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光合作用期末復習一.選擇題(共10小題)1.產于新疆的葡萄、西瓜等水果較樂山本地的更甜。原因不包括( )A.白天光合作用強,制造的有機物多B.夜晚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機物少C.土地肥沃,為呼吸作用提供有機物D.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2.如圖是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某種氣體的實驗裝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實驗驗證的是金魚藻光合作用產生二氧化碳B.漏斗內放金魚藻,在暗處也能很好地完成實驗C.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收集到的氣體,木條復燃,說明產生的是氧氣D.該裝置中,燒杯內的清水沒有作用3.在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要對圖甲的葉片進行脫色處理,處理方法如圖乙所示,圖乙中大燒杯內盛放液體A,小燒杯內盛放液體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體A、B都是清水B.液體A、B都是酒精C.液體A是清水、液體B是酒精D.液體A是酒精、液體B是清水4.我市推行玉米與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如圖)。采用該技術后,玉米基本不減產,每畝地還能增產200多斤大豆。已知大豆根內部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為玉米提供氮肥。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作物種植密度越大,產量就會越高B.玉米和大豆間作能更充分地利用光照C.兩種植株高矮差距較大,可確保良好的通風D.玉米根吸收的氮肥通過導管自下而上運輸到葉等其他部位5.如圖表示德國科學家薩克斯的實驗。將綠色的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后,經脫色、漂洗再用碘液處理,結果遮光部分不變藍,曝光部分變藍。本實驗說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氣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⑤6.如圖兩條曲線分別表示某植株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0~6時附近,植物沒有進行呼吸作用B.該植株一晝夜內在b點時有機物總量最多C.a、c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均相等D.12時附近,呼吸作用增強導致光合作用下降7.圖甲為光合作用最適溫度條件下,植物光合速率測定裝置圖,圖乙為某天測定過程中氧氣釋放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裝置中的液滴,在光照下一定會向右移動B.若設置對照組,對照組中的液滴可能向右移動C.在7點左右,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D.14點O2釋放量突變是因為裝置內CO2濃度減小8.某農科所為了研究影響植物生長的外界因素,在大棚內種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種作物,如果緊閉大棚,大棚內(溫度恒定)一晝夜空氣中的CO2含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在C點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相同B.經過一晝夜,大棚內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會增加C.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的點是E點D.圖中AB段表示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9.小寧想要驗證“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進行了如下實驗。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 )A.圖甲:綠葉端處理的目的是消耗植物體內原有的有機物B.圖乙:葉片一部分用黑紙蓋嚴,其余部分未蓋,該變量是有無光照C.圖丙:綠葉用酒精隔水加熱的目的是為了溶解葉綠素D.圖丁:葉片滴加碘液后。葉片遮光部分變藍10.某同學設計并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四個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實驗前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B.乙實驗收集的氣體是二氧化碳C.丙實驗的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不變渾濁D.丁實驗說明萌發種子的呼吸作用產生氧氣二.填空題(共8小題)11.圖為植物體某些生理過程的概念圖,請寫出標號所代表的文字:。① ② ③ ④ ⑤ 。12.如圖所示為有關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示意圖,其中a、b表示這兩種生理活動,A、B表示兩種物質。請回答:(1)A表示的物質是 ;a制造的B和氧氣是各種生命活動的基礎。(2)b作用的意義是分解有機物, 。(3)植物的根也要不斷地進行 (填“a”或“b”),所以農業上要常給作物松土,以利于根能得到充足的 。13.如圖甲,植物能將太陽能貯存在有機物中,能量從太陽能轉化為 ,所需的水是通常由 (填器官名稱)從土壤中吸收的,通過 運輸進入葉片。圖乙為中國科學家首創的低碳生活新技術,在室溫光照下,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同時釋放氧氣,類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 作用。14.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技術,它具有較好的保溫性能,它深受人們喜愛,因為在任何時間都可吃到反季節的蔬菜。試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為農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與葉面積指數的關系(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面積上植物的總葉面積;葉面積指數越大,葉片交錯重疊程度越大)。為提高蔬菜產量,控制葉面積指數在 時常作為合理密植的一項重要指標。(2)菜農常常對大棚內的土栽蔬菜使用有機肥,不但培育了“綠色”蔬菜,而且大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大大增加。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5.為了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可以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二氧化碳發生器,在貯酸桶內添加稀鹽酸,①號桶中間有多孔塑料板,打開閥門A和B,將稀鹽酸注入①號桶,再關閉閥門A,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到達大棚頂部再排放到棚內。(1)為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其科學依據是 。(2)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的原因是 。(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 (選填“A”或“B”)。一段時間后,反應就會停止。16.如圖1是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示意圖,放一段新鮮綠葉和CO2緩沖液(能使裝置內的CO2濃度始終保持穩定)。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測得毛細刻度管1小時內的氣體體積變化,如圖2所示。(1)在一定光照條件下,一段時間后,發現紅色液柱向右移動,說明此時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填“強于”或“弱于”)。