小組同學利用頭腦風暴繪制了如圖甲所示的“植物中的水”思維導圖,然后分成若干子主題開展學習活動。
(1)小洲同學針對圖甲的內容畫出葉片上的物質流動圖(圖乙),其中代表水分路徑的是   (填序號)。
(2)植物的水是通過圖丁中的   (填序號)吸收,再由木質部的   運輸到其他部位。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要求根毛區細胞液濃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濃度。
(3)圖丙是某項目小組利用橡皮泥制作的氣孔生理活動模型。請結合表的評價指標給出作品的等級,并提出改進辦法。   
等級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 形態相似,且能模擬氣孔連續地進行關閉與張開 態相似,只能分別模擬氣孔的關閉與張開 形態相似,僅表示了氣孔的關閉或張開
【答案】③①;④;導管;蒸騰作用;大于;待改進,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裝水代替保衛細胞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解析】【分析】(1)圖乙中的①水蒸氣通過氣孔散失、②氧氣或二氧化碳由氣孔進入葉片、③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④篩管運輸有機物。
(2)圖丁中的①根冠、②分生區、③伸長區、④成熟區;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植物細胞細胞液的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失水。
(3)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水分由根吸收,通過導管向上運輸到葉,由葉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排放到大所中,因此其中代表水分路徑的是③①。
(2)植物的水是通過圖丁中的④(成熟區)吸收,再由木質部的導管運輸到其他部位。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要求根毛區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
(3)氣孔生理活動模型,形態相似,僅表示了氣孔的關閉或張開,無法模擬氣孔連續地進行關閉與張開,因此評定為待改進,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裝水代替保衛細胞。
34.(2024八下·越城月考)前一段時間,小科同學僅用一根黃瓜創作出的一幅作品《青山綠水》在朋友圈刷屏了(圖1)。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
(1)有一天,小科同學與媽媽一起在院子里搭了黃瓜架,種植了黃瓜秧苗(圖2),小科看到媽媽經常給黃瓜苗澆水,植物吸收的水分中約有   用于蒸騰作用。
(2)黃瓜是用卷須纏上架子的(圖3),它的莖屬于   莖(選填“纏繞莖”“攀緣莖”“直立莖”“匍匐莖”)。
(3)一盤爽口的糖拌黃瓜(如圖4)也可以讓全家吃得津津有味。小科親手做這道菜后發現,如果放糖后太久黃瓜吃起來就不爽口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答案】99%;攀緣;黃瓜細胞周圍的糖水濃度高于黃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造成的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的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通過葉片的氣孔等部位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通過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約 99%)都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外界,只有約 1% 的水分用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動。2、植物莖的類型:
直立莖:莖垂直于地面,直立生長,如楊樹、小麥等。
纏繞莖:莖本身纏繞于其他的支持物上升,如牽牛花、菜豆等。
攀緣莖:莖細長,自身不能直立生長,而是借助卷須(如黃瓜、葡萄)、吸盤(如爬山虎)、鉤刺(如薔薇)、不定根(如常春藤)等特殊結構攀附在其他物體上生長。
匍匐莖:莖平臥地面,節上生有不定根,如草莓、甘薯等。黃瓜用卷須纏上架子生長,其莖屬于攀緣莖。
3、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取決于細胞周圍溶液的濃度與細胞液濃度的大小關系。當細胞周圍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當細胞周圍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在制作糖拌黃瓜時,放糖后,黃瓜細胞周圍的糖水濃度高于黃瓜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導致黃瓜變軟,吃起來就不爽口了。
【解答】(1)植物根吸收的水分99%以上用于蒸騰作用。
(2)黃瓜是用卷須纏上架子,使它的柔軟的莖不斷向上攀緣生長,所以黃瓜的莖屬于攀緣莖。
(3)當周圍液體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會失水,所以糖拌黃瓜放久了出現許多汁液,是因為黃瓜細胞周圍的糖水濃度高于黃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造成的。
35.(2024八下·越城月考)近年來,我國很多地區夏季經常發生干旱,導致農戶欠收或絕收(圖甲)。在科學興趣小組活動時同學們談論到了干旱與農作物的問題,請你參與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圖乙中[1]和[3]合稱表皮,屬于   組織,農作物在缺水初期葉片中由[4]   形成的[6]   ,當[4]因   (填“吸水”或“失水”)過多會自動關閉,以減弱蒸騰作用。
(2)耐旱作物在形態結構上具有適應干旱的一系列特點。圖丙中四種植物葉片中,最適應干旱環境的是   (選填編號)。
葉片 表面積/mm2 體積/mm3 表皮厚度/x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3)隨著科技的進步,農場也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某智慧農場中種植了大量的果樹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和自動控制。經農場智能系統檢測后,自動為農場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含   元素為主的無機鹽來提高大白菜產量。移栽胡柚到農場時為了提高胡柚的產量,可采取在胡柚的側枝上環割,環割時割去樹枝的   (填“木質部”“形成層”或“韌皮部”)。
【答案】保護;保衛細胞;氣孔;失水;B;氮;韌皮部
【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的組織類型:植物的組織主要有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和分生組織等。保護組織一般由植物根、莖、葉表面的表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內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如葉片的表皮屬于保護組織。
2、葉片的結構與功能:葉片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上有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時水分散失的 “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 “窗口”。
氣孔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保衛細胞的形狀和大小可以調節,控制著氣孔的開閉。當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當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時,氣孔關閉。在干旱條件下,植物為減少水分散失,保衛細胞失水使氣孔關閉,減弱蒸騰作用。3、圖乙為葉片的橫切面示意圖,1是上表皮,2是葉肉,3是下表皮,4是保衛細胞,5是葉脈,6是氣孔。
【解答】(1)葉片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組成,表皮包括1上表皮和3下表皮,表皮由一層排列緊密、無色透明的細胞構成,主要起保護作用,屬于保護組織。
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散布在表皮細胞中的由半月形的4保衛細胞組成的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因此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過6氣孔來完成的。
農作物在缺水初期葉片中由4保衛細胞形成的6氣孔,當4保衛細胞因失水過多會自動關閉,以減弱蒸騰作用。
(2)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中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耐旱作物在形態結構上具有適應干旱的一系列特點,表中四種植物葉片中,B的葉表面積最小,表皮最厚,這些特點利于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的散失,最適應干旱環境。
(3)含氮的無機鹽能夠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自動為農場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含氮元素為主的無機鹽來提高大白菜產量。
將樹皮割破后,有機物的運輸通道篩管被割斷,而篩管是植物韌皮部(樹皮內側)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因此環割時割去的是樹枝的韌皮部。
1 / 1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4章 植物與土壤 單元測試卷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0分)
1.(2020八下·新昌期末)下列做法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提高糧食產量
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
C.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實用方便
D.廚余垃圾用塑料袋包裝后,再填埋
2.關于葉片的結構與功能,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①表皮細胞無色透明
②氣孔與光合作用無關
③保衛細胞形狀大小固定不變
④葉脈中有導管
⑤葉肉含有大量葉綠體
⑥葉是植物的營養器官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3.(2024八下·金東期末)如圖所示的實驗能證明土壤中有水分的是(  )
A. B.
C. D.
4.(2024八下·嘉興期末)菟絲子是一種沒有葉綠素的植物,可通過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莖,并從中吸取營養物質。菟絲子吸取有機物,其吸器應刺入到植物木質莖的(  )
A.髓 B.木質部 C.形成層 D.韌皮部
(2024八下·溫州期末)為了探究莖中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小明取帶有3片葉子的海桐枝條進行如圖實驗,一段時間后,自下而上在枝條不同部位進行橫切,其中距枝條底部5厘米部位標記為甲,直至橫切面上剛好觀察不到染色現象的部位標記為乙.請回答下列小題.
