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北省黃岡中學2025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考試時間:2025年6月2日上午11:00-12:15 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根據2020年開展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與2010年相比,湖北17個市州中,有5個市州常住人口增加。其中,武漢市常住人口增加254.11萬人,位居第一。全省共有家庭戶1993.10萬戶,家庭戶人口為5277.38萬人,每家庭戶平均人口比2010年減少0.51人。表1示意湖北第七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數據。據此完成1~3題。表12020年人口 >1000萬 >500萬 >100萬 <100萬市州數 1 4 15 21.與2010年相比,武漢市常住人口顯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武漢( )A.農業發達,是全國糧棉油重要產區 B.內河航運發達,對外聯系交流方便C.城市地域范圍擴大,服務機構增多 D.為國家中心城市,經濟發達吸引力強2.2020年湖北省人口的地區分布說明( )A.人口規模小的市州流入人口多 B.省內人口主要流向經濟發達市州C.湖北人口空間分布越來越均衡 D.大部分市州成為人口凈遷入地區3.2020年湖北省家庭戶人口數據表明,湖北家庭戶規模減小,其原因是( )①人口出生率顯著下降 ②住房條件不斷改善③年輕人結婚意愿降低 ④人口流動日趨頻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的嘉絨藏人自古以來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這里高山峽谷,海拔落差達3800米左右,無論自然景觀,還是農牧業都呈“立體”分布,圖1示意嘉絨方言區高山峽谷地帶主要物產。據此完成4~6題。圖14.嘉絨藏人多將村落建在半山而不是河谷,主要因為半山( )A.地勢更低平 B.不易遭受洪水 C.水源更充足 D.地質災害更少5.嘉絨地區蔬菜品種多樣且遠銷成都的原因有( )①農業技術水平高 ②海拔高,病蟲害少③早晚溫差大,蔬菜口感好 ④種植規模大,產量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6.到高山草甸采挖蟲草等藥材是嘉絨藏人重要的副業。采挖蟲草面臨的主要困難有( )①海拔高,向上攀爬體力消耗大 ②交通不便,人口稀少,蟲草需求量小③高山地區寒冷、缺氧,天氣復雜多變 ④高山地區積雪覆蓋,凍土層厚,采挖困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伴隨著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此次月球樣品的研究備受關注。圖2示意嫦娥5號著陸器。據此完成7~9題。圖27.嫦娥五號登陸點即采樣點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地區1300米高的火山群。在月面活動的嫦娥五號著陸器( )A.受隕石撞擊的機率比在地面活動時小 B.白天能拍攝到的比地球上更藍的天空C.面臨極高溫和極低溫環境和復雜地形 D.會因為強烈大風沙塵天氣而停止工作8.嫦娥五號歸來時,返回器著陸點——內蒙古四子王旗( )A.茫茫雪原北風呼嘯 B.沙丘廣布波狀起伏C.河流蜿蜒湖泊眾多 D.4小時后日出東北9.嫦娥五號采回的月球樣品( )A.為熔巖風化物 B.有機質含量高C.顆粒大小均勻 D.可能存在化石關洲河段位于長江中游,上距三峽壩址約100千米,屬于彎曲雙分汊河型。關洲島把關洲河段分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團隊研究發現,1萬年以來關洲島地層沉積物顆粒從下部到上部呈現細—粗—細的分布,分別對應了該河段河道變遷的三個階段。目前,關洲河段南、北岸分別為石質和土質河岸。圖3示意關洲河段河道變遷和地貌演化。圖4示意關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內流量分流比。據此完成10~12題。圖3圖410.根據關洲島地層沉積物顆粒分布特征,可推斷關洲河段三個階段的流速變化為A.慢—快—慢 B.快—慢—快 C.快—慢—慢 D.快—快—慢11.關于關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南河道洪水期為主河道 B.北河道枯水期是主河道C.南、北河道主次常變更 D.南、北河道主次不變化12.關于關洲島未來演變,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關洲島南岸為凸岸,不斷淤進B.關洲島北岸為凹岸,不斷蝕退C.上游水庫蓄水使關洲島距離長江北岸漸遠D.