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講 實驗13: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學中的物理量■目標要求1.了解多用電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2.會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壓、電流和電阻,會用多用電表判斷二極管的極性。3.會用多用電表進行簡單的電路故障分析。考點1 實驗基本技能 1.認識多用電表。(1)功能:用來測量電流、電壓、電阻等物理量,并且每一種測量項目都有幾個量程。(2)外部構造:如圖所示,上半部分為表盤,表盤上有電流、電壓、 等多種量程的刻度;下半部分為選擇開關,它的四周刻有各種測量項目和量程。多用電表的面板上還有歐姆表的歐姆調零旋鈕、指針定位螺絲、表筆的正負插孔( 表筆插入“+”插孔, 表筆插入“-”插孔)。 (3)內部電路原理圖。2.用多用電表測量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甲 乙(1)按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連好電路,將多用電表選擇開關置于直流電壓擋,測量小燈泡兩端的電壓。(2)按如圖乙所示的電路圖連好電路,將選擇開關置于直流電流擋,測量通過小燈泡的電流。3.用多用電表測量電阻。(1)歐姆表原理(多用電表的歐姆擋原理)。①原理電路:如圖所示,歐姆表由電流表G、電池、調零電阻R串聯而成,外接紅、黑表筆。全電路的總電阻R總=Rg+R+r+Rx(如圖丙所示)。甲 乙 丙②工作原理: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③刻度的標定:紅、黑表筆短接(被測電阻Rx=0)時,調節調零電阻R,使I=Ig,電流表的指針達到滿偏(也叫歐姆調零),此處標為 (如圖甲所示);當I=0時,Rx→∞,在I=0處標為 (如圖乙所示);當I=時,Rx= =RΩ,此電阻值等于歐姆表的內阻值,也叫中值電阻(如圖丙所示)。 (2)測量電阻。①根據被測電阻的估計阻值,選擇合適的擋位,把兩表筆短接,觀察指針是否指在歐姆表的“0”刻度,若不指在歐姆表的“0”刻度,調節歐姆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在歐姆表的“0”刻度處。②將被測電阻接在兩表筆之間,待指針穩定后讀數。③讀出指針在刻度盤上所指的數值,用讀數乘以所選擋位倍率,即得到測量結果。④測量完畢,將選擇開關置于交流電壓最高擋或“OFF”擋。4.用多用電表測二極管的正、反向電阻。將多用電表歐姆擋調零后,若多用電表指針偏角很大,則黑表筆接觸的是二極管的正極,紅表筆接觸的是二極管的負極;若多用電表指針偏角很小,則黑表筆接觸的是二極管的負極,紅表筆接觸的是二極管的正極。5.注意事項。(1)使用前要機械調零。(2)兩表筆在使用時,要保證電流總是“紅表筆流入,黑表筆流出”。(3)測量電阻時:①指針指在中值附近誤差較小,否則換擋。②每換一擋必須重新進行歐姆調零。③讀出示數要乘以倍率。(4)使用完畢,選擇開關應置于“OFF”擋或交流電壓最高擋,長期不用應取出電池。考向1 多用電表的使用和讀數【典例1】 在練習使用多用電表的實驗中。(1)某同學連接的電路如圖所示。①若旋轉選擇開關,使尖端對準直流電流擋,此時測得的是通過 的電流。(填圖中元件代號,下同) ②若斷開電路中的開關,旋轉選擇開關使其尖端對準歐姆擋,此時測得的是 的電阻。 ③若旋轉選擇開關,使尖端對準直流電壓擋,閉合開關,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此時測得的是 兩端的電壓。 (2)(多選)在使用多用電表的歐姆擋測量電阻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選項字母)。 A.雙手捏住兩表筆金屬桿,測量值將偏小B.測量時發現指針偏離中央刻度過大,則必須減小倍率,重新調零后再進行測量C.選擇“×100”倍率測量時發現指針位于20與30正中間,則測量值等于2 500 ΩD.歐姆表內的電池使用時間太長,雖然完成調零,但測量值將略偏大考向2 歐姆表(多用電表歐姆擋)的原理【典例2】 (2022·湖南卷)小夢同學自制了一個兩擋位(“×1”“×10”)的歐姆表,其內部結構如圖所示,R0為調零電阻(最大阻值為R0m),Rs、Rm、Rn為定值電阻(Rs+R0m(1)短接①②,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m接通,電流計G示數為Im;保持電阻R0滑片位置不變,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n接通,電流計G示數變為In,則Im (填“大于”或“小于”)In。 (2)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n接通,此時歐姆表的擋位為 (填“×1”或“×10”)。 (3)若從“×1”擋位換成“×10”擋位,調整歐姆零點(歐姆零點在電流計G滿偏刻度處)時,調零電阻R0的滑片應該 (填“向上”或“向下”)調節。 (4)在“×10”擋位調整歐姆零點后,在①②間接入阻值為100 Ω的定值電阻R1,穩定后電流計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取走R1,在①②間接入待測電阻Rx,穩定后電流計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則Rx= Ω。 考向3 用多用電表測量二極管【典例3】 二極管的導電特性表現為單向導電性,當給二極管加上正向電壓時,二極管處于導通狀態,正向電阻較小,當給二極管加上反向電壓時,二極管處于截止狀態,反向電阻很大,現有一只二極管,表面字跡模糊,某同學想用多用電表判斷其正負極,選用歐姆“×10”擋,電路連接如圖甲,指針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甲乙丙(1)二極管的正向電阻為 。 (2) (填“a”或“b”)端為二極管正極。 (3)多用電表“×100”擋的內電阻約為 。 (4)一只二極管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丙所示,現將其接在電動勢為2 V,內阻約為4 Ω的直流電源上,給二極管加上正向電壓,此時二極管消耗的電功率約為 W。 考點2 用多用電表檢測電路故障 電流擋 檢測 將多用電表調至電流擋,串聯在電路中,若示數為零,說明多用電表串聯的部分電路斷路電壓擋 檢測 將多用電表調至電壓擋,與被檢測電路并聯。①若示數為零,可能是與被測電路串聯的部分斷路,也可能是被測電路部分短路,不能準確確定;②若示數等于電動勢,說明該部分電路中有斷路處,進一步縮小并聯范圍可以找出斷路位置歐姆擋 檢測 將多用電表調至歐姆擋,將各元件與電源斷開,然后接到紅、黑表筆間:①若電阻無窮大,說明此元件斷路;②若電阻為零,說明此元件短路 【典例4】 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中,四節干電池串聯,小燈泡A、B的規格均為“3.8 V 0.3 A”,合上開關S后,無論怎樣移動滑片,A、B燈都不亮。甲乙(1)用多用電表的直流電壓擋檢查故障:①選擇開關置于下列量程的 擋較為合適(填選項字母)。 A.2.5 V B.10 VC.50 V D.250 V②測得c、d間電壓約為5.8 V,e、f間電壓為0,則故障是 (填選項字母)。 A.A燈燈絲斷開 B.B燈燈絲斷開C.d、e間連線斷開 D.B燈短路(2)接著用歐姆表的“×1”擋測電阻,歐姆表經過“歐姆調零”。①測試前,一定要將電路中的開關S斷開。②測c、d間和e、f間電阻時,某次測量結果如圖乙所示,讀數為 Ω,此時測量的是 間電阻,根據小燈泡的規格計算出的電阻為 Ω,它不等于測量值,原因是 第5講 實驗13: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學中的物理量考點11.(2)電阻 紅 黑 3.(1)③0 ∞ Rg+R+r【典例1】 答案 (1)①R1 ②R1和R2③R2 (2)AD解析 (1)①多用電表調至直流電流擋,與滑動變阻器串聯,測的是通過滑動變阻器R1的電流;②斷開電路中的開關,多用電表調至歐姆擋,接在R1與R2串聯電路的兩端,測的是串聯部分的總電阻;③多用電表調至電壓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滑動變阻器相當于導線;多用電表與電阻R2并聯,測的是R2兩端的電壓。(2)雙手捏住兩表筆金屬桿,人體與電阻并聯,總電阻減小,測量值偏小,A項正確;測量時若發現指針向右偏離中央刻度過大,則必須減小倍率,若向左偏離中央刻度過大,則必須增大倍率,重新調零后再進行測量,B項錯誤;歐姆表刻度是左密右疏,選擇“×100”倍率測量時發現指針位于20與30正中間,則測量值小于2 500 Ω,大于2 000 Ω,C項錯誤;歐姆表內的電池使用時間太長,電動勢減小,內電阻增大,歐姆調零時,由于滿偏電流Ig不變,由公式Ig=,歐姆表內阻R內得調小,待測電阻的測量值是通過電流的示數體現出來的,由I===,可知當R內變小時,I變小,指針跟原來的位置相比偏左,歐姆表的示數偏大,D項正確。【典例2】 答案 (1)大于 (2)×10 (3)向上 (4)400解析 (1)根據題意可知RmIn。(2)當開關S撥向n時,全電路的總電阻較大,中值電阻較大,能夠接入待測電阻的阻值也更大,所以開關S撥向n時對應歐姆表的擋位倍率較大,即×10。(3)從“×1”擋位換成“×10”擋位,即開關S從m撥向n,全電路電阻增大,干路電流減小,①②短接時,為了使電流表滿偏,則需要增大通過電流計G所在支路的電流,所以需要將R0的滑片向上調節。(4)設歐姆表內部等效電阻為R,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Ig=,Ig=,Ig=,聯立解得Rx=400 Ω。【典例3】 (1)50 Ω (2)a (3)1 500 Ω(4)0.25解析 (1)依題意,由題圖乙可知該二極管的正向電阻為5×10 Ω=50 Ω。(2)歐姆表電流流向為“紅進黑出”,所以由題圖甲可知b端與歐姆表內部電源負極相連,且根據二極管正向電阻為小電阻,則a端為二極管正極。