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科學期末沖刺模擬卷(一)一.選擇題(共15小題,每題3分,共45分)1.杭州第十八屆錢塘燈會于2025年2月舉行。下列關于花燈的制作和使用過程,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搭骨架 B.裱燈面C.繪圖案 D.點蠟燭2.不合理蛙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其在幼體階段時,體長特別大,甚至可超過25cm(如圖),而成年后的蛙卻逐漸變得越來越小,這也是不合理蛙名稱的由來。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不合理蛙為卵生動物,體內受精B.不合理蛙在成長的過程中不遵循兩棲動物發育的過程C.不合理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D.蝗蟲是不合理蛙的食物之一,其在發育過程中會經歷蛹期3.水電解的過程可用下列圖示表示,微粒及其位置變化的先后順序是( ?。?br/>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4.綠豆芽是常見的食材,制作方法據《易牙遺意》記載:將綠豆冷水浸兩宿……以水灑濕,鋪紙一層,置豆于紙上,以盆蓋之。一日兩次灑水,候芽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綠豆種子萌發過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種皮B.綠豆植株通過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有機物C.綠豆種子由胚和種皮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D.“以水灑濕”提示綠豆種子萌發需要適量水分5.《天工開物》里記載了鑄造“鐘”和鼎”的方法:先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以牛油、黃蠟附其上數寸”,油蠟上刻上圖案后在油蠟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殼;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蠟”,在油蠟流出后形成的空腔中倒入銅液,待銅液冷卻后,“鐘鼎成矣”。其過程中,“炙化其中油蠟”和“銅液冷卻成鐘鼎”涉及到的物態變化分別是( ?。?br/>A.液化 凝固 B.熔化 凝固 C.熔化 凝華 D.液化 凝華6.密度公式因能被寫成如圖所示的樣式,而被稱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關于密度、質量、體積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由公式可知ρ與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質量比鋁的質量大C.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密度變為原來的一半D.同種物質組成的不同物體,其質量m與體積V的比值為定值7.如圖是某些生物結構或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br/>A.①的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B.②是單細胞真菌,是分裂生殖C.③不能獨立存活,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D.①②④是由細胞直接構成生物個體8.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我國人民非常關心月球上是否能夠種菜,央視新聞特別回應了月壤中不含任何有機養分,無法種菜。如圖四個實驗中,可用于簡單判斷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機物的是( ?。?br/>A. B. C. D.9.如圖是植物根尖模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①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B.②的主要作用是使根不斷地伸長生長C.③處的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但沒有細胞核D.④位于根的最頂端,主要起保護作用10.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是經過一代代科學家不斷地發現和提出新的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下列有關圖①②③所示的三種原子結構模型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湯姆生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B.如圖②模型玻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C.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的圖③模型D.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正確的排列是①②③11.小明將枝條插入盛有紅墨水的錐形瓶中,15分鐘后取出,將枝條縱切。關于a.b點紅色深淺及水分運輸方向說法正確的是( ?。?br/>A.a點顏色較深,水分由a向b運輸B.a點顏色較深,水分由b向a運輸C.b點顏色較深,水分由a向b運輸D.b點顏色較深,水分由b向a運輸12.在化學王國里,數字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對下列化學用語中數字“2”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 ⑤Mg2+ ⑥2OH﹣ ⑦H2O.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⑤⑥B.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13.下列對綠色開花植物的種子、植株、雌蕊和果實示意圖的描述,錯誤的是( ?。?br/>A.豆漿中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圖1中的④B.