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考沖刺押題預測 遺傳的分子基礎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4秋 蘇州期末)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其由DNA纏繞在組蛋白外形成。組蛋白上許多位點可發生甲基化、乙酰化的修飾,從而改變染色質的疏松和凝聚狀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核小體可能存在于真核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B.核小體的組裝過程通常發生在細胞分裂前的間期C.有絲分裂前期染色質變為染色體可能與組蛋白修飾有關D.組蛋白修飾可能影響基因表達,導致生物表型發生變化2.(2024秋 白銀期末)經常被母親舔舐的幼鼠性情更好。研究表明,舔舐會使NR3Cl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該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降低體內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濃度,從而使小鼠能夠更好地應對壓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NR3Cl基因甲基化后,其遺傳信息發生了改變B.NR3Cl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該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減少C.由舔舐引起的小鼠性狀改變一般不能遺傳給后代D.促進小鼠NR3C1基因的表達,可使小鼠性情更好3.(2024秋 鄂爾多斯期末)DNMT3基因的表達產物DNMT3蛋白是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可使DNA的CG序列密集區發生甲基化,如圖所示。發生甲基化后,該段DNA和甲基化DNA結合蛋白相結合,DNA鏈發生高度緊密排列,無法與其他轉錄因子和RNA聚合酶結合,使其上的基因無法表達。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堿基序列的甲基化程度越高,表達受到的抑制越明顯B.DNA的甲基化過程不會發生在正常的細胞分化過程中C.吸煙可通過升高DNA的甲基化水平使男性精子活力下降D.DNA和染色體的組蛋白都可能通過修飾影響基因的表達4.(2024秋 武漢期末)大腸桿菌的RNA聚合酶功能強大,可以自主解開雙鏈DNA,并進行RNA的合成。合成出的RNA一端,很快會結合核糖體合成多肽鏈。某同學繪制了一幅大腸桿菌轉錄和翻譯的模式圖,請同學們評議,其中正確的是( )A.RNA聚合酶沿模板鏈移動的方向應該是從5'向3'B.RNA聚合酶結合位置是基因上游的起始密碼子C.大腸桿菌的DNA邊解旋、邊轉錄、邊恢復雙螺旋D.圖中移動的2個核糖體上已合成的肽鏈長度相同5.(2024秋 武昌區期末)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發現miRNA及其作用的科學家。miRNA是一類小分子RNA,在基因表達調控和細胞間通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形成和作用機制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miRNA基因經轉錄形成的產物為單鏈RNAB.酶Dicer催化斷裂的化學鍵為磷酸二酯鍵C.miRNA通過與mRNA互補配對抑制轉錄的進行D.miRNA通過胞吐分泌至細胞外參與細胞間通信6.(2024秋 重慶期末)某DNA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如圖所示,該DNA含有3000個核苷酸,其中A+T含量占53%。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DNA第三次復制需游離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目為2820個B.圖中tRNA可以搬運密碼子為CCA的氨基酸C.過程③核糖體移動方向為左→右,可同時合成多條肽鏈D.與漿細胞不同,輔助性T細胞可以發生①過程7.(2024秋 蘇州期末)生物體DNA中某些堿基改變后,產生了一種攜帶甘氨酸但是能識別精氨酸密碼子的“校正tRNA”。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tRNA的5′端攜帶氨基酸進入核糖體合成肽鏈B.精氨酸可被甘氨酸替換體現了密碼子的簡并性C.此種突變改變了編碼多肽鏈的DNA片段的堿基序列D.“校正tRNA”的存在可彌補某些突變引發的遺傳缺陷8.(2024秋 廣東期末)miRNA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當miRNA與靶mRNA結合后,會導致靶mRNA更容易被降解,或者抑制靶mRNA的翻譯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miRNA與靶mRNA之間通過磷酸二酯鍵結合B.miRNA可能通過降解mRNA實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C.miRNA與靶mRNA結合會減少相應蛋白質的合成D.miRNA在不同組織細胞中種類與含量有顯著差異9.(2024秋 重慶期末)大腸桿菌乳糖操縱子包括lacZ、lacY、lacA三個結構基因(編碼參與乳糖代謝的酶,其中酶a能夠水解乳糖),以及操縱基因O、起始轉錄元件P和調節基因R。培養基中無乳糖存在時,調節基因表達的阻遏蛋白和O結合,導致RNA聚合酶不能與P結合,使結構基因無法轉錄;乳糖存在時,結構基因才能正常表達,調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操縱子是一段具有特異性的DNA序列,說明大腸桿菌也存在基因的選擇性表達B.結構基因轉錄時只能以β鏈為模板,表達出來的酶a會使結構基因的表達受到抑制C.當培養基中缺乏乳糖時,結構基因的轉錄受到抑制,不能表達出相應的酶D.當培養基中富含乳糖時,調節基因不能表達阻遏蛋白,結構基因處于“打開”狀態10.(2024秋 常州期末)表觀遺傳調控在諸如阿爾茨海默癥等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表觀遺傳是一種可遺傳但不可逆的生化過程B.靶向調節相關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癥C.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飾也是表觀遺傳調控的方式D.表觀遺傳現象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等生命歷程中11.(2024秋 湖北期末)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維克托 安博斯和加里 魯弗肯發現了miRNA。miRNA是一組由基因組編碼的長度約為20~23個核苷酸的非編碼單鏈RNA,能識別靶mRNA并引起靶mRNA的降解從而調控基因表達。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miRNA的合成需要有RNA聚合酶的參與B.miRNA僅含有一個游離的磷酸基團C.miRNA上的反密碼子與靶mRNA上的密碼子通過氫鍵結合D.miRNA通過影響翻譯過程對靶基因的表達進行調控12.(2024秋 靖遠縣校級期末)科學家將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長11天的擬南芥幼苗帶回地球培育,觀察發現擬南芥主根長度變化在F2代中仍有保留,其中參與硝酸鹽信號傳導的基因TGA4和TGA1甲基化水平升高,基因表達量顯著增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DNA甲基化可以在不改變基因堿基序列的前提下實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B.