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3張PPT)第七章 萬有引力與宇宙航行4.宇宙航行目標導航:1.知道三個宇宙速度及含義,了解衛星的分類.(物理觀念) 2.會推導第 一宇宙速度,掌握人造衛星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科學思 維) 3.了解人類在宇宙探索方面的重要成就,培養應用物理規律造福人類的意識. (科學態度與責任)第*頁研習任務一情境 導學衛星發射和三個宇宙速度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思考下列問題: ?。?)什么是第一宇宙速度?提示:第一宇宙速度是衛星在地球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最大速度. ?。?)什么是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提示:第二宇宙速度是能夠克服地球引力,永遠離開地球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是能夠掙脫太陽引力束縛,飛到太陽系外的速度.知識 梳理1. 第一宇宙速度(1)定義:物體在地球附近繞地球做 運動的速度叫作第一宇宙速度.(2)大?。簐=7.9 km/s.2. 第二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發射飛行器,如果速度大于 ,又小于11.2 km/s,它繞地球運 行的軌跡就不是圓,而是橢圓.當飛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 km/s時,它就會克服 地球的引力,永遠離開 .我們把 叫作第二宇宙速度.3. 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發射飛行器,如果要使其掙脫太陽引力的束縛,飛到太陽系外,必須使它 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 km/s,這個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勻速圓周 7.9 km/s 地球 11.2 km/s 深化 理解1. 對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導2. 對宇宙速度的理解(1)三個宇宙速度都是指發射速度,指在地面附近使航天器獲得的速度,然后靠慣 性飛行.(2)當發射速度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即v=7.9 km/s時,物體貼近地球表面做勻速圓 周運動,不再落回地面.當發射速度小于7.9 km/s時,物體最終落回地面,所以第一 宇宙速度是發射衛星的最小速度.(3)當在地面的發射速度11.2 km/s>v>7.9 km/s時,衛星繞地球旋轉的軌道是橢 圓,地球位于一個焦點上.(4)當在地面的發射速度16.7 km/s>v≥11.2 km/s時,衛星脫離地球的束縛,成為 太陽系的一顆“小行星”或繞其他行星運動的衛星.研習 經典A. 16 km/s B. 32 km/s C. 4 km/s D. 2 km/s[巧指導] 先推導行星上的第一宇宙速度與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的關系,再利用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求解此行星上的第一宇宙速度.A 對于任何天體,計算其近地衛星環繞速度時,都是根據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近 地衛星的軌道半徑等于天體的半徑,然后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列式計算.A. 此衛星的發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 此衛星在遠地點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 若想讓衛星進入月球軌道,發射速度需大于第二宇宙速度D. 若想讓衛星進入太陽軌道,發射速度需大于第三宇宙速度A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衛星的最小發射速度,要想發射衛星,發射速度至少為第一宇 宙速度,且軌道越高,發射速度越大,橢圓軌道為某衛星的運行軌道,則此衛星的發 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A正確;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衛星繞地球表面做圓周運動 的運行速度,也是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最大速度,此衛星在遠地點做近心運動, 此衛星的速度小于在離地相同高度的圓軌道上做圓周運動的速度,故此衛星在遠地點 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錯誤;衛星在月球軌道運行時還在地球吸引范圍之內, 發射速度不能超過第二宇宙速度,C錯誤;發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時,衛星將脫 離太陽的束縛,飛到太陽系外,D錯誤.第*頁研習任務二情境 導學圖甲為不同軌道上的人造地球衛星,圖乙為我國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天 宮二號的軌道高度大約是393 km,同步衛星的軌道高度大約是3.6×104 km.思 考下列問題:(1)天宮二號和同步衛星的周期相比較哪個更大?提示:同步衛星的周期更大.(2)天宮二號和同步衛星的運行速度、加速度哪個更大?提示:天宮二號的運行速度、加速度更大.深化 理解1. 軌道及特點(1)軌道:赤道軌道、極地軌道及其他軌道.如圖所示.(2)特點:所有軌道的圓心都在地心.(2)衛星的各物理量隨軌道半徑變化的規律3. 地球同步靜止衛星(1)概念:相對于地面靜止且與地球自轉具有相同周期的衛星,叫作地球同步靜止 衛星.