圖2中的①是由圖1中的②發育形成的C.經過傳粉、受精后,圖3中的④會發育成圖4中的aD.圖4中的b萌發需要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14.達菲(分子式C16H28N2O4 H3PO4也叫奧司他韋)對于治療甲流有較好的效果,曾一度出現斷供的情況。以下關于奧司他韋說法正確的是( ?。?br/>A.含磷元素的質量分數是5.56%B.達菲分子相對分子質量是400C.達菲中氮、氧元素的質量比是7:32D.達菲由16個碳原子,31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8個氧原子和1個磷原子構成15.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出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幾組數據并繪出如圖所示的m﹣V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量杯質量為40gB.由圖像可知該液體的質量與體積不成正比C.該液體密度為1.25g/m3D.40cm3的該液體質量為40g二.填空題(共7小題,每空2分,共40分)16.研究人員在《細胞》雜志上發表論文稱,已利用小鼠干細胞培育出具有早期大腦、跳動心臟和腸道等的小鼠胚胎模型。(1)研究人員能利用小鼠干細胞培育出大腦、心臟和腸道等,與圖2的過程④類似,均能說明細胞具有 能力,其中心臟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可用圖1中的 (填“a”或“b”)表示。(2)在圖2的A、B、C、D四個結構層次中,人和高等動物具有而植物不具有的是 (填字母)。17.某拓展小組模仿門捷列夫用撲克牌尋找元素規律的方法,對部分元素進行排列,位置如圖所示。(1)根據規律,圖中鈉元素撲克牌應放入的位置是 (填序號)。(2)表中與②位置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是的 。(3)拓展小組用同樣的方法將其他元素排入相應的位置,并從表中選出幾種元素組成化合物,請寫出一種氫元素與②元素組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18.如圖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適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將另一只同樣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內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標準大氣壓下,對槽內水加熱到沸騰時,甲瓶中水 (填“沸騰”或“不沸騰”),乙瓶中水 (填“沸騰”或“不沸騰”)。19.小明發現校園里新移栽的楓樹上會掛上如圖甲所示的藍色袋子即大樹吊袋液。吊袋液的主要成分:水、維生素C、氮、磷、鉀、鈣、硼、鐵等。該吊袋液將水分和無機鹽通過軟管輸送給新移栽的樹,就不需通過根系大量吸收,可暫時保證營養供應。(1)吊袋液成分中氮、磷、鉀指的是 。(選填“原子”或“分子”或“元素”)(2)為了讓水分和無機鹽輸送到樹木全身,要將其注射到圖乙所示 。(填字母)(3)小明又看見松樹上插著一瓶名為阿維菌素的藥劑,查閱資料發現該方法是防治松材線蟲的主要措施。根據上述信息及所學知識推斷該防治措施的優點是 。20.在習總書記親自指揮和部署下,我國抗疫斗爭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84消毒液在整個抗疫斗爭中起到了一定作用。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請回答:(1)次氯酸鈉由 種元素組成:(2)次氯酸鈉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3)在Cl2、Ca(ClO)2、HClO4、CaCl2、KClO3五種物質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最高的物質是 。21.受“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2月5日,國內油價年內首次大幅下調,其中汽油每噸下調420元。已知某小車油箱容積為56升,汽油密度0.8×103kg/m3。請你回答:(1)汽油密度0.8×103kg/m3,它表示的意義是: 。(2)車主給該小車加滿一箱汽油將少花 元。(保留一位小數)22.“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經過多年的努力,利用野生稻培育出了具有許多優良性狀的“超級雜交水稻”,并研究出能在鹽堿地上種植的“海水稻”。(1)“超級雜交水稻”的莖不能明顯增粗是因為其莖中沒有 (填莖的結構名稱)。(2)耐鹽堿水稻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所生長的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吸水,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 作用。(3)“海水稻”在鹽堿地上存活,能阻止多余的鹽分進入細胞,這是“海水稻”細胞中的 (填細胞結構)的功能。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40分)23.為研究子葉在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中的作用,設計如下實驗:①取菜豆種子500粒,平均分成5組(A~E),浸入水中24小時,讓其萌發。②選擇其中4組種子,在萌發的不同時間去除子葉。③兩周后,分別收集各組所有幼苗,烘干,稱量干重,所得結果如表所示?;卮饐栴}:組別 處理方法 兩周后平均干重(克/株)A 沒有去除子葉 4.3B 在萌發的第4天去除子葉 0.7C 在萌發的第7天去除子葉 1.8D 在萌發的第10天去除子葉 4.0E 在萌發的第13天去除子葉 4.3(1)兩周后平均干重最低的是哪一組? ;原因是 。(2)E組與A組兩周后的平均干重相同的原因可能是 。(3)本實驗中,每組菜豆種子使用了100粒而不是1粒,這樣做的目的是 。24.