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戰2025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擬押題卷卷02(鹽城專用)注意事項:1.考試時間:30分鐘,試卷滿分:20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選擇題共10分)一、共20小題,每小題0.5分,共10分。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生物體內的主要遺傳物質是( )A.DNA B.蛋白質 C.脂肪 D.糖類2.遺傳物質主要在細胞核中的生物或細胞是( )①病毒 ②乳酸菌 ③酵母菌 ④葉肉細胞 ⑤人成熟的紅細胞A.④⑤ B.③④ C.②④ D.①⑤3.下列有關細胞分裂和分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變化明顯 B.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化形成C.多細胞生物體通過細胞分化增加細胞數目 D.不同組織的細胞都有分裂能力4.在炎熱的夏季,西瓜是人們很喜愛的水果,其中可食用的果肉屬于什么組織( )A.保護組織 B.結締組織 C.營養組織 D.上皮組織5.連綿陰雨導致玉米產量降低,主要是因為天氣影響了玉米的( )A.開花 B.傳粉 C.受精 D.種子萌發6.下圖是天門市常見幾種農產品,其中屬于果實的是( )A.蓮藕 B.花生 C.白蘿卜 D.荸薺7.為探究綠蘿的生理活動,選取生長狀況相近的花斑葉綠蘿多株,均分為兩組,分別置于密閉玻璃箱內進行水培,實驗設計及結果如下。實驗組 條件 二氧化碳的變化量甲 放置于黑暗處12小時 Q1乙 放置于陽光下12小時 Q2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葉片的白斑部分不進行光合作用 B.Q1與植株所有細胞有關C.Q1是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的量 D.Q2是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8.小洋最近經常表現出肚子疼、發燒、面色蒼白等癥狀,他爸爸便帶他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表是他的血常規化驗報告單的一部分.檢查項目 測定值 參考值RBC(紅細胞計數) 3.80×1012/L 3.50~5.50×1012/LWBC(白細胞計數) 40.80×109/L 4.00~10.00×109/LPLT(血小板計數) 120×109/L 100.00~300.00×109/L根據血常規化驗結果,可推斷出小剛可能患有( )A.闌尾炎 B.白血病 C.貧血病 D.缺鈣9.下列關于血管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動脈管壁彈性大,管內血液流速慢B.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叫動脈C.把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叫靜脈D.靜脈中的靜脈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10.人平靜吸氣結束以前,肺內氣壓如何變化( )A.先減小,后增大;始終高于大氣壓 B.一直增大;始終高于大氣壓C.一直減??;始終低于大氣壓 D.先減小,后增大;始終低于大氣壓11.正常情況下,尿液和原尿相比較,不含有下列哪種物質( )A.尿素 B.水 C.葡萄糖 D.無機鹽12.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br/>A.建立自然保護區 B.瀕危物種遷出原地保護C.頒布相關法律法規 D.建立瀕危物種的種質庫13.下列有關人類生殖發育知識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是臍帶B.正常情況下,人體受精卵形成部位是輸卵管C.男、女主要生殖器官分別是睪丸、卵巢D.男性的輸精管結扎后,仍具有男性的第二性征,并能產生精子14.簇毛麥生長繁茂,對稈銹病有抗性,其體細胞中染色體如圖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簇毛麥的抗稈銹病性狀能遺傳 B.簇毛麥的卵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14條C.簇毛麥的抗稈銹病性狀由基因控制 D.簇毛麥的染色體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15.正常情況下,一名男子把他的Y染色體傳給兒子的概率是( ?。?br/>A.0% B.100% C.50% D.25%16.白化病是家族遺傳性疾病,屬于罕見病。如圖是某家庭白化病的遺傳情況(相關性狀的顯、隱性基因分別用A、a表示),根據圖解我們能夠知道()A.1、4、7號基因組成相同B.8號個體的基因組成是AA或AaC.根據3、4、7號可判斷出白化病為隱性遺傳病D.若圖中6號和7號個體是一對夫婦,所生孩子為膚色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0%17.下面是小明同學學習有關生命起源與進化的知識后作出的相關敘述,小剛同學說小明的敘述中有一項是錯誤的,請你將錯誤的一項找出來( )A.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 B.長頸鹿長頸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始祖鳥化石是鳥類進化成哺乳類的典型證據D.原始生命誕生在原始海洋中18.下列屬于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是( )A.沙漠中生活的仙人掌的葉特化成刺 B.大樹底下好乘涼C.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D.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19.如圖是小華同學制作的生態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生態瓶中的水草是生產者 B.該生態瓶中沒有非生物成分C.生態瓶可視為微型生態系統 D.為使該生態瓶維持較長時間應放在適宜的光照下20.為了預防麻疹、風疹的流行,衛生部門與學校共同采取下列措施,其中屬于保護易感人群的是( )A.注射麻疹、風疹疫苗 B.要求飯前便后勤洗手C.保持教室清潔與通風 D.要求發燒時及時就醫第II卷(非選擇題共10分)二、共2大題,每空1分,共10分。21.圖是某生態系統食物網簡圖。圖中A~D代表不同的消費者。請據圖回答下列:(1)共有_________條食物鏈。 (2)此食物網中,C和D的關系是_________。 (3)一般認為,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成分是_________。 (4)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于_________。 (5)圖只是生態系統的部分成分,若要表示完整的生態系統,圖中還應加入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22.如圖為豌豆生殖和遺傳有關的過程示意圖,莖的高矮性狀由基因D、d控制,子葉的黃色與綠色性狀由基因A、a控制。請據圖回答:(1)從圖中觀察可知,豌豆親代控制莖的性狀的基因組成為_____。親代全為高莖,子代出現了矮莖,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中叫做_____。(2)乙圖為豌豆果實和種子形成過程的兩個重要生理過程:_____。(3)從圖丙中可知,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在體細胞中是_____存在的。如果丙圖基因組成的豌豆結了種子,其種子的子葉顏色黃色:綠色=_____(黃色為顯性)。