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押題卷】2025年中考歷史高頻易錯考前沖刺 史前時期(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押題卷】2025年中考歷史高頻易錯考前沖刺 史前時期(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考沖刺押題預測 史前時期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2024秋 本溪期末)如表是大汶口文化遺址部分墓葬出土的隨葬品情況,材料可以反映出(  )
墓葬號數 隨葬品數量
61號 只有一件陶骨和一塊礪石
70號 合葬墓,總共只有一件石鏟
10號 80余件精致漂亮的陶器,象牙梳、象牙雕筒、玉質臂環等
A.商業交換頻繁 B.社會生活奢侈
C.性別差異突出 D.出現貧富分化
2.(2024秋 鄆城縣期末)考古是研究歷史的最可靠的途徑。如圖所示的文物最適合用于共同探究(  )
A.國內最早人類起源 B.原始的農耕生活
C.夏、商、周的更替 D.燦爛的青銅文明
3.(2024秋 新羅區期末)學者認為,我國原始先民已經會簡單的紡織、制衣。下列考古發現最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
A.半坡遺址出土的骨針和石制紡輪
B.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C.永城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
D.大汶口遺址出土的白陶鬻
4.(2024秋 成安縣期末)2021年中國祭祀軒轅黃帝大典以“四海同心祭始祖,共同富裕啟華章”為主題。華夏兒女祭拜黃帝,主要因為他(  )
A.發明文字、編制了樂譜
B.治水有功,三過家門而不入
C.曾經打敗過炎帝和蚩尤
D.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5.(2024秋 成安縣期末)李敏同學想查閱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的相關知識,其鍵入的關鍵詞應是(  )
A.黃帝和炎帝 B.堯
C.大禹 D.秦始皇
6.(2024秋 鄂倫春自治旗期末)考古人員在回憶遺址考古時說:“當發掘到第四層時,發現一小層一小層像夾心餅干似的夾層,總厚度四五十厘米。”輕輕揭起“它們原來是稻葉、稻谷、谷殼、焦谷、稻稈等水稻的遺物”。據此可推斷出該遺址位于(  )
A.云南省元謀縣 B.陜西西安半坡村
C.北京市周口店 D.浙江余姚河姆渡
7.(2024秋 浦北縣期末)我國有百萬年的人類史,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北京人是其中的代表,揭示遠古人類生產生活概況以及他們在各自演化過程中的特點主要是通過(  )
A.考古發現 B.專家推斷 C.神話傳說 D.文獻記載
8.(2024秋 成安縣期末)下列對半坡人生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距今約6000年,生活于今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一帶
B.他們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
C.他們飼養豬、狗等動物
D.他們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9.(2024秋 成安縣期末)以下哪一點能反映出“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狀態(  )
A.炎黃部落打敗蚩尤,后來逐漸形成華夏族
B.堯鼓勵人們開墾農田、發展歷法,適時耕種
C.禹去世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王位
D.年老的舜經過考察讓位于治水有功的禹
10.(2024秋 息縣期末)距今約5000年的山東省大汶口文化遺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百余件隨葬物品,部分墓葬卻一無所有;同時期的浙江省良渚文化遺址權貴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鉞、漆器、象牙器等,這和其他普通墓葬對比鮮明。這說明當時(  )
A.中華文明輝煌 B.原始農業形成
C.禮樂制度盛行 D.社會分化出現
11.(2024秋 扶綏縣期末)據《史記 夏本紀》記載,(他)“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終于消除了水患。這位傳說中的治水英雄是(  )
A.黃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12.(2024秋 秦都區期末)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如圖為山頂洞人遺址發現的項鏈,由獸骨和貝殼穿孔制成。此發現可以說明山頂洞人(  )
①掌握鉆孔技術
②已經有了愛美意識
③開始農耕生活
④外貌與現代人接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4秋 扶綏縣期末)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用火燒烤食物、御寒、照明、驅獸。最能支持這一結論的是(  )
A.遺址中發現的灰燼、燒石等
B.北京人用火場景想象圖
C.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
D.歷史研究學者的推測
14.(2024秋 秦都區期末)早在六千余年前,黃河流域的人們就培育出了主要的糧食作物——粟。居住在黃河流域并且培育出粟的原始居民是(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良渚人 D.元謀人
15.(2024秋 扶綏縣期末)下列組圖為不同文化遺址出土的龍形文物。它們可用于佐證(  )
A.舊石器時代文明的進步
B.農耕技術已經廣為傳播
C.早期國家大多沿河興建
D.中華文明發展多元一體
16.(2024秋 古丈縣期末)成語“堯天舜日”比喻太平盛世。據傳,堯、舜時期的太平盛世得益于實行(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私有制 D.等級制