(3)根據歐姆表中值電阻定義可知=,又因為Ig=,所以當多用電表“×100”擋時,此時外電阻為R外=15×100 Ω=1 500 Ω,則此時歐姆表內阻為1 500 Ω。(4)作出電動勢為2 V,內阻約為4 Ω的直流電源的U-I圖像,可得到圖像與二極管伏安特性曲線的交點如圖所示,可得交點坐標為(1.0 V,0.25 A),所以可得此時二極管消耗的電功率約為P=UI=1.0×0.25 W=0.25 W。考點2【典例4】 答案 (1)①B ②A (2)②6 e、f 12.7 高溫條件下金屬絲電阻率大,計算的電阻是正常工作時的高溫電阻,而測量值為斷電下的低溫小電阻解析 (1)①四節干電池串聯之后的電動勢約為6 V,電壓表量程應選擇10 V,故選B。②c、d間電壓約為5.8 V,接近電源電動勢,而且e、f間電壓為0,由此可判斷斷路發生在c、d間,即A燈燈絲斷開,故選A。(2)②c、d間斷路,測出的電阻應為無窮大,而歐姆表讀數為6 Ω,所以測量的是e、f間的電阻,根據規格計算的電阻為R==≈12.7 Ω。高溫條件下金屬絲電阻率大,計算的電阻是正常工作時的高溫電阻,而測量值為斷電下的低溫小電阻,因此測量值和計算結果不相等。(共36張PPT)第5講實驗13: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學中的物理量第十章 電路和電能目標要求1.了解多用電表的構造和工作原理。2.會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壓、電流和電阻,會用多用電表判斷二極管的極性。3.會用多用電表進行簡單的電路故障分析。考點1 實驗基本技能考點2 用多用電表檢測電路故障內容索引實驗基本技能考點11.認識多用電表。(1)功能:用來測量電流、電壓、電阻等物理量,并且每一種測量項目都有幾個量程。(2)外部構造:如圖所示,上半部分為表盤,表盤上有電流、電壓、 等多種量程的刻度;下半部分為選擇開關,它的四周刻有各種測量項目和量程。多用電表的面板上還有歐姆表的歐姆調零旋鈕、指針定位螺絲、表筆的正負插孔( 表筆插入“+”插孔, 表筆插入“-”插孔)。電阻紅黑(3)內部電路原理圖。2.用多用電表測量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1)按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圖連好電路,將多用電表選擇開關置于直流電壓擋,測量小燈泡兩端的電壓。(2)按如圖乙所示的電路圖連好電路,將選擇開關置于直流電流擋,測量通過小燈泡的電流。3.用多用電表測量電阻。(1)歐姆表原理(多用電表的歐姆擋原理)。①原理電路:如圖所示,歐姆表由電流表G、電池、調零電阻R串聯而成,外接紅、黑表筆。全電路的總電阻R總=Rg+R+r+Rx(如圖丙所示)。②工作原理: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③刻度的標定:紅、黑表筆短接(被測電阻Rx=0)時,調節調零電阻R,使I=Ig,電流表的指針達到滿偏(也叫歐姆調零),此處標為 (如圖甲所示);當I=0時,Rx→∞,在I=0處標為 (如圖乙所示);當I=時,Rx= =RΩ,此電阻值等于歐姆表的內阻值,也叫中值電阻(如圖丙所示)。0∞Rg+R+r(2)測量電阻。①根據被測電阻的估計阻值,選擇合適的擋位,把兩表筆短接,觀察指針是否指在歐姆表的“0”刻度,若不指在歐姆表的“0”刻度,調節歐姆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在歐姆表的“0”刻度處。②將被測電阻接在兩表筆之間,待指針穩定后讀數。③讀出指針在刻度盤上所指的數值,用讀數乘以所選擋位倍率,即得到測量結果。④測量完畢,將選擇開關置于交流電壓最高擋或“OFF”擋。4.用多用電表測二極管的正、反向電阻。將多用電表歐姆擋調零后,若多用電表指針偏角很大,則黑表筆接觸的是二極管的正極,紅表筆接觸的是二極管的負極;若多用電表指針偏角很小,則黑表筆接觸的是二極管的負極,紅表筆接觸的是二極管的正極。5.注意事項。(1)使用前要機械調零。(2)兩表筆在使用時,要保證電流總是“紅表筆流入,黑表筆流出”。(3)測量電阻時:①指針指在中值附近誤差較小,否則換擋。②每換一擋必須重新進行歐姆調零。③讀出示數要乘以倍率。(4)使用完畢,選擇開關應置于“OFF”擋或交流電壓最高擋,長期不用應取出電池。考向1多用電表的使用和讀數【典例1】 在練習使用多用電表的實驗中。(1)某同學連接的電路如圖所示。①若旋轉選擇開關,使尖端對準直流電流擋,此時測得的是通過 的電流。(填圖中元件代號,下同) R1②若斷開電路中的開關,旋轉選擇開關使其尖端對準歐姆擋,此時測得的是 的電阻。 ③若旋轉選擇開關,使尖端對準直流電壓擋,閉合開關,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此時測得的是 兩端的電壓。 R1和R2R2(2)(多選)在使用多用電表的歐姆擋測量電阻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選項字母)。 A.雙手捏住兩表筆金屬桿,測量值將偏小B.