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階段性學業質量檢測初三歷史試題本試卷共4頁,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被稱為中華文明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黃帝B.堯帝C.周武王D.秦始皇2.中國戲曲文化博大精深、博采眾長,其中京劇《借東風》、豫劇《三顧茅廬》、秦腔《關公挑袍》等題材均取材于A.秦漢歷史B.三國歷史C.盛唐歷史D.明清歷史3.明代大儒學家王陽明提出商人亦可“為圣為賢”;明代話本“三言二拍”首次將商人、藝人作為歌頌對象,如《賣油郎獨占花魁》;《紅樓夢》中薛家雖為皇商,卻能躋身四大家族。這反映了A.反封建禮教的思想迅速發展B.儒家學說仍然占據思想統治地位C.“重農抑商”政策受到沖擊D.商品經濟發展推動社會觀念變化4.右圖為近代列強在華設廠數量統計圖。與1895年后的1500數值變化情況有直接關系的是000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500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1850年1860年1895年1900年1913年5.以下兩部著作闡明的共同觀點是梁啟超《變法通議》“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鄒容《革命軍》“欲御外侮,先清內患”A.師夷長技,自強求富B.政治變革,救亡圖存C解放思想,拯救國民D.團結民眾,共御外辱6.1926年,蔣介石在誓師大會上說到:“土匪軍閥,為虎作倀。帝國主義,以梟以張。本軍興師,救國救民。…保我平等,還我自由。實行主義,犧牲個人。有進有退,革命精神。”據此判斷,此次軍事行動的結果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B.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C.徹底擊敗了日本侵略者D.迫使中央紅軍進行戰略轉移7.以下紅色遺址共同見證了)井岡山朱德舊居福建古田會議舊址瑞金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A.中國共產黨成立B.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C.國共合作的實現D.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初三歷史試題第1頁(共4頁)8.據王玉蹦回憶,在張學良授意下,1936年12月12日凌晨四點,他率領部隊進入華清池打響了第一槍,隨后進入五聞廳搜捕蔣介石。他所描述的這一事件是A.北伐戰爭B.四一二政變C.西安事變D.解放南京9.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聯歡大會,北京市長彭真在會上宣布:我們的首都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與此相關的歷史背景是)A.開國大典B.三大改造C.“一五計劃”D.中共八大10.“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處世智慧。1955年,在國際會議上周恩來運用這一智慧成功解決了外交危機,這次會議是A.華盛頓會議B.日內瓦會議C.第26屆聯合國大會D.萬隆會議11.8世紀前期,法蘭克國王改革分封制,賞賜土地的人稱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稱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無償為封君服兵役。這說明西歐封建制度形成的紐帶是A土地關系B.血緣關系C.金錢關系D.宗教關系12.利瑪竇,意大利傳教士,明萬歷十年(1582年)來到中一帝國。右圖為其行駛路線。他選擇從歐洲坐船,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到達印度洋的路線,這一路線的開拓者、A.張騫B.鄭和C.哥倫布D.達·伽馬13.“(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促進了黑人的解放與平權運動的發展。盡管重建時期的努力遭遇挫折,但為未來的民權斗爭提供了法律基礎。”材料作者意在強調南北戰爭A.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B.維護了國家的統一C.推動了美國民主化進程D.解放了人們的思想14.以下列寧與鄧小平的經濟理論,共同體現了列寧允許私人資本參與中小型工業,外資以租讓制形式進入俄國。這些措施看似與社會主義原則相悖,實則“退一步進兩步”。鄧小平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嘛。只要對發展生產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它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社會主義的;為資本主義服務,就是資本主義的。A.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全面融合B.社會主義國家必須發展市場經濟C.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原則D.借鑒羅斯福國家干預政策的經驗15.以下21世紀召開的國際大會,體現的共同的主題是送不結器數新0平經正世第19次不結盟運動峰會第68屆世界婦女大會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聯合國環境大會A.多極化的世界政治格局B.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C.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態勢D.努力構建國際新秩序初三歷史試題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