5.小明將海桐枝條橫截面切開,發現紅色染液分布于莖的(  )
A.表皮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
6.小明另取大小及長勢相同、帶有6片葉子的海桐枝條,在相同環境下重復上述實驗.推測該枝條甲、乙兩處橫切面的染色情況(  )
A.甲的染色面積變小 B.甲的染色面積變大
C.乙的位置變低 D.乙的位置變高
7.(2024八下·義烏期末)“小草有生命,腳下請留情”,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草的生長。原因是土壤板結會直接造成土壤中缺少(  )
A.微生物 B.礦物質顆粒 C.空氣 D.腐殖質
8.(2024八下·西湖期末)如圖為小金觀察比較氣孔與水分散失的實驗,采用3片相同的女貞(一種常綠喬木)樹葉(可以堵塞氣孔)分別處理樹葉,幾天后,預期水分散失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相同
9.(2024八下·吳興期末)為積極推進“美麗浙江”創建,浙江多地采用注射花芽抑制劑的方式控制“楊柳飛絮”。園林工人在雌柳樹樹干上打孔,將藥瓶插入孔內,藥液會慢慢被樹體吸收,隨著蒸騰作用擴散到樹冠各個部分。當年注射。次年生效,注射后的雌樹減少飛絮量能達到90%。如圖是柳樹樹干的橫切面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打孔的深度應恰好達到圖中②所示位置
B.藥液是通過④的導管向上運輸的
C.適宜的光照有利于加快藥液向上運輸到樹冠
D.柳樹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
10.(2024八下·杭州期末)亞運籌備期間,杭州市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為了樹木生長更健康,園林工人時常會給樹打針輸液(如圖),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施肥“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到樹莖的輸導組織中
B.為了讓植物吸收更多的營養,可以注射高濃度的營養液
C.給新移栽樹樹干補水可以保持樹干的水分,能促進根系萌發新根
D.如果植株矮小,葉片上有許多褐斑,可以在藥水中添加含鉀元素的藥劑
11.(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圖所示為植物葉片氣孔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②氣孔是兩個①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
B.③是表皮細胞,內含葉綠體
C.當①吸水膨脹時,②氣孔關閉
D.②氣孔的開閉不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
12.(2024八下·臨平期末)荷花是杭州西湖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構造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荷葉的光合作用在白天進行,呼吸作用在晚上進行
B.葉柄和莖中有發達的孔道,能將空氣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根從淤泥中吸收來的
D.荷葉防水性能特別好,葉子上下表面都沒有氣孔
13.(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表示向日葵在24小時內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速率(毫克/小時),據圖推斷下列正確的是(  )
A.在暗處,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處,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
14.(2024八下·越城月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該科學觀點的是(  )
A.植物的莖中有導管,有利于有機物的運輸
B.睡蓮上表皮氣孔多,下表皮氣孔少,有利于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
C.根冠外層細胞排列疏松,對根起著保護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斷地生長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長著肉質的莖、刺狀的葉,有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
15.(2024八下·越城月考)果農用養的鈍頭在樹干上敲打,使樹干韌皮部受輕傷,為什么結的果實反而更大(  )
A.促使激素更多地運送到果實,刺激果實生長
B.刺激樹干產生更多的激素,刺激果實的生長
C.阻斷部分有機物向下運輸,使有機物更多地輸送到果實中
D.使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更多地運送到果實中,促進果實的生長發育
16.某些加油站出售含鉛汽油,使用這些汽油會造成鉛污染。如圖所示為溫州市104國道某路段周邊土壤樣品的鉛含量示意圖。根據圖示信息,你認為下列觀點或建議錯誤的是(  )
A.該路段周邊土壤已明顯受到鉛污染
B.該路段周邊土壤距國道越近,鉛污染越嚴重
C.該路段兩側已受鉛污染的土壤不宜種植農作物
D.要大力推廣使用無鉛汽油
17.(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學期4.6 保護土壤 同步測試)鹽堿地不利于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
A.鹽堿物質及鹽分進入植物體內
B.土壤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小于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
C.土壤水分過多造成植物萎蔫
D.土壤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于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根細胞失水
18.(2024八下·越城月考)用含有各種必需元素的溶液培養大麥。實驗分兩組,一組在光下,一組在黑暗中,48h后測定幾種離子的濃度。下表中各種離子的數據為實驗結束時溶液中離子的濃度占實驗開始時濃度的百分比。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實驗條件 水分消耗(mL) Ca2+(%) K+(%) Mg2+(%)
陽光下 1090 135 27 179
黑暗中 435 105 35 113
A.蒸騰作用是根吸收水的主要動力
B.大麥吸水和吸收礦物質離子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C.大麥在光下吸收鈣離子比吸收水分快
D.光照促進大麥的蒸騰作用和對鈣離子、鎂離子的吸收
19.(2024八下·越城月考)某同學在探究植物體內的物質運輸時,設計了如下實驗:取相同長度和粗細的新鮮冬青枝條5支(代謝程度相似,編號為甲乙丙丁戊),其中甲用黑紙包住,乙剪去葉片,丙去掉頂芽后倒置,丁、戊不采取措施,將甲乙丙丁插入相同的紅色稀鹽水中,戊插入紅色濃鹽水中(相同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下同時插入),一段時間后采用縱切法測量紅色上升的高度。在以下研究中:①探究植物體內物質運輸的方向;②探究植物體內物質運輸速度和蒸騰作用之間的關系:③探究植物體內物質運輸速度和土壤溶液濃度的關系。則通過本實驗能完成的是(  )
A.①②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都不能完成,
20.(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表示在有風和無風兩種條件下,蒸騰速率與氣孔大小之間的關系。在圖中哪一點蒸騰作用與是否有風無關(  )