測量時發現指針偏離中央刻度過大,則必須減小倍率,重新調零后再進行測量C.選擇“×100”倍率測量時發現指針位于20與30正中間,則測量值等于2 500 ΩD.歐姆表內的電池使用時間太長,雖然完成調零,但測量值將略偏大AD(1)①多用電表調至直流電流擋,與滑動變阻器串聯,測的是通過滑動變阻器R1的電流;②斷開電路中的開關,多用電表調至歐姆擋,接在R1與R2串聯電路的兩端,測的是串聯部分的總電阻;③多用電表調至電壓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滑動變阻器相當于導線;多用電表與電阻R2并聯,測的是R2兩端的電壓。解析(2)雙手捏住兩表筆金屬桿,人體與電阻并聯,總電阻減小,測量值偏小,A項正確;測量時若發現指針向右偏離中央刻度過大,則必須減小倍率,若向左偏離中央刻度過大,則必須增大倍率,重新調零后再進行測量,B項錯誤;歐姆表刻度是左密右疏,選擇“×100”倍率測量時發現指針位于20與30正中間,則測量值小于2 500 Ω,大于2 000 Ω,C項錯誤;歐姆表內的電池使用時間太長,解析電動勢減小,內電阻增大,歐姆調零時,由于滿偏電流Ig不變,由公式Ig=,歐姆表內阻R內得調小,待測電阻的測量值是通過電流的示數體現出來的,由I===,可知當R內變小時,I變小,指針跟原來的位置相比偏左,歐姆表的示數偏大,D項正確。解析考向2歐姆表(多用電表歐姆擋)的原理【典例2】 (2022·湖南卷)小夢同學自制了一個兩擋位(“×1”“×10”)的歐姆表,其內部結構如圖所示,R0為調零電阻(最大阻值為R0m),Rs、Rm、Rn為定值電阻(Rs+R0m(1)短接①②,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m接通,電流計G示數為Im;保持電阻R0滑片位置不變,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n接通,電流計G示數變為In,則Im (填“大于”或“小于”)In。 (2)將單刀雙擲開關S與n接通,此時歐姆表的擋位為 (填“×1”或“×10”)。 大于×10(3)若從“×1”擋位換成“×10”擋位,調整歐姆零點(歐姆零點在電流計G滿偏刻度處)時,調零電阻R0的滑片應該 (填“向上”或“向下”)調節。 (4)在“×10”擋位調整歐姆零點后,在①②間接入阻值為100 Ω的定值電阻R1,穩定后電流計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取走R1,在①②間接入待測電阻Rx,穩定后電流計G的指針偏轉到滿偏刻度的,則Rx= Ω。 向上400(1)根據題意可知RmIn。(2)當開關S撥向n時,全電路的總電阻較大,中值電阻較大,能夠接入待測電阻的阻值也更大,所以開關S撥向n時對應歐姆表的擋位倍率較大,即×10。解析(3)從“×1”擋位換成“×10”擋位,即開關S從m撥向n,全電路電阻增大,干路電流減小,①②短接時,為了使電流表滿偏,則需要增大通過電流計G所在支路的電流,所以需要將R0的滑片向上調節。(4)設歐姆表內部等效電阻為R,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有,Ig=Ig=,Ig=,聯立解得Rx=400 Ω。解析考向3用多用電表測量二極管【典例3】 二極管的導電特性表現為單向導電性,當給二極管加上正向電壓時,二極管處于導通狀態,正向電阻較小,當給二極管加上反向電壓時,二極管處于截止狀態,反向電阻很大,現有一只二極管,表面字跡模糊,某同學想用多用電表判斷其正負極,選用歐姆“×10”擋,電路連接如圖甲,指針的位置如圖乙所示。(1)二極管的正向電阻為 。 (2) (填“a”或“b”)端為二極管正極。 (3)多用電表“×100”擋的內電阻約為 。 50 Ω1 500 Ωa(4)一只二極管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丙所示,現將其接在電動勢為2 V,內阻約為4 Ω的直流電源上,給二極管加上正向電壓,此時二極管消耗的電功率約為 W。 0.25(1)依題意,由題圖乙可知該二極管的正向電阻為5×10 Ω=50 Ω。(2)歐姆表電流流向為“紅進黑出”,所以由題圖甲可知b端與歐姆表內部電源負極相連,且根據二極管正向電阻為小電阻,則a端為二極管正極。(3)根據歐姆表中值電阻定義可知=,又因為Ig=,所以當多用電表“×100”擋時,此時外電阻為R外=15×100 Ω=1 500 Ω,則此時歐姆表內阻為1 500 Ω。解析(4)作出電動勢為2 V,內阻約為4 Ω的直流電源的U-I圖像,可得到圖像與二極管伏安特性曲線的交點如圖所示,可得交點坐標為(1.0 V,0.25 A),所以可得此時二極管消耗的電功率約為P=UI=1.0×0.25 W=0.25 W。解析用多用電表檢測電路故障考點2電流擋 檢測 將多用電表調至電流擋,串聯在電路中,若示數為零,說明多用電表串聯的部分電路斷路電壓擋 檢測 將多用電表調至電壓擋,與被檢測電路并聯。