上游水庫蓄水使關洲島距離長江南岸漸遠發源于祁連山區的疏勒河,以昌馬峽和雙塔堡水庫為界分上、中、下游。該河中游沖積平原上河床寬而淺,多分漢。受全球變暖影響,近年來該河上游山區徑流量增多。圖5示意疏勒河流域局部。據此完成13~15題。圖513.下列關于疏勒河流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A.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 B.河流以地下水補給為主C.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流量 D.下游流量大于上游流量14.對甲地河道多分汊,影響最小的是( )A.徑流季節變化大 B.河流含沙量較大C.山前地形平坦 D.沙漠面積廣大15.疏勒河上游徑流量增多對中下游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是( )①緩解水資源緊缺 ②泉水水量變大 ③減緩水土流失 ④增加生物多樣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5分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發源于祁連山的河流水系滋養出河西走廊眾多綠洲,形成發達的綠洲農業。與此同時,河西走廊作為連接四方的關鍵樞紐,來自西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中原內地的文明在這里交匯。最終河西走廊成為了一條石窟的走廊,幾乎遍歷各個時期的佛教石窟。石窟或背靠丹崖,或藏于峽谷,而最為精彩的則是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開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級階地的砂礫巖崖壁上(圖6)。崖壁最高達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間,一般為2~3層。圖6(1)根據材料分析河西走廊形成眾多佛教石窟的有利條件。(6分)(2)從內、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大泉河階地的形成原因。(6分)(3)推測洞窟開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級階地砂礫巖崖壁上的原因。(6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中國南極秦嶺站2024年2月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圖7示意秦嶺站位置。該站建筑主體美觀大方,下層大部分采用通透的立柱結構,圖8示意秦嶺站建筑局部。房屋都是二層,這樣設計可以抵御強風。我國極地考察站的建設技術在不斷發展,由最開始的集裝箱拼裝結構、鋼架結構,發展到秦嶺站的模塊化集成結構,實現了考察站建設的現代化。專家介紹,新站主體結構采用了鋼結構全裝配方式建造,外圍護結構采用裝配式幕墻單元;內部使用標準單元,如辦公、科研、住宿等部分,采用工廠模塊化全裝修建造模式,模塊化率達到45%。圖7圖8(1)分析南極秦嶺站附近地區多大風的原因。(6分)(2)分析南極秦嶺站主要采用模塊化施工建造的原因。(6分)(3)根據秦嶺站的位置及周圍環境特點,推測秦嶺站南極科考的主要內容。(6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據中國水能資源普查數據顯示,長江以“一河之力”封存了全國近40%的水能資源,其中宜昌以上河段就占到長江水能總量的82%,圖9示意宜昌和三峽水利樞紐在長江流域的位置。經工程師們勘測研究,在宜昌境內發現一片寬闊的河谷——三斗坪,這里方圓320千米范圍裸露著堅硬、完整的花崗巖體。直到2009年,在三斗坪河谷中,人們才筑起了雄偉的三峽大壩,它全長2309米、最大壩高181米,僅混凝土就消耗1600多萬立方米,足以填滿整個西湖。至此,宜昌的總水電裝機容量超過2700萬千瓦,占全國總水電裝機容量的7%,堪稱名副其實的“水電之都”。圖9(1)根據材料,分析宜昌三峽水利樞紐建設的有利自然條件。(8分)(2)分析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后對長江三峽段航運條件的改善作用。(5分)(3)分析三峽水利樞紐產生的主要社會效益。(6分)湖北省黃岡中學2025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D B D B C A A A題號 11 23 13 14 15答案 C C C D B16.(18分)(1)發源于祁連山的河流形成了眾多的綠洲,發達的綠洲農業為石窟的開鑿奠定了基礎;(2分)河西走廊連接四方的地理位置,多種文明在這里交匯,位于佛教傳播的重要路線上;(2分)發源于祁連山的河流為佛教石窟創造了丹崖和峽谷等適宜開鑿的自然條件。