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第三次模擬考試試卷化學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C-12;O-16;Cl-35.5一、選擇題(共16分)1.(2分)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切割玻璃 B.濕衣曬干 C.食物變質 D.水結成冰2.(2分)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下列都由分子構成的一組物質是( )A.氨氣、C60 B.干冰、氯化鈉 C.硫酸銅、金剛石 D.水、水銀3.(2分)艾草中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其中矢車菊黃素的化學式為。下列關于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B.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C.摩爾質量為360D.含有個氧原子4.(2分)以下關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C、CO和都具有還原性B.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性質相同,C.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溫下其化學性質比較活潑D.用石蕊溶液可區分和5.(2分)下列制作火箭的材料中,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A.鋁箔 B.膠水 C.竹簽 D.蠟燭6.(2分)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時,等質量甲、乙物質兩種固體分別配制成飽和溶液,需加水質量較多的是乙B.時,等質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一定相等C.加溶劑可將M點的甲溶液轉變成N點的甲溶液D.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蒸發結晶法提純甲7.(2分)向盛有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加稀鹽酸至過量,下列圖像是滴加過程中對燒杯內物質變化情況的分析,其中正確的是( )A. B. C. D.8.(2分)下列分類不正確的是( )A.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屬于合成材料B.生鐵、青銅、硬鋁屬于合金C.甲烷、乙醇、碳酸屬于有機物D.石灰水、海水、稀有氣體屬于混合物二、填空題(共32分)9.(2分)空氣中含有 使鐵生銹、食物腐爛;雨雪等自然現象證明空氣中有 。10.(6分)如圖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鈣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1)(2分)A、B、C、D中表示氟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是 ,它在化學變化中容易 電子從而形成氟離子;(2)(2分)鈣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D圖中 ;(3)(2分)A、B、C、D四種粒子中 屬于同一種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子是 。11.(4分)按要求寫出下列化學用語。(1)硫元素 ; (2)2個氦原子 ; (3)3個氯分子 ; (4)2個銨根離子 ;12.(3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許多化學知識。(1)(1分)筷子發明于中國,是華夏飲食文化的標志之一。生活中常用“筷子”攪動食物,筷子的這種作用與化學實驗中的 相似。(2)(1分)《論衡·亂龍》“磁石引針”,磁石具有磁性是因為其主要成分為 。(3)(1分)《周禮》中記載:“煤餅燒蠣房成灰”,“蠣房”“灰”的主要成分分別是和CaO,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3.(5分)氣體X可能是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種或兩種。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實驗中觀察到無水硫酸銅變藍、澄清石灰水變渾濁。(1)(4分)X氣體燃燒時一定會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化學方程式是 。(2)(1分)乙醇是常用的燃料。將一定質量的乙醇和氧氣置于密閉容器內,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物全部轉化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復至室溫,測得所得混合氣體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則該反應中乙醇和氧氣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 。14.(4分)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主題為“海上生明月,九天攬星河”。17時17分,我國成功發射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1)(2分)發射該飛船的火箭使用的推進劑為偏二甲肼(燃料)和四氧化二氮(助燃劑),二者反應可表示為,的化學式為 。此反應過程中 大量的熱。(2)(2分)飛船座艙通過專用風機將座艙內部的空氣引入凈化罐,利用過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鈉和氧氣,凈化后的空氣再重新流回艙內。請寫出吸收的化學方程式:15.(2分)科技的迅猛發展與化學密不可分。(1)(1分)運載火箭常采用液氧、液氫作為推進劑。寫出氫氣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1分)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鋼結構橋體最長的跨海大橋。鋼屬于 材料。16.(3分)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1)(1分)在時,甲、乙、丙三種物質溶解度最大的是 。(2)時,向水中加入甲充分溶解,能形成甲的 溶液。(3)(1分)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純甲,可采用 結晶法。17.(3分)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2分)小蘇打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1分)鐵制品容易生銹,寫出一種常見的防止鐵生銹的方法 。三、實驗探究題(共16分)18.(7分)學習化學需要進行化學實驗。(1)儀器①的名稱是 。(2)用高錳酸鉀制取O2的化學方程式為 ,可選擇的發生裝置是 。(3)實驗室用過碳酸鈉固體、二氧化錳、水制取氧氣,可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是 ,利用該裝置制取氣體時,加入水量的要求是 。(4)將純凈干燥的CO2,緩慢通入F裝置,觀察到下方紫色石蕊紙花先變紅,解釋原因: ,將變紅的紙花取出,加熱一段時間后,紙花又變為紫色,寫出紙花由紅色變為紫色的反應方程式:。19.(9分)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I.實驗室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純凈、干燥的CO2氣體,并進行相關性質研究。已知:CO2與飽和NaHCO3溶液不發生反應。連接裝置A、B、C、D,向錐形瓶內逐滴加入稀鹽酸。錐形瓶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裝置B內盛放飽和NaHCO3溶液,其作用是 。(3)裝置C用來干燥CO2,裝置C中應盛放的試劑是 。(4)裝置D中觀察到的現象:玻璃管內的干燥紙花始終未變色;塑料瓶內的下方紙花先變紅色,上方紙花后變紅色。根據上述現象,得出關于CO2性質的結論是 、 。II.同學們借助傳感器研究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的中和反應,實驗過程中溶液pH及溫度的變化如圖1、圖2所示。(5)通過溶液顏色變化可以證明二者反應,燒杯中溶液顏色變化為 。(6)圖1中表示二者恰好完全反應的點是 。(7)由圖2可知,此反應屬于 反應,d點對應溶液的溶質為 。四、計算題(共6分)20.(6分)稱取某大理石樣品15g于燒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后稱得燒杯中剩余物的總質量為110.6g。請計算:(1)(2分)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2)(4分)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4 CABD 5-8 ACDC9.氧氣 水 10.(1) A 得到 (2) 40.08 8 (3) BC AB11.(1)S (2)2He (3)3Cl2 (4)12.(1)玻璃棒 (2) (3)13.(1) CH4+2O2CO2+2H2O Ca(OH)2+CO2=CaCO3↓+H2O (2)2∶514.(1) N2 放出 (2)15.(1) (2)金屬 (3)2416.(1)甲 (2)飽和 (3)降溫17.(1)HCl+NaHCO3=NaCl+H2O+CO2↑ (2)保持鐵制品表面干燥18.(1)酒精燈 (2) A(3) B 使水恰好沒過固體 (4)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19.(1)CaCO3+2HCl=CaCl2+H2O+CO2↑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3)濃硫酸 (4)能與水反應 密度比空氣大(5)由紅色變為無色 (6)b (7)放熱 Na2SO4、H2SO420.(1)4.4g;(2)設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答: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