①若示數為零,可能是與被測電路串聯的部分斷路,也可能是被測電路部分短路,不能準確確定;②若示數等于電動勢,說明該部分電路中有斷路處,進一步縮小并聯范圍可以找出斷路位置歐姆擋 檢測 將多用電表調至歐姆擋,將各元件與電源斷開,然后接到紅、黑表筆間:①若電阻無窮大,說明此元件斷路;②若電阻為零,說明此元件短路【典例4】 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中,四節干電池串聯,小燈泡A、B的規格均為“3.8 V 0.3 A”,合上開關S后,無論怎樣移動滑片,A、B燈都不亮。(1)用多用電表的直流電壓擋檢查故障:①選擇開關置于下列量程的 擋較為合適(填選項字母)。 A.2.5 V B.10 VC.50 V D.250 V②測得c、d間電壓約為5.8 V,e、f間電壓為0,則故障是 (填選項字母)。 A.A燈燈絲斷開 B.B燈燈絲斷開C.d、e間連線斷開 D.B燈短路BA(2)接著用歐姆表的“×1”擋測電阻,歐姆表經過“歐姆調零”。①測試前,一定要將電路中的開關S斷開。②測c、d間和e、f間電阻時,某次測量結果如圖乙所示,讀數為 Ω,此時測量的是 間電阻,根據小燈泡的規格計算出的電阻為Ω,它不等于測量值,原因是。 e、f612.7高溫條件下金屬絲電阻率大,計算的電阻是正常工作時的高溫電阻,而測量值為斷電下的低溫小電阻(1)①四節干電池串聯之后的電動勢為6 V,電壓表量程應選擇10 V,故選B。②c、d間電壓約為5.8 V,接近電源電動勢,而且e、f間電壓為0,由此可判斷斷路發生在c、d間,即A燈燈絲斷開,故選A。解析(2)②c、d間斷路,測出的電阻應為無窮大,而歐姆表讀數約為6 Ω,所以測量的是e、f間的電阻,根據規格計算的電阻為R==≈12.7 Ω。高溫條件下金屬絲電阻率大,計算的電阻是正常工作時的高溫電阻,而測量值為斷電下的低溫小電阻,因此測量值和計算結果不相等。解析(共28張PPT)微練38實驗13: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學中的物理量12341.某同學用量程為1 mA、內阻為120 Ω的表頭按圖甲所示電路改裝成量程分別為1 V和1 A的多用電表。圖中R1和R2為定值電阻,S為開關。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圖甲所示的電路,在圖乙所示的實物圖上連線。見解析圖連線如圖所示。解析12341234(2)開關S閉合時,多用電表用于測量 (填“電流”“電壓”或“電阻”);開關S斷開時,多用電表用于測量 (填“電流”“電壓”或“電阻”)。 本實驗考查的是電表的改裝。改裝成電壓表時,要串聯電阻,改裝成電流表時,要并聯電阻。根據題圖甲所畫電路,閉合開關 時,電流表與R2串聯后再與電阻R1并聯,用于測電流,斷開開關 時,只串聯一個電阻R2,用于測電壓。解析電流電壓1234(3)表筆A應為 (填“紅”或“黑”)色。 根據表頭可知電流應從表筆B進,從表筆A出,由“紅進黑出”可 知,表筆A應為黑色。解析黑1234(4)定值電阻的阻值R1= Ω,R2= Ω。(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 1.00880斷開開關S時,多用電表為1 V的電壓表,故R2= Ω-120 Ω=880 Ω,閉合開關S時,多用電表為1 A的電流表,故R1=≈1.00 Ω。解析2.如圖甲所示,數字多用電表是近來發展起來的高科技電子產品,它具有測量精度高、讀數方便等許多獨特的優點。以型號“DF930”普通數字多用電表為例,其電壓擋所有量程內阻高達10 MΩ以上,而機械指針式電壓表內阻一般為幾千歐到幾十千歐。1234現有一塊型號為“DF930”的數字多用電表,用它來測量一只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提供的其他測量器材還有:一只滑動變阻器R(0~ 30 Ω),兩只開關,導線若干。實驗要求:利用這些器材,盡量采用最簡單的測量方法,分兩步進 行。首先測量電動勢,待電動勢測定之后再測量其內電阻。現按圖乙連接好測量電路。操作步驟:1234(1)將數字多用電表選擇開關置于 擋,選擇合適的量程,斷開開關 ,閉合開關 ,記錄表的示數,然后反復測量多次,取平均值并記為a。 為了測電源的電動勢,需將選擇開關置于電壓擋,斷開開關S1,閉合開關S2,此時電表示數即為電源的電動勢E,E=a。解析1234電壓S1S2(2)將數字多用電表選擇開關置于 擋,選擇合適的量程,斷開開關 ,閉合開關 ,記錄表的示數,記為b,緊接著進行以下的操作:將選擇開關置于 擋,選擇合適的量程,然后同時閉合開關S1和S2,記錄表的示數并記作c,把b和對應的c作為一組數據記錄下來,然后反復測量多次,得到多組數據。 1234歐姆S2S1電壓測量外電阻需要將電路斷開測量,故斷開S2,選擇開關應置于歐姆擋,閉合S1,此時電表示數即為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R,R= b;為測電源的路端電壓,選擇開關應置于電壓擋,此時電表示數即為電源的路端電壓U,U=c。解析1234(3) (填“a”“b”或“c”)即為干電池的電動勢。 由(1)知a即為干電池的電動勢。解析1234a(4)干電池的內電阻的表達式r= (用a、b、c表示),將步驟(1)(2)測得的數據代入公式,求出r的平均值,即為干電池的內電 阻。 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E=U+r,即a=c+r,得r=。