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自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后,并提出類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實驗做法如圖:(1)放射源﹣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帶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2)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μm(1μm=10﹣6m),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3)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4)顯微鏡﹣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收集證據】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只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釋與結論】(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 (填“會”或“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 ;(3)下列能正確反映他的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是 (選填序號)。25.某小組在“探究冰和蠟的熔化規律”時,使用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向試管中放入500g冰,應選用顆粒 (選填較大或較小)的冰塊做實驗。(2)從加熱到熔化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可以判斷蠟屬于 (填晶體或非晶體)。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蠟的溫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3)根據冰加熱過程中記錄的數據畫出如圖乙所示溫度﹣時間圖象,AB這段時間內,該物質處于 狀態。26.小余用托盤天平進行液體質量測量的實驗。(1)測得藥液和藥瓶的總質量為60g,然后將藥液倒一部分在量筒中,如圖甲所示,再將藥瓶放在天平上稱剩余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如圖乙所示,量筒中藥液的體積是 mL,量筒中藥液的質量是 g。(2)小余在整理器材時發現天平左盤上粘有一小塊橡皮泥。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橡皮泥質量較小,對天平的測量不會起任何作用B.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調平前粘上去的,則量筒中藥液的測量結果仍然正確C.若橡皮泥是在天平調平后(未稱量前)粘上去的,則量筒中藥液的測量結果小于真實值D.橡皮泥無論是在什么時候粘上去的,量筒中藥液的測量結果都不會準確(3)小余還想用天平測出100g的藥液備用,他應 (選填下方“A”或“B”),然后往左盤空瓶中緩慢加藥液,當看到指針擺動如 圖(選填圖丙中的“a”或“b”)所示狀態時,再改用膠頭滴管加藥液直至天平橫梁恢復平衡。A.先測出空藥瓶的質量,接著向右盤中再添加100g的砝碼B.先向右盤中再添加100g的砝碼,接著測出空藥瓶的質量27.小樂通過實驗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部位,實驗步驟如下。①取粗細大小相似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如圖所示。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積相同,再分別按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②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B組枝條只將剝去樹皮的木質部部分浸入紅墨水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枝條橫切面被染色的部位。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A.自然狀態的枝條(不作處理)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枝條C.除去木質部的枝條,只留下樹皮(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積相同,其目的是 。(2)A組和B組對照,基于的假設是 。(3改進實驗后,依據現象可以得出結論: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木質部運輸的。若將A組枝條進行縱切,依據 的現象,還可說明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自下而上的。四.解答題(共5小題,第29題6分,第28、30、31題8分,第32題5分,共35分)28.如圖是桃花的結構和果實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桃花開放后,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經過 兩個生理過程。(2)如圖中過程A所示,桃花的花粉從一朵花雄蕊的花藥中散放而落到另一朵花雌蕊的 (填寫名稱)上的過程,叫 。(3)圖丙中的[11]是桃的種子;它是由圖乙中的 (填寫名稱)發育而來的。29.吸煙對人體是有害的,特別是未成年人吸煙更有害.因為吸煙時,肺里會吸入一種易溶于水的劇毒物質尼古丁,又名煙堿,其化學式是C10H14N2,求:(1)尼古丁的相對分子質量 。(2)求162克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質量是多少克?(3)多少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與162克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質量相等?30.鈣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日鈣的攝入量因人群不同而不同:成年人0.8g/天,青春期的青少年1.0﹣1.2g/天。目前調查顯示,國人的鈣攝入量遠遠沒有達到推薦量。近日,全國掀起購買娃哈哈AD鈣奶熱潮,娃哈哈AD鈣奶含的鈣主要為碳酸鈣(化學式CaCO3)。