基因TGA4和TGA1的甲基化可能促進了RNA聚合酶對啟動子的識別與結合C.基因甲基化變化是擬南芥在微重力環境下發生的適應性變化D.TGA4和TGA1基因可能促進了后代氮吸收和主根的生長13.(2024秋 武漢期末)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微小RNA(microRNA)及其在轉錄后基因調控中的作用。圖示真核生物秀麗隱桿線蟲lin﹣4基因的microRNA抑制lin﹣4基因的表達過程。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A.microRNA是由lin﹣4基因通過轉錄形成的B.lin﹣4基因的microRNA翻譯特定的蛋白質C.lin﹣4mRNA與microRNA局部堿基互補配對D.lin﹣4基因突變可能導致表達更多的蛋白質14.(2024秋 順義區期末)某細菌的逆轉錄酶RT可催化其體內的一種非編碼RNA發生滾環逆轉錄,即完成一輪逆轉錄后,RT“跳躍”到起點繼續下一輪,每輪產生的cDNA片段不能編碼蛋白質,但其不斷串聯形成的單鏈cDNA可在噬菌體感染細菌時編碼防御蛋白,過程如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滾環逆轉錄以4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B.單鏈cDNA中存在多個重復序列C.上述過程僅體現遺傳信息由RNA向DNA流動D.細菌基因組中原本不存在編碼防御蛋白的基因15.(2024秋 濟寧期末)人染色體DNA中存在串聯重復序列,對這些序列進行體外擴增、電泳分離后可得到個體的DNA指紋圖譜。該技術可用于親子鑒定和法醫學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串聯重復序列突變不會造成親子鑒定結論出現錯誤B.DNA分子的多樣性、特異性及穩定性是DNA鑒定技術的基礎C.串聯重復序列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D.指紋圖譜顯示的DNA片段是完成人體正常代謝功能蛋白的編碼序列16.(2025 1月份模擬)提高番茄中果糖的含量有助于增加果實甜度,我國科學家發現催化果糖生成的關鍵酶SUS3的穩定性受磷酸化的CDPK27蛋白調控,在小果番茄CDPK27基因的啟動子區存在特定序列,可被RAV1蛋白結合而影響該基因表達。CDPK27基因與決定番茄果實大小的基因(Fw/fw)高度連鎖,不易交換。作用機制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RAV1結合CDPK27基因編碼起始密碼子的序列從而抑制該基因表達B.高表達CDPK27基因植株中的SUS3蛋白更穩定,番茄果實甜度低C.通過編輯CDPK27基因去除其編碼蛋白的特定磷酸化位點可增加大果甜度D.大果番茄與小果番茄雜交易通過基因重組獲得大而甜的番茄果實二.解答題(共4小題)17.(2024秋 重慶期末)RNA介導的基因沉默是生物體內一種重要的基因表達調控機制。miRNA是真核細胞中的一類具有調控功能但不編碼蛋白質的短序列RNA,其作用機制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由圖可知,真核細胞過程①發生的主要場所在 ,過程②最終合成的三條肽鏈的氨基酸序列 (填“相同”或“不同”)。與過程①相比,過程②特有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是 。(2)由圖可知,miRNA調控目的基因表達的機理是:miRNA與mRNA的序列結合,形成核酸雜交分子,進而抑制 過程。該RNA介導的基因沉默屬于表觀遺傳,判斷依據是 。(3)若5′﹣CCCGCGGGA﹣3′為DNA中某基因的部分編碼序列(非模板鏈),C為編碼序列的第157位,突變成T后,蛋白質序列的第 位氨基酸將變成 。部分氨基酸密碼子:丙氨酸(GCG)、纈氨酸(GUG)、色氨酸(UGG)、精氨酸(CGC或CGG或CGU)18.(2024秋 鄂爾多斯期末)MicroRNA(miRNA)是一類由20多個核苷酸組成的單鏈RNA分子,它在動植物的基因表達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人類有左右基因的表達都會受到miRNA的調控。如圖1是某miRNA抑制W基因表達的具體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中合成miRNA的模板是 ,RNA聚合酶在該過程中的作用是 ,圖中的miRNA要在 (填場所)加工后才能與靶mRNA結合。(2)在人體細胞中,W基因正常表達時,除需要mRNA作為模板外還需要其他種類的核酸分子參與,它們是 。(3)miRNA與W基因的mRNA結合時也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其具體配對方式與DNA復制時的差異是 ;miRNA抑制W基因表達的具體機制是 。(4)研究發現人體的某些性狀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某基因突變前的部分序列(含有起始密碼子信息)如圖2所示(注:起始密碼子為AUG,終止密碼子為UAA、UAG或UGA)。如圖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轉錄時,以 鏈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堿基對缺失,該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鏈含 個氨基酸。19.(2024秋 東方校級月考)P53基因是人體的一種抑癌基因,在受損DNA的清除與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原理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細胞中抑癌基因對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作用是 。(2)圖中①是 過程,此過程在原核細胞中的不同之處是 。圖中過程②需要 酶,產物lncRNA (填“能”或“不能”)作為翻譯的模板。(3)核糖體在相應mRNA上的移動方向是 。據圖分析,P53蛋白除可以促進lncRNA的合成外,還具有 功能。(4)某DNA分子在修復后,經測定發現某基因的第1201位堿基由G變成了T,從而導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質比原蛋白質少了許多氨基酸,原因可能是 。20.(2024秋 德陽月考)Wnt信號通路是在Wnt的作用下,β﹣鏈蛋白結合TCF等轉錄因子激活靶基因產生活性蛋白來調節細胞正常的增殖和遷移。S蛋白是Wnt信號通路的拮抗劑,S蛋白基因甲基化促進了癌細胞的惡性生物學行為。請分析回答:(注:Dvl蛋白在細胞質中接受上游信號,穩定細胞質中游離狀態的β﹣鏈蛋白數量。)(1)由圖可知,A基因屬于 (填“原癌”或“抑癌”)基因。(2)S蛋白基因甲基化 (填“能”或“不能”)改變S蛋白基因的遺傳信息,DNA甲基化對S蛋白基因表達過程中的 階段起調控作用。(3)DNA的甲基化是靠細胞內產生的DNA甲基轉移酶催化完成的,“地西他濱”是一種DNA甲基轉移酶抑制劑。結合題干信息和圖中路徑,分析“地西他濱”可用于治療癌癥的原因是 。若一個癌細胞的某個基因兩條DNA單鏈的部分堿基均被甲基化,使用“地西他濱”后,至少經過 次分裂,可以得到一個正常細胞。高考沖刺押題預測 遺傳的分子基礎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6小題)1.(2024秋 蘇州期末)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其由DNA纏繞在組蛋白外形成。組蛋白上許多位點可發生甲基化、乙酰化的修飾,從而改變染色質的疏松和凝聚狀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核小體可能存在于真核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B.核小體的組裝過程通常發生在細胞分裂前的間期C.有絲分裂前期染色質變為染色體可能與組蛋白修飾有關D.