17.(2024秋 山陽縣期末)根據關鍵信息“距今約170萬年”“門齒化石及一些粗糙的石器”“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可以判斷,該關鍵信息描述的古人類是(  )
A.元謀人 B.丁村人 C.鄖縣人 D.藍田人
18.(2024秋 冠縣期末)在大型紀錄片《尋古中國 稻谷記》中你最有可能看到的遺址是(  )
A.北京人遺址 B.半坡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仰韶文化遺址
19.(2024秋 烏當區期末)1997年11月18日,貴州省博物館專家和烏當區文管所共同對烏當區東風鎮大堡村的貓貓山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燒骨、燒石、炭屑等原始人類用火遺跡。這說明貓貓山古人類(  )
A.學會使用火 B.具有愛美意識
C.學會飼養家畜 D.已使用鐵制農具
20.(2024秋 夏縣期末)良渚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建有大型廣場和多組高等級建筑……而城內外的貴族墓地里,出土了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這表明,這一時期長江下游地區(  )
A.建筑技術高超 B.階級分化明顯
C.手工業較發達 D.出現早期國家
中考沖刺押題預測 史前時期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2024秋 本溪期末)如表是大汶口文化遺址部分墓葬出土的隨葬品情況,材料可以反映出(  )
墓葬號數 隨葬品數量
61號 只有一件陶骨和一塊礪石
70號 合葬墓,總共只有一件石鏟
10號 80余件精致漂亮的陶器,象牙梳、象牙雕筒、玉質臂環等
A.商業交換頻繁 B.社會生活奢侈
C.性別差異突出 D.出現貧富分化
【分析】本題考查大汶口原始居民,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可知,墓葬隨葬品數量有很大的差異,反映當時貧富分化明顯。故D正確;隨葬品數量的差異,無關說明當時商品交換頻繁,排除A;社會生活奢侈與“只有一件陶骨和一塊礪石”“合葬墓,總共只有一件石鏟”不符,排除B;隨葬品數量的多少,沒有提到性別,排除C。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大汶口原始居民,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出現貧富分化。
2.(2024秋 鄆城縣期末)考古是研究歷史的最可靠的途徑。如圖所示的文物最適合用于共同探究(  )
A.國內最早人類起源 B.原始的農耕生活
C.夏、商、周的更替 D.燦爛的青銅文明
【分析】本題考查河姆渡人、半坡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圖示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炭化稻粒表明當地種植水稻;豬紋陶缽表明當時出現了家畜飼養和手工陶制品;骨耜是農具;人面魚紋彩陶盆表明當時從事捕魚和手工陶制品。這些文物都可用于研究新石器時期原始農耕生活的情況。故B正確;舊石器時代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等屬于早期人類起源在,排除A;夏、商、周的更替是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時期,排除C;燦爛的青銅文明出現在商周時期,排除D。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河姆渡人、半坡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文物最適合用于共同探究原始的農耕生活。
3.(2024秋 新羅區期末)學者認為,我國原始先民已經會簡單的紡織、制衣。下列考古發現最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
A.半坡遺址出土的骨針和石制紡輪
B.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C.永城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
D.大汶口遺址出土的白陶鬻
【分析】本題考查半坡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我國原始先民已經會簡單的紡織、制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半坡人距今約6000年,在其遺址中發現了骨針、骨錐和陶或石紡輪,說明半坡人已經學會了原始的紡織制衣技術。故A正確;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屬于玉器,與“紡織、制衣”不符,排除B;永城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不屬于“原始先民”的勞動成果,排除C;大汶口遺址出土的白陶鬻反映了陶器的制作水平,與“紡織、制衣”無關,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半坡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最能印證題干觀點的考古發現是半坡遺址出土的骨針和石制紡輪。
4.(2024秋 成安縣期末)2021年中國祭祀軒轅黃帝大典以“四海同心祭始祖,共同富裕啟華章”為主題。華夏兒女祭拜黃帝,主要因為他(  )
A.發明文字、編制了樂譜
B.治水有功,三過家門而不入
C.曾經打敗過炎帝和蚩尤
D.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分析】本題考查炎帝和黃帝。知道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解答】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在涿鹿一戰中打敗蚩尤部落。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D是正確的選項;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黃帝和炎帝,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5.(2024秋 成安縣期末)李敏同學想查閱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的相關知識,其鍵入的關鍵詞應是(  )
