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2025年中考科學精選專題訓練:物質的結構一、選擇題1.(2025·浙江杭州·一模)西湖龍井茶富含茶多酚(),下列關于茶多酚說法正確的是( )A.由51個原子構成 B.由三種元素組成C.碳、氧質量比為2:1 D.茶多酚屬于氧化物2.(2025·浙江杭州·一模)科學家通過高能粒子轟擊氧原子(如圖所示)后可短暫生成這一特殊的微粒。下列能表示模型是( )A. B.C. D.3.(2025·浙江杭州·一模)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工具。下列表示三個氧離子的是( )A.3O-2 B. C.3O2- D.3O4.(2025·浙江溫州·二模)甌窯燒制的青瓷釉面光潤如玉,其與材質中二氧化硅(SiO )有關。SiO 中Si的化合價是( )A.-4 B.-2 C.+2 D.+45.(2025·浙江嘉興·一模)瑪巴洛沙韋片(有效成分是)能有效治療流感.下列關于該有效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A.屬于氧化物 B.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C.氫元素的含量最低 D.每個分子中含有一個氟分子6.(2025·浙江金華·一模)建立宏觀與微觀的聯系是學習科學的重要素養。某物質X在降溫和通電的條件下分別發生如圖所示的變化。(模型中,不同顏色和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模型中,能用來說明保持X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的是( )A. B.C. D.7.(2025·浙江舟山·一模)科學方法中建立模型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一些抽象的、不能直接觀察到的事物。下列各圖中沒有體現建模思想的是( )A.磁感線 B.分子的結構C.手電筒的電路圖 D.男/女廁8.(2025·浙江金華·一模)桂花中含甜菜堿,下列關于甜菜堿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甜菜堿由四種原子構成 B.氮、氧元素質量比為C.甜菜堿由四種元素組成 D.每個甜菜堿分子中都含有1個氧分子9.(2025·浙江寧波·一模)維生素B5又叫泛酸,其化學式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屬于鹽B.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大C.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D.分子中碳、氫、氧、氮的原子個數比為10.(2025·浙江·一模)科學概念間有并列、包含、交叉等關系.小塘在復習時按左圖整理的內容,其中符合的是( )a b cA 河外星系 銀河系 太陽系B 化合物 純凈物 氧化物C 機械能 勢能 重力勢能D 生態系統 分解者 銀杏A.A B.B C.C D.D二、填空題11.(2025·浙江湖州·一模)最近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大面積二維金屬材料制備,過程如下:(1)二硫化鉬(MoS2)中硫元素化合價為-2價,則鉬元素化合價為 。(2)步驟2中金屬粉末變成液態金屬的物態變化過程叫作 。(3)步驟3中用二硫化鉬擠壓液態金屬,是通過 的方法來增大壓強。12.(2025·浙江·一模)鈦合金因具有高強度、低密度和耐腐蝕等優異性質,在我國C919大飛機的研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查閱資料知:鈦的金屬活動性介于鋁和鐵之間。請回答下列問題:(1)鈦合金屬于 (選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將鈦條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能觀察到的現象 。13.(2025·浙江臺州·一模)碳元素可以組成多種物質,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每個碳原子的質子數為 。(2)碳元素與氧元素可以組成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這兩種物質均屬于 (填“單質”“氧化物”或“鹽”)。(3)碳元素和氫元素可以組成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甲烷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14.(2025·浙江杭州·一模)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憑借黑科技的水循環系統,可以在池水常年不換的情況下依然干凈清澈。在該水循環系統中,特意采用了精度更高的硅藻土過濾,這一技術使得池水能直接飲用。(1)硅藻土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中Si的化合價為 價;(2)SiO2是制備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其中制取粗硅的反應原理是,則X的化學式為 ,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15.(2025·浙江溫州·一模)舊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回收與利用是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1)回收手機組件中的銅時,可將其先轉化為硫酸銅,再往硫酸銅溶液中加入 (列舉一種金屬單質),以提取單質銅。(2)氧化銦(In2O3)摻雜錫(Sn)形成的特殊材料常用于制造液晶顯示器及手機觸摸屏,氧化銦中銦(In)元素的化合價為 。(3)將質量為240克的某品牌手機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手機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80厘米2,則該手機對桌面的壓強為 帕。16.(2025·浙江溫州·一模)如圖所示的漆扇是我國新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制作流程為:在水面上滴加大漆顏料(主要成分為液態的漆酚,化學式為C21H30O2)形成飄漆液,將扇面以一定角度放入飄漆液后緩緩撈出進行染色。(1)從物質分類角度分析,漆酚屬于純凈物中的 。(2)在漆酚中質量分數最小的為 元素。(3)滴入大漆顏料后發現顏料會漂浮在水面,據此推測漆酚的物理性質有 。(列舉一點)三、探究題17.(2024·浙江溫州·二模)為測定某有機物的組成,小龍采用以下的思維模型:結合小龍構建的思維模型,完成以下的相關問題。(1)B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2)為了準確測定裝置中增加物質的質量,以上裝置中導管的正確連接順序是: 。