(2)本實驗目的是測定綠葉光合作用時 (選填“吸收二氧化碳”或“放出氧氣”)的速率。(3)當光照強度15千勒克斯時,這片綠葉在1h內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體積為 mL。(提示:綠葉呼吸作用強度不變)17.技術人員對葡萄的種植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從而幫助果農提高葡萄的產量。圖甲中①②③分別表示葡萄葉片進行的三大生理作用,圖乙表示夏季晴天某葡萄大棚一天24小時內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密閉狀態測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②表示葡萄葉片進行的生理作用是 。(2)根據圖乙的曲線判斷植物一天24小時內,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總量 (選填“大于”或者“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總量,一天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是圖乙曲線中的 點。(3)為提高葡萄的產量,請你為葡萄種植戶提一條建議: 。18.光合作用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在光照條件下,利用如圖裝置,收集到氧氣并對其進行檢驗。(1)請寫出實驗室檢驗氧氣的方法: 。(2)分析上述科學史,“自身物質”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3)結合上述光合作用的發現全過程,分析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可多選)A.任何綠色植物只要有光就能進行光合作用B.基于“元素觀”,瑟訥比埃通過實驗提出自己的觀點C.對科學實驗的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是有必要的D.“元素觀”可以通過實驗進行驗證第三章光合作用期末復習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0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C A C C A B D A一.選擇題(共10小題)1.【分析】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解答】解:瓜果甜與否,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關。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與溫度有關,在一定范圍內,白天溫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強,制造的有機物多,夜晚溫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機物少。因此溫差越大,植物體內的有機物積累越多,瓜果越甜。所以,選項中,產于新疆(該地晝夜溫差更大)的葡萄、西瓜等水果較樂山本地的更甜,ABD正確。要使植物生長好,就要適時、適量地給土壤施肥,以增加土壤中的無機鹽的含量。所以,土地肥沃,可為植物提供無機鹽,C錯誤。故選:C。2.【分析】題圖裝置可以用來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取一些金魚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燒杯中。在金魚藻上面倒罩一短頸玻璃漏斗,漏斗頸上套上灌滿水的玻璃管。將上述裝置移至陽光下照射,并觀察現象。待氣體充滿試管的1/2時,取出玻璃管,迅速將快要熄滅的細木條插進管內,觀察現象。管內的氣體能使快要熄滅的細木條猛烈的燃燒起來。原因是氧氣能助燃,能使快要熄滅的細木條重新燃燒,表明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據以上分析解答。【解答】解:A.結合分析可知,該實驗驗證的是金魚藻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不是二氧化碳,故A錯誤。B.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條件,漏斗內放金魚藻,在暗處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因此無法完成該實驗的目的——驗證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故B錯誤。C.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收集到的氣體,木條復燃,說明產生的是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故C正確。D.該裝置中,燒杯內的清水為金魚藻的光合作用提供水分,同時也起到液封的作用,保證裝置的氣密性,使收集到的氣體更純凈,并非沒有作用,故D錯誤。故選:C。3.【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步驟:暗處理→設置對照、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分析現象,得出結論。脫色時裝有酒精和葉片的小燒杯,一定要隔水加熱。這是因為酒精是易燃、易揮發的物質,直接加熱容易引起燃燒發生危險。使用水對酒精進行加熱,起到控溫作用,以免酒精燃燒發生危險。【解答】解:脫色時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目的是用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葉片變成黃白色。便于觀察到淀粉遇碘變藍的顏色反應。由此可見:大燒杯內盛放的是清水,小燒杯內盛放的是酒精。故選:C。4.【分析】1、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單位面積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費,又不至于讓葉片相互遮擋,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2、間作套種即立體種植,就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作物,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最優化組合,以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解答】解:A、作物種植密度大,葉片互相遮擋,只有上面葉片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而下面大部分葉片得不到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反而還會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產量就會降低,所以農作物要合理密植。A錯誤。B、將玉米和大豆間作種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正確。C、兩種植物高矮差距較大,可確保良好的通風,這樣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正確。D、植物通過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并通過根、莖、葉的導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D正確。故選:A。5.【分析】該實驗方法步驟:暗處理→部分光照→光照→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分析現象,得出結論。【解答】解:淀粉遇碘變藍,遮光部分遇碘不變藍,曝光部分遇碘變藍,說明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說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沒有產生淀粉,說明光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故①⑤符合題意,②③④不符合題意。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6.【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釋放出大量的能量。(2)光合作用必須在光下才能進行,圖中曲線光合作用只有在6~18點的白天進行;曲線呼吸作用在一天中變化不大。