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考押題卷】2025年高考歷史熱點難點考前沖刺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考押題卷】2025年高考歷史熱點難點考前沖刺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考沖刺押題預測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
一.選擇題(共22小題)
1.(2024秋 鼓樓區校級期末)從1949年4月開始,福州地下黨就通過各種渠道,動員福州警務界起義。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城市接管工作順利,甚至還出現了“共產黨軍隊進城,國民黨警察站崗”的罕見現象。國民黨警察還粘貼標語歡迎解放軍進城。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  )
A.踐行了統一戰線的革命策略
B.調動了百姓革命積極性
C.落實了革命分兩步走的設想
D.使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
2.(2024秋 武漢期末)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日軍利用敵偽銀行發行大量偽鈔、券。華北各抗日根據地相繼開展金融貨幣斗爭,建立銀行,進行了貨幣戰。到1940年夏,邊幣成為唯一的本位幣,廣大群眾把邊區銀行看成自己的銀行。這一時期的金融貨幣斗爭(  )
A.適應了對敵斗爭的需要
B.形成了統一的貨幣體系
C.取代了法幣的流通地位
D.鞏固了農村革命根據地
3.(2024秋 漢中期末)1942年1月,日軍進攻緬甸,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迅速派兵入緬協同英軍作戰。中國政府即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后又不斷增兵。由于中國戰場和印、滇、緬戰場牽制日軍達130萬之眾,日軍無法調往太平洋,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這體現了(  )
A.抗日戰爭的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B.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抵御外來侵略
C.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D.華僑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4.(2024秋 深圳期末)如表為全面抗戰爆發前西安電廠電費收入統計及電廠用戶售電統計表。據此可知(  )
時間 燈戶電費(元) 力戶電費(元) 電費總計(元) 用戶數(戶) 售電量(度數)
力戶 燈戶 總計
1936年6月 9818 39 9857 903 577 43836 44413
1936年9月 14383 1149 16730 1394 2186 69792 71978
1936年12月 30420 1350 34542 2227 5036 13734 142770
A.西部擺脫了對自然力量的依賴
B.民眾生活有了普遍提高
C.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影響中國
D.社會經濟有了一定發展
5.(2024秋 濟寧期末)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只能采取游擊戰爭的形式與日軍周旋,避免與日軍正面交鋒,在戰術上則盡量采取襲擊伏擊的形式。究其原因,從根本上看是由于中共(  )
A.實行人民戰爭路線 B.限于武器裝備落后
C.圈于軍隊數量有限 D.迫于國民政府壓力
6.(2025 深圳二模)國民革命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在戰士不情愿換掉已經穿戴了多年的紅軍裝、五星帽,而要換上青天白日帽徽時說:“這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和紅軍帽告別吧!”這樣說的主要目的是(  )
A.促成國共合作,進行國民大革命
B.反抗獨裁統治,鞏固革命根據地
C.堅持正面戰場,徹底消滅日軍
D.促成統一戰線,確保民族大解放
7.(2024秋 藍田縣校級期末)1938年,新西蘭人艾黎與美國人埃德加 斯諾、佩格 斯諾同中國的一批愛國人士一道,發起成立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簡稱“工合”),號召失業工人和難民組織起來建立工業生產合作社,生產救亡,解決生活困難。截至1945年年底,許多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外國的技術人員來華無償為“工合”工作。由此可知,“工合”運動(  )
A.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障
B.體現了國際社會的道義支持
C.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D.推動了邊區政府的政權建設
8.(2024秋 廈門期末)如表1936﹣1943 年全國出版書籍數量
年份 1936 1941 1942 1943
數量(種) 9438 1890 3879 4408
符合表中數據變化趨勢的陳述是(  )
A.抗日戰爭進入反攻階段
B.抗戰形勢曲折中向好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D.國民黨反動傾向增長
9.(2024秋 河北區期末)下表是1943年陜甘寧邊區佳縣城關區公糧負擔情況。表示可用于說明根據地(  )
階層 人口數 糧食收入(石) 公糧占總收入(%) 人均負擔(%)
地主 91 642.0 16.3 1.150
富農 356 679.5 13.5 0.258
中農 1352 1481.8 8.1 0.089
貧農 2496 1376.8 2.1 0.012
雇農 235 58.8
其他 214 111.3 2.7 0.014
A.社會階級關系發生巨變
B.農民的土地要求已獲得滿足
C.開始出現嚴重經濟困難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到鞏固
10.(2024秋 廣州期末)原日本侵華士兵三谷翔回憶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時說:“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廣場上,我望見一堆堆尸體,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婦女甚至還有孩子……慘不忍睹……陸軍做得太無恥、太過分。”該材料(  )
A.可以反映當時日本人民的反戰運動
B.對于揭發日軍侵華暴行有重要價值
C.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掃蕩”政策
D.可以證實南京國民政府消極抵抗
11.(2024秋 益陽期末)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抗日根據地開展了一系列民主選舉制度。1943年9月山東抗日根據地部分村選各階層所占比例,如表所示。
富農 中農 貧農 工人 地主 商人
沂蒙區沂南縣(村級干部) 11,3% 37% 46.3% 2.2% 1.4% 2%
沂臨邊中心區(村級干部) 12% 25% 62% / 1% /
濱海區菖南臨沭贛榆(村長) 16% 45% 28% 2% 3% 2%
此表反映出當時山東抗日根據地(  )
A.改變了抗日民主政權性質
B.貫徹了新民主主義理論
C.落實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建立了民主聯合的政府
12.(2024秋 臨夏州期末)1935年10月5日,中央紅軍經過單家集。毛澤東與清真寺阿訇(伊斯蘭教教職稱謂)馬德海促膝長談,毛澤東向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紅軍北上抗日的主張,馬德海則向毛澤東介紹伊斯蘭群眾的宗教信仰和當地的風土人情,兩人相談甚歡,留下了“單家集夜話”的佳話。這體現了(  )