(1)碳酸鈣(化學式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寫出計算過程)(2)碳酸鈣(化學式CaCO3)中鈣、碳、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是 。(寫出計算過程)(3)經計算得出,一瓶220毫升娃哈哈AD鈣奶中的碳酸鈣質量為0.33g,根據你所學知識及說明“部分青少年將娃哈哈AD鈣奶作為補鈣的主要食物”是否科學?31.3D打印又稱增材制造,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現常被用于制造模型。小科選用了ABS塑料(如圖甲所示)來打印3D作品。(1)已知體積為1cm3的ABS塑料質量為1.05g,這種材料密度是多少?(2)該同學用這種ABS材料打印了一個汽車模型如圖乙所示,已知該作品的體積為50cm3,質量為47.25g,請你通過計算來判斷該作品是空心還是實心的?若為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為多少?32.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展出了小濱同學發明的“神奇恒溫杯”。他在雙層玻璃杯的夾層中封入適量的海波晶體(熔點為48℃),沸水倒入杯中后,水溫會迅速降至48℃左右,并能較長時間保持水溫不變;向剛喝完的杯中倒入冷水,水溫也會迅速升高至48℃左右。請你簡述該“神奇恒溫杯”的工作原理。七下科學期末沖刺模擬卷(一)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5小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D C D B B D B B C D A題號 12 13 14 15答案 C C C D一.選擇題(共15小題)1.【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瘜W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解答】解:A、搭骨架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B、裱燈面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C、繪圖案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D、點蠟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故選:D。2.【分析】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水中或陸地上,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解答】解:A、雌雄蛙抱對后,分別將卵細胞和精子產在水中,在體外完成受精,A錯誤。BC、不合理蛙遵循兩棲動物發育的過程,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體和成體在外形上和內部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屬于變態發育,B錯誤,C正確。D、蝗蟲的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不經過蛹期,為不完全變態發育,D錯誤。故選:C。3.【分析】根據電解水的微觀實質來分析。【解答】解:電解水時,負極生成的是氫氣,正極生成的是氧氣。從微觀角度來看: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每兩個氫原子結合成一個氫分子,每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氫分子在負極附近聚集,氧分子在正極附近聚集,正確順序是:①④③②。故選:D。4.【分析】1、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夠的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2、種子萌發的過程:首先是種子吸水膨脹,種皮變軟,子葉里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然后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最后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解答】解:A、種子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候芽長”的過程看到的是胚根首先突破種皮,A正確。B、在綠豆植株生長過程中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而有機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B錯誤。C、綠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綠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C正確。D、“以水灑濕”能使綠豆獲取適量的水分,D正確。故選:B。5.【分析】物質從固態到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做液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熔化、汽化、升華吸熱,凝固、液化、凝華放熱。【解答】解:“炙化其中油蠟”是指通過加熱使固態的牛油、黃蠟變為液態,這個過程是熔化?!般~液冷卻成鐘鼎”是液態的銅液在冷卻后變為固態的銅制鐘鼎,此過程為凝固。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6.【分析】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同種物質,在一定狀態下密度是定值,當質量增大為原來的幾倍時,其體積也增大為原來的幾倍,而比值ρ不變,同種物質的質量m跟它的體積V成正比。【解答】解:A、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同種物質,在一定狀態下,密度是一個定值,即其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定值,即物質的密度大小與物質的種類、狀態、溫度有關,與其質量和體積無關,故A錯誤;B、鐵比鋁“重”,“重”指的是鐵的密度比鋁的密度大,故B錯誤;C、將一塊磚切成體積相等的兩塊后,磚的質量變為原來的一半,因密度是物質的特性,物質不變,狀態不變,故密度不變,故C錯誤;D、同種物質的質量m跟它的體積V成正比,若其體積增加一倍,質量也增加一倍,即物質的質量m與物質的體積V的比值是定值,故D正確。