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汕尾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1.(2024七下·汕尾期末)“腹有詩書氣自華,胸藏文墨懷若谷?!睕Q定個人形象的,不只在衣著,更在氣質。這告訴我們( ?。?br/>①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展現青春的內在美②要正視身體變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綻放③美不在外表,不必追求形體、儀表等外在美④追求美,真正的美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3月21日至24日,第39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深圳舉辦,廣東省22個代表隊500多名師生、304項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100項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競賽項目和15名“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候選人參加終評展示活動,評出各類參賽作品一等獎60項、二等獎139項、三等獎194項,并選出優秀作品代表廣東省參加2024年暑假舉辦的第3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這體現了( )A.青春充滿活力蘊含偉大的創造力B.廣東省的科技創新遙遙領先世界C.開發創造潛力是成功的唯一源泉D.有批判精神必定獲得科技大賽成功3.(2024七下·汕尾期末)為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2024年3月9日上午,汕尾市城區共青團聯合后徑社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組織某小學的40余名學生開展“‘畫’解情緒·積極前行”12355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保持心理健康,青少年需要( ?。?br/>A.社會、家庭和學校配合,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B.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松自己C.封閉自己,遇到問題時不必尋求他人幫助D.杜絕他人幫助,因為自己是心理保健醫生4.(2024七下·汕尾期末)“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也是中華民族始終不變的人格追求。這要求青少年( ?。?br/>A.明辨是非、行己有恥 B.積德行善、取悅他人C.善于觀察、利字當頭 D.修身立德、孤芳自賞5.(2024七下·汕尾期末)汕尾市某中學為了解學生的異性交往觀念,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針對下表問題及選項,你的選擇是( )與異性交往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應該怎么對待異性交往 ① 禁止進行學習之外的交往,因為容易出現早戀② 既要自然、適度、尊重、真誠,又要廣泛交往③ 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④ 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自尊自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5月15日,海豐籍著名院士陳克復在汕尾華附“善美講壇”開講,講述他的造紙人生。他提到“當代青年的歷史重任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青春的奮斗不止,探索不息,青春當有力量”。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br/>①步入青春的我們,要自強,讓青春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②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去實現和創造③青春的我們,要自信,更要自強④只要我們充滿自信,就一定能夠成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4七下·汕尾期末)小馬某次考試的結果不盡人意,他感到很沮喪。遇到此類情況我們常建議說:“換個角度你會發現別樣風景。”這種情緒的調節方法屬于( ?。?br/>A.放松訓練 B.合理宣泄C.轉移注意 D.改變認知評價8.(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5月,汕尾市多所學校開展校園開放日活動,各類場館向社會各界開放,其中“心理驛站和情緒宣泄室”成為家長學生關注的熱點。場館開放期間推出多種活動和“花式”途徑幫助學生舒緩心情,釋放壓力。若要報道這一活動,以下標題最適合的是( ?。?br/>A.人際關系處理好,幸福生活壓力少B.過度興奮不可要,心平氣和沒煩惱C.合理宣泄人歡笑,喜怒哀懼全去掉D.心理健康人開朗,管理情緒貴有方9.(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五一”假期,汕尾市紅色文化旅游持續升溫,紅宮紅場、彭湃故居、新山村等紅色教育基地、革命舊址成為各地游客爭相“打卡”的旅游景點,追尋紅色歷史,接受紅色教育。這有助于( ?。?br/>A.激發青春活力,豐盈物質生活 B.引領國家發展,創造中國奇跡C.培養愛國情感,豐富人生經歷 D.改變自身性格,推動社會進步10.(2024七下·汕尾期末)下列關于情感與情緒二者之間的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①情感伴隨著情緒的反應逐漸積累和發展②情緒是長期且穩定的③情緒與情感都是復雜的④情緒和情感緊密相連,情緒就是情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七下·汕尾期末)圖中“我”對媽媽的情感變化說明( ?。?br/>A.情感與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均無關B.情緒會隨著生活經歷不斷積累、發展C.人們通過情感來體驗生命、體驗生活D.情感總是不穩定的、易變的、短暫的12.(2024七下·汕尾期末)每個人都害怕孤獨和寂寞,希望自己歸屬于某一個或多個群體,希望加入某個組織、某個團體,從中得到溫暖,被他人接受、認同,有價值感并與群體成為整體,這種感受就是( )A.集體歸屬感 B.集體安全感 C.集體榮譽感 D.集體向心力13.(2024七下·汕尾期末)中國已經開啟5G時代,中國的5G研發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事實上,5G的研發與布局不是依靠個人英雄主義,而是需要團隊的合作,無論是芯片、網絡還是終端,都需要協同并行。下列格言詩句所蘊含的道理與此一致的是( ?。?br/>①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②兄弟同心,其利斷金③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④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4.(2024七下·汕尾期末)命運的不可捉摸使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然會遭遇得失、順逆、美丑等各種情境。因而有時欣喜若狂,有時焦慮不安,有時孤獨恐懼,有時滿腔怒火,有時悲痛欲絕,有時舒適愉快等。我們面對不同情緒應有的態度是( ?。?br/>A.保持積極的心態,讓青春生活更美好B.負面情緒沒有積極影響,要杜絕其產生C.積極情緒一定會帶來積極的影響D.既然每個人都會產生負面情緒,就可任其發展15.(2024七下·汕尾期末)“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碩士畢業,回鄉幫助當地民眾致富。盡管父母長期患病,家境困難,卻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將最美的青春獻給了國家的基層致富事業。這種舍“小家”顧“大家”的感人事跡啟發我們( ?。?br/>①堅持集體主義就不能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②集體離不開個人,只有維護個人利益,集體利益才有保障③任何時候都應心中有集體,識大體、顧大局④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3月25日是第29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汕尾市教育局部署“知危險會避險”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交通安全主題課直播觀看工作。這一舉措( ?。?br/>A.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B.保障所有中小學生免受意外傷害,健康成長C.有利于增強中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自護自救能力D.明確了學校在未成年保護中的主體責任17.(2024七下·汕尾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保障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廣泛深入持久有效開展。相比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的價值要求,該法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B.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C.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D.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18.(2024七下·汕尾期末)圖中漫畫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br/>A.司法保護 B.家庭保護 C.網絡保護 D.學校保護19.(2024七下·汕尾期末)下列行為表現符合法治要求的是( )①乘坐高鐵拒不配合安檢②在網上公開他人的隱私③青少年積極參與模擬法庭活動④國家工作人員進行憲法宣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5月14日,汕尾市教育局聯合市禁毒辦召開了2024年校園禁毒知識競賽暨“6·3”虎門銷煙185周年紀念日直播活動推進會。