(3)實驗后,若A裝置質量增加8.8克,B裝置質量增加3.6克,試推測該有機物的化學式不可能正確的是__________(可多選)A. B. C. D.18.(2024·浙江臺州·三模)除、能還原氧化銅外,及其他一些具有還原性的氣體也能與氧化銅發生反應。如:加熱時,能與反應生成Cu、、。某拓展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夾持裝置已省略),分別對有關氣體問題進行探究,回答下列問題。(1)【探究Ⅰ】對已知氣體性質的探究將氣體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規范實驗,可觀察到實驗現象除了A裝置中的黑色粉末變成光亮的紅色物質,還有 。(2)【探究Ⅱ】對未知氣體組成的探究氣體X可能由、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同學們按照如圖所示裝置對其組成進行探究。C裝置中溶液變渾濁,證明氣體X中含有 。(3)將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燃料,通過以上裝置。發現A裝置中的黑色粉末變成光亮的紅色,B裝置中的固體由白色變成藍色,C裝置中的溶液不變渾濁,C中導出的氣體在空氣中含量最高,該燃料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則它的化學式為 。19.(2024·浙江寧波·三模)小寧在課外資料中獲悉:硫酸銅溶液對過氧化氫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為此,他進行了相關探究。【探究一】(1)要證明 CuSO4溶液對 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除需證明 CuSO4溶液能改變 H2O2分解的速率外,還需證明 CuSO4在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和 不變。(2)為探究CuSO4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是否發生改變,小寧設計了如下實驗:將含溶質質量為ag 的CuSO4溶液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取充分反應后的全部溶液繼續進行實驗,流程如圖(實驗過程中的損耗忽略不計)。①藍色沉淀灼燒時發生分解反應,只生成黑色固體和水,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若CuSO4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未改變,則該實驗需滿足的定量關系為:a= (用m、n表示)。【探究二】為進一步探究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哪種微觀粒子,小寧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對比實驗。(3)若觀察到 (填實驗現象),則說明CuSO4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Cu2+。20.(2023·浙江·一模)某校項目化小組開展“自制制氧機”的工程實踐活動。【探秘原理】市場上的制氧機按制氧原理主要分三類:空氣分離制氧、電解水制氧和化學試劑制氧。(1)某品牌制氧機以空氣為原料,當空氣經過分子篩時,氮氣和氧氣分離,獲得高濃度的氧氣,其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則該制氧機制得的“氧氣”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若要通過分解反應制備氧氣,一定不能選用的反應物是 (填字母);A.氯酸鉀() B.氯化銨() C.過氧化氫()【選擇制氧劑】市場上銷售的化學試劑制氧機一般以過氧化氫溶液或過碳酸鈉固體為主要原料。兩種制氧劑哪個制氧效率更高呢?該小組利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記錄0-20分鐘量筒中水的體積,得到圖乙。 (3)結合圖乙,分析該小組選用過碳酸鈉固體作為便攜式制氧機制氧劑的理由是 ;【自制制氧機】項目小組利用飲料瓶、吸管、輸液管等廢舊物品設計并制作了如圖裝置。 (4)裝置中一個是制氧倉,放入制氧劑后可產生氧氣;另一個是加濕倉,氧氣經過該倉后變得清潔濕潤。則 瓶為加濕倉。21.(2022·浙江溫州·中考真題)“原子-分子”學說的建立經歷了曲折的過程。材料一:1803年,道爾頓在原子論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數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復雜原子”。材料二:1809年,蓋·呂薩克認同道爾頓的原子論,并提出自己的假說: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不同氣體中含有相同數目的原子(包括“復雜原子”)。道爾頓反對蓋·呂薩克的假說,他認為若該假說成立,解釋化學反應時,有些反應會推導出“半個原子”,與原子論矛盾。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羅提出分子學說,解決了道爾頓和蓋·呂薩克的矛盾。隨后科學家們確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學說。(1)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 ,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點。(2)道爾頓原子論中“復雜原子”構成的物質,按現在物質的組成分類,屬于純凈物中的 。(3)依據道爾頓的原子論和蓋·呂薩克的假說,下列反應能推導出“半個原子”的是 。(可多選)A.1升氫氣和1升氯氣化合成2升氯化氫氣體B.2升氫氣和1升氧氣化合成2升水蒸氣C.木炭與1升氧氣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D.木炭與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E.硫與1升氫氣化合成1升硫化氫氣體22.(2022·浙江溫州·二模)科學家為了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過程。原子結構模型發展過程可表示如下:(1)陰極射線管是能放出陰極射線的儀器,如圖。湯姆生在1897年提出陰極射線是從陰極放出的帶負電的粒子。若把陰極射線AB看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其電流方向為 。(2) 1910年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a粒子(a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發現:絕大多數a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a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a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如圖。