參考答案1.A【詳解】試題分析:染色體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質和DNA(脫氧核糖核酸的簡稱),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考點:本題考查的是生物主要的遺傳物質。點評:此題是基礎知識題,較易,解答此題的關鍵熟記生物主要的遺傳物質。2.B【分析】病毒是沒細胞結構,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含遺傳物質的內核,寄生在活細胞生活。細菌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未成形的細胞核;動物細胞的結構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組成;植物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詳解】①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含遺傳物質的內核;②乳酸菌屬于細菌,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未成型的細胞核;③酵母菌屬于真菌,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④葉肉細胞,屬于植物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⑤人成熟的紅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組成,沒有細胞核。綜上分析,遺傳物質主要在細胞核中的生物或細胞是③酵母菌,④葉肉細胞。故選B。【點睛】解題的關鍵是理解病毒,真菌,細菌、植物和和動物細胞的結構特點。3.C【分析】細胞的分裂:①細胞核由一個分成兩個;②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含有一個細胞核;③如果是動物細胞,細胞膜從細胞的中部向內凹陷,縊裂為兩個細胞。若是植物細胞,則在原來的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和新的細胞壁;④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可見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首先發生變化的是細胞核,細胞核中的染色體首先要完成復制加倍,隨著分裂的進行,染色體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這樣,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相同,新細胞和原細胞的染色體相同和數目也相同。保證了新細胞和原細胞遺傳物質一樣。所以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最先進行的是染色體的復制。【詳解】A.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首先發生變化的是細胞核,細胞核中的染色體首先要完成復制加倍,隨著分裂的進行,染色體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因此,細胞核分裂時,染色體變化明顯,A正確。B.生物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組織),B正確。C.多細胞生物體通過細胞分裂增加細胞數目,C錯誤。D.分生組織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通過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組織。其他組織沒有分裂能力,D正確。故選C。4.C【分析】植物的主要組織有分生組織、保護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等,它們各具有不同的功能。據此回答。【詳解】A.保護組織一般都分布在植物體的表面,細胞排列緊密,沒有細胞間隙,而且在與空氣接觸的細胞壁上有著角質,對內部各種組織起保護作用,故A不符合題意。B.結締組織的種類很多,分布廣泛,細胞間隙大,細胞間質多如骨骼、血液,具有連接、支持、保護、營養的作用,故B不符合題意。C.營養組織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果肉、葉肉、莖中央的髓等內,有儲存營養物質的功能,西瓜的果肉屬于營養組織,故C符合題意。D.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細胞排列緊密,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皮膚的表皮,小腸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內表面,呼吸道的表面等,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5.B【分析】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生理過程。【詳解】綠色開花植物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生理過程。傳粉是指雄蕊花藥中的成熟花粉粒傳送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玉米花是風媒花,玉米開花如果遇到連綿陰雨,花粉被雨水沖落,影響風力傳粉,導致玉米減產。故選B。6.B【詳解】果實一般是由子房發育而成的,包含果皮及種子兩部分,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種子則由胚珠發育形成。蓮的地下莖,叫蓮藕,長節,節上有鱗片葉,莖中有管狀小孔,折斷有絲狀物相連,是屬于變態莖,故A不符合題意;花生屬于果實,它包括果皮和種子,由子房發育而成,故B符合題意;白蘿卜,我們吃的蘿卜屬于根,屬于營養器官,故C不符合題意;荸薺是變態莖,屬于營養器官,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 7.D【分析】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內,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3.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4.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進行,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詳解】A.葉片的白斑部分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A正確。B.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進行,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所以,在黑暗中的Q1與植株進行呼吸作用有關,所有的活細胞都能進行呼吸作用,B正確。C.因為在黑暗的條件下,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能進行呼吸作用。所以,Q1是植物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的量,C正確。D.在陽光下放置12小時,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都能進行,且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所以,二氧化碳的變化量Q2是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減去植物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量(Q1),即: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Q1+Q2,D錯誤。故選D。