A.黃帝和炎帝 B.堯
C.大禹 D.秦始皇
【分析】本題考查炎帝和黃帝的相關內容。
【解答】A.黃帝和炎帝被稱之“中華人文始祖”,故A正確。
B.堯是黃帝以后比較著名部落聯盟首領,排除B。
C.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從此,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排除C。
D.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炎帝和黃帝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6.(2024秋 鄂倫春自治旗期末)考古人員在回憶遺址考古時說:“當發掘到第四層時,發現一小層一小層像夾心餅干似的夾層,總厚度四五十厘米。”輕輕揭起“它們原來是稻葉、稻谷、谷殼、焦谷、稻稈等水稻的遺物”。據此可推斷出該遺址位于(  )
A.云南省元謀縣 B.陜西西安半坡村
C.北京市周口店 D.浙江余姚河姆渡
【分析】本題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當發掘到第四層時,發現一小層一小層像夾心餅干似的夾層,總厚度四五十厘米”“它們原來是稻葉、稻谷、谷殼、焦谷、稻稈等水稻的遺物”可知,河姆渡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水稻的遺物,說明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從事農業生產。故D正確;元謀人和北京人不會種植農作物,元謀人遺址和北京人遺址不可能有水稻的遺物,排除AC;半坡村人種植粟粟,陜西西安半坡村遺址不可能有水稻的遺物,排除B。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河姆渡遺址。
7.(2024秋 浦北縣期末)我國有百萬年的人類史,元謀人、藍田人、鄖縣人、北京人是其中的代表,揭示遠古人類生產生活概況以及他們在各自演化過程中的特點主要是通過(  )
A.考古發現 B.專家推斷 C.神話傳說 D.文獻記載
【分析】本題考查中國早期人類,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考古發現的文物、遺跡等是研究遠古人類的第一手史料。揭示遠古人類生產生活概況以及他們在各自演化過程中的特點主要是通過考古發現。故A符合題意;專家推斷依據的還是考古發現的文物、遺跡等,排除B;神話傳說需要考古發現的文物、遺跡等驗證,排除C;遠古時期沒有文字,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早期人類,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揭示遠古人類生產生活概況以及他們在各自演化過程中的特點主要是通過考古發現。
8.(2024秋 成安縣期末)下列對半坡人生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距今約6000年,生活于今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一帶
B.他們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
C.他們飼養豬、狗等動物
D.他們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分析】本題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
【解答】生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陜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種植粟,不是水稻。他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過著定居生活,還飼養豬狗等動物,打獵、捕魚,會制造彩陶和紡線、織布、制衣。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半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
9.(2024秋 成安縣期末)以下哪一點能反映出“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狀態(  )
A.炎黃部落打敗蚩尤,后來逐漸形成華夏族
B.堯鼓勵人們開墾農田、發展歷法,適時耕種
C.禹去世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王位
D.年老的舜經過考察讓位于治水有功的禹
【分析】本題考查禪讓制,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相傳在黃帝之后,黃河流域有許多部族。為了增強實力,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個部族結成聯盟,堯、舜、禹依次成為聯盟的首領。當時實行禪讓制,即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傳給賢德之人。堯鼓勵人們開墾農田,發展歷法,適時耕種。堯年老時,征求各部族首領的意見,推舉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繼承人。舜在位時,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定局勢,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時讓位于禹。故D符合題意;ABC與“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無關,排除。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禪讓制,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0.(2024秋 息縣期末)距今約5000年的山東省大汶口文化遺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百余件隨葬物品,部分墓葬卻一無所有;同時期的浙江省良渚文化遺址權貴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鉞、漆器、象牙器等,這和其他普通墓葬對比鮮明。這說明當時(  )