A.A點 B.B點 C.C點 D.D點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4分)
21.(2024八下·嵊州期末)同學們學習了“植物的莖與物質的運輸”一節內容后,進行如下實驗活動。
(1)將一根楊樹的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圖一),放在陽光下。觀察到葉脈發紅時,將枝條的莖進行橫切和縱切,能看到被染紅的是圖二中的   (填數字序號),此部位中的   屬于輸導組織,具有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
(2)將楊樹的枝條環割去一圈樹皮(圖三),一段時間后,會在環割處的   形成枝瘤(選填“上方”或“下方”)。
22.(2024八下·余杭期末)同學們發現前一天剛施過肥的辣椒苗出現“燒苗”現象。
(1)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辣椒苗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為   (填序號)。
(2)辣椒苗出現“燒苗”的原因是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   (填寫“大于”、“小于”或“等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內水分含量下降而發生萎蔫。因此,需要適時補水。
23.(2024八下·余杭期末)谷雨時節,萬物復蘇,我市某校新建的“耕讀園”勞動實踐基地正式揭牌,師生們共同種下了第一茬蔬菜和水果,包括玉米、辣椒、梨樹等。請回答下面小題:
玉米適宜在較干燥的旱地上生長,如果種植在水分比例過大的土壤中,會使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從而導致“霉根”。
(1)在下列三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的是   。
(2)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   元素的肥料。
24.(2024八下·東陽期末)生物體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
(1)草莓的莖細軟,沿地面生長,借以擴大營養面積,草莓的莖屬于   (選填“匍匐莖”“攀援莖”或“纏繞莖”)。
(2)農作物在缺水初期,葉片保衛細胞將進行生理功能調節。圖甲、乙中能正確體現此時氣孔狀態的是   。
(3)根尖的根毛區細胞的體積大,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積,是根吸收   的主要部位。
25.(2024八下·西湖期末)母親節時,小科DIY了一朵雙色玫瑰花送給媽媽:他用剪刀斜著剪掉白玫瑰花桿的尾部,將花莖縱向對半剪開,然后分別插入紅墨水和藍墨水中,如圖所示,靜置一段時間后,花瓣就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顏色。
(1)小科把插好的玫瑰放在通風的地方,目的是    。
(2)小科用放大鏡觀察縱切面的染色部位,觀察到越靠近枝條的頂端,顏色變得越來越淺,這一現象說明   。
26.(2024八下·嘉興期末)如圖甲是小嘉利用蘿卜設計制作植物氣孔開閉模型的主要流程。
(1)該模型中的長方體蘿卜條模擬的是   細胞。
(2)將該模型浸到清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兩蘿卜條中間出現孔隙并變大(圖乙),該過程模擬的是氣孔張開。解釋該模型浸在清水中能張開的原因。   。
27.(2024八下·嘉興期末)如圖是小嘉建立的植物體部分生理活動的示意圖。
(1)完成生理活動①的主要部位是   ,其動力主要由生理活動   (填序號)提供。
(2)食用甘蔗莖時感覺很甜是因為通過生理活動   (填序號)制造的糖類運輸到了甘蔗莖。
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34分)
28.(2024八下·三門期末)不同環境條件下,植物的蒸騰作用快慢是不同的。小科利用如圖裝置來探究“溫度對植物蒸騰作用快慢的影響”。
(1)實驗中選用的植物枝條有何要求?   。
(2)小科將該裝置放在不同溫度的地方,一段時間后,請你幫小科預測實驗現象及對應的結論:   。
29.(2024八下·杭州期末)某同學在學習完植物的三種生理活動后進行了相關研究。圖甲中的分別表示植物的三種生理活動;圖乙是該同學綜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圖丙是大棚內該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機物和種植密度的關系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
(1)圖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約有主要用于   (填字母)這一生理過程。
(2)該同學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實驗過程如下:
①呼吸作用的研究:先摘取一片圖乙裝置中的葉片,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葉片現象是葉片變藍:再關閉圖乙裝置的閥門,在黑暗處放置24h后,摘取甲葉片,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現象是:葉片不變藍。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②光合作用的研究:將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后的圖乙裝置,移到陽光下,打開閥門并移除氫氧化鈉溶液,在葉片乙中處切斷與之間的主葉脈。一段時間后取下葉片乙,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是:不變藍,變藍。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種植密度也會影響植物的產量,分析圖丙曲線可知種植密度為時   (選填或植物產量最高。
30.(2024八下·拱墅期末)研究表明,植物的蒸騰作用與其耐熱性密切相關。小樂擬通過研究某品種耐熱辣椒的蒸騰作用來探尋其耐熱機理。
(1)小樂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一組實驗,若要驗證某品種耐熱辣椒體內水分主要是由葉片散失的,則應選擇   (選填字母),預期的實驗現象是   。
(2)小樂將生長狀況一致的該品種耐熱辣椒置于能控制光照、溫度和濕度等條件的人工氣候箱中培養,定時測量其蒸騰速率,結果如圖乙所示。
①本實驗的自變量為   和處理時間,其他環境條件相同且適宜。
②試根據如圖乙所示的實驗結果,分析該品種耐熱辣椒的耐熱機理。   。
31.(2024八下·浦江期末)在探究“植物體內水分散失的途徑”時,小棉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取A、B、C三個相同的量筒,放在室內陰涼處.A中不插植物,B、C中各插一支生長狀態相同的天竺葵枝條,B去掉所有葉片,C保留所有葉片,每天上午8時,向量筒加水至100mL.晚上8時記錄液面的刻度,連續5天.
測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分析數據并回答問題:
組別 液面刻度(mL)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A 99.5 99.5 99 99.7 99.3
B 94 96 90 97 92
C 60 62 50 64 60
(1)在探究天竺葵的莖散失水分時,應選取哪兩個組進行對照   .
(2)量筒C第三天通過葉片散失的水分是   mL.
(3)對表格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后,可得出的結論是   .
(4)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也需要無機鹽,找實驗材料時,小棉發現有株天竺葵長得特別矮小,葉色發黃,你認為主要應該施加含   的無機鹽.