A.和諧融洽的軍民魚水關系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
D.民族民主革命任務的轉變
13.(2024秋 南陽期末)1947年3月,中共中央召開華北財經工作會議,決定把晉察冀邊區銀行與冀南銀行合并為華北銀行。1948年12月,中共中央把華北銀行、北海銀行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為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推動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區財政危機的出現
B.第二條戰線的形成
C.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
D.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14.(2024秋 臨夏州期末)1938年,甘肅各界踴躍認購“救國公債”“建設公債”“同盟勝利公債”等債券,并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捐獻抗戰飛機的“一元獻機運動”“一縣一機運動”。根據以上材料可知,這些活動(  )
A.支援了全民族抗日戰爭
B.緩解了蘇區的經濟困難
C.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
D.激發了各階級抗戰的熱情
15.(2024秋 鎮江期末)如圖是著名漫畫家豐子愷于1938年創作的漫畫,漫畫題詩:“大樹被斬伐,生機并不息。春來怒抽條,氣象何蓬勃”。該漫畫旨在(  )
A.揭露日本侵華帶來的災難
B.表達作者對于祖國山河的熱愛
C.宣傳正面戰場的抗戰成果
D.弘揚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16.(2024秋 徐州期末)抗戰時期疫病一度流行,太行根據地專門購買一批疫苗,并組織有技術的公私醫生深入城市和農村進行注射,人口集中地區注射疫苗達到60%﹣80%,疫病流行地區達到80%﹣90%,并隨時進行宣講,解除群眾的思想顧慮。這一舉措(  )
A.擴大了抗戰群眾基礎 B.完善了衛生防疫體系
C.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 D.建立了醫療保障體系
17.(2024秋 大理市期末)1938年,晉察冀邊區開展了冬學運動,把廣大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學習政治、文化知識,包括識字、學習救亡歌曲以及一些軍事常識等。這一運動的開展(  )
A.鞏固了中央蘇區的政治地位
B.反映出抗日救亡運動的起步
C.有利于增強抗日救亡的力量
D.適應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
18.(2024秋 杭州期末)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了題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號召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絕不能使革命半途而廢。下列舉措,響應了毛澤東這一號召的是(  )
A.組織孟良崮戰役、消滅國民黨整編74師
B.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爭反攻序幕
C.發動遼沈戰役、取得人民解放軍數量優勢
D.發起渡江戰役、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
19.(2024秋 廬陽區校級期末)解放戰爭時期,大批北方學生南遷形成流亡群體。民營《大公報》站在學生立場發聲,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充當政府“喉舌”,報道含混且批評學生。對材料中報紙報道解讀最全面的是(  )
A.民營主體客觀公正 B.國民黨歪曲了事實
C.立場態度影響內容 D.不能反映歷史面貌
20.(2024秋 深圳期末)1946年4月,《解放日報》報道國民黨反動派以11個軍26個師30余萬人,從各個方向對中原軍區實行包圍的計劃已經完成,并指出“自1月10日停戰令下達至4月13日止,據不完全統計,國民黨對我進攻225次,進攻點227處,侵占我城鎮村片124處”。這一報道(  )
A.揭露了國民黨的內戰陰謀
B.揭示了第二條戰線斗爭的殘酷
C.說明國共關系已全面破裂
D.使解放軍開始警惕國民黨軍隊
21.(2025 華安縣模擬)1946年中國共產黨提供3000余石麥籽給太行山區農民。有群眾說(方言):“咱正尋思沒有麥籽的困難,八路軍就給群眾散麥籽,八路軍就知道老百姓心里事,不是這一下,麥田就按不上。”“你看這剛打了個反,頑固打的向老百姓要咧,這個是給老百姓咧。”中國共產黨的這一做法有利于(  )
A.調動農民抗戰的熱情
B.促進土地革命的開展
C.加快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D.扭轉國共力量的對比
22.(2024秋 海淀區期末)1948年4月,毛澤東在《再克洛陽后給洛陽前線指揮部的電報》中指出:“極謹慎地清理國民黨統治機構,只逮捕其中主要反動分子,不要牽連太廣。”“一切民族資產階級經營的企業,嚴禁侵占。”6月,中央在《東北局關于保護新收復城市的指示》中強調不能“還是以游擊戰爭的觀點,還是以農村的觀點來看城市”。這表明(  )
A.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已得到貫徹
B.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已經基本被消滅
C.解放戰爭戰略反攻取得重大進展
D.全黨工作重心已經轉移到城市之中
二.材料題(共1小題)
23.(2024秋 廬陽區校級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日戰爭的力量基礎,但是抗日戰爭想要取得最終的勝利,還必須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抗戰路線和戰略方針。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的路線,對于如何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投入到抗戰事業中去,中國共產黨認為只有通過采取措施為人民爭取民主、改善人民生活才能做到。……綜合來看,在這場殘酷的抗日戰爭當中,國民政府并沒有起到相應的責任,反而在大多數時間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加強專制統治;中國共產黨倡導民族團結,停止內戰,倡導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出的持久戰戰略方針,為抗日戰爭勝利提供了科學指南,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基礎。
——摘編自彭麗媛,馮秋季《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以國共兩黨的抗戰表現對比為視角》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中國共產黨如何“為人民爭取民主、改善人民生活”。
(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高考沖刺押題預測 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2小題)
1.(2024秋 鼓樓區校級期末)從1949年4月開始,福州地下黨就通過各種渠道,動員福州警務界起義。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城市接管工作順利,甚至還出現了“共產黨軍隊進城,國民黨警察站崗”的罕見現象。國民黨警察還粘貼標語歡迎解放軍進城。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  )
