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下冊12《祝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小說的有關知識;積累字詞,品味小說語言。思維發展與提升:探討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并體會環境描寫、肖像描寫等對于塑造人物、深化主旨的作用。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閱讀小說,豐富人生體驗,提升對社會現實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激發想象,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了解“祝福”這一民俗,從“祝福”走向魯鎮,認識封建禮教“吃人”的罪惡本質。教學重點:分析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體會環境與人物的相互作用。教學難點: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教學過程:一、導入上節課,我們通過小說中“我”的視角梳理了祥林嫂命途多舛的一生。祥林嫂是一個社會死亡在先,物理死亡在后的人。她的社會關系是被動被斬斷的。這節課,我們將深入分析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并挖掘魯迅先生塑造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 二、活動1:分析人物形象填空:一個 (女人),在 中死去…… 思考、探究、說明你的理由。 預設、提示:(前后兩個空填入的詞語搭配,如果能有一定的關聯,形成一種張力最好) 第一個空:乞丐、回頭人、自食其力、底層勞動婦女、順從、寡婦、無名無姓、祥林嫂、謬種、吃苦耐勞、木偶人、敢于反抗、未老先衰、勤勞、需要祝福、沒有春天、草芥一樣、原本充滿生機、迷茫…… 第二個空:饑餓、寒冷、冷漠、唾棄、嘲諷、祝福、饑寒交迫、冷眼、孤獨、痛苦、卑微、春天、屈服…… 點撥:第二個空中填入的詞,感彩基本上是貶義、消極的,可見祥林嫂死亡之時的凄慘。第一個空中填入的詞語,可以根據意思的指向性,做一個分類。 分類:指向身份:乞丐、寡婦、回頭人、木偶人、祥林嫂、無名無姓、謬種……指向境遇:未老先衰、沒有春天、像草芥一樣、需要祝福、原本充滿生機……指向性格:勤勞、善良、吃苦耐勞、順從、自食其力、敢于反抗…… 點撥:大家從這個分類中發現了什么?指向身份和境遇的詞都是貶義、消極的,而指向性格的詞卻幾乎都是褒義的或者積極的詞。人們說悲劇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命運悲劇,一類是性格悲劇。如果以《史記》中的人物為例的話,李廣是屬于命運悲劇,項羽是屬于性格悲劇。但是從大家的分類可以看出,祥林嫂的悲劇主要是命運悲劇,而非性格悲劇。 那么祥林嫂的悲劇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接下來我們進行第二環節的活動。 三、活動2:探究小說主題1、填空:如果沒有 ,祥林嫂的悲劇就不會發生!請說出你的理由。 預設、提示:魯四老爺?四嬸?她婆婆?大伯?柳媽?短工、魯鎮人?祥林嫂自己?寺廟?傷寒?狼? 點撥:魯四老爺:冷酷、自私、頑固、保守、刻毒,他是封建基層政權的代表。封建社會最基層的統治階層為鄉紳。封建政權通過維護封建禮教和等級制度,為其他“三權”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社會環境。在小說中,魯鎮的社會秩序由封建政權所維護,像祥林嫂這樣的底層勞動婦女處于社會最底層,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和社會地位,遭受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例如:祥林嫂被婆婆帶人綁回去,魯四老爺沒有阻止,無話可說,是默認的;魯四老爺告誡四嬸不讓祥林嫂參與祝福;祥林嫂支取工錢捐門檻,魯四老爺依然沒有阻攔。) 婆婆:祥林嫂的婆婆是封建夫權的代表。祥林嫂作為一個童養媳,即使丈夫死亡,婆婆將她視為夫家的財產,可以隨意處置,而祥林嫂沒有任何自主選擇的權利。改嫁后,祥林嫂在第二任丈夫去世又失去兒子阿毛后,回到魯鎮,人們對她的態度充滿了歧視和偏見,認為她是個“不貞不潔”的女人,這也是夫權思想在社會輿論中的體現,進一步加重了她的精神負擔。 大伯:封建族權的代表。大伯子在她第二任丈夫去世后,又收走了她的房子,將她趕出家門,使她無家可歸,只能再次回到魯鎮。 廟祝、柳媽:封建神權代表及神權維護者,柳媽以陰司地獄等迷信觀念嚇唬祥林嫂,讓她相信自己因為改嫁的“罪孽”,死后會被鋸成兩半分給兩個丈夫,使祥林嫂陷入極度的恐懼和絕望之中。神權編織的謊言,使得祥林嫂為了“贖罪”,用積攢的工錢去土地廟捐門檻,希望以此來獲得解脫。神權的謊言榨取了祥林嫂最后僅有的一點財富,但捐完門檻后,她在祭祀時仍不被允許參與,這徹底摧毀了她僅存的一點精神支柱,讓她在精神和物質的極度匱乏中痛苦中死去。 短工、魯鎮人:麻木、愚昧、殘忍的廣大舊中國百姓的代表。他們無情地嘲笑、消遣祥林嫂的痛苦。正如王鼎鈞先生所言:“也許我們都喜歡常常犯錯誤的人,他能喚起我們的優越感。”魯鎮上的人接觸祥林嫂,不是為了安慰她,給她精神力量,僅僅是因為祥林嫂的遭遇比他們更悲慘,在和祥林嫂的對比中,讓底層的奴隸獲得丁點的優越感。 祥林嫂自己:時代環境產物,她的身上有很多時代的烙印。她有反抗精神,但是沒有目的,跳不出自己的階級局限。他從婆家逃出,一是無法忍受無休止的壓榨,更重要的可能是意識到自己會被賣掉的命運,是對自己無法掌控命運的抗爭。至于被賣給賀老六,她反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敢再嫁而不是不想再嫁。再嫁后作為回頭人,所要面臨的風險,是她沒法承受的,所以她才會決絕撞向香案。她又有愚昧的一面,輕信柳媽的言辭、輕易捐門檻,這些進一步加劇她處境的惡化。 2、閱讀、思考:什么是小說?可能的回答是,小說是一種通過敘述、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文學樣式。這樣的回答當然不錯,但還不夠。在我看來,真正的小說家之所以耐心地敘事,生動地寫景,傳神地寫人,絕不是為了只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或只塑造一個生動的人物,而是要表達一種思想,傳達自己對特定的人生圖景和生活狀況的理解和認知判斷,或者說,要向人們提供一種世界觀,一種認識論,一種價值體系。他試圖通過小說敘事來宣達自己的生活理念,并最終達到影響讀者的目的。——著名文學評論家李建軍 圍繞問題討論:魯迅先生寫《祝福》要達到的“影響讀者的目的”是什么? 展示:(1)許壽裳說:“人世的慘事,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我所認識的魯迅》)(2)魯迅的三弟周建人說:“《祝福》塑造了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祥林嫂這個婦女形象。”(《回憶魯迅·談談魯迅關于婦女解放的問題》)(3)魯迅自己則說:“在中國的天地間,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是難極了。”(《二十四孝圖》) 課堂小結:《祝福》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封建思想對廣大民眾的毒害,抨擊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表現了對底層勞動婦女的深切同情。 作業設計:人們常說:“人物命運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交集。”祥林嫂的遭遇可以說跌宕起伏,令人揪心不已。既然人的命運具有偶然性。如果在故事的重要節點沒有發生那些“偶然”的悲劇,主人公的命運是不就可以改變 綜合本節課的核心問題:如果沒有 ,祥林嫂的悲劇就不會發生!制定一個“祥林嫂命運逃脫計劃”,體現出你對祥林嫂命運的分析和思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