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示兒》微課程學習任務單一、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準確有節奏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二、學習準備利用“二一教師助手”收集查找陸游的相關資料,了解寫作的時代背景;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理解古詩的意思。三、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法、朗讀體會發、吟誦法、借助注釋理解詞句法。四、學習任務1、看清預習要求,然后預習古詩,了解古詩大意。2、合作學習,借助工具書,了解詩的大意。3、朗誦古詩,體會詩的意境。4、學習陸游的其它愛國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五、學習環節環節一:學生看清預習要求,然后預習古詩,了解古詩大意。環節二:新授1、學生看陸游的資料,了解陸游。2、學生按要求自由讀詩。3、學習古詩的方法。4、借助工具書,了解詩的大意。5、學生合作學習。6、學生匯報學習情況。環節三:總結1、學生配樂朗誦。2、體會詩的意境。環節四:拓展閱讀學習陸游的其它愛國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示兒》作業練習1.默寫《示兒》。2.解釋下列詩句中畫線字詞的意思。(1)但悲不見九州同(2)家祭無忘告乃翁3.根據意思或情境寫詩句作者陸游本來就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沒了,應該也沒什么可牽掛的了,只是因為一直看不到自己的國家統一而感到悲傷不已。4.“王師”是指( )。5.《示兒》這首詩的作者是( )代詩人( )。這首詩通過( )這兩句,表達出詩人對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6.臨終前詩人的遺憾是( );詩人的遺愿是( )(用原句回答)7.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8.《示兒》以其( )來表現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后兩句表現詩人對( )的無限希望和堅定信念。9.杜甫曾寫了一首詩,以其“喜”來表現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這首詩的題目是( )默寫出這首詩。(共21張PPT)示兒第12課(統編版)五年級上冊古詩背景介紹1古詩內容解析2古詩學習方法3古詩對比分析4古詩情感體驗5古詩背景介紹《示兒》是陸游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表達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和對后代的殷切期望。當時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陸游深感國家危亡,希望通過這首詩激勵后人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古詩背景介紹作者簡介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著名詩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事業,留下了大量愛國詩篇。陸游的詩歌風格豪放,情感真摯,尤其擅長表達愛國情懷和憂國憂民的思想。古詩背景介紹作者簡介(AI拓展)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有“小李白”之稱。乾道二年,因主張抗金而免職。四十六歲入蜀抗金,六十六歲遭彈劾罷官,退居山陰達二十年。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力愛國熱情。古詩內容解析示 兒宋 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古詩內容解析示 兒宋 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古詩內容解析1.“死去元知萬事空”詩人意識到死亡后一切成空,表達了對生命無常的感慨。2.“但悲不見九州同”詩人最遺憾的是未能看到國家統一,表達了對國家分裂的深切悲痛。3.“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希望南宋軍隊能夠收復中原,表達了對國家統一的渴望。4.“家祭無忘告乃翁”詩人叮囑兒子在家祭時不要忘記告訴他國家統一的消息,表達了對后代的殷切期望。詩句逐句解析古詩內容解析z情感基調全詩情感深沉,既有對生命無常的感慨,又有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詩人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國家統一的渴望和對后代的殷切期望,情感真摯,感人至深。古詩學習方法結合資料理解詩意通過查閱歷史資料,了解南宋時期的社會背景和國家命運,加深對古詩內容的理解。結合詩人的生平事跡,理解詩人的愛國情懷和憂國憂民的思想。古詩學習方法小組學習要求:1、自由讀詩歌,讀準字音。2、借助注釋和課前查閱的資料,交流詩歌的內容。古詩學習方法詩句大意:本來就知道人死去什么也沒有了,只是因為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我。古詩學習方法疏通詩意,理解內容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古詩學習方法簡介背景在南宋之前有一個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稱北宋。1126年,金國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滅亡了,淮河以北整個中原地帶淪陷在金人的鐵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河山,稱為南宋。從中原淪陷的那一天起,人們就在苦苦地等著盼著朝廷的軍隊能夠北上抗金,收復失地,解救那些在敵人鐵蹄下掙扎的父老相親,實現九州統一的夙愿。古詩學習方法醉生夢死古詩學習方法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聯系新知,對比讀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古詩對比分析《示兒》與《題臨安邸》的共同點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和對國家統一的渴望。兩首詩的情感基調都深沉真摯,感人至深。古詩對比分析《示兒》與《題臨安邸》的不同點《示兒》是陸游臨終前寫給兒子的一首詩,表達了對后代的殷切期望。《題臨安邸》是林升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諷刺,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古詩情感體驗通過朗讀和背誦《示兒》,感受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和對國家統一的渴望。結合詩人的生平事跡,理解詩人的愛國情懷和憂國憂民的思想。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古詩情感體驗1、背誦、默寫古詩《示兒》。2、收集愛國詩句。《示兒》教學設計學科 語文 年級 五年級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者 朱福仁課題 《示兒》 課時 第二課時課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能準確有節奏地朗讀詩歌,熟讀成誦。