【解答】解:A、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細胞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所以0~6時附近,植物仍在進行呼吸作用,A錯誤;B、傍晚時分,由于持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機物,所以c點積累的有機物最多,B正錯誤;C、據圖可見:a、c點表示的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C正確;D、12時附近,植物為了降低蒸騰作用,關閉部分氣孔,所以光合作用強度也有所下降,D錯誤。故選:C。7.【分析】1、光合作用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解:A、在光照下,裝置內的植物幼苗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氧氣不斷產生導致氣壓增大。因此圖甲裝置中的液滴,在光照下一定會向右移動,A正確。B、若設置對照組,則對照組放到黑暗環境中,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以吸收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氧氣不斷被消耗,氣壓減小,有色液滴向左移動,B錯誤。C、由圖乙可知,在7點左右,氧氣釋放量等于0,則說明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C錯誤。D、14點O2釋放量突變是因為中午氣溫過高,植物為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將部分氣孔關閉,進入植物葉片的CO2減少,D錯誤。故選:A。8.【分析】1.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2.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解答】解:A.在C點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錯誤;B.經過一晝夜,E點CO2含量低于A點,說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因此經過一晝夜后,大棚內植物有機物的含量會增加,正確;C.這株綠色植物在一天內積累了有機物,在D點時有機物總量最多,錯誤;D.AB段植物進行呼吸作用,在有陽光以后的后邊階段進行光合作用,錯誤。故選:B。9.【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解答】解:A、實驗需排除葉片內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結果的干擾,綠葉端暗處理的目的是消耗植物體內原有的有機物,A正確。B、葉片一部分用黑紙蓋嚴,其余部分未蓋,遮蓋部分和未遮蓋部分除光照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則該變量是有無光照,B正確。C、酒精能溶解葉綠素,且酒精不能直接加熱,故圖丙:綠葉用酒精隔水加熱的目的是為了溶解葉綠素,C正確。D、綠葉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淀粉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故葉片滴加碘液后,葉片未遮光部分變藍,D錯誤。故選:D。10.【分析】(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選葉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2)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3)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解:A、選作實驗的植物實驗前已經進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儲存了豐富的有機物(淀粉)。如不除去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所以,”實驗前,甲裝置都要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阻止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同時利用呼吸作用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A正確。B、取一些金魚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燒杯中。在金魚藻上面倒罩一短頸玻璃漏斗,漏斗頸上套上灌滿清水的玻璃管。將上述裝置移至陽光下照射,并觀察現象。待氣體充滿試管的1/2時,取出玻璃管,迅速將快要熄滅的細木條插進管內,觀察現象。管內的氣體能使快要熄滅的細木條猛烈的燃燒起來。原因是氧氣能助燃,能使快要熄滅的細木條重新燃燒,表明產生的氣體是氧氣,B錯誤。C、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過呼吸作用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丙裝置觀察到的現象是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錯誤。D、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氣,所以燃燒的蠟燭熄滅,D錯誤。故選:A。二.填空題(共8小題)11.【分析】(1)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的過程。(2)植物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解答】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其場所是葉綠體,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其場所為線粒體。它與光合作用的區別與聯系為: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1 所有的生活細胞都能進行 只在含有葉綠體的細胞中進行2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在光照下才能進行3 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4 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 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并儲藏能量因此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原料的是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的產物之一二氧化碳,同時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場所是③葉綠體,⑤產物是有機物和④氧氣。故答案為:①呼吸;②二氧化碳; ③葉綠體;④氧氣;⑤產物12.【分析】圖中的A二氧化碳、B有機物、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解答】解:(1)綠色植物利用光能,通過葉綠體,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就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表示的物質是二氧化碳;a光合作用制造的B有機物和氧氣是各種生命活動的基礎。(2)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的意義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3)植物的根也要不斷地進行b呼吸作用,所以農業上要常給作物松土,以利于根能得到充足的氧氣。故答案為:(1)二氧化碳(2)釋放能量(3)b;氧氣13.【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進行的主要器官是葉。(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解答】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由根從土壤中吸收,再由導管運輸到莖、葉等器官,供植株進行光合作用利用。