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寓言兩則----《亡羊補牢》教材分析:《亡羊補牢》是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寓言故事。這篇課文短小精悍,文字淺顯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它以養羊人丟羊、補牢的故事為線索,通過養羊人兩次丟羊后的不同態度,揭示了“知錯就改,為時未晚”的道理。在教材編排上,本單元圍繞著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展開,這篇課文是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和品德教育的重要素材。同時,寓言這種文學體裁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文學形式的接觸,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和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他們對故事充滿興趣,尤其是富有童趣和教育意義的故事。然而,他們對于寓言這種體裁的特點可能還不是很清楚,在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時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此外,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需要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學目標:文化自信:故事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引發多角度思考,獲得豐富的啟示。語言運用:能讀好對話的語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受。思維能力:了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蘊含的道理,升華對寓意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個性解讀。審美創造:培養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事物,促進學生心靈的健康、和諧發展。教材重點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故事的發展脈絡。認識并書寫本課的生字詞,掌握多音字“圈”“坊”的讀音和用法。教學難點理解寓言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并能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通過對養羊人不同態度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心理變化。教學方法朗讀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情感。情境教學法:創設“拯救羊村大行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的學習中。討論法:組織學生對課文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討論,如養羊人的錯誤和正確做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街坊和養羊人,通過對話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包含課文的圖片、生字詞的動畫演示、相關的拓展資料等。制作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字卡和詞卡。教學流程單元主題:辦法單元主題導入:我們每一個小朋友在成長的路上總會遇到許多問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會怎么辦呢?是哭鼻子,還是尋求爸爸媽媽的幫助?或許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我們可以更多地去試著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去突破自己。本單元,讓我們邀請個性十足的魔丸小哪吒,和同學們一同走進有趣的故事世界。在故事里,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解決問題的辦法更科學;議一議,楊桃畫成五角星到底對不對;辯一辯,小馬過河究竟該聽誰的意見。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分享從中獲得的啟發,學會做一個遇到事情能積極想辦法的人。進入我們本單元的第一個子任務:“拯救羊村大行動”導入創設情境這天,哪吒的“時空電話”突然響起,原來是“寓言村”居民打來的求助電話。“寓言村”正深陷危機,羊群不斷神秘失蹤,情況愈發危急。現在,讓我們和哪吒一起,穿越神奇的時空隧道,化身為智慧的修補專家,為“寓言村”居民量身定制修補方案,守護可愛的羊群。復習舊知展示《坐井觀天》、《寒號鳥》、《我要的是葫蘆》、《狐假虎威》的圖片,說出寓言故事的名字。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寓言故事,從而引出新課《亡羊補牢》。揭示課題板書課題“亡羊補牢”,猜測題目的意思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課題猜測故事的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習活動一:讀寓言,理情節讀寓言,理情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給自然段標上序號,故事里的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把和丟羊相關的詞句畫出來。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讀音和朗讀習慣。2.檢查初讀情況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傾聽,進行評價。教師針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如字音、語調、停頓等。學習活動二:丟3.引導學生思考養羊人丟羊的原因。再次閱讀課文,思考:“第一次羊是怎么丟的呢?”在文中找出相關線索。學生匯報出示句子: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強調“圈”是多音字,在這里讀“juàn”,引導學生說出“羊圈”是養羊的地方,拓展“豬圈”“雞圈”等詞匯。那第二次羊又是怎么丟的呢?再次閱讀課文,找出原因。出示句子: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因為羊圈還是破著那個窟窿,而且養羊人不聽街坊的勸告,所以第二只羊又被狼叼走了總結:羊圈破了個窟窿和不聽勸告是導致羊丟了的兩個原因。學習活動三:勸三.剖析人物,獲得啟示出示街坊和養羊人的對話: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朗讀對話感受性格自由朗讀對話。強調“坊”字在組成詞語時讀輕聲,分角色朗讀對話,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你覺得街坊是個怎樣的人呢?養羊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可能會是什么語氣呢?如果讓你在“說”前面加個詞,你會加哪個詞?預設:不以為然、毫不在意、滿不在乎養羊人是個怎樣的人?預設:不聽勸告、一意孤行如果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恰好讓狼聽到了,狼會怎么想?羊會怎么想呢?再次朗讀養羊人的話,感受他不聽勸告的態度。學習活動四:悔大膽推測,體會不聽勸告會帶來嚴重后果。如果他今天還是不聽勸不修羊圈,第三天早上會發生什么?第四天?第五天?哪個詞你發現他開始醒悟了?用“——”劃出來。你做過什么讓你后悔的事嗎?當時你說了什么呢?學習活動五:改默讀第5自然段,畫出他怎么想怎么做的句子。(學生默讀畫句子)你覺得哪個句子更好?為什么?(展示句子對比)學習活動六:悟出示兩段情景提問:他們的問題和養羊人有什么相似之處?該怎么用‘亡羊補牢’的道理勸他們?分享自身經歷:你是否有過‘亡羊補牢’的經歷?結果如何?”總結道理板書:知錯就改,為時未晚!將寓言道理遷移到實際生活,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分享增強課堂互動與情感共鳴。四 、指導書寫1. 觀察并說說“鉆、勸、丟、告”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書寫時要注意的筆畫。2. 教師示范書寫。3. 生臨寫五、板書設計六、教學反思成功之處:在導入環節,通過創設“拯救羊村大行動”的情境,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復習舊知的環節也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朗讀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法和角色扮演法等。這些方法的運用,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例如,在角色扮演環節,學生能夠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活動,表演得非常投入。在生字詞教學方面,注重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教學,如講解“圈”“坊”等多音字時,通過具體的語境讓學生理解其不同的讀音和用法,效果較好。不足之處:在課堂時間的把控上還不夠精準,在精讀課文環節,由于學生討論比較熱烈,導致時間略顯緊張,最后的課堂小結有些倉促。在引導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時,還可以更加深入。雖然學生能夠說出“知錯就改”的道理,但對于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一道理,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更多的思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