故選:D。7.【分析】圖中①細菌、②酵母菌、③病毒、④草履蟲、⑤植物細胞。【解答】解:A.①細菌的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故A正確。B.②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能夠進行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而非分裂生殖,故B錯誤。C.③病毒無細胞結構,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一旦離開了活細胞,病毒就無法生存,就會變成結晶體,故C正確。D.①②④是單細胞生物,由細胞直接構成生物體,故D正確。故選:B。8.【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的物質,由各種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能生長植物,為植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各種無機鹽。【解答】解:構成土壤的物質有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土壤的固體部分主要由礦物質顆粒和腐殖質組成,其中礦物質顆粒占固體部分的95%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土壤中的空氣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要的氧氣來源。干燥的土壤放在鐵絲網上燃燒,如果數量減少、有焦味,證明土壤含有有機物,因此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9.【分析】由圖可知①是成熟區,②是伸長區,③是分生區,④是根冠。【解答】解:A、①是成熟區,生有大量根毛,是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A正確;B、③是伸長區,細胞能較快生長,使根不斷伸長,B正確;C、③是分生區,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增生能力,細胞呈正方形,具有細胞核,C錯誤;D、④是根冠,根冠的細胞不能伸長,根冠細胞排列緊密,具有保護作用,D正確。故選:C。10.【分析】物質是分子、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電子繞著原子核高速運動。【解答】解:A.湯姆生發現了電子,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葡萄干蛋糕模型,他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故A正確;B.1913年波爾提出波爾模型,他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故B正確;C.1911年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行星模型,認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故C正確;D.現代的科學家提出了電子云模型,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三種模型的正確的排列是①③②,故D錯誤。故選:D。11.【分析】莖中輸導組織根據其構造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兩類,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質。【解答】解:植物的器官莖在植物體中有支撐和輸導功能,其中含有輸導組織﹣﹣導管和篩管。導管位于木質部,具有運輸水分與無機鹽的作用。小明將枝條插入盛有紅墨水的錐形瓶中,15分鐘后取出,將枝條縱切。根據圖示可知:a點在下方,b點在上方,隨著蒸騰作用的不斷進行,紅墨水會沿著莖中的導管由a向b運輸。同時紅墨水不斷向莖周圍進行滲透,a點與紅墨水接觸的時間比b點長,因此a點顏色較深,故選項A正確。故選:A。12.【分析】右上角數字表示一個離子中所帶的電荷數;數字后面是化學式表示分子個數,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的是該元素所顯的化合價,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離子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個數;右下角的數字表示分子中的這種元素的原子個數;【解答】解:①2H表示2個氫原子; ②2NH3表示2個氨分子;③SO2表示1個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 ④表示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⑤Mg2+表示鎂離子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⑥2OHˉ表示2個氫氧根離子; ⑦H2O表示1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⑥,故A錯誤;B、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⑤,故B錯誤;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⑦,故C正確;D、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②,故D錯誤;故選:C。13.【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出:圖1是種子的結構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圖2是種子的萌發形成的幼苗①葉、②莖、③根;圖3是花的雌蕊結構①柱頭、②花柱、③子房壁、④胚珠;圖4是果實的結構,a果皮,b種子;解答即可。