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楊萬里新 課 導 入同學們,大家都有過爬山的經歷吧?當我們在爬山的過程中,好不容易翻過一座山,以為前面就是平坦的大道了,可往往會發現還有更多的山等著我們去攀登。這種感覺是不是既讓人有些沮喪,又充滿挑戰?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次旅途,看看他在翻越山嶺時有著怎樣獨特的感悟。【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楊萬里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稱為“誠齋體”。【代表作】《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閑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過安仁》等。作 者 簡 介這首詩作于南宋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詩人在建康江東轉運副使任上外出紀行的時候。詩人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經松源時,見群山環繞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作此詩時,楊萬里65歲,經歷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背 景 鏈 接任務一 誦讀感知1.朗讀詩歌,讀準字音,注意節奏。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楊萬里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再讀詩歌,結合注釋了解大意。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騙得空歡喜同“正”這里是把行人放過去的意思。再讀詩歌,結合注釋了解大意。大意:不要說下山嶺就沒有困難,這句話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空歡喜一場。當你進入到崇山峻嶺的圈子里,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便會將你阻擋。任務二 賞析品味1.體會“賺”與“錯”這兩個字的妙處。賺得行人錯喜歡“賺”字,自嘲和調侃的喜劇色彩,富于幽默風趣,行人心目中下嶺的容易,與它實際上的和將要帶來的艱難形成鮮明對比,因此說“賺”——行人是被自己對下嶺的主觀想象騙了。詩人在這里點出而不說破,給讀者留下懸念,使下兩句的出現更引人注目。(2)“錯”字不僅表明“喜歡”是一種錯誤,還突出地表現了“行人”被“賺”后空落落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態,形象感更強。2.“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運用了哪些修辭 效果如何 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運用了夸張、擬人的修辭。山本無知,這里的“放”“攔”等詞語,卻把山變成了有生命有靈性的東西。賦予“萬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萬山活了起來。它仿佛給行人布置了一個迷魂陣,設置了層層疊疊的圈套。形象地寫出了山山相連的特點,寫得生動,富有情趣。而行人的種種心情——意外、驚詫、厭煩,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這一“攔“放”的重復中體現出來了。任務三 合作探究1.小組合作探究,這首詩蘊含什么深刻的哲理?不要為眼前的順境所迷惑,要放眼長遠認真對待,才能不斷克服困難,履險如夷。2.探究這首詩的寫法。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①實寫翻山越嶺走出一座山峰后還有更多的連綿的山峰在前面陽擋;②虛寫生活中、人生中的困難一個接著一個,詩人將生活中的困難比喻成山峰,形象生動地告訴人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認真評估自己所面對的困難。2.探究這首詩的寫法。【知識鏈接】誠齋體“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四海誠齋獨霸詩。”“雄吞詩界前無古,新創文機獨有今。”誠齋體:楊萬里號誠齋,故稱為誠齋體。特點: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并且富于理趣。任務四 拓展延伸欣賞兩首誠齋詩,試著說一說它們體現出的生活氣息和理趣是什么。新柳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賞析: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了前面的“拂”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優美而有動感的圖畫,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情。此處新柳,猶如怡人仙境。詩人漫步湖邊,見柳條垂下,柳枝挑動,水中倒影與真實柳條相呼應,構成和諧美景,襯托出此時詩人心情舒暢,輕松。欣賞兩首誠齋詩,試著說一說它們體現出的生活氣息和理趣是什么。新柳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生活氣息: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哲理:不要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欣賞兩首誠齋詩,試著說一說它們體現出的生活氣息和理趣是什么。晚歸遇雨略略煙痕草許低,初初雨影傘先知。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生活氣息:“略略”“初初”,一種很著澀的情境,寫出草和雨的徐徐與緩慢。有一種身在畫中的動態感。欣賞兩首誠齋詩,試著說一說它們體現出的生活氣息和理趣是什么。晚歸遇雨略略煙痕草許低,初初雨影傘先知。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哲理:后兩句“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兩枝”和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相似,很能給人一種出其不意和絕處逢人的喜悅。溪水回繞,山谷紅轉,正憂愁著前頭已無路,忽然見有梅花已開了一兩枝在前面。今天,我們學會了一首詩,明白了一個道理,認識了一個愛國的詩人,進一步掌握到了一種新的詩歌樣式——誠齋體。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想起這首詩,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勇往直前。課 堂 小 結背誦并默寫《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以“面對困難”為主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心得體會。課 后 延 學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2.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理解詩歌中蘊含的哲理。3.比較閱讀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感受寓理于景的寫作特點。