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題練41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分值:每小題3分,共51分)A組 教材改編——固基礎1.(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5“教材知識”改編)19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相繼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德意志西里西亞織工起義和英國憲章運動。在運動中,工人們喊出了“不能勞動而生,毋寧戰斗而死”“實行徹底的改革”“我們為之斗爭的事業是全人類的事業”等口號。這說明這一時期的工人運動( )A.不再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標B.為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創造了條件C.出現國際聯合斗爭的新趨勢D.表達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強烈愿望2.(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5“教材插圖”改編)下圖是英國人歐文描繪的“新和諧公社”藍圖。1824年,他親自投資,按照此藍圖成立了工廠、農場和學校。公社中,每個人都參加勞動,分工合作,4年后公社卻走向失敗。這次試驗( )A.表明理論和實踐必須有機結合B.體現了對社會制度的新探索C.使全世界無產者開始聯合起來D.反映了資本主義民主的虛偽3.(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7“歷史縱橫”改編)馬克思指出,工人的工資在整個工業生產產生的利潤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工人只要在每個工作日勞動很少一部分時間,就足以抵償這點工資;在余下的大部分時間里,工人都是在無償地為資本家工作,他們創造的利潤也全部為資本家所得。馬克思的這一理論( )A.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B.促進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C.總結了巴黎公社的經驗D.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工人的秘密4.(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6“史料閱讀”改編)《共產黨宣言》寫道:“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Y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反映了《共產黨宣言》( )A.宣告了空想社會主義的破產B.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作用C.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D.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5.(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8“學思之窗”改編)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說:“公社的偉大社會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項具體措施,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边@是因為,巴黎公社( )A.體現了無產階級專政原則B.踐行了社會主義革命的準則C.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D.回應了當時人民的普遍訴求6.(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9“問題探究”改編)恩格斯在《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提道:“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材料中“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是( )A.辯證唯物主義 B.歷史唯物史觀C.階級斗爭學說 D.剩余價值理論B組 經典模擬——提能力7.(2025·安徽江淮十校聯考)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認為私有財產是人類所遭受的無數災禍和所犯諸多罪行的根源,“是貧困的唯一根源”,并寄希望于資產階級的開明人士,通過非暴力的手段對社會關系進行改造,從而建立完美的社會主義制度。這些主張( )A.揭露了資產階級剝削的秘密B.緩解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C.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學說D.受制于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8.