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地理實踐【學習目標】1.閱讀圖文材料,了解地理實驗的概念、方式、方法,獲得地理體驗。2.結合生活實際,了解社會調查的形式、過程及方法。3.結合生活實際,了解野外考察的形式,考察的內容及作用。【情境體驗】同學們,你們開展過地理研學之旅么?請同學們閱讀課本23頁的自主學習部分,了解井岡山紅色革命研學之旅,說出完成此次研學實踐任務所使用的地理實踐方法與具,并在課下設計一份關于井岡山發展紅色旅游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調查問卷。【學習導航】【學習活動】學習活動一:了解地理實驗【自主學習】地理實驗1.地理實驗是指運用相關設備、軟件和材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法,通過相關 地理活動 檢驗地理結論或探索地理現象,進而獲得地理事象本質特征的學習方式。2.地理實驗主要包括 地理模型 、學具等的制作與使用,以及一些演示和模擬實驗。3.實驗方案包括實驗 目的 、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結論等,最后對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 評價 。4.地理實驗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虛擬現實技術( VR)等營造出仿真的 地理場景 或 實驗場景 。【合作探究】模擬水土流失實驗實驗目的:通過依次改變植被覆蓋率、降水強度及坡度大小,理解各要素對水土流失的影響。實驗器材:電子秤、量杯、泥沙、草皮、小鏟子等。實驗步驟:參照下圖實驗裝置,按下列步驟完成實驗。步驟一:在坡面上鋪設2千克泥沙,將坡面依次調整至坡度a、坡度b、坡度c (坡度a、b、c均不大于45°),模擬降雨約40秒。觀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總量和渾濁度并稱重,記錄在下表中。步驟二:將坡面調整至坡度a,在坡面上分別鋪設2千克泥沙(即裸地)、2千克泥沙和一層草皮(草皮的覆蓋率為50%)、2千克泥沙和一層草皮(草皮的覆蓋率為100%),模擬降雨約40秒。觀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總量和渾濁度并稱重,記錄在下表中。步驟三:將坡面調整至坡度a,在坡面上鋪設2千克泥沙,降雨強度依次為小雨、中雨、大雨,模擬降雨約40秒。觀察泥沙收集器中的水土總量和渾濁度并稱重,記錄在表中。模擬水土流失實驗記錄表時間: 地點: 記錄人:實驗步驟 實驗目的 變量 實驗現象步驟一 坡度大小對水土流失的影響 坡度a 較小坡度b 較大坡度c 最大步驟二 地表植被對水土流失的影響 裸地 最大草皮的覆蓋率為50% 較大草皮的覆蓋率為100% 較小步驟三 降水強度對水土流失的影響 小雨 較小中雨 較大大雨 最大實驗結論: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 多 ;地表植被覆蓋越少,水土流失越 多 ;降水強度越大,水土流失越 多 。實驗評價:可從實驗態度和實驗能力兩個方面對“模擬水土流失實驗”進行過程性評價,同時對實驗記錄和實驗結論進行終結性評價。將兩個評價維度的得分計入評價總分,最后寫出本次實驗的收獲和感想。學習活動二:了解社會調查【自主學習】社會調查1.概念:社會調查是指為了了解某一地理事象的 實際情況 ,通過實地調查、人員訪談、問卷回答等形式獲取直接的地理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總結,得出結論或尋求解決方案的 研究方法 。2.內容:社會調查側重 人文地理 內容的調查,如社區人口調查、城市交通狀況調查、地區經濟發展狀況調查等。3.過程:社會調查包括方案設計、過程探究、結果分析等,調查過程中需明確調查目的、內容、分工、方法和預期成果,并制訂 調查方案 ,通過問卷或訪談進行調查,最后對調查過程和結果進行 評價 。4.作用:社會調查有利于幫助我們將所學知識與 生活實踐 相聯系,學習有用的地理,形成關注人文社會的思維習慣。【合作探究】社區垃圾分類調查問卷您好!垃圾分類是我國城市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構建綠色低碳的社會發展模式具有重要意義。本次調查的重點是了解社區垃圾分類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社區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參考。調查結果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不作其它用途,問卷涉及的信息均采取無記名形式且遵從保密原則,請您如實填局,謝謝您的合作!1.您的年齡 A. 0~18歲 B.19~30歲 C.31~60歲 D.60歲及以上2.您的性別 A、男 B.女3.