32.為探究環境因素對蚯蚓生活的影響,小江進行了以下實驗:取甲、乙兩個同規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濕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經烘干的同種土壤,然后在甲、乙兩杯中同時各放入10條大小及生活狀況相同的同種蚯蚓。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10條蚯蚓而不是1條蚯蚓做實驗,其目的是   。
(2)一段時間后,發現乙杯中的蚯蚓蠕動逐漸減弱,然后就不動了,而甲杯中的蚯蚓活動正常,該實驗說明影響蚯蚓生活的環境因素是   。
(3)小江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剛好覆蓋土壤,發現蚯蚓都鉆出了土壤,這與雨后大量蚯蚓鉆出地面一樣,都是因為土壤中缺少   。
四、綜合題(每空2分,共32分)
33.(2024八下·溫州期末)某學校以“植物中的水”為主題開展相關的大單元學習。某小組同學利用頭腦風暴繪制了如圖甲所示的“植物中的水”思維導圖,然后分成若干子主題開展學習活動。
(1)小洲同學針對圖甲的內容畫出葉片上的物質流動圖(圖乙),其中代表水分路徑的是   (填序號)。
(2)植物的水是通過圖丁中的   (填序號)吸收,再由木質部的   運輸到其他部位。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要求根毛區細胞液濃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濃度。
(3)圖丙是某項目小組利用橡皮泥制作的氣孔生理活動模型。請結合表的評價指標給出作品的等級,并提出改進辦法。   
等級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 形態相似,且能模擬氣孔連續地進行關閉與張開 態相似,只能分別模擬氣孔的關閉與張開 形態相似,僅表示了氣孔的關閉或張開
34.(2024八下·越城月考)前一段時間,小科同學僅用一根黃瓜創作出的一幅作品《青山綠水》在朋友圈刷屏了(圖1)。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
(1)有一天,小科同學與媽媽一起在院子里搭了黃瓜架,種植了黃瓜秧苗(圖2),小科看到媽媽經常給黃瓜苗澆水,植物吸收的水分中約有   用于蒸騰作用。
(2)黃瓜是用卷須纏上架子的(圖3),它的莖屬于   莖(選填“纏繞莖”“攀緣莖”“直立莖”“匍匐莖”)。
(3)一盤爽口的糖拌黃瓜(如圖4)也可以讓全家吃得津津有味。小科親手做這道菜后發現,如果放糖后太久黃瓜吃起來就不爽口了,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35.(2024八下·越城月考)近年來,我國很多地區夏季經常發生干旱,導致農戶欠收或絕收(圖甲)。在科學興趣小組活動時同學們談論到了干旱與農作物的問題,請你參與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圖乙中[1]和[3]合稱表皮,屬于   組織,農作物在缺水初期葉片中由[4]   形成的[6]   ,當[4]因   (填“吸水”或“失水”)過多會自動關閉,以減弱蒸騰作用。
(2)耐旱作物在形態結構上具有適應干旱的一系列特點。圖丙中四種植物葉片中,最適應干旱環境的是   (選填編號)。
葉片 表面積/mm2 體積/mm3 表皮厚度/x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3)隨著科技的進步,農場也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某智慧農場中種植了大量的果樹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和自動控制。經農場智能系統檢測后,自動為農場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含   元素為主的無機鹽來提高大白菜產量。移栽胡柚到農場時為了提高胡柚的產量,可采取在胡柚的側枝上環割,環割時割去樹枝的   (填“木質部”“形成層”或“韌皮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它是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沒有土壤就沒有農業,也就可沒有人們賴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民以食為天,農以土為本”道出了土壤對國民經濟的重大作用。由于人口不斷增加,人類對食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土壤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解答】A、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會給土壤帶來污染;故A錯誤;
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能夠減少土壤中的垃圾量,能大幅度降低垃圾對土壤結構的破壞;故B正確;
C、工業廢水含有大量有毒的物質,會破壞土壤;故C錯誤;
D、廚余垃圾可以被分解作為有機肥使用,而使用塑料袋包裝后則很難被分解,從而破壞土壤的結構;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2.【答案】D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 葉,是維管植物營養器官之一。其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并有蒸騰作用,提供根系從外界吸收水和礦質營養的動力。有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的稱“完全葉”,如缺葉柄或托葉的稱“不完全葉”;又分單葉和復葉。 葉的結構分為表皮,葉脈,葉肉三部分,表皮是透明的,具有保護作用;葉脈中有導管和篩管,具有運輸作用;
【解答】 ①表皮細胞無色透明,①正確;
② 氣孔與光合作用有關,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從氣孔進入,產生的氧氣從氣孔排出,②錯誤;
③ 保衛細胞形狀大小不固定,可以通過吸水和失水調節,③錯誤;
④葉脈中有導管 ,可以幫助運輸水和無機鹽。④正確;
⑤葉肉含有大量葉綠體 ,可以進行光合作用,⑤正確;
⑥ 葉是植物的營養器官,是正確的,⑥正確;
故答案為:D
3.【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
【解析】【分析】實驗現象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
【解答】 A、向盛有土壤塊的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時,產生氣泡,是因為空氣中的主要成分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因此從水中逸出,該選項能夠證明土壤中含有空氣;
B、加熱土壤時,試管內壁出現水珠,能證明土壤中水;
C、加熱土壤時,能證明土壤中含有有機物;
D、得到的土壤浸出液過程中,空氣中的主要成分已經從浸出液中逸出,因此加熱土壤浸出液時,能證明土壤中含有無機鹽.
故答案為:B。
4.【答案】D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莖的結構:
樹皮,靠近樹皮的外側,具有保護作用,內層為韌皮部里面有篩管可以運輸有機物。
形成層,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產生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木質部。
木質部,內有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里面有木纖維,對莖有很強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細胞組成,具有儲存營養的作用。
【解答】 菟絲子是一種沒有葉綠素的植物,可通過吸器刺入其他植物的莖,并從中吸取營養物質。菟絲子吸取有機物,其吸器應刺入到植物木質莖的韌皮部,因為韌皮部內有篩管,篩管可以運輸有機物,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答案】5.C
6.D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莖中輸導組織根據其構造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兩類,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質。
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通過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 散失到植物體外的大氣中的過程。葉片中的氣孔是植物蒸騰作(2)用的門戶,通過氣孔,植物散失大部分水分,形成水蒸氣,這是植物調節水分和溫度的一種方式。
5.莖中輸導組織根據其構造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兩類: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將枝條插入盛有紅色染液的燒杯中,放在陽光下照射,過一段時間,將枝條縱切開來,可以看到染成紅色的部分是木質部中的導管,正是因為木質部中含有的導管是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
故選C。
6.葉是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枝條上保留的葉片數量越多蒸騰作用越強烈,越有利于枝條運輸水分和無機鹽,葉脈變紅的速度快。帶有6片葉子的海桐枝條比帶有3片葉子的海桐枝條,葉片數量更多,蒸騰作用強度更大,因此更多的水分和無機鹽被運輸到更高的部位,乙部位未染色的部位會隨著更多的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而向上移動,即乙的位置變高。因此,推測該枝條甲、乙兩處橫切面的染色情況是乙的位置變高。因此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7.【答案】C
【知識點】土壤的組成與形成
【解析】【分析】 土壤是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的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能生長植物。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以及水分(液相物質)、空氣(氣相物質)、氧化的腐殖質等組成。土壤成分以礦物質為主,包括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土壤有機質就是土壤中以各種形態存在的有機化合物。土壤的固相占 50%,水分占 20~30%;空氣占 20~30%。
【解答】“小草有生命,腳下請留情”,經常在草坪上行走,會造成土壤板結,影響草的生長。原因是土壤板結會直接造成土壤中缺少空氣,影響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為:C
8.【答案】C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蒸騰作用主要器官是葉片。
2、氣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控制氣孔的張開和閉合。保衛細胞吸水,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氣孔閉合。一般陸生植物的葉背面(下表皮)氣孔比葉正面(上表皮)氣孔多。
【解答】植物散失水分主要通過分布在葉表面的氣孔,葉的氣孔主要分布在下表面。圖中①葉片上下表面都涂凡士林,氣孔被完全阻塞,水分散失最少;②葉片下表面涂凡士林,多數氣孔也被阻塞,水分散失較少;③葉片上表面涂凡士林,下表面暴露,因而水分通過下表面的氣孔散失最多。
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答案】B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和髓。樹皮有周皮和韌皮部組成,周皮其保護作用,韌皮部內有篩管和韌皮纖維組成,篩管可以運輸有機物;