(2024·江西九江三模)1847年,馬克思在《雇傭勞動與資本》中指出,資本家之所以能獲得利潤是因為工人所生產的產品價值超過了工人以工資形式所獲得的生活資料的價值。這一論述( )A.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B.指出了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矛盾的不可調和C.肯定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性D.揭露了資本主義雇傭勞動關系的剝削實質9.(2024·四川成都三模)1844年6月,德意志西里西亞的織工們唱著自編的《血腥屠殺》之歌,發動了起義,控訴資本家的剝削,明確反對私有制。馬克思認為這場起義“在開始時就具有了法國和英國的工人起義在結束時才具有的東西”。可見,馬克思( )A.肯定了三國工人的聯合斗爭B.贊揚了工人已具備階級意識C.揭示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意義D.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10.(2024·山東淄博三模)1871年4月15日,公社頒布法令,把“凡爾賽議會議員”和反動政府的“一切動產和不動產,以及各種有價證券,都由國家管制”,以備國家“非常的支出”,并成立一個委員會“以監督由國家管制的財務的接收工作”;4月16日,公社通過法令,工人工廠協作社接管上百家逃亡企業主的企業。這些做法反映了巴黎公社( )A.獲得各階層廣泛支持 B.得到科學理論指導C.探索國家治理新途徑 D.進行分配方式改革11.(2025·廣東佛山模擬)巴黎公社刊印和發行了《公報》和《公告》兩種報刊,并將各種法令、聲明、通告、決議,甚至公社會議上討論的問題,都及時刊登在《公報》和《公告》上,張貼于街頭路角。這表明巴黎公社( )A.重構國家行政管理模式B.創新社會輿論監督形式C.重視公社社員民主權利D.宣傳政權社會主義性質12.(2025·安徽“皖南八?!贝舐摽?《共產黨宣言》發表之后,歐洲經歷了1848—1849年的歐洲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1864年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1876年第一國際解散之后,1889年又成立了第二國際,這是歐美新建立的二十幾個社會主義政黨的國際聯合組織。這反映出( )A.馬克思主義得到重大發展B.社會主義運動從理論到現實C.革命運動由分散走向聯合D.共產主義成為社會發展主流C組 真題體驗——沖高考13.(2022·江蘇高考,14)1792年,英國工人階級的組織“倫敦通訊會”通過發展會員、召開動員大會等方式發動群眾,同時與“憲法知識會”等資產階級改革團體協調活動。該組織開展這些活動的目的是( )A.推翻英國君主專制 B.爭取合法政治權利C.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D.實施八小時工作制14.(2024·山東高考,12)在某些意義上,空想社會主義者是啟蒙思想家的繼承者,因為他們都相信犯罪和貪婪是罪惡環境的產物,也相信社會將趨于完美。但相比之下,空想社會主義者更為“激進”,這是因為他們把關注的重心轉向了( )A.經濟規律 B.理想社會C.社會正義 D.階級斗爭15.(2023·廣東高考,14)馬克思在論及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時說:“總委員會引以自豪的是,國際的巴黎各支部在這次巴黎的光輝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實并不是象(像)一些蠢才(材)所想象的那樣,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國際支部從一個中心接受命令?!庇纱丝梢?,第一國際對巴黎公社的作用在于( )A.組織發動 B.直接指揮C.精神引領 D.經濟資助16.(2022·河北高考,13)第一國際時期,只有一個社會主義政黨,即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有黨員1萬多名。第二國際建立時,世界上已有15個社會主義工人政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參加第二國際的社會主義政黨有30多個,黨員356萬余名,遍布歐洲、美洲、亞洲和大洋洲。上述變化表明( )A.國際工人運動范圍與規模擴大B.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初步確立C.第一次世界大戰推動了工人運動發展D.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想到現實的飛躍17.(2023·全國甲卷,34)有學者認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個斷裂,歷史的連貫性步伐在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階級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來締造一個新的世界。這里的“斷裂”是指( )A.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則被顛覆B.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人們生活C.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次嘗試D.