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表里的生物》第二課時教案設計新豐縣八一愛民學校 賴小藝一、教材分析與單元主題《表里的生物》是馮至創作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被選入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本單元以“科學精神”為核心主題,通過《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表里的生物》《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等課文,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家求真務實、敢于質疑的精神,培養獨立思考與科學探究意識。《表里的生物》作為散文體裁的課文,以童年視角展現對未知現象的好奇與探索,兼具文學性與科學性,是落實單元主題的重要載體。二、語文素養核心目標1. 內容理解把握“表里的生物”這一童年謎題的發現過程理解父親“不許動表”的背后蘊含的科學啟蒙意義2.語言品鑒:分析文中"我"的心理描寫(好奇→猜測→求證→感悟)注比喻句的運用(如“蝎子尾巴”“小尾巴似的擺動著”)3. 思維發展:體會兒童視角下的科學探索精神辯證思考“童年幻想”與“科學認知”的關系學生基本情況**三、學生學情分析六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對未知事物充滿探究欲望。經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夠通過圈畫關鍵詞句、批注等方式分析文本,但在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和抽象主題方面仍需引導。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容,分析“我”的形象特點,學習通過細節描寫體會人物心理。2.過程與方法:通過任務驅動、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體會童真童趣的可貴。五、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分析“我”的形象特點,理解課文主旨。教學難點:結合自身經歷,感悟“好奇心”對科學探索的意義。六、教學準備1.AI工具:使用智能白板展示課文關鍵詞云圖、生成“好奇心”主題的名人名言卡片。2.學生準備:課前默讀課文,圈畫體現“我”特點的句子。3.學習任務單七、教學過程:(一)溫故知新:喚醒記憶,激發興趣過渡語:上節課我們走進了《表里的生物》,認識了那個對表里世界充滿好奇的“我”。今天,讓我們繼續探索,看看這個孩子還有哪些有趣的發現!1.快速問答:用AI隨機點名功能,請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中內容。(出示PPT1)2.思維導圖:師生共同梳理“我”探究的過程(產生疑問→大膽猜測→證實猜測→得結論出(出示PPT2)師小結:上節課的內容同學們掌握的很好,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究“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子呢?【設計意圖】:通過復述,鞏固舊知,為新課學習做鋪墊。(二)感受形象:走進童心,品味語言過渡語: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讓我們化身小偵探,從字里行間尋找答案!學習任務一:出示PPT11.學生反饋AI輔助:白板高亮顯示學生提到的關鍵詞(如“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2.為什么“我”既害怕又愉快?出示PPT2(矛盾心理體現童真與科學萌芽。)3.從畫線句中你感受到什么?出示PPT3(如“美妙而奇特的想法”)。同學們的認真反饋,一起來說說“我”的特點出示PPT4【設計意圖】:通過圈畫批注和分享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三) 合作探究:聯系生活,分享童趣過渡語:這個充滿童真童趣的孩子,下面我們一起去品讀文章結尾的這句話吧。出示PPT51.課文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道說了多久”這樣的話是指那段話?為什么后來就不說了? 出示PPT6學習任務二:你們是否也有過這樣執著于某個想法的經歷?小組合作一起分享你們的趣事吧。2.小組分享:學生用“AI錄音轉文字”功能記錄同伴的故事,提煉關鍵詞(如“幻想”“追問”)。3.班級展示:每組推薦一名代表分享,教師用AI生成“童年好奇心”詞云圖。4.師小結:聽了同學的分享,老師很開心,原來我們每一個同學都對來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正是這些看似無知的趣事給我們的童年帶來無限的樂趣并留下美好的回憶。【設計意圖】: 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四 擴展提升:思辨與升華過渡語:有人覺得小時候的“我”費盡周折去探究與發現表里的生物是毫無意義的,你贊同這個觀點嗎?為什么?讓我們展開一場微型辯論! 出示PPT7正方:“無意義”是因缺乏科學知識。反方:“有意義”是探索的動力。1.學生自由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2.教師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培養辯證思維。金句推送:AI實時展示愛因斯坦名言,佐證反方觀點。【設計意圖】:辯證思考培養批判性思維,AI即時提供論據支持。(五)回顧主題,分享名人名言1.過渡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出示PPT8小結:科學發現的機遇總是等著好奇而又愛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也感受到了“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一些科學名人的名言。師小結:正方視角提醒我們,探索需結合實際、注重效率、規避風險;反方視角則強調,童年探索的本質價值在于過程而非結果。兩者并非對立,而是辯證統一——真正的科學精神,既需保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勇氣,也需掌握“理性取舍”的智慧。