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把握詩歌內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教材分析 《示兒》是陸游的一首絕筆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揭露了詩人一生的心愿,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憤,既有對抗金大業為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了解過古詩的學習方法,有能力自主學習、互動學習。但也有一部分同學基礎較為薄弱,自己無法通過注釋理解詩句,可以展開小組討論幫助其理解。在詩情領悟方面,還需要教師引導思考。利用 AI“二一教師助手”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拓展。核心素養目標 1.語言建構與運用通過古詩學習,積累經典語言,掌握古詩中的優美詞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古詩的韻律、節奏和修辭手法,感受漢語的獨特魅力。2.思維發展與提升通過分析古詩內容,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背后的情感和思想,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3.審美鑒賞與創造感受古詩的意境美、語言美和情感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鼓勵學生通過繪畫、寫作或表演等方式,表達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4.文化傳承與理解通過學習古詩,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歷史背景和詩人的生平,增強文化認同感。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傳承民族精神。5.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古詩中表達的情感(如愛國、思鄉、友情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教學重點 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能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掌握詩詞大意。教學難點 把握詩歌內涵,體會作者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啟發法、自主學習法、講解法、朗讀體會發、吟誦法、借助注釋理解詞句法。借助 AI“二一教師助手”進行嘗試學習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可結合學科特點自行設置)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撥開歷史的云煙,回到那茍延殘喘的南宋。那是1210年的除夕,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間簡陋的茅草屋里,燭光閃爍,忽明忽暗。床上躺著一位頭發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把兒子叫到床前,老淚縱橫、手指北方,用微弱的聲音囑咐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位老人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陸游。(板書課題)根據AI“二一教師助手”出示陸游肖像圖。二、檢查預習、釋題 1、課前老師讓大家查找了陸游的資料和寫作背景2、師出示課件(陸游資料)陸游(1125——1210)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今存9000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3、釋題《示兒》你是怎樣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 預設:“示”告訴,使人知道。“兒”兒子。“示兒”可以說告訴兒子,也可以說給兒子們看的詩。 (生根據AI“二一教師助手”匯報:學段:小學學科:語文知識點:陸游及其作品的時代背景知識點解釋:陸游是中國南宋時期的一位偉大詩人,他生活在1125年到1210年之間。那個時候,中國被分成了兩部分,北方被金國占領,南宋朝廷只能在南方生活。陸游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他希望國家能夠統一,人民能夠過上和平的生活。他的詩歌里充滿了對國家的愛和對和平的渴望。知識點擴展:陸游寫了很多詩歌,其中一些非常有名,比如《示兒》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在這些詩里,陸游表達了他對國家的關心和對未來的希望。他的詩歌不僅讓我們了解了他的心情,也讓我們知道了那個時代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 了解作者和背景,使學生養成搜集資料的好習慣,為體會古詩深刻的內涵,感受詩人人格精神打下基礎。三、學習古詩,理解詩意 1、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指名學生朗讀,老師范讀,要求學生仔細聽,注意字音以及停頓的節奏。一般七言絕句的節奏是2/2/3/(出示AI課件)3、明詩意,悟詩情。過渡: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的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那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古詩呢 (回憶學法。說說我們以往學習古詩的要求。知作者,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1)出示小組合作要求:①自由讀詩歌,讀準字音。②借助注釋和課前查閱的資料,交流詩歌的內容。(2)課件出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詩里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了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 ( 預設:悲)詩人悲傷的原因是什么 (預設:悲傷的是臨終前看不到祖國的統一。)作者渴望“九州同”。大家看(出示課件:宋朝歷史)在南宋之前有一個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稱北宋。1126年,金國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滅亡了,淮河以北整個中原地帶淪陷在金人的鐵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只剩下半壁河山,稱為南宋。從中原淪陷的那一天起,人們就在苦苦地等著盼著朝廷的軍隊能夠北上抗金,收復失地,解救那些在敵人鐵蹄下掙扎的父老相親,實現九州統一的夙愿。(3)對比學習①一位懷著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著他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陸游南宋統一的愿望實現了嗎 (出示《題臨安邸》課件,生討論。)