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密 封 線 內 不 得 答 題)民樂縣思源實驗學校2025年春學期期中學業測試九年級歷史 試 卷(總分60分)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文物是了解歷史的重要依據。以下文物共同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 )A.農業耕種技術的提高 B.紡織業的進步C.冶煉鑄造技術的發展 D.煮鹽業的興盛2.控制了陰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并且在河西走廊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這一情況最早出現在( )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西晉3.某學者這樣評價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陳橋驛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間銷兵權……還一個,盛世繁華,文煌武烈。”他評價的是( )A. 秦王嬴政 B.漢高祖劉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趙匡胤4.“鑼鼓響,秧歌起。黃河唱,長城喜。臘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懸崖當云梯……陜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南北兄弟手攜手,擴大前進根據地。”以上歌詞描寫的是( )A.北伐戰爭擊潰吳佩乎主力 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C.中央紅軍開始了戰略轉移 D.中央紅軍和陜北紅軍會師5.經過五年多的改革開放實踐,城鄉自由貿易、個體經濟、私營企業快速發展起來,這些新的經濟成分促使城市經濟和國營企業啟動改革。這里的“五年”應該是( )A.1978-1983年 B.1984-1989年 C.1992-1997年 D.2002-2007年6.下框所示是小澍同學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做的學習筆記。由此可以判斷,他學習的主題應該是( )金字塔 佛教 楔形文字 種姓制度 阿拉伯數字 《漢謨拉比法典》A.古代亞非文明 B.古代歐洲文明 C.封建時代的歐洲 D.封建時代的亞洲7.“避免了暴政的出現,防止權力過分集中。”1787年美國憲法中與之的相關規定是( )A.議會定期召開,國王不能隨意征稅 B. 總統、國會與最高法院各司其職、相互制衡C.人人有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D.不經法院批準,國王不能隨便逮捕民眾8.農民與工人舉行罷工活動,甚至把矛頭指向了蘇維埃政權。連十月革命的中堅分子卡朗施塔得水兵也參與叛亂……新經濟政策的實行,重新建立了工業與農業之間正常的經濟聯系,受到廣大人民特別是農民的歡迎。這反映出新經濟政策( )A.緩解了國內危機 B.改變了社會性質 C.擴大了經濟市場 D.激發了階級矛盾9.梁啟超在回憶19 世紀 80 年代的情形時說:“朝士皆恥言西學,有談者,詆為漢奸,不齒士類”。而到了19 世紀末,卻出現了“舉國若狂,人人競言西學”。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當時中國( )A.社會性質的變化 B.自強求富思想的推廣C.民族危機加深,救亡意識凸顯 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10.1950年以來,我國農村先后經歷了從土地改革到農業合作化,再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等一系列政策調整。這些改革和調整從根本上是為了( )A.徹底廢除封建土地制度 B.完成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C.擴大農民的生產自主權 D.適應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11.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以下史實能說明此觀點的是( )①《拿破侖法典》的頒布 ②巴黎公社的建立③十月草命的勝利 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2025年,全球 AI技術加速演進,Grok3 發布、DeepSeek 公開稀疏算法、OpenAI即將推出 ChatGPT4.5 模型等。某 AI領域專家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要讓人工智能真正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是成為威脅。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技術創新必然威脅人類社會 B.應立即停止發展人工智能C.必須使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 D.發展人工智能要趨利避害二、材料分析題(共26分)13.(10分)敦煌,是一座具有幾千年文明的寶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迄今,莫高窟保存了735個洞窟,包含了建筑、雕塑、壁畫、音樂、舞蹈等多種門類的藝術。--摘編自章麗鋆《樊錦詩:絲路明珠敦煌莫高窟及其現代文化角色》材料二敦煌莫高窟第323窟的北壁,有一幅壁畫,畫作是西漢武帝時代的一位使臣,穿越廣袤大漠到中國西邊尋求盟友,共同對付匈奴族侵略的故事。 ——摘編自寧強《敦煌壁畫里的“一帶一路”形象》 敦煌壁畫唐朝高僧西行取經圖材料三 16世紀中葉開始,莫高窟逐漸變得破敗。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實施大規模加固維修,出臺《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將世界遺產的保護法治化,采用數字技術手段,對敦煌藝術進行保護。——摘編自樊錦詩《絲路明珠敦煌莫高窟及其現代文化角色》(1)根據材料一,概括莫高窟的特點。(3分)(2)根據材料二,分別寫出與“使臣”“高僧”相關的歷史事件,并分析兩個事件的共同影響。(4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黨和國家為保護敦煌莫高窟所采取的措施。(3分)14.(6分)經過14年抗戰,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一場大規模戰役。戰前,日本大本營認為“攻占漢口作戰是早日結束戰爭的最大機會”“只要攻占漢口、廣州,就能統治中國”。武漢會戰從 1938年6月至10月,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場遍及鄂、豫、皖、贛4省廣大地區。此戰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斗數百次,以傷亡40余萬的代價,斃傷日軍10余萬,為避免損失,中國軍隊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漢。武漢會戰歷時4個多月,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摘編自牛力《抗日戰爭時期的武漢會戰》材料二 中國的抗日戰爭,最終使英、美等大國意識到中國的巨大實力。1942年1月,中國同美、英、蘇一起簽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大國地位首次得到確認。與此同時,1943年,中國與英、美分別簽署新約,廢除了英、美在華的諸多不平等特權,此后各國紛紛效法,歸還侵占中國許久的主權和領土,中國逐步實現國家領土完整。——摘編自蔚云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修筑民族的復興之路》(1)根據材料一,概括武漢會戰的特點。(2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抗日戰爭后期中國地位提高的表現。(2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引起這一變化的原因。(2分)15.(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漢唐兩朝對邊疆的少數民族叛亂勢力予以堅決的軍事打擊,對邊疆少數民族均采取“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之恩威并施手段。漢唐兩朝通過移民實邊、大興屯田等措施,以發展經濟為紐帶,以開展貿易為手段,實現了中原與邊疆地區經濟上的往來互洽。為了實現大一統的政治訴求,漢唐兩朝統治者一直重視對邊疆的文教治理,“宜文教以章其化”,積極推行文化治理方略,以增強邊疆各民族對儒家文化的認同。——摘編自楊麗、葉珍珍《漢、唐北部邊疆治理比較研究》材料二 元朝的大統一,不僅僅是版圖遼闊,而且也在于統治的有效性和穩定性,或者說統治的深度。這主要表現在對邊疆地區的控制上,少數民族王朝有它自身的優勢,更加能夠切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宣。——摘編自《張帆談元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歸納漢唐兩朝邊疆治理的共同措施。(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能夠說明元朝因地制宜控制邊疆地區的舉措,并簡析元朝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作出的貢獻。(4分)(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國古代邊疆治理給你的啟示。(2分)三、探究題(共10分)16.(10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100多年波瀾壯闊。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國共產黨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社會謀大同的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斗、英勇犧牲、奮發圖強、頑強拼搏,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奮斗目標,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摘編自楊正權《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結合材料從下面的史事中任選兩例,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為題,寫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成文)(中共一大遵義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九年級歷史 第4頁 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