【點睛】正確識記并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條件和過程是解題的關鍵。8.A【分析】血液中的三種血細胞是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的功能主要是運輸氧氣;多細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紅細胞過少或其中的血紅蛋白過少時會患貧血;白細胞過多說明有炎癥;血小板過少會止血困難,可通過與正常值對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詳解】通過分析題干中數據可知正常范圍內人白細胞數量4.00~10.00×109/L,此人的白細胞高于正常值40.80×109/L,因此可能是闌尾炎。故選A。9.D【分析】人體有三種血管: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動脈的功能是把心臟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靜脈的功能是把全身各處的血液送回心臟,毛細血管的功能是進行物質交換。【詳解】A.動脈分布一般比較深,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流速度快,A錯誤。B.靜脈是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B錯誤。C.動脈是把血液從心臟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C錯誤。D.靜脈中有靜脈瓣,靜脈瓣的作用是可以防止血液倒流,D正確。故選D。10.D【分析】人體呼吸時,肺內氣壓變化曲線:【詳解】肺富有彈性,當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收縮使得胸腔容積擴大時,肺便擴張,肺內的氣體壓力相應降低,于是外界氣體就被吸入。當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舒張使得胸腔容積縮小時,肺便收縮,肺內的氣體壓力相應增大,于是氣體就被呼出。所以,結合分析可知:人平靜吸氣結束以前,肺內氣壓先減小,后增大;始終低于大氣壓,故選D。11.C【分析】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過濾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詳解】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無機鹽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與原尿的主要區別是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故C符合題意。故選C。12.A【詳解】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護,即建立自然保護區。13.A【分析】(1)男性的生殖系統包括精囊,輸精管,睪丸,陰莖等;女性的生殖系統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等。(2)人類受精的過程及胚胎發育過程如圖:。【詳解】A、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結構是胎盤,A錯誤;B、據分析可見:受精的場所的輸卵管,B正確;C、男性產生生殖細胞--精子的器官是睪丸,同時睪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屬于內分泌器官;女性產生生殖細胞--卵細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時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屬于內分泌器官。C正確;D、男子的第二性征是由睪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控制的,因此結扎后仍具有男性特征,并能產生精子,D正確。【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人類受精的過程、胚胎發育過程及營養。14.B【分析】染色體是細胞內具有遺傳性質的物體,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是遺傳物質基因的載體;正常人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23對,并有一定的形態和結構;染色體在體細胞內成對存在,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詳解】A.簇毛麥的抗稈銹病性狀能通過生殖細胞遺傳給后代,正確。BD.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據圖可見:簇毛麥體細胞中有7對染色體,在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單存在,所以卵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7條,B錯誤,D正確。C.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簇毛麥的抗稈銹病性狀由基因控制,正確。故選B。【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染色體和基因在體細胞中成對,在生殖細胞中成單,知道具體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15.B【分析】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有一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人的性別遺傳圖解: 【詳解】根據人的性別遺傳圖解可知,父親(男子)的Y染色體一定傳給兒子,X染色體一定傳給女兒。因此,正常情況下,一名男子把他的Y染色體傳給兒子的概率是100%,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6.A【分析】(1)生物的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2)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詳解】A.根據親代1、2正常,而子代6患病可以判斷白化病是隱性遺傳病。1、4、7號的基因組成相同為Aa,A正確。B.個體8患病,因此基因組成為aa,B錯誤。C.根據1、2、6號可以判斷出白化病為隱性遺傳病,C錯誤。D.若圖中6號和7號個體是一對夫婦,所生孩子孩子為膚色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2×1/2=1/4=25%,D錯誤。故選A。【點睛】關鍵是把握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以及它們與性狀表現之間的關系。17.C【分析】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其中,過度繁殖是自然選擇的前提,生存斗爭是自然選擇的手段和動力,遺傳變異是自然選擇的內因和基礎,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詳解】A.化石是保存在巖層中的古生物遺物和生活遺跡,直接說明了古生物的結構或生活習性。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證據,A正確。B.古代長頸鹿存在著頸長和頸短、肢長和肢短變異,這些變異是可以遺傳。肢和頸長能夠吃到高處樹葉,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肢和頸短個體,吃不到高處樹葉,當環境改變食物缺少時,就會因吃不到足夠樹葉而導致營養不良,體質虛弱,本身活下來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可能性就更小。