封建保守勢力復辟夢想破滅小題練41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1.B [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歐洲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B項正確;他們的要求已經超出了經濟利益的范疇,并不代表不再追求經濟利益,排除A項;C、D兩項信息在材料中均無法體現,排除。故選B項。]2.B [根據材料“英國人歐文描繪的‘新和諧公社’的藍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試驗屬于空想社會主義,這體現了對新制度的探索,B項正確。]3.D [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余下的大部分時間里,工人都是在無償地為資本家工作,他們創造的利潤也全部為資本家所得”是《資本論》的內容,1867年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的剩余價值學說,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工人的秘密,故選D項;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是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排除A項;此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已經興起,排除B項;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排除C項。]4.C [由“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可知,這是在闡明人類社會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規律,故選C項;題干中的信息是在闡述資本主義走向滅亡的必然性,而與空想社會主義的破產無關,排除A項;題干中是在說明資產階級賴以存在的基礎將不復存在,其滅亡是必然的,不是肯定資本主義的歷史作用,排除B項;《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確實推動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但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5.A [據材料“它所采取的各項具體措施,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嘗試,材料顯示巴黎公社是工人階級的政權,是由人民掌握權力,體現了無產階級專政原則,A項正確。]6.B [材料“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體現的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屬于歷史唯物主義。故選B項。]7.D [據材料可知,歐文作為空想社會主義者,其理論雖然具有前瞻性和批判性,但未能超越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他的理想社會模式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難以實現,這充分說明了其主張受制于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故選D項;雖然歐文對私有財產有深刻的批判,但他的主張并未直接揭露資產階級剝削的秘密,排除A項;歐文的主張并未實際付諸實施,也未能顯著緩解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B項與史實不符,排除;歐文是空想社會主義者,其理論與馬克思主義有顯著區別,并未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學說,排除C項。]8.D [據題干“工人所生產的產品價值超過了工人以工資形式所獲得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及所學可知,該理論是馬克思著名的“剩余價值”理論,它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雇傭勞動關系的剝削實質,故選D項;據所學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排除A項;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而題干述及的是資本家能夠獲得利潤的原因,與其“基本矛盾”無關,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資本主義社會相對于封建社會而言是歷史的進步,但是這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C項。]9.B [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馬克思認為,西里西亞織工起義在開始時就表現出了法國和英國的工人起義在結束時才具備的特點,這意味著西里西亞的工人們在起義之初就展現出了對資本主義剝削的深刻認識和反對私有制的明確立場。這種早期的階級意識表現為對剝削和不公的抗議,以及對社會主義思想的初步接納。