再往里是形成層,形成層細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內產生木質部,向外產生韌皮部,使莖不斷的加粗;木質部內有木纖維和導管,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木纖維起支持作 用,比較堅硬;最里面是髓,能夠儲存營養物質。(2)如圖中,①髓,②木質部,③形成層,④韌皮部。
【解答】AB.打孔的深度應恰好到達②木質部的位置,方便輸入的藥液隨水分通過木質部內的導管運輸,A正確,B錯誤。
C.蒸騰作用能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適宜的光照條件下蒸騰作用強,藥液隨水分向上榆樹到樹冠的速度就快,C正確。
D. 柳樹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 ,D正確。
故答案為:B。
10.【答案】B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莖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莖的結構:
樹皮,靠近樹皮的外側,具有保護作用,內層為韌皮部里面有篩管可以運輸有機物。
形成層,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產生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木質部。
木質部,內有導管可以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里面有木纖維,對莖有很強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細胞組成,具有儲存營養的作用。
【解答】 樹干從里往外由樹髓、木質部、形成層、韌皮部、保護層死細胞組成。這幾部分構造中,木質部中的導管承擔了向上傳導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并且所傳導的無機鹽濃度可以很高。給植物打針輸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針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質部,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水和無機鹽,因此在大樹移栽、弱樹復壯、古樹名木復壯、樹木急救等方面均采用此方法進行注射低濃度的營養液。
故答案為:B。
11.【答案】A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氣孔,葉、莖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許多小的開孔之一,是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結構。氣孔通常多存在于植物體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葉表皮上,在幼莖、花瓣上也可見到,但多數沉水植物則沒有。
狹義上常把保衛細胞之間形成的凸透鏡狀的小孔稱為氣孔。保衛細胞區別于表皮細胞是結構中含有葉綠體,只是體積較小,數目也較少,片層結構發育不良,但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糖類物質。有時也伴有與保衛細胞相鄰的2—4個副衛細胞。把這些細胞包括在內是廣義的氣孔(或氣孔器)。緊接氣孔下面有寬的細胞間隙(氣室)。氣孔在碳同化、呼吸、蒸騰作用等氣體代謝中,成為空氣和水蒸氣的通路,其通過量是由保衛細胞的開閉作用來調節,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解答】A. ②氣孔是兩個①保衛細胞之間的小孔 ,A正確;
B. ③是表皮細胞,不含葉綠體,是透明的,B錯誤;
C. 當①吸水膨脹時,②氣孔打開,C錯誤;
D. ②氣孔的開閉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影響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和水分的量,D錯誤;
故答案為:A
12.【答案】B
【知識點】蒸騰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 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
(2)蓮藕的食用部分屬于莖,莖中富含淀粉。荷花的莖(藕)生長在泥中,莖的孔道與葉柄中的孔道相通,葉伸出水面,能為莖的呼吸提供氧氣。
【解答】A.荷葉的光合作用在白天進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晚上均能進行,A錯誤;
B.荷花的葉柄和莖中都有孔道,有利于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輸送,能將空氣送到根部,B正確;
C.藕中含有豐富的有機物,它是通過蓮藕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儲存于莖,莖中富含淀粉,C錯誤;
D. 荷葉防水性能特別好,葉子上下表面都有氣孔 ,上表面氣孔較多,D錯誤。
故答案為:B。
13.【答案】B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通過氣孔使水分蒸發的過程。但是,蒸騰作用也為植物根系提供了強大的蒸騰拉力,使得水分能夠運輸到高大的喬木頂端。
蒸騰作用本身是散失水分,但是有利于吸收水分。
【解答】如圖,向日葵在24小時內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速率分了三個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圖形可知,在黑暗處,吸收水分的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體是中間部分是蒸騰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兩邊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騰作用的速率。
故答案為:B。
14.【答案】A
【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莖的輸導組織:導管:存在于木質部,由許多長形、管狀的細胞組成,上下細胞間的細胞壁已經消失,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主要功能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運輸方向是自下而上。
篩管:位于韌皮部,由活細胞組成,細胞上下連接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叫做篩孔,主要功能是運輸有機物,運輸方向是自上而下。
2、植物的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
蒸騰作用:是指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時水分散失的 “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 “窗口”。不同植物的氣孔分布不同,水生植物(如睡蓮)上表皮氣孔多,有利于水分散失和氣體交換;陸生植物一般下表皮氣孔多,可減少水分過度散失。
呼吸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氣孔的開閉控制著氣體(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進出,影響呼吸作用的進行。
【解答】A、植物的莖中有導管,能夠自下而上的運輸水分和無機鹽,A符合題意。
B、睡蓮屬于水生植物,上表皮氣孔多,下表皮氣孔少,有利于蒸騰作用和呼吸作用,B不符合題意。
C、根冠位于根的頂端,屬于保護組織,細胞比較大,排列不夠整齊,像一頂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護作用,C不符合題意。
D、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長著肉質的莖、刺狀的葉,有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適于生活在干旱的環境中,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5.【答案】C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通道:導管:位于木質部,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根尖成熟區的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后,通過導管運輸到植物體各個部位。
篩管:存在于韌皮部,負責自上而下運輸葉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為植物各部分生長發育提供營養。
2、有機物運輸對果實發育的影響:果實的生長發育依賴充足的有機物供應。當樹干韌皮部受輕傷,篩管部分受損,向下運輸的有機物受阻,更多有機物會被運輸到果實,為果實生長提供更多養分,促進果實更大生長。
【解答】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而不在樹皮,植物體就是靠根、莖、葉的導管把水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篩管是植物韌皮部(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將葉子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自上而向下運輸到植物體的全身。形成層是植物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的一層分裂旺盛的細胞,能不斷分裂出新的木質部和韌皮部。果農用斧的鈍頭在樹干上敲打,使樹干韌皮部受輕傷,阻斷部分有機物向下運輸,使有機物更多地輸送到果實中。
故答案為:C。
16.【答案】B
【知識點】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利用所導致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彼此重疊發生,形成所謂的“復合效應”,嚴重威脅著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類對資源的利用要科學合理、權衡利弊,既要考慮短期效益,更要考慮長遠影響。
【解答】A、該路段周邊土壤含鉛量遠遠高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上限,所以該路段周邊土壤已明顯受到鉛污染,A正確;
B、距離國道1O0米處土壤含鉛量最高,所以該路段周邊土壤不是距國道越近,鉛污染越嚴重,B不正確。
C、為了防止土壤中的鉛通過食物危害人類,該路段兩側已受鉛污染的土壤不宜種植農作物,C正確。
D、要大力推廣使用無鉛汽油,以減少尾氣對道路周邊土壤的污染,D正確。
故答案為:B。
17.【答案】D
【知識點】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植物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一般高于土壤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因此它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如果一次施肥過多,土壤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就會超過根毛細胞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細胞就會因失水過多而發生“燒苗”等現象。
【解答】鹽堿地土壤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于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根細胞失水,失水過多還會發生“燒苗”等現象。所以鹽堿地不利于植物生長。
故答案為D.