解析12343.(2024·浙江卷)在測繪發光二極管在導通狀態下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中。(1)用多用電表歐姆擋判斷發光二極管的正負極選用×100擋時,變換表筆與二極管兩極的連接方式,發現電表指針均不偏轉。選用 (填“×10”或“×1 k”)擋重新測試,指針仍不偏轉,更換二極管極性 后,發現指針偏轉,此時與多用電表紅色表筆相連的是二極管 (填“正極”或“負極”)。 1234×1 k負極指針未偏轉,說明可能電阻過大,應換用×1 k檔繼續實驗;根據 “紅進黑出”原則及二極管單向導電性可知與紅色表筆相連的是二極管負極。解析1234(2)圖甲是已完成部分連線的實物圖,為實現電壓可從零開始調節,并完成實驗,P應連接 (填“a”“b”“c”或“d”)接線柱,Q應連接 (填“a”“b”“c”或“d”)接線柱。某次選用多用電表量程為50 mA擋測量,指針如圖乙所示,則電流I= mA。 1234ad45.0實現電壓可從零開始調節,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P應連接a;根據題圖丙可知電壓表選取0~3 V量程,故Q接d;多用電表量程為50 mA,分度值為1 mA,需要估讀到0.1 mA,故電表的讀數為4×10 mA+5×1 mA+0×0.1 mA=45.0 mA。解析1234(3)根據測得數據,繪出伏安特性曲線如圖丙所示,說明該二極管是 (填“線性”或“非線性”)元件,正常發光時電壓在 V范圍。 1234非線性1.9~2.5根據題圖丙可知I隨U非線性變化,故說明該二極管是非線性元 件,根據題圖丙可知正常發光時即有電流通過時電壓在1.9 V~ 2.5 V范圍。解析12344.(2022·河北卷)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廢棄電飯煲的部分器材自制簡易電飯煲,設計電路如圖甲所示。選用的器材有:限溫開關S1(手動將其按下,開始持續加熱煮飯,當鍋內溫度高于103 ℃時自動斷開,之后不能自動閉合);保溫開關S2(當鍋內溫度高于80 ℃時自動斷開,溫度低于70 ℃時自動閉合);電飯煲的框架(結構如圖乙所示)。自備元件有:加熱電阻絲R(阻值為60 Ω,用于加熱煮飯);限流電阻R1和R2(阻值均為1 kΩ);指示燈L1和L2(“2.5 V 0.6 W”,當電流低于30 mA時可視為熄滅);保險絲T。12341234(1)(多選)按照興趣小組設計的電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選項字母)。 A.按下S1,L1和L2均發光B.當鍋內溫度高于103 ℃時,S1自動斷開,L1和L2均發光C.保溫過程中,S2自動在閉合、斷開狀態之間交替切換D.當鍋內溫度低于70 ℃時,S2自動閉合,L1發光,L2熄滅1234CD按下S1后,L2支路被短路,則L2不會發光,A項錯誤;當鍋內溫度高于103 ℃時,S1斷開,而要溫度降到70 ℃以下時S2才會閉合,則此時L2可能發光,此時電路中R與R1和L1的串聯部分并聯,并聯的整體再和L2、R2串聯,指示燈L1的電阻RL1=≈10.42 Ω,則回路中并聯的整體電阻R并≈56.64 Ω,則回路總電阻R總=1 067.06 Ω,回路總電流I總=≈0.21 A,則L2一定發光,此時并聯的整體的電解析1234壓為U并=I總R并≈11.89 V,則流過L1的電流為IL1=≈ A≈0.012 A,小于30 mA,則L1熄滅,B項錯誤;由題知,S2在鍋內溫度高于80 ℃時自動斷開,鍋內溫度降到70 ℃以下時S2自動閉合,C項正確;當鍋內溫度低于70 ℃時,S2自動閉合,L2支路被短路,則L2熄滅,此時電路中R與R1和L1的串聯部分并聯,則此時流過L1的電流為IL1'== A≈0.218 A,大于30 mA,則L1發光,D項正確。解析1234(2)簡易電飯煲制作完成后,試用時L1始終不亮,但加熱和保溫功能均正常。在不增加元件的前提下,斷開電源,使用多用電表判斷發生故障的元件。下列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填寫各步驟前的字母)。 A.將選擇開關旋轉到“×100”位置B.將兩支表筆直接接觸,調節“歐姆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向歐姆零點C.調整“指針定位螺絲”,使指針指到零刻度D.測量指示燈L1兩端的阻值E.將選擇開關置于OFF位置或交流電壓最高擋1234CABDE操作時,將多用電表兩表筆與L1兩端接觸,若指針如圖丙所示,可判斷是 斷路損壞;若指針如圖丁所示,可判斷是 斷路損壞。(用電路中的元件符號表示) 1234L1R1多用電表的操作步驟為:調整“指針定位螺絲”,使指針指到零刻度——機械調零;將選擇開關旋轉到“×100”位置——選擋;將兩支表筆直接接觸,調節“歐姆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向歐姆零點——歐姆調零;測量指示燈L1兩端的阻值——測量;將選擇開關置于OFF位置或交流電壓最高擋——關閉多用電表。故正確順序為CABDE。