這場起義雖然最終被鎮壓,但它反映了工人階級對自身處境的認識和對社會不公的反抗,是早期工人運動的重要表現。馬克思對此的贊揚,反映了他對工人階級歷史使命和革命潛力的肯定,故選B項;材料中沒有體現三國工人的聯合斗爭,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依據材料時間,此時世界上尚沒有社會主義國家,不存在無產階級專政,排除C項;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848年,時間不符,排除D項。]10.C [據材料“‘凡爾賽議會議員’……‘一切動產和不動產……都由國家管制’”“工人工廠協作社接管……企業”等并結合所學可知,巴黎公社沒收逃亡資本家的企業,成立委員會監督國家管制的財務,這些做法都是巴黎公社治理國家途徑的新探索,故選C項。]11.C [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巴黎公社將各種重要信息及時刊登并張貼,提高了政府行為的透明度,使公社社員能夠了解政府的運作和決策過程。通過公布會議內容和決議,公社鼓勵社員參與政治討論和決策,體現了對社員民主權利的尊重,讓社員能夠更好地參與和監督公社事務,故選C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信息的公開透明,而非行政管理模式的重構,排除A項;材料重點不在創新社會輿論監督形式,而是強調對社員民主權利的保障——信息的公開透明,排除B項;巴黎公社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政權,D項說法錯誤,排除。]12.A [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隨后歐洲出現了一系列革命運動,社會主義政黨發展,這為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實踐機會和經驗,從而極大促進馬克思主義發展,故選A項;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蘇俄的建立,表明社會主義運動從理論到現實,排除B項;“革命運動由分散走向聯合”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主旨,排除C項;19世紀,共產主義屬于社會發展潮流之一,但沒有成為主流,排除D項。]13.B [據材料“英國工人階級的組織‘倫敦通訊會’通過發展會員、召開動員大會等方式發動群眾,同時與‘憲法知識會’等資產階級改革團體協調活動”,可知英國工人階級通過工人組織、發動群眾與資產階級協調活動,爭取合法政治權利,故選B項;1792年英國已經是君主立憲制,排除A項;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才提出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排除C項;實施八小時工作制屬于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而材料強調工人階級的協調活動,排除D項。]14.C [根據材料“因為他們都相信犯罪和貪婪是罪惡環境的產物,也相信社會將趨于完美。但相比之下,空想社會主義者更為‘激進’”可知,空想社會主義者不僅認識到啟蒙思想家所構建的理想社會的弊端,而且還要進行改造,要構建理性和永恒正義的王國,這是相比啟蒙思想家的激進之處,C項正確;空想社會主義者側重理想社會制度的構建,而不是局限于對經濟規律的探索,排除A項;啟蒙思想家和空想社會主義者都關注理想社會的構建,未體現“重心轉向”,排除B項;空想社會主義者沒有認識到無產階級的力量,反對階級斗爭和暴力革命,排除D項。]15.C [馬克思認為,第一國際在巴黎公社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但該作用不是“接受命令”。再結合基本史實可知,第一國際通過精神引領的作用,使各個國際支部都能受到國際共產主義精神的領導,故選C項。]16.A [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這就是“第一國際”,它的成立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但“第一國際時期,只有一個社會主義政黨”,且黨員數量有限,第二國際成立于1889年,是一個工人運動的世界組織,到一戰爆發之前,參加第二國際的社會主義政黨數量增加至30多個,黨員數量與第一國際時期相比增長幅度較大,且在空間上“遍布歐洲、美洲、亞洲和大洋洲”,體現了國際工人運動的范圍與規模擴大,故選A項;材料體現的是第一國際到第二國際時期的變化,B項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一戰之前共產國際的參加政黨和黨員情況,沒有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工人運動的影響,排除C項;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想到現實飛躍的是俄國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排除D項。]17.A [材料“歷史的連貫性步伐在這里戛然而止”,說明當時社會發展的潮流——資本主義被打斷,材料“工人階級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來締造一個新的世界”,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則在此被顛覆,故選A項。