經過許多代以后肢和頸短的長頸鹿就被淘汰。這樣,長頸鹿一代代進化下去,就成今天上們看到長頸鹿??梢?,長頸鹿長頸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正確。C.始祖鳥既有爬行動物的特征,又具有鳥類的特征,這說明始祖鳥化石是古代爬行類進化成鳥類的典型證據之一,C錯誤。D.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的相互作用,形成復雜的有機物,經過及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見,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正確。故選C。18.A【詳解】A、沙漠地區干旱缺水,仙人掌的葉特化成刺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的散失,是對沙漠干旱環境的適應,符合題意。B、大樹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熱量,使氣溫降低;夏天大樹還能遮擋陽光,降低溫度;此外大樹還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使空氣清新宜人。因此樹蔭下,空氣濕潤、涼爽、清新宜人。故“大樹底下好乘涼”,是生物大樹對環境的影響,不符合題意。C、橘在南方生長得很好,在北方生長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溫度不同造成的,橘是熱帶水果適宜生長在高溫的南方,北方溫度低不適宜橘子的生長,故淮南的橘子移種到淮北,就結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實,主要是非生物因素溫度不同造成的,不符合題意。D、“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現了生物因素草對生物豆苗的影響,草與豆苗,相互爭奪陽光、水分、無機鹽和生存的空間,屬于競爭關系,不符合題意。故選:A。19.B【分析】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詳解】該生態瓶”即包括了環境,又包括了此環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該生態瓶構成了一個微型的生態系統”,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瓶中的水草是生產者,它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供其他生物需要,因此為使該生態瓶維持較長時間應放在適宜的光照下,ACD均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20.A【分析】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該題要從預防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方面解答。【詳解】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傳染病流行的時候,只要切斷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因此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題干中保持教室清潔與通風、要求飯前便后勤洗手屬于切斷傳播途徑,要求發燒時及時就醫控制傳染源,注射麻疹、風疹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只要基礎扎實就能靈活答題。21. 3 競爭生產者或植物太陽或太陽能分解者【詳解】(1)在本生態系統中有:①生產者→C→A;②生產者→D→A;③生產者→D→B→A三條食物鏈;(2)在食物鏈中:①生產者→C→A;②生產者→D→A,C、D均以生產者為食,會發生競爭,此食物網中,C和D屬于競爭關系;(3)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綠色植物)能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生產者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是生態系統中其它生物的能量來源,沒有生產者就沒有就沒有其他生物,所以,一般認為,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成分;(4)在生態系統中只有綠色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儲存能量,同時釋放出氧氣,有機物中儲存著來自陽光的能量,因此,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5)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兩部分,生物成分包括植物、動物(包括人在內)和具有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植物屬于生產者,動物和人屬于消費者,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該圖若要表示完整的生態系統,圖中還應加入的成分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22. Dd、Dd 變異傳粉和受精成對 3:1【分析】(1)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如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2)遺傳是指親子間在性狀上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在性狀上的差異。(3)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成單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與體細胞中的相同都成對。(4)生物體的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當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5)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親代的基因組成是雜合體。【詳解】(1)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則親代個體表現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由一對隱性基因控制;從圖中看出將兩株高莖豌豆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子代出現了矮莖豌豆。因此莖豌是顯性性狀,矮莖是隱性性狀。“若顯性基因用D表示,隱性基因用d表示”,則矮莖豌豆的基因組成是dd,因此親本高莖豌豆遺傳給子代矮莖豌豆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親本高莖豌豆的基因組成分別是Dd、Dd,遺傳圖解如圖所示: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在性狀上的差異。親代全為高莖,子代出現了矮莖,這體現了親子間的差異,叫變異。(2)一朵花經過傳粉、受精后,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因此果實和種子形成最重要的生理過程是傳粉和受精。(3)據圖可見:基因在體細胞內成對存在,親代都是黃色種子(Aa),遺傳圖解如圖:可見后代黃色:綠色═3:1【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相對性狀、遺傳、基因的顯性與隱性以及會借助遺傳圖解分析解答此類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