要求各縣(市、區)教育局、市直學校積極組織在校學生開展禁毒知識競賽活動,普及禁毒預防知識,提高學生識毒、拒毒、防毒的能力。進一步實施教育安全守護工程,助力汕尾創建全國禁毒示范城市。開展此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認識毒品能力,調節自我負面情緒B.培養學生守法意識,自覺遠離毒品侵害C.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全民拒毒意識D.強化防范毒品意識,增進同學深厚友誼21.(2024七下·汕尾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初一學生王某某被殺害。3月11日,涉案的張某某、李某、馬某某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全部抓獲。檢察機關高度重視,依法提前介入公安機關偵查活動。3月21日,邯鄲市肥鄉區公安局對涉嫌故意殺人罪的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提請檢察機關核準追訴。檢察機關審查認為,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3人作案時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故意殺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節惡劣,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河北省檢察機關逐級層報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核準追訴。近日,經最高人民檢察院審查,依法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核準追訴。檢察機關將在嚴格依法辦案的同時,切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進一步加大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力度。(1)檢察機關為什么堅持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 材料二 某校七年級學生甲同學因在洗手間無意看了乙同學一眼,招致乙同學瞪眼并粗魯的辱罵,兩人在洗手間發生了爭執,出現了言語不和,產生了矛盾,因此乙同學懷恨在心。課余時間乙同學多次辱罵甲同學,要求解決此事未果。放學后,乙同學又伙同其好友丙同學尾隨甲同學回家,并伺機毆打甲同學。甲同學說:“你這樣的行為是違法的?!币彝瑢W說:“我是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犯罪也沒關系,不會受到懲罰。”(2)請結合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對乙同學的言行進行評析。22.(2024七下·汕尾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會師”。會師的背后,凝聚了無數集體的汗水。據統計,直接參與的研究機構、基地等單位有百余個,配合參與的單位有三千多個。他們不論前方后方,不計名利得失,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形成了強大合力,接續奮斗,不斷刷新著中國高度,創造著中國奇跡。(1)中國航天事業強大的合力,需要一代代航天人付出汗水,甚至生命。談談你對集體力量的理解。材料二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0號指揮員趙磊,他是一名“80后”,2006年一畢業,趙磊就一頭扎進西北大漠,從箭上操作手到火箭分系統指揮、再到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0號指揮員,他走過18年。第一年走上工作崗位,趙磊就直接和火箭打上了交道。作為火箭的箭上操作手,面對這個龐然大物,激動興奮之余,他白天在辦公室翻圖紙、查資料,苦練箭上各種操作本領,晚上加班鉆研各種專業理論知識,及時總結提煉工作要點。靠著勤學和苦練,趙磊很快就成長起來。(2)趙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青少年應如何向航天工作人員學習,讓青春綻放更絢麗的風采。23.(2024七下·汕尾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4年4月8日,感動中國2023年度獲獎人物揭曉。他們是老科學家俞鴻儒、特教老師劉玲瑚、社區干部孟二梅、泳壇名將張雨霏、水稻專家楊華德、老藝術家牛彝、友誼使者穆言靈、大國工匠張連鋼、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以及藍天衛士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為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的先進事跡,汕尾市某校七年級(1)班學生開展主題探究活動。【我參與,我學習】人物 張雨霏頒獎詞 “寧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燒,不讓情緒在失敗中沉淪。哪吒,就是要脫胎換骨;蝶后,一定是蝶變之后。探索運動的極限,收割青春的金牌。冠軍是勝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事跡 世錦賽、大運會、亞運會、世界杯三站,2023年,張雨霏參加59個項目,拿下23塊金牌,平均4天一場比賽?!坝行┍荣愂菫榱藝?,將國家的責任扛在肩上,只有一個字:做!”巴黎奧運倒計時,張雨霏說想做世界的“蝶后”,加油!(1)請你為本次主題探究活動擬寫一條宣傳標語。結合頒獎詞和事跡,請你簡要列出從張雨霏身上可以學到的優秀品質。【我感動,我分析】感動中國2023年度獲獎人物,他們的事跡和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也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的希望?!案袆又袊比宋锷砩夏壑鴷r代精神,彰顯著中國溫度,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2)請你談談評選“感動中國人物”的重要意義。【我自豪,我行動】(3)深情的頒獎詞背后有著動人事跡,向榜樣學習,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作為七年級的學生,你打算以怎樣的實際行動向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致敬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變化【解析】【分析】題文中的關鍵信息“腹有詩書氣自華”“更在氣質”體現了內在美的重要性,啟示我們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展現青春的內在美,追求美,真正的美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故①④說法正確。②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與題文無關。③錯誤,我們要追求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統一。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的認識,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帶給我們旺盛的生命力,使我們的身體充滿能量。我們擁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維,對成長充滿強烈渴望,感覺生活擁有無限可能。2.【答案】A【知識點】思維的批判性與批判技巧;開發青春的創造潛力;青春期成長的渴望【解析】【分析】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旨在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意識,青春的我們思想活躍,感情奔放,朝氣蓬勃,充滿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擁有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的創造潛力,故A符合題意。B錯誤,廣東省的科技創新遙遙領先世界,與事實不符。C錯誤,開發創造潛力是成功的唯一源泉,說法太絕對,開發創造潛力有助于成功。D錯誤,說法太絕對,有批判精神有助于獲得科技大賽成功。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開發青春的創造潛力的認識,青春的我們思想活躍,感情奔放,朝氣蓬勃,充滿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擁有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的創造潛力。青春韶華,我們要爭當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好少年,這是時代的要求。3.【答案】B【知識點】青春期矛盾心理(心理變化)【解析】【分析】保持心理健康,解決青春期心理矛盾,青少年需要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松自己,故B符合題意。A錯誤,選項不是青少年的角度回答,應排除。C錯誤,封閉自己,不利于身心健康。D錯誤,作為未成年人,我們需要求助于他。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青春期的矛盾心理的認識,青春期矛盾心理有時讓我們煩惱,但也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契機。積極面對和正確處理這些心理矛盾,我們才能健康成長。4.【答案】A【知識點】行己有恥及做法;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做到止于至善,要積善成德,見賢思齊,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明辨是非、行己有恥,故A說法正確。B錯誤,止于至善要積善成德,但并不是為了取悅他人。C錯誤,利字當頭是自私自利的表現,與止于至善要求不符。D錯誤,孤芳自賞不利于自己的成長,與止于至善要求不符。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行己有恥和止于至善的認識,“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這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5.