【解答】解:A、豆漿主要來自大豆種子的子葉,即圖1中的④子葉,A正確;B、圖2中的①是葉是由圖1中的②胚芽發育而來的,B正確;C、經過傳粉、受精后,圖3中的③子房壁會發育成圖4中的a果皮,C錯誤;D、圖4中的b種子萌發需要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D正確。故選:C。14.【分析】A.根據達菲中磷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B.根據達菲的相對分子質量,進行分析;C.根據達菲中氮、氧元素的質量比,進行分析;D.根據達菲的分子構成,進行分析。【解答】解:A.磷元素的質量分數,故A不正確,B.相對分子質量是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達菲分子相對分子質量=12×16+1×28+14×2+16×4+1×3+31+16×4=410,故B不正確;C.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達菲中氮、磷元素的質量比=(14×2):[16×(4+4)]=7:32,故C正確;D.達菲是由達菲分子構成,一個達菲分子由16個碳原子,31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8個氧原子和1個磷原子構成,故D不正確。故選:C。15.【分析】①m﹣V圖像中,圖線的斜率就是物體的密度;縱軸截距對應的質量是容器的質量;②圖像為容器與液體的總質量與液體的體積的關系,除去容器的質量,液體的密度為一個定值,即該液體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③由可得40cm3的該液體質量。【解答】解:AC.根據圖像可得液體的密度為:;故20cm3的該液體質量為:量杯質量為:m杯=m總﹣m液1=40g﹣20g=20g,故AC錯誤;B.圖像為容器與液體的總質量與液體的體積的關系,除去容器的質量,液體的密度為一個定值,即該液體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故B錯誤;D.40cm3的該液體質量為:,故D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共7小題)16.【分析】(1)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的過程,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分化是指細胞在生長過程中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的過程,細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組織。人體的基本組織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2)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3)圖1中:a表示上皮組織、b肌肉組織;圖2中:①②③表示細胞分裂、④表示細胞分化、A組織、B器官、C系統、D人體。【解答】解:(1)從圖中可以看出,由胚胎干細胞經過分化產生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都不同,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再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心臟、大腦和腸道幾種器官。圖2的過程④表示細胞分化。人體的心臟主要由心肌細胞構成如圖,心肌屬于肌肉組織,圖中a表示上皮組織、b肌肉組織。(2)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故人和高等動物具有而植物不具有的是圖2中的C系統。故答案為:(1)分化;b。(2)C。17.【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可知,周期數與每一格中的圖形的數量相同,同一縱行的元素,圖中的圖形一致,進行分析解答。(2)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相似;(3)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有水和過氧化氫。【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周期數與每一格中的圖形的數量相同,同一縱行的元素,圖中的圖形一致,圖中鈉有三個黑桃,應與氫元素在同一縱行,圖中鈉元素撲克牌應放入的位置是③。(2)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相似。②位置元素是氧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6,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也為6,所以表中與②位置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是S;(3)②元素是氧元素,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有水和過氧化氫,所以其化學式為H2O或H2O2。故答案為:(1)③;(2)S;(3)H2O或H2O2。18.【分析】液體沸騰時繼續吸熱,溫度不變。【解答】解:在標準大氣壓下,對槽內水加熱到沸騰時,甲瓶中的水無法繼續吸熱,故甲瓶中的水不沸騰;乙瓶中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沸點升高,無法沸騰。故答案為:不沸騰;不沸騰。19.【分析】(1)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氮、磷”指的是物質中的元素;(2)莖中運輸水和礦物質的部位是木質部的導管;(3)該施藥技術通過導管將藥物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優點在于不會污染環境,減少農藥的浪費。【解答】解:(1)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元素是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氮、磷”指的是物質中的元素;(2)莖中運輸水和礦物質的部位是木質部的導管,圖乙中B是木質部;(3)該施藥技術通過導管將藥物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優點在于不會污染環境,減少農藥的浪費。故答案為:(1)元素;(2)B;(3)不會污染環境,減少農藥的浪費。