A.踐行了統一戰線的革命策略
B.調動了百姓革命積極性
C.落實了革命分兩步走的設想
D.使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解放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根據材料中“福州地下黨就通過各種渠道,動員福州警務界起義”“共產黨軍隊進城,國民黨警察站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通過各種渠道動員福州警察起義,促進了福州解放,說明其踐行了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民主統一戰線的革命策略,A項正確;
材料強調警察,沒有體現百姓革命積極性的調動,排除B項;
革命分兩步走的設想分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C項;
人民成為國家主人是在新中國成立后,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放戰爭,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
2.(2024秋 武漢期末)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日軍利用敵偽銀行發行大量偽鈔、券。華北各抗日根據地相繼開展金融貨幣斗爭,建立銀行,進行了貨幣戰。到1940年夏,邊幣成為唯一的本位幣,廣大群眾把邊區銀行看成自己的銀行。這一時期的金融貨幣斗爭(  )
A.適應了對敵斗爭的需要
B.形成了統一的貨幣體系
C.取代了法幣的流通地位
D.鞏固了農村革命根據地
【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結合題干“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日軍利用敵偽銀行發行大量偽鈔、券......邊幣成為唯一的本位幣,廣大群眾把邊區銀行看成自己的銀行”及抗日戰爭歷程進行回答。
【解答】據材料“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日軍利用敵偽銀行發行大量偽鈔、券......邊幣成為唯一的本位幣,廣大群眾把邊區銀行看成自己的銀行”可知,日軍利用敵偽銀行擾亂根據地金融市場,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與其進行貨幣金融斗爭,這適應了對敵斗爭的需要,A項正確;
材料強調的是針對日軍的金融干擾,中共應對的舉措及成果,沒有體現統一的貨幣體系,排除B項;
法幣是國民政府發行的貨幣,材料未涉及法幣的信息,排除C項;
農村革命根據地屬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3.(2024秋 漢中期末)1942年1月,日軍進攻緬甸,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迅速派兵入緬協同英軍作戰。中國政府即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后又不斷增兵。由于中國戰場和印、滇、緬戰場牽制日軍達130萬之眾,日軍無法調往太平洋,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這體現了(  )
A.抗日戰爭的勝利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B.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抵御外來侵略
C.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D.華僑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從“中國戰場和印、滇、緬戰場牽制日軍達130萬之眾,使日軍無法調往太平洋,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可以看出,中國戰場有力地牽制了大量日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故C正確;
題干主要描述的是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及對減輕美國壓力的作用,重點在于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并非強調抗日戰爭勝利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義,A排除;
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抵御外來侵略,這一表述較為寬泛,題干更強調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B排除;
題干中并未提及華僑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作用,D排除。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
4.(2024秋 深圳期末)如表為全面抗戰爆發前西安電廠電費收入統計及電廠用戶售電統計表。據此可知(  )
時間 燈戶電費(元) 力戶電費(元) 電費總計(元) 用戶數(戶) 售電量(度數)
力戶 燈戶 總計
1936年6月 9818 39 9857 903 577 43836 44413
1936年9月 14383 1149 16730 1394 2186 69792 71978
1936年12月 30420 1350 34542 2227 5036 13734 142770
A.西部擺脫了對自然力量的依賴
B.民眾生活有了普遍提高
C.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影響中國
D.社會經濟有了一定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A.西部擺脫了對自然力量的依賴:表格數據僅反映了電費收入和售電量的增加,并不能直接說明西部地區已經完全擺脫了對自然力量(如煤炭、木材等傳統能源)的依賴。此選項過于絕對,且數據不支持。
B.民眾生活有了普遍提高:雖然電費收入和售電量的增加可能暗示電力消費的增加,但這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民眾生活的普遍提高。電力消費的增加可能集中在特定領域(如工業生產),而不一定反映到每個民眾的生活水平上。此選項不夠準確。
C.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影響中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確實帶來了電力的廣泛應用,但表格中的數據僅反映了1936年西安電廠的情況,并不能說明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影響中國的標志。此選項時間上不符合。
D.社會經濟有了一定發展:從表格數據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電費收入和售電量均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這種增長通常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因為經濟發展往往伴隨著電力需求的增加。此選項與數據反映的情況相符。
故選D。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5.(2024秋 濟寧期末)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只能采取游擊戰爭的形式與日軍周旋,避免與日軍正面交鋒,在戰術上則盡量采取襲擊伏擊的形式。究其原因,從根本上看是由于中共(  )
A.實行人民戰爭路線 B.限于武器裝備落后
C.圈于軍隊數量有限 D.迫于國民政府壓力