【答案】D【知識點】異性朋友及異性情感【解析】【分析】與異性交往,我們既要自然、適度、尊重、真誠,又要廣泛交往;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自尊自愛,故②③④說法正確。①錯誤,選項中的做法是不能正確對待異性交往的表現。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男女生交往的認識,異性之間的友誼,可能讓人敏感、遭到質疑,我們要做到:自然大方,內心坦蕩,言談得體,舉止得當。6.【答案】A【知識點】自信及其意義;自強及其意義【解析】【分析】題干中,“當代青年的歷史重任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青春的奮斗不止,探索不息,青春當有力量”,這啟示步入青春的我們,要自強,讓青春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去實現和創造;青春的我們,要自信,更要自強,故①②③符合題意。④錯誤,只要,就一定,說法絕對,夸大了自信作用。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自信自強的認識,激蕩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熱情,自強的青春態度,會給我們飛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長。7.【答案】D【知識點】情緒的調節【解析】【分析】改變認知評價法是指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處理問題。題干中,“換個角度你會發現別樣風景?!?,這是通過改變認知評價來調節情緒,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題干未涉及放松訓練、合理宣泄、轉移注意等情緒調節方法。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調節的認識,保持積極的心態,享受喜悅和快樂,可以讓我們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但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狀態,則可能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學會合理地調節情緒,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外顯表情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成為情緒的主人。8.【答案】D【知識點】情緒的調節【解析】【分析】多所學校開展校園開放日活動,有助于學生合理調控情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也有利于同學們合理管理自己情緒,做情緒的主人,故D說法正確。A不符合題意,題干未涉及人際關系。B不符合題意,選項說法與題干無關。C錯誤,喜怒哀懼人之常情,不可能全去掉。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調節的認識,保持積極的心態,享受喜悅和快樂,可以讓我們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但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狀態,則可能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學會合理地調節情緒,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外顯表情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成為情緒的主人。9.【答案】C【知識點】積極情感的作用和獲得方式【解析】【分析】題干中,追尋紅色歷史,接受紅色教育,這有利于培養愛國情感,豐富人生經歷,故C符合題意。A錯誤,題干中的活動是豐富精神生活。B不符合題意,題干中活動不能引領國家發展。D錯誤,題干未涉及改變自身性格。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獲得美好情感的方式的認識,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讓我們身心愉悅,逐漸豐富我們對生活、對人生的美好情感。這些情感表達著我們的愿望,促進我們的精神發展。10.【答案】B【知識點】情感與情緒的區別【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情感與情緒緊密相關,情緒與情感都是復雜的,伴隨著情緒反應逐漸積累和發展,我們對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比較穩定的傾向,就可能產生某種情感,故①③符合題意。②錯誤,情緒是短暫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④錯誤,情緒與情感是有區別的,二者并不等同。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和情感的區別的認識,情緒是短暫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情感則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11.【答案】C【知識點】情感的作用【解析】【分析】圖中,“我”對媽媽的情感變化說明情感伴隨著生活經歷不斷積累、發展,這正是生命成長的體現,在生活經驗的不斷擴展中,人們通過情感來體驗生命、體驗生活,讓自己的情感更加豐富、深刻,故C說法正確。A錯誤,情感與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相關,豐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觀察事物,探索未知。B錯誤,情感會隨著生活經歷不斷積累、發展。D錯誤,情感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情感的作用的認識,)情感反映著我們對人和對事的態度、觀念,影響我們的判斷和選擇,驅使我們做出行動。12.【答案】A【知識點】集體的含義及集體的溫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集體生活的情感需要,在集體生活中,我們希望被認可和接納,得到尊重和理解,這屬于歸屬感,故A說法正確。B不符合題意,集體的安全感指在集體中感到安全、受保護 ,題干材料突出溫暖、接受和認同,沒有體現安全感。CD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這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集體的溫暖的認識,作為集體的一員,我們也散發著自己的光和熱,彼此傳遞關愛和溫暖。13.【答案】C【知識點】集體的力量【解析】【分析】 5G的研發與布局不是依靠個人英雄主義,而是需要團隊的合作, 這體現集體的力量。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這都強調了集體的力量,故②④符合題意。①不符合題意,選項強調積累,沒有涉及集體的力量。③不符合題意,選項強調了愛國的力量,沒有涉及集體的力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集體的力量的認識,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個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體中匯聚,就會變得強大;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過優化組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產生強大的合力。借助這種合力,我們得以完成許多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事情。14.【答案】A【知識點】情緒的調節【解析】【分析】面對不同情緒,我們要保持積極的心態,讓青春生活更美好,故A說法正確。B錯誤,負面情緒也有積極影響,無法杜絕。C錯誤,“一定會”說法太絕對,應排除。D錯誤,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狀態,則可能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不能任其發展。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調節的認識,學會合理地調節情緒,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外顯表情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成為情緒的主人。15.【答案】D【知識點】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任何時候都應心中有集體,識大體、顧大局,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故③④說法正確。①錯誤,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并不矛盾,不是堅持集體主義就不能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②錯誤,集體離不開個人,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的認識,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堅持集體主義,不是不關注個人利益,而是在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保護個人正當利益的前提下,反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極端個人主義。16.【答案】C【知識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愛護身體【解析】【分析】“教育局部署主題課直播觀看工作”體現國家重視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有利于增強中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自護自救能力,故C說法正確。A錯誤,教育局的舉措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政府保護。B錯誤,“所有中小學生免受意外傷害”說法過于絕對,能有效減少未成年人意外傷害。D錯誤,明確了政府在未成年保護中的主體責任。