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試時間:5月30日14:30-15:45】重慶一中高2025屆高三高考適應性考試思想政治試題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改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取得了舉世囑目的成就。閱讀材料,回答1~3題。1.秦國商鞅變法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促成了秦國一統天下;明朝張居正改革順應“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延長了明朝的國運;鄧小平強調“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讓中國走向繁榮富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和文化基因②改革一直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直接動力③改革都是基于舊有的生產關系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④治理國家、制定政策要因時制宜,不能拘泥于既定的模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指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下列改革措施符合這一論述要求的是①加強黨的理論武裝,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②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③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出發全面深化改革④制定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營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良好環境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3.2025年,重慶市繼續深人開展機構改革工作,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化地方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加快構建符合中央要求、體現重慶特色和更好履行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的機構職能體系,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堅強保障。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旨在第1頁,共6頁重慶一中高2025屆高三高考適應性考試思想政治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答案BDBBDBA題號9101112141516答案DBACC【解析】1.材料中體現改革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傳統,①正確: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社會,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②錯誤;并不是所有改革都是因為舊有的生產關系嚴重阻礙生產力發展,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的部分進行調整和完善,③錯誤:“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都體現了治理國家、制定政策要因時制宜,不能拘泥于既定模式,④正確。故本題選B。2.材料強調的是要樹立批判思維,敢于辯證否定,保持創新精神,①強調的是堅持黨的領導,③強調的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都是改革中要持續堅持、“不變”的內容,不符合題意:②是醫療體制和政策改革,④是法律改革,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3.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能夠提升黨和國家治理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機構職能體系更健全,履職更順暢高效,①③正確;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是機構改革的結果而非目的,②錯誤:黨不履行國家職能,④錯誤。故本題選B。4.保險公司設立私募證券基金并沒有拓寬居民投資渠道,A項錯誤: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股市雖能一定程度穩定股市,但不能絕對降低金融投資風險,C項錯誤:保險資金流入股市能優化企業融資結構,但不一定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D項錯誤;保險公司增加股市投資使股票市場資金增多,企業籌集資金難度降低,進而推動企業發展,B項正確。故本題選B。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國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源于實踐,①錯誤:結合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而不是社會主義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③錯誤:根據材料中,習近平經濟思想不僅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指導,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比如中老鐵路的建設,可以得出②正確: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組成部分,二者內涵的外延之間是種屬關系,屬于相容關系,④正確。故本題選D。第1頁,共4頁■III■■I6.無人機燈光秀運用現代技術,展現洪崖洞等重慶特色地標,活化了地域文化基因,①正確:活動相關視頻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播放量突破5億次,說明通過文化創意表達,增強了城市文化的國際傳播力,②正確: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是結果而非前提,且題干未重點體現經濟內容,③錯誤:材料主要強調的是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展示城市魅力,未突出立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也沒有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過程,④錯誤。故本題選A。7.構建“智慧旅游服務平臺”,通過大數據實時監測客流,體現創新工作方式,提升政務服務水平,①正確:材料中建立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體現監管方式創新,優化旅游環境,但是沒有體現政務公開,②不符合題意:“監察”錯誤,③排除:開展物價整治保障游客權益,組織“非遺文化進景區”弘揚傳統文化,體現堅持人民至上,把保障游客權益與弘揚民俗文化相結合,④正確。故本題選B。8.游客購物離境退稅“即買即退”等制度型開放舉措與“兩江四岸”國際光影藝術季等文化創新活動相結合,有助于提升城市國際影響力,①正確: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常態化開行,體現以通道經濟激活開放新動能,推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②正確:材料未體現以國際技術合作為重點,主要強調開放創新的多方面舉措,③錯誤;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是交流互鑒的關系,并非“引領世界文化潮流”,該選項違背文化發展的平等原則,④錯誤。故本題選A。9.配送效率提升雖降低消費者等待時間成本,優化消費體驗,但是不能帶來消費結構優化,①錯誤:京東與美團競爭促使商家差異化經營,推出特色菜品和定制服務,可以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消費需求,②正確:平臺補貼是降低消費者消費成本,并非增加可支配收入,消費者擴大外賣消費預算,也不一定就會使消費層次向高端化發展,③錯誤:平臺競爭下商家提升品控標準,降低食品安全風險,為消費者飲食健康提供更好地保障,④正確。故本題選D。10.農民在種地前會了解氣候、泥土、環境等,選擇合適的作物和種植方式,啟示我們要堅持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挖掘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環境,①正確:農民根據氣候、泥土、環境等情況,選擇合適的農作物和種植方式,堅持灌溉等勞作,不急于求成也不盲目中止,是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樹立正確價值觀的表現,④正確:而“減少超前思維”說法錯誤,②排除;③與材料無關。故本題選B。11,材料顯示個體網紅反映真實情況的內容創作,展示了真實生動的中國,影響了國際傳播情況,①③正確:多樣的傳播方式對于塑造良好國際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說是關鍵因素,②錯誤;社交媒體的算法邏輯可能會根據喜好、需求等進行針對性的內容推送,容易造成“信息繭房”,不利于多元文化傳播,④錯誤。故本題選A。1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AI不具有獨立思考能力,AI生成內容不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A項錯誤:AI創作與正常寫作存在質的區別,界限不會消失,B項錯誤:人們對AI創作及其檢測結果出現誤判等情況,體現認識具有反復性,正確認識需多次反復,C項正確:我們需要用一分為二、全面的觀點看待AI寫作,但是通過規則限制其發展說法錯誤,D項錯誤。故本題選C。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重慶一中高考適應性考試政治.pdf 2025屆重慶一中高考適應性考試政治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