A.中華文明輝煌 B.原始農業形成
C.禮樂制度盛行 D.社會分化出現
【分析】本題考查大汶口原始居民,識記大汶口原始居民相關知識。
【解答】A.題干不能說明中華文明輝煌,排除A項。
B.“象牙梳、象牙雕筒”“玉琮、玉鉞、漆器、象牙器”與原始農業無關,排除B項。
C.禮樂制度盛行與題干材料強調的社會分號無關,排除C項。
D.根據材料“部分墓葬卻一無所有”“同時期的浙江省良渚文化遺址權貴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鉞、漆器、象牙器等,這和其他普通墓葬對比鮮明”可知,墓葬品的對比說明社會分化出現,D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記大汶口原始居民相關知識。
11.(2024秋 扶綏縣期末)據《史記 夏本紀》記載,(他)“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終于消除了水患。這位傳說中的治水英雄是(  )
A.黃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大禹治水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帝是中國古代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首,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炎帝主要成就是發明醫藥,用耒耜種五谷,制作陶器等,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蚩尤是傳說中制造兵器的人,為主兵之神,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禹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洪水,消除水患,后人稱他為大禹,D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大禹治水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2.(2024秋 秦都區期末)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如圖為山頂洞人遺址發現的項鏈,由獸骨和貝殼穿孔制成。此發現可以說明山頂洞人(  )
①掌握鉆孔技術
②已經有了愛美意識
③開始農耕生活
④外貌與現代人接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題考查山頂洞人,掌握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解答】題干現象說明山頂洞人已經懂得鉆孔技術、已經有了愛美意識、已經會制作裝飾品、已經懂得人工取火。故A符合題意,③開始農耕生活、④外貌與現代人接近不能從“山頂洞人遺址發現的項鏈”中得出,排除BC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山頂洞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2024秋 扶綏縣期末)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用火燒烤食物、御寒、照明、驅獸。最能支持這一結論的是(  )
A.遺址中發現的灰燼、燒石等
B.北京人用火場景想象圖
C.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
D.歷史研究學者的推測
【分析】本題考查北京人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遺址中發現有灰燼、燒石和燒骨等,這反映出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A項正確;北京人用火場景想象圖存在較大的主觀性,排除B項;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可信度低,排除C項;歷史研究學者的推測缺乏準確性,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掌握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14.(2024秋 秦都區期末)早在六千余年前,黃河流域的人們就培育出了主要的糧食作物——粟。居住在黃河流域并且培育出粟的原始居民是(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良渚人 D.元謀人
【分析】本題考查半坡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他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種植粟。故B符合題意;河姆渡人、良渚人生活在長江流域,排除A;元謀人不會種植農作物,排除D。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半坡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半坡人。
15.(2024秋 扶綏縣期末)下列組圖為不同文化遺址出土的龍形文物。它們可用于佐證(  )
A.舊石器時代文明的進步
B.農耕技術已經廣為傳播
C.早期國家大多沿河興建
D.中華文明發展多元一體
【分析】本題考查仰韶文化、紅山文化,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圖片看出,黃河流域、遼河流域都出土了與龍相關的文物,這說明中華文明發展多元一體。故D符合題意;圖片文物都屬于新石器時代,排除A;圖片文物不能說明農耕技術已經廣為傳播,排除B;圖片文物不能體現早期國家大多沿河興建,排除C。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仰韶文化、紅山文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文物說明中華文明發展多元一體。
16.(2024秋 古丈縣期末)成語“堯天舜日”比喻太平盛世。據傳,堯、舜時期的太平盛世得益于實行(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私有制 D.等級制
【分析】本題考查禪讓制,注意掌握禪讓制出現的特定時間、涉及人物和禪讓的標準。