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和愛護身體的認識,守護生命首先要關注自己的身體, 關心身體的狀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17.【答案】B【知識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的實施以強大的國家力量作后盾,而道德、紀律等其他行為規范主要依靠社會輿論、信念、習俗和教育等力量保證實施,這是法律區別于其他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通過實行,是國家的法律,該法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 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和 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都不是法律最主要特征。D不符合題意,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不是法律的特征。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法律的特征的認識,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18.【答案】C【知識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解析】【分析】漫畫反映對網絡平臺誘導未成年人進行打賞的行為依法嚴厲打擊,這旨在加強網絡保護,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體現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故C說法正確。ABD不符合題意,司法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來。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的認識,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19.【答案】D【知識點】樹立法治意識【解析】【分析】中國邁向法治時代,我們需要積極適應法治時代的要求。青少年積極參與模擬法庭活動;國家工作人員進行憲法宣誓,這都是具有法治意識的表現,故③④說法正確。①②錯誤, 乘坐高鐵拒不配合安檢 是缺乏法治意識的表現。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樹立法治意識的認識,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20.【答案】B【知識點】愛護身體;樹立法治意識【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開展禁毒宣傳活動,是為了培養學生守法意識,自覺遠離毒品侵害,故B說法正確。ACD不符合題意,遠離毒品宣傳活動,與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調節負面情緒、增進同學深厚情誼、鍛煉動手能力無關。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愛護身體和樹立法治意識的認識,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21.【答案】(1)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未成年人身心發育還不成熟,容易受到侵害。未成年人處于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侵害未成年人的行為性質惡劣,后果嚴重。(2) 乙同學的觀點是錯誤的。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因此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②法不可違,違法必究,任何人的犯罪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是未成年人做了法律禁止的行為,同樣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知識點】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解析】【分析】(1)檢察機關堅持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體現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因此原因可以從未成年人特點和未成年人在國家和社會中的地位, 侵害未成年人的行為性質惡劣,后果嚴重 等方面具體分析回答即可。(2)乙同學的觀點錯誤。根據所學,理由可以從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任何人的犯罪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憲法和法律賦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護的權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權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2.【答案】(1) 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它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當個人的力量通過集體的形式組織起來時,會產生一種合力,這種力量能夠完成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事情;集體的力量鼓勵個人發揮潛能,促進彼此的成長和進步,并且能夠在實現共同目標的過程中形成更為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等(2) 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將來投身于國家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會在團隊中與他人合作與溝通,認識到集體的力量,積極參與團隊活動,提升合作能力;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不怕吃苦,敢于攻堅克難等;【知識點】集體的力量;在集體中的競爭與合作;自強及其意義【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對集體力量的理解可以從 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它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 個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體中匯聚,就會變得強大,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2)晚上加班鉆研各種專業理論知識,這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箭上操作手到火箭分系統指揮、再到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0號指揮員,他走過18年,這告訴我們要學會在團隊中與他人合作與溝通,認識到集體的力量,積極參與團隊活動,提升合作能力。靠著勤學和苦練,趙磊很快就成長起來,這告訴我們要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不怕吃苦,敢于攻堅克難等。據此組織答案。【點評】本題考查對集體的力量,自強和集體中的合作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美好集體是善于合作的。在美好集體中,我們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充分發展各自的能力。23.【答案】(1) 宣傳標語:青春飛揚,自立自強。優秀品質:磨礪堅強的意志、自信、自強、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等。(2) ①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②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啟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加美好。(3) ①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③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④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知識點】捍衛國家利益;自信及其意義;自強及其意義;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榜樣的作用【解析】【分析】(1)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 青春飛揚,自立自強。冠軍是勝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這體現自強、堅強的意志、自信。有些比賽是為了國家,將國家的責任扛在肩上,只有一個字:做!,這體現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據此組織答案。(2)根據所學,評選感動中國人物的重要意義可以從榜樣的作用的角度回答,具體可以從 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啟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 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加美好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3)根據所學,以實際行動向感動中國人物致敬可以從要 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向榜樣學習, 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自強,自信,捍衛國家利益,榜樣的作用和止于至善等相產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這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1 / 1廣東省汕尾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1.