組蛋白修飾可能影響基因表達,導致生物表型發生變化【考點】表觀遺傳;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特征及意義.【專題】正推法;基因與性狀關系;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1)表觀遺傳: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2)表觀遺傳發生在: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3)影響表觀遺傳的因素有:DNA的甲基化、染色體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解答】解:A、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真核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含有少量DNA,但沒有染色質,所以核小體不可能存在于真核細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A錯誤;B、細胞分裂前的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染色質進行復制,核小體的組裝過程通常發生在細胞分裂前的間期,B正確;C、有絲分裂前期染色質螺旋化變為染色體,組蛋白上許多位點可發生甲基化、乙酰化的修飾,從而改變染色質的疏松和凝聚狀態,所以染色質變為染色體可能與組蛋白修飾有關,C正確;D、組蛋白修飾可影響染色質的結構,進而影響基因的表達,最終導致生物表型發生變化,這屬于表觀遺傳,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核小體、細胞分裂以及表觀遺傳等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細胞結構和功能、細胞分裂過程以及基因與性狀關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2024秋 白銀期末)經常被母親舔舐的幼鼠性情更好。研究表明,舔舐會使NR3Cl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該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降低體內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濃度,從而使小鼠能夠更好地應對壓力。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NR3Cl基因甲基化后,其遺傳信息發生了改變B.NR3Cl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該基因表達的蛋白質減少C.由舔舐引起的小鼠性狀改變一般不能遺傳給后代D.促進小鼠NR3C1基因的表達,可使小鼠性情更好【考點】表觀遺傳.【專題】正推法;基因與性狀關系;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1)表觀遺傳: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2)表觀遺傳發生在: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3)影響表觀遺傳的因素有:DNA的甲基化、染色體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解答】解:A、NR3C1基因甲基化后,其堿基序列未發生改變,所以遺傳信息沒有發生變化,A錯誤;B、NR3C1基因甲基化水平降低,該基因表達增強,表達的蛋白質增多,B錯誤;C、由舔舐引起的小鼠甲基化水平改變等表觀遺傳變化,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以遺傳給后代的,C錯誤;D、促進小鼠NR3C1基因的表達,產生的蛋白質能降低體內應激激素濃度,從而使小鼠能夠更好地應對壓力,可使小鼠性情更好,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表觀遺傳中基因甲基化與性狀關系的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表觀遺傳概念、基因表達調控以及性狀與基因關系的理解和應用能力。3.(2024秋 鄂爾多斯期末)DNMT3基因的表達產物DNMT3蛋白是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可使DNA的CG序列密集區發生甲基化,如圖所示。發生甲基化后,該段DNA和甲基化DNA結合蛋白相結合,DNA鏈發生高度緊密排列,無法與其他轉錄因子和RNA聚合酶結合,使其上的基因無法表達。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堿基序列的甲基化程度越高,表達受到的抑制越明顯B.DNA的甲基化過程不會發生在正常的細胞分化過程中C.吸煙可通過升高DNA的甲基化水平使男性精子活力下降D.DNA和染色體的組蛋白都可能通過修飾影響基因的表達【考點】表觀遺傳.【專題】正推法;基因與性狀關系;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1)表觀遺傳: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2)表觀遺傳發生在: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3)影響表觀遺傳的因素有:DNA的甲基化、染色體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解答】解:A、由題意可知,DNA甲基化會使基因無法表達,所以基因堿基序列的甲基化程度越高,對基因表達受到的抑制越明顯,A正確;B、正常的細胞分化過程中也存在基因的選擇性表達,DNA的甲基化是調控基因表達的一種方式,會發生在正常的細胞分化過程中,B錯誤;C、吸煙可通過升高DNA的甲基化水平,影響相關基因的表達,進而使男性精子活力下降,C正確;D、DNA的甲基化以及染色體的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飾都能影響基因的表達,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DNA甲基化對基因表達的影響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的理解,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4.(2024秋 武漢期末)大腸桿菌的RNA聚合酶功能強大,可以自主解開雙鏈DNA,并進行RNA的合成。合成出的RNA一端,很快會結合核糖體合成多肽鏈。某同學繪制了一幅大腸桿菌轉錄和翻譯的模式圖,請同學們評議,其中正確的是( )A.RNA聚合酶沿模板鏈移動的方向應該是從5'向3'B.RNA聚合酶結合位置是基因上游的起始密碼子C.大腸桿菌的DNA邊解旋、邊轉錄、邊恢復雙螺旋D.圖中移動的2個核糖體上已合成的肽鏈長度相同【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基因的表達即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整個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主要階段。【解答】解:A、RNA聚合酶沿模板鏈移動的方向是從3'→5',合成RNA的方向是5'→3',A錯誤;B、起始密碼子在mRNA上,RNA聚合酶結合位置是基因上的啟動子,B錯誤;C、大腸桿菌細胞中沒有核膜,其轉錄和翻譯同時進行,即DNA邊解旋、邊轉錄、邊恢復雙鏈,C正確;D、圖中移動的2個核糖體上已合成的肽鏈長度不同,先結合到mRNA上的核糖體合成的肽鏈較長,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大腸桿菌轉錄和翻譯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轉錄和翻譯過程中各物質的作用、方向以及原核生物轉錄翻譯特點的理解,考查學生對相關概念的辨析能力。