②齊讀,邊讀邊回想一下,國家衰敗的根源及你想說些什么 (預設:權貴們尋歡作樂、花天酒地、游山玩水,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4)臨終之際陸游內心的情感僅僅是深深的“悲”嗎 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含在里面,是什么 (預設:盼)詩人盼的是什么 (預設:祖國統一)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25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么漫長的等待,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多么強烈的盼期啊!有感情地朗讀三、四句。讀出那種“激昂"的語氣。(5)一個“悲”,一個“盼”組成這首感人的詩《示兒》。師讀題目。小結:是啊!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啊!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 1.自讀古詩2.生齊讀,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學生匯報交流詩歌的內容生自由討論有感情地朗讀三、四句。讀出那種“激昂"的語氣。男女生對讀,男四女三,注意讀出感情,齊讀古詩 培養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能力,老師的點撥,引導,是為了引領學生透過文字,探索詩中深刻的內涵。把兩首詩進行整合,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遺民”的痛,“詩人”的悲,拉近孩子們與詩人的距離,體驗感悟詩人的情感,把學生的感悟,體驗引向深入。四、回顧陸游的一生愛國情——拓展積累 陸游從小就受到家中愛國主義思想熏陶,雖然他一生經歷坎坷,但他的一生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未變,請看大屏幕。陸游四十八歲親自投身到火熱的軍旅生活中去,他誓死抗金、光鑒日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浩然正氣的體現——“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六十二歲,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殺敵報國的理想難以實現,只有夢回戰場——“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詩人六十八歲高齡時,家國飄搖,隨已病痛纏身,保家衛國的理想不渝,愛國激情始終在胸膛內涌蕩——“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年年盼望王師北伐,年年注定失望,故國的壯麗山河早已被金人的鐵蹄踐踏,山河破碎!——“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年近七十,身處故地,未忘國憂,烈士暮年,雄心不已,歷史的秋意,時代的風雨,英雄的本色,艱難的現實啊!——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八十五歲高齡,堪破生死,卻在臨終發出絕響。——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生共讀 本環節目的是把詩人的情感濃縮成“真正的愛國詩人”這幾個字,全面感知詩人情感,激發學生對詩人的崇敬,引導正確的價值觀,把“國”放在心中,是崇高而偉大的。五、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古詩《示兒》。2、收集愛國詩句。 認真完成作業1的同時利用 AI“二一教師助手”來完成作業2。 課下搜集整理愛國詩句,擴大積累,進行知識的延伸,目的是讓學生在濃厚的情感氛圍下感受貫穿詩人一生的愛國情懷。對詩人的一生有一個全面的感知,也激發了學生學詩的興趣。總結評價 現場模擬,感同身受。1、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對話。(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2、朗讀表演對話。(兩人分角色表演)對話場景陸游在臨終前,將兒子叫到床前,囑咐他關于國家統一的事情。對話內容陸游:孩子,父親時日無多,有些事情必須交代給你。兒子:父親,您請說,兒子一定牢記在心。陸游: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國家統一。金人占據中原,我們南宋只能偏安一隅,這讓我日夜憂心。兒子:父親,您為國家操勞一生,兒子深感敬佩。陸游:孩子,你要記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果有一天,南宋的軍隊能夠收復中原,你一定要在家祭時告訴我。兒子:父親,您放心,兒子一定不會忘記。我會努力學習,為國家盡一份力,完成您的心愿。陸游:好孩子,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記住,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以國家為重。兒子:父親,兒子一定謹記您的教誨,絕不辜負您的期望。 表演完后,師生共同點評。學生發言,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古詩表演將超越單純的背誦,成為一場融合文化、藝術與教育的沉浸式體驗,讓學生在“演詩”“品詩”中真正愛上古詩,實現知行合一的文化傳承。分層作業 基礎作業: 1、背誦、默寫古詩《示兒》。拓展作業:2、收集愛國詩句。板書設計 示 兒(南宋)陸游不見統一 悲 愛國之情渴望統一 盼教學反思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詩人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在教學這首古詩后,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總結。一、教學目標的達成在教學之前,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三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通過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反饋,我認為在理解詩歌意思方面,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注釋和講解,理解詩句的表面含義,但對于一些較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還需要進一步引導和講解。在體會詩人情感方面,通過對詩歌的分析和朗讀指導,學生能夠感受到詩人臨終前的遺憾和對國家統一的強烈渴望,但可能在情感的共鳴上還不夠深刻。在朗讀和背誦方面,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有感情朗讀,但背誦的熟練程度還有待提高。在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方面,通過對詩歌的學習和討論,學生對愛國主義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但如何將這種情感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引導和強化。