(2024七下·汕尾期末)“腹有詩書氣自華,胸藏文墨懷若谷?!睕Q定個人形象的,不只在衣著,更在氣質。這告訴我們( ?。?br/>①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展現青春的內在美②要正視身體變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綻放③美不在外表,不必追求形體、儀表等外在美④追求美,真正的美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變化【解析】【分析】題文中的關鍵信息“腹有詩書氣自華”“更在氣質”體現了內在美的重要性,啟示我們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展現青春的內在美,追求美,真正的美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故①④說法正確。②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與題文無關。③錯誤,我們要追求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統一。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的認識,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帶給我們旺盛的生命力,使我們的身體充滿能量。我們擁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維,對成長充滿強烈渴望,感覺生活擁有無限可能。2.(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3月21日至24日,第39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深圳舉辦,廣東省22個代表隊500多名師生、304項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100項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競賽項目和15名“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候選人參加終評展示活動,評出各類參賽作品一等獎60項、二等獎139項、三等獎194項,并選出優秀作品代表廣東省參加2024年暑假舉辦的第3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這體現了( ?。?br/>A.青春充滿活力蘊含偉大的創造力B.廣東省的科技創新遙遙領先世界C.開發創造潛力是成功的唯一源泉D.有批判精神必定獲得科技大賽成功【答案】A【知識點】思維的批判性與批判技巧;開發青春的創造潛力;青春期成長的渴望【解析】【分析】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旨在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意識,青春的我們思想活躍,感情奔放,朝氣蓬勃,充滿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擁有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的創造潛力,故A符合題意。B錯誤,廣東省的科技創新遙遙領先世界,與事實不符。C錯誤,開發創造潛力是成功的唯一源泉,說法太絕對,開發創造潛力有助于成功。D錯誤,說法太絕對,有批判精神有助于獲得科技大賽成功。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開發青春的創造潛力的認識,青春的我們思想活躍,感情奔放,朝氣蓬勃,充滿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擁有改變自己、改變世界的創造潛力。青春韶華,我們要爭當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好少年,這是時代的要求。3.(2024七下·汕尾期末)為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2024年3月9日上午,汕尾市城區共青團聯合后徑社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組織某小學的40余名學生開展“‘畫’解情緒·積極前行”12355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保持心理健康,青少年需要( ?。?br/>A.社會、家庭和學校配合,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B.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松自己C.封閉自己,遇到問題時不必尋求他人幫助D.杜絕他人幫助,因為自己是心理保健醫生【答案】B【知識點】青春期矛盾心理(心理變化)【解析】【分析】保持心理健康,解決青春期心理矛盾,青少年需要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松自己,故B符合題意。A錯誤,選項不是青少年的角度回答,應排除。C錯誤,封閉自己,不利于身心健康。D錯誤,作為未成年人,我們需要求助于他。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青春期的矛盾心理的認識,青春期矛盾心理有時讓我們煩惱,但也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契機。積極面對和正確處理這些心理矛盾,我們才能健康成長。4.(2024七下·汕尾期末)“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也是中華民族始終不變的人格追求。這要求青少年( ?。?br/>A.明辨是非、行己有恥 B.積德行善、取悅他人C.善于觀察、利字當頭 D.修身立德、孤芳自賞【答案】A【知識點】行己有恥及做法;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做到止于至善,要積善成德,見賢思齊,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明辨是非、行己有恥,故A說法正確。B錯誤,止于至善要積善成德,但并不是為了取悅他人。C錯誤,利字當頭是自私自利的表現,與止于至善要求不符。D錯誤,孤芳自賞不利于自己的成長,與止于至善要求不符。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行己有恥和止于至善的認識,“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這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5.(2024七下·汕尾期末)汕尾市某中學為了解學生的異性交往觀念,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針對下表問題及選項,你的選擇是( ?。?br/>與異性交往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應該怎么對待異性交往 ① 禁止進行學習之外的交往,因為容易出現早戀② 既要自然、適度、尊重、真誠,又要廣泛交往③ 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④ 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自尊自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異性朋友及異性情感【解析】【分析】與異性交往,我們既要自然、適度、尊重、真誠,又要廣泛交往;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既要開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自尊自愛,故②③④說法正確。①錯誤,選項中的做法是不能正確對待異性交往的表現。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男女生交往的認識,異性之間的友誼,可能讓人敏感、遭到質疑,我們要做到:自然大方,內心坦蕩,言談得體,舉止得當。6.(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5月15日,海豐籍著名院士陳克復在汕尾華附“善美講壇”開講,講述他的造紙人生。他提到“當代青年的歷史重任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青春的奮斗不止,探索不息,青春當有力量”。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br/>①步入青春的我們,要自強,讓青春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②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去實現和創造③青春的我們,要自信,更要自強④只要我們充滿自信,就一定能夠成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自信及其意義;自強及其意義【解析】【分析】題干中,“當代青年的歷史重任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青春的奮斗不止,探索不息,青春當有力量”,這啟示步入青春的我們,要自強,讓青春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去實現和創造;青春的我們,要自信,更要自強,故①②③符合題意。④錯誤,只要,就一定,說法絕對,夸大了自信作用。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自信自強的認識,激蕩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熱情,自強的青春態度,會給我們飛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長。7.(2024七下·汕尾期末)小馬某次考試的結果不盡人意,他感到很沮喪。遇到此類情況我們常建議說:“換個角度你會發現別樣風景?!边@種情緒的調節方法屬于( )A.放松訓練 B.合理宣泄C.轉移注意 D.改變認知評價【答案】D【知識點】情緒的調節【解析】【分析】改變認知評價法是指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處理問題。題干中,“換個角度你會發現別樣風景。”,這是通過改變認知評價來調節情緒,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題干未涉及放松訓練、合理宣泄、轉移注意等情緒調節方法。