解析1234由于使用時L1始終不亮,但加熱和保溫功能均正常,則說明R、 L2、R2、T均正常,指針如題圖丙所示,可看出L1兩端有約1 100 Ω左右的電阻,則說明L1始終不亮的原因是L1斷路損壞;指針如題圖丁所示,可看出歐姆表的示數幾乎為零,但由于RL=10.42 Ω,此時選用的是“×100”擋則說明燈泡L1正常,則說明L1始終不亮的原因是R1斷路損壞。解析1234微練38 實驗13: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學中的物理量1.某同學用量程為1 mA、內阻為120 Ω的表頭按圖甲所示電路改裝成量程分別為1 V和1 A的多用電表。圖中R1和R2為定值電阻,S為開關。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圖甲所示的電路,在圖乙所示的實物圖上連線。(2)開關S閉合時,多用電表用于測量 (填“電流”“電壓”或“電阻”);開關S斷開時,多用電表用于測量 (填“電流”“電壓”或“電阻”)。 (3)表筆A應為 (填“紅”或“黑”)色。 (4)定值電阻的阻值R1= Ω,R2= Ω。(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 2.如圖甲所示,數字多用電表是近來發展起來的高科技電子產品,它具有測量精度高、讀數方便等許多獨特的優點。以型號“DF930”普通數字多用電表為例,其電壓擋所有量程內阻高達10 MΩ以上,而機械指針式電壓表內阻一般為幾千歐到幾十千歐。現有一塊型號為“DF930”的數字多用電表,用它來測量一只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提供的其他測量器材還有:一只滑動變阻器R(0~30 Ω),兩只開關,導線若干。實驗要求:利用這些器材,盡量采用最簡單的測量方法,分兩步進行。首先測量電動勢,待電動勢測定之后再測量其內電阻。現按圖乙連接好測量電路。操作步驟:(1)將數字多用電表選擇開關置于 擋,選擇合適的量程,斷開開關 ,閉合開關 ,記錄表的示數,然后反復測量多次,取平均值并記為a。 (2)將數字多用電表選擇開關置于 擋,選擇合適的量程,斷開開關 ,閉合開關 ,記錄表的示數,記為b,緊接著進行以下的操作:將選擇開關置于 擋,選擇合適的量程,然后同時閉合開關S1和S2,記錄表的示數并記作c,把b和對應的c作為一組數據記錄下來,然后反復測量多次,得到多組數據。 (3) (填“a”“b”或“c”)即為干電池的電動勢。 (4)干電池的內電阻的表達式r= (用a、b、c表示),將步驟(1)(2)測得的數據代入公式,求出r的平均值,即為干電池的內電阻。 3.(2024·浙江卷)在測繪發光二極管在導通狀態下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中。(1)用多用電表歐姆擋判斷發光二極管的正負極選用×100擋時,變換表筆與二極管兩極的連接方式,發現電表指針均不偏轉。選用 (填“×10”或“×1 k”)擋重新測試,指針仍不偏轉,更換二極管極性后,發現指針偏轉,此時與多用電表紅色表筆相連的是二極管 (填“正極”或“負極”)。 (2)圖甲是已完成部分連線的實物圖,為實現電壓可從零開始調節,并完成實驗,P應連接 (填“a”“b”“c”或“d”)接線柱,Q應連接 (填“a”“b”“c”或“d”)接線柱。某次選用多用電表量程為50 mA擋測量,指針如圖乙所示,則電流I= mA。 (3)根據測得數據,繪出伏安特性曲線如圖丙所示,說明該二極管是 (填“線性”或“非線性”)元件,正常發光時電壓在 V范圍。 4.(2022·河北卷)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廢棄電飯煲的部分器材自制簡易電飯煲,設計電路如圖甲所示。選用的器材有:限溫開關S1(手動將其按下,開始持續加熱煮飯,當鍋內溫度高于103 ℃時自動斷開,之后不能自動閉合);保溫開關S2(當鍋內溫度高于80 ℃時自動斷開,溫度低于70 ℃時自動閉合);電飯煲的框架(結構如圖乙所示)。自備元件有:加熱電阻絲R(阻值為60 Ω,用于加熱煮飯);限流電阻R1和R2(阻值均為1 kΩ);指示燈L1和L2(“2.5 V 0.6 W”,當電流低于30 mA時可視為熄滅);保險絲T。甲乙(1)(多選)按照興趣小組設計的電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選項字母)。 A.按下S1,L1和L2均發光B.當鍋內溫度高于103 ℃時,S1自動斷開,L1和L2均發光C.保溫過程中,S2自動在閉合、斷開狀態之間交替切換D.當鍋內溫度低于70 ℃時,S2自動閉合,L1發光,L2熄滅(2)簡易電飯煲制作完成后,試用時L1始終不亮,但加熱和保溫功能均正常。在不增加元件的前提下,斷開電源,使用多用電表判斷發生故障的元件。下列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填寫各步驟前的字母)。 A.將選擇開關旋轉到“×100”位置B.將兩支表筆直接接觸,調節“歐姆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向歐姆零點C.調整“指針定位螺絲”,使指針指到零刻度D.測量指示燈L1兩端的阻值E.