①a粒子實質是氦原子核,可由鈾、鐳等元素得到。在太陽內部,質量較小的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溫下可以聚合成氦核,這種反應稱為 。②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盧瑟福提出核式結構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的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核運動,就像行星繞太陽運動那樣。人們掌握的下列事實或原理,有助于當時建立該模型的是 。A.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B.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C.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D.有些原子內沒有中子E.電子由于質量太小無法阻擋a粒子轟擊《浙江省2025年中考科學精選專題訓練:物質的結構》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C D C A D C C C1.B【詳解】A、茶多酚是由茶多酚分子構成的,1 個茶多酚分子是由22+18+11=51個原子構成,而不是茶多酚由51個原子構成,錯誤;B、從茶多酚的化學式可以看出,它是由碳(C)、氫(H)、氧(O)三種元素組成,正確;C、茶多酚中碳、氧元素質量比為(12×22):(16×11)=264:176=3:2,而不是2:1,錯誤;D、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茶多酚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不屬于氧化物,錯誤。故選B。2.A【詳解】氧原子的質子數為8,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8,是氧原子失去核外4個電子形成的,中含有8個質子和4個電子。故選A。3.C【詳解】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所以三個氧離子的符號為:3O2-。故選C。4.D【詳解】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顯 2價,設Si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有:x+( 2)×2=0,x=+4。故選D。5.C【詳解】A、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據化學式可知,由碳、氫、氟、氮、氧、硫六種元素組成,不屬于氧化物,錯誤;B、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等于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乘積之比,碳、氧元素的質量比=(12×27):(16×7)=324:112=81:28,而不是27:7,錯誤;C、中碳、氫、氟、氮、氧、硫元素的質量比為(12×27):(1×23):(19×2):(14×3):(16×7):32=324:23:38:42:112:32,通過比較可知氫元素占的質量比最小,所以氫元素的含量最低,正確;D、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每個分子中含有2個氟原子,不存在氟分子,錯誤。故選C。6.A【詳解】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保持X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的是。故選A。7.D【詳解】A.圖示是磁感線模型,故A不符合題意;B.分子的結構屬于模型,故B不符合題意;C.手電筒的電路圖,屬于模型,故C不符合題意;D.圖示屬于符號,故D符合題意。故選D。8.C【詳解】A、甜菜堿由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組成,甜菜堿由甜菜堿分子構成,甜菜堿分子由碳、氫、氮、氧四種原子構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甜菜堿中氮、氧元素質量比為,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甜菜堿由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組成,說法正確,符合題意;D、甜菜堿由甜菜堿分子構成,每個甜菜堿分子由5個碳原子、11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不含有氧分子,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選:C。9.C【詳解】A、由泛酸的化學式可知,泛酸是含碳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說法錯誤;B、泛酸碳、氫、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9):(1×17):14:(16×5)=108:17:14:90,則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說法錯誤;C、由泛酸的化學式可知,泛酸是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的,故說法正確;D、由泛酸的化學式可知,泛酸分子中碳、氫、氧、氮的原子個數比為9:17::1:5,故說法錯誤。故選C。10.C【分析】題圖包含的邏輯關系是:a包含b、b包含c。【詳解】 A.河外星系是指銀河系以外的星系,銀河系是眾多星系中的一個,而太陽系是銀河系內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這里的邏輯關系是:河外星系與銀河系是并列關系(都屬于星系),太陽系被銀河系包含。這與題圖給出的邏輯關系不符,A錯誤。B.化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可以是單質或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的化合物。這里的邏輯關系是:純凈物包含化合物和單質,化合物包含氧化物和其他化合物。因此,純凈物并不包含于化合物之內,這與題圖給出的邏輯關系不符,B錯誤。C.機械能是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勢能是物體由于位置或運動狀態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等),重力勢能是物體由于重力作用而具有的勢能。