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調節的認識,保持積極的心態,享受喜悅和快樂,可以讓我們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但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狀態,則可能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學會合理地調節情緒,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外顯表情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成為情緒的主人。8.(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5月,汕尾市多所學校開展校園開放日活動,各類場館向社會各界開放,其中“心理驛站和情緒宣泄室”成為家長學生關注的熱點。場館開放期間推出多種活動和“花式”途徑幫助學生舒緩心情,釋放壓力。若要報道這一活動,以下標題最適合的是( ?。?br/>A.人際關系處理好,幸福生活壓力少B.過度興奮不可要,心平氣和沒煩惱C.合理宣泄人歡笑,喜怒哀懼全去掉D.心理健康人開朗,管理情緒貴有方【答案】D【知識點】情緒的調節【解析】【分析】多所學校開展校園開放日活動,有助于學生合理調控情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也有利于同學們合理管理自己情緒,做情緒的主人,故D說法正確。A不符合題意,題干未涉及人際關系。B不符合題意,選項說法與題干無關。C錯誤,喜怒哀懼人之常情,不可能全去掉。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調節的認識,保持積極的心態,享受喜悅和快樂,可以讓我們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但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狀態,則可能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學會合理地調節情緒,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外顯表情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成為情緒的主人。9.(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五一”假期,汕尾市紅色文化旅游持續升溫,紅宮紅場、彭湃故居、新山村等紅色教育基地、革命舊址成為各地游客爭相“打卡”的旅游景點,追尋紅色歷史,接受紅色教育。這有助于( ?。?br/>A.激發青春活力,豐盈物質生活 B.引領國家發展,創造中國奇跡C.培養愛國情感,豐富人生經歷 D.改變自身性格,推動社會進步【答案】C【知識點】積極情感的作用和獲得方式【解析】【分析】題干中,追尋紅色歷史,接受紅色教育,這有利于培養愛國情感,豐富人生經歷,故C符合題意。A錯誤,題干中的活動是豐富精神生活。B不符合題意,題干中活動不能引領國家發展。D錯誤,題干未涉及改變自身性格。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獲得美好情感的方式的認識,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讓我們身心愉悅,逐漸豐富我們對生活、對人生的美好情感。這些情感表達著我們的愿望,促進我們的精神發展。10.(2024七下·汕尾期末)下列關于情感與情緒二者之間的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br/>①情感伴隨著情緒的反應逐漸積累和發展②情緒是長期且穩定的③情緒與情感都是復雜的④情緒和情感緊密相連,情緒就是情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情感與情緒的區別【解析】【分析】根據所學 ,情感與情緒緊密相關,情緒與情感都是復雜的,伴隨著情緒反應逐漸積累和發展,我們對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比較穩定的傾向,就可能產生某種情感,故①③符合題意。②錯誤,情緒是短暫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④錯誤,情緒與情感是有區別的,二者并不等同。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和情感的區別的認識,情緒是短暫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情感則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11.(2024七下·汕尾期末)圖中“我”對媽媽的情感變化說明( ?。?br/>A.情感與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均無關B.情緒會隨著生活經歷不斷積累、發展C.人們通過情感來體驗生命、體驗生活D.情感總是不穩定的、易變的、短暫的【答案】C【知識點】情感的作用【解析】【分析】圖中,“我”對媽媽的情感變化說明情感伴隨著生活經歷不斷積累、發展,這正是生命成長的體現,在生活經驗的不斷擴展中,人們通過情感來體驗生命、體驗生活,讓自己的情感更加豐富、深刻,故C說法正確。A錯誤,情感與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相關,豐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觀察事物,探索未知。B錯誤,情感會隨著生活經歷不斷積累、發展。D錯誤,情感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情感的作用的認識,)情感反映著我們對人和對事的態度、觀念,影響我們的判斷和選擇,驅使我們做出行動。12.(2024七下·汕尾期末)每個人都害怕孤獨和寂寞,希望自己歸屬于某一個或多個群體,希望加入某個組織、某個團體,從中得到溫暖,被他人接受、認同,有價值感并與群體成為整體,這種感受就是( ?。?br/>A.集體歸屬感 B.集體安全感 C.集體榮譽感 D.集體向心力【答案】A【知識點】集體的含義及集體的溫暖【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集體生活的情感需要,在集體生活中,我們希望被認可和接納,得到尊重和理解,這屬于歸屬感,故A說法正確。B不符合題意,集體的安全感指在集體中感到安全、受保護 ,題干材料突出溫暖、接受和認同,沒有體現安全感。CD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這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集體的溫暖的認識,作為集體的一員,我們也散發著自己的光和熱,彼此傳遞關愛和溫暖。13.(2024七下·汕尾期末)中國已經開啟5G時代,中國的5G研發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事實上,5G的研發與布局不是依靠個人英雄主義,而是需要團隊的合作,無論是芯片、網絡還是終端,都需要協同并行。下列格言詩句所蘊含的道理與此一致的是( )①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②兄弟同心,其利斷金③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④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集體的力量【解析】【分析】 5G的研發與布局不是依靠個人英雄主義,而是需要團隊的合作, 這體現集體的力量。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這都強調了集體的力量,故②④符合題意。①不符合題意,選項強調積累,沒有涉及集體的力量。③不符合題意,選項強調了愛國的力量,沒有涉及集體的力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集體的力量的認識,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個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體中匯聚,就會變得強大;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過優化組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產生強大的合力。借助這種合力,我們得以完成許多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事情。14.(2024七下·汕尾期末)命運的不可捉摸使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然會遭遇得失、順逆、美丑等各種情境。因而有時欣喜若狂,有時焦慮不安,有時孤獨恐懼,有時滿腔怒火,有時悲痛欲絕,有時舒適愉快等。我們面對不同情緒應有的態度是( ?。?br/>A.保持積極的心態,讓青春生活更美好B.負面情緒沒有積極影響,要杜絕其產生C.積極情緒一定會帶來積極的影響D.既然每個人都會產生負面情緒,就可任其發展【答案】A【知識點】情緒的調節【解析】【分析】面對不同情緒,我們要保持積極的心態,讓青春生活更美好,故A說法正確。B錯誤,負面情緒也有積極影響,無法杜絕。C錯誤,“一定會”說法太絕對,應排除。D錯誤,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狀態,則可能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不能任其發展。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調節的認識,學會合理地調節情緒,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外顯表情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成為情緒的主人。15.(2024七下·汕尾期末)“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碩士畢業,回鄉幫助當地民眾致富。盡管父母長期患病,家境困難,卻從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將最美的青春獻給了國家的基層致富事業。這種舍“小家”顧“大家”的感人事跡啟發我們( )①堅持集體主義就不能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②集體離不開個人,只有維護個人利益,集體利益才有保障③任何時候都應心中有集體,識大體、顧大局④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識點】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任何時候都應心中有集體,識大體、顧大局,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故③④說法正確。