5.(2024秋 武昌區期末)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發現miRNA及其作用的科學家。miRNA是一類小分子RNA,在基因表達調控和細胞間通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形成和作用機制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miRNA基因經轉錄形成的產物為單鏈RNAB.酶Dicer催化斷裂的化學鍵為磷酸二酯鍵C.miRNA通過與mRNA互補配對抑制轉錄的進行D.miRNA通過胞吐分泌至細胞外參與細胞間通信【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基因的表達即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整個過程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主要階段。【解答】解:A、由圖可知,miRNA基因經轉錄形成的產物為單鏈RNA,A正確;B、RNA由核糖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而成,酶Dicer催化斷裂的化學鍵為磷酸二酯鍵,B正確;C、miRNA通過與mRNA互補配對抑制的是翻譯的進行,而不是轉錄,C錯誤;D、從圖中可以看出,miRNA通過胞吐分泌至細胞外參與細胞間通信,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miRNA的形成和作用機制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圖示信息的獲取和分析判斷能力,以及對RNA結構和基因表達過程等知識的理解。6.(2024秋 重慶期末)某DNA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如圖所示,該DNA含有3000個核苷酸,其中A+T含量占53%。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DNA第三次復制需游離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目為2820個B.圖中tRNA可以搬運密碼子為CCA的氨基酸C.過程③核糖體移動方向為左→右,可同時合成多條肽鏈D.與漿細胞不同,輔助性T細胞可以發生①過程【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DNA分子的復制過程.【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已知該DNA含有3000個核苷酸,即1500個堿基對,A+T含量占53%,則G+C含量占1﹣53% = 47%,G=C=1500×47% = 705個。【解答】解:A、DNA第三次復制需要游離的鳥嘌呤脫氧核苷酸的數目為23﹣1×705 = 2820個,A正確;B、tRNA上的反密碼子與mRNA上的密碼子互補配對,圖中tRNA的反密碼子為5'GGU3',則其搬運的氨基酸的密碼子為5'ACC3',B錯誤;C、根據圖中tRNA的移動方向可知,過程③核糖體移動方向為左→右,且可同時合成多條肽鏈,C正確;D、①為DNA復制過程,漿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不能進行DNA復制;輔助性T細胞受到刺激后可以進行增殖,能發生DNA復制過程,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等過程的相關計算和特點,意在考查學生對遺傳信息傳遞過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以及對相關計算的掌握情況。7.(2024秋 蘇州期末)生物體DNA中某些堿基改變后,產生了一種攜帶甘氨酸但是能識別精氨酸密碼子的“校正tRNA”。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tRNA的5′端攜帶氨基酸進入核糖體合成肽鏈B.精氨酸可被甘氨酸替換體現了密碼子的簡并性C.此種突變改變了編碼多肽鏈的DNA片段的堿基序列D.“校正tRNA”的存在可彌補某些突變引發的遺傳缺陷【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翻譯是指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解答】解:A、tRNA攜帶氨基酸的部位是3'端,不是5'端,A錯誤;B、密碼子的簡并性是指一種氨基酸可能有多種密碼子,精氨酸被甘氨酸替換不能體現密碼子的簡并性,B錯誤;C、這種突變產生了“校正tRNA”,并沒有改變編碼多肽鏈的DNA片段的堿基序列,C錯誤;D、“校正tRNA”能識別精氨酸密碼子但攜帶甘氨酸,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某些突變引發的遺傳缺陷,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以及基因突變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tRNA結構和功能、密碼子特性等知識的理解,以及對新情境信息的分析能力。8.(2024秋 廣東期末)miRNA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當miRNA與靶mRNA結合后,會導致靶mRNA更容易被降解,或者抑制靶mRNA的翻譯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miRNA與靶mRNA之間通過磷酸二酯鍵結合B.miRNA可能通過降解mRNA實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C.miRNA與靶mRNA結合會減少相應蛋白質的合成D.miRNA在不同組織細胞中種類與含量有顯著差異【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翻譯是指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解答】解:A、miRNA與靶mRNA之間是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以氫鍵結合,并非磷酸二酯鍵,A錯誤;B、依據題干信息,miRNA與靶mRNA結合后可使靶mRNA更易被降解,這表明其可能通過降解mRNA來調控基因表達,B正確;C、由于miRNA與靶mRNA結合會抑制靶mRNA的翻譯,所以相應蛋白質合成量會減少,C正確;D、不同組織細胞基因表達存在差異,而miRNA參與基因表達調控,因此其在不同組織細胞中的種類和含量有顯著差異,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miRNA對基因表達調控的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RNA之間相互作用以及基因表達調控機制的理解能力。9.(2024秋 重慶期末)大腸桿菌乳糖操縱子包括lacZ、lacY、lacA三個結構基因(編碼參與乳糖代謝的酶,其中酶a能夠水解乳糖),以及操縱基因O、起始轉錄元件P和調節基因R。培養基中無乳糖存在時,調節基因表達的阻遏蛋白和O結合,導致RNA聚合酶不能與P結合,使結構基因無法轉錄;乳糖存在時,結構基因才能正常表達,調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操縱子是一段具有特異性的DNA序列,說明大腸桿菌也存在基因的選擇性表達B.結構基因轉錄時只能以β鏈為模板,表達出來的酶a會使結構基因的表達受到抑制C.當培養基中缺乏乳糖時,結構基因的轉錄受到抑制,不能表達出相應的酶D.