將選擇開關置于OFF位置或交流電壓最高擋操作時,將多用電表兩表筆與L1兩端接觸,若指針如圖丙所示,可判斷是 斷路損壞;若指針如圖丁所示,可判斷是 斷路損壞。(用電路中的元件符號表示) 丙 丁微練38 實驗13: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學中的物理量1.答案 (1)見解析圖 (2)電流 電壓(3)黑 (4)1.00 880解析 (1)連線如圖所示。(2)本實驗考查的是電表的改裝。改裝成電壓表時,要串聯電阻,改裝成電流表時,要并聯電阻。根據題圖甲所畫電路,閉合開關時,電流表與R2串聯后再與電阻R1并聯,用于測電流,斷開開關時,只串聯一個電阻R2,用于測電壓。(3)根據表頭可知電流應從表筆B進,從表筆A出,由“紅進黑出”可知,表筆A應為黑色。(4)斷開開關S時,多用電表為1 V的電壓表,故R2= Ω-120 Ω=880 Ω,閉合開關S時,多用電表為1 A的電流表,故R1=≈1.00 Ω。2.答案 (1)電壓 S1 S2 (2)歐姆 S2 S1 電壓 (3)a (4)解析 (1)為了測電源的電動勢,需將選擇開關置于電壓擋,斷開開關S1,閉合開關S2,此時電表示數即為電源的電動勢E,E=a。(2)測量外電阻需要將電路斷開測量,故斷開S2,選擇開關應置于歐姆擋,閉合S1,此時電表示數即為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R,R=b;為測電源的路端電壓,選擇開關應置于電壓擋,此時電表示數即為電源的路端電壓U,U=c。(3)由(1)知a即為干電池的電動勢。(4)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E=U+r,即a=c+r,得r=。3.答案 (1)×1 k 負極 (2)a d 45.0 (3)非線性 1.9~2.5解析 (1)指針未偏轉,說明可能電阻過大,應換用×1 k檔繼續實驗;根據“紅進黑出”原則及二極管單向導電性可知與紅色表筆相連的是二極管負極。(2)實現電壓可從零開始調節,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P應連接a;根據題圖丙可知電壓表選取0~3 V量程,故Q接d;多用電表量程為50 mA,分度值為1 mA,需要估讀到0.1 mA,故電表的讀數為4×10 mA+5×1 mA+0×0.1 mA=45.0 mA。(3)根據題圖丙可知I隨U非線性變化,故說明該二極管是非線性元件,根據題圖丙可知正常發光時即有電流通過時電壓在1.9 V~2.5 V范圍。4.答案 (1)CD (2)CABDE L1 R1解析 (1)按下S1后,L2支路被短路,則L2不會發光,A項錯誤;當鍋內溫度高于103 ℃時,S1斷開,而要溫度降到70 ℃以下時S2才會閉合,則此時L2可能發光,此時電路中R與R1和L1的串聯部分并聯,并聯的整體再和L2、R2串聯,指示燈L1的電阻RL1=≈10.42 Ω,則回路中并聯的整體電阻R并≈56.64 Ω,則回路總電阻R總=1 067.06 Ω,回路總電流I總=≈0.21 A,則L2一定發光,此時并聯的整體的電壓為U并=I總R并≈11.89 V,則流過L1的電流為IL1=≈ A≈0.012 A,小于30 mA,則L1熄滅,B項錯誤;由題知,S2在鍋內溫度高于80 ℃時自動斷開,鍋內溫度降到70 ℃以下時S2自動閉合,C項正確;當鍋內溫度低于70 ℃時,S2自動閉合,L2支路被短路,則L2熄滅,此時電路中R與R1和L1的串聯部分并聯,則此時流過L1的電流為IL1'== A≈0.218 A,大于30 mA,則L1發光,D項正確。(2)多用電表的操作步驟為:調整“指針定位螺絲”,使指針指到零刻度——機械調零;將選擇開關旋轉到“×100”位置——選擋;將兩支表筆直接接觸,調節“歐姆調零旋鈕”,使指針指向歐姆零點——歐姆調零;測量指示燈L1兩端的阻值——測量;將選擇開關置于OFF位置或交流電壓最高擋——關閉多用電表。故正確順序為CABDE。由于使用時L1始終不亮,但加熱和保溫功能均正常,則說明R、L2、R2、T均正常,指針如題圖丙所示,可看出L1兩端有約1 100 Ω左右的電阻,則說明L1始終不亮的原因是L1斷路損壞;指針如題圖丁所示,可看出歐姆表的示數幾乎為零,但由于RL=10.42 Ω,此時選用的是“×100”擋則說明燈泡L1正常,則說明L1始終不亮的原因是R1斷路損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微練38 實驗13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學中的物理量.docx 微練38 實驗13: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學中的物理量.pptx 第5講 實驗13: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學中的物理量.docx 第5講 實驗13: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學中的物理量.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