當面對未知時,可借鑒“我”的探索熱情,但需以安全為前提、以科學方法為指引,讓每一次好奇都成為成長的階梯。(六)分層作業:自主選擇,個性拓展過渡語:今天的作業菜單很豐富,總有一款適合你!作業選項:1. 故事達人:閱讀馮至《彩色的鳥》,用AI繪圖工具為故事配圖。2. 童年記事:寫一篇《我的“蝎子”時刻》,AI助手可幫忙潤色。3. 科學金句庫:收集3條關于“好奇心”的名言,制成電子卡片。【設計意圖】::差異化任務滿足多元需求,技術助力創意表達。(七)總結總結語:同學們,今天的課堂我們不僅認識了那個愛觀察、善思考的“我”,更明白了正是好奇心這顆種子,讓人類從表里的“蝎子”走向了浩瀚的宇宙。愿你們永遠保持這份好奇心的追問,因為科學就在那里等著你們!(八)板書設計16 表里的生物[好奇心]↗ ↖童真童趣 科學探索(九)教學反思一、教學亮點1. 溫故知新,有效銜接通過提問“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內容,并以“探究過程”的思維導圖(猜測→疑問→證實)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既鞏固了舊知,也為新課的展開奠定了基礎。2. 聚焦人物形象,落實語文要素在“感受形象,走進童心”環節,學生通過圈畫心理、語言、動作等描寫,自主分析“我”的特點(如好奇心強、愛觀察、執著)。結合文中“嚇了一跳”卻“感到愉快”的矛盾心理,學生深入體會到孩童探索世界的天真與執著,實現了對人物形象的深度解讀。3. 聯結生活,激發表達“合作探究”環節中,學生分享自己類似的童年經歷(如對某事物的好奇與追問),課堂氛圍活躍。通過交流,學生不僅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也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體現了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4. 思辨升華,培養批判思維“課堂演練”中針對“探究表里生物是否有意義”展開辯論,學生各抒己見,最終認識到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對科學發現的重要性,呼應了單元人文主題“科學精神”。5. 分層作業,個性拓展作業設計兼顧趣味性與實踐性,如“童年記事”與“科學金句庫”,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也延伸了課堂學習。二、改進方向1. 時間分配需優化“合作探究”環節學生分享過于踴躍,導致“擴展提升”部分時間不足,下次可提前設定發言時長,或采用小組代表匯報的形式提高效率。2. 深度追問不足在分析人物形象時,部分學生僅停留在標簽式回答(如“想象力豐富”),可進一步追問:“從哪些詞句具體感受到這種想象?”引導學生回歸文本細讀。3. 多媒體輔助不足若能在“思辨”環節插入科學家因好奇心發現真理的短視頻(如牛頓與蘋果),能更直觀地強化主題,今后需加強資源整合。三、總結本節課以“好奇心”為主線,通過文本分析、生活聯結、思辨討論等活動,落實了語言建構與思維發展的核心素養。學生不僅讀懂了童年的“我”,更體會到探索精神的可貴。未來教學中,我將進一步優化環節銜接,關注全體學生,讓語文課堂既有趣又有深度。(共15張PPT)16表里的生物(第二課時)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八一愛民學校 賴小藝(部編版版)六年級上1357246五、回顧主題,分享科學名言四、擴展提升,思辨與升華六、分層作業,個性拓展8一、溫故知新,喚醒記憶二、感受形象,走進童心三、合作探究,分享童趣01溫故知新,喚醒記憶請你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02“我”探究和思考的過程產生疑問“我”的想法大膽猜測證實猜測得出結論復述課文內容03感受形象,走進童心學習任務一:默讀課文,思考:“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文中哪些句子能體現?請圈畫相關內容,并作簡單批注。(小提示:聚焦“我”的心理、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05品析句子你從畫“ ”的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父親沒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04品析句子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思考:為什么“我嚇了一跳”,卻還“感到愉快”?06人物形象一起來說一說“我”的特點吧愛觀察善思考 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06合作探究,分享童趣學習任務二:課文的結尾寫道:"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時候才不說了。"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和同學交流。你是否也說過類似的話呢?把你的相似經歷講給同學們聽一聽吧。06擴展提升,思辨與升華學習任務三:課堂演練:有人覺得小時候的“我”費盡周折去探究與發現表里的生物是毫無意義的,你贊同這個觀點嗎?為什么?06馮至資料袋馮至資料袋1.作家、詩人、翻譯家。第一部詩集《昨日之歌》,奠定了馮至在中國新詩史上的地位。他曾被魯迅譽為“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2.他也是研究杜甫的專家,撰寫的《杜甫傳》在詳盡占有材料的基礎上,對杜甫的生平和作品作了清晰的論述,獲得了學術界較高的評價。06回顧主題,分享科學名言科學發現的機遇,總是等著好奇而又愛思考的人。06分享科學名言愛因斯坦說:“我沒有特別的才能,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遠進步的人。”06分層作業,個性拓展作業選項:1. 故事達人:查找并閱讀馮至的作品《彩色的鳥》和《貓兒眼》,把這些有趣的故事講給你的家人和朋友聽。2. 童年記事:寫一篇《我的“蝎子”時刻》,AI助手可幫忙潤色。3. 科學金句庫:收集3條關于“好奇心”的名言,制成電子卡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表里的生物》第二課時(2).pptx 表里的生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3.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