材料沒有體現工業革命,排除B項;巴黎公社不屬于空想社會主義,排除C項;巴黎公社推翻了資產階級統治,與封建保守勢力無關,排除D項。]大題練(十六)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分值:50分)1.(2025·山東濟寧模擬)自動紡紗機的發明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關鍵環節之一,但它的推廣卻經歷了一個緩慢而復雜的過程,為什么會是這樣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早期,手紡機紡紗工組織有序,而且愿意就工資問題,或者是為保護他們對工作安排、進入條件等的控制而發動大罷工。1824年在海德發生了一次大罷工,直接推動了自動紡紗機的發明。1825年,曼徹斯特工程師理查德·羅伯茨發明了自動紡紗機。1851年5月19日,他在向英國上議院特別委員會作證時說:“因為海德紡紗工人罷工的緣故,我造出了自動紡紗機。這場罷工持續了3個月,當時,為了能夠讓紡紗機自動運轉,一整個棉紡業雇主的代表團都在親自等候;他們要求我將注意力轉向紡紗?!?br/>材料二 1834年,愛德華·塔弗內爾寫道:“自動紡紗機現在正迅速被投入使用,有其優勢,最大的優點是,它已不再任由工人擺布。幾年以后,賣力干活的紡紗工人聯合體有什么樣的蠢行,又受到了怎樣的壓迫,都將被湮沒在歷史深處?!?br/>安裝自動紡紗機的方案使紡紗工人面臨威脅,棉紡業的雇主威廉·格雷厄姆給議會委員會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實例(下表)議會提問 雇主回答您是否知曉,有哪家棉紡廠由于工人聯合的緣故,老板們正關掉舊機器,引入自動紡紗機? 我們自己正在著手進行。您會怎么做? 會將我們每一臺紡紗機都納入。我們有幾臺紡紗機,適合女工使用。我們不知道是否能讓她們適應自動紡紗機,如果可以,我們甚至會攆走女工,引入那些自動紡紗機。這對您聘用的男工人數有什么影響? 大概只有22人。占多少比例? 我們會解雇所有的紡紗工人,所有賺取過高工資的男性都會被解雇。材料三 理查德·羅伯茨的成就立即受到了同時代人的贊譽。《曼徹斯特廣告商報》談到,當時的“成功……如此關鍵,甚至連那些熟悉這位發明家非凡才能的人都感到震驚”。但自動紡紗機的實際情況是,我們擁有了一個設備,并且對它寄予厚望,但它主要擴散到占行業總產出份額很小的生產過程(粗紗)中,50年之后才在該行業的產出中占據主導地位。下表為棉紡行業的相對工資(約1850年)手工紡紗機 自動紡紗機紡紗工或看護人 35 30大接頭工 15 12中接頭工 10 —小接頭工 5或6 7總收入 65—66 49——以上材料均據[挪威]克麗斯廷·布魯蘭等《重說工業革命的經濟史》(1)馬克思認為,自動紡紗機的發明“開辟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新紀元”。運用材料一、二論證這一結論。(7分)(2)說明材料三從哪些角度反映了自動紡紗機擴散推廣緩慢的原因。(7分)(3)英國自動紡紗機的緩慢擴散發展歷程,為我們重新認識工業化和社會發展帶來了怎樣的歷史啟示?(7分)2.(2024·河北石家莊三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社會的經濟進步一旦把擺脫封建桎梏和通過消除封建不平等來確立權利平等的要求提上日程,這種要求就必定迅速地擴大其范圍。從直接生產者身上榨取無酬剩余勞動的獨特經濟形式,決定了統治和從屬的關系,這種關系是直接從生產本身中生長出來的,并且又對生產發生決定性的反作用。但是,這種從生產關系本身中生長出來的經濟共同體的全部結構,從而這種共同體的獨特的政治結構,都是建立在上述的經濟形式上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材料二 身處快速工業化進程的馬克思深刻洞悉了工業文明的積極意義和負面影響。一方面,工業化創造的生產力,極大提高了人類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能力,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的工業文明。另一方面,馬克思也看到,在工業化主導下的自然遭到了破壞,人與自然的關系變得高度緊張,人成為一種獨特的“物”。馬克思對這些現象給予了深刻的批判,從這一意義上說,馬克思工業文明思想既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又是對工業化的批判與超越。——摘編自馮凱《馬克思工業文明思想的理論闡釋及其當代價值研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并指出這一觀點產生的背景。(8分)(2)說明上述材料對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史料價值。(6分)3.(2024·江西宜春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不久,(馬克思)又為黨底(的)機關新聞《新萊因新聞》底(的)主筆。這《新萊因新聞》是舊《萊因新聞》底(的)再生……以大膽勇壯的筆墨猛烈地攻擊德意志政府,并無忌憚地辯護六月一日的巴里(黎)暴動,痛罵國民會議……是年秋……宣布戒嚴,禁止《新萊因新聞》底(的)發行,但他還是繼續按日發行,毫無畏懼……馬克思在審判時的辯論,簡潔、明了,力說其在法理上決不能成立反逆罪……于是普魯西(士)就命令他退出國境,禁止了《新萊因新聞》。——摘編自李漢俊在武昌高等師范學校講授唯物史觀的講義(1922年)材料二 《新萊茵報》是在1848年歐洲大革命的戰火中誕生的,馬克思、恩格斯在萊茵普魯士的科倫創辦了這張大型日報……1849年5月19日發行的最后一號《新萊茵報》是用紅色油墨印刷的……紅色的最后一號《新萊茵報》像一面鮮艷的紅旗,永遠飄揚在無產階級心中。