【分析】本考查抗日戰爭,結合題干“中國共產黨只能采取游擊戰爭的形式與日軍周旋,避免與日軍正面交鋒,在戰術上則盡量采取襲擊伏擊的形式”及敵后抗戰的歷程進行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中國共產黨只能采取游擊戰爭的形式與日軍周旋,避免與日軍正面交鋒,在戰術上則盡量采取襲擊伏擊的形式”可知,敵后戰場中中共與日軍進行周旋作戰,原因在于中共軍事裝備落后,正面作戰軍事力量對比懸殊,B項正確;
材料現象與戰爭路線無直接關系,排除A項;
中共軍隊數量對比并非主要因素,排除C項;
材料現象與國民政府態度無關,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考查抗日戰爭,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6.(2025 深圳二模)國民革命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在戰士不情愿換掉已經穿戴了多年的紅軍裝、五星帽,而要換上青天白日帽徽時說:“這帽徽是白的,可我們的心永遠是紅的!同志們,為了救中國,暫時和紅軍帽告別吧!”這樣說的主要目的是(  )
A.促成國共合作,進行國民大革命
B.反抗獨裁統治,鞏固革命根據地
C.堅持正面戰場,徹底消滅日軍
D.促成統一戰線,確保民族大解放
【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讓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依據題干“這帽徽是白的......暫時和紅軍帽告別吧!”和結合所學可知,八一三事變后,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共紅軍接受國民政府改編,促成統一戰線,共同抗戰,確保民族大解放,D項正確;
國民大革命是1924﹣1927年,排除A項;
革命根據地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但材料是全面抗戰時期,排除B項;
中共領導的是敵后抗戰,不是堅持正面戰場,徹底消滅日軍,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7.(2024秋 藍田縣校級期末)1938年,新西蘭人艾黎與美國人埃德加 斯諾、佩格 斯諾同中國的一批愛國人士一道,發起成立中國工業合作協會(簡稱“工合”),號召失業工人和難民組織起來建立工業生產合作社,生產救亡,解決生活困難。截至1945年年底,許多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外國的技術人員來華無償為“工合”工作。由此可知,“工合”運動(  )
A.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障
B.體現了國際社會的道義支持
C.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D.推動了邊區政府的政權建設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抗日戰爭,要求學生結合抗日戰爭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
【解答】從材料中“組織日本侵華戰爭陰影下的失業工人和難民開展自救,支持抗日前線”“外國的技術人員來華無償為工合工作”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有利于戰時中國經濟的重建與恢復,為抗爭的勝利提供了保障,A正確;
BCD和材料無關,排除。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抗日戰爭,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2024秋 廈門期末)如表1936﹣1943 年全國出版書籍數量
年份 1936 1941 1942 1943
數量(種) 9438 1890 3879 4408
符合表中數據變化趨勢的陳述是(  )
A.抗日戰爭進入反攻階段
B.抗戰形勢曲折中向好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D.國民黨反動傾向增長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抗日戰爭進入反攻階段是在1944﹣1945年,1936﹣1943年期間并不屬于反攻階段,A排除。1936﹣1943年處于抗日戰爭時期。1936年全國出版書籍數量較多,1941年數量大幅下降,這可能與當時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局勢緊張,出版業受到較大影響有關。而 1942﹣1943年數量又有所上升,反映出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在曲折中向好,比如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文化宣傳等需求促使出版業有所恢復和發展,B正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于1937年,從1936﹣1943年數據變化來看,1937年之后書籍數量并非持續上升等與統一戰線建立直接關聯的趨勢,C排除。題干僅給出書籍出版數量變化,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國民黨反動傾向增長與書籍數量變化之間的關系,D排除。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
9.(2024秋 河北區期末)下表是1943年陜甘寧邊區佳縣城關區公糧負擔情況。表示可用于說明根據地(  )
階層 人口數 糧食收入(石) 公糧占總收入(%) 人均負擔(%)
地主 91 642.0 16.3 1.150
富農 356 679.5 13.5 0.258
中農 1352 1481.8 8.1 0.089
貧農 2496 1376.8 2.1 0.012
雇農 235 58.8
其他 214 111.3 2.7 0.014
A.社會階級關系發生巨變
B.農民的土地要求已獲得滿足
C.開始出現嚴重經濟困難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到鞏固
【分析】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據材料可知,1943年陜甘寧邊區佳縣政府征收除了雇農之外各階層的公糧,地主繳納公糧占收入最多,不同層次的農民繳納相對較少。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雙減雙交政策,團結了各個階層力量來共同抗日,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因此各階層負擔公糧,緩和了矛盾,凝聚了抗日力量,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項正確。各階層的公糧負擔是有差異,但不能得出社會階級關系發生巨變,而且此時社會階級關系也未發生巨變,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各階層繳納公糧的情況,不能得出農民生產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排除B項;抗日戰爭時期的1940年和1941年陜甘寧邊區出現嚴重經濟困難,時間不符,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0.(2024秋 廣州期末)原日本侵華士兵三谷翔回憶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時說:“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廣場上,我望見一堆堆尸體,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婦女甚至還有孩子……慘不忍睹……陸軍做得太無恥、太過分。”該材料(  )
A.可以反映當時日本人民的反戰運動
B.對于揭發日軍侵華暴行有重要價值