18.【答案】B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對水分的吸收:
植物主要通過根部的根毛區吸收水分,吸收的方式主要是滲透作用,即水分從土壤溶液(低濃度溶液)通過根部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進入細胞液(高濃度溶液)。
蒸騰作用產生的蒸騰拉力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動力,蒸騰作用越強,植物吸收水分的量通常越多。在該實驗中,光下水分消耗大于黑暗中,體現了光照對蒸騰作用及水分吸收的影響。2、分析表中數據可知:在光下和黑暗中,除水分消耗外,Ca2+、K+、Mg2+差異不太大。
【解答】A、光下和黑暗中除了蒸騰作用有差異外,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不同,故實驗無法證明水分消耗僅是因為蒸騰失水,A不符合題意。
B、在光下和黑暗中,除水分消耗差異大外,Ca2+、K+、Mg2+差異不太大,說明吸水和吸收礦物質離子沒有必然的關系,B符合題意。
C、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大麥在光下吸收鈣離子比吸收水分慢,C不符合題意。
D、蒸騰作用只能促進大麥對鈣離子、鎂離子的運輸,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9.【答案】A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科學探究是指為了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探究實驗方法步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2)對照實驗:
概念: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變量控制:對照實驗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通過設置不同處理(如枝條是否剪葉、是否用黑紙包住、插入鹽水濃度不同等),控制單一變量,對比實驗結果(紅色上升高度),來探究不同因素對植物體內物質運輸的影響。
【解答】根據題干信息:丙去掉頂芽后倒置和丁插入的紅色稀鹽水中,唯一不同的變量導管的方向不同,可以①探究植物體內物質運輸的方向;
乙、丁唯一不同的變量是葉片,因此可以②探究植物體內物質運輸速度和蒸騰作用之間的關系;
丁、戊唯一不同的變量是鹽水濃度,因此可以③探究植物體內物質運輸速度和土壤溶液濃度的關系。
因此通過本實驗能完成的是①、②、③。
故答案為:A。
20.【答案】D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的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過程。它是植物吸收和運輸水分的主要動力,能促進植物對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還能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避免葉片被灼傷。2、氣孔的結構與功能: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是植物蒸騰失水的 “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 “窗口”。氣孔的開閉由保衛細胞控制,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時,氣孔關閉。氣孔的大小直接影響蒸騰作用的速率,一般來說,氣孔越大,蒸騰作用越強。
【解答】由有風和無風的兩種條件下的曲線坐標圖可知,在D點時,有風和無風的兩種條件下蒸騰速率相同,因此在D點時蒸騰作用與是否有風無關。所以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21.【答案】(1)⑤;導管
(2)上方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①外樹皮,②韌皮部;③樹皮;④形成層;⑤木質部;⑥髓;木質部中有導管,導管負責自下而上的運輸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中有篩管,篩管負責自上而下的運輸有機物;
【解答】(1) 將一根楊樹的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圖一),放在陽光下。觀察到葉脈發紅時,將枝條的莖進行橫切和縱切,能看到被染紅的是圖二中的 ⑤木質部;因為木質部中有導管,導管屬于輸導組織,具有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
(2) 將楊樹的枝條環割去一圈樹皮(圖三),一段時間后,會在環割處的上方形成枝瘤,因為枝瘤中的只要物質是有機物,有機物是植物葉光合作用制造的,運輸的方向是自上而下;
故答案為:(1)⑤ ;導管(2)上方
22.【答案】(1)①
(2)大于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 一般植株的根尖從根頂端向后依次可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根毛區四個部分。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它是生長點外罩,具有保護生長錐分生組織的作用。根冠由許多薄壁細胞組成,這些薄壁細胞分泌含有多糖、果膠質的糖體,可潤滑土粒表面,有助根尖的延伸。分生區:即生長點,由分生組織細胞所構成,該部分大部分被根冠包圍,長1mm左右。伸長區:在分生區后邊的細胞,全長約數毫米,細胞分裂能力逐漸減弱至停止分裂,轉向細胞體積增大,明顯地表現為縱向伸長,是棉根向前伸延的主要部位;根毛區:位于伸長區之后。此區是細胞基本定型的區域,全長可達幾厘米。該區組織分化已趨成熟,也稱成熟區。
【解答】(1) 如圖為根尖結構模式圖,辣椒苗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為①根毛區,具有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
(2)水往濃度更高的地方走,辣椒苗出現“燒苗”的原因是施肥過多使土壤中溶質質量分數大于辣椒苗根尖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辣椒苗細胞內水分含量下降而發生萎蔫。因此,需要適時補水。
故答案為:(1)①(2)大于
23.【答案】(1)C
(2)鉀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
【解析】【分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土壤礦物質是土壤的主要組成物質,包括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占土壤固相重量的95%~98%。土壤有機質分為殘落物和腐殖質,占有機物質的70%-90%,是土壤的肥力來源。土壤水分和空氣占土壤體積的20%-30%,分別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影響土壤的物理性質和生物活動;
【解答】(1)在下列三種類型的土壤中種植玉米,最有可能導致“霉根”的是C,土壤中含水量過多,根的透氣性能差;
(2) 為使玉米莖稈健壯,不易倒伏,應多施加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磷肥會促進開花結果,氮肥會促進葉子的生長。
故答案為:(1)C(2)鉀
24.【答案】(1)匍匐莖
(2)乙
(3)水分和無機鹽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葉的形態結構
【解析】【分析】 一般植株的根尖從根頂端向后依次可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根毛區四個部分。根冠:在根尖的最前端,它是生長點外罩,具有保護生長錐分生組織的作用。根冠由許多薄壁細胞組成,這些薄壁細胞分泌含有多糖、果膠質的糖體,可潤滑土粒表面,有助根尖的延伸。分生區:即生長點,由分生組織細胞所構成,該部分大部分被根冠包圍,長1 mm左右。生長點的細胞形狀為多面體,排列緊密,胞壁薄,胞核大,胞質濃,液胞小。這些細胞不斷進行分裂,使根尖不斷增加新細胞。伸長區:在分生區后邊的細胞,全長約數毫米,細胞分裂能力逐漸減弱至停止分裂,轉向細胞體積增大,明顯地表現為縱向伸長,是棉根向前伸延的主要部位;根毛區:位于伸長區之后。此區是細胞基本定型的區域,全長可達幾厘米。該區組織分化已趨成熟,也稱成熟區。由于部分表皮細胞形成纖細根毛,使該區密被根毛,成為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解答】(1) 匍匐莖是指沿地平方向生長的莖。基部的旁枝節間較長,每個節上可生葉、芽和不定根,與整體分離后能長成新個體,故可用以進行人工營養繁殖。例如草莓、番薯等莖葉蔓生于地表,又如馬鈴薯,其匍匐莖則生長在地下。 所以草莓的莖細軟,沿地面生長,借以擴大營養面積,草莓的莖屬于匍匐莖;
(2) 農作物在缺水初期,葉片保衛細胞將進行生理功能調節,缺水時,氣孔關閉。圖甲、乙中能正確體現此時氣孔狀態的是乙;
(3) 根尖的根毛區細胞的體積大,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積,是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故答案為:(1)匍匐莖(2)乙(3)水分和無機鹽
25.【答案】(1)促進蒸騰作用,加速墨水的運輸
(2)墨水是在蒸騰作用的拉力下,經過導管從下往上運輸的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流動狀況等。植物的蒸騰作用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運輸。
2、植物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在植物體內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管道系統,其中導管負責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
【解答】(1)蒸騰作用是植物通過葉片表面的氣孔釋放水分到大氣中的過程。將插好的玫瑰放在通風的地方,可以增加空氣流動,從而促進蒸騰作用。蒸騰作用的增強有助于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使墨水更快地被花瓣吸收,從而實現雙色效果。
(2)蒸騰可以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墨水在蒸騰作用的拉力下,通過導管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因此觀察到越靠近枝條的頂端,顏色變得越來越淺。可見,該實驗現象說明:墨水是在蒸騰作用的拉力下,經過導管從下往上運輸的。
(1)蒸騰作用是植物通過葉片表面的氣孔釋放水分到大氣中的過程。將插好的玫瑰放在通風的地方,可以增加空氣流動,從而促進蒸騰作用。蒸騰作用的增強有助于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使墨水更快地被花瓣吸收,從而實現雙色效果。
(2)蒸騰可以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墨水在蒸騰作用的拉力下,通過導管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因此觀察到越靠近枝條的頂端,顏色變得越來越淺。可見,該實驗現象說明:墨水是在蒸騰作用的拉力下,經過導管從下往上運輸的。
26.【答案】(1)保衛
(2)蘿卜浸到清水中,蘿卜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膨脹,而蘿卜皮吸水少,膨脹小,使蘿卜彎曲變形,兩蘿卜條中間出現孔隙并變大