——摘編自北京圖書館馬列著作研究室《馬恩列斯研究資料匯編》(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的史料價值。(7分)(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找出材料一中一處史實表述上的錯誤,并說明理由。(8分)大題練(十六)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1)材料一反映了自動紡紗機的發明利于維護生產的正常運轉,從而推動了工業革命發展、資本主義工廠制度完善。材料二反映了自動紡紗機的推廣利于雇主和紡紗工人形成制衡,緩和社會矛盾,有利于完善資本主義制度。(若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2)從自動紡紗機本身來說,其推廣并未大幅度降低勞動力成本。從客觀上來說,自動紡紗機的出現推動了雇主和紡紗工人之間的妥協,維持了原有生產秩序。(若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3)工業化和社會發展都要歷經沖突、協商、妥協和適應等復雜的社會過程。(若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2.(1)觀點:經濟發展推動政治變革。(如答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也可)歷史背景: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擴展;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弊端的暴露;工業革命造成社會階級結構的變化,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2)材料一出自《馬克思恩格斯文集》,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直接史料,但在使用過程中應關注版本和譯文的差別;材料二屬于學者觀點,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間接史料,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作者的主觀意圖,并與其他學者的觀點及原始文獻資料相互印證。3.(1)史料價值:材料一為文獻史料,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可以用來研究李漢俊的教學、《新萊茵報》的創辦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等情況。(2)錯誤:“攻擊德意志政府”應改為“攻擊普魯士政府”。理由:文中命令馬克思出境的是普魯士政府;1848—1849年德意志是松散的邦聯,沒有統一政府,德意志的統一是在1871年。所以,此處應改為“普魯士政府”。小題練40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分值:每小題3分,共42分)A組 教材改編——固基礎1.(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59“史料閱讀”改編)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第二卷中寫道: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這句話最能說明( )A.蒸汽機的發明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進程B.工場手工業逐漸走向衰敗C.市場和需求的變化是工業革命爆發最重要因素D.工業革命引發社會階層發生變動2.(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1“學思之窗”改編)這個時期(19世紀后半期)逐步出現了技術進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進工業企業不再滿足于接受技術創新并利用它們,而是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試驗來追尋這種技術創新……以至于企業都開始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這一現象主要說明( )A.工業革命迅速擴展各國B.資本主義制度發展C.科技與生產的結合緊密D.國際競爭日益加劇3.(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3“問題探究”改編)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中指出:“不列顛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織機,毀掉了它的手紡車……不列顛的蒸汽機和科學在印度斯坦全境徹底摧毀了農業和制造業的結合?!辈牧峡捎脕碚f明( )A.工業文明已經成為世界潮流B.印度已走上獨立的工業化道路C.英國殖民擴張阻礙印度發展D.英國幫助印度擺脫了封建統治4.(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2“教材插圖”改編)如圖為英國就業人口結構的變化圖,對此圖解讀正確的是( )A.英國的勞動就業人口不斷增加B.