C.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掃蕩”政策
D.可以證實南京國民政府消極抵抗
【分析】本題考查侵華日軍的罪行。關鍵詞“1937年12月初的南京”。同時對材料的正確解讀也很重要。
【解答】A項表述具有夸大性,不能直接題干材料意思反映出來,故排除。
日軍的掃蕩主要針對敵后抗日根據地,故排除C。
D項表述不符合史實,而且與題干材料無關。故排除。
日本侵華士兵的回憶錄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對于揭發日軍侵華暴行有重要價值,B項表述客觀,故B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南京大屠殺的相關情況,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解讀題干材料,獲取有效信息,歸納、概括,并作出正確認知和判斷的能力。本題選項設置有一定的難度。
11.(2024秋 益陽期末)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抗日根據地開展了一系列民主選舉制度。1943年9月山東抗日根據地部分村選各階層所占比例,如表所示。
富農 中農 貧農 工人 地主 商人
沂蒙區沂南縣(村級干部) 11,3% 37% 46.3% 2.2% 1.4% 2%
沂臨邊中心區(村級干部) 12% 25% 62% / 1% /
濱海區菖南臨沭贛榆(村長) 16% 45% 28% 2% 3% 2%
此表反映出當時山東抗日根據地(  )
A.改變了抗日民主政權性質
B.貫徹了新民主主義理論
C.落實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建立了民主聯合的政府
【分析】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解答本題關鍵是對1943年9月山東抗日根據地部分村選各階層的解讀。
【解答】抗日民主政權性質并未改變,排除A項;
材料主要說的是落實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能得出貫徹了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結論,排除B項;
根據材料可知,1943年9月山東抗日根據地部分村選各階層所占比例可知,村級干部成分來源于社會各階級,這有利于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說明中共落實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項正確;
建立民主聯合政府使在抗戰勝利前期中共七大中提出的,并未實現,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考查了考生正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
12.(2024秋 臨夏州期末)1935年10月5日,中央紅軍經過單家集。毛澤東與清真寺阿訇(伊斯蘭教教職稱謂)馬德海促膝長談,毛澤東向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紅軍北上抗日的主張,馬德海則向毛澤東介紹伊斯蘭群眾的宗教信仰和當地的風土人情,兩人相談甚歡,留下了“單家集夜話”的佳話。這體現了(  )
A.和諧融洽的軍民魚水關系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
D.民族民主革命任務的轉變
【分析】本題考查國共十年對峙的相關知識,要求依據材料“毛澤東向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紅軍北上抗日的主張,馬德海則向毛澤東介紹伊斯蘭群眾的宗教信仰和當地的風土人情,兩人相談甚歡”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題干“毛澤東向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紅軍北上抗日的主張,馬德海則向毛澤東介紹伊斯蘭群眾的宗教信仰和當地的風土人情,兩人相談甚歡”等信息體現紅軍在途徑單家集是軍民和諧融洽的場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和諧融洽的軍民魚水關系,故A正確;
1947年內蒙古自治建立,是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正式建立,故排除B;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故排除C;
此時中國依然處在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族民主革命任務并未發生實質性的轉變,故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國共十年對峙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
13.(2024秋 南陽期末)1947年3月,中共中央召開華北財經工作會議,決定把晉察冀邊區銀行與冀南銀行合并為華北銀行。1948年12月,中共中央把華北銀行、北海銀行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為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推動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區財政危機的出現
B.第二條戰線的形成
C.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
D.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解放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解放區財政危機的出現一般是推動解決財政困難的原因,但材料中銀行的合并及人民幣的發行并非是因為財政危機。相反,隨著解放戰爭的推進,經濟秩序需要規范和統一,而不是因財政危機才進行這些操作,所以選項A不符合題意;
第二條戰線是指在國民黨統治區,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民主運動,它主要是政治領域反對國民黨統治的斗爭,與銀行合并和人民幣發行這種經濟領域的舉措沒有直接關聯。所以選項B不正確;
1947﹣1948年,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解放區不斷擴大并逐漸連成一片。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統一各解放區的金融,促進經濟交流和發展,為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經濟建設奠定基礎,需要對銀行進行合并并發行統一貨幣。所以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是推動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選項C正確;
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是在1949年3月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將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與題干中1947﹣1948年銀行合并及人民幣發行的時間不符,所以選項D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放戰爭,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
14.(2024秋 臨夏州期末)1938年,甘肅各界踴躍認購“救國公債”“建設公債”“同盟勝利公債”等債券,并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捐獻抗戰飛機的“一元獻機運動”“一縣一機運動”。根據以上材料可知,這些活動(  )