這里的邏輯關系是:機械能包含勢能和動能,勢能包含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等。這與題圖給出的邏輯關系相符,C正確。D.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空間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的生物,銀杏是一種植物,為生產者。因此,與題圖給出的邏輯關系不符,D錯誤。故選C。11.(1)+4(2)熔化(3)增大壓力/減小受力面積(合理即可)【詳解】(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MoS2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則鉬元素(Mo)的化合價為+4價;(2)步驟 2 中金屬粉末變成液態金屬的物態變化過程叫作熔化。熔化是指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金屬粉末吸收熱量,原子的熱運動加劇,克服了原子間的結合力,從而由固態轉變為液態;(3)步驟 3 中用二硫化鉬擠壓液態金屬,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或增大壓力的方法來增大壓強。12.(1)混合物(2)鈦條表面產生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詳解】(1)合金是由一種金屬與其他金屬或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鈦合金是由鈦與其他物質混合而成,含有多種成分,所以鈦合金屬于混合物;(2) 已知鈦的金屬活動性介于鋁和鐵之間,而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所以鈦的金屬活動性也比銅強。將鈦條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鈦能與硫酸銅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硫酸鈦和銅, 會觀察到的現象為鈦條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13.(1)6(2)氧化物(3)3:1【詳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稱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而原子序數=質子數,由圖可知碳元素的原子序數為6,所以每個碳原子的質子數為6;(2)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都是由碳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根據氧化物的定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屬于 氧化物;(3)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比=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甲烷(CH4)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量比=(12×1):(1×4)=12:4=3:1。14.(1)+4(2) CO2 置換【詳解】(1)硅藻土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中O元素的化合價為-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知,Si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2)根據可知,反應前有1個Si、1個C、2個O,反應后除X外有1個Si,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則X中含有1個C、2個O,所以X的化學式為:CO2;此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15.(1)鐵(合理即可)(2)+3(3)300【詳解】(1)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位于銅之前的金屬(如Fe、Zn、Al)可將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2)氧的化合價為-2,設銦(In)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電中性原則:2x+3×(-2)=0,解得x=+3;(3)手機重力:F = mg = 0.24kg × 10N/kg = 2.4N,接觸面積:80cm2 = 0.008m2,壓強:P == 2.4N / 0.008m2 = 300Pa。16.(1)有機物(2)氫(3)密度比水小(合理即可)【詳解】(1)漆酚化學式為C21H30O2,是含碳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2)漆酚中碳、氫、氧的質量比為:(12×21):(1×30):(16×2)=126:15:16,所以漆酚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3)物理性質是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顏料漂浮在水面上形成圖案,說明了大漆顏料的密度比水小、難溶于水,17.(1)吸收水分,干燥氣體(2)c→d→a→b(3)AB【詳解】(1)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則B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干燥氣體;(2)有機物充分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與二氧化碳不反應,可用來吸收水蒸氣,干燥二氧化碳,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可用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二氧化碳,應先用濃硫酸吸收水分,濃硫酸增加的質量就是生成水的質量,再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氫氧化鈉溶液增加的質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除雜時應長進短出,則為了準確測定裝置中增加物質的質量,以上裝置中導管的正確連接順序是c→d→a→b;(3)實驗后,若A裝置質量增加8.8克,說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8.8克,B裝置質量增加3.6克,說明生成水的質量為3.6克,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和質量不變,有機物中碳元素的質量=,有機物中氫元素的質量為,則有機物中碳、氫的原子個數比=。