英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C.工業革命推動工業人口的增長D.殖民擴張增加了工業收入5.(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2“歷史縱橫”改編)英國作家狄更斯在《艱難時世》中說:“這是個到處都是機器和高聳的煙囪的市鎮,無窮無盡的長蛇般濃煙……鎮上有一條黑色的水渠。”狄更斯的抱怨( )A.源于機器大工業生產活動B.揭露了壟斷資本主義罪惡C.表現出西方社會精神危機D.是由于化學工業污染環境B組 經典模擬——提能力6.(2024·山西陽泉三模)有學者認為,18世紀的英國一直維持在一種高工資水平和極為低廉能源(特指燃料)價格的獨特經濟結構中。在這種經濟結構的驅動下,企業家、農場主、商人,在經營理念上只有一點,那就是盡可能地減少雇工,節約人力成本,提高利潤。該學者主要解釋的是( )A.工業革命發生的內在動因B.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理C.西方失業保險制度的起源D.社會主義思想萌發的背景7.(2025·內蒙古呼和浩特一模)18世紀英國人逐步擺脫了消費道德意識形態困擾。隨著消費主義盛行,英國民眾“勤勉革命”大興,“唯有那些工作最勤奮,頭腦最靈活,生活最吝嗇的家伙才能成為最終的贏家”。盡管巴黎和一些國家的首都也出現了消費主義盛行和民眾“勤勉革命”大興的現象,但英國才是此類現象的中心舞臺。材料旨在說明( )A.工業革命后歐洲社會問題凸顯B.18世紀英國拜金主義的盛行C.英國率先工業革命的社會因素D.經濟發展改變社會階級結構8.(2024·安徽皖豫聯盟聯考)下表為16世紀中葉至1750年英國煤炭在全國能源消耗中的占比情況。這表明英國( )16世紀中葉 1700年 1750年10%左右 50% 60%A.工業革命即將開展 B.國內制造業獲得發展C.煤炭資源日益枯竭 D.日不落殖民帝國建立9.(2024·江西吉安六校聯考)下表呈現了1849—1913年德國三大產業就業結構及變化(單位:%)。這一變化主要源于( )時間 1849— 1858 1871— 1879 1890— 1899 1900— 1904 1910— 1913第一產業 55 49 41 41 35第二產業 25 29 35 35 38第三產業 20 22 24 24 27A.科學技術的創新 B.機器工業的興起C.國內政局的變動 D.世界市場的形成C組 真題體驗——沖高考10.(2023·河北高考,14)有學者研究指出,在19世紀大部分時間里,英國輸往法國商品的60%—70%為原材料和半成品,包括羊毛、煤、鋼鐵等。法國出口英國商品的半數以上集中在傳統工業部門生產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由此可知,當時( )A.英國對法貿易處于逆差地位B.英國國際貿易壟斷地位動搖C.英法工業化的進程各具特色D.歐洲商業格局逐漸發生變化11.(2023·遼寧高考,13)1840年法國最高納稅人職業表(納稅貨幣單位:法郎)據上表可知,當時法國( )A.社會階層固化 B.工業化程度有限C.貧富差距擴大 D.稅收負擔較沉重12.(2024·湖南高考,14)1830年,一位法國人發明的縫紉機獲得專利。盡管這種縫紉機是用木頭制作的,運轉緩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應用于軍用制服生產。這表明當時( )A.制服生產實現了科學化管理B.機器發明推動了標準化生產C.機器生產全面取代了手工勞動D.科學理論與技術創新緊密結合13.(2024·安徽高考,15)20世紀初,德意志制造同盟成立。該同盟通過與藝術家、設計師及制造企業間的合作,探索出德國制造的獨特工藝技巧,在短時間內實現了提升德國工業品質量的目標,增強了德國工業在海外的擴張實力。這說明,當時( )A.歐洲工業制造流行德國工藝B.德國的文化創新助力工業發展C.德國國際地位依賴工業設計D.歐洲強權博弈以文化競爭為主14.(2024·甘肅高考,15)20世紀初的英國倫敦居民,可能身著英制襯衫,戴著瑞士手表,端著中國茶杯,喝著印度紅茶,打電話訂購美洲煙草。倫敦居民之所以能享有如此豐富的物質生活,原因是( )A.倫敦工業制造業高度發達B.英國社會福利制度很完善C.英國流行奢靡的消費觀念D.倫敦是全球重要貿易中心小題練40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1.C [根據材料信息“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原有的生產技術、手段和商品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成為工業革命的直接原因。故選C項。]2.C [據材料“通過精心的有計劃的試驗來追尋這種技術創新……以至于企業都開始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以科技創新帶動生產發展,說明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故選C項。]3.A [根據材料“不列顛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織機,毀掉了它的手紡車”“不列顛的蒸汽機和科學在印度斯坦全境徹底摧毀了農業和制造業的結合”及所學可知,題干突出了工業文明對印度的影響,英國先進的生產技術推動了印度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說明工業文明已經成為世界潮流,A項正確。]4.C [由圖表數據可知,到1877年,英國工業就業人口的比重明顯提升,農業和服務業就業人口有所下降。這說明工業革命推動了英國工業人口的增長,故C項正確。]