當培養基中富含乳糖時,調節基因不能表達阻遏蛋白,結構基因處于“打開”狀態【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D【分析】翻譯:翻譯是指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解答】解:A、操縱子是一段具有特異性的DNA序列,在有乳糖和無乳糖時基因表達情況不同,說明大腸桿菌也存在基因的選擇性表達,A正確;B、結構基因轉錄時,啟動子在結構基因的左側,RNA聚合酶只能從左側往右側移動,mRNA的合成方向為5'→3',則模板鏈方向為3'→5',只能以β鏈為模板,表達出來的酶a會水解乳糖,培養基中無乳糖存在時,調節基因表達的阻遏蛋白和操縱基因結合,導致RNA聚合酶不能與啟動子結合,使結構基因無法轉錄,B正確;C、當培養基中缺乏乳糖時,調節基因表達的阻遏蛋白和O結合,導致RNA聚合酶不能與P結合,結構基因無法轉錄,不能表達出相應的酶,C正確;D、當培養基中富含乳糖時,乳糖與阻遏蛋白結合,使阻遏蛋白不能與操縱基因O結合,結構基因處于“打開”狀態,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大腸桿菌乳糖操縱子的基因表達調控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基因表達調控機制的理解,以及對圖示信息的獲取和分析判斷能力。10.(2024秋 常州期末)表觀遺傳調控在諸如阿爾茨海默癥等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表觀遺傳是一種可遺傳但不可逆的生化過程B.靶向調節相關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治療阿爾茨海默癥C.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飾也是表觀遺傳調控的方式D.表觀遺傳現象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等生命歷程中【考點】表觀遺傳.【專題】正推法;基因與性狀關系;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1)表觀遺傳: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2)表觀遺傳發生在: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3)影響表觀遺傳的因素有:DNA的甲基化、染色體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解答】解:A、表觀遺傳是指DNA序列不發生變化,但基因的表達卻發生了可遺傳的改變,這種改變有些情況下是可逆的,比如某些基因的甲基化狀態可以發生改變,A錯誤;B、表觀遺傳調控在阿爾茨海默癥等疾病中起重要作用,靶向調節相關基因的甲基化水平等表觀遺傳修飾方式,有可能影響疾病進程,可作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的一種思路,B正確;C、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飾會影響染色質的結構和基因的表達,是表觀遺傳調控的重要方式,C正確;D、表觀遺傳現象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等生命歷程中,對細胞分化、個體發育等過程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表觀遺傳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熟練應用的能力。11.(2024秋 湖北期末)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維克托 安博斯和加里 魯弗肯發現了miRNA。miRNA是一組由基因組編碼的長度約為20~23個核苷酸的非編碼單鏈RNA,能識別靶mRNA并引起靶mRNA的降解從而調控基因表達。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miRNA的合成需要有RNA聚合酶的參與B.miRNA僅含有一個游離的磷酸基團C.miRNA上的反密碼子與靶mRNA上的密碼子通過氫鍵結合D.miRNA通過影響翻譯過程對靶基因的表達進行調控【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翻譯是指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解答】解:A、miRNA是由基因轉錄而來,轉錄過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參與,A正確;B、miRNA為單鏈RNA,僅含有一個游離的磷酸基團,B正確;C、反密碼子位于tRNA上,miRNA上沒有反密碼子,miRNA與靶mRNA是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以氫鍵結合,C錯誤;D、由題意miRNA能引起mRNA的降解,因此是在翻譯水平上對靶基因的表達進行調控,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miRNA的合成、結構及對基因表達調控的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過程中RNA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12.(2024秋 靖遠縣校級期末)科學家將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長11天的擬南芥幼苗帶回地球培育,觀察發現擬南芥主根長度變化在F2代中仍有保留,其中參與硝酸鹽信號傳導的基因TGA4和TGA1甲基化水平升高,基因表達量顯著增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DNA甲基化可以在不改變基因堿基序列的前提下實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B.基因TGA4和TGA1的甲基化可能促進了RNA聚合酶對啟動子的識別與結合C.基因甲基化變化是擬南芥在微重力環境下發生的適應性變化D.TGA4和TGA1基因可能促進了后代氮吸收和主根的生長【考點】表觀遺傳.【專題】信息轉化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DNA甲基化會改變基因的表達,導致基因控制的性狀發生變化,這種甲基化對基因表達的影響還會遺傳給后代。【解答】解:A、DNA的甲基化導致基因無法表達,故可以在不改變基因堿基序列的前提下實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A正確;B、據題意可知,參與硝酸鹽信號傳導的基因TGA4和TGA1甲基化水平升高,基因表達量顯著增加,所以DNA甲基化水平的變化可能促進了RNA聚合酶對啟動子的識別與結合,影響了基因TGA4和TGA1的表達量,B正確;C、微重力環境將甲基化這一變化篩選出來,甲基化并不是適應性變化的結果,C錯誤;D、擬南芥根長增加,且基因TGA4和TGA1甲基化水平升高,基因表達量顯著增加,說明TGA4和TGA1基因可能促進了后代氮吸收和主根的生長,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表觀遺傳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3.(2024秋 武漢期末)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微小RNA(microRNA)及其在轉錄后基因調控中的作用。圖示真核生物秀麗隱桿線蟲lin﹣4基因的microRNA抑制lin﹣4基因的表達過程。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A.microRNA是由lin﹣4基因通過轉錄形成的B.lin﹣4基因的microRNA翻譯特定的蛋白質C.lin﹣4mRNA與microRNA局部堿基互補配對D.lin﹣4基因突變可能導致表達更多的蛋白質【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轉錄是指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翻譯是指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解答】解:A、由圖可知,microRNA是由lin﹣4基因轉錄形成的,A正確;B、如圖,microRNA與lin﹣4基因的mRNA結合,抑制lin﹣4基因的表達過程,故lin﹣4基因的microRNA不能翻譯特定的蛋白質,B錯誤;C、從圖中可以看出lin﹣4mRNA與microRNA存在局部堿基互補配對,C正確;D、lin﹣4基因突變可能會影響其對lin﹣14基因表達的抑制作用,從而可能導致表達更多的蛋白質,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轉錄和翻譯過程等知識要點、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的能力,并結合題干信息進行推理、判斷。