二、教學方法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講解法、朗讀法、討論法等。講解法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和歷史背景,但在講解過程中,可能存在講解過于詳細,導致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不足的問題。朗讀法能夠讓學生通過聲音感受詩歌的韻律和情感,但在朗讀指導上,還可以更加細致,比如強調重音、停頓、語調的變化等,以更好地體現詩歌的情感起伏。討論法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但在組織討論時,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此外,在教學中,我還運用了多媒體資源,如圖片、視頻等,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但在使用多媒體時,要注意避免過度依賴,以免分散學生對詩歌本身的注意力。三、教學過程的回顧1、 導入環節我通過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愛國詩人?”來導入新課,引發學生的興趣。但這個導入可能不夠新穎,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嘗試采用更具趣味性或更貼近學生生活的導入方式,比如講述一個與愛國有關的小故事,或者播放一段激昂的愛國音樂。2、 初讀環節讓學生自由朗讀詩歌,然后檢查生字詞的讀音。這個環節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但在檢查讀音時,可以增加一些互動環節,比如讓學生互相糾正讀音,或者讓學生當小老師領讀,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3、 理解詩意環節先讓學生結合注釋自主理解詩意,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全班匯報。在這個環節中,發現部分學生對注釋的依賴較強,自主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更多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詩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4、 體會情感環節通過對詩歌重點詞句的分析,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能夠初步感受到詩人的愛國之情,但在情感的深入挖掘上還不夠。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愛國的理解,或者讓學生想象詩人當時的心境,以更好地體會詩人的情感。5、 朗讀背誦環節在朗讀指導上,雖然強調了要有感情朗讀,但在具體的指導方法上還不夠到位。在背誦環節,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填空背誦、小組背誦、比賽背誦等,以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6、 拓展延伸環節讓學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愛國詩句或故事,這個環節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但時間安排上可能不夠合理,導致拓展延伸不夠充分。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好地把握時間,讓拓展延伸環節能夠真正發揮作用。四、學生的學習表現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討論和回答問題。但也有部分學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參與度不高的情況。這可能與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教學方法的吸引力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態度有關。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同時,通過學生的作業和課堂表現,發現學生在對詩歌的理解和運用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翻譯詩句時,容易出現錯別字和語序不當的情況;在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時,語言不夠生動和準確。這說明在教學中,還需要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五、改進措施1、 優化教學設計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要更加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和可操作性,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使教學過程更加緊湊、流暢。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2、 加強朗讀指導朗讀是體會詩歌情感的重要途徑,要進一步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朗讀技巧,如重音、停頓、語調的變化等。同時,可以通過范讀、配樂朗讀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詩歌的魅力。3、 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如讓學生在預習時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生平經歷;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答案。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4、 強化語言文字訓練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通過仿寫、改寫、擴寫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要加強對學生錯別字和語病的糾正,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5、 豐富教學資源除了教材和多媒體資源,還可以引入更多的課外資源,如詩詞選集、文學評論等,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詩歌,拓寬學生的視野。總之,通過對《示兒》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也明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大力推廣使用“二一教師助手”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古詩的魅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示兒》作業練習 .doc 《示兒》學習任務單.doc 示兒.pptx 統編版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示兒.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