20.【分析】(1)根據化學式的意義來分析;(2)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方法來分析;(3)根據物質中元素化合價的計算方法來分析。【解答】解:(1)由化學式可知,次氯酸鈉由鈉、氯、氧三種元素組成。(2)次氯酸鈉中,鈉為+1價,氧為﹣2價,設次氯酸鈉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則(+1)+x+(﹣2)=0,x=+1。(3)Cl2為單質,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零,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7價,CaCl2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則五種物質中,氯元素的化合價最高的物質是HClO4。故答案為:(1)三或3;(2)+1;(3)HClO4。21.【分析】(1)密度表示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根據密度定義可以解釋其物理意義;(2)已知1t汽油下調250元,可求1kg汽油少花多少錢,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加滿一箱汽油的質量,然后求出少花的錢數。【解答】解:(1)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是物質的密度,汽油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2)該車油箱最多能裝汽油:m=ρV=0.8×103kg/m3×56×10﹣3m3=44.8kg;(3)1t汽油下調420元,1kg汽油少花0.42元;車主加滿一箱汽油將少花:44.8×0.420元=18.8元。答:(1)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2)車主加滿一箱汽油將少花18.8元。22.【分析】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解答】解:(1)形成層是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的一種分生組織。能不斷的進行細胞分裂,可以不斷向內產生新的木質部與向外產生新的韌皮部,使植物的莖不斷長粗。“超級雜交水稻”的莖不能明顯增粗是因為其莖中沒有形成層。(2)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耐鹽堿水稻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于所生長的土壤溶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吸水,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3)海水稻細胞的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能阻止多余鹽分進入細胞。故答案為:(1)形成層。(2)大于;蒸騰。(3)細胞膜。三.實驗探究題(共5小題)23.【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解答】解:(1)由表格可知,兩周后平均干重最低的是B組,原因是最早去除子葉,種子缺少營養,不能正常萌發。(2)菜豆種子萌發初期,所需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子葉。故E組與A組兩周后的平均干重相同的原因可能是:到萌發的第13天,子葉的營養物質已經耗盡,去除子葉后不影響種子萌發。(3)若用1粒種子進行實驗,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實驗結果出現較大的偏差。因此,本實驗中,每組菜豆種子使用了100粒而不是1粒,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減小實驗結果的誤差。故答案為:(1)B;最早去除子葉,種子缺少營養,不能正常萌發(答案不唯一);(2)到萌發的第13天,子葉的營養物質已經耗盡,去除子葉后不影響種子萌發(答案不唯一);(3)避免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減小實驗結果的誤差。24.【分析】根據原子結構分析解答;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原子不是個實心球體。【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體積小,質量大,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核外電子圍繞原子核作高速運動。(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不會發生偏轉,大多數發生偏轉,而大多數發生了偏轉,說明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且正電荷不是均勻分布的;(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這是由于它們穿過了原子內部的空間,這也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3)由題意知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只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且α粒子帶正電荷,原子核也帶正電荷,根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知,只有乙圖正確。故答案為:(1)不會,原子核;(2)原子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3)乙。25.【分析】(1)為了受熱均勻,應使用較小的顆粒進行實驗;(2)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是:晶體有一定的熔化溫度而非晶體沒有;(3)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解答】解:(1)實驗中,為了使冰塊受熱均勻,應使用較小的顆粒進行實驗;(2)蠟燭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所以蠟燭為非晶體;(3)從圖乙可知,冰在5min開始熔化,到第15min熔化結束,在AB段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故答案為:(1)較?。