(2)特點:六個“一定”①轉動方向一定:和地球自轉方向一致;②周期一定: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即T=24 h;③角速度一定:等于地球自轉的角速度;④軌道平面一定:所有的靜止衛星都在赤道的正上方,其軌道平面必須與赤道平面成 0度角;⑤高度一定:離地面高度固定不變(約3.6×104 km);⑥速率一定:線速度大小一定(約3.1×103 m/s).研習 經典角度1 人造衛星的運行規律A. 北斗-G5受到地球的引力小于北斗-M3受到地球的引力B. 北斗-G5和北斗-M3繞地球運轉的線速度均小于7.9 km/sC. 北斗-M3繞地球運轉的角速度小于北斗-G5的角速度D. 北斗-M3繞地球運轉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北斗-G5的向心加速度B角度2 地球赤道上的物體、近地衛星、同步衛星的運動參量比較AA. ωA=ωC<ωB B. TA=TC<TBC. vA=vC<vB D. aA=aC>aB 地球衛星的an、v、ω、T由地球的質量M和衛星的軌道半徑r決定,當r確定后,衛 星的an、v、ω、T便確定了,與衛星的質量、形狀等因素無關,俗稱“一(r)定四 (an、v、ω、T)定”.A. 飛船從1軌道變到2軌道要點火加速B. 飛船在1軌道周期大于2軌道周期C. 飛船在1軌道速度大于2軌道D. 飛船在1軌道加速度大于2軌道ACDAD知識 構建第*頁課堂強研習 合作學習 精研重難課后提素養A. 人造衛星繞地球在圓軌道上運行時的速度大于或等于7.9 km/s、小于11.2 km/sB. 火星探測衛星的發射速度大于16.7 km/sC. 第三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使物體可以掙脫地球引力束縛,成為繞太陽運行的人 造行星的最小發射速度D.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是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最大運行速度DA. A、B兩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等于它們的半徑之比B. 兩衛星的線速度一定相等C. 行星A、B的質量和半徑一定相等D. 行星A、B的密度一定相等ADA. 周期 B. 角速度C. 線速度 D. 向心加速度AB5. 已知地球半徑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g,引力常量為G,不考慮地球自 轉的影響.(1)求地球的質量;(2)試推導第一宇宙速度的表達式.答案:見解析第*頁課時作業(十三) 宇宙航行[基礎訓練]A.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衛星在圓軌道運行時的最大速度B. 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衛星在圓軌道運行時的最小速度C. 人造地球衛星在圓軌道運行時的速度可以等于第二宇宙速度D. 地球上的物體無論具有多大的速度都不可能脫離太陽的束縛A1234567891011C1234567891011A. a、b的線速度大小之比是3∶2D. a、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是9∶4CD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A. 在軌道Ⅱ上處于受力平衡狀態B. 在軌道Ⅰ運行周期比在Ⅱ時短C. 從軌道Ⅰ進入Ⅱ在P處要加速D. 沿軌道Ⅰ向P飛近時速度增大D1234567891011解析:“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軌道Ⅱ上做變速圓周運動,受力不平衡,故A錯誤;根 據開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軌道Ⅰ的半長軸大于軌道Ⅱ的半長軸,故在軌道Ⅰ運行周期比 在Ⅱ時長,故B錯誤;“天問一號”探測器從軌道Ⅰ進入Ⅱ做近心運動,需要的向心力 要小于提供的向心力,故要在P點點火減速,故C錯誤;在軌道Ⅰ向P飛近時,由開普 勒第二定律知,速度增大,故D正確.1234567891011A. 3.3×103 km/s B. 7.9×103 km/sC. 1.2×104 km/s D. 1.9×104 km/sD1234567891011D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能力提升]A. a、c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b的加速度B. b、c的角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角速度C. a、c的線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d的線速度D. a、c存在相撞的危險AC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A. 衛星在軌道Ⅰ上運動時,在P點的線速度大于在Q點的線速度B. 衛星在軌道Ⅰ上運動時,在P點的加速度小于在Q點的加速度C. 衛星沿軌道Ⅰ運動到P點時的加速度大于沿軌道Ⅱ運動到P點時的加速度D. 衛星要從軌道Ⅰ進入軌道Ⅱ,需在P點減速AD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A. 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小B. 甲的運行周期比乙的小C. 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D. 甲的線速度比乙的大A1234567891011A. 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gB. 在相同時間內b轉過的弧長最長C. a的線速度等于b的線速度D. d的運動周期可能是21 hB1234567891011123456789101111. (2024·江蘇鎮江中學期中)航天員駕駛宇宙飛船繞質量分布均勻的一星球 做勻速圓周運動,測得飛船線速度大小的二次方與軌道半徑的倒數的關系圖像 如圖中實線所示,該圖線(直線)的斜率為k,圖中r0(該星球的半徑)為已知 量,引力常量為G. 求:(1)該星球的密度;1234567891011(2)該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12345678910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