【知識點】蒸騰作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解析】【分析】葉的表皮上有保衛細胞形成的氣孔,是葉片散失水分以及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保衛細胞吸水時,細胞膨脹,細胞厚度增加,兩細胞分離,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細胞收縮,細胞厚度減小,兩細胞并合,氣孔閉合。
【解答】(1)當模型被浸入清水中時,由于蘿卜皮(模擬的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水分開始從低濃度溶液(清水)向高濃度溶液(蘿卜條內部)滲透。隨著水分的進入,蘿卜條開始膨脹。由于兩個蘿卜條的一端 被訂書釘固定,所以它們的另一端會隨著水分吸收而分離,從而在兩條蘿卜條之間形成一個孔隙,模擬植物的氣孔, 那么,長方體蘿卜條模擬的是圍成氣孔的保衛細胞。
(2)模型能夠膨脹的原因在于水分通過蘿卜皮( 模擬的原生質層)的滲透作用。由于清水的水勢高于蘿卜條內部的水勢,水分從清水進入蘿卜條內部,導致蘿卜條膨脹。這種膨脹在兩個被固定的蘿卜條之間形成了孔隙,模擬了植物氣孔在水蒸氣壓力作用下的張開過程。
27.【答案】(1)成熟區;③
(2)④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根吸收水分:根尖的成熟區生有大量根毛,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2)植物蒸騰作用:水分以氣體狀態從植物體內散失到體外的過程,蒸騰作用能產生蒸騰拉力,為根部吸水和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提供動力。
(3)植物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糖類),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植物呼吸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
圖中,①是吸收作用、②是導管的運輸作用、③是蒸騰作用、④是光合作用、⑤是呼吸作用。
【解答】(1)①表示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一段,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四個部分;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③表示植物體內的水分散失到大氣中,是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騰作用形成的蒸騰拉力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淀粉);圖中過程④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莖,因此,食用甘蔗莖時感覺很甜是因為通過生理活動④制造的糖類運輸到了甘蔗莖。
(1)①表示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著生根毛的一段,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四個部分;成熟區,也稱根毛區,表皮細胞的細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積,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③表示植物體內的水分散失到大氣中,是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騰作用形成的蒸騰拉力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淀粉);圖中過程④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莖,因此,食用甘蔗莖時感覺很甜是因為通過生理活動④制造的糖類運輸到了甘蔗莖。
28.【答案】(1)選用的植物枝條應健康、新鮮,且葉片數量和表面積應相近,以確保實驗的可比性。
(2)在較高溫度下,裝置中的水面下降得更快,說明蒸騰作用增強;在較低溫度下,水面下降得較慢,說明蒸騰作用減弱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騰作用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熱量,使氣溫降低,夏天也較涼爽,形成良性循環.蒸騰作用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蒸騰作用還能降低溫度.森林地區植物的蒸騰作用非常旺盛,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
【解答】(1)實驗中,選用的植物枝條應健康、新鮮;健康的新鮮枝條能夠正常進行蒸騰作用,而相似的葉片數量和表面積可以減少其他變量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具可靠性。
(2)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流動狀況等。
溫度升高時,水分的蒸發速度加快,植物的蒸騰作用增強;反之,溫度降低時,水分蒸發減緩,蒸騰作用減弱。因此,通過觀察裝置中水面下降的速度,可以預測蒸騰作用的快慢。
(1)實驗中,選用的植物枝條應健康、新鮮;健康的新鮮枝條能夠正常進行蒸騰作用,而相似的葉片數量和表面積可以減少其他變量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具可靠性。
(2)溫度升高時,水分的蒸發速度加快,植物的蒸騰作用增強;反之,溫度降低時,水分蒸發減緩,蒸騰作用減弱。因此,通過觀察裝置中水面下降的速度,可以預測蒸騰作用的快慢。
29.【答案】B;黑暗條件下,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淀粉;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m2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水分利用: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少部分用于生理活動。通過對圖甲生理活動的分析,確定水分主要參與的生理過程。
(2)呼吸作用實驗分析:在黑暗環境中,植物主要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利用碘液遇淀粉變藍的特性,根據葉片加碘后的顏色變化,判斷呼吸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情況。
(3)光合作用實驗分析:光合作用需要光、二氧化碳和水等條件。通過切斷葉脈控制水分供應,利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根據葉片不同部位加碘后的顏色變化,分析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
(4)圖甲: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騰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圖乙:該同學綜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實驗裝置,裝置中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容器內的二氧化碳。
圖丙:該圖是大棚內該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機物與種植密度的關系圖,當種植密度為m2,光合作用制作的有機物的積累量最多。
【解答】(1)圖甲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騰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圖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約有99%主要用于B蒸騰作用,只有少部分水分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動。
(2)①在黑暗處放置24h后,摘取甲葉片,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發現葉片不變藍,這是因為黑暗條件下,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淀粉。
②將裝置移至陽光下,移走氫氧化鈉溶液,打開閥門,B處葉脈被切斷,A處得不到水,A處和B處形成了以水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所以一段時間后,甲葉片除去葉綠素后滴加碘液,A沒有水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因此A不變藍;B有水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B變藍,說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合理密植,有利于農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種植過密,植物葉片相互遮蓋,只有上部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種植過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經濟的做法。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植物積累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量-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量。分析圖丙曲線可知,種植密度為m2時,有機物積累的最多。
30.【答案】(1)BD;裝置D中塑料袋內無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
(2)溫度;溫度過高,關閉部分氣孔,有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從而使其能夠適應高溫環境
【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 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是與物理學的蒸發過程不同,蒸騰作用不僅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植物本身的調節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其主要過程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內導管→莖內導管→葉內導管→氣孔→大氣.植物幼小時,暴露在空氣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騰。
【解答】(1) 小樂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一組實驗,若要驗證某品種耐熱辣椒體內水分主要是由葉片散失的,則應選擇BD(選填字母),可以防止土壤中的水蒸發,對本實驗造成干擾,預期的實驗現象是裝置D中塑料袋內無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