14.(2024秋 順義區期末)某細菌的逆轉錄酶RT可催化其體內的一種非編碼RNA發生滾環逆轉錄,即完成一輪逆轉錄后,RT“跳躍”到起點繼續下一輪,每輪產生的cDNA片段不能編碼蛋白質,但其不斷串聯形成的單鏈cDNA可在噬菌體感染細菌時編碼防御蛋白,過程如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滾環逆轉錄以4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B.單鏈cDNA中存在多個重復序列C.上述過程僅體現遺傳信息由RNA向DNA流動D.細菌基因組中原本不存在編碼防御蛋白的基因【考點】中心法則及其發展.【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中心法則的圖解:。【解答】解:A、逆轉錄是以RNA為模板合成DNA的過程,D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所以滾環逆轉錄以4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A正確;B、從圖中可以看出,每輪產生的cDNA片段不斷串聯形成單鏈cDNA,說明單鏈cDNA中存在多個重復序列,B正確;C、該過程不僅有RNA逆轉錄形成DNA(遺傳信息由RNA向DNA流動),還有單鏈cDNA編碼防御蛋白(遺傳信息由DNA向蛋白質流動),C錯誤;D、原本細菌是通過非編碼RNA的滾環逆轉錄形成的單鏈cDNA來編碼防御蛋白,說明細菌基因組中原本不存在編碼防御蛋白的基因,D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細菌中關于非編碼RNA的滾環逆轉錄以及相關的中心法則等生物學知識,重點在于對這一特殊過程的理解和分析。15.(2024秋 濟寧期末)人染色體DNA中存在串聯重復序列,對這些序列進行體外擴增、電泳分離后可得到個體的DNA指紋圖譜。該技術可用于親子鑒定和法醫學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串聯重復序列突變不會造成親子鑒定結論出現錯誤B.DNA分子的多樣性、特異性及穩定性是DNA鑒定技術的基礎C.串聯重復序列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D.指紋圖譜顯示的DNA片段是完成人體正常代謝功能蛋白的編碼序列【考點】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專題】正推法;DNA分子結構和復制;理解能力.【答案】B【分析】1、DNA分子的多樣性:構成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雖只有4種,配對方式僅2種,但其數目卻可以成千上萬,更重要的是形成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可以千變萬化,從而決定了DNA分子的多樣性(n對堿基可形成4n種)。2、DNA分子的特異性:每個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而特定的排列順序代表著遺傳信息,所以每個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貯存著特定的遺傳信息,這種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就決定了DNA分子的特異性。3、DNA分子結構的穩定性是指DNA分子雙螺旋空間結構的穩定性。4、基因在結構上分為編碼區和非編碼區兩部分。非編碼區不能夠轉錄為相應信使RNA,不能指導蛋白質合成的區段叫做非編碼區。編碼區是能進行轉錄的基因片段,能指導蛋白質合成。【解答】解:A、由題意可知“人染色體DNA中存在串聯重復序列,對這些序列進行體外擴增、電泳分離后可得到個體的DNA指紋圖譜,該技術可用于親子鑒定和法醫學分析”,如果串聯重復序列突變,可能會造成親子鑒定結論出現錯誤,A錯誤;B、由分析可知,DNA分子的多樣性、特異性及穩定性是DNA鑒定技術的基礎,B正確;C、串聯重復序列存在于細胞核中,故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遺傳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C錯誤;D、指紋圖譜顯示的DNA片段是一段串聯重復的序列,不屬于完成人體基礎代謝功能蛋白的編碼序列,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基因結構、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要求考生熟記相關知識點,能根據題干有效信息,再結合選項作出準確的回答。16.(2025 1月份模擬)提高番茄中果糖的含量有助于增加果實甜度,我國科學家發現催化果糖生成的關鍵酶SUS3的穩定性受磷酸化的CDPK27蛋白調控,在小果番茄CDPK27基因的啟動子區存在特定序列,可被RAV1蛋白結合而影響該基因表達。CDPK27基因與決定番茄果實大小的基因(Fw/fw)高度連鎖,不易交換。作用機制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RAV1結合CDPK27基因編碼起始密碼子的序列從而抑制該基因表達B.高表達CDPK27基因植株中的SUS3蛋白更穩定,番茄果實甜度低C.通過編輯CDPK27基因去除其編碼蛋白的特定磷酸化位點可增加大果甜度D.大果番茄與小果番茄雜交易通過基因重組獲得大而甜的番茄果實【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啟動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結構的DNA結構,位于基因的上游,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有它才能驅動轉錄的過程。【解答】解:A、啟動子區在基因的編碼區上游,起始密碼子位于編碼區,RAV1是結合在CDPK27基因的啟動子區影響基因表達,而非編碼起始密碼子的序列,A錯誤;B、如圖,高表達CDPK27基因植株中SUS3蛋白易磷酸化,易被降解,導致番茄果實甜度低,B錯誤;C、通過編輯CDPK27基因去除其編碼蛋白的特定磷酸化位點可增加大果甜度,因為其促進SUS3磷酸化效果減弱,C正確;D、CDPK27基因與決定番茄果實大小的基因(Fw/fw)高度連鎖,不易交換,故大果番茄與小果番茄雜交不易通過基因重組獲得大而甜的番茄果實,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基因的表達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熟練應用的能力。二.解答題(共4小題)17.(2024秋 重慶期末)RNA介導的基因沉默是生物體內一種重要的基因表達調控機制。miRNA是真核細胞中的一類具有調控功能但不編碼蛋白質的短序列RNA,其作用機制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由圖可知,真核細胞過程①發生的主要場所在 細胞核 ,過程②最終合成的三條肽鏈的氨基酸序列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與過程①相比,過程②特有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是 U﹣A 。(2)由圖可知,miRNA調控目的基因表達的機理是:miRNA與mRNA的序列結合,形成核酸雜交分子,進而抑制 翻譯 過程。