5.A6.A [英國為了盡可能地減少雇工、節約人力成本,對機器的發明應用產生了巨大的需求,這成為工業革命的內在動因,A項正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主要是因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存在,排除B項;材料和失業保險制度無關,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工業革命的動因,和社會主義思想無關,排除D項。]7.C [題目描述了18世紀英國人擺脫了消費道德意識形態的困擾,消費主義盛行,以及民眾“勤勉革命”的興起。這些現象都反映了當時英國社會的一種積極向上、追求財富和成功的氛圍。這種氛圍為工業革命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社會條件,因為工業革命需要人們有更高的生產積極性和消費能力,故選C項。]8.B [據材料16世紀中葉到1750年英國的煤炭消耗占比一直呈增長趨勢,說明煤炭的需求量增加,英國國內的制造業獲得發展,故選B項;工業革命開展的時間是18世紀6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的主旨是英國煤炭消耗的增長,沒有涉及煤炭資源枯竭的史實,排除C項;題干主要反映英國煤炭在全國能源消耗呈增長趨勢,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9.A [1849—1913年德國三大產業就業結構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一產業占比逐步降低,第二、三產業占比逐步提高,這一變化主要源于科技創新,故選A項;機器工業興起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初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國內政局的變動僅發生在1871年前后,不適用于所有時間段,所以C項屬于以偏概全,且不是其根源,排除;德國的產業就業結構變化應該源于國內的變化,而不應從世界角度找其根源,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10.C [在19世紀的英法貿易過程中,英國輸往法國商品的60%—70%為原材料和半成品,法國出口英國商品的半數以上集中在傳統工業部門生產的制成品和食品方面,這表明了英法工業化的進程各具特色,C項正確。其余選項材料信息均不能體現,排除。]11.B [社會階層固化是指一個社會中不同階層之間的流動性減弱,即人們的社會地位和階層難以改變,僅由材料無法得出“社會階層固化”的結論,故A項錯誤;由所學可知,19世紀40年代法國已經開展了工業革命,但工業家作為最高納稅人的人數卻不多,說明當時法國的工業化程度有限,工業家并未成為當時法國的主要富人群體,故B項正確;材料中給出的是高收入人群的納稅情況表,并未涉及中、低收入人群的情況,無法得出“貧富差距擴大”的結論,故C項錯誤;材料只給出了高收入人群的納稅情況,未涉及國家的稅收負擔狀況,故D項錯誤。]12.B [軍用制服的標準基本上是統一的。材料“縫紉機……被應用于軍用制服生產”表明當時縫紉機的發明推動了軍用制服的標準化生產,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生產方式而非管理方式,排除A項;材料僅列舉了縫紉機應用于軍用制服生產這一事例,不能說明機器生產“全面”取代了手工勞動,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涉及科學理論對縫紉機發明和應用的影響,排除D項。]13.B [據材料可知,德意志制造同盟通過與藝術家、設計師和制造企業的合作,探索出獨特工藝技巧,提升了德國工業品的質量,增強了德國工業在海外的競爭力,說明德國文化創新助力工業發展,故選B項。德國工業品質量提高、工業在海外擴張,并不能說明歐洲工業制造流行德國工藝,排除A項;工業設計提升德國工業品的質量,增強了德國工業的海外競爭力,有利于提高德國國際地位,但“依賴”說法夸大,排除C項;材料并未提及歐洲強權的其他競爭方式,無法得出“以文化競爭為主”的結論,排除D項。]14.D [材料主要講述20世紀初的英國倫敦居民可以消費英國自己制造以及來自世界各國的商品。根據所學,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被迫加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英國憑借廣闊的殖民地和相繼開展兩次工業革命,勢力大增,倫敦成為全球的重要貿易中心,故D項正確。英國的工業制成品主要用于出口,而材料主要講述倫敦居民可以消費來自世界各國的商品,排除A項;材料并未體現英國社會福利制度,排除B項;倫敦居民可以消費來自世界各國的商品,并不能代表英國當時流行奢靡的消費觀念,排除C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六單元 小題練41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含解析)2026屆高中歷史一輪復習練習.docx 第十六單元 大題練(十六)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含解析)2026屆高中歷史一輪復習練習.docx 第十六單元 小題練40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含解析)2026屆高中歷史一輪復習練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