A.支援了全民族抗日戰爭
B.緩解了蘇區的經濟困難
C.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
D.激發了各階級抗戰的熱情
【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依據題干“1938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捐獻抗戰飛機的“一元獻機運動”“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依據題干時間信息“1938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中國正處在抗日戰爭時期,再依據材料“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捐獻抗戰飛機的‘一元獻機運動’”等信息可知題干相關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全民族抗日戰爭,故A正確;
“蘇區”出現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故排除B;
C項“新覺醒”說法片面,而且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
D項“各階級”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故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
15.(2024秋 鎮江期末)如圖是著名漫畫家豐子愷于1938年創作的漫畫,漫畫題詩:“大樹被斬伐,生機并不息。春來怒抽條,氣象何蓬勃”。該漫畫旨在(  )
A.揭露日本侵華帶來的災難
B.表達作者對于祖國山河的熱愛
C.宣傳正面戰場的抗戰成果
D.弘揚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分析】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1938年”“大樹被斬伐,生機并不息。春來怒抽條,氣象何蓬勃”和所學可知,當時雖然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河山殘缺不全,但由于人民空前團結,就像被斬伐的大樹春天會長出更高的枝條、更多的葉子來一樣,新生力量日益旺盛,最后勝利必屬于中國,因此該漫畫旨在弘揚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D項正確;
材料強調的是民族精神的弘揚,非揭露日本侵華帶來的災難,排除A項;
漫畫主要是為了抗日戰爭服務,非單純的表達對于祖國山河的熱愛,排除B項;
材料未涉及正面戰場抗戰,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16.(2024秋 徐州期末)抗戰時期疫病一度流行,太行根據地專門購買一批疫苗,并組織有技術的公私醫生深入城市和農村進行注射,人口集中地區注射疫苗達到60%﹣80%,疫病流行地區達到80%﹣90%,并隨時進行宣講,解除群眾的思想顧慮。這一舉措(  )
A.擴大了抗戰群眾基礎 B.完善了衛生防疫體系
C.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 D.建立了醫療保障體系
【分析】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A.擴大了抗戰群眾基礎:通過疫苗接種和宣講活動,不僅直接保護了民眾健康,還增強了民眾對根據地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從而間接擴大了抗戰的群眾基礎。這一選項與題干描述的舉措高度相關。B.完善了衛生防疫體系:雖然題干描述了防疫措施的實施,但并未提及這些措施如何具體完善整個衛生防疫體系。此選項過于寬泛,不夠直接。C.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題干主要關注的是疫苗接種和防疫宣講,而非廣泛的生活方式改變。此選項與題干關聯度較低。D.建立了醫療保障體系:題干中的措施主要集中在疫苗接種方面,并未涉及整個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此選項同樣過于寬泛。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17.(2024秋 大理市期末)1938年,晉察冀邊區開展了冬學運動,把廣大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學習政治、文化知識,包括識字、學習救亡歌曲以及一些軍事常識等。這一運動的開展(  )
A.鞏固了中央蘇區的政治地位
B.反映出抗日救亡運動的起步
C.有利于增強抗日救亡的力量
D.適應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
【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依據材料“把廣大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學習政治、文化知識,包括識字、學習救亡歌曲以及一些軍事常識等”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據題干信息可知,1938年晉察冀邊區開展的冬學運動,通過組織農民學習政治、文化知識,提高了民眾的政治意識和文化水平,使他們更加了解抗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增強了抗日救亡的力量,C項正確;
1938年是全國抗戰時期,鞏固了中央蘇區的政治地位與當時歷史背景不符,排除A項;
抗日救亡運動起步于九一八事變之后,排除B項;
黨的工作重心轉移是在1949年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難度適中。
18.(2024秋 杭州期末)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了題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號召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絕不能使革命半途而廢。下列舉措,響應了毛澤東這一號召的是(  )
A.組織孟良崮戰役、消滅國民黨整編74師
B.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爭反攻序幕
C.發動遼沈戰役、取得人民解放軍數量優勢
D.發起渡江戰役、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
【分析】本題考查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依據材料“1948年12月30日,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了題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渡江戰役發生在1949年4月,符合題干時間要求,故D正確;
AB均出現在1947年,不符合題干時間信息,排除;
遼沈戰役發生在1948年9月,是三大戰役的開始,故排除C。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
19.(2024秋 廬陽區校級期末)解放戰爭時期,大批北方學生南遷形成流亡群體。民營《大公報》站在學生立場發聲,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充當政府“喉舌”,報道含混且批評學生。對材料中報紙報道解讀最全面的是(  )
A.民營主體客觀公正 B.國民黨歪曲了事實
C.立場態度影響內容 D.不能反映歷史面貌
【分析】本題考查了解放戰爭,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A.民營主體客觀公正:雖然材料中提到《大公報》站在學生立場發聲,但這并不能證明所有民營報紙都客觀公正。此選項過于絕對,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內容。此選項不正確。