【學習任務】1.誦讀感知2.賞析品味3.合作探究4.拓展延伸【課時安排】1課時【學習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大家都有過爬山的經歷吧?當我們在爬山的過程中,好不容易翻過一座山,以為前面就是平坦的大道了,可往往會發現還有更多的山等著我們去攀登。這種感覺是不是既讓人有些沮喪,又充滿挑戰?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次旅途,看看他在翻越山嶺時有著怎樣獨特的感悟。認識作者:【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楊萬里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稱為“誠齋體”。【代表作】《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閑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過安仁》等。背景鏈接:這首詩作于南宋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詩人在建康江東轉運副使任上外出紀行的時候。詩人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經松源時,見群山環繞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作此詩時,楊萬里65歲,經歷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二、任務開展任務一:誦讀感知1.朗讀詩歌,讀準字音,注意節奏。明確: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2.再讀詩歌,結合注釋了解大意。①重點詞語賺得:騙得錯喜歡:空歡喜政:同“正”放出:這里是把行人放過去的意思。②詩的大意:不要說下山嶺就沒有困難,這句話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空歡喜一場。當你進入到崇山峻嶺的圈子里,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便會將你阻擋。任務二:賞析品味1.體會“賺得行人錯喜歡”一句中,“賺”與“錯”這兩個字的妙處。預設:(1)“賺”字,自嘲和調侃的喜劇色彩,富于幽默風趣,行人心目中下嶺的容易,與它實際上的和將要帶來的艱難形成鮮明對比,因此說“賺”——行人是被自己對下嶺的主觀想象騙了。詩人在這里點出而不說破,給讀者留下懸念,使下兩句的出現更引人注目。(2)“錯”字不僅表明“喜歡”是一種錯誤,還突出地表現了“行人”被“賺”后空落落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態,形象感更強。2.“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運用了哪些修辭 效果如何 預設:運用了夸張、擬人的修辭。山本無知,這里的“放”“攔”等詞語,卻把山變成了有生命有靈性的東西。賦予“萬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萬山活了起來。它仿佛給行人布置了一個迷魂陣,設置了層層疊疊的圈套。形象地寫出了山山相連的特點,寫得生動,富有情趣。而行人的種種心情——意外、驚詫、厭煩,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這一“攔“放”的重復中體現出來了。3.再讀詩歌,讀出意蘊。(注意“賺”“錯”“萬山”“一山”的朗讀處理。)任務三:合作探究過渡語:同學們,原來這是一首關于登山的詩作,但是我們能明顯地感覺到,它與我們學習過的《望岳》截然不同,壯年杜甫力登泰山,登出的是豪情滿懷,壯志凌云!楊萬里的山,登得似乎就有些吃力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1.小組合作探究,這首詩蘊含什么深刻的哲理?預設:不要為眼前的順境所迷惑,要放眼長遠認真對待,才能不斷克服困難,履險如夷。2.探究這首詩的寫法。預設: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①實寫翻山越嶺走出一座山峰后還有更多的連綿的山峰在前面陽擋;②虛寫生活中、人生中的困難一個接著一個,詩人將生活中的困難比喻成山峰,形象生動地告訴人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認真評估自己所面對的困難。【知識鏈接】誠齋體“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四海誠齋獨霸詩。”“雄吞詩界前無古,新創文機獨有今。”誠齋體:楊萬里號誠齋,故稱為誠齋體。特點: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并且富于理趣。任務四:拓展延伸請同學們再來欣賞兩首誠齋詩,試著說一說它們體現出的生活氣息和理趣是什么。新柳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預設:生活氣息: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賞析: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了前面的“拂”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優美而有動感的圖畫,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情。此處新柳,猶如怡人仙境。詩人漫步湖邊,見柳條垂下,柳枝挑動,水中倒影與真實柳條相呼應,構成和諧美景,襯托出此時詩人心情舒暢,輕松。哲理:不要被表面的現象所迷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晚歸遇雨略略煙痕草許低,初初雨影傘先知。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預設:生活氣息:“略略”“初初”,一種很著澀的情境,寫出草和雨的徐徐與緩慢。有一種身在畫中的動態感。哲理:后兩句“溪回谷轉愁無路,忽有梅花兩枝”和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相似,很能給人一種出其不意和絕處逢人的喜悅。溪水回繞,山谷紅轉,正憂愁著前頭已無路,忽然見有梅花已開了一兩枝在前面。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一首詩,明白了一個道理,認識了一個愛國的詩人,進一步掌握到了一種新的詩歌樣式——誠齋體。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想起這首詩,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勇往直前。四、課后延學背誦并默寫《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以“面對困難”為主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心得體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學設計-(同步教學)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名師備課系列.pptx.doc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學課件-(同步教學)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名師備課系列.pptx.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