①錯誤,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并不矛盾,不是堅持集體主義就不能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②錯誤,集體離不開個人,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的認識,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堅持集體主義,不是不關注個人利益,而是在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保護個人正當利益的前提下,反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極端個人主義。16.(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3月25日是第29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汕尾市教育局部署“知危險會避險”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交通安全主題課直播觀看工作。這一舉措( ?。?br/>A.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B.保障所有中小學生免受意外傷害,健康成長C.有利于增強中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自護自救能力D.明確了學校在未成年保護中的主體責任【答案】C【知識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愛護身體【解析】【分析】“教育局部署主題課直播觀看工作”體現國家重視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有利于增強中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自護自救能力,故C說法正確。A錯誤,教育局的舉措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政府保護。B錯誤,“所有中小學生免受意外傷害”說法過于絕對,能有效減少未成年人意外傷害。D錯誤,明確了政府在未成年保護中的主體責任。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和愛護身體的認識,守護生命首先要關注自己的身體, 關心身體的狀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方法。17.(2024七下·汕尾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保障和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廣泛深入持久有效開展。相比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的價值要求,該法最主要的特征是( ?。?br/>A.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B.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C.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D.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答案】B【知識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的實施以強大的國家力量作后盾,而道德、紀律等其他行為規范主要依靠社會輿論、信念、習俗和教育等力量保證實施,這是法律區別于其他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通過實行,是國家的法律,該法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故B符合題意。AC不符合題意, 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和 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都不是法律最主要特征。D不符合題意,公民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不是法律的特征。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法律的特征的認識,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18.(2024七下·汕尾期末)圖中漫畫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A.司法保護 B.家庭保護 C.網絡保護 D.學校保護【答案】C【知識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解析】【分析】漫畫反映對網絡平臺誘導未成年人進行打賞的行為依法嚴厲打擊,這旨在加強網絡保護,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體現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故C說法正確。ABD不符合題意,司法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來。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的認識,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19.(2024七下·汕尾期末)下列行為表現符合法治要求的是( ?。?br/>①乘坐高鐵拒不配合安檢②在網上公開他人的隱私③青少年積極參與模擬法庭活動④國家工作人員進行憲法宣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識點】樹立法治意識【解析】【分析】中國邁向法治時代,我們需要積極適應法治時代的要求。青少年積極參與模擬法庭活動;國家工作人員進行憲法宣誓,這都是具有法治意識的表現,故③④說法正確。①②錯誤, 乘坐高鐵拒不配合安檢 是缺乏法治意識的表現。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樹立法治意識的認識,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20.(2024七下·汕尾期末)2024年5月14日,汕尾市教育局聯合市禁毒辦召開了2024年校園禁毒知識競賽暨“6·3”虎門銷煙185周年紀念日直播活動推進會。要求各縣(市、區)教育局、市直學校積極組織在校學生開展禁毒知識競賽活動,普及禁毒預防知識,提高學生識毒、拒毒、防毒的能力。進一步實施教育安全守護工程,助力汕尾創建全國禁毒示范城市。開展此活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認識毒品能力,調節自我負面情緒B.培養學生守法意識,自覺遠離毒品侵害C.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全民拒毒意識D.強化防范毒品意識,增進同學深厚友誼【答案】B【知識點】愛護身體;樹立法治意識【解析】【分析】根據所學,開展禁毒宣傳活動,是為了培養學生守法意識,自覺遠離毒品侵害,故B說法正確。ACD不符合題意,遠離毒品宣傳活動,與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調節負面情緒、增進同學深厚情誼、鍛煉動手能力無關。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愛護身體和樹立法治意識的認識,增強法治意識,依法辦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和推動者。21.(2024七下·汕尾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24年3月10日,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初一學生王某某被殺害。3月11日,涉案的張某某、李某、馬某某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全部抓獲。檢察機關高度重視,依法提前介入公安機關偵查活動。3月21日,邯鄲市肥鄉區公安局對涉嫌故意殺人罪的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提請檢察機關核準追訴。檢察機關審查認為,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3人作案時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故意殺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節惡劣,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河北省檢察機關逐級層報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核準追訴。近日,經最高人民檢察院審查,依法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核準追訴。檢察機關將在嚴格依法辦案的同時,切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進一步加大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力度。(1)檢察機關為什么堅持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 材料二 某校七年級學生甲同學因在洗手間無意看了乙同學一眼,招致乙同學瞪眼并粗魯的辱罵,兩人在洗手間發生了爭執,出現了言語不和,產生了矛盾,因此乙同學懷恨在心。課余時間乙同學多次辱罵甲同學,要求解決此事未果。放學后,乙同學又伙同其好友丙同學尾隨甲同學回家,并伺機毆打甲同學。甲同學說:“你這樣的行為是違法的?!币彝瑢W說:“我是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犯罪也沒關系,不會受到懲罰。”(2)請結合材料二,運用所學知識,對乙同學的言行進行評析。【答案】(1)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未成年人身心發育還不成熟,容易受到侵害。未成年人處于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侵害未成年人的行為性質惡劣,后果嚴重。