A、CH4中碳、氫的原子個數比為1:4,符合題意;B、CH3OH中碳、氫的原子個數比為1:4,符合題意;C、C2H4中碳、氫的原子個數比為2:4=1:2,不符合題意;D、CH3COOH中碳、氫的原子個數比為2:4=1:2,不符合題意。故選AB。18. B裝置中的固體由白色變成藍色、C裝置溶液變渾濁 甲烷/【詳解】(1)加熱時,CH4能與CuO反應生成Cu、CO2和H2O,水可以與白色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硫酸銅晶體,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將CH4氣體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規范實驗,可觀察到實驗現象除了A裝置中的黑色粉末變成光亮的紅色物質,還有裝置中的固體由白色變成藍色、C裝置溶液變渾濁;(2)CH4能與CuO反應生成Cu、CO2和H2O,H2能與CuO加熱時生成Cu和H2O,C裝置中溶液變渾濁,說明A處生成了二氧化碳,可證明氣體X中含有甲烷(或CH4);(3)A裝置中的黑色粉末變成光亮的紅色物質;B裝置中的固體由白色變藍色,C裝置中溶液不變渾濁,說明A處反應生成銅和水,但沒有二氧化碳生成。C中導出的氣體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說明生成了氮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燃燒中含有氫元素、氮元素,已知燃料是由2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其相對分子質量為32,設該燃料的化學式為NxHy,則有: 14x + y = 32,當 x = 2 時,y = 4,它的化學式為N2H4。19. 化學性質 甲中迅速產生大量氣泡,乙、丙中無明顯現象【詳解】(1)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故除需證明 CuSO4溶液能改變 H2O2分解的速率外,還需證明 CuSO4在化學反應前后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2)①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故藍色沉淀為氫氧化銅,受熱分解生成黑色固體氧化銅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②由題可知氧化銅質量是mg,硫酸鋇質量是ng,mg氧化銅中銅元素質量是,ng硫酸鋇質量中硫酸根質量是=,若CuSO4在化學變化前后質量未改變,則該實驗需滿足的定量關系為,故;(3)硫酸銅溶液中存在Cu2+、和H2O分子三種粒子,乙中無明顯現象說明不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丙中無明顯現象說明H2O分子不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觀察到甲中迅速產生大量氣泡,故可說明CuSO4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Cu2+。20. 混合物 B 過碳酸鈉產氧速率比過氧化氫高,便于攜帶,能持續平穩地提供氧氣; A【詳解】(1)根據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該制氧機制得的“氧氣”含有氧分子和氮分子,是由不同種物質組成,屬于混合物;(2)若要通過分解反應制備氧氣,一定不能選用的反應物是氯化銨,因為氯化銨中不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題意質量守恒定律,而氯酸鉀、過氧化氫中都含有氧元素。故選B;(3)結合圖乙,分析該小組選用過碳酸鈉固體作為便攜式制氧機制氧劑的理由是過碳酸鈉產氧速率比過氧化氫高,便于攜帶,能持續平穩地提供氧氣;(4)裝置中一個是制氧倉,放入制氧劑后可產生氧氣;另一個是加濕倉,氧氣經過該倉后變得清潔濕潤。B瓶產生氧氣,通過導管將氧氣送到A瓶,則A瓶為加濕倉。21. 電子 化合物 ABD【詳解】(1)1897年,湯姆生發現原子內有帶負電的電子,得出了原子可以繼續再分的結論。(2)道爾頓原子論中“復雜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數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即為不同原子構成的分子,按現在物質的組成分類,屬于純凈物中的化合物。(3)A.1升氫氣和1升氯氣化合成2升氯化氫氣體,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不同氣體中含有相同數目的原子(包括“復雜原子”),(由于在當時還沒有提出分子概念)則每一個氯化氫“原子”(在此實為分子,而道爾頓稱它為“復雜原子”)中就應只含有半個氯“原子”和半個氫“原子”,即“半個原子”,符合題意;B.2升氫氣和1升氧氣化合成2升水蒸氣,則每一個水“原子”中就應只含有半個氧“原子”和一個氫“原子”,即“半個原子”,符合題意;C.木炭與1升氧氣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則每一個二氧化碳“原子”中就應只含有一個氧“原子”,不符合題意;D.木炭與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則每一個一氧化碳“原子”中就應只含有半個二氧化碳“原子”,即“半個原子”,符合題意;E.硫與1升氫氣化合成1升硫化氫氣體,則每一個硫化氫“原子”中就應只含有一個氫“原子”,不符合題意。故選ABD。【點睛】本題以原子結構的認識歷史為背景,著重考查原子的結構,了解化學發展的歷史,理解掌握原子結構的詳細知識,是解題的必要條件。22. B→A 核聚變(熱核反應) ABE【詳解】(1)陰極射線AB看成電荷的定向移動,故電流的方向為B→A(2)在太陽內部,質量較小的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溫下可以聚合成氦核,這種反應叫做核聚變。(3)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a粒子(a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發現絕大多數a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a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a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由于a粒子帶正電,所以可以得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由于a粒子(a粒子帶正電)轟擊金箔實驗有的粒子發生偏轉可知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由于電子的質量太小也可能無法阻擋a粒子轟擊,故選擇ABE。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