(2)①本實驗的自變量為溫度和處理時間,其他環境條件相同且適宜。
②試根據如圖乙所示的實驗結果,分析該品種耐熱辣椒的耐熱機理。溫度過高,關閉部分氣孔,有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從而使其能夠適應高溫環境
故答案為:(1)BD;裝置D中塑料袋內無水珠,或者水珠很少,B中很多水珠(2)溫度;溫度過高,關閉部分氣孔,者有助于減少水分的散失,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從而使其能夠適應高溫環境
31.【答案】(1)A、B
(2)40
(3)植物體內水分主要通過葉片散失;(或者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莖和葉散失,以葉片散失為主)合理即可
(4)N(氮)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可見葉片是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葉柄和幼嫩的莖也能蒸騰少量的水分,也能進行一定的蒸騰作用。
【解答】 (1)本實驗的目的是研究植物與水分散失的關系,而有無植物成為實驗的變量,BC各放入一枝生長狀態相同的天竺葵枝條,其中C保留所有葉片,B去掉所有葉片,A不放植物。想探究莖散失水分,變量應該是莖,應選擇A和B。
(2)第三天,B沒有葉子,一共散失的水分是10mL;C保留所有葉片,一共散失的水分是50mL,通過葉散失的水分是50-10=40(mL)。
(3)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因此, 天竺葵長得特別矮小,葉色發黃, 應該施加含氮的無機鹽。
32.【答案】(1)避免實驗的偶然性
(2)水分
(3)空氣
【知識點】土壤的結構和類型;土壤的污染與保護
【解析】【分析】蚯蚓身體呈長圓筒形,褐色稍淡,細長約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圓,在前端有一個分節不明顯的環帶。前端離環帶近約13個體節,后端離環帶遠,腹面顏色較淺,大多數體節中間有剛毛,在蚯蚓爬行時起固定支撐作用和輔助運動作用。用濕潤的體壁呼吸,蚯蚓是通過肌肉收縮和剛毛的配合向前移動的,具有避強光,趨弱光的特點。
【解答】 (1)在實驗時,小江同學用10條蚯蚓做實驗而不是1條,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實驗的偶然性,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2)在甲瓶中放入濕潤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經烘干的肥沃土壤,所以本實驗的變量是水。一段時間后,發現乙杯中的蚯蚓蠕動逐漸減弱,然后就不動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動正常,該實驗說明影響蚯蚓生活的環境因素是水分。
(3)蚯蚓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氧氣先溶解在體壁的粘液里,然后滲透到體壁內的毛細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過體壁排出體外。因此蚯蚓是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的。蚯蚓需要呼吸空氣中氧,大雨過后土壤縫隙被水填滿空氣減少,蚯蚓為了呼吸紛紛鉆出地面。
33.【答案】③①;④;導管;蒸騰作用;大于;待改進,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裝水代替保衛細胞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解析】【分析】(1)圖乙中的①水蒸氣通過氣孔散失、②氧氣或二氧化碳由氣孔進入葉片、③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④篩管運輸有機物。
(2)圖丁中的①根冠、②分生區、③伸長區、④成熟區;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植物細胞細胞液的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失水。
(3)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
【解答】(1)根據乙圖可知,水分由根吸收,通過導管向上運輸到葉,由葉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排放到大所中,因此其中代表水分路徑的是③①。
(2)植物的水是通過圖丁中的④(成熟區)吸收,再由木質部的導管運輸到其他部位。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植物的根尖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要求根毛區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
(3)氣孔生理活動模型,形態相似,僅表示了氣孔的關閉或張開,無法模擬氣孔連續地進行關閉與張開,因此評定為待改進,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薄膜裝水代替保衛細胞。
34.【答案】99%;攀緣;黃瓜細胞周圍的糖水濃度高于黃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造成的
【知識點】莖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的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通過葉片的氣孔等部位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通過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約 99%)都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外界,只有約 1% 的水分用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動。2、植物莖的類型:
直立莖:莖垂直于地面,直立生長,如楊樹、小麥等。
纏繞莖:莖本身纏繞于其他的支持物上升,如牽牛花、菜豆等。
攀緣莖:莖細長,自身不能直立生長,而是借助卷須(如黃瓜、葡萄)、吸盤(如爬山虎)、鉤刺(如薔薇)、不定根(如常春藤)等特殊結構攀附在其他物體上生長。
匍匐莖:莖平臥地面,節上生有不定根,如草莓、甘薯等。黃瓜用卷須纏上架子生長,其莖屬于攀緣莖。
3、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取決于細胞周圍溶液的濃度與細胞液濃度的大小關系。當細胞周圍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當細胞周圍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在制作糖拌黃瓜時,放糖后,黃瓜細胞周圍的糖水濃度高于黃瓜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導致黃瓜變軟,吃起來就不爽口了。
【解答】(1)植物根吸收的水分99%以上用于蒸騰作用。
(2)黃瓜是用卷須纏上架子,使它的柔軟的莖不斷向上攀緣生長,所以黃瓜的莖屬于攀緣莖。
(3)當周圍液體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會失水,所以糖拌黃瓜放久了出現許多汁液,是因為黃瓜細胞周圍的糖水濃度高于黃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造成的。
35.【答案】保護;保衛細胞;氣孔;失水;B;氮;韌皮部
【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的組織類型:植物的組織主要有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機械組織和分生組織等。保護組織一般由植物根、莖、葉表面的表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內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如葉片的表皮屬于保護組織。
2、葉片的結構與功能:葉片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上有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時水分散失的 “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 “窗口”。
氣孔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保衛細胞的形狀和大小可以調節,控制著氣孔的開閉。當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當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時,氣孔關閉。在干旱條件下,植物為減少水分散失,保衛細胞失水使氣孔關閉,減弱蒸騰作用。3、圖乙為葉片的橫切面示意圖,1是上表皮,2是葉肉,3是下表皮,4是保衛細胞,5是葉脈,6是氣孔。
【解答】(1)葉片由表皮、葉肉和葉脈組成,表皮包括1上表皮和3下表皮,表皮由一層排列緊密、無色透明的細胞構成,主要起保護作用,屬于保護組織。
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散布在表皮細胞中的由半月形的4保衛細胞組成的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因此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過6氣孔來完成的。
農作物在缺水初期葉片中由4保衛細胞形成的6氣孔,當4保衛細胞因失水過多會自動關閉,以減弱蒸騰作用。
(2)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中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耐旱作物在形態結構上具有適應干旱的一系列特點,表中四種植物葉片中,B的葉表面積最小,表皮最厚,這些特點利于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的散失,最適應干旱環境。
(3)含氮的無機鹽能夠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自動為農場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含氮元素為主的無機鹽來提高大白菜產量。
將樹皮割破后,有機物的運輸通道篩管被割斷,而篩管是植物韌皮部(樹皮內側)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因此環割時割去的是樹枝的韌皮部。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州区| 东兴市| 红河县| 文登市| 高青县| 安龙县| 沂南县| 民丰县| 怀远县| 临海市| 若尔盖县| 诸暨市| 潍坊市| 永福县| 湾仔区| 伊宁县| 营口市| 成安县| 平凉市| 辽阳市| 泰州市| 游戏| 女性| 金阳县| 谢通门县| 昂仁县| 青州市| 香格里拉县| 台安县| 峨眉山市| 怀安县| 平和县| 平武县| 德江县| 新和县| 泾川县| 巴南区| 井冈山市| 上犹县| 忻州市|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