(2) 乙同學的觀點是錯誤的。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因此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②法不可違,違法必究,任何人的犯罪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是未成年人做了法律禁止的行為,同樣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知識點】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解析】【分析】(1)檢察機關堅持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體現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因此原因可以從未成年人特點和未成年人在國家和社會中的地位, 侵害未成年人的行為性質惡劣,后果嚴重 等方面具體分析回答即可。(2)乙同學的觀點錯誤。根據所學,理由可以從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任何人的犯罪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憲法和法律賦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護的權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權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2.(2024七下·汕尾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會師”。會師的背后,凝聚了無數集體的汗水。據統計,直接參與的研究機構、基地等單位有百余個,配合參與的單位有三千多個。他們不論前方后方,不計名利得失,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形成了強大合力,接續奮斗,不斷刷新著中國高度,創造著中國奇跡。(1)中國航天事業強大的合力,需要一代代航天人付出汗水,甚至生命。談談你對集體力量的理解。材料二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0號指揮員趙磊,他是一名“80后”,2006年一畢業,趙磊就一頭扎進西北大漠,從箭上操作手到火箭分系統指揮、再到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0號指揮員,他走過18年。第一年走上工作崗位,趙磊就直接和火箭打上了交道。作為火箭的箭上操作手,面對這個龐然大物,激動興奮之余,他白天在辦公室翻圖紙、查資料,苦練箭上各種操作本領,晚上加班鉆研各種專業理論知識,及時總結提煉工作要點??恐趯W和苦練,趙磊很快就成長起來。(2)趙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青少年應如何向航天工作人員學習,讓青春綻放更絢麗的風采。【答案】(1) 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它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當個人的力量通過集體的形式組織起來時,會產生一種合力,這種力量能夠完成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完成的事情;集體的力量鼓勵個人發揮潛能,促進彼此的成長和進步,并且能夠在實現共同目標的過程中形成更為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等(2) 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將來投身于國家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會在團隊中與他人合作與溝通,認識到集體的力量,積極參與團隊活動,提升合作能力;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不怕吃苦,敢于攻堅克難等;【知識點】集體的力量;在集體中的競爭與合作;自強及其意義【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對集體力量的理解可以從 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它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 個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體中匯聚,就會變得強大,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2)晚上加班鉆研各種專業理論知識,這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箭上操作手到火箭分系統指揮、再到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0號指揮員,他走過18年,這告訴我們要學會在團隊中與他人合作與溝通,認識到集體的力量,積極參與團隊活動,提升合作能力。靠著勤學和苦練,趙磊很快就成長起來,這告訴我們要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不怕吃苦,敢于攻堅克難等。據此組織答案。【點評】本題考查對集體的力量,自強和集體中的合作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美好集體是善于合作的。在美好集體中,我們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充分發展各自的能力。23.(2024七下·汕尾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4年4月8日,感動中國2023年度獲獎人物揭曉。他們是老科學家俞鴻儒、特教老師劉玲瑚、社區干部孟二梅、泳壇名將張雨霏、水稻專家楊華德、老藝術家牛彝、友誼使者穆言靈、大國工匠張連鋼、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以及藍天衛士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為學習感動中國人物的先進事跡,汕尾市某校七年級(1)班學生開展主題探究活動。【我參與,我學習】人物 張雨霏頒獎詞 “寧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燒,不讓情緒在失敗中沉淪。哪吒,就是要脫胎換骨;蝶后,一定是蝶變之后。探索運動的極限,收割青春的金牌。冠軍是勝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事跡 世錦賽、大運會、亞運會、世界杯三站,2023年,張雨霏參加59個項目,拿下23塊金牌,平均4天一場比賽?!坝行┍荣愂菫榱藝?,將國家的責任扛在肩上,只有一個字:做!”巴黎奧運倒計時,張雨霏說想做世界的“蝶后”,加油!(1)請你為本次主題探究活動擬寫一條宣傳標語。結合頒獎詞和事跡,請你簡要列出從張雨霏身上可以學到的優秀品質。【我感動,我分析】感動中國2023年度獲獎人物,他們的事跡和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也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的希望?!案袆又袊比宋锷砩夏壑鴷r代精神,彰顯著中國溫度,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2)請你談談評選“感動中國人物”的重要意義。【我自豪,我行動】(3)深情的頒獎詞背后有著動人事跡,向榜樣學習,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作為七年級的學生,你打算以怎樣的實際行動向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致敬 【答案】(1) 宣傳標語:青春飛揚,自立自強。優秀品質:磨礪堅強的意志、自信、自強、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等。(2) ①榜樣不僅是一面鏡子,而且是一面旗幟。②好的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啟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加美好。(3) ①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尋找“賢”,將他們作為榜樣。③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④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知識點】捍衛國家利益;自信及其意義;自強及其意義;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榜樣的作用【解析】【分析】(1)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 青春飛揚,自立自強。冠軍是勝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這體現自強、堅強的意志、自信。有些比賽是為了國家,將國家的責任扛在肩上,只有一個字:做!,這體現堅持國家利益至上。據此組織答案。(2)根據所學,評選感動中國人物的重要意義可以從榜樣的作用的角度回答,具體可以從 榜樣昭示著做人、做事的基本態度,啟發我們對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給予我們自我完善的力量。 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就會變得更加美好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3)根據所學,以實際行動向感動中國人物致敬可以從要 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向榜樣學習, 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自強,自信,捍衛國家利益,榜樣的作用和止于至善等相產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這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汕尾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學生版).docx 廣東省汕尾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