該RNA介導的基因沉默屬于表觀遺傳,判斷依據是 基因的堿基序列沒有改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了可遺傳的變化 。(3)若5′﹣CCCGCGGGA﹣3′為DNA中某基因的部分編碼序列(非模板鏈),C為編碼序列的第157位,突變成T后,蛋白質序列的第 53 位氨基酸將變成 色氨酸 。部分氨基酸密碼子:丙氨酸(GCG)、纈氨酸(GUG)、色氨酸(UGG)、精氨酸(CGC或CGG或CGU)【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1)細胞核;相同;U﹣A;(2)翻譯;基因的堿基序列沒有改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了可遺傳的變化;(3)53;色氨酸。【分析】基因的表達即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包括兩個階段:轉錄和翻譯。【解答】解:(1)由圖可知,過程①是轉錄,真核細胞中轉錄發生的主要場所是細胞核。過程②是翻譯,由于三條肽鏈是以同一條mRNA為模板合成的,所以最終合成的三條肽鏈的氨基酸序列相同。與過程①(轉錄,DNA與RNA堿基互補配對)相比,過程②(翻譯,mRNA與tRNA堿基互補配對)特有的堿基互補配對方式是U﹣A。(2)由圖可知,miRNA調控目的基因表達的機理是:miRNA與mRNA的序列結合,形成核酸雜交分子,進而抑制翻譯過程。該RNA介導的基因沉默屬于表觀遺傳,判斷依據是基因的堿基序列沒有改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了可遺傳的變化。(3)5'﹣CCCGCGGGA﹣3'為DNA中某基因的部分編碼序列(非模板鏈),則其模板鏈為3'﹣GGGCGCCCT﹣5',轉錄形成的mRNA序列為5'﹣CCCGCGGGA﹣3',mRNA上三個相鄰的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其中154﹣156決定一個氨基酸,157﹣159決定下一個氨基酸,非模板鏈上157為C突變為T,則密碼子由CGG變為UGG,因此159÷3=53,即53位的精氨酸變為色氨酸。故答案為:(1)細胞核;相同;U﹣A;(2)翻譯;基因的堿基序列沒有改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了可遺傳的變化;(3)53;色氨酸。【點評】本題考查基因表達過程(轉錄和翻譯)、miRNA對基因表達的調控以及表觀遺傳、基因突變等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基因表達調控機制的理解,以及對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和密碼子等知識的應用能力。18.(2024秋 鄂爾多斯期末)MicroRNA(miRNA)是一類由20多個核苷酸組成的單鏈RNA分子,它在動植物的基因表達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人類有左右基因的表達都會受到miRNA的調控。如圖1是某miRNA抑制W基因表達的具體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細胞中合成miRNA的模板是 miRNA基因的一條鏈 ,RNA聚合酶在該過程中的作用是 與miRNA基因結合使其雙鏈解開,雙鏈的堿基得以暴露,同時將細胞中與miRNA基因模板鏈配對的核糖核苷酸依次連接 ,圖中的miRNA要在 細胞核、細胞質 (填場所)加工后才能與靶mRNA結合。(2)在人體細胞中,W基因正常表達時,除需要mRNA作為模板外還需要其他種類的核酸分子參與,它們是 tRNA、rRNA 。(3)miRNA與W基因的mRNA結合時也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其具體配對方式與DNA復制時的差異是 miRNA與W基因的mRNA結合時A與U配對,DNA復制時A與T配對 ;miRNA抑制W基因表達的具體機制是 miRNA與W基因的mRNA結合抑制其翻譯過程從而使W蛋白合成提前終止 。(4)研究發現人體的某些性狀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某基因突變前的部分序列(含有起始密碼子信息)如圖2所示(注:起始密碼子為AUG,終止密碼子為UAA、UAG或UGA)。如圖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轉錄時,以 甲 鏈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堿基對缺失,該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鏈含 7 個氨基酸。【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理解能力.【答案】(1)miRNA基因的一條鏈;與miRNA基因結合使其雙鏈解開,雙鏈的堿基得以暴露,同時將細胞中與miRNA基因模板鏈配對的核糖核苷酸依次連接;細胞核、細胞質(2)tRNA、rRNA(3)miRNA與W基因的mRNA結合時A與U配對,DNA復制時A與T配對;miRNA與W基因的mRNA結合抑制其翻譯過程從而使W蛋白合成提前終止(4)甲;7【分析】圖1展示了miRNA抑制W基因表達的具體過程:首先miRNA基因在細胞核中轉錄,然后經過加工進入細胞質,再經過進一步加工形成miRNA蛋白質復合物。該復合物與W基因mRNA結合,抑制翻譯的過程,從而抑制W基因的表達。如圖1是某miRNA抑制W基因表達的具體過程,回答下列問題。研究發現人體的某些性狀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某基因突變前的部分序列(含有起始密碼子信息)如圖2所示(注:起始密碼子為AUG,終止密碼子為UAA、UAG或UGA)。如圖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轉錄時,以 甲鏈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堿基對缺失,該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鏈含 7個氨基酸。【解答】解:(1)細胞中合成miRNA的模板是miRNA基因的一條鏈,RNA聚合酶參與轉錄的過程,其是與miRNA基因結合使其雙鏈解開,使得雙鏈的堿基得以暴露,同時將細胞中與miRNA基因模板鏈配對的核糖核苷酸依次連接。圖中的miRNA要在細胞核、細胞質加工后才能與靶mRNA結合。(2)基因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轉錄是以DNA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該過程需要tRNA(轉運氨基酸)和rRNA(構成核糖體的成分)。(3)在堿基互補配對方面,miRNA是RNA,其中的堿基有A、U、G、C,所以miRNA與W基因的mRNA結合時A與U配對;而DNA復制時,DNA中的堿基有A、T、G、C,是A與T配對。如圖,miRNA抑制W基因表達的機制是:miRNA與W基因的mRNA結合后,會抑制mRNA的翻譯過程,使得核糖體無法沿著mRNA正常進行翻譯,從而導致W蛋白合成提前終止,進而抑制了W基因的表達。(4)轉錄時,mRNA上的堿基序列與模板鏈互補配對,且mRNA上的起始密碼子為AUG,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與AUG互補的是TAC,在圖2中,甲鏈上有TAC序列,所以以甲鏈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堿基對缺失,該基因的甲鏈的堿基序列就變成﹣CGC CGC TAC CAA TCG CCT TAG AGT TAC ACT GTG AC﹣,因起始密碼子AUG對應甲鏈TAC,終止密碼子為UAA、UAG或UGA,對應的基因中的堿基序列是ATT、ATC、ACT。則從甲鏈中的TAC開始,結束于ACT,然后按照三個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mRNA上終止密碼子不決定氨基酸的原則,可知控制合成的肽鏈含7個氨基酸。