【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繼黃帝之后,我國黃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聯盟首領還有堯、舜、禹。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領導人民治理洪水,與群眾同甘共苦,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堯在年老時推舉舜為繼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他們之間采用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制”。故堯、舜時期的太平盛世得益于實行禪讓制。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禪讓制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
17.(2024秋 山陽縣期末)根據關鍵信息“距今約170萬年”“門齒化石及一些粗糙的石器”“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可以判斷,該關鍵信息描述的古人類是(  )
A.元謀人 B.丁村人 C.鄖縣人 D.藍田人
【分析】本題考查元謀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我國學者在云南元謀發掘出古人類的兩顆門齒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還發現了炭屑和燒骨。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類之一,距今約170萬年。故A符合題意;丁村人距今約12﹣10萬年,排除B;鄖縣人距今約100萬年,排除C;藍田人距今約160萬年,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元謀人,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元謀人。
18.(2024秋 冠縣期末)在大型紀錄片《尋古中國 稻谷記》中你最有可能看到的遺址是(  )
A.北京人遺址 B.半坡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仰韶文化遺址
【分析】本題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他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故C符合題意;北京人不會種植農作物,排除A;半坡人、仰韶先民種植粟,排除BD。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河姆渡人種植水稻。
19.(2024秋 烏當區期末)1997年11月18日,貴州省博物館專家和烏當區文管所共同對烏當區東風鎮大堡村的貓貓山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燒骨、燒石、炭屑等原始人類用火遺跡。這說明貓貓山古人類(  )
A.學會使用火 B.具有愛美意識
C.學會飼養家畜 D.已使用鐵制農具
【分析】本題考查北京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發現了燒骨、燒石、炭屑等原始人類用火遺跡”可知,這說明貓貓山古人類學會使用火。故A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不能說明貓貓山古人類具有愛美意識,排除B;題干材料不能體現貓貓山古人類學會飼養家畜,排除C;題干材料不能反映貓貓山古人類已使用鐵制農具,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北京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說明貓貓山古人類學會使用火。
20.(2024秋 夏縣期末)良渚古城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建有大型廣場和多組高等級建筑……而城內外的貴族墓地里,出土了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這表明,這一時期長江下游地區(  )
A.建筑技術高超 B.階級分化明顯
C.手工業較發達 D.出現早期國家
【分析】本題考查良渚文化,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據題干信息“內城建有大型廣場和多組高等級建筑……而城內外的貴族墓地里,出土了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良渚古城遺址的描述包括宮殿區、內城和外城,以及水利系統、大型廣場和多組高等級建筑,這些特征表明了復雜的社會結構和組織;貴族墓地里,隨葬著大量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這些隨葬品表明了社會中存在明顯的等級制度和權力結構,故可以推斷出良渚古城遺址所代表的社會形態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定居生活、群居聚落或氏族公社,而是具有早期國家的特征,D項正確;建筑技術高超,與題干中“出土了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不符,排除A項;階級分化明顯,與題干中“內城建有大型廣場和多組高等級建筑”不符,排除B項;題干主旨是強調出現早期國家,與手工業發達無關,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以良渚文化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体育| 林西县| 凉城县| 榕江县| 顺昌县| 偃师市| 乌兰县| 西青区| 东丰县| 绩溪县| 濮阳县| 齐齐哈尔市| 汉沽区| 陕西省| 萍乡市| 怀宁县| 寻乌县| 吕梁市| 沙田区| 长岭县| 兴宁市| 靖西县| 罗平县| 齐齐哈尔市| 印江| 监利县| 平塘县| 大方县| 鹰潭市| 灌南县| 凤翔县| 井冈山市| 连城县| 桃园县| 民县| 乐山市| 永嘉县| 建德市| 西华县| 肇庆市| 桂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