B.國民黨歪曲了事實:材料中確實提到《中央日報》報道含混且批評學生,表明其有一定的傾向性,但“歪曲了事實”這一說法也過于絕對,且沒有涵蓋《大公報》的立場。此選項不全面。此選項不正確。
C.立場態度影響內容: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大公報》因為站在學生立場而發聲,而《中央日報》作為國民黨機關報,其報道則受到政府立場的影響,顯得含混并批評學生。這充分說明了報紙的立場態度對其報道內容有直接影響。此選項正確。
D.不能反映歷史面貌:材料中的兩份報紙,盡管立場不同,但都是對當時解放戰爭時期學生南遷這一歷史事件的反映。它們的報道,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都是歷史的一部分,都能從不同角度反映當時的歷史面貌。此選項不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0.(2024秋 深圳期末)1946年4月,《解放日報》報道國民黨反動派以11個軍26個師30余萬人,從各個方向對中原軍區實行包圍的計劃已經完成,并指出“自1月10日停戰令下達至4月13日止,據不完全統計,國民黨對我進攻225次,進攻點227處,侵占我城鎮村片124處”。這一報道(  )
A.揭露了國民黨的內戰陰謀
B.揭示了第二條戰線斗爭的殘酷
C.說明國共關系已全面破裂
D.使解放軍開始警惕國民黨軍隊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解放戰爭,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國民黨在停戰令下還如此大規模地對中原軍區包圍及進攻,這明顯是在為發動內戰做準備,該報道揭露了國民黨的內戰陰謀,A正確;
第二條戰線斗爭主要是指國統區的愛國民主運動,與題干中描述的軍事包圍和進攻內容不符,B錯誤;
國共關系全面破裂的標志是1947年春國民黨限令中共撤銷駐南京、上海、重慶等地的代表團,封閉重慶出版的《新華日報》,C錯誤;
解放軍一直對國民黨軍隊保持警惕,并非因為這一報道才開始警惕,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放戰爭,考查閱讀材料的能力和對基本歷史事件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
21.(2025 華安縣模擬)1946年中國共產黨提供3000余石麥籽給太行山區農民。有群眾說(方言):“咱正尋思沒有麥籽的困難,八路軍就給群眾散麥籽,八路軍就知道老百姓心里事,不是這一下,麥田就按不上。”“你看這剛打了個反,頑固打的向老百姓要咧,這個是給老百姓咧。”中國共產黨的這一做法有利于(  )
A.調動農民抗戰的熱情
B.促進土地革命的開展
C.加快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D.扭轉國共力量的對比
【分析】本題考查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依據材料“1946年中國共產黨提供3000余石麥籽給太行山區農民”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解答】材料“1946年中國共產黨提供3000余石麥籽給太行山區農民”“咱正尋思沒有麥籽的困難,八路軍就給群眾散麥籽,八路軍就知道老百姓心里事,不是這一下,麥田就按不上”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為土地改革題干保障,故B正確;
此時抗日戰爭已經結束,故排除A;
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出現在解放戰爭后期,土地改革主場在農村,故排除C;
D是無關項,排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難度適中。
22.(2024秋 海淀區期末)1948年4月,毛澤東在《再克洛陽后給洛陽前線指揮部的電報》中指出:“極謹慎地清理國民黨統治機構,只逮捕其中主要反動分子,不要牽連太廣。”“一切民族資產階級經營的企業,嚴禁侵占。”6月,中央在《東北局關于保護新收復城市的指示》中強調不能“還是以游擊戰爭的觀點,還是以農村的觀點來看城市”。這表明(  )
A.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已得到貫徹
B.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已經基本被消滅
C.解放戰爭戰略反攻取得重大進展
D.全黨工作重心已經轉移到城市之中
【分析】本題考查了解放戰爭,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首先,我們來分析題目中的材料信息:
1948年4月,毛澤東在電報中指示要“極謹慎地清理國民黨統治機構”,并“嚴禁侵占一切民族資產階級經營的企業”。1948年6月,中央在指示中強調不能“還是以游擊戰爭的觀點,還是以農村的觀點來看城市”。接下來,對每個選項進行邏輯推理:A.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已得到貫徹:題目中的材料并未提及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或其貫徹情況,因此這一選項與材料內容無直接關聯。此選項不正確。
B.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已經基本被消滅:雖然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確實遭受了重大打擊,但題目中的材料并未明確提及國民黨軍隊主力的消滅情況。此選項不正確。
C.解放戰爭戰略反攻取得重大進展:題目中的材料主要關注的是城市管理和工作重心的轉變,并未直接反映戰略反攻的進展情況。此選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此選項不正確。
D.全黨工作重心已經轉移到城市之中:從毛澤東的電報中可以看出,對于新收復的城市,需要謹慎管理,保護民族資產階級經營的企業,并且不應再以游擊戰爭或農村的觀點來看待城市。這些指示反映了黨在城市管理和工作方法上的重要轉變,暗示了工作重心已從農村轉向城市。此選項與材料內容相符,是正確答案。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二.材料題(共1小題)
23.(2024秋 廬陽區校級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日戰爭的力量基礎,但是抗日戰爭想要取得最終的勝利,還必須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抗戰路線和戰略方針。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的路線,對于如何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投入到抗戰事業中去,中國共產黨認為只有通過采取措施為人民爭取民主、改善人民生活才能做到。……綜合來看,在這場殘酷的抗日戰爭當中,國民政府并沒有起到相應的責任,反而在大多數時間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加強專制統治;中國共產黨倡導民族團結,停止內戰,倡導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出的持久戰戰略方針,為抗日戰爭勝利提供了科學指南,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基礎。
——摘編自彭麗媛,馮秋季《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以國共兩黨的抗戰表現對比為視角》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中國共產黨如何“為人民爭取民主、改善人民生活”。
