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機密★啟用前2025年廣東省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二)歷史本試卷共6頁,33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8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學校、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1.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來源于黃帝時代的傳說,但我國各地的龍形象卻各不相同,如遼河流域紅山文化出土的玉豬龍:甘肅西坪出土的鯢魚龍圖案小口高領平底瓶:三星堆的青銅龍柱形器柱首的龍長有羊角和山羊胡須。這表明,中華文明的起源()。A.分散雜居B.多元一體C.一脈相承D.源遠流長2.《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圣人在春夏保養陽氣以適應生長,在秋冬保養陰氣以適應收藏,就能與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運動發展。由此可知,《黃帝內經》推崇()。A.臨床醫學B.順應自然C.經驗傳承D.高超醫術3.戰國時期各國為了提高農田的產量,十分重視溝渠的整修。如鄴令西門豹“引漳水溉鄴”,開了十二條渠,利用灌溉沖洗,使大量“惡田”變成了良田。由此可知,當時水利工程得以興建的原因是()。A.大量荒地被開墾B.分封制的瓦解C.地方政府的支持D.鐵農具的使用4.漢景帝時,下令推遲男子開始服賦役的年齡三年,縮短服役時間,并多次頒詔,以法律手段打擊擅用民力的官吏。這樣的措施是為了()。A.鼓勵開墾土地B.加強官員管理C.保障農業生產D.減少人口遷徙5.“食肉飲酪”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飲食特征。秦漢時期,中原地區鮮有飲酪者。但據《齊民要術》記載,北魏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乳酪生產加工技術,民間飲酪風氣興起。這一變化說明()。A.北方民族交融進一步加深B.游牧民族的飲食習慣不斷漢化C.中原畜牧業發展十分迅速D.《齊民要術》是北朝畜牧業專著6.如題6表是唐朝與周邊民族交往情況表,據此可知唐朝()。A.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具有靈活性B.少數民族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C.始終保持和平與友好的對外關系D.對所有少數民族都采取懷柔政策7.與北宋相比,南宋山水畫的重心從峭拔雄渾的山移到柔媚委婉的水;從“秋水共長天一色”移成畫面的留白,表現為“一角”“半邊”。這折射出()。A.崇文抑武的方針B.南宋的偏安C.女真族的崛起D.宋朝文化的昌盛歷史試卷第1頁(共6頁)2025 年廣東省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二)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30小題,每小題 2分,共 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B C C A A B B C B C D C B C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D A D A D B C B C B C A B B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小題,第 31小題 13分,第 32小題 13分,第 33小題 14分,共 40分。31.(1)特點:①風格多樣;②造型精美;③具有開放性;④具有兼收并蓄。(任答一點即可,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原因:①唐朝國力強盛,經濟實力雄厚;②唐朝手工業水平先進;③統治者實行了開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往頻繁。(任答一點即可,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2)宋朝手工業發達,制瓷技藝高超;宋朝造船技術領先世界;宋朝時指南針已應用于航海;宋朝鼓勵發展海外貿易(海外貿易興盛);宋朝商業繁榮(任答 2點即可,4分)(3)【示例一】陶瓷代表:唐朝邢窯的白瓷。價值: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古代人民勞動藝術的結晶。【示例二】陶瓷代表:宋朝定窯的白釉孩兒枕。價值:定瓷的美學思想達到了中國瓷藝美學的高峰,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后世瓷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寫出代表 1分,價值 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32.(1)背景:西方體育文化的傳入;政府重視并進行體育課程的改革和體育教育的推廣;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開展,創辦新式學堂,推動思想的進步和新式教育的發展;民族危機的加深,促使國人民族意識的覺醒;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逐步壯大(任答兩點得 4分)(2)【參考示例】第 1組:19世紀末—20世紀初、甲午戰敗后,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機。人們認為“身體弱導致國家弱”,提出“鍛煉身體,保家衛國”,推動學校開始上體育課,希望通過強健體魄拯救國家。第 2組:20世紀 30年代—40年代,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全民抗戰。體育口號強調“鍛煉身體,抗日救國”,體育課加入刺殺、跑步等軍事訓練,增強士兵和百姓的體力,團結人民抗擊敵人。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第 1 頁 (共 2 頁)第 3組:20世紀 50年代,中國處于“一五”計劃和抗美援朝時期,體育口號號召人們健身健體,投入工業化建設,保衛祖國。第 4組:20世紀 70年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外交事業取得突破發展,體育口號向世界傳遞了和平共處、友好交往的外交理念,體育事業為新中國發展對外關系作出了貢獻。第 5組:20世紀 80年代,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借體育活動展示中國崛起形象。第 6組:20世紀 90年代,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政府重視民生,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意識覺醒,體育帶來健康生活成為潮流。第 7組:21世紀以來,中國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舉辦世界性體育活動有利于融入國際社會,構建中國和平發展的形象。(任選一項作答即可一個時間段的口號得一分,闡述得 4分(得涉及到相關的史實))(3)社會價值:①能夠提高國人的身心健康水平,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②能夠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③能夠有效地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④這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4分,任答兩點即可)33.(1)史實:①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建立;②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4分,圍繞章目錄,任答兩個符合該目錄的史實即可)(2)信息:地緣沖突、經濟矛盾和競爭論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論述:19世紀末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加劇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科技競爭和經濟競爭,加劇了 19世紀末 20世紀初世界局勢的緊張。由于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美國和德國作為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科技發明領先于其他國家,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競爭力增強,經濟發展迅速,20世紀初,工業生產總值分別躍居世界第一、二位。英法等國科學技術和發明落后,經濟實力被美德超過。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使列強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日趨激烈。在本國經濟集團和壟斷組織的推動下,要求跨出國界形成國際壟斷集團,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促使主要國家加緊了對外擴張的步伐,為了爭奪世界,列強締結軍事和政治同盟,形成了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并且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綜合上述內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引發了一系列的沖突。(言之有理即可)(選擇信息 1分;觀點 2分;論述 6分,結論 1分;共 10分)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廣東省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歷史試卷(二).pdf 歷史 答案(江城二模).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