唬?)非晶體;(3)固液共存。26.【分析】(1)讀取液體體積時,視線要與凹液面底部相平,單位為mL;讀出剩余藥液與容器總質量,知道藥液和藥瓶的總質量,可求量筒中藥液質量;(2)橡皮泥在調節天平平衡前沾上,調節平衡螺母時,使天平兩盤質量相等,不影響測量結果;橡皮泥在調節天平平衡后沾上,砝碼和游碼對應的刻度值等于橡皮泥和物體的質量,所以測量值偏大。(3)①液體的質量不能直接測量,需要先測出容器的質量,再測出容器和液體的總質量,然后相減即可。②當液體質量趨近與被測質量時,為了保證準確,此時可以使用滴管滴加液體。【解答】解:(1)如圖甲所示,藥液的體積:V=20mL=20cm3=2×10﹣5m3;如圖乙知:剩余藥液和燒杯的總質量是砝碼20g+5g,游碼刻度3.6g,共20g+5g+3.6g=28.6g;量筒里液體的質量是:m=60g﹣28.6g=31.4g。(2)AB.若橡皮泥在調節前沾上,調節平衡螺母后,左右兩邊平衡,在測量時不影響測量結果,故A錯誤,B正確;CD.如果橡皮泥在調節后沾上,橡皮泥就相當于在左盤里的物體,此時測量的質量值就等于橡皮泥和物體質量之和,測量值偏大,故C、D錯誤。故選B。(3)①小余還想用天平測出100g的藥液備用,他應先測出空藥瓶的質量,接著向右盤中再添加100g的砝碼,故選A;②然后往左盤空瓶中緩慢加藥液,當看到指針擺動如b圖所示狀態時,藥液的質量略小于砝碼的質量,再改用膠頭滴管加藥液直至天平橫梁恢復平衡。故答案為:( 1 ) 20;31.4;(2)B;(3)A;b。27.【分析】控制變量是指那些除了實驗因素(自變量)以外的所有影響實驗結果的變量,這些變量不是本實驗所要研究的變量,所以又稱無關變量或非實驗因素,莖是根和葉之間起輸導和支持作用的植物體重要的營養器官。【解答】解:(1)削成斜面是為了增大枝條吸收水的面積,斜面的面積相同是為了控制實驗的變量,使實驗的變量保持單一性。(2)A組和B組對照,變量為下半部分樹皮,根據實驗探究的問題,假設莖中的導管位于樹皮。(3)水分和無機鹽是自下而上通過植物莖的木質部中的導管運輸,所以把A組枝條縱切后可以觀察到紅色是自上而下逐漸變濃的,故縱切面上越靠近枝條的頂端,染色會變得越淺。故答案為:(1)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面積,控制單一變量(2)莖中的導管位于樹皮(3)自下而上,紅色越變越淺四.解答題(共5小題)28.【分析】圖中1柱頭,2花柱,3子房,4雌蕊,5花藥,6花絲,7雄蕊,8胚珠,9子房,10胚珠,11種子。【解答】解:(1)一朵花要形成果實和種子,必須要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生理過程。(2)圖中過程A所示,桃花的花粉通過一定的方式傳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3)子房受精后的發育情況為:可見,圖丙中是11是桃的種子,是由圖乙中10胚珠發育而來。故答案為:(1)傳粉和受精;(2)柱頭;異花傳粉;(3)胚珠。29.【分析】(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該化合物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尼古丁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10+1×14+14×2=162。故答案為:162。(2)162克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質量是162g100%=120g。答:162克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質量是120g。(3)設需要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x100%=120g,x=440g。答:440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與162克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質量相等。30.【分析】(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方法來分析;(2)根據元素質量比的計算方法來分析;(3)根據科學補鈣的方法來分析。【解答】解:(1)碳酸鈣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0+12+16×3=100;(2)碳酸鈣中鈣、碳、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是40:12:(16×3)=10:3:12;(3)“部分青少年將娃哈哈AD鈣奶作為補鈣的主要食物”不科學,增加鈣的攝入量主要是服用鈣片,多增加含鈣高的食物,如肉蛋奶、海產品、骨頭湯等食物,另外適當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答案不唯一)。故答案為:(1)100;(2)10:3:12;(3)不科學;增加鈣的攝入量主要是服用鈣片,多增加含鈣高的食物,如肉蛋奶、海產品、骨頭湯等食物,另外適當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答案不唯一)。31.【分析】(1)知道ABS塑料的體積和質量,根據ρ求出這種材料的密度;(2)根據V求出47.25g該材料的體積,然后與作品的體積相比較判斷是否空心,作品的體積減去材料的體積即為空心部分的體積。【解答】解:(1)材料的密度:ρ1.05g/cm3;(2)47.25g該材料的體積:V245cm3<50cm3,所以,作品是空心的,則空心部分的體積:V空=V﹣V2=50cm3﹣45cm3=5cm3。答:(1)材料的密度為1.05g/cm3;(2)作品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體積是5cm3。32.【分析】熔化是指物質從固態轉變為液態的過程, 這一過程需要吸收熱量。 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凝固放熱。【解答】解:沸水倒入杯中后,此時海波晶體吸熱被熔化,此過程海波會吸收熱量,水溫會迅速降至48℃左右,當倒入冷水,溫度低于48℃以下時,此時海波放熱會凝固,水吸收熱量,水溫也會迅速升高至48℃左右,在此過程中水能較長時間保持水溫不變。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