(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分析】本題考查了抗日戰爭,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1)根據材料“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抗日戰爭的力量基礎,但是抗日戰爭想要取得最終的勝利,還必須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抗戰路線和戰略方針。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的路線,對于如何動員廣大人民群眾投入到抗戰事業中去,中國共產黨認為只有通過采取措施為人民爭取民主、改善人民生活才能做到。……綜合來看,在這場殘酷的抗日戰爭當中,國民政府并沒有起到相應的責任,反而在大多數時間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加強專制統治;中國共產黨倡導民族團結,停止內戰,倡導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出的持久戰戰略方針,為抗日戰爭勝利提供了科學指南,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基礎”并結合所學可知,政治上:﹣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如邊區政府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各級政權機構,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政權建設中來,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實行“三三制”政權,即民主政權組成人員的分配上,共產黨員大體占三分之一,左派進步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中間分子和其他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團結了各抗日階級、階層,爭取了中間力量,體現了民主性。﹣經濟上:﹣開展大生產運動,減輕人民負擔。例如八路軍戰士在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克服了嚴重的經濟困難,保障了根據地軍民的生活供給,也減輕了當地人民的經濟負擔。﹣實行減租減息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改善了農民生活,同時也有利于團結地主階級共同抗日。﹣社會生活方面:﹣積極推動根據地的教育、文化事業發展,創辦學校,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開展文化宣傳活動,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結合所學可知,正面戰場:﹣正面戰場是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之一,在抗戰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大規模戰役,粉碎了日本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使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正面戰場吸引了大量的日軍兵力,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敵后戰場的壓力。﹣正面戰場的作戰也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發展贏得了時間和空間,為持久抗戰奠定了基礎。﹣敵后戰場:﹣敵后戰場是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如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偽軍,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敵后戰場在戰略相持階段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不斷消耗和牽制日軍兵力,使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故答案為:
(1)﹣政治上:﹣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如邊區政府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各級政權機構,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政權建設中來,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實行“三三制”政權,即民主政權組成人員的分配上,共產黨員大體占三分之一,左派進步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中間分子和其他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團結了各抗日階級、階層,爭取了中間力量,體現了民主性。﹣經濟上:﹣開展大生產運動,減輕人民負擔。例如八路軍戰士在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克服了嚴重的經濟困難,保障了根據地軍民的生活供給,也減輕了當地人民的經濟負擔。﹣實行減租減息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改善了農民生活,同時也有利于團結地主階級共同抗日。﹣社會生活方面:﹣積極推動根據地的教育、文化事業發展,創辦學校,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開展文化宣傳活動,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正面戰場:﹣正面戰場是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之一,在抗戰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大規模戰役,粉碎了日本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使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正面戰場吸引了大量的日軍兵力,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敵后戰場的壓力。﹣正面戰場的作戰也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發展贏得了時間和空間,為持久抗戰奠定了基礎。﹣敵后戰場:﹣敵后戰場是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如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偽軍,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敵后戰場在戰略相持階段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不斷消耗和牽制日軍兵力,使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安市| 梨树县| 开鲁县| 南和县| 莱州市| 永泰县| 镇原县| 祁连县| 湖南省| 博湖县| 安义县| 芒康县| 紫云| 昌平区| 连平县| 盈江县| 金乡县| 舟曲县| 平利县| 开远市| 钟山县| 正蓝旗| 萍乡市| 大新县| 滨州市| 金山区| 黎城县| 萨嘎县| 洛阳市| 灵武市| 钟山县| 中西区| 郎溪县| 阳春市| 南投市| 浑源县| 兴化市| 洪洞县| 大化| 竹北市| 岚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