故答案為:(1)miRNA基因的一條鏈;與miRNA基因結合使其雙鏈解開,雙鏈的堿基得以暴露,同時將細胞中與miRNA基因模板鏈配對的核糖核苷酸依次連接;細胞核、細胞質(2)tRNA、rRNA(3)miRNA與W基因的mRNA結合時A與U配對,DNA復制時A與T配對;miRNA與W基因的mRNA結合抑制其翻譯過程從而使W蛋白合成提前終止(4)甲;7【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基因的表達及調控等相關知識點,意在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熟練應用的能力。19.(2024秋 東方校級月考)P53基因是人體的一種抑癌基因,在受損DNA的清除與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原理如圖。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細胞中抑癌基因對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作用是 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細胞凋亡 。(2)圖中①是 基因的表達(轉錄、翻譯) 過程,此過程在原核細胞中的不同之處是 邊轉錄邊翻譯,同時進行 。圖中過程②需要 RNA聚合 酶,產物lncRNA 不能 (填“能”或“不能”)作為翻譯的模板。(3)核糖體在相應mRNA上的移動方向是 5'端→3'端 。據圖分析,P53蛋白除可以促進lncRNA的合成外,還具有 啟動修復酶基因及P21基因表達 功能。(4)某DNA分子在修復后,經測定發現某基因的第1201位堿基由G變成了T,從而導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質比原蛋白質少了許多氨基酸,原因可能是 替換導致原來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變成終止密碼子 。【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細胞的癌變的原因及特征.【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答案】(1)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細胞凋亡(2)基因的表達(轉錄、翻譯) 邊轉錄邊翻譯,同時進行 RNA聚合 不能(3)5'端→3'端 啟動修復酶基因及P21基因表達(4)替換導致原來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變成終止密碼子【分析】基因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其中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該過程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需要RNA聚合酶參與;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該過程發生在核糖體上,需要以氨基酸為原料,還需要酶、能量和tRNA。【解答】解:(1)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都是人體細胞存在的基因,其中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細胞凋亡。(2)據圖分析,圖中①是在基因的調控下生成蛋白質的過程,表示基因的表達,具體包括轉錄和翻譯過程;由于原核細胞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故基因的表達在原核細胞中是邊轉錄邊翻譯,同時進行;過程②是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表示轉錄,轉錄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結合題圖可知,lncRNA是非編碼RNA,故不能作為翻譯的模板。(3)mRNA是翻譯的模板,核糖體在相應mRNA上的移動方向是5'端→3'端;由圖可知,P53蛋白可啟動修復酶系統,還可以結合DNA,啟動P21基因的表達等。(4)密碼子是mRNA上編碼氨基酸的三個相鄰堿基,終止密碼子決定翻譯的結束,某DNA分子在修復后,經測定發現某基因的第1201位堿基由G變成了T,從而導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質比原蛋白質少了許多氨基酸,原因可能是替換導致原來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變成終止密碼子,翻譯提前終止。故答案為:(1)抑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增殖,或者促進細胞凋亡(2)基因的表達(轉錄、翻譯) 邊轉錄邊翻譯,同時進行 RNA聚合 不能(3)5'端→3'端 啟動修復酶基因及P21基因表達(4)替換導致原來編碼氨基酸的密碼子變成終止密碼子【點評】本題考查基因表達和基因突變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正確作答。20.(2024秋 德陽月考)Wnt信號通路是在Wnt的作用下,β﹣鏈蛋白結合TCF等轉錄因子激活靶基因產生活性蛋白來調節細胞正常的增殖和遷移。S蛋白是Wnt信號通路的拮抗劑,S蛋白基因甲基化促進了癌細胞的惡性生物學行為。請分析回答:(注:Dvl蛋白在細胞質中接受上游信號,穩定細胞質中游離狀態的β﹣鏈蛋白數量。)(1)由圖可知,A基因屬于 原癌 (填“原癌”或“抑癌”)基因。(2)S蛋白基因甲基化 不能 (填“能”或“不能”)改變S蛋白基因的遺傳信息,DNA甲基化對S蛋白基因表達過程中的 轉錄 階段起調控作用。(3)DNA的甲基化是靠細胞內產生的DNA甲基轉移酶催化完成的,“地西他濱”是一種DNA甲基轉移酶抑制劑。結合題干信息和圖中路徑,分析“地西他濱”可用于治療癌癥的原因是 可以抑制DNA的甲基化,抑制S蛋白基因甲基化,進而抑制癌細胞的惡性生物學行為 。若一個癌細胞的某個基因兩條DNA單鏈的部分堿基均被甲基化,使用“地西他濱”后,至少經過 二 次分裂,可以得到一個正常細胞。【考點】表觀遺傳;細胞的癌變的原因及特征.【專題】正推法;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理解能力.【答案】(1)原癌(2)不能 轉錄(3)可以抑制DNA的甲基化,抑制S蛋白基因甲基化,進而抑制癌細胞的惡性生物學行為 二【分析】根據題意,Wnt信號通路是在Wnt的作用下,β﹣鏈蛋白結合TCF等轉錄因子激活靶基因產生活性蛋白A來調節細胞正常的增殖和遷移,A蛋白應為抑癌基因,可以抑制細胞的不正常增殖;而S蛋白是Wnt信號通路的拮抗劑,S蛋白基因甲基化促進了癌細胞的惡性生物學行為,推測S蛋白能促進細胞的無限增殖。【解答】解:(1)根據題意,Wnt信號通路是在Wnt的作用下,β﹣鏈蛋白結合TCF等轉錄因子激活靶基因產生活性蛋白A來調節細胞正常的增殖和遷移,A蛋白應為抑癌基因,可以抑制細胞的不正常增殖。(2)S蛋白基因甲基化未改變基因的堿基排列順序,只影響基因的轉錄,而未改變S蛋白基因的遺傳信息,因此DNA甲基化對S蛋白基因表達過程中的轉錄階段起調控作用。(3)根據題意,DNA的甲基化是靠細胞內產生的DNA甲基轉移酶催化完成的,“地西他濱”是一種DNA甲基轉移酶抑制劑,因此可以抑制DNA的甲基化,抑制S蛋白基因甲基化,進而抑制癌細胞的惡性生物學行為。若一個癌細胞的某個基因兩條DNA單鏈的部分堿基均被甲基化,使用“地西他濱”后,由于DNA的半保留復制,經過一次復制以后,每個DNA分子都是一條鏈被甲基化,另一條鏈未被甲基化,因此至少經過二次分裂,可以得到一個正常細胞。故答案為:(1)原癌(2)不能 轉錄(3)可以抑制DNA的甲基化,抑制S蛋白基因甲基化,進而抑制癌細胞的惡性生物學行為 二【點評】本題考查細胞癌變和表觀遺傳的相關內容,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作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