您的學歷 A.小學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及中專 D.大專及以上4.您是否了解生活垃圾的分類 A.非常了解 B.了解 C.基本了解 D.不太了解5.您平時是否有垃圾分類的習慣 A.總是 B.經常 C.偶爾 D.從不6.您所在社區的垃圾投放點以什么形式安放的 A.傳統垃圾桶 B.分類垃圾捅 C.無垃圾桶,隨意堆積 D.固定垃圾屋7.您對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滿意度如何 A很滿意 B.滿意 C.一般D.不滿意 E.很不滿意8.您認為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A.宣傳力度不夠 B.缺乏垃圾分類設施 C.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不夠 D.缺乏專業的垃圾分類人員E.其他(請填寫): 。9.您認為社區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A.增加宣傳力度 B.提供垃圾分類的相關獎勵機制 C.加強垃圾分類設施建設D.提供垃圾分類的便捷服務 E.其他(請填寫): 。10.您對社區垃圾分類有什么意見或建議 : 。學習活動三:了解野外考察【自主學習】野外考察1.概念:野外考察是指通過實地 觀察 、 觀測 、 調查 的形式,認識某一地區內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分布特點和影響因素,進而獲得有關地理事象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學習方式。2.內容:野外考察側重對 自然地理環境 的考察,如氣象觀測、天文觀測、河流考察、植被考察、地形地貌考察等。3.作用:野外考察可以讓我們近距離地親近自然,知行合一,靈活應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思維品質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對學科知識產生更深層次的 思考和探索 。【合作探究】江蘇周莊古鎮野外考察周莊古鎮位于蘇州市東南,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美譽。為深入了解江南水鄉的風貌,蘇州某中學的七年級學生到周莊古鎮進行野外考察。一、考察目的1.通過繪制周莊古鎮河流分布示意圖,建立周莊古鎮建筑分布與河流的關系。2.通過考察周莊古鎮的建筑,認識地理環境對周莊古鎮建筑特點的影響。3.通過對周莊古鎮進行野外考察,掌握野外考察的方法及地理工具的使用。二、考察準備1.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周莊古鎮的地理環境和建筑特點等。2.準備好地圖、指南針、皮尺、記錄本、筆等考察工具。3.設計周莊古鎮建筑特點記錄表及野外考察方案的思路、要點等。三、考察過程考察活動一:繪制周莊古鎮河流分布示意圖1.利用周莊古鎮平面圖,確定周莊古鎮的 考察路線 ,對周莊古鎮的河流進行考察,并使用 指南針 判斷河流流向。2.結合周莊古鎮平面圖和河流的考察結果,繪制 周莊古鎮河流分布 圖。考察活動二:考察周莊古鎮古代建筑1.考察沈廳,觀察前部水墻門和河埠,中部墻門樓、茶廳、正廳,后部大堂樓、小堂樓和后廳屋,了解三部分不同的用途,歸納沈廳的建筑特點。2.考察張廳,觀察廂房樓、門樓、石柱上細膩精良的雕飾,記錄古代建筑的裝飾類型。3.將考察到的情況記錄在下表中。周莊古鎮建筑特點記錄表建筑名稱 建筑特點沈廳 前部: 專門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滌衣物之用 。 中部: 接送賓客、辦理婚喪大事和議事的地方 。 后部: 生活起居之處 。 整個廳堂是典型的“前廳后堂”建筑格局張廳 琉璃瓦、石雕、木雕和鏤空門等 。四、考察評價可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對“江蘇周莊古鎮野外考察”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可從學習態度、合作精神、調查記錄表的設計、水質檢測操作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安全意識等方面進行,終結性評價包括手繪河流分布圖、建筑特點記錄表等內容。五、注意事項徒步時間較長,需提前準備適量的食物和飲用水;提前了解當地的天氣情況,做好個人安全防護;野外考察過程中聽從老師安排和指揮,禁止嬉戲、打鬧。野外考察需明確考察目的、地點、內容、過程和預期結界,并制訂考察方案,運用地圖等地理工具進行實地考察,最后對考察進程和結果進行評價、總結,撰寫考察報告。請選擇你感興趣的某地理事物或現象進行野外考察,并與同學們分享你的考察收獲。【板書歸納】【教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