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自然界中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唯一途徑就是光合作用,所以圖乙在室溫光照下,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同時釋放氧氣,類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故答案為:化學能;根;導管;光合14.【分析】(1)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在蔬菜的種植中使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的差值保持最大,將能提高蔬菜的產量;(2)有機肥料是微生物的營養來源,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解答】解:(1)在蔬菜的種植中使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的差值保持最大,將能提高蔬菜的產量,由圖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線可知,當葉面積指數在40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差值最大,此時最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所以應填40附近。(2)菜農常常對大棚內的土栽蔬菜使用有機肥,不但培育了“綠色”蔬菜,而且大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大大增加。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有機肥帶來較多微生物,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故答案為:(1)40附近;(2)有機肥帶來較多微生物,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15.【分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解答】解:(1)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強,所以適當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即適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能有效提高大棚蔬菜產量。(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便于植物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3)分析題圖可知,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B,其原理為:關閉閥門B,生成的二氧化碳無法導出,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將鹽酸壓入②號桶,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故答案為:(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3)B16.【分析】(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3)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解答】解:(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圖1中,二氧化碳緩沖液能使裝置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始終保持穩定。在一定光照條件下,一段時間后,發現紅色液柱向右移動,說明此時新鮮綠葉產生了氧氣,瓶內氣壓增大,推動紅色液滴向右移動。可見,該光照條件下,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2)弱光條件下,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瓶內新鮮綠葉吸收氧氣,紅色液滴向左移動;光強在某程度時,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紅色液滴不移動;光較強時,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瓶內新鮮綠葉釋放氧氣,紅色液滴向右一點。結合題圖2可知,本實驗目的是測定綠葉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時,放出氧氣的速率。(3)光合作用產生的總氧氣=釋放到外界的氧氣+呼吸消耗的氧氣。結合題圖2可知,當光照強度為0時,這片綠葉在1h內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的體積為50mL。由于綠葉呼吸作用強度不變,當光照強度15千勒克斯時,這片綠葉能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釋放到外界的氧氣是150mL,故其在1h內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體積為:150+50=200mL。故答案為:(1)強于(2)放出氧氣(3)20017.【分析】1、圖甲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蒸騰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2、圖乙中,曲線AB段和DE段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BD段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解答】解:(1)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故由圖甲可知,②表示葡萄葉片進行的生理作用是蒸騰作用。(2)由圖乙可知,E點的二氧化碳濃度小于A點,則說明一天24小時內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量,故說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總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總量。曲線BD段二氧化碳濃度持續降低,說明此時間段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得以積累,故一天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是圖乙曲線中的D點。(3)運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可提高葡萄的產量,故為葡萄種植戶提的建議有:延長光照時間、定時通風等。故答案為:(1)蒸騰作用;(2)大于;D;(3)延長光照時間(或定時通風等)。18.【分析】本題考查光合作用的原理及用實驗驗證結果。【解答】解:(1)氧氣能使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則實驗室檢驗氧氣的方法為:將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小木條復燃則為氧氣;故答案為:將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小木條復燃則為氧氣;(2)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發生變化,則自身物質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故答案為:碳、氫元素(或C、H);(3)A、根據題干信息可知,綠色植物在煮沸過的水中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故選項說法錯誤;B、1800年瑟訥比埃,基于“元素觀”通過實驗提出自己的觀點,故選項說法正確;C、對科學實驗的結果和過程進行反思是有必要的,這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故選項說法正確;D、“元素觀”可以通過實驗進行驗證,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CD。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