(2分)(2)大泉河在山地和平原交界處發生堆積,形成古洪積扇;(2分)地殼抬升,河流上游地勢抬高,河流落差變大,下切侵蝕作用強烈,形成第五級階地;(2分)后來接著發生四次間歇性抬升,形成其他四級階地。(2分)(3)該地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冬季受西北風影響大,洞窟開鑿在大泉河西岸能夠減弱風沙侵蝕;(2分)地勢較高,可避免洪水威脅;(2分)砂礫巖較堅硬,開鑿洞窟不易坍塌,抗風化抗侵蝕能力較強。(2分)17.(18分)(1)南極秦嶺站地區位于極地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氣壓梯度力大;(2分)該地區以冰原為主,地面光滑,摩擦力小;(2分)該地區地勢由南極內陸向羅斯海傾斜,空氣受重力加速下滑,進一步加大風速。(2分)(2)模塊中大部分室內固定家具、設備及管線都在工廠預制,大大減少現場工作量,有利于提高現場建造速度。(3分)在進行現場建造之前,對于整個主體結構和部分模塊、幕墻單元等,在國內進行了預組裝,確保實際建造的可行性與準確性。(3分)(3)①在太平洋扇區(沿岸地區)長期觀測,考察氣候變化、冰雪和生態環境變化機理等前沿科學問題。(關鍵詞:太平洋扇區或沿岸地區)(2分)②考察南極冰間湖生態過程、磷蝦等生物資源利用、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等(關鍵詞:極地海洋)(2分)③與周邊的其他國家考察站合作,共同推進對羅斯海和羅斯冰架等觀測研究,共同履行區域生態環境保護。(關鍵詞:國際合作)(2分)18.(19分)(1)宜昌以西的長江流域面積廣,水量大;(2分)地勢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極其豐富。(2分)長江三峽憑借地形優勢,令眾多江河匯集一處,只留有一個外泄通道,有利于水能資源高效開發。(2分)三斗坪附近地區均屬于弱震環境,加之利于施工的開闊空間,堪稱一處得天獨厚的壩址。(2分)(2)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后長江三峽段河流水位上升,淹沒谷底礁石險灘,有利于航運;(2分)隨著水位上升,江面變寬、流速變緩,有利于航運。(3分)(3)(三峽水利樞紐為國家提供大量清潔穩定的可再生能源,)有利于國家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和能源安全保障;(2分)(三峽水庫的大庫容對長江徑流的調節作用強,)有利于降低洪水風險和確保供水的穩定性;(2分)(三峽工程形成的各種景觀有利于旅游業等服務業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2分)解析:1.經濟因素(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就業機會)是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2.17個市州中有5個市州常住人口增加,說明人口分布趨向于不平衡,多數市州成為人口凈遷出地區。3.人口出生率顯著下降和年輕人結婚意愿降低使得家庭成員分戶別居的需求減少,家庭規模一般不會減小。住房條件改善,流動人口安家會增加小規模家庭的比例。4.河谷地帶地勢更低平,水資源更豐富,但更易發生洪水災害。5.嘉絨地區為山區,農業技術水平不高,種植規模和產量也不如平原地區。6.“交通不便,人口稀少,蟲草需求量小”并非采挖蟲草面臨的主要困難;蟲草等藥材分布地區在采挖期沒有冰雪覆蓋。7.月球表面缺乏大氣的保護,所以隕石撞擊多,沒有大氣的散射作用沒有藍天,沒有沙塵天氣,晝夜溫差極大。8.內蒙古中部為溫帶草原帶,河流稀少,冬季晝短夜長地方時6點以后才會日出,此時應日出東南方向。9.月球上沒有生命,土壤中沒有化石和有機質。沒有風力和流水分選作用,月壤組成顆粒大小不一。10.沉積物顆粒大小與流水搬運能力有關。流速越快搬運能力越強,沉積物顆粒越大。11.據圖4可知流量小于20000m3/s時,南河道流量比例高為主河道;流量大于20000m3/s時,北河道流量比例高為主河道12.上游水庫蓄水使長江流量變小,南河道成為主河道時間大大延長,長江南岸侵蝕加快;北河道數量變少,長江北岸堆積加快。13.疏勒河位于西北內陸,發源于祁連山,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河流下游沿途不斷蒸發下滲,水量不斷減少。14.沙漠地區河水蒸發下滲量大,易斷流,不是分汊的必要條件。15.疏勒河中下游地區為較平緩的沙漠